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专题
预测与分析依据。
22
(三)评价范围的确定
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 D10%为 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 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
矩形区域。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
②进一步预测模式:用于一、二级评价 ③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27
①估算模式
28
29
②进一步预测模式:用于一、二级评价
进一步预测模式
分类 适用评价等级 AERMOD 一级、二级评价 ADMS 一级、二级评价 点源、面源、 线源、体源 小于等于50km CALPUFF 一级、二级评价 点源、面源、线源、体 源 大于50km
25
区域最大地面 浓度点的预测 网格设置,应 依据计算出的 网格点浓度分 布而定,在高 浓度分布区, 计算点间距应 不大于50m
26
6、预测模型的选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
推荐的大气污染物计算模式由三种类型构成:
①估算模式
计算地面最大浓度,确定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30
7、气象资料收集
应同步收集项目位臵附近有代表性,且与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时间相
对应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对于各级评价均应调查评价范围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包括年 平均风速和风像玫瑰图,最大风速与月平均风速,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
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降水量极值,日照等。
二期(冬、夏)
02、08、14、20,4个小时 浓度
对于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 监测天数、点位
6.4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6.4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6.4.1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拟建公路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施工现场中未完工路面、堆场和进出工地道路等粉尘污染,以及沥青摊铺时的烟气和动力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其中以粉尘污染和沥青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突出。
6.4.1.1 扬尘污染扬尘污染主要在施工前期路基开挖和填筑过程,以施工道路车辆运输引起的扬尘和施工区扬尘为主,根据对公路施工现场的调查,路基开挖和填筑产生的扬尘、汽车行驶引起的路面扬尘、物料拌合引起的扬尘和堆场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突出。
(1)路基开挖和填筑产生的扬尘根据公路工程的施工经验,基础施工阶段的路基开挖和填筑作业将持续约半年时间,在这一阶段,公路永久占地和取土场等临时占地范围的地表植被破坏殆尽,在施工机械的挖填作业下,表层植被被破坏,表土疏松裸露,既是水土流失的高发期,也是容易引起扬尘污染的重要时期,尤其是项目所处地区风力较大,遇到大风天气,扬尘污染将非常突出。
本次评价主线全长57.203km,东宁连接线全长1.822km,路基开挖将造成有植被路段沿线植被的彻底损失,容易产生扬尘污染,将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根据国内公路施工和环境影响评价经验,洒水可有效地抑制扬尘量,可使扬尘量减少70%。
因此建议在路基施工期间尽量收集利用各类施工废水并进行简单沉淀处理后进行洒水抑尘作业以有效减轻路基施工扬尘对沿线环境的影响。
(2)道路扬尘道路扬尘主要是施工车辆在施工道路上运输施工材料而引起的,引起道路扬尘的因素较多,主要跟车辆行驶速度、风速、路面积尘量和路面积尘湿度有关,其中风速还直接影响到扬尘的传输距离,由于项目地区大风较多,故施工期间的道路扬尘污染比较突出。
据交通部公路所对京津塘高速公路施工期车辆扬尘的监测(见表5-5-1),下风向150m处,TSP浓度为 5.093mg/m3,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风速大时污染影响范围将增大。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概论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概论1. 背景介绍大气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危害。
为了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并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需要对大气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与评价。
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是通过分析气象条件、污染物来源、传输途径等,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预测未来时间内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
预测的准确性对于指导大气污染治理和规划至关重要。
2.1 气象条件气象条件是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清除的重要因素。
风向、风速、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都会对大气污染物的分布和浓度产生影响,因此在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必须对气象条件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分析。
2.2 污染物来源污染物来源包括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生物质燃烧等多种原因。
分析各种污染物来源的强度和分布特征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治理重点和措施,进而预测大气环境的变化情况。
2.3 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重要工具。
通过建立污染物扩散模型、沉降模型等,结合实时观测数据和气象条件,可以模拟出不同情景下的大气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已经发生的大气污染事件进行评估,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治理建议。
3.1 监测数据分析通过监测大气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可以对大气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评估。
结合气象数据和污染源排放数据,可以推断出污染物的来源和扩散路径,为评价提供依据。
3.2 影响评价方法影响评价方法包括环境影响预测、环境质量评估、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等。
通过综合考虑不同方面的指标和影响因素,可以综合评价大气环境质量和对人体的健康影响。
4. 结论与展望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是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监测数据的不断完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将更加精准,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内容
根据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新导则的规定,结合该区域的污染气象特征,采用逐日逐时的方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本次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小时地面浓度及出现位置(前10个高浓度值),最大小时均浓度分布图(最大值),各关心点1小时最大落地浓度;以及可能出现超标浓度的概率和次数;
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各关心点日均最大落地浓度;以及可能出现超标浓度的概率和次数;
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最大年均地面浓度出现位置(前10个高浓度值),各关心点年平均最大落地浓度值,年平均浓度分布图;
非正常排放情况下,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4 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评价 - 制冷剂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气象资料适应性分析及气候背景周村气象站位于117°52′E,36°46′N,台站类别属一般站。
据调查,该气象站周围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与本项目周围基本一致,且气象站距离项目较近,该气象站气象资料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周村近20年(1998~2017年)年最大风速为18.0m/s(2011年),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为41.8℃(2005年)和-18.8℃(2016年),年最大降水量为972.9mm(2004年);近20年其它主要气候统计资料见表5-1,周村近20年各风向频率见表5-2,图5-1为周村近20年风向频率玫瑰图。
表5-1周村气象站近20年(1998~2017年)主要气候要素统计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项目平均风速(m/s) 2.1 2.6 2.9 3.2 2.8 2.7 2.0 1.7 1.8 2.2 2.3 2.4 2.4 平均气温(℃)-1.4 2.4 8.3 15.2 21.3 26.0 27.2 25.6 21.5 15.8 7.4 1.1 14.2 平均相对湿度(%)55 54 50 52 72 59 77 81 74 64 61 59 63 平均降水量(mm) 5.1 11.2 16.5 30.7 67.2 74.5 159.2 180.6 61.5 30.9 13.3 6.9 657.3日照时数(h)149.7 148.1 190.2 225.1 246.5 208.3 174.3 173.8 169.0 184.8 174.8 146.8 2191.6 表5-2 周村气象站近20年(1998~2017年)各风向频率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C平均 4.2 5.6 6.3 5.2 3.5 2.3 2.0 4.3 15.8 13.8 7.5 2.8 2.5 3.8 5.7 5.7 8.9图5-1 周村近20年(1998~2017年)风向频率玫瑰图5.2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5.2.1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本项目建设内容为对现有的四套化工装置R32装置、R125装置、R143a装置、R152a 装置进行技改并新建高强度免烧砖生产线一条,技改的4套化工装置废气污染物均减排,本次仅对新建的制砖车间废气进行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对甲氧基苯乙醛肟生产项目4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完)环评报告
4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4.1环境空气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经调查,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污染物排放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4.1-1。
表4.1-1评价区内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一览表由上表可知,拟建项目所在区域主要污染源为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
4.2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确定根据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5.3.2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来确定本项目环境空气的评价等级。
4.2.1 参数选取采用新导则要求的Screen3估算软件对项目污染物的排放进行估算。
根据拟建项目污染排放情况,本次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判定选取非甲烷总烃。
表4.2-1有组织非甲烷总烃主要污染物排放参数4.2.2 评价等级的确定根据以上计算参数,采用新导则要求的Screen3估算软件计算后,拟建项目评价等级确定见表4.2-3。
表4.2-3拟建项目评价等级确定表注:非甲烷总烃的质量标准,在常见的环评报告中均采用参考以色列居住区质量标准,而以色列标准小时值为5mg/m3,较我国《大气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周界外浓度最高点标准限值4mg/m3宽松,因此本次评价选用我国《大气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周界外浓度最高点标准限值4mg/m3再严格50%作为环境质量标准参考值。
本项目各大气污染物中,非甲烷总烃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最大为0.15%<10%,判定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评价。
本项目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评价。
4.2.3 大气环境评价范围的确定根据Screen3计算,非甲烷总烃最大地面浓度均未达到标准限值的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5.4.2中要求“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确定本项目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以三级尾气吸收系统排气筒为中心,半径为2.5km 的圆型范围。
4.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4.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一)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布点本次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常规因子数据及特征污染物非甲烷总烃引用《东明县武胜桥镇工业聚集区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现状监测数据。
大气大环境影响评价评价评价预测与评价专题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一级 二级
Pmax≥80%,且D10% ≥5km 其他
三级
Pmax<10%,或D10% <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每日至少有 12h 的采样时间
每小时至少有 45min 的采样时间18
(六)对监测资料的分析 ①分析其长期浓度、短期浓度的达标情况 ②若超标分析其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超标原因 ③评价范围内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
19
4、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
大(一气)评环价工境作分影级方响法 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 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 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 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
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
5
(二)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新建项目: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 在建和未建项目:已批准的环评报告书; 改、扩建项目:利用已有的有效数据或实测; 分期实施的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 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实测。
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 预测专题
2015.10
一、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步骤及预测资料收集
确 确定 定预 预测 测范 因围 子及
计 算 点
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 气象条件计算清单
地形数据计算清单
进
设 定 预 测 情 景
选 择 预 测 模 式
确 定 相 关 的 计 算 参 数
行 环 境 质 量 预 测 与 评 价
灌木等。 ⑤同时注意监测点的可到达性和电力保证。
17
(五)各种污染物监测数据要求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5.0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5.1 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与评价5.1.1 项目所在地污染气象特征分析5.1.1.1 地面风特征分析根据XX县气象台近五年地面风资料,统计出XX县全年及四季的风向频率及月平均风速,并绘制成风玫瑰图(图5-1)和月平均风速图(图5-2)。
①风向由风玫瑰图可见,项目所在地全年主导风为NE (东北)风,出现频率为20.1%,其次为NNE(东北偏北)风,出现频率为10.2%,最小频率的风向出现在SSE(东南偏南)及S(南),出现频率为1.2%,全年静风出现频率为19.3%。
春、夏、秋、冬四季均以NE(东北)风为主导风向,值分别为17.8%、15.7%、26.1%、20.9%。
春、夏季分别以S (南)、NW(西北)风出现频率最小,出现频率分别为1.2%、1.6%。
秋季以S (南)、SSE(东南偏南)风出现频率最小,值为0.5%。
冬季以S(南)、SE(东南)风出现频率最小,值为0.5%。
春、夏、秋、冬四季静风出现频率分别为20.3%、16.3%、18.9%、21.6%。
②风速项目所在地年平均风速为2.4m/s。
春、夏、秋、冬四季平均风速值分别为2.3m/s,2.3m/s、2.5m/s、2.4m/s。
从年各月平均风速曲线图6-2来看,各月平均风速在2.1~2.8m/s之间,9月平均风速最大,为2.8m/s,5月平均风速最小,为2.1m/s。
各风向平均风速值详见表5.1—1。
月份图5—2 年各月平均风速图表5.1—1 全年及各季各风向下平均风速(单位:m/s)5.1.1.2 年、季大气稳定度特征表5.1—2为全年各风向、风速、稳定度联合频率。
该表表明,当地常刮小于等于5.0m/s的风,出现频率高达88.1%,其中微风(0.5≤u<1.5m/s)出现频率为14.4%,风速在1.5≤v≤3.0m/s之间的风出现频率为21.0%,风速在3.0<v≤5.0m/s之间的风出现频率为33.5%,风速大于5.0m/s的风出现频率较小,为11.9%,而大于7.0m/s的风出现频率仅为3.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解析课件
计算小时或日平均浓度时,可以假定NO2/NOx=0.9; 计算年平均浓度时,可以假定NO2/NOx=0.75。
在计算机动车排放NO2 和NOx 比例时,应根据不 同车型的实际情况而定。
18
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
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一般包括: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
全年逐时/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地面浓度和最大地面小 时浓度;
参数类型 ADMS
AERMOD
地表粗糙度, 地表返照率、
地表参数 最小M-O长 BOWEN率、地
度
表粗糙度
干沉降参 数
沉降率
干沉降参数
湿沉降参 数
清洗率
湿沉降参数
化学反应 参数
化学反应选 项
半衰期、NOx转 化系数、臭氧浓
度等
其他参数
模拟建筑物/ 山区
时区、城市/农村
CALPUFF 地表粗糙度、土地使用类型、植被
10
11
复杂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 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 。
12
13
6、设定预测情景
序号 污染源类别 新增污染源
1 (正常排放)
排放方案
现有方案 /
推荐方案
预测因子
所有预测 因子
计算点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网格点
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常规预测内容
小时浓度 日平均浓度 年均浓度
C实
Q
2u
y z
y2
e
xp[(
2
2 y
(z
He )2
2
2 z
)]
He-z
P(x,y,z)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香港特别行政区推荐的模式 美国EPA所推荐的一系列模式 目前,大多数法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属于正态模式
第6章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选用的一般步骤
确定预测因 子
确定预测范 围及计算点
确定污染源 参数
⑻其他相关参数的确定
• 计算1小时平均浓度时,可不考虑SO2的转 化,其他情况应考虑SO2转化为H2SO4
• SO2转化可取半衰期为4小时。 • 对于一般燃烧设备,计算小时或日平均浓
度时,可以假定NO2/NOx=0.9;在计算年平 均浓度时,可以假定NO2/NOx=0.75。
第6章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排气筒高度 h
排气筒基底
Y
排气筒
0
X 主导风向
z
实源
U
He 地面
He
虚源
第6章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2.2 有风点源正态烟羽扩散模式
预测点到源口距离
实源作用
c(x,y,z)2 U Q yzexp[2 yy 2 2 (z2 H z 2e)2]
z 实源
U
虚源作用
c(x,y,z)2 U Q yzexp[2 yy 2 2 (z2 H z 2e)2]
第6章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
对于一、二级评价,应当包括: ①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 浓度;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②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
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③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咱今天就来唠唠这个“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我还记得有一回,我去一个小镇旅行。
那地方山清水秀,一开始觉得真是个世外桃源。
可待了几天我就发现有点不对劲,每到傍晚,镇上就会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
一打听,原来是附近有个小工厂,偷偷排放废气。
这可把我给愁坏了,本来好好的心情全被这股味儿给搅和了。
这就让我想到了咱们要说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重要性。
你说要是能提前预测到这个小工厂的排放会对大气造成这么大的影响,早早做出评价和应对措施,那咱在这小镇上不就能一直享受清新的空气啦?咱先说说这个预测。
这就好比天气预报,只不过预测的不是明天会不会下雨,而是未来大气环境会因为各种因素发生啥样的变化。
比如说,新建一个大工厂,那得先算算它会排放多少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怎么在大气里扩散,是像一阵风一样很快吹散,还是会在附近堆积起来。
这就需要一堆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大量的数据来帮忙。
再讲讲评价。
这就像是给大气环境打个分。
比如说,某种污染物的浓度超过了一定标准,那这大气环境的质量就不咋样,得赶紧想办法改进。
评价可不是随便说说,得有科学依据,得参考各种标准和规范。
要是没有做好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那麻烦可就大了。
想象一下,一个城市盲目地建设工厂,也不管排放的废气会不会影响大家的健康,结果可能就是蓝天白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灰蒙蒙的一片。
孩子们不能在户外尽情玩耍,大人们出门得戴着厚厚的口罩。
反过来,要是能把这事儿做好,那好处可太多了。
比如说,可以合理规划城市的工业布局,让那些污染大的工厂离居民区远一点。
还可以提前采取减排措施,让大气环境保持良好。
我就盼着,以后不管走到哪儿,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到蓝天白云。
这就需要咱们重视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让它为咱们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就像那个小镇,如果能早点做好预测和评价,说不定我那次旅行就能更完美了。
希望未来,咱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大气环境都能越来越好,让咱们能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制造和使用各种技术设施已经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大气环境的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还对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大气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与评价至关重要。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是指利用现有的气象、地理、工程等数据和方法,预测特定规模工程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
预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并评估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以便提前采取措施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
预测大气环境影响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工程项目的类型、地理位置、使用的技术、运营方式等。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污染物的排放和传输。
通过建立大气污染物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污染物的扩散和浓度分布。
这些模型通常基于气象数据、地形地貌、污染源排放和传输特性等因素进行参数化建模。
通过模拟和分析污染物的传输行为,可以预测影响范围、浓度和持续时间等。
预测大气环境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气象学家、环境科学家、工程师和政策制定者等都需要参与其中。
气象学家需要提供准确的气象数据和预测,以帮助模型建立和参数化。
环境科学家需要提供有关污染物排放和传输特性的数据和知识,以适应模型的需求。
工程师需要提供有关工程项目的技术和操作细节,以便更好地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
政策制定者需要根据预测的结果评估和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和标准。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对预测结果的评估和解释。
评价的目的是确定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评价通常需要考虑自然环境、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根据预测结果,评价可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以保护生态和人类健康。
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与评价在不同的环境项目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对于工业园区、交通设施和能源项目等,预测和评价大气环境影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提前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可以在工程项目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就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年产2000吨α-乙酰基-γ-丁内酯、1200吨5-氯-2-戊酮项目第4章 环境空气评价与预测改
4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4.1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确定根据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5.3.2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来确定本项目环境空气的评价等级。
4.1.1 参数选取采用新导则要求的Screen3估算软件对项目污染物的排放进行估算。
根据拟建项目污染排放情况,本次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判定选取氯化氢和甲苯。
表4-1(1)主要有组织污染物排放参数根据以上计算参数,采用新导则要求的Screen3估算软件计算后,拟建项目评价等级确定见表4-2。
表4-2 拟建项目评价等级确定表空气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评价。
本项目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评价。
4.1.3 大气环境评价范围的确定根据Screen3计算,甲苯、乙酸乙酯和氯化氢最大地面浓度均未达到标准限值的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5.4.2中要求“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确定本项目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以车间排气筒为中心,半径为2.5km 的圆型范围,详见图4-1。
4.2 污染源调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污染源主要详细参数见表4-1。
4.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4.3.1 监测布点本次评价委托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对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其中污染物监测点位布设3处,监测点位具体布设情况见表4-3和图4-1,厂界无组织监测点位见图4-2;常规污染物引用东明县新材料工业园区于2012年12月监测数据,根据调查东明县新材料工业园区项目完成后,项目周围无新项目运行,本次环评的常规污染物监测与当时环境空气质量变化不大,因此,本次环评引用东明县新材料工业园区项目数据能够满足拟建项目需要,引用监测数据点位具体布设情况见表4-4。
表4-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一览表本次环境空气质量特征污染物现状监测由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承担,监测时间为2012年10月13日至10月15日连续监测三天,具体监测项目见表4-5。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预测PPT精品课件
5.3 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
5.3.1 湍流的基本概念
描述湍流运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欧拉法,它在空间划出一个控制体 为对象,考察流体流经它的情形,欧拉法注重于特定时刻整个流场及 某定点不同时刻的流体运动性质。另一种是拉格朗日法,它在流体运
动时,追随研究一个典型的流体单元。
5.3.2 湍流扩散理论
exp[(
y2
2
2 y
)]{exp[
(
z
H
2
2 z
)
2
]
u y z
2
2 y
2
2 z
exp[ (z H )2 ]}
2
2 z
地面点 C(x,y,0)
Q exp[( y2 )]
u y z
2
2 y
Q
y2
H2
u y z
exp[(
2
2 y
2
2 z
)]
地面轴 线上点 C(x,0,0)
Q
u y z
Q
u y z
dp gdz
u 3.02 F 3 (km/ h)
风速廓线
风力计算
u2
u1
(
z2 z1
)
p
大气的 结构和 组成
外逸层 热成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臭氧
大气层的结构和组成
大气属于混气合气体,氮、氧、氩合占总体积 的99.96%,余为氖、氦、氨、氙、氢等微 气量气体。 自110千米向上原子氧逐渐增加,直到主要 是原子氧的层,再向上为原子氦层(高100 0—2400千米)和气原子氢层(2400 千米以上)。
d
Ag Cp
1K /100 m
5.2.2 大气静力稳定度及其判据
空气质量评价与预测
摘要本文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进而对不同地区的空气质量进行合理的评价、预测和相关性分析。
以数理统计为基础,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多元回归模型和类比长期预测法,充分利用表中所给的数据,得到了一系列有关空气质量和气象参数的结论。
针对问题一,将各污染物的浓度依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换算成统一的评判指标−空气污染指数()API 。
考虑到季节因素的影响,以季度为时间单位,画出各地区污染物的API 走势折线图,分别从横向和纵向分析各个城市2SO 、2NO 、10PM 之间的特点。
由于数据不完整,排序时仅针对各地区都有数据的时间段进行分析。
鉴于数据的随机性和模糊性,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用超标倍数赋权法确定其权重,降半阶梯形隶属度函数确定隶属度,然后依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求得各地区的所属等级,处于同等级的地区进行等级加权,最后得到空气质量的排序结果为:CAEBD 和FCABD 。
针对问题二,鉴于季节因素的影响,所用的数据综合考虑了横向时间和纵向季节因子。
考虑到时间连续性的需要,采用2010年1月20日到2010年9月14日内的数据对ABCDE 地区未来一周内的污染物及气象参数进行预测。
建立时间序列ARMA 模型,根据小波分析的结果,采用差分法或提取趋势项法对剔除季节项后的序列进行平稳化。
然后对模型进行自相关系数检验和2χ检验,继而进行预测。
F 地区采用类比长期预测法,将2004年和2010年9月1日到9月14日上的三种污染物浓度作为类比因子,定性分析预测得:预测时间内F 区的10PM 浓度低于A 区,但趋势相同,2SO 和2NO 浓度无法预测。
针对问题三,采取加法集成赋权法确定三种污染物危害权重,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建立相应的多元回归模型,然后进行两次优化,最终建立含部分交叉项的多元二项式回归模型,求得回归系数。
得到空气质量与气象参数间关系如下:123414245118.17.4 5.70.53880.1 5.7 3.1A y x x x x x x x x =----++地区: 123414249388.813.7 6.70.87250.710.8 3.8B y x x x x x x x x =----++地区: 12341424749.70.9 6.90.41501.3 2.2 3.9C y x x x x x x x x =----++地区:1234142415583.023.010.30.110864.016.1 6.0D y x x x x x x x x =--+-++地区:1234142410003.014.8 4.60.26704.210.0 2.6E y x x x x x x x x =----++地区:1234142425451.027.538.10.713463.019.9 4.3F y x x x x x x x x =----++地区:针对问题四,通过对问题一中API 折线图分析,可得ABD 地区为重工业区,C 地区为沙尘暴多发地。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2.1.2我国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方法
(1)有风时,中性和不稳定条件,热释放率Qh 大于或等于2100KJ/s,
且烟气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T 大于或等于35゜K 时,△H 采用下
式计算:
H
n0
Q nn h
H
s
n2
u
1
表5-8
no——烟气热状况及地表系数; n1——烟气热释放率指数; n2——排气筒高度指数; Qh——烟气热释放率,KJ/s; Hs——排气筒距地面几何高度,m,超过 240m时,取Hs =240m;
热烟流从烟囱中喷出直至变平是一个连续的逐渐缓变过程 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如图所示。首先是烟气依靠本身的初 始动量垂直向上喷射的喷出阶段,该阶段的距离约为几至十 几倍烟囱的直径;其次是由于烟气和周围空气之间温差而产 生的密度差所形成的浮力而使烟流上升的浮升阶段,上升烟 流与水平气流之间的速度差异而产生的小尺度湍涡使得两者 混合后的温差不断减小,烟流上升趋势不断减缓,逐渐趋于 水平方向;然后是在烟体不断膨胀过程中使得大气湍流作用 明显加强,烟体结构瓦解,逐渐失去抬升作用的瓦解阶段; 最后是在环境湍流作用下,烟流继续扩散膨胀并随风飘移的 变平阶段。
△H2按下式计算
高斯模式的浓度扩散公式汇总
2.烟流抬升高度的确定与地面最大浓度的计算
2.1烟流抬升高度Δh的计算
烟流抬升高度是确定高架源的位置,准确判断大气污染 扩散及估计地面污染浓度的重要参数之一。从烟囱里排出 的烟气,通常会继续上升。上升的原因一是热力抬升,即 当烟气温度高于周围空气温度时,密度比较小,浮升力的 作用而使其上升;二是动力抬升,即离开烟囱的烟气本身 具有的动量,促使烟气继续向上运动。在大气湍流和风的 作用下,漂移一段距离后逐渐变为水平运动,因此有效源 的高度高于烟囱实际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4.1.1 现状监测4.1.1.1 监测布点本次评价现状监测委托青岛京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于2013年10月28日~2013年11月03日进行监测。
监测共布设4个环境空气监测点,监测点具体情况见表4.1-1和图4.1-1。
表 4.1-1 参考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一览表4.1.1.2 监测项目监测SO2、TSP、PM10、NO2。
监测时同步进行气压、气温、风向、风速、总云量、低云量等气象要素的观测。
4.1.1.3 监测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按照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空气和废气监测方法》(第四版)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具体见表4.1-2。
表4.1-2 分析方法一览表4.1.1.4监测时间、频率环境空气现状监测于2013年10月28日~2013年11月03日进行,SO2、NO2监测小时浓度,SO2、NO2、TSP、PM10监测日均浓度,连续监测7天;SO2、NO2小时值每天监测4次,监测时间分别为02:00、08:00、14:00、20:00,每次监测60分钟;SO2、NO2日均值监测22小时;TSP、PM10日均值监测24小时。
监测因子具体监测安排见表4.1-3,现状监测期间气象资料见表4.1-4。
表4.1-3 现状监测安排一览表表4.1-4 现状监测期间气象资料4.1.1.5、监测结果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见表4.1-5~表4.1-8。
表4.1-5 SO2现状监测结果一览表表4.1-6 NO2现状监测结果一览表表4.1-7 PM 10现状监测结果一览表表4.1-8TSP 现状监测结果一览表4.1.2 现状评价1)评价因子环境现状评价因子为SO 2、NO 2、PM 10、TSP 。
2)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具体计算公式为:siii C C P式中:P i——i污染物的单因子指数;C i——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值,mg/m3;C s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m3。
当P i<1时,表示环境空气中该污染物不超标;P i≥1时,表示该污染物超过评价标准。
3)评价标准SO2、NO2、PM10、TSP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具体标准要求见表4.1-9。
表4.1-9 环境质量执行标准一览表单位:mg/m34)评价结果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统计结果见表4.1-10,评价结果见表4.1-11。
表4.1-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果一览表通过现状评价得出:SO2:各监测点的小时平均浓度、日平均浓度均不超标,小时平均浓度单因子指数范围为0.046~0.458,其中单因子指数最大值为0.458,出现在1#监测点;日平均浓度单因子指数范围为0.47~0.65,其中单因子指数最大值为0.65,出现在4#监测点。
NO2:小时平均浓度单因子指数范围为0.115~1.145,其中单因子指数最大值为1.145,超标率为10.71%,出现在1#监测点,其它各监测点小时平均浓度均不超标;日平均浓度单因子指数范围为0.488~1.187,其中单因子指数最大值为1.187,超标率为42.86%,出现在2#监测点。
PM10:各监测点日平均浓度单因子指数范围为1.09~5.01,其中单因子指数最大值为5.01,超标率为100%,出现在3#监测点,主要是地表扬尘引起的。
另外,冬季居民取暖燃煤锅炉烟气中含有浓度较高的颗粒物,对区域的颗粒污染物也有较大的贡献值。
TSP:各监测点日平均浓度单因子指数范围为0.7~2.79,其中单因子指数最大值为2.79,超标率为85.71%,出现在3#监测点,主要是地表扬尘引起的。
另外,冬季居民取暖燃煤锅炉烟气中含有浓度较高的颗粒物,对区域的颗粒污染物也有较大的贡献值。
5)评价结论由现状评价结果可以看出,现状监测期间SO2小时浓度、日均浓度均不超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NO2、PM10、TSP 日均浓度有超标现象。
4.2 污染气象特征分析鱼台气象站位于东经116°39′E,34°59′N,台站类别属一般站。
据调查,该气象站周围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与拟建项目周围基本一致,且气象站距离拟建项目较近,该气象站气象资料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鱼台近20年((1992~2011年)年最大风速为17.3m/s(1992年),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为38.7℃(2002年)和-17.0℃(1993年),年最大降水量为1247.0mm(2003年);近20年其它主要气候统计资料见表4.2-1,鱼台近20年各风向频率见表4.2-2,图4.2-1为鱼台近20年风向频率玫瑰图。
表4.2-1 鱼台气象站近20年(1992~2011年)主要气候要素统计表4.2-2 鱼台气象站近20年(1992~2011年)各风向频率图4.2-1 鱼台县近20年(1992~2011年)风向频率玫瑰图4.3 环境空气预测与评价4.3.1污染源计算清单拟建工程源强情况具体参见表4.3-1。
表4.3-1 拟建工程源强参数清单4.3.2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之5.3.2.4节规定:选择推存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4.3.2.1 评价因子根据工程分析内容所述拟建项目完成后,主要污染源1台58MW锅炉烟囱(污染物为SO2、NO2、烟尘),因而预测因子主要是SO2、NO2、PM10。
各因子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见表4.3-2。
34.3.2.2 评价工作等级确定采用导则推荐的SCREEN3估算模式,对排放的SO2、NO2、PM10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P i及达到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进行计算,结果具体见表4.3-3。
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 i采用如下公式计算:由上表可知,有组织排放各类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均小于10%,最大占标率为PNO2=8.21%,各类污染物的D10%均未出现。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表1规定,拟建项目大气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4.3.2.3评价范围确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5.4相关规定,拟建项目排放的各类污染物均未出现D10%距离,依据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小于5km的原则,本次确定评价范围为:以拟建项目厂址为中心,半径2.5km 的圆形区域。
4.3.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3.3.1拟建项目废气正常排放时对环境影响预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规定,三级评价可不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直接以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与分析依据。
拟建项目废气排放源中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地面浓度占标率最大源最大落地浓度结果见表4.3-4。
表4.3-4排气筒组织废气排放估算结果一览表3由上表4.3-4~4.3-5可以看出,本项目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4.3.5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1、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方法(1)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该模式是基于SCREEN3估算模式开发的计算模式(版本发布日期2010年1月1日)。
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2)当无组织源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分别计算,并按计算结果的最大值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3)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2、参数选择拟建项目易产生无组织排放的环节主要是储煤场,根据煤堆起尘的风洞模拟试验及扩散模式,计算煤堆表面不同含水率、不同风速条件下的起尘量,计算结果见表4.3-6。
表4.3-6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经计算,各污染物均无超标点,因此,确定拟建项目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4.3.6烟囱高度合理性论证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规定,锅炉房装机总容量大于28MW(40t/h)时,其烟囱高度不得低于45m。
新建锅炉房烟囱周围半径200m距离内有建筑物时,其烟囱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
根据此标准和拟建项目厂址周围的地理环境,拟建项目烟囱高度设计为80m,可满足此要求。
同时,烟囱高度还应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与要求:(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5.6.2“工矿、企业点源排气筒高度不得低于从属建筑物的2倍”,厂区最高建筑物约为20m,本工程设计情况符合。
(2)《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5.6.3“在排气筒四周存在居住、工作等需要保护的建筑群时,那么最后烟囱高度还应加上被保护建筑群的2/3平均高度”,厂区最高建筑物约为20m,本工程符合该规定。
总之,本项目采用80m的烟囱高度,能够满足以上各项要求,本项目采用的烟囱高度是合理可行的。
4.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4.5.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结论现状监测期间SO2小时浓度、日均浓度均不超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NO2、PM10、TSP日均浓度有超标现象。
4.5.2 拟建项目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拟建项目有燃煤废气由于采取了完善的污染防治措施,拟建项目排放的工艺废气对项目厂区周边的环境空气贡献预测值很小,因此不会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经预测,评价范围内SO2、NO2和PM10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0.0180mg/m3、0.0164mg/m3、0.0028mg/m3,分别占相应标准限值的3.6%、8.2%、1.87%,须严格控制非正常排放情况,加强生产管理并制定和落实防范措施,尽量减小其发生频次,发生非正常排放时应注意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加强监控措施,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4.5.3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拟建项目总平面布置和选址合理,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能够满足相应标准要求,拟建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从环境空气影响角度分析,拟建项目的建设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