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核威慑战略及其在俄罗斯的重新强化

合集下载

俄罗斯海基战略核力量今昔

俄罗斯海基战略核力量今昔

20 2009/No.04(总第4期)Russia Defence Review自苏联解体以来,在常规军事力量无法与北约抗衡的情况下,战略核力量被俄罗斯视为唯一有效的战略威慑手段。

而在“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的结构中,海基战略核力量由于其在机动性、隐蔽性、突袭效能、快速反应能力和战场生存能力等方面固有的优势,越来越为俄罗斯所倚重,成为支撑俄大国地位和确保国家安全的一张王牌而重点加以发展。

目前,俄罗斯的海基战略核力量即弹道导弹核潜艇部署在俄海军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其作战训练、战备巡逻、人员补充、装备和后勤保障等日常事务则由海军负责,而在作战使用上归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直接指挥。

俄罗斯海上“核盾牌”的诞生是其水下力量长期发展的结果。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凭借第一批核鱼雷潜艇和B611、629型常规动力导弹潜艇的研制建造经验,苏联开始建造能够携带弹道导弹的658型核潜艇的首艇——K-19号艇。

该艇水面排水量约4000吨,水下排水量5000吨,2座核反应堆总功率3万马力,最大水下航速30节,最大潜深300米,自持力50天,编制艇员100人,装备Д-2导弹发射系统,携带3枚P-13弹道导弹,导弹射程650公里。

但该艇存在一个严重缺陷,即导弹发射必须在水面完成,这样实际上就丧失了其作为潜艇的主要优势——隐蔽性,从而被敌方发现的概率大为增加。

K-19号艇于1960年11月22日列装,到1963年共建造8艘658型艇。

658型艇从1963年开始改装Д-4导弹发射系统和P-21导弹后,被称作658M 型。

658M 型艇具备了导弹水下发射能力,加之P-21导弹射程增加至1400公里,作战能力大大提高。

但总起来说,658M 型艇性能远远不及同期已改装“北极星A-3”导弹的美国战略俄罗斯海基战略核力量今昔俄罗斯海基战略核力量今昔⊙编译 金韬俄罗斯防务评论2009/No.04(总第4期) 21核潜艇(每枚导弹携带3个核弹头,TNT 总当量60万吨,射程4600公里),这要求苏联必须迅速提高水下战略核力量的质量和数量。

俄罗斯安全战略的演变与核裁军政策

俄罗斯安全战略的演变与核裁军政策

俄罗斯安全战略的演变与核裁军政策曾宪洪2012-11-20 10:47:44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2期作者简介:曾宪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0曾宪洪(1965—),男,湖北枣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国际关系研究。

内容提要:俄罗斯的安全战略经历了继承、调整到逐步成熟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也明显地反映在俄罗斯的核领域,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的核裁军政策。

独立初期俄罗斯在核裁军领域对美国的巨大让步非但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还使俄国家利益受损,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

俄安全战略的调整导致核裁军步伐放缓:从1993年到2000年的7年时间里,俄美核裁军领域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普京上台后俄罗斯安全战略已基本调整到位,俄核裁军也不再是为政治需要而实行的阶段性对策,而是服从于国家安全战略,服务于国家利益的一种长期、稳定的政策。

未来俄罗斯核裁军政策的变化既取决于其安全战略的变化,也受到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俄罗斯安全战略核政策核裁军俄罗斯独立以来已数次调整其安全战略,出台了多个有关安全战略的文件。

俄罗斯安全战略经历了继承、调整到逐步成熟的演变。

这一演变过程既反映了冷战后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也反映了俄罗斯对自身安全环境的判断。

这一演变过程也体现在俄罗斯的核裁军领域,对俄罗斯的核裁军政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俄罗斯安全战略的演变俄罗斯认为,苏联的解体使俄与西方关系没有了过去那种非此即彼的对抗性质。

俄罗斯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不再是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和军备竞赛引发的战争危险,而是经济持续恶化带来的政治上的动荡,因民族、宗教矛盾和领土争端而引起的冲突甚至局部战争。

独立之初,俄罗斯并没有明确的安全战略,而是基本上沿袭了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安全战略,将加强俄罗斯的西化进程、获取美国和西方的经济援助、振兴俄罗斯经济作为实现安全战略的目标;将接受西方价值观、最终融入西方作为俄维护安全的手段。

美俄两国争相升级战略威慑

美俄两国争相升级战略威慑

美俄两国争相升级战略威慑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国际关系的日益紧张,美俄两国争相升级战略威慑的现象逐渐凸显出来。

美国和俄罗斯作为世界上两个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其之间的竞争和摩擦对于国际和平与安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美俄两国争相升级战略威慑的背景、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背景在冷战结束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美俄之间的关系曾一度转趋融洽,甚至在一些领域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和合作。

自2000年普京重新掌权以来,俄罗斯开始逐渐重塑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试图恢复其曾经的国际大国地位。

而在这一过程中,美国被认为是俄罗斯最大的竞争对手和挑战者。

在此背景下,美俄之间的竞争和摩擦开始逐渐加剧,二者都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加强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二、原因1. 政治利益:美俄之间的竞争主要源自于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缘政治利益。

美国作为全球超级大国,一直试图通过干预其他国家的事务来强化自己的地缘政治优势,而俄罗斯则试图通过对抗美国来维护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2. 军事优势:美国和俄罗斯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军事大国,其之间的军备竞赛一直存在。

双方都试图通过扩大自己的军事优势来加强对方的威慑,从而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3. 意识形态:美国和俄罗斯在意识形态上存在较大的分歧,特别是在一些国际问题上,双方的立场往往是截然相反的。

这导致了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竞争和对抗。

4. 经济资源:美国和俄罗斯都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双方都试图通过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来对对方施加压力,以达到自己的国家利益。

三、影响1. 国际安全:美俄之间争相升级战略威慑将对国际安全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一些国际热点地区,美俄之间的竞争将对当地的和平与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

2. 国际贸易:美俄之间的竞争和对抗可能导致国际贸易的不稳定,甚至可能会引发贸易战,给世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3. 国际合作:美俄之间的竞争将对国际合作产生较大的阻碍,特别是在一些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中,双方的利益冲突将对国际合作产生不利影响。

试论俄罗斯的战略思想传统

试论俄罗斯的战略思想传统

试论俄罗斯的战略思想传统【摘要】俄罗斯的战略思想传统受其独特的地缘政治背景和历史文化影响。

传统军事思想强调国家安全和领土保卫,彼得大帝时期开始了西化倾向,斯大林时期注重军事优先和集权主义。

冷战时期发展了核战略和军事扩张,普京及后续领导人调整战略以适应当代环境。

俄罗斯的战略思想延续性强,在面对当前地缘政治挑战时仍保持强硬立场。

未来俄罗斯的战略思想可能会面临调整,但仍将坚守国家利益和安全为首要考量。

俄罗斯的战略思想传统不仅塑造了其国家形象,也直接影响着国际关系格局。

【关键词】俄罗斯, 战略思想, 传统, 地缘政治, 彼得大帝, 斯大林, 冷战, 普京, 政策调整, 延续性, 挑战, 发展方向1. 引言1.1 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背景俄罗斯作为欧亚大陆上最大的国家,其地缘政治背景极为复杂且多变。

自古以来,俄罗斯一直处于和西方国家以及其邻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中。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位置,拥有广阔的领土和丰富的资源,使其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地缘政治角色之一。

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背景也受到其周边地区的影响。

西方国家长期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遏制俄罗斯的影响力,而俄罗斯则努力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地缘政治位置。

俄罗斯的邻国,如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格局。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也给其带来了一定的地缘政治挑战。

俄罗斯的南部边界与中亚国家接壤,这一地区一直是地缘政治竞争的焦点。

俄罗斯还拥有众多海岸线,因此海洋安全问题也成为俄罗斯政府长期关注的领域。

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背景既受到国内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周边地区和国际因素的影响。

了解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背景对于理解其战略思想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1.2 战略思想的重要性战略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为国家制定长期、全面的发展方针和政策,引导国家在外交、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行动。

战略思想能够帮助国家深入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准确把握国家的战略利益和发展方向,从而制定出对应的战略计划和政策措施。

美国在冷战之后进行了三次大的战略调整

美国在冷战之后进行了三次大的战略调整

美国在冷战之后进行了三次大的战略调整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大国之一。

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面临着全新的战略局势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保持其全球领导地位,美国在冷战之后进行了三次重要的战略调整。

这些调整旨在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地缘政治情势,并确保美国的安全和利益。

第一次战略调整发生在冷战结束后的1990年代。

随着苏联解体和华沙公约的解散,冷战的威胁消失了。

美国不再面临直接的军事对抗和核威胁,这使得美国能够重新评估其对全球事务的参与和承诺。

在这一时期,美国采取了一种更加积极的对外政策,其中包括推动全球经济自由化和民主化的努力。

这一战略调整的核心是“和平与繁荣”战略,旨在通过经济合作和外交手段来确保国际安全和稳定。

美国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和政治联系,并通过多边组织和机构扩大了其国际合作。

然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国际形势又发生了巨大变化,迫使美国进行第二次战略调整。

这次调整的核心是应对全球恐怖主义威胁。

美国在2001年9月11日遭受了可怕的恐怖袭击,这次袭击扭转了美国的战略重心。

美国政府启动了全球反恐战争,将反恐视为其首要任务。

在这一战略调整中,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领导国际联盟打击恐怖分子组织、改革国内安全机构、增加军事预算以及开展军事行动。

美国的战略重点从核威慑和军事对抗转移到了反恐战争和国际安全合作。

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增加了反恐合作,并通过军事部署和情报共享来打击恐怖主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地缘政治情势再次发生了变化,这促使美国进行了第三次战略调整。

此次调整的核心是应对中国的崛起和俄罗斯的复兴。

中国和俄罗斯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上的崛起带来了新的挑战和竞争。

美国认识到,它需要重新调整其对这些大国的战略方针以确保其国家安全和利益。

美国开始采取强硬的对华和对俄政策,同时也加强了与盟友和伙伴国家的合作。

美国加大了对军事技术、情报收集和网络安全的投资,并重新强调了军事准备和防御能力的重要性。

新形势下俄罗斯北极军事态势分析及中国的应对

新形势下俄罗斯北极军事态势分析及中国的应对
(一)增强核威慑能力 提高核威慑能力始终是俄罗斯国防战略中的重 要目 标。北 方 舰 队 司 令 NikolaiYevmenov在 2019 年 3月份接受采访时称,升级版的“北风之神级”核 潜艇和“亚森级”核潜艇将会在 15~20年内成为俄 北方舰队的中坚力量[6]。稍后的 3月 28日,北方舰 队北德文斯克号潜艇 在 北 极 某 军 港 成 功 发 射 “口 径”反舰导弹。北德文斯克号核潜艇是 2018年服役 的第 2艘“亚森级”核潜艇。目前,有 3艘“北风之 神级”核潜艇在服役,俄太平洋舰队拥有 2艘,北方 舰队拥有 1艘。“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可以携带 16 枚远程导 弹,对 美 国 本 土 都 具 有 一 定 的 威 慑 能 力。 “亚森级”攻 击 型 核 潜 艇 是 俄 罗 斯 最 为 先 进 的 攻 击 核潜艇,具有良好的反潜能力,目前在役的 2艘该型 核潜艇均属于俄罗斯北方舰队。借助北极地区优越 的地理位置,塑造俄罗斯战略威慑力量是俄军方的 目标之一,未来俄罗斯的战略威慑能力还将进一步 提高,北极安全形势也将日益复杂化。 (二)加强北方航道控制 东北航线经过的水域大多处在俄罗斯专属经济 区内,早在 苏 联 时 期,苏 联 官 方 就 用 北 方 海 航 道 概 念,强调这个航线在苏联境内的北冰洋水域,暗示苏 联对其享有主权或管辖权。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 承了苏联对东北航线的政策,继续主张北方海航道 位于俄罗斯领海或毗邻俄罗斯北方沿海经济专属区 内,并宣布“开放”北方海航道;同时,通过国内法要 求使用东北航线的外国船只必须经过俄罗斯允许、
二、俄罗斯北极军事强化措施
2017年 12月,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布了新版的 《国家安全战略》,在报告中将中国与俄罗斯定位为 “战略竞争者”(StrategicCompetitors)[1]。2018年 5 月 4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德森 (John MichaelRichardson)在全球第一大军港诺福克港宣 布重建第二舰队,负责美国东海岸和北大西洋防务, 其辖区包括美国东海岸、整个北极圈、白令海峡及挪 威和俄罗斯沿海[2]。2018年 10月,北约国家在挪 威沿海等地举行规模空前的 “三叉戟”军演,并 且 “杜鲁门号 ”成 为 冷 战 结 束 以 来 美 国 首 次 进 入 北 极

解析俄罗斯的核战略的开题报告

解析俄罗斯的核战略的开题报告

解析俄罗斯的核战略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解析俄罗斯的核战略研究背景随着核武器的出现,全球战略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核武器的威慑效应促使国家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同时也为国家带来更大的责任和风险。

俄罗斯是拥有核武器的大国之一,其核武器政策和战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此,对俄罗斯的核武器政策和战略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对于加深对大国核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推动国际核裁军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俄罗斯的核武器政策和战略,深入了解其核武器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核武器的作用和影响、对外核武器政策和战略等方面的问题,进而探讨其在国际上的作用和影响力,为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俄罗斯核武器的历史与现状:从俄罗斯核武器数量、类型、研发能力等方面入手,分析俄罗斯核武器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 俄罗斯核武器的作用与影响:就俄罗斯核武器的威慑和战略作用、核武器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3. 俄罗斯对外核武器政策和战略:研究俄罗斯核武器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特点,分析其核武器战略中的斗争概念、核威慑理论以及相关战略文件。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国际形势、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对俄罗斯核武器政策和战略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分析。

研究意义通过对俄罗斯核武器政策和战略的系统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大国核政策的差异与共同点,为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同时,对俄罗斯核武器政策和战略的研究,也可以为俄罗斯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核武器政策提供参考。

俄罗斯现行核战略及其发展趋势

俄罗斯现行核战略及其发展趋势

2 .T r a i n i n g De p a r t me n t ,E q u i p me n t Ac a d e my , B e i j i n g 1 0 1 4 1 6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Ru s s i a i S o n e o f t h e ma j o r n u c l e a r c o u n t r i e s 。a n d i t s n u c l e a r p o we r r a n k s s e c o n d l y i n
r e a c h i ng t h e t ar g e t of be i ng a g r e a t a n d p o we r f u l c o un t r y.Nu c l e a r de t e r r e nt f or c e i s s t i l l t he b a c kbo ne o f t he Rus s i a ' s s e c u r i t y s t r a t e gy .The t e nd e n c y of Rus s i a ' s nuc l e a r s t r a t e g y h a s a s i g ni f i c a nt i mp a c t on t h e s t ab i l i t y o f i nt e r n a t i on a l s t r a t e gy a nd wor l d s e c u r i t y . Key wo r d s nuc l e a r we a po ns ;nu c l e a r s t r a t e gy;d e v e l o pme nt t e nd e nc y

见招拆招:俄罗斯的“核重建”

见招拆招:俄罗斯的“核重建”

6 2020.12
军事文摘见招拆招:俄罗斯的“核重建”国际关系日益复杂,而本就扑朔迷离的美俄关系中又夹杂了核政策博弈。

《中导条约》的失效削弱了美俄战略稳定的基础,面对美国在提升核威慑方面的咄咄逼人,俄罗斯不甘示弱,大力升级本国的核能力。

本期《军事文摘》特邀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专家,组建专题“见招拆招:俄罗斯的‘核重建’”,着重解读俄罗斯核威慑政策、核力量主力装备、美俄战略军控等热点话题,以飨读者。

6 2020.12军事文摘专 题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美国与俄罗斯的战略核威慑冷战思维的回归

美国与俄罗斯的战略核威慑冷战思维的回归

美国与俄罗斯的战略核威慑冷战思维的回归美国与俄罗斯的战略核威慑:冷战思维的回归在当前全球安全形势的背景下,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战略核威慑再度成为焦点。

冷战思维的回归意味着这种古老的对抗模式正在重新兴起,这对于全球稳定与和平构成了一定挑战。

本文将就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战略核威慑及冷战思维的回归进行探讨。

1. 全球安全形势的变化随着冷战结束以来的几十年,全球安全面临了巨大的变化。

虽然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之间的核冲突可能引发全面的核战,但双方通过战略核威慑维持了脆弱的和平。

然而,自苏联解体以来,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经历了多次转变。

2. 美国的战略核威慑策略美国一直将战略核威慑作为其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核力量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其核威慑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以阻止潜在对手对其进行核攻击。

美国通过维持强大的核武库和发展防御系统来确保其核威慑力量的有效性。

3. 俄罗斯的战略核威慑策略随着冷战思维的回归,俄罗斯加强了其战略核威慑力量的发展。

俄罗斯认为,通过强大的核力量可以保卫其国家利益,并提高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俄罗斯还加强了其核力量的现代化,以提高其核威慑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4. 冷战思维的回归与全球稳定的挑战冷战思维的回归对于全球稳定与和平构成了一定挑战。

冷战时期的战略核威慑虽然避免了全面核战争的爆发,但也带来了相当的紧张局势。

如果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核对峙再度升级,全球安全局势将会变得更加不稳定,甚至可能导致核冲突的风险。

5. 寻找新的平衡与合作机制面对当前的局势,国际社会应致力于寻找平衡与合作机制,以缓解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局势。

双方应加强对话与信任的建立,通过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争端与分歧。

同时,其他国家也可以扮演建设性的角色,促进双方的对话与合作。

6. 推动全球核裁军与防扩散除了针对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核威慑,国际社会还应推动全球核裁军与防扩散。

全球范围内的核武器数量的减少将有助于减轻核冲突的风险。

俄罗斯努力增强核力量的动因分析

俄罗斯努力增强核力量的动因分析

2013.11 / 军事文摘/ 19自核武器问世以来,由于其具备特殊的毁灭能力,不但具有实战效用,还具有威慑效用和政治效用,因此核武器已经超过了军事装备的范畴,成为大国国际政治、外交斗争的重要工具。

核战略是关于如何使用核武器以达到国家政策和军事战略目的的科学和艺术。

核战略是由战略目标、战略实施方案和战略打击力量等几个具体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是一个国家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而对核威慑的运用,是在国家政策和战略观理论基础上,受政治、军事、财政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国家战略。

核战略思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核力量发展和核力量运行战略,对核力量的建设、发展和运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谢瑞强俄罗斯努力增强核力量的动因分析因此,在探析俄罗斯努力增强核力量的动因时,我们首先要分析俄罗斯的核战略。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核战略转变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核大国。

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核战略随着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进行了多次调整,总体上讲,在后冷战时期,俄罗斯核战略进行了3次大的调整。

俄罗斯独立之初,由于忙于继承和处理苏联解体后庞大的政治、军事、经济等遗产,加上当时受“回归西方”、“亲西方”等大西洋主义思潮的影响,俄罗斯在政治上致力于融入西方,其核战略继承了苏联后期的“单纯防御”军事战略理论中的核战略,在核武器发展上遵循“合理足够”原则,信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

在这一时期,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和核战略的制定犯了国际主观主义,以为只要俄罗斯向西方国家“投桃”,西方就会“报李”。

后来的事实证明,俄罗斯一厢情愿的想法没有获得预期的回报,而且还让国家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在俄罗斯独立之初,西方国家为了稳住俄罗斯,承诺向俄提供巨额的经济援助。

据统计,自1992~1995年间,西方国家计划向俄提供约670亿美元的援助,但俄后来发现,西方国家口惠而实不至,对俄援助不到其承诺的一半,而且在援助时附加大量的政治经济条件,其援助的真实. All Rights Reserved.20 / 军事文摘 / 2013.11目的是削弱俄罗斯,将俄罗斯沦为不对西方国家构成威胁的大国。

双头鹰之盾 ——蜕变中的俄罗斯c三位体”战略核力量

双头鹰之盾 ——蜕变中的俄罗斯c三位体”战略核力量

武器装备2013.08 / 军事文摘 /25—蜕变中的俄罗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谢瑞强 惠 凯2012年12月,俄罗斯战略火箭兵司令谢尔盖·卡拉卡耶夫中将宣布,俄罗斯将研制一种新型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以取代现役的SS-18重型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2013年1月,建造时间长达17年之久的俄罗斯“北风之神”级第四代战略导弹核潜艇(955型)首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正式进入俄罗斯海军服役;2013年3月,普京主持召开俄罗斯国防工业发展会议,表示:“我们必须加紧研制前景看好的新型战略轰炸机”……一系列消息表明,俄罗斯正积极研制新型洲际弹道导弹、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和新型战略轰炸机,俄罗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正处于更新换代的阶段。

在核裁军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美国在完善现有“三位一体”核力量的基础上,仍积极研制新型核武器运载工具,部署针对中俄洲际弹道导弹的反导系统,企图进一步接近“核霸权”目标。

目前,“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已成为俄罗斯遏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战略挤压、维持美俄战略平衡的最可靠、最廉价的手段,强大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可以营造有利于俄罗斯复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为俄罗斯的复兴保驾护航。

因此,俄罗斯近期增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密集举动,是为维系俄美之间的低水平核均势,维持全球战略平衡,也是处于上升期的俄罗斯对美国研制新型核武器运载工具和推进反导体系建设的回应。

前 言. All Rights Reserved.俄罗斯陆基核力量现状苏联解体对苏/俄战略火箭兵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苏联苦心经营40载形成的完整导弹研发、生产体系,被破坏得七零八落,不少导弹工厂散落于乌克兰、白俄罗斯、中亚五射,分导式多弹头,最大射程10000千米。

不同点是,前者可携带10个核弹头,后者只可携带6个弹头,单弹头当量30~50万吨TNT。

目前,二者的早期型号都已退役,现存的SS-18主要是生产较晚的Ⅳ和Ⅴ型,共约50枚,SS-19的数量更少。

略论俄罗斯军事改革及对我军的启示

略论俄罗斯军事改革及对我军的启示

略论俄罗斯军事改革及对我军的启示顾俊摘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了重振大国雄风,在进行政治、经济领域改革的同时,也在努力推动军事改革。

俄罗斯的军事改革,是根据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决定所实施的对国家军事力量的重大变革,包括变革国防领导和军事指挥体制、军队补充和动员体制、组织编制等等。

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军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军事改革作者:顾俊,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讲师近年来,俄罗斯军队的军事改革浪潮波澜起伏,引人瞩目。

不断深化对俄罗斯军事改革的认识与研究,对于我军的建设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俄罗斯持续推进军事改革的动力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所进行的军事改革,虽然经历了种种困难与挫折,但仍然一轮又一轮不懈地向前推进。

其历史悠久的军事文化传统和来自诸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形成了其持续推进军事改革的动力。

(一)独具特色的军事文化传统俄罗斯是一个具有丰富军事历史遗产的大国,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小小的基辅公国发展到地跨欧亚大陆、总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六分之一的世界大国,军队对于俄罗斯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俄罗斯始终把军事力量的强大,看作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与其他西欧国家相比,俄罗斯的经济水平一直相对比较薄弱,为了赶超西欧强国,历代沙皇,包括之后的苏联领导人,都把“军事强国”作为一种基本发展模式。

为了保持军队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俄罗斯曾先后进行了过数次较大的军事改革。

这些重大的军事改革,不仅推动了俄罗斯军队的近代化和现代化进程,也极大地拓展了俄罗斯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地理及政治版图。

苏联解体之后,作为苏联主要继承国的俄罗斯国力一度一蹶不振,军队建设受到很大冲击。

具有浓厚尚武精神和军事文化传统的俄罗斯非常清楚,要重塑俄罗斯世界一流大国的地位,必须通过新的军事改革锻造强大的俄罗斯军队。

(二)国家转型发展和安全环境的变化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国,自然也是苏联解体恶果的最大承受者。

俄罗斯核战略的发展演变

俄罗斯核战略的发展演变

主观而言,则有研判不足,轻信盲从而择之的因素。

一是高估亲西获援之利。

俄罗斯认为与西方一道,推翻了苏联政权、颠覆了原有意识形态,取得了辉煌胜利,就可以依靠西方国家的援助,恢复昔日辉煌。

二是忽视了西方的现实威胁。

自认为与西方在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完全一致,只要趋附西方,相互之间就能平等相待而不存在军事威胁等。

事实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始终视俄罗斯为苏联的“翻版”,将其作为影响美国霸权地位的较大威胁。

俄罗斯迫于形势作出的妥协和盲从,不但没有赢得西方足够的信任和援助,反而被盟友疏远,地区性影响力和号召力大为削弱。

该战略遭到了俄罗斯社会各界的决定了的必然失败的死亡战略。

1993年上半年,北约提出向原苏联势力范围进行扩张,引起俄罗斯的强烈反对。

1993年4月23日,俄罗斯出台独立后第一部《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不再将美欧作为外交的首位,而是把之前被“嫌弃”的独联体国家上升为最重要的外交对象,但仍将美国看作西方“民主国家大家庭”的“家长”。

1993年11月—1996年6月,重新审视威胁,推行“积极防御”战略。

据统计,在1992—1995年期间,俄罗斯用国家自尊,换来西方承诺不及一半且附加严厉政治经济条件的有限援助。

美国等西方国家更关注的是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换取外汇收入的资源领域,从而攫取自身利益。

有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接手了绝大部分的核武器和重工业产业罗斯不能单方面放弃核武器,在俄罗斯及其盟国遭到侵略时,俄罗斯有权首先使用核武器反击侵略。

这一战略明确了威慑对象,强调了战役和战术核武器的使用,更加符合俄罗斯的社会现实,使核武器的使用愈加具有现实性。

1999年12月—2003年10月,核遏制政策的完善。

1999年3月24日,美国对南联盟发动军事打击,彻底打醒了俄罗斯加入西方“大家庭”的美梦,标志着俄罗斯与北约分道扬镳。

叶利钦的对外方针开始从“西倾”转向对欧美战略挤压的“硬抗”,为自己设定了非得即失想》等系列纲领性文件,宣告了俄罗斯自冷战结束以来“过渡性”军事战略的终结。

美俄两国争相升级战略威慑

美俄两国争相升级战略威慑

美俄两国争相升级战略威慑近期,美国和俄罗斯两国互相升级战略威慑,使得全球的安全形势再次进入了紧张的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各方都需要对此进行深入地了解,以便更好地应对。

首先是美国。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美国一直在致力于保持其全球领导地位。

为此,美国持续加强其军事实力,并且尝试通过在关键地区的部署来制衡其他国家和地区。

最近,美国宣布了一项新的核武器计划,包括更新其核武器库,并增加其战术核武器的数量。

据美国政府官员称,此举是为了维持与俄罗斯的平衡,并阻止其他国家的核武器开发计划。

另一方面,俄罗斯也在积极升级其战略威慑能力。

俄罗斯一直认为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了来自西方的威胁,特别是来自北约扩张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加强了对欧洲地区的军事部署,并且也在不断完善其核武器体系。

最近,俄罗斯还宣布了一项“无人核动力潜艇”计划,以进一步增强其海上战略威慑能力。

正是由于美俄两国的战略威慑能力不断升级,全球的安全形势进一步加剧。

这也引发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和担忧。

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的热点地区可能会变得更加不稳定,特别是在亚洲和欧洲地区。

此外,随着核武器再次成为焦点,全球对核裁军的呼声也可能会再次升温。

对于美俄两国互相升级战略威慑,全球各方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稳定和和平。

首先,各国应该不断强调和倡导和平和谈判,以解决现有的冲突和矛盾。

其次,各国应该加强相互信任和合作,以减少误解和猜疑。

第三,各国应该采取必要的行动,以避免不必要的军事部署和动作,以减少军事冲突的风险。

总之,美俄两国互相升级战略威慑,对全球安全形势造成了严峻的挑战。

只有全球各方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合作和对话,才能共同维护全球的和平和稳定。

俄罗斯核战略调整和核力量建设现状

俄罗斯核战略调整和核力量建设现状

Russia's Nuclear Strategic Adjustment and Nuclear
Build-up
作者: 刘小军 刘卫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国际资料信息
页码: 26-30页
主题词: 核战略调整 核力量 俄罗斯 “先发制人” 军事战略 现实遏制 安全形势 威慑作用核武器
摘要:近年来,俄罗斯当局根据趋于严峻的安全形势不断对其"现实遏制"军事战略进行调整,作为俄军事战略主要依托的核战略及核力量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充实,更加强调"先发制人"思想,突出核武器的威慑作用,把核武器作为遏制对俄及其盟国发动战争的主要手段.。

分析国际大事的理论文章

分析国际大事的理论文章

分析国际大事的理论文章浅谈新型大国关系下的国际安全摘要当前全球安全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多极化国际格局趋势已经明朗。

受深刻变化中的国际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国际安全战略思维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大国安全战略和策略重新调整,大国关系已由一种传统的利益趋同或利益相悖的简单或敌或友关系,逐渐演化成一种既存在共同利益又存在利益竞争的非敌非友的模糊复杂的博弈关系模式。

从年的全球安全形势看,这种复杂的大国关系在纠结中缓慢发展的同时,也对各安全领域产生着重大影响。

全球性总体军事安全威胁进一步降低,但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依然存在且隐忧不少,军控和防扩散形势更趋严峻,防止战争依然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军事安全以外的多种安全威胁程度总体不减,一些领域有所深化。

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给国际社会应对带来的挑战压力是巨大的。

国际安全形势正处于一个变化快和应对难的痛苦演化全新时段。

关键词大国关系国际安全形势年受深刻变化中的国际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年的全球安全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国际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且趋势已经明朗,一种新的博弈型大国关系模式正在形成,并在纠结中缓慢发展。

受此影响,全球性总体军事安全威胁趋缓,但局部武装冲突依然存在且隐忧不少,军控和防扩散形势更趋严峻,威慑性军事演习不断增多,防止战争依然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而军事安全以外的多种安全威胁程度总体不减,一些领域有所深化,国际社会面对着更大的应对挑战,且导致国际关系和安全形势更趋复杂。

现实安全思维下的大国安全战略调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减弱,绝大多数大国已摆脱国内经济问题的困扰,总体安全思维出现了新的变化,现实主义成为主色调。

传统的利益趋同或利益相悖的简单或敌或友关系模式,被一种既存在共同利益又存在利益竞争的敌友界限模糊的非敌非友复杂关系模式所取代,这种新型的大国关系模式,姑且称之为博弈型大国关系。

其内涵和特点是合作与竞争(抑或斗争)并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共荣。

俄罗斯新军事战略论析

俄罗斯新军事战略论析

第21卷第3期2007年5月长沙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Vol.21 No.3May.2007俄罗斯新军事战略论析*刊启军,王海滨(聊城大学,山东聊城252059;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12)摘要:“9·11”事件后,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以及俄罗斯与关国等西方国家之间关系的调整,俄罗斯逐渐改变了原有的“现实遏制”战略,并出台了新的军事战略———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

该战略虽含有一定程度的进攻色彩,但仍为防御性战略。

关键词:俄罗斯;军事战略;核遏制中图分类号:K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07)03007102“9·11”事件后,反恐及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方面的共同战略目标,使俄罗斯与美国和欧洲的双边关系逐渐走向了缓和与合作并趋于稳定。

在此背景下,2002至2004年,俄罗斯对原有的战略进行了调整,并出台了新的军事战略———“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

在2002年制定的《2010年前俄联邦国家军事建设政策基础》中,俄罗斯明确将“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战略机动性”原则作为2010年前组织国防的基础。

2003年10月,俄罗斯国防部就军队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问题召开了高级领导干部会议,公布了由国防部撰写的《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发展的迫切任务》(以下简称《迫切任务》)的文件,提出了关于俄罗斯军事改革和建设的一系列新观点和指导原则,标志着俄罗斯军事战略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2004年1~2月举行的“安全-2004”战略演习中,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公开宣称,“我们现在这样表述武装保卫俄罗斯的主要组织原则: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1](P212),这标志着俄军已完成了普京时代的军事战略转变。

一俄罗斯对当前军事安全威胁和作战对象的判断俄军在《迫切任务》中认为,俄罗斯在现代国际环境中受到三类威胁:国外威胁(16种)、国内威胁(6种)和跨境威胁(6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核威慑战略及其在俄罗斯的重新强化王开峰徐佐彦二战结束后,人类度过了50年难得的冷和平,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宣告结束;在新科技推动下,经济全球化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冲击着曾经被人为封闭的两个世界。

然而,新千年的世界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太平:美国以唯一超级大国自居,不断抢占冷战结束后留下的政治真空(如北约东扩、科索沃战争),构筑坚固的战略防御系统(NMD、TMD计划的实施);俄罗斯经过现实的碰壁、蒙羞后,又作出重振大国雄风的政治抱负。

而俄罗斯在实现这一抱负的进程中利用的基本手段就是足以与美国抗衡的核武器。

这样,冷战时期常用的核威慑又重新启动了。

因此,在21世纪初,重新探讨核威慑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本文就试图在分析核威慑战略的基础上,对俄国重新强化核威慑战略进行具体的考察,以期揭示出部分大国间微妙的关系,从而为我们的外交服务。

一、核威慑理论所谓威慑,就是“用武力使对方感到恐惧”。

[1](P.1306)在英语中,威慑源于动词“DETER”,它的意思是使某人决定不做某事。

[2](P.391)因此,核威慑就是利用核武器使对方感到恐惧,不敢决定做一些过份的事情。

自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以来,核威慑就成为核国家常用来恫吓对手的有力武器,如朝鲜战争、奠边府战役、古巴导弹危机,以及中苏关系紧张时期,都是核威慑集中表现的证明。

以上实例只是核威慑的具体表现,而核威慑理论则与它们有很大的区别。

核威慑理论之所以能成为理论,它有自己的有机构成,有自己的特点,当然,还包括核威慑带来的后果。

在具体分析核威慑理论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核武器成为威慑的重要工具的原因。

核武器之所以成为威慑工具的最佳选择,其根本原因乃是核武器的巨大杀伤破坏作用。

且其破坏特点是空前复杂严重:杀伤破坏范围空前增大,大规模毁伤顷刻形成;有延期、无形积累的杀伤作用,精神威胁及心理影响大;杀伤破坏程度严重等。

[3](P.15—16)用军事术语来讲,一颗2万吨当量的核弹空爆,可以使大约7平方千米范围内85%的暴露人员在几秒钟的瞬间,受到中度伤害,丧失战斗能力。

如果要用常规弹药达到这样的杀伤破坏效果,则需要动用720门112毫米榴弹炮发射333600发炮弹。

所以,当美国首先拥有了原子弹以后,对称霸世界信心十足。

汉斯·摩根索在1948年写道,“从军事实力角度看,只要垄断原子弹,就可以使美国拥有强大的优势。

”[4](P.2)二战后,美国就曾想利用其超级武器,对苏联的主要工业中心进行打击,这就是由美国军事计划联合委员会通过的432/D号计划。

当时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这项计划搁浅。

随后在1949年,苏联也拥有了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从此,两国走向核对峙、彼此核威慑的时期。

以下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核威慑理论。

1、核威慑的基础它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物质力,即核武器的数量和精确度以及遭受核打击时的防空系统的状况、反应的时间和疏散居民的能力以及陆运、海运、空运的机动性等。

在这些内容中,核武器的数量和精确度最为重要。

在核对峙时期,核武器的数量应以在遭受敌方第一次核打击后具有报复的能力为标准,方可产生有效的威慑。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都具此能力,因此,其核威慑是较为有效的。

至于核武器的精确度,非常容易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防空系统也不可小视。

美国为什么在当年要劳民伤财地去发展“星球大战”计划而今又制定NMD、TMD计划?其重要根据就是确保在敌人发动对己方第一次核打击的时候,将其核弹拦截在本土、本区域之外,从而加强本国打击对手的决心——因为这样将使代价减小到最低限度。

所以,俄罗斯坚决反对NMD计划以及对美俄1972年制定的《反导弹防御条约》的修改,因为如果美国计划得逞,俄罗斯的核威慑将大打折扣。

除了物质力外,另一部分就是意志力。

核战争造成的后果与前核战争相比,将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因此,这对试图发动核战争的人来说,在意志上,不能说不是一次考验。

所以,基辛格说,“在这种情况之下,威慑力量就不单是来自物质关系,而且也是来自一种心理关系:当我们既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同时又有使用这种力量的意志时,威慑的力量就最大。

当某一方的冒险意志不坚强时,不论它的威慑的力量有多么强大,它的威慑力量的效力总是最小的。

”[5](P.125)因此,一个核国家要拥有足够的威慑力,必须在物质力与意志力上同时具备,正如肯尼迪总统的特别助理W·罗斯托所说:“我们的军事实力和我们为了重要的民族利益与目标可以利用这些能力的意志,是我们一切非军事政策的必然背景。

”[4](P.58)不过,就意志力的产生来说,一个国家所拥有的意志力除了受战略制定者个人因素影响外,却主要由核战争的损失与获胜利益对比来决定,这是理性人制定政策的自然逻辑,而由于核战争会带来人们难以容忍的破坏作用,所以人们动用核武器的意志力往往比较弱,这是冷战时期核威慑的重要特征。

2、核威慑的对象核威慑的对象一般来说都是非常明确的,对象的不同,在制定整个核威慑战略中,对其可能进行核打击的程度也是大不一样的。

在冷战中,美国在制定对苏核威慑战略中的作用肯定强过对印度、对古巴的程度。

即是说,如果美国与这些国家进行核战争的话,那么美国与苏联之间的战争强度与范围是其它国家所不能比拟的。

核威慑的对象是对本国安全最具有挑战的国家。

处于转型中的国家由于其盟国、对手都不明确,核威慑对象往往模糊不清,其威慑的效力也就大大降低,因为它除了拥有事实上的核力量外,基本上没有配套的迎接核打击的具体措施,这在苏联解体后的俄国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后文就是着重分析俄怎样在确定目标后制定一系列核威慑战略政策的。

当然,对象不明确,同样会造成核威慑,只是其能量变小而已。

3、核威慑的目标核威慑不是为威慑而威慑,它是作为工具而存在的。

它通过自己强大的、能给敌方造成致命损失的核武器力量和决心的显示来恐吓对方,使对方的行为不可过火,以在实际交往中有利于己方,从而达到可能通过战争方可达到的目的。

核武器的巨大破坏作用决定了核武器的功能主要体现在防御上,核威慑这个语词也体现了这个意思。

一般来说,核威慑的目标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确保国家不受外国侵犯,但有一个现象是,当核国家间关系紧张的时候,也就是核威慑被应用得最充分的时候,其原因就是核威慑试图通过可能的核进攻来达到现实的防御的目的。

美国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敢用核武器逼迫苏联,那是因为苏联在古巴一旦建成导弹发射基地,美国的地缘安全将不复存在,可以说,这是关乎美国生存的重大问题。

而对苏联来说,在古巴部署导弹是战略进攻的一部分。

在相持一定时间后,苏联的进攻退却了,美苏的地缘政治利益又恢复到了平衡的状态。

所以,我们在理解这个利益时,主要是从利益对比的角度出发的。

正因为由核威慑追求的目标所决定,冷战中,美苏对抗的结果却是双方势力范围大致保持平衡。

当然,笔者的这种观点,似乎只是从后果来推导原因,犯了单向思维的毛病,其实,这种表现出来的目标是在政策制定者主观上进攻与防御斗争的结果,否则战后杜鲁门政府就不可能制定出“扣杀”的计划来。

因此,这里所说的目标是指主导目标而言。

4、核威慑的后果这可以说是任何核战略专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了,因为它关系到目标是否实现、副作用是否过多。

但它不同于其目标,目标是一种主观的状态,它不一定会实现,而后果却是任何行为所必然带来的结果,它是一种客观状态。

从历史的角度看,总的来说,核威慑在冷战中带来的重要后果是世界的和平,这可能是任何核战略专家都始料不及的。

当然,这种和平,是以长期紧张为代价的,因为“威慑理论的中心原则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把赌注下在武力上,下在完善武器上,也就是下在军备竞赛上。

”[4](P.16)核威慑另外一个重要后果就是促成了核军备竞赛。

因为产生核威慑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数量上足够、精确度更高,要试图赶上或不落后对手的核武器,只有尽可能在科技与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再生产更多的精确度更高的核武器。

另外,核威慑还会产生诸如核污染、核扩散以及双方被拖垮、被拖弱等等后果。

同时也要注意的是,这一切后果都是源于目标的防御性特征上,倘若目标的进攻性特征占据主导,那后果将变得简单:爆发核大战,人类在核大战中毁灭。

这是一种可怕的后果,它不得不令政治家们深思。

所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才说,“除了和平,别无出路。

”[5](P.10)二、俄罗斯重新强化核威慑的过?俄罗斯尽管继承了苏联76%的国土、52%的人口、近80%的经济潜力,但是自独立以来,经济形势每况愈下。

到1996年,俄罗斯的经济总产值仅为美国的5%,退居到世界的第20位,只相当于土耳其的水平。

这在以科技为主导、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今天,俄罗斯在国际上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另一方面,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利益不断受到侵蚀,国际环境不断恶化,北约已经东扩,并且将继续东扩,科索沃战争使俄罗斯更感到腹部被插上了一刀,这对1993年就提出要复兴俄罗斯、维护国家利益、树立大国地位总目标的俄罗斯来说,不啻为当头一棒。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要增强国内凝聚力、实现总目标,只有靠其依然显赫的军事力量,尤其是核武器。

所以,俄罗斯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核武器、利用核威慑的计划。

苏联解体后,俄国与西方曾有一段短暂的蜜月期,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口惠而实不至,对俄罗斯的援助非但不能兑现,反而不断压迫俄的生存空间。

现实迫使俄罗斯重新审视、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

1992年5月,俄提出东西并重的“双头鹰”外交政策,并于1993年11月,在《俄联邦军事学说基本原则》中提出“积极防御”战略,强调攻防并重,尤其在核威慑的运用和发挥上,放弃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加强了核威慑的力度。

基于此,俄罗斯决定:一、将核力量的防御范围扩大到同俄保持着集体安全条约的独联体国家;二、将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范围扩大到向俄罗斯发动武装进攻的核大国的盟国和参与或支持核大国向俄罗斯发动武装进功的核大国的盟国;三、核武器不仅用来遏止核战争,也用来遏止大规模常规战争。

俄罗斯的这一系列政策的转变,是俄罗斯强化核威慑的开始。

1995年,北约理事会正式通过了《关于北约东扩的研究报告》,决定东扩。

1997年,北约确定波、匈、捷为第一批发展成员。

面对北约咄咄逼人的态势,俄罗斯再次强化自己的核威慑战略。

1995年10月俄罗斯国防部研究所提出《对付俄国安全主要威胁的构想》,认为“北约是俄国安全的主要外部威胁和潜在敌人,用武力对抗北约东扩是一次紧迫的任务。

”叶利钦总统也在1996年6月的《总统国家安全咨文》中提出,俄“奉行现实遏制原则,要利用自己的武装力量坚决反击侵略”。

1997年12月,俄在《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中对“核威慑”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一、在俄周围保留或建立强大的军事集团对付北约东扩对于俄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二、保持足够的核力量,用以对付侵略;三、确保核遏制的力度,防止核战争、大规模常规战争和地区战争的爆发;四、在俄遭到入侵,且俄作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的存在受到威胁时,保留动用核武器的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