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4教室 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第4课时《教室》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第4课时《教室》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第4课时《教室》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教室》主要介绍了教室内的各种物品以及它们的位置。

本课时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并能用语言描述物品的位置。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教室内的物品和位置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位置关系的理解还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位置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并能用语言描述物品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物品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教室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理解位置关系。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位置关系的知识。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室图片、实物模型、卡片等教学道具。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绘制和描述位置关系。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教室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和它们的位置。

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物品?它们分别在哪里?”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或卡片,呈现教室内的不同物品,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品的位置关系,如上下、前后、左右等。

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位置关系,并强调关键词。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4教室》精品教案 (3)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4教室》精品教案 (3)

教室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 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3. 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前我们仔细观察了自己的教室,说说教室里有什么,用上前后、左右、上下等词有条理地描述。

小组间相互汇报。

指名说。

再看看书上的小朋友他们是坐在什么样的教室里。

看图说一说。

二、应用教学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说说你家的客厅里都放着什么?
引导按顺序说。

说说你的小房间里放着什么?还有厨房间里都放着什么?
三、巩固练习
1. 让学生自己观察,摸一摸,说一说文具盒。

汇报交流。

2. 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一边指一边说。

学生交流。

3. 游戏活动。

(1)到游乐园里去玩,请你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2)教室里同学们玩捉迷藏游戏。

说出位置,自己找。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本领?。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 5.4教室 -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 5.4教室 -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 5.4教室 - 北师大版课程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学运算中的加法和减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加减法”。

具体内容包括:1.使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定义。

2.使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方法。

3.使学生能够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生动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练、听、思”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 讲讲授加减法的定义和基本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

2. 练通过举一些简单的应用例题,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 听放一个小故事,要求学生听完故事后回答一些问题,通过听故事,可以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思教师提出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让学生看一张图片,让学生分析图片中有多少个物品,并用加减法计算出它们的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讲解加减法的定义和基本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

第三步:练习通过提供一些简单的应用例题,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第四步:听故事放一个小故事,要求学生听完故事后回答一些问题,通过听故事,可以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步:思考提出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六步:总结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减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课后作业将一些简单的应用例题让学生完成,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结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4教室∣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4教室∣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4教室∣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教室空间的概念,理解教室空间的基本形状。

2.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和特征。

3.能够正确地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几何图形。

4.学习使用比较词汇(比、和、与、同等)对几个物体的大小、形状进行比较。

二、教学内容1.教室空间是什么,拓宽学生的空间概念,让学生了解教室三维空间的构成。

2.通过观察教室中的实物,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3.通过教学图画,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几何图形进行对比,让学生学会区分它们的不同形状。

4.通过对比物品的大小、形状、重量等特征,学习使用比较词汇对它们进行比较。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室内一些实物,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几何图形的构成。

2.归纳法:整理教材内容,让学生更加系统化地学习基本几何图形和比较词汇。

3.演示法: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比较词汇的使用。

4.听说结合: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展开交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带动课堂氛围。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调查让学生了解教室内的基本实物,如桌椅、黑板等等,让学生从中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性。

第二步:展示通过实物展示与课件PPT等多样化的展示方式,介绍基本几何图形,使学生对比物品形状的差异、比较词汇的使用等方面进行简单的了解。

第三步:对比让学生自己观察、感性认知并掌握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再自行对比、总结。

通过简单的模拟和操作,让学生能够认清和区分几何图形。

第四步:提高在总结基本几何图形的同时,加强对比词汇的教学,让学生能够使用比较词汇,比较不同大小、形状和专业量度不同。

同时涉及形状、大小,让学生从中掌握对形状、大小的概念。

第五步:答疑让学生在课后或课堂中有疑问及时提问,通过集体讨论解答学生疑问,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概念。

五、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未明确:在本次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目标模糊不清的情况,需要更加明确教学目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教室-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教室-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4教室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4教室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第四节,主题是“教室”。

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二是用尺子量教室的长、宽和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能够用尺子量教室的长、宽和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尺子量教室的长、宽和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尺子、教室的模型或者图片,以及一些小物品让学生量长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先让学生观察教室,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教室的长、宽和高是多少吗?”让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

2. 讲解:接着我会拿出尺子,向学生展示如何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我会量一些小物品,并让学生跟着我一起量,让他们亲身体验并理解量的过程。

3. 实践:然后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用尺子量教室的长、宽和高。

每个小组都会有一份教室的模型或者图片,他们需要用尺子量出教室的长、宽和高,并记录下来。

4. 分享:我会让学生分享他们量出的结果,并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上我会写下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教室的长、宽和高的量的结果。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尺子量一下你的书桌的长、宽和高,并记录下来。

答案:书桌的长、宽和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用尺子量教室的长、宽和高。

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在量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不会读数或者不会记录数据。

因此,我需要在课后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量的方法。

对于拓展延伸,我可以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尝试用量尺量一些更复杂的物体,比如教室的窗户或者黑板。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量的方法,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4 教室(3)-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4 教室(3)-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4 教室(3)-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要学习数学的“加法表”的内容,练习加法算术练习题以及掌握加法口诀。

二、教学目标1.了解加法算术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律;2.认识数学里加法的符号“+”,并学习算式的书写;3.能够自如地计算两位以上数的加法;4.学习并掌握加法口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法口诀的教学;2.教学难点:两位以上数的加法运算。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1. 导入新知识,呈现教学目标(5分钟)教师出示“1 + 2 = ?”,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题吗?作什么用的?”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总结出新知识——加法算数,并呈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加法口诀教学(20分钟)•加法口诀的学习教师手写并呈现“加法口诀”。

首先,让学生一起朗读加法口诀,随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背诵口诀。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口诀中的规律,并给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练习加法算术练习题教师会用居中对齐、竖式计算等方式进行加法口算讲解,然后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刚开始可以以10以内的数字进行练习,然后可以逐步增加难度,更换不同的数字进行口算练习。

3. 两位以上数字的加法运算(25分钟)•加法的符号——“+” 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笔画筆画粗细和画法上的区别,通过示范让學生进行模仿。

之后将“+”符号列示到黑板上并进行解释。

•数字运算的算式书写以“20+15=?”为例呈现,让学生们观察列式的书写方法并进行模仿。

随后,通过“20+15=”的方式展现加法的运算流程,并进行呈现。

•两位以上数字加法的运算方法学生们根据加法口诀,可以将两位以上数字的加法转换为两个一位数加法运算。

教师会给出一两个范例并讲解过程,学生们进行模仿。

4. 深入延伸(5分钟)教师通过习题、知识点讲解、加法趣题等方式深入延伸掌握到的知识点,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

五、板书设计•加法口诀•符号“+”•加法算式书写格式•两位以上数字加法运算方法六、教学反思此次课堂的知识点内容较容易让学生理解易于掌握。

5.4教室(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北师大版)

5.4教室(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北师大版)

5.4 教室(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面是我对《5.4 教室》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和思路。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四节《教室》。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观察教室的布局,认识和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2. 学具:学生尺子、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布局,引导学生发现教室里的物品都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动手测量和计算教室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测量和计算结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方形特点: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周长:C=2(a+b)面积:S=ab正方形特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周长:C=4a面积:S=a²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和计算自己家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将结果写在练习本上。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4 教室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4 教室

B A
B

A

学以致用
1.看图回答问题。
学以致用
1.看图回答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前学以致用2.他们分别是谁?请写上名字。 ⑴小文在小丽的左边。 ⑵从右往左数,小明排第1,小红排第4。
( )( )(小丽)( )
学以致用
2.他们分别是谁?请写上名字。 ⑴小文在小丽的左边。 ⑵从右往左数,小明排第1,小红排第4。
( )( )(小丽)( )
提示:以小丽为参照。
学以致用
2.他们分别是谁?请写上名字。 ⑴小文在小丽的左边。 ⑵从右往左数,小明排第1,小红排第4。
(小红)(小文)(小丽)(小明)
学以致用
3.说一说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 左、右6个面。
学以致用
商店

右电影院

火车 站
左 左
体育场
课堂小结
典题精讲
1.说一说小汽车前,后,上,下,左, 右各是哪一面。
解题思路: 以小汽车作为参照物。
典题精讲
1.说一说小汽车前,后,上,下,左, 右各是哪一面。
左 前

上 后

易错提醒
从A怎样去B,路线是怎样的?用箭 头表示出来。
B
A
易错提醒
错解分析:
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 的箭头表示。
易错提醒
从A怎样去B,路线是怎样的?用箭 头表示出来。
探索新知
第1排 第2排 第3排
探索新知
第1排 第2排 第3排
探索新知
典题精讲
1.香蕉的上面是( ),下面是( ), 左边是( ),右边是( )。

5.4教室(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5.4教室(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5.4教室(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空间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教室中的物品,掌握基本的计数和分类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包括:1. 教室物品的识别与描述: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教室中常见的物品,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2. 计数与分类:学生能够数出教室中某一类物品的数量,并对其进行分类。

3. 空间概念:学生能够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基本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物品的识别与描述: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并描述教室中的物品。

- 计数与分类:学生能够正确数出物品的数量,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 空间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基本的空间概念。

教学难点- 物品描述的准确性:学生在描述物品时,可能会出现语言表达不准确的情况。

- 计数与分类的准确性:学生在计数和分类时,可能会出现错误。

- 空间概念的理解:空间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教室模型、计数器、分类卡片。

-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物品,如玩具、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教室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教室中的物品。

2.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数一数教室中某一类物品的数量,并进行分类。

3. 总结与分享:每组学生分享他们的探究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4. 实践活动:通过游戏或实际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空间概念。

板书设计- 5.4教室- 关键词:物品、计数、分类、空间概念- 内容:板书上可以画出教室的简图,标注出各种物品,以及相关的计数和分类结果。

作业设计- 个人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数一数自己的玩具或文具,并对其进行分类。

- 小组作业: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教室模型,并对其进行描述和分类。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描述物品和进行计数分类时,还存在一些困难。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4教室(3)》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4教室(3)》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4 教室(3)》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5.4 教室(3)》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教室的布局和功能,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掌握数数和分类的基本方法。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教室中的各种物品,如桌椅、黑板、门等;学会数数,能够数出一排桌椅的数量,教室里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学会分类,能够把教室里的物品按照种类进行分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对学校环境还比较陌生,对教室的布局和功能还不清楚。

但是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观察和操作,他们能够很快地掌握教室的布局和功能。

此外,他们已经学会了基本的数数和分类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教室的布局和功能。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数数,能够数出一排桌椅的数量,教室里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4.培养学生学会分类,能够把教室里的物品按照种类进行分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教室的布局和功能,学会数数和分类。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操作的能力,能够准确地数数和分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操作法、分类法、数数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室模型或者图片。

2.各种物品,如桌椅、黑板、门等。

3.计数器或者数数卡片。

4.分类卡片或者标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教室模型或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布局和功能,让学生说出教室里都有哪些物品,它们分别是什么用途。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物品,如桌椅、黑板、门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数一数,一排有多少个桌椅,教室里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如桌椅、黑板、门等,然后数一数,每组有多少个这种物品。

接着,教师让学生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进行分类。

4.巩固(10分钟)教师让学生用计数器或者数数卡片进行数数练习,让学生数一数,一排桌椅有多少个,教室里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教室-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教室-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教室-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根据教材要求,掌握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独立完成一定难度的整数加法题目。

3.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整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掌握。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计算。

难点1.大数的加减法计算。

2.更高难度的实际问题的转化与计算。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内容1.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数学问题的转化与计算。

3.相关练习和巩固习题。

方法1.教师讲解和示范计算方法和数学问题的转化。

2.学生个体或团体讨论和练习计算和转化。

3.教师布置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与时间安排第一步:复习1.整数概念的回顾。

2.加法概念的回顾。

时间:10分钟第二步:讲解1.整数加法计算方法的讲解。

2.实际问题的转化与数学语言的讲解。

时间:20分钟第三步:示范与练习1.教师示范计算,学生跟随计算。

2.学生个体或团体练习计算和转化。

时间:30分钟第四步:巩固练习1.教师布置巩固练习题,学生完成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时间:30分钟五、教学评估1.学生口头回答加法计算和数学问题转化的知识点。

2.学生书面练习的完成情况。

3.教师巡视和批改的笔记和作业。

六、教学用具1.教材、教案、笔记本电脑。

2.黑板、彩笔、橡皮擦、尺子。

3.练习册。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整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较好,但在实际问题的转化和计算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下一步我将放慢教学进度,重点讲解实际问题的转化和计算方法,并逐步加强难度。

同时,我还将鼓励学生多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5.4教室 -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5.4教室 -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5.4教室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1-10,理解数字的含义。

2. 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 学习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字的含义和加减法运算的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加减法运算卡片、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或游戏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数字和加减法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数字1-10的含义和加减法运算的规则。

3.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教具和学具,进行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实践操作。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讲解,强调重点和难点。

6.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数字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规则。

2. 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做一些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5.4教室 - 北师大版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以上教案中,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和强调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教室-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教室-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教室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教室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五章第四节,即“教室”。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学习并认识教室的各个部分,如座位、黑板、讲台等。

2. 通过观察和描述,学习并掌握方向词,如上、下、前、后、左、右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并了解教室的各个部分,知道它们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教室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方向词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教室的各个部分,运用方向词进行简单的定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室模型、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学生手册、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找出自己熟悉的物品,如桌子、椅子、黑板等,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作用。

2. 知识讲解:通过教具和图片,向学生介绍教室的各个部分,如座位、黑板、讲台等,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它们。

3. 方向词学习: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方向词,如上、下、前、后、左、右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方向词描述教室的各个部分,如“我的座位在黑板的前面”,“我的桌子在窗户的左边”等。

5.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用卡片制作教室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用手册完成教室的观察和描述,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教室模型座位黑板讲台窗户门方向词上下前后左右七、作业设计(1) 我的座位在哪里?(2) 黑板在哪个方向?(3) 讲台在哪个方向?(4) 窗户在哪个方向?(5) 门在哪个方向?2. 答案:(1) 我的座位在……(2) 黑板在……(3) 讲台在……(4) 窗户在……(5) 门在……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教室的各个部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方向词进行描述。

5.4教室(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5.4教室(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5.4 教室(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5.4节教室。

这一节主要介绍教室的面积和长宽的关系。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教室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教室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长宽与面积的关系,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教室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长宽与面积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教室的模型和计算器,学生需要准备好纸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提问学生,他们知道教室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的答案。

2. 新课讲解:我会展示教室的模型,并解释教室面积的计算方法。

我会用实际的例子来解释长宽与面积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计算不同教室的面积。

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问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教室面积 = 长× 宽七、作业设计1. 教室的长是10米,宽是8米,面积是多少?2. 教室的长是12米,宽是6米,面积是多少?答案:1. 面积 = 10米× 8米 = 80平方米2. 面积 = 12米× 6米 = 72平方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教室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形状的教室面积计算方法,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他们还可以尝试计算其他空间的面积,如客厅、卧室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更广泛的实际情境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呈现方式在教学内容上,我选择了教室的面积计算作为学习的主题。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4 教室》精品教案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4 教室》精品教案

《教室》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教室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通过充分利用自己教室的真实情境,请学生叙述教室里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2、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通过说一说、摆一摆、找一找、猜一猜,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会说,能找到生活中的正确位置和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图片与实际生活的不同和联系,描述正确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教室挂图。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位置与顺序,你知道是什么吗?对,是上下,前后,左右。

下面我们一起用拍手歌把这些位置与顺序表达出来好吗?同学们表现真好!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说一说你们喜欢我们的教室吗?仔细观察一下,教室的上下、前后、左右都有什么?这位同学说的很有条理,值得大家学习,现在我找一名同学到前面来介绍我们的教室,谁想来试试。

两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介绍的都很清晰,各种物品摆放的位置也说得很正确。

但是他俩介绍的一样吗,为什么?因为他们是面对面站着,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在叙述中前后,左右的位置也正好相反。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中的教室里摆放了哪些东西?大家要想像自己就站在图中,面向黑板,然后说说各种物体的位置。

(学生互相说,找个别学生汇报。

)2.找一找(1)师:在教室里,横着的常常叫做“排”从讲台由近到远,分别是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看看你在第几排,从左数是第几个?从右数是第几个?老师给你们信息,你能找出是哪个同学吗?来试一试!(出示情境图2)找第一排从右数第3个同学,你能找的到吗?学生找,然后交流方法。

3.猜一猜(1)师:下面我们进行猜一猜的活动(出示情境图3)这个物品在电视机的下面,在地球仪的左边,它是什么?学生思考,同桌说一说,全班交流。

(2)学生相互给出信息,找出符合条件的物品。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第4课时《教室》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第4课时《教室》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第4课时《教室》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教室》主要围绕学生熟悉的教室环境展开,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本课时为第4课时,内容为教室中的物品排列和数量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好奇和兴趣。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事物之间的排列和数量关系。

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教室中物品的排列和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教室中物品的排列和数量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发现和理解教室中物品的排列和数量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室环境图片2.学生操作材料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教室环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说说它们是怎么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物品的排列。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室中不同物品的排列,如桌子的排列、椅子的排列、书本的排列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排列规律。

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操作材料,根据教室图片,尝试摆出不同的排列。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和描述排列的规律。

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排列,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其他学生听后,判断是否正确。

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教室以外的场景图片,如图书馆、操场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品的排列规律。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要用心去观察和思考。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教室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教室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教室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教室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第四节,主题是“教室”。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学习用长度单位(米、厘米)测量教室的长、宽、高;2. 学习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计算教室的面积;3. 学习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1. 认识并使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2. 学会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测量和计算物体的长度和面积;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度单位(米、厘米)和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的认知和使用;难点:长度和面积的测量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卷尺、面积计、教室模型;学具:每人一套长度和面积测量工具,包括直尺、卷尺、面积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引导学生发现教室的长、宽、高和面积。

2. 知识讲解:讲解长度单位(米、厘米)和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的定义和用法。

3. 示范演示:教师用教具演示如何测量教室的长、宽、高和面积。

4. 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教室模型,用学具测量教室的长、宽、高和面积。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长度单位:米、厘米2.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3. 测量方法:用直尺、卷尺测量长度;用面积计测量面积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用米和厘米测量你的房间,并计算房间的面积。

2. 找一找,家里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和面积可以测量,试着测量并记录下来。

答案:1. 房间的长度为3米,宽度为2米,面积为6平方米。

2. 家里的书桌长度为1.2米,宽度为0.6米,面积为0.72平方米;电视屏幕的长度为0.8米,宽度为0.5米,面积为0.4平方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初步掌握了长度和面积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长度和面积的单位换算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教室教学内容:
教室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地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地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3、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地意识.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地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仔细观察我们地教室.
教学方法:
活动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前我们仔细观察了自己地教室,说说教室里有什么,用上前后、左右、上下等词.有条理地描述.
小组间相互汇报.
指名说.
再看看书上地小朋友他们是坐在什么样地教室里.
看图说一说.
二、应用教学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地家.说说你家地客厅里都放着什么?
引导按顺序说.
说说你地小房间里放着什么?还有厨房间里都放着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自己观察,摸一摸,说一说文具盒.
汇报交流.
2、用自己地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地路线.一边指一边说.
学生交流.
3、游戏活动.
(1)到游乐园里去玩,请你说一说,你地前后,左右各有什么?(2)教室里同学们玩捉迷藏游戏.
说出位置,自己找.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本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