《金匮要略》考试重点之妇人病
34妇人病证治特点解读金匮要略
![34妇人病证治特点解读金匮要略](https://img.taocdn.com/s3/m/64c8b95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0.png)
产后病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 叶汤主之。
产后正气大虚,虚阳外越,风邪乘 虚侵袭,用竹叶汤补益解表,扶正 祛邪。方中以竹叶、葛根、桂枝、 防风、桔梗解外邪,用人参、附子 益气扶正。标本兼顾,扶正祛邪。
产后病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本证虽为湿热下利,但病发于产后, 产后本是阴虚亏虚体质,下利则更加 重伤阴。若一味的清热止痢,则苦寒 之品更加伤阴,故用白头翁汤清热止 痢,加阿胶养血滋阴,甘草益气缓中
重用芍药敛养肝血,缓急止痛,当归助 芍药补养肝血,川芎行血中之滞气,三 药共以调肝,白术,茯苓健脾除湿
养肝血,健脾胃,肝血足则气条达, 脾运健则湿邪除
产后病
丹溪云:“产后无得令虚,当大补 气血为先,虽有杂证,以未治之。”
生产时,因产创、出血以及临盆用 力,耗伤气血较多,故有产后“百 脉空虚”之说。气血耗伤.正气相 对不足,极易为外邪所袭,
从药物组成、用法用量、配伍炮制方法又可以看出他在 运用这些药物时:把握尺度,掌握技巧,
即有是病用是药,有病则病当治之,治病不拘于有身孕, 但同时又勿忘有身孕,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防其殒,形 成了其独特的用药特色,值得临床医生学习和思考,结 合现代临床医学,妊娠病的治疗中对有毒中药仍须严格 控制,注意谨慎投药以及药物的正确炮制,合理配伍, 酌情用量,中病即止,既能治疗孕妇的疾病,又能保证 胎儿的安全。
杂病
《灵枢·五音五味》:“妇人之生,有 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于血也”
杂病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 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 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杂病
虚是指气虚血少,抗病力虚弱; 积冷是 指久积冷气,寒邪在内凝结不散; 结气 指由情志刺激导致的气机郁结,可见这 三大病因中有两方面涉及气血。
浅述《金匮要略》妇人篇特色
![浅述《金匮要略》妇人篇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75b8dc6dbcd126fff7050b83.png)
浅述《金匮要略》妇人篇特色《金匮要略》妇人篇是研究和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专著,对妇人病的病因、病机、脉证和辨证论治都做了较详细的论述,所列方剂至今还具有一定临床实用和参考价值。
基本内容《金匮要略》第20至22篇都是论述妇人病的,包括胎、产、经、带各种妇人疾病。
第20篇主要讨论妇人受孕期的正常征象,以及一般常见病证和治法。
内容包括妊娠诊断、癥和胎的鉴别、妊娠呕吐、妊娠腹痛、妊娠水气、妊娠小便难、养胎与保胎等。
全篇共11节,论述比较具体,给后世医家对于妇人妊娠诊断以及产前诸病的治疗以很大的启发。
第21篇主要是论述产后比较常见的疾病,全篇共11节,重点讨论了产后三病及产后腹痛等,对中风、下痢、呕吐等病也有论述。
产后病的治疗,固然要照顾到体质因素,但也必须从病情实际出发,即正虚要扶正,若邪实还要驱邪,这是该篇的基本精神。
第22篇论述妇人杂病的脉证和治法,涉及的范围较广。
全篇共22节,论述了月经病、带下、崩漏、腹痛、脏躁、热入血室等。
有几条条文把杂病与胎产病结合起来论述,反映了杂病与胎产病的关系。
这三篇有些条文又疑尚有残缺,有些方剂有方无药,但其基本内容还是可以窥得的,因而后世医家仍把它作为诊治妇女病的典范。
辨证特点突出主证妇人篇对每一个病证的主证记述精简,重点突出。
如《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中第八节:“产后风,持续数日不解,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乾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
”产后中风至数十日之久,而头痛寒热等证仍在,说明表尚未解,阳旦汤即桂枝汤加黄芩,本为太阳中风夹热而设。
此风久而热续在,故亦可用此方,所谓有是证用是方,只要审证明确,不受日数所拘。
审证求因仲景病因学说以客气邪风为主,以邪从经络脏腑为内所因;邪在四肢九窍皮肤滞流血脉为外所因,若房事、金刃、虫兽所伤,则非客气邪风中人,与经络脏腑无涉,为不内外因。
这与后世的“三因”学说虽有所不同,但后世“瘀”学说实际是在《金匮要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审证求因,从因论治则是《金匮要略》的主要特点。
金匮要略——第十一单元 妇人杂病篇
![金匮要略——第十一单元 妇人杂病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be186df01dc281e53af0a1.png)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 基础知识第1页 金匮要略——第十一单元 妇人杂病篇细目一 崩漏证治要点 虚寒夹瘀证温经汤证原文: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
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病因病机:妇人年五十所,七七之期任脉虚,太冲脉衰,经水当止。
今下血数十日不止,乃属崩漏之疾。
据条文“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结合年龄可知,证属冲任虚寒瘀血内阻。
由于冲任虚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胞宫失养,故致崩漏下血,而见少腹里急,腹满,或伴有刺痛、拒按等症。
下血数十日不止,耗损阴血,阴血不足,虚热内生,则见暮即发热、手掌烦热等症。
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津液失于上润,故见唇口干燥。
证候:以少腹里急,腹满或疼痛拒按,崩漏不止或月经后期、量少甚或闭经,经期腹痛等,并兼有气血不足的症状。
辨证:冲任虚寒,瘀血内停。
治则:温养血脉。
方药:温经汤。
细目二 梅核气证治要点 气滞痰凝证半夏厚朴汤证原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厚朴汤方:《千金》作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病因病机:本病多由于七情郁结,气机不畅,气滞痰凝阻于咽喉所致。
证候:自觉咽中阻塞不适,如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咯之不出,饮食无碍。
辨证:气滞痰凝。
治则:开结化痰,顺气降逆。
方药:半夏厚朴汤。
方中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佐茯苓渗利下气化痰;苏叶芳香入肺,以宣气解郁。
中医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
![中医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8adbbdfe4733687f21aa82.png)
妇人杂病篇1.半夏厚朴汤的药物组成除外半夏、厚朴,还有A.生姜、海藻、昆布B.茯苓、干姜C.茯苓、生姜、苏叶D.干姜、瓜蒌仁、桔梗E.生姜、香附答案:C2.周某,32岁。
产后两月余,突然出现心中烦热,气短,不能平卧,欲小便不得,腹胀满,饮食如常,脉弦缓。
此病宜诊断为A.肾阳虚之喘证B.肾阳虚之小便难C.肾气不举之转胞D.产后体虚烦热E.膀胱气化不利之小便难答案:C3.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宜选方A.半夏厚朴汤B.甘麦大枣汤C.小柴胡汤D.温经汤E.肾气丸答案:A4.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宜选方A.半夏厚朴汤B.甘麦大枣汤C.小柴胡汤D.温经汤E.肾气丸答案:B5.小建中汤所治妇人腹中痛的病机是A.气滞血凝B.血滞湿阻,肝郁脾虚C.脾胃虚寒D.冲任虚寒,瘀血内停E.寒湿中阻,气机失调答案:C6.梅核气治用A.半夏厚朴汤B.甘麦大枣汤C.小柴胡汤D.旋覆代赭汤E.百合地黄汤答案:A7.半夏厚朴汤的治法是A.活血通瘀B.化痰利咽C.解郁化痰,顺气降逆D.破气散结E.祛瘀逐痰答案:C8.冲任虚寒兼有瘀血的崩漏,治方用A.小建中汤B.胶艾汤C.当归芍药散D.温经汤E.下瘀血汤答案:D9.温经汤证出现"唇口干燥"的机制是A.脾失运化,清气不升B.水饮内停,津不上承C.瘀血内阻,津不上濡D.下血日久,阴血受伤E.肾气虚弱,气不化津答案:C10.温经汤证的病机是A.冲任虚寒B.血虚寒滞C.胞宫虚寒D.瘀阻少腹E.以上都不是答案:E11.温经汤证腹满的机理是A.湿阻气机B.瘀阻气机C.脾虚不运D.寒凝气滞E.肝郁脾虚答案:B12.妇人杂病的三大病因是A.虚、冷、血瘀B.虚、冷、积食C.痰、瘀、结气D.寒、湿、血虚E.虚、积冷、结气答案:E13.妇人转胞不得溺,证属A.水热互结B.水热互结,郁热伤阴C.肾阳不足,气化不行D.肾阳不足,下寒上燥E.脾肾两虚,水湿内停答案:C14.下列方证中,病机与肝郁无关的是A.甘麦大枣汤证B.半夏厚朴汤证C.枳实薤白桂枝汤证D.酸枣仁汤证E.奔豚汤证答案:C15.甘麦大枣汤的药物组成是A.甘草、小麦、大枣B.甘草、麦冬、大枣C.干姜、麦冬、大枣D.甘草、小麦、怀山药、大枣E.甘草、小麦、麦冬、怀山药、大枣答案:A16.脏躁病的见证是A.如寒无寒,如热无热B.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C.口苦,小便赤,脉微数D.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E.意欲食,复不能食,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答案:B17.妇人肾气虚弱,膀胱气化不行而致脐下急痛,小便不通,此证称A.胞阻B.阴吹C.转胞D.陷经E.正喧答案:C18.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并结在血室也,宜选A.大黄甘遂汤B.抵挡汤C.桂枝茯苓丸D.当归芍药散E.温经汤答案:A19.《金匮要略》中,温经汤证论述的证候不包括的是A.唇痿舌青B.手掌烦热C.少腹里急D.暮即发热E.下血数十日不止答案:A20.温经汤中共有12味药,其中不包括A.吴茱萸B.阿胶C.干姜D.麦冬E.川芎答案:C21.温经汤的病机是A.气滞血凝B.血滞湿阻,肝郁脾虚C.脾胃虚寒D.冲任虚寒,瘀血内停E.寒湿中阻,气机失调答案:D22.治疗梅核气的主方是A.小柴胡汤B.半夏厚朴汤C.猪膏发煎D.温经汤E.大柴胡汤答案:B23.治疗唇口干燥的主方是A.小柴胡汤B.半夏厚朴汤C.猪膏发煎D.温经汤E.大柴胡汤答案:D。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二十一)妇人杂病方→大黄甘遂汤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二十一)妇人杂病方→大黄甘遂汤](https://img.taocdn.com/s3/m/0afbf07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3.png)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二十一)妇人杂病方→大黄甘
遂汤
大黄甘遂汤阿胶,血水相结腹痛消:
妇人经闭下肢肿,破血逐水见妙招。
组成:大黄、甘遂、阿胶。
功效:破血逐水。
主治:胞中血与水搏结证。
症见妇人经闭,或产后恶露不尽,小便微难而不渴,或下肢浮肿,或小腹满痛拒按,按之有块,甚则二便不通,舌质紫暗,苔黄或黄腻,脉沉而涩。
临床运用:本方可用于治疗胎盘滞留、子宫瘀血不去、恶露不尽、急性盆腔炎、附件炎等属上述证机者。
有报道用本方减芍药加丹参、土鳖虫治疗闭经:加木通治疗产后尿潴留;减阿胶、加郁金治疗精神分裂症;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等疾病均取得良好效果。
王雪华讲金匮要略第80讲第二十二篇:妇人杂病证治
![王雪华讲金匮要略第80讲第二十二篇:妇人杂病证治](https://img.taocdn.com/s3/m/e518e73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b.png)
王雪华讲金匮要略第80讲第二十二篇:妇人杂病证治好,同学们,我们上课。
6、现在,我就谈一下2001年第9期,《中医杂志》上,专题笔谈徐长卿的用法,其中新疆的一个作者,他写到徐长卿治疗脏躁证,徐长卿,在以前,我就是治风湿痹证,腰腿疼者,我加徐长卿,而且我都是20克、25克的用,没再多用过,结果他介绍一个老中医治失眠,喜用徐长卿,就是这个作者他提到,他是从老中医那里得来的启发,治疗脏躁,那么在辩证用方当中要加入此药,确实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我把他的说法,提供大家参考,临床实践去摸索,是不是象他所说的那样,咱们现在要学习或者查阅文献,看杂志的文章,采取一种什么态度呢?辨证的来看,要提防假知识、伪科学,尤其是当今时代,只有自己亲自去实践,你才会觉得中药方真好使,而且不用多,就象我刚才说过的温经汤,我就感觉,对温经汤还得好好研究研究,不拘泥于条文本身,他(论文作者)介绍的方子,就是甘麦大枣汤,甘草10克,小麦20克,大枣10枚,白芍15克,生地15克,麦冬12克,陈皮5克,柴胡6克,10付(水煎服),没见效,即按照治疗脏躁原方,加上了我刚才说的滋阴法,疏肝法,用了白芍、生地、麦冬、陈皮、柴胡,10付药,疗效不显,然后,他在上方又加上了柏仁、枣仁,加柏仁、枣仁的道理,我上次已经说过了,竹皮大丸里面为什么加柏仁,为什么可以和枣仁作为药对出现,他说又加了徐长卿15克,结果疗效很好,然后,他分析药物的作用,他说,徐长卿辛温无毒,长于祛风止痛,止痒,常用于各种的痛证以及皮肤病,他说徐长卿用于皮肤病,我也没用过,皮肤病我用别的药,没用过徐长卿,《神农本草经》记载,说徐长卿这个药,“主注易亡走”,就是对皮肤病有效,“啼哭、悲伤、恍惚”,对精神恍惚,徐长卿有治疗作用,请大家注意,2001年连续两期《中医杂志》,专题笔谈很多很多,关于徐长卿所能够治的,一些疾病范围,很值得一看。
7、我觉得脏躁,咱们是从脏阴不足上考虑的,包括他(论文作者)说,加徐长卿的问题,我觉得,尤其是年轻的患者,如果是在精神高度紧张,容易化热情况下,这个方不行,它是偏于甘,温,你别看那药轻,还是偏于甘温的,你不能助火,不能火上浇油,什么方好使?我觉得可以用温胆汤,黄连温胆汤,这一定在治法和方药上严格区别开来,加哪些药,你就根据情况,咱们刚才已经说了,不占时间了。
金匮要略——第十单元 妇人妊娠病篇
![金匮要略——第十单元 妇人妊娠病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e90b7c581b6bd97f19ea7c.png)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 基础知识
第1页 金匮要略——第十单元 妇人妊娠病篇
细目一 癥病证治
要点 癥病漏下证
桂枝茯苓丸证
原文: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
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
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
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病因病机:素有癥病为患,导致血瘀气滞,经水异常,渐至停经;瘀血内阻,血不归经,则漏下不止。
证候:妇人小腹包块疼痛拒按,下血色晦暗而有瘀块,舌质紫暗,脉沉涩。
辨证:瘀血阻滞,寒痰(湿)凝滞。
治则:祛瘀消癥。
方药:桂枝茯苓丸。
方中桂枝、芍药通调血脉;桃仁、丹皮活血化瘀消癥;血不利易为水,茯苓利水以和血脉;炼蜜和丸,调和药性,起渐消缓散之功。
细目二 腹痛证治
要点 肝脾失调证
当归芍药散证
原文:妇人怀妊,腹中(疒丂)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芍药散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芎半斤一作三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
病因病机:本病由于肝虚气郁则血滞,脾虚气弱则湿停,肝病及脾,肝脾失调而致。
证候:腹中绵绵而痛、或拘急而痛,体倦、浮肿、白带量多、小便不利、泄泻等。
辨证:肝脾失调,气郁血滞湿阻。
治则:养血疏肝,健脾利湿。
方药:当归芍药散。
方中重用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辅以当归养血活血,川芎行血中之气;茯苓、白术健脾除湿,泽泻用量亦重,意在渗湿于下。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https://img.taocdn.com/s3/m/fabeb76a0c22590103029d62.png)
[提要]论述癥病与妊娠的鉴别,及癥病的治 法。
癥 跳动感在脐上 停经不到三月 腹硬,压痛
妊娠 胎动在小腹或平脐 五月左右方有胎动 腹部按月增大,腹软
[病机]瘀血内阻,血不归经 [治疗]活血化瘀消癥 [方药]桂枝茯苓丸
桂枝:辛温,温通血脉。 茯苓:健脾和中安正气 芍药:调营益阴 丹皮、桃仁:活血化瘀
平脉:平和无病之脉象(从容和缓,柔和 有力)
[病机]胚胎初植胞宫,阴阳气血暂时失调, 胎气上冲,胃失和降
[治疗] 轻者:无需治疗,饮食调养 重者:调和阴阳,安中和胃
方药:桂枝汤
有故无殒,亦无殒。
[病案举例]
李某,25岁,已婚,1989年4月10日初 诊。近两天来恶心,呕吐,甚至吃什么
吐什么,疲倦乏力,头昏,怕冷,口渴
少腹如扇:形容小腹寒冷较甚,如扇冷风 入腹之状
其胎愈胀:腹部胀满甚于平时
[提要]论述妊娠腹痛属阳虚有寒的证治。 弦——阴气盛,主寒主痛 发热——阴寒内盛,迫虚阳外浮 腹胀——寒凝气滞 少腹如扇——阳虚不能温煦胞宫 腹痛恶寒——小腹恶寒,属里证
[病机]阳虚寒盛 [治疗]温阳散寒,暖宫安胎 方药:附子汤
方药:当归贝母苦参丸 当归——补血和血,活血 贝母——利气解郁清肺 苦参——清热利湿
(五)水肿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 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 (八)
[提要]妊娠水气的证治 小便不利:胎儿妨碍膀胱气化功能 有水气:水湿不能下泄 身重:水气泛溢于肌肤 恶寒:水气抑遏卫阳 头眩:清阳不升
[病案举例]
丹溪治一妇,有胎至三个月左右即堕, 其脉左大无力,重取则涩,乃血少也。 以其妙年,只补中气,使血自荣。时正 初夏,浓煎白术汤,调黄芩末3克,服之 至90——120克,得保全而生。
《医学三字经·妇人经产杂病》之金匮三篇
![《医学三字经·妇人经产杂病》之金匮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20863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6c.png)
《医学三字经·妇人经产杂病》之金匮三篇一、金匮三篇“合诸说,俱平常”:月经不调、种子之学、安胎之法、产妇临产、产后调理讲的这些都是中医很平常的方法。
遇到轻一点的病,按照上面的方法去治肯定没问题。
但是如果遇到重病,上面讲的方法就不管用了,怎么办?起大症,用经方!“资顾问,亦勿忘”:作为懂点中医的人来讲,上面讲的这些方法必须得会。
而谈到中医真正的精华,真正的医道,还得谈经典。
“精而密,长沙室”:《金匮要略》一共有三篇关于妇人的。
第二十篇《妇人妊娠》,二十一篇《妇人产后》,二十二篇《妇人杂病》,三篇专门讲妇人病,可见咱们古代对于妇女是非常重视的。
(一)《金匮要略·妊娠篇》“妊娠篇,丸散七”:在《金匮要略·妊娠篇》里面,讲了十个方子,有七个是丸散方,有三个是汤药。
汤者,荡也,怀孕以安胎为主,不宜攻补,不能太猛,缓以图之,所以一般用丸药。
1.桂枝汤为《金匮要略·妊娠篇》第一方“桂枝汤,列第一”:《金匮要略·妊娠篇》第一个方子就是桂枝汤。
大家可能会以为桂枝汤是解表的,治感冒的。
不要这么认为!因为对于表症,桂枝汤是解肌和营卫。
而对于身体里面的病,桂枝汤是化气调阴阳,内伤疾病吃桂枝汤是没有问题的。
桂枝汤治疗妊娠恶阻是可以的,因为妇女刚怀孕的时候,子宫有了胎之后,就有一个东西凝结住了,所以气下不去就会往上走,所以怀孕妇女容易出现呕吐。
桂枝汤用芍药固阴气,使阴气不上溢,以桂、姜、甘、枣扶上焦之阳气,和胃气,使上焦的阳气充实,这样就能把下焦相侵的阴气给统御住了,虽然不是治病,但是能治病的。
2.对于妊娠妇女,开药要谨慎“附半姜,功超轶”:时医一般认为半夏、附子是堕胎的,不能用,干姜太热不能用,但是附子可以补命门之火以保胎,半夏和胃气以安胎,干姜暖土藏使胎易长,俗子不知。
我们大家一般人都是俗子,所以我们不能够随便开这些药。
说实话,你不是真正的中医高手,千万不要开这些药,这些药为什么会列为妊娠禁忌药呢?是有道理的。
试论金匮要略妇人病治疗特色
![试论金匮要略妇人病治疗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416aec1cc281e53a5802ff38.png)
试论《金匮要略》妇人病治疗特色2009-4-17 14:51:00 来源:中医药导报杂志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中,从理论、辨证论治、药物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妇科疾病,形成了对妇女经、带、胎、产、杂病的辨证论治体系,对后世影响很大。
其中对《内经》“有故无殒”思想的临床运用,不同剂型和治疗手段的灵活选取,是张仲景治疗妇人病的特色,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现将其特色概述如下。
l“有故无殒”思想的临床运用“有故无殒”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黄帝问日: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日: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
”意思是妊娠病积聚邪实,有时非用一些峻烈之品才能去其邪,邪去才能安其胎,这些峻烈之品,虽用之而不会妨碍母体胎儿,但必须掌握尺度,“衰其大半而止”,不可太过。
张仲景将“有故无殒”的思想灵活运用于妇科临床,在实际应用中有以下特点。
1.1辨证精确,药证相符辨证精确是“有故无殒”思想临床运用的关键,是正确用药的前提。
辨证精确后,在临床用药时,虽然药性峻猛,只要有相应的病证,药证相符,就不会出现危险。
如《妊娠病篇》第三条:“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
”张仲景因其脉弦,知其身无表证,发热非外感表邪,乃虚阳外浮;腹部恶寒,少腹如扇,是阴寒内甚,阳虚不能温煦胞宫;阴寒内盛,阳气不通,故腹痛胎胀。
因此辨为阳虚寒甚之腹痛,急当温阳散寒,暖宫安胎,而用附子汤。
附子原本有破坚堕胎之弊,然此时阳虚寒甚,“附子乃命门主药,能人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元”(《本草汇言》),故用之,这就是《内经》“有故无殒”思想的体现,而辨证精确是张仲景临床运用此思想的前提。
正如《张氏医通》说:“世人皆以附子为堕胎百药长,仲景独用以为安胎圣药,非神而明之,莫敢轻试也。
”辨证精确,药证相符,故能病除胎安。
1.2用药适量,不过而伤胎《妊娠病篇》第八条:“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金匮要略》卷二十二妇人杂病脉证
![《金匮要略》卷二十二妇人杂病脉证](https://img.taocdn.com/s3/m/d2a6349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d.png)
更年期动血
更年期动血,以肾虚为致病之本,在治疗上,必须注意补肾培本的问题。
更年期肾气渐衰,全靠后天脾胃滋养,以后天养先天。
青春期前后的治疗着重于肾,育龄期着重于肝,而绝经期的时候,着重于脾,同时兼顾肾(以肾为主,兼顾脾,以脾养先天),更年期的动血,在止血阶段要着重于肾,兼顾肝、脾。
②肾阳虚的带下,加沙苑蒺藜、桑螵蛸、白茯苓(原方有,属加重用量),也可加斑蝥、通草,便利尿作用更快更好。
③肾虚型偏肾阳虚的胎动不安,加人参、白术、川断、阿胶、桑寄生、菟丝子、砂仁、紫苏等,必要还可加海螵蛸、龙骨、牡蛎。(胎动不安兼有阴道流血,直接用止血药不如用阿胶、海螵蛸、龙骨、牡蛎达到间接的固涩止血效果,以血养胎。)
分析:本方开结化痰,顺气降逆。
(半夏、厚朴、生姜)辛开苦降的配伍。
茯苓,化饮消痰。
苏叶,对上焦,直达病所(芳香宣气解郁)。
介绍
用于疏肝理气方面:偏于上,苏叶;偏中,苏梗;喘,苏子。
临床应用:
肝郁的治则:疏、散、清、补,四个基本原则。
①疏肝解郁健脾:四逆散,小柴胡汤。(四逆散(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各等分))(小柴胡汤(柴胡半斤、黄芩3两、人参3两、甘草3两、半夏半升、生姜3两、大枣12枚))(大柴胡汤(柴胡半斤、黄芩3两、芍药3两、半夏半升、炙枳实4枚、大黄2两、大枣12枚、生姜5两))
②疏肝活络法:旋覆花汤。(旋覆花汤(旋覆花3两、葱14茎、新绛少许))新降,现以(苏木、茜草)代,活血化瘀。
③清肝解郁法: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逍遥散,(丹芩、丹栀)逍遥散。(茵陈蒿汤(茵陈蒿6两、栀子14枚、大黄2两))(栀子大黄汤(栀子14枚、大黄1两、枳实5枚、豉1升))(逍遥散(柴胡15g当归15g白芍15g白术15g茯苓15g生姜15g薄荷6g炙甘草6g))
金匮要略治疗妇人病
![金匮要略治疗妇人病](https://img.taocdn.com/s3/m/21512ddfddccda38366baf34.png)
临床应用
• 伴见:口干、心烦、失眠、便秘、舌红少 苔,脉细数等。
• 常合酸枣仁汤、百合地黄汤等。
• [原文14]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 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
• 提要:论述经水不利属于瘀结成实治法
• 病机:瘀血久结胞宫,经闭不行。 • 主症:经闭不行,少腹硬满,结痛拒按,
• 泻肝散结法(热入血室刺期门);温肝调 经法(温经汤方);舒肝理气法(半夏厚 朴汤);补肝养胎法(当归芍药散);暖 肝缓急法(当归生姜羊肉汤)、调肝和血 法(枳实芍药散)
• 安胎养胎是妊娠病总的治疗原则(胶艾汤、 当归芍药散、附子汤、白术散、当归散、 • 活血化瘀,消癥安胎——桂枝茯苓丸 • 温里散寒,暖宫安胎——附子汤 • 养血止血,固冲安胎——胶艾汤 • 疏肝健脾,利湿安胎——当归芍药散 • 温中和胃,降逆安胎——干姜半夏人参丸 • 开郁利湿,养血安胎——当归贝母苦参丸
• 若咽喉红肿,咳痰不利——去生姜,加瓜 蒌仁、杏仁、海浮石、桔梗、连翘
脏躁
• [原文6]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 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 提要:本条论述脏躁的证治。
• 病机:肝郁化火,伤阴耗液,心脾两虚 • 治法:补益心脾,宁心安神 • 方剂:甘麦大枣汤 • 方义:小麦——养心安神
《金匮要略》治疗妇人病
金匮教研室 刘清平
妇人病篇
• 为后世中医妇科学奠定基础 1、我国最早的妇科治疗学记载(45条原文,
40首方); 2、涉及经带胎产、杂病; 3、论述系统、立法严谨、用药精当、剂型多
样(膏汤丸散、酒剂、针灸、熏蒸、坐药 等)。
[原文5] 妇人怀妊,腹中朽痛,当归芍药散 主之。
[提要]肝脾不和而致的妊娠腹痛的治法
《金匮要略》中治疗妇科病的7个良方!
![《金匮要略》中治疗妇科病的7个良方!](https://img.taocdn.com/s3/m/2ee96e7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7.png)
《金匮要略》中治疗妇科病的7个良方!金匮妇人病方的临床运用作者/陈义范(原载1997年《中医名论要览》)《金匮要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篇,对妇女病的妊娠、产后、杂病论述较详,为后世妇科专书奠定了良好基础,辨证立方,迄今仍不失其实用价值,兹就笔者临床所及者述之。
一、桂枝茯苓丸此方为妇人患病癥瘕者设,癥瘕多由气血瘀阻,治以攻瘀破结为主,桃仁,牡丹皮、芍药(芍药用赤芍),实为本病主药,但癥瘕为阴气,得阳始消,用桂枝以温通,阳失运则水液易停,用茯苓等以渗利,二药实具点睛之妙,故以名方。
例:刘某,女,农民,32岁。
经来少腹胀痛,淋漓不断,反复不愈3月余。
B超示子宫较正常,轮廓清晰,子宫后方可探及7.6cmx6.5cm混合性包块,以液性为主,提示宫后畸形瘤,拟用手术治疗,因患者拒绝而就诊于余。
面色不华,舌苔白润滑,脉沉缓,处方:桂枝6克,茯苓1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牡丹皮8克,当归12克,鳖甲12克。
10剂后下腹胀痛减轻,经量减少,但觉头晕神疲,原方加西党参15克,续服10剂,经血净,腹无胀痛,B超复查包块明显缩小,更以补益气血加活血化瘀之品收功。
按:妇人经血过多,类用止血益气之剂,本病诊为宫瘤,按中医癥瘕治疗,以桂枝茯苓丸作汤剂,荡涤之功较速,加当归补血,鳖甲破癥,不止血而血自止,足见“治病必求于本”的重要性。
又本方加当归、丹参、益母草,用于原发性痛经,脉舌无热象者,亦有显效。
二、当归芍药散此方一见于妊娠篇,一见于杂病篇,均以腹中痛为主症。
妇人腹痛之原因较多,要以气血郁滞为主,方以归、芍养血,苓、术健脾,川芎行血,泽泻利水。
笔者经验,妊期羊水过多,可以此为主。
例:朱某,农民,26岁。
结婚3年,怀孕3次,均以羊水过多,未至6月而胎死,近2月经事不行,头晕神疲,恶心欲吐,鉴于既往,求为早治,脉虚滑数,舌苔薄白润滑,孕免试验(+)。
处方: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川芎6克,砂仁6克,桂枝5克,巴戟天10克,菟丝子10克。
『金匮要略』(十九)妇人妊娠病方→附子汤
![『金匮要略』(十九)妇人妊娠病方→附子汤](https://img.taocdn.com/s3/m/a7acf47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1.png)
『金匮要略』(十九)妇人妊娠病方→附子汤
附子汤芍苓术参,散寒暖宫安胎真;
妊娠腹痛脉沉细。
恶寒全赖将阳温。
组成:制附子、茯苓、人参、白术、芍药。
功效:温阳散寒,暖宫安胎。
主治:①妊娠宫寒证。
症见孕妇腹中冷,遇寒则甚,少腹痛作冷如风寒吹样,似有胎儿欲动欲胀感,或腰痛或腰酸,或发热,苔白,脉弦。
②肾虚寒湿痹证。
症见身体疼痛,骨节疼痛,手足寒冷,口中和.脉沉。
临床运用:本方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肉疼痛、习惯性流产、妊娠腹痛、妊娠中毒症、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等属肾虚寒湿内阻者。
有报道用本方治疗全身痛、关节痛、心绞痛、腰痛、腹痛、腹泻、呕吐、眩晕、舌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胃下垂等;加龙骨、牡蛎治疗先兆性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等疾病均取得良好效果。
提示:关于妊娠期使用附子的问题,因为附子大热有大毒,走而不守,功能破坚,不少医家认为附子不利于妊娠,正如张璐所谓“世人皆以附子为堕胎百药长”。
不过,今世医家根据《内经》“有故无殒”的精神,认为只要用之对证,处方周详,不但效佳,而且毫无伤胎之虞。
由此观之,附子并非妊娠期绝对禁忌,只要辨证准确,是能收到祛病安胎之效的。
《金匮要略》治疗妇人病
![《金匮要略》治疗妇人病](https://img.taocdn.com/s3/m/cc2269b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6.png)
带下病治疗实践
健脾祛湿
采用健脾益气、祛湿止带的药物, 如白术、山药等,治疗脾虚湿盛 引起的带下病。
补肾固涩
运用补肾益精、固涩止带的药物, 如芡实、金樱子等,治疗肾虚不固 引起的带下病。
清热燥湿
采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药物, 如黄柏、苦参等,治疗湿热下注引 起的带下病伴有阴痒等症状。
妊娠病治疗实践
完善中医治疗妇人病的理论体系
将《金匮要略》中的理论与现代中医理论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中医治疗妇人病的理论体系 ,提高中医治疗妇人病的疗效和水平。
推动中医妇科的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金匮要略》治疗妇人病的理论和方法,推动中医妇科的发展,为更多女性 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02
《金匮要略》治疗妇人病理论
妇人病病因病机
四物汤
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等 药物组成,主治血虚所致的月经 不调、痛经等。
桂枝茯苓丸
由桂枝、茯苓、牡丹皮等药物组 成,主治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 闭、行经腹痛等。
01
逍遥散
由柴胡、当归、白芍等药物组成 ,主治肝郁血虚所致的月经不调 、痛经等。
02
03
温经汤
由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等 药物组成,主治冲任虚寒、瘀血 阻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等。
04
03
《金匮要略》治疗妇人病实践
月经病治疗实践
调经止痛
运用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的药物,如桂枝、芍药等, 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病 症。
养血滋阴
采用滋阴养血、润燥生津 的药物,如地黄、麦冬等, 治疗月经过多、崩漏等血 虚症状。
疏肝理气
运用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 药物,如柴胡、香附等,治 疗经前乳房胀痛、情绪抑郁 等肝气郁结症状。
《金匮要略》考试重点之妇人病
![《金匮要略》考试重点之妇人病](https://img.taocdn.com/s3/m/bc895966b7360b4c2e3f64f3.png)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妊娠腹痛1.妇人妊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2.也,当以附子汤(阳虚失煦,寒盛腹痛,温阳散寒,暖宫安胎)温其脏。
3.妇人妊娠,腹中疒亏痛,当归芍药散(肝脾不和所致腹痛,养血舒肝,健脾利湿)主之。
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泄4.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
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
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癥病证治,消瘀化癥)主之。
桂枝茯苓牡丹桃仁等分5.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者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阴,胶艾汤(冲任虚寒下血,调补冲经,固经养血)主之。
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芍药干地黄6.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血虚湿热,脾失健运,胎证不安,养血健脾,清化湿热)主之当归黄芩川芎白术7.妊娠养胎,白术散(脾虚寒湿所致胎动不安,健脾除湿,温中安胎)主之白术川芎蜀椒牡蛎妇人病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1.产后腹中疒亏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产后血虚里寒腹痛,补虚养血,散寒止痛)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2.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产后气血郁滞成实腹痛,行气和血止痛)主之枳实芍药3.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产后瘀血内结肢,破血逐瘀)主之;亦主经水不利大黄桃仁庶虫虫4.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银,头微痛,恶寒,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量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产后表虚中风,调和营卫,解表和里)。
5.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中风兼阳虚,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主之、竹叶葛根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附子大枣生姜6.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产后下利,产后热利伤阴,清热解表,凉血止利,养血缓中)主之白头翁甘草阿胶秦皮黄连黄柏妇人杂病脉证并汉第二十二总论1.妇人之病,因虚,积准予,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二十一)妇人杂病方→蛇床子散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二十一)妇人杂病方→蛇床子散](https://img.taocdn.com/s3/m/9bce826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7.png)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二十一)妇人杂病方→蛇床子
散
蛇床子散用铅粉,妇人阴冷细细审;
暖宫燥湿虫痒住,寒湿带下脉迟沉。
组成:蛇床子、铅粉。
功效:暖宫燥湿,杀虫止痒。
主治:妇人阴中寒湿瘙痒证。
症见妇人阴中冷,阴痒,带下色白量多,腰中重坠,兼有少腹隐痛,遇冷即发,舌淡,脉沉迟。
临床运用:本方外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糜烂等属上述证机者。
有报道用本方加黄柏、地肤子、苦参、白藓皮、生百部、龙胆草等治疗阴道炎;加蛇床子、苦参、薏苡仁、黄柏等治疗阴痒效果明显;加蒲公英并减雄黄量治疗宫颈糜烂;加土茯苓治疗外阴水肿者等均取得良好效果。
提示: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蛇床子具有性激素样的作用,可促进内生殖器官的发育。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二十一)妇人杂病方→温经汤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二十一)妇人杂病方→温经汤](https://img.taocdn.com/s3/m/45cb59f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3.png)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二十一)妇人杂病方→温经汤
温经汤用桂萸芎,归芍丹皮姜夏冬;
参草阿胶调气血,暖宫祛瘀在温通。
组成: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
功效: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症见漏下不止,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一月再行,或停经不至,而见入暮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
亦治妇人久不受孕。
临床运用:本方现代可用于治疗月经失调、痛经、闭经、不孕症、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阑尾炎、阴道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肿瘤等属上述证机者。
提示:药理研究表明,本方有促进黄体生成素的分泌、镇痛、促进性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抑制催乳素的释放等作用。
《金匮要略》卷二十一妇人产后病脉证
![《金匮要略》卷二十一妇人产后病脉证](https://img.taocdn.com/s3/m/b6dc68b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77.png)
人参汤(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即理中汤
四君子汤(人参、甘草、茯苓、白术各等分。)
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以5∶1组成)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为丸。
五子衍宗丸(枸杞子、菟丝子(酒蒸,捣饼)各240g、北五味子60g、覆盆子(酒洗,去目)120g、车前子(扬净)60g)
7.阳旦汤即桂枝汤(中风化热桂枝汤加黄芩,阳虚加附子)
第九条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原文分析:阳虚中风,产后正气偏虚,易感风邪。
面正赤——淡红,真阳上浮(红妆样);喘而头痛——产后大虚,元阳不能自固,外感风邪
8.竹叶汤(竹叶1把、葛根3两、防风1两、桔梗1两、桂枝1两、人参1两、甘草1两、炮附子1枚、大枣15枚、生姜5两)服药后,温覆使汗出。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呕者加半夏半升。
第十条
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原文分析:烦乱——阴虚,虚热扰及心神;呕逆——胃气不和。
9.竹皮大丸(生竹茹2分、石膏2分、桂枝1分、甘草七分、白薇1分、枣肉)
分析:本方清热降逆,安神益气。
生竹茹,清胃热,降逆止呕;石膏,清热而不伤阴;(桂枝、甘草)辛甘化阳;白薇,清虚热;(枣肉、甘草)增强填补真阴的作用。本方甘草为君药。
枳实芍药散在治疗血虚气滞的产后腹痛,病位偏上,胸胁的疼痛,可加疏肝理气的药,如柴胡、郁金、当归、川芎;中脘、偏于胃脘不适,加木香、砂仁、元胡、丹参;下腹部的疼痛,加茴香、乌药、牛膝、红花等。
临床应用:枳实、芍药用药比为1:6,止痛效果更好。
如有肝郁气滞,苔少,苔薄,可加郁金、山茱萸。
经前因肝疏气滞而产生的乳胀乳痛(经前紧张症,乳胀乳痛易怒),并可加柴胡、瓜蒌,如果肝郁化热可加入夏枯草、玄参、牡蛎、甲珠、穿山甲,都有利于乳胀乳痛的减轻(包括小叶增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妊娠腹痛
1.妇人妊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
2.也,当以附子汤(阳虚失煦,寒盛腹痛,温阳散寒,暖宫安胎)温其脏。
3.妇人妊娠,腹中疒亏痛,当归芍药散(肝脾不和所致腹痛,养血舒肝,健脾利湿)主之。
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泄
4.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
妊娠六月动
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
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癥病证治,消瘀化癥)主之。
桂枝茯苓牡丹桃仁等分
5.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者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
为胞阴,胶艾汤(冲任虚寒下血,调补冲经,固经养血)主之。
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芍药干地黄
6.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血虚湿热,脾失健运,胎证不安,养血健脾,清化湿热)主
之
当归黄芩川芎白术
7.妊娠养胎,白术散(脾虚寒湿所致胎动不安,健脾除湿,温中安胎)主之
白术川芎蜀椒牡蛎
妇人病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1.产后腹中疒亏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产后血虚里寒腹痛,补虚养血,散寒止痛)主之;
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2.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产后气血郁滞成实腹痛,行气和血止痛)主之
枳实芍药
3.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
汤(产后瘀血内结肢,破血逐瘀)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大黄桃仁庶虫虫
4.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银,头微痛,恶寒,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量
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产后表虚中风,调和营卫,解表和里)。
5.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中风兼阳虚,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主
之、
竹叶葛根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附子大枣生姜
6.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产后下利,产后热利伤阴,清热解表,凉血止利,
养血缓中)主之
白头翁甘草阿胶秦皮黄连黄柏
妇人杂病脉证并汉第二十二
总论
1.妇人之病,因虚,积准予,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
络凝坚。
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木然。
2.妇人咽中有炙脔,半夏厚朴汤(咽中痰凝气滞,开结化痰,顺气降逆)主之。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干苏叶
3.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脏躁补君心脾,宁心安
神)主之。
甘草小麦大枣
4.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腹中血气刺痛,活血行瘀止痛)主之
红蓝花酒
5.妇人腹中诸疾病,当归芍药散(气滞血凝,兼有水湿,肝脾失调,血水阻滞,调肝理气,
健脾利湿)主之
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泻
6.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脾肾阳虚里急腹痛,建中培土,补气生血)主之。
崩漏
7.问曰:妇人年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
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其证唇干口燥,故知之。
当以温经汤(冲任虚寒兼有瘀血所致崩漏,温补冲任,养血去瘀,扶正祛邪)主之
吴茱萸桂枝生姜阿胶当归川芎芍药丹皮麦冬人参甘草半夏
转胞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为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妇人转肌:小便不通,肾气虚弱,膀胱气化水行,补肾气,利小便)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