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技术与生产
蔡继明《微观经济学》章节题库详解(生产者选择:技术、成本与收益分析)【圣才出品】

22.如果“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那么,要了鱼,它的机会成本就是熊掌。( ) 【答案】T
5 / 4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9.如果总产出达到了极大值,那么边际产品曲线就会与平均产品曲线相交。( ) 【答案】F 【解析】总产出达到极大值时的边际产品为 0。边际产品曲线和平均产品曲线相交时, 总产出未达到最大值。
20.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的划分标准是时间。( ) 【答案】F 【解析】经济学中的长期和短期的划分标准是投入要素的可变程度,而不是现实中的时 间。所有投入要素都可变,就是长期,只要有一种投入要素不可变,就是短期。
3 / 4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增加,边际产出为 0 时,总产出达到最大。
14.生产函数是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 ) 【答案】T 【解析】生产函数是指特定时期内所使用的各种投入的数量与该时期内所能生产的某种 商品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更具体地说,生产函数是表示从不同的投入组合中所能取得的 最大产量的图表或表达式。
【答案】F 【解析】如果各种投入增加的比例是 10%,产出增加的比例是 8%,说明这是规模报酬 递减的生产,而不能说明可变投入收益递减。
7.如果企业实现了以最低成本生产了一定量产出,说明该企业一定实现了最大利润。 ()
【答案】F 【解析】企业实现以最低成本生产,这未必实现利润最大化,在企业不亏损的情况下, 利润最大化原则为:MR=MC。
1 / 4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微观经济学第四章生产理论

目录
• 生产理论概述 • 生产函数 • 成本最小化与产出最大化 •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 扩展生产理论
01 生产理论概述
生产、生产函数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01
02
03
生产
生产是指企业使用一定数 量的生产要素,经过一定 的加工或组合,创造新的 使用价值或效用的过程。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描述了在一定技 术条件下,一定数量的投 入与最大产出之间的关系。
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描述了在 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 一个经济能够生产的商品 的最大数量组合。
短期与长期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描述了在固定生产 规模下,一定数量的可变投入与 最大产出之间的关系。
长期生产函数
长期生产函数描述了在可变规模 下,一定数量的可变投入与最大 产出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形式为 Y=min{aX,bK},其中Y表示产出,X和 K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要素,a 和b为常数。这种生产函数形式强调各 投入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固定不变。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总结词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一种常用的生产函数形式,用于描述现实生产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应当满足边际技术替代率和边际替代率相等,即等产量线和等 成本线相切的条件。
05 扩展生产理论
要素可替代性
要素替代性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两种或多种生产要 素可以互相替代使用,则它们被称为可 替代要素。可替代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 替代关系,当一种要素价格上涨时,生 产者可能会选择使用更多的另一种要素 来代替它,以保持生产成本不变或降低 生产成本。
规模收益对于企业的竞争策略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成本和 提高市场份额,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同 时,企业也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 合理地选择生产规模和经营策略,以实现最
生产成本与生产要素的微观经济学解释

生产成本与生产要素的微观经济学解释在微观经济学中,生产成本和生产要素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决策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解释生产成本和生产要素,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一、生产成本的概念生产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和提供产品或服务所支付的各种资源和费用。
它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方面。
1. 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生产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例如,原材料、直接劳动成本和直接生产设备的折旧费用都属于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通常可以通过生产过程的每个阶段直接追踪和归属。
2. 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无法直接归属于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也被称为间接费用。
例如,企业管理人员薪水、办公用品费用和设备维护费用都属于间接成本。
间接成本通常在生产过程中分摊到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上。
生产成本的计算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至关重要。
企业需要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以提高利润和竞争力。
二、生产要素的概念及分类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源和投入因素,是实现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所必需的。
常见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
1. 劳动力:劳动力是指人们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
劳动力是生产过程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雇佣员工或使用外包服务来获得所需的劳动力。
2. 土地:土地是指自然资源中的土地和土地上的建筑物。
不同的行业和企业需要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土地资源。
土地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了土地的价格和使用方式。
3. 资本:资本是指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财富,包括机器、设备、工具和建筑物等。
资本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的重要要素。
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租赁或融资等方式获取所需的资本。
4. 技术:技术包括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使用的知识和技能。
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
不同的生产要素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它们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产品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微观经济学第8章生产要素

VMP=MFC
W E W1 W0 VMP 0 L0 L MFC
W(L)
既定要素价格下的多种需求量
MFC1 W1(L)MFC W(L) 在要素市场上,由于 买方垄断,要素的需 求曲线不存在。
W
W0 VMP 0 L1 L0 L
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MRP = W
或:
MR•MP = W
第六节* 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 的需求曲线
W W0 W1 MRP = MR • MP
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与其边际收益曲线重合(即使 考虑行业调整也是这样)
0
L0
L1
L
第七节* 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 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买方垄断是指:厂商在要素市场上(作为要素的买方)
第 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第一节 预备知识
一、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1、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厂商的需求,而产品的需求是消费者 的需求。
2、厂商对于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的需求(引致需
求)。而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是一种直接的需求。 3、厂商对于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 的需求。而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是一种单一的需求。这一 特点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厂商对某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不仅取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 的原则
一、完全竞争厂商
同时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 商称为完全竞争厂商。
按照此规定,不完全竞争厂商包括如下三种情况: 在产品市场上完全竞争,但在要素市场上不完全竞争
在要素市场上完全竞争 ,但在产品市场上不完全竞争
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都不完全竞争
MRP = MR • MP
※补充:边际收益产品MRP表达式的推导
微观经济学.ch04.生产理论

2.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
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 素投入量的比例都是固定不变的。用函数式表示: Q=min(
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Q=f(L, K )
我们现在来考察一下,当资本固定不变,而劳动投入可变的情 况下,厂商如何通过增加劳动投入来提高产量。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使用一定量的某种要素投入所获得的产量总和。即 TPL=Q=f(L)=APL•L 平均产量:平均每单位变动要素投入所能生产的产量。即 APL=TPL/L= f(L)/L 边际产量:每增加一单位变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总产量。即 MPL=TPL/L或MPL = dTPL/dL
MPL MPK 即: w r MPK r
MPL w
5.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2)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化
MPL MPK 即:
w r MPK r
MPL w5. Leabharlann 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当 MP w
L
MP r
K
时,说明一单位成本的 支出,用
来购买劳动所得的边际 产量大于用来购买资本 获得的边际产量,因此 ,厂商会扩大劳动投入 量,减少资本投入量, 直到 MP w
例如:农业生产中劳动量、水 或者肥料等要素的投入。 原因: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 术都要求各个要素投入之间有 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 间的替代是有限制的。
K
5 4 3
2
微观简答 答案

答案第一章1.怎样区别厂商生产的“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1.答案要点:“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都是生产效率问题,但前者纯粹是从生产技术的角度考虑技术的可行性问题,比方说生产一定产品,应当投入多少劳动力,多少设备。
但经济效率还需要考虑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如何使用生产要素才能使生产成本最低。
技术上有效率不一定就是经济上有效率。
例如,某一工程仅从技术角度考虑的话,则投入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再加上少量先进的设备就是有效率的。
然而,如果劳动工资很低,而先进设备却十分昂贵,则从经济效率考虑,宁可更多些劳动力,用些简陋的老设备代替先进设备,这样会更合算些;反之亦然。
一般说来,越是稀缺的资源,其价格越昂贵,则采用这种资源进行生产,其成本越高,经济效率就越低。
2.怎样理解微观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也就是价格理论?这与生产资源的配置和效率有什么关系?2.答案要点:微观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就是考察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与生产者对产品的供给怎样决定着每种产品的价格,而分配理论就是考察生产要素的供给与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怎样决定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及价格(工资、正常利润、地租、利息)。
在市场经济中,这些问题都是由价格机制决定的,也就是产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决定问题。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就是价格理论。
在市场经济中,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的决定,其实就是资源配置的问题,因为资源配置于什么部门,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完全由价格决定。
社会资源由市场根据价格及其变动配置于各种产品生产上,就使资源配置合理,从而保证了效率。
所谓效率,无非是资源配置的合理程度。
如果社会对某产品需求增加,则应多分配一些资源去生产该产品。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需求增加时该产品价格会提高,生产者自然就会多生产这种产品,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二章1.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基本因素有?1.答案要点:(1)商品自身的价格。
除了吉芬商品之外,商品自身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呈反向的变动关系。
微观经济学-第四课 生产函数

已知某厂商的短期生产函数为Q=72L+15L2-L3,其中Q和L分别代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产量和可变 要 素投入量。求: (1)求APL和MPL (2)当L投入量为多大时,MPL递减 (3)该厂商的最大产量是多少? 为达到这个最大产量,L的投入量应为多少? 解:(1)APL=72+15L-L2 MPL=72+30L-3L2 (2)对MPL求导 30-6L=0 L=5 投入量超过5开始递减 (3)另MPL=0 L=12或者-2(舍去) 最大产量为12,Q=1296
在E点,两线斜率相等:
w MRTSLK r
或者MPL / w = MPK / r
规模扩大中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 (1)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规模经济)
• 当厂商从最初的极小规模开始扩张时,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主要 原因如下:
• 第一,具有较髙技术水平的机器设备的使用对生产规模有一最低限度 的要求。
(2)等产量线的特征。
A. 向右 下 方倾 斜 , 斜 率为负。 表明:实现同样产量, 增加一种要素,必须减少 另一种要素。
B. 凸向原点。 C.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
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极端形态的等产量曲线
直线型等产量线。
技术不变,两种要素之 直角型等产量线。
间可以完全替代,且替 技术不变,两种要素只能
第四课、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投入的生产要素数量给定,那么,产出 量就被确定了。如果投入的生产要素数量变化了,那么,产出量就 会随之变化。如果技术水平提高了,那么,要素投入量不变,产出 量会提高。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就是:
生产函数描述了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与 最大产量之间的实物量关系。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 生产理论

第五章 生产理论
第三节 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四、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间 的关系: 当MP > AP时,AP 上升; MP < AP时,AP 下降; MP = AP时,AP达到最大值。 边际产量曲线必然通过平均产量 曲线的最高点, 当MP>0时,TP上升; MP<0时,TP下降; MP=0时,TP达到最大。 TP TP
L
M
P 1 0 2 0 3 0 2 0 1 5 1 3 4 0 - 4 - 8
L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第五章 生产理论
第三节 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150 100 50 0 0
30 20 10 0 -10 0 2 4 6 8 10 AP MP
Q
2
4
6
8
10
微观经济学
第四节 两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边际技术替代率记作MRTSLK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MRTSLK = -ΔK/ΔL = - dK/ dL 绝对值等于等产量线上该点的切线 斜率。
K
k1 k2 O
L1 L2
q
L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L 0 1 2 3 4 5 6 7 8 9 1 0 K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Q 0 1 0 3 0 6 0 8 0 9 5 1 0 8 1 1 2 1 1 2 1 0 8 1 0 0 A P 1 0 1 5 2 0 2 0 1 9 1 8 1 6 1 4 1 2 1 0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 生产理论

• QL--- L的数量
• MPK--- K的边际产量
• MPL--- L的边际产量
• MPm--- 每一元成本的边际产量
二、等产量曲线
• 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 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 组合的轨迹。
• 线上任何一点, K L、K组合不同, 但产量却相同。
Q
L
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生产出来的产量。
AP = TP/Q
▲边际产量MP: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
增加的产量。
MP = TP/ Q
二、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即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 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 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 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 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 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 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 递减的。
•
MPK MPL
----- = ----- = MPm (2)
PK
PL
• 1) PK*QK+ PL*QL = C
(成本花完)
• 2) MPK MPL ------ = ----- = MPm (每一元成本的产量相等)
PK
PL
• C --- 成本
• PK--- K的价格
• PL--- L的价格
• QK--- K的数量
• 不同的等成本线与 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 形成不同的生产均衡 点,这些生产均衡点 的轨迹就是扩展线。 扩展线一定是一条等 斜线。
第四节 规模报酬
• 一、规模报酬及其变动 • 二、规模报酬变动的原因 • 三、适度规模
《微观经济学》重点1

《微观经济学》重点1.经济物品:指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价值规律: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3.为什么说微观经济学是以价格为核心的?答:在市场经济中居民和厂商的经济行为都要受价格的作用,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都要由价格来决定。
生产者厂商生产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在厂商看来所生产的产品市场价格越高,所花费的成本越低,他所赚取的利润就越多。
因此厂商总是选择那些价格高的产品进行生产,这就解决了生产何种产品的问题。
生产要素组合和生产技术的选择也要依赖价格。
生产者总是选择生产成本最低的那种方法,哪种方法成本最低呢显然若在生产中少使用价格高的生产要素,多使用价格低廉的生产要素,便能使生产成本降低。
可见,对生产方法的选择最终是因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引起的。
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消费,生产出的产品和劳务最终必须分配给消费者予以消费,才能达到最初生产时的目的。
产品该如何在各消费者之间进行分配每一消费者应分配多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并不是直接以实物形式分配,而是按照消费者所提供的各种生产要素获得的报酬,通过货币购买而实现分配的。
如果购买的商品价格一定,则货币越多的,所分配到的产品也就越多。
而一个人拥有货币的多少,又取决于生产要素价格,如劳动,土地和资本等。
可见产品分配也是围绕价格而进行的。
因此,微观经济学是以价格为核心的。
4.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包含: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的运作、消费者行为、厂商的市场供给、分配理论。
5.供给: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6.需求:需求量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某卫生组织宣称食用某种水果可以防癌,在这种情况下,该种水果的销量大增,原因可能在于消费者增加对该水果的偏好。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一般会导致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需求量减少。
7.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有何不同?答:①需求量是指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个点。
4第四章 生产论 微观经济学

四、长期生产函数: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 数1.长期生产函数的形式 在生产理论中,为了简化分析,通常以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考察长期生产问题。假定生产者使用劳 动和资本两种可变生产要素来生产一种产品,则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函数可以写为:
Q f L,K 2.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Equal-Product Curves)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 同组合的轨迹,每一条等产量曲线对应的是特定的产出水平。等产量曲线如图4-2所示。
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 APL 值。(3)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 的关系
就平均产量 APL 和边际产量 MPL来说,当 MPL APL 时, APL 曲线是上升的;当MPL APL 时,APL曲
线是下降的;当 MPL APL 时,APL 曲线达极大值。数学证明如下:
dTPL L −TP
d APL d TPL dL
二、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的概念
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
大产量之间的关系(The production function specifies the maximum output that can be produced with a given quantity of
劳动的平均产量 APL 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即 APL = TPL L,K 。
L
劳动的边际产量 MPL 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即:
TPL L,K
MP
lim
TP dTPL L,K
L
L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经济学基本概念
-经济学的定义和分类
-个体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理性选择理论和边际分析的概念及应用
2.市场供求
-供求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市场均衡的概念与分析
-市场调节机制及其限制
3.弹性
-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弹性对价格变动和收入变动的影响
4.生产与成本
-长期和短期生产函数
-生产要素组合及其边际生产力
-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关系
5.市场结构
-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特点与分析
-垄断定价策略及效果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6.消费者行为
-效用理论和效用最大化
-偏好和预算约束的相互作用
-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
7.生产者行为
-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优化问题-生产要素选择和投入组合
8.广义均衡
-供给和需求的整体均衡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影响
9.非完全信息理论
-隐藏动机和逆向选择
-计划与契约
10.公共物品和外部性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别
-外部性和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11.剩余理论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计算和分析
-税收和补贴对剩余的影响
12.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的指标和影响因素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知识点的汇总。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可以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和练习,使其更加熟悉和掌握。
微观经济的知识点

第一章:导言第一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学:欲望,稀缺,选择,效率研究如何将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最有效的配置,以求得人类无穷欲望之最大满足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一:稀缺性·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无穷的欲望而言,商品和劳务或者说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资源总是不足的·稀缺性是相对的,稀缺性又是绝对的。
·“稀缺性”规律: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不仅是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问题,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突出。
·“稀缺性”规律是一切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寻求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这一基本矛盾的途径和办法是经济学产生和存在的全部理由所在。
·机会成本:这种资源用于“次佳”用途所具有的价值,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
二:基本问题·选择,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配置: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此外:生产多少?何时生产?)三: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从个量分析出发,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是关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居民、企业)和个别经济变量变动的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均衡价格理论。
(中心理论)(2)消费者行为理论。
(3)生产者行为理论。
(4)分配理论。
(5)一般均衡与经济福利理论。
(6)微观经济政策。
·研究方法:过量分析;·解决问题:资源配置四:市场经济(经济学环境)·纯粹的市场经济的特征:1、个人所有:一切生产要素归个人所有,包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源、货币资本2、私人利益(理性经济人):做出决策的出发点是私人利益(广义:物质上和精神上。
)3、小型经济(二维经济,两个消费者、两个生产者等)第二节:经济学的方法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不涉及价值判断,有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只描述不评价。
·规范分析:回答“应该这么样”的问题,涉及到价值判断,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体系中个体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个体决策者的选择、资源配置和市场结构等问题。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包括需求和供给、市场均衡、弹性、成本、生产者行为、消费者行为、市场结构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1.需求和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当需求增加或供给减少时,商品价格上升;当需求减少或供给增加时,商品价格下降。
需求和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价格、收入、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影响等。
2.市场均衡在市场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交汇点即为市场均衡点。
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超过需求;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超过供给。
市场均衡也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达到,通过价格调整引导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使市场自发达到均衡状态。
3.弹性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了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如果价格弹性大于1,说明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如果价格弹性小于1,说明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不太敏感。
收入弹性衡量了需求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弹性的大小影响着市场的供需关系和定价策略。
4.成本成本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济支出。
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如房租和固定设备的折旧费用;变动成本是随着产量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
企业要最大化利润,需要在成本和产量之间找到平衡点,不断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
5.生产者行为生产者的行为受到市场结构、技术水平和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面对规模经济和边际成本等问题时,通过产量调整来优化利润。
在垄断市场上,企业面对价格歧视和产品差异化等问题时,通过价格策略和广告宣传来增加市场份额。
微观经济学专业知识

名字解释1、经济人:既“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假设。
经济人假设是指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它是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
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2、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宏观)3、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4、市场失灵: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5、消费者均衡: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
它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这里的均衡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的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6、不对称性:信息不对称性,市场上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一些。
7、帕累托最优: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态变好而又使任何人的状态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8、帕累托改进: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态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态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这种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好”的状态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
9、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变动的同方向的变动。
微观经济学生产

微观经济学生产简介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如家庭、企业、市场等)的决策行为和相互关系对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影响。
在微观经济学中,生产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涵盖了货物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以及如何最大化生产效率和利润。
本文将介绍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理论和生产函数,探讨生产技术、生产要素、生产规模以及生产效率等相关概念,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微观经济学中有关生产的重要内容。
生产理论生产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框架,它描述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要素和技术如何转化为产出。
生产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生产函数,它是描述输入要素和输出产出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将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与产出联系起来的函数。
通常用数学形式表示为:Q = f(L, K, T)其中,Q表示产出数量,L表示劳动力数量,K表示资本数量,T表示技术水平。
生产函数可以是线性的、二次的、指数的或其他形式的函数,具体形式取决于生产技术和特定产业的特点。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劳动力是指用于生产活动的人力资源,资本是指用于生产活动的机器、设备和其他物质资源,土地是指用于生产活动的自然资源。
生产要素对产出的贡献程度可以通过边际产出率来衡量。
边际产出率指的是在保持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个要素单位所带来的额外产出增量。
生产规模生产规模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的规模。
生产规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递增规模、递减规模和固定规模。
当生产要素增加时,产出增加的速度大于生产要素的增加速度,此时为递增规模阶段。
当生产要素增加速度与产出增加速度相等时,此时为递减规模阶段。
当生产要素增加时,产出呈现递减趋势,此时为固定规模阶段。
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指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利用程度。
生产效率可以通过生产率来衡量,生产率表示单位生产要素所创造的产出量。
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通过改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数量、优化生产组织等途径。
(NEW)蔡继明《微观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3)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 总是不足的。这里所说资源的稀缺性,既不是指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产 的或可以耗尽的,也与这种资源的绝对量的大小无关,而是指在一定时 期内.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相比较,各种经济资源的供给量是有限的。
从稀缺性出发,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 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 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 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
1 经济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经济学产生于资源的稀缺性和选 择的必要性?如何理解稀缺的相对性?
答:(1)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对稀缺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便最大 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2)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无限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 供给总是有限的。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类的无 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 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 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经济学 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稀缺资源配置的节省和经 济效率,取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① 区别主要在各自的研究重点和论述的方式不同。在微观经济学中,总 产量、价格总水平、总就业是作为已知变量看待,侧重用个量分析方法 分析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而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对象,正是微 观经济学假定不变的经济总量。
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 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 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简言之,规范经济学回答了“应当是什 么”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005

(二)产业类型
第一产业(primary industries):凡是直接从事利用自然 资源创造或增加效用的生产叫初级生产。如粮食、煤炭、 石油、木材等;
第二产业(secondary industries):凡是对初级产品进 行加工、创造或增加形态效用的生产叫次级生产,产品叫 次级产品,产业叫次级产业或第二产业。如加工业、轻工 业、纺织等;
K1
a
递减
K2
b c
K3 d
K4
O L1 L2
L3 L4 L
由a点按顺序移动到b、c和d点的过程中,劳动投入等量的 由L1增加到L2、L3和L4。即:L2-L1=L3-L2=L4-L3,相应 的资本投入的减少量为K1K2>K2K3>K3K4。
23
24
(二)生产经济区域与欧拉氏定理
K
资本的边际产量
理性的生产者到底在生产的经济区域中的哪一个 点上进行生产,这需要结合成本作进一步的分析。 当边际成本MC=边际收益MR时实现劳动和资本 的最佳组合
欧拉氏定理
(三)生产弹性
31
五、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
等成本线
成本与要素价格既定,生产者所 能购买到的两种要素数量(K,L) 最大组合点的轨迹,为一直线。
O 1 2 3 4L
R
Q=100 Q=75 Q=50 1234 L
产量增加比例=规模 (要素)增加比例。
产量增加比例>规模 (要素)增加比例。
是一种规模经济
劳动和资本扩大一 个很小的倍数就可 以导致产出扩大很 大的倍数。
产量增加比例<规模 (要素)增加比例。
是一种不规模经济
劳动和资本扩大很 大的倍数才能使产 出扩大一个很小的 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当使用的某种投入 品(其他投入品固定)增加时,最终必然会出 现一点,在它以后产出下降。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以技术不变为前提, 如果生产技术在要素投入变动的同时也发生了 变化,这一规律就会发生变化。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般应用于至少一种 投入品固定不变的场合。
总成本、要素价格及能购买的劳动和资 本的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C PL L PK K (4-9)
第18页/共41页
K C / PK
C PL L PK K
C / PL
O
L
图4-4 等成本线
第19页/共41页
三、最优投入要素组合的确定
1.总成本既定产量最大的生产要素组合
在两种生产要素K和L的价格为已知的条件下,总成本既定, 也就决定了一条成本线K0L0,如图4-5所示。
MP Q dQ df (L)
L dL dL
(4-7)
第8页/共41页
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表4-1,如图4-1所示。
第9页/共41页
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将 下降,这如图4~1b中4~10单位劳动所显示的。
因为在平均产量的上升阶段,边际产量曲 线处于平均产量曲线之上,在平均产量下降阶 段,边际产量曲线处于平均产量曲线之下。
第3页/共41页
三、技术系数
为了生产某一单位产品,需要把各种生产要素按 照一定的配合比例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这种不同生产 要素的组合比例,叫做技术系数。
技术系数
固定技术系数 可变技术系数
第4页/共41页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一、短期生产函数的定义 所谓短期,指的是至少无法改变某些要素投入 量的那段时期。 在短期中,可以根据要素的可变性,把所有 投入要素分为两大类:固定投入和可变投入。
K
K0
A
E Q3
B
Q定产量最大的生产要素组合
第20页/共41页
在总成本既定的条件下,等成本曲线与
这两种可变投入要素通常被假定为资本和劳 动,并且,这两种生产要素可以互相替代,它的 一般形式为:
Q f (L, K) (4-2)
第15页/共41页
一、等产量线
所谓等产量线就是产出数量相同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组 合点的轨迹。如图4-3所示,图中有三条等产量曲线
K
R
E
K5
K1
A
D
K4 B
K2
C
K3
Q3 150 Q2 100
第13页/共41页
产量
第一阶段 (不合理)
总产量曲线
第二阶段 (合理)
边际产量曲线
第三阶段 (不合理)
平均产量曲线
O
A
B
图4-2: 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14页/共41页
可变投入要素投入量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为简化起见,微观经济学通常把具有两种可 变投入要素,只生产一种产品的生产函数为代表 来进行研究。
MRTS L,K
K L
MPL MPK
(4-8)
第四,等产量曲线都是凸向原点的,即两种生产要素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不仅为负,而且是递减的。
第17页/共41页
二、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是指在资本和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 价格既定的条件下,花费一定量总成本所能购 买到的这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组合点的轨迹。 图4-4是等成本线的几何图形。
Q1 50
O
L1
L2 L3 L4
L5
L
图4-3等产量曲线
第16页/共41页
等产量曲线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同一坐标图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
第二,在同一个坐标图上可以画出许多条等产量曲线,离 原点近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较低,离原点较远的等 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较高。
第三,为了生产出某一数量的产量,两种生产要素是可 以替代的。设资本的边际产量为MPK,劳动的边际产 量为MPL,则边际技术替代率可表示为:
第一节 生产技术
一、生产要素 1.劳动。劳动是指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时在体力和智 力方面的能力消耗。
2.土地。土地是任何生产活动都必需的自然资源。 3.资本。资本是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人们过去劳 动的产物。
4.企业家才能。它是指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和创 新的能力。
第1页/共41页
二、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 的投入量与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的一种 函数关系。其一般的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
在二种生产要素的场合,我们往往把资本 定义为固定投入,把劳动定义为可变投入。
第5页/共41页
短期生产函数通常表示为:
Q f (L, K ) (4-3)
在资本K的上面加一横线表示它是一个 常数,只有劳动L这个生产要素是生产中 的可变生产要素。它也可以表示为:
Q f (L) (4-4)
第6页/共41页
第12页/共41页
四、生产的三个阶段
基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经济学家 根据可变投入要素投入数量的多少,把生产划分 为三个阶段,如图4-2所示。
在这三个阶段中,第一和第三阶段在经济 上是不合理的。因此,通常情况下,厂商总是 在第二阶段中进行生产,具体选择投入多少劳 动,还取决于资本的价格和劳动的成本。
因此,在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时,边际产 量一定等于平均产量。在图4-1b中,这一点为E。
第10页/共41页
图4-1a中表示了总产量、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三条曲线的几何关系。一般而言, 劳动的平均产量等于对应点与原点连线的 斜率。
劳动的边际产量是增加一单位的劳动 引致的总产量的变化量。一般而言,一点 的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在该点 的切线的斜率。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投入一定 的生产要素L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
总产量用TP或Q表示,即:
TP Q f (L)
(4-5)
第7页/共41页
平均产量AP是指每单位劳动的平均产出, 等于总产量Q除以劳动量L,即:
AP Q f (L) LL
(4-6)
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所带来 的总产量的增量,即:
Q f ( X1, X 2 , , X n ) (4-1)
Q——代表产出量, X1,X2,……Xn——代表各种投入的 生产要素。
第2页/共41页
2、我们假定有两种投入要素: 劳动L和资本K,则生产函数可以表达为:
Q f ( L , K ) (4-2)
需要指出的是,生产函数中的产量,是 指一定的投入要素组合所可能生产的最大的 产品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