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1讲 模拟精选演练提升
20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如何根据风力堆积物判断盛行风向 (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
(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 堆积物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 风向,如下图。
外力作用与地貌 1.图解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由坚硬变得松动、破碎、易被侵蚀,形成 散落的碎屑, 在搬运过程中不断发生堆积, 结果使下层的碎屑 物质被压紧、 固结形成新的岩石。 新的岩石出露地表后再次发 生上述过程,如下图所示:
内力作用与地貌 (2016· 高考北京卷)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 第 1 题。
1.平顶海山( D )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解析:由图可知,火山喷发后形成山地,随着地壳运动,山地 逐渐没入水下,在海洋表层海水运动等外力作用下,山地的山 顶被削平。
基本 形式
示意图
岩层的 运动方 向
岩层 对地表 例证 变化 的影响
相互关系 二者同时存 在,相互作 用,相互影 响, 在一定时 期和空间有 主次之分。 从 全球范围看, 以水平运动 为主, 垂直运 动为辅
水平 运动
岩层 发生 水平 平行于 位移 地表 和弯 曲变 形
形成绵 长的断 裂带和 巨大的 褶皱山 脉
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 的球状风化) 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风力吹蚀 侵 蚀 作 流 用 水 侵 蚀 侵 蚀 蚀 柱、风蚀蘑菇、风蚀城 堡等
干旱、半干旱 _______________
地区(例:雅丹地 貌)
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 湿润、 半湿润地区 形成“V”型谷, 使坡面破 (例:长江三峡、
4.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A A.黑色玄武岩 C.褐色沉积砂岩 B.灰色石灰岩 D.肉红色花岗岩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全章整合导学案(含答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整合[学习目标]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
2.掌握外力作用,特别是流水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4.掌握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实践意义。
5.运用知识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影响,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专题一利用河流的水系及水文特征判断流域的地形特征1.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河流总是在重力作用下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
且河流总是沿山谷发育,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常根据河流分布判定山谷,然后再确定河流地貌。
2.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判定地形类型水系的特征与河流支流的汇入直接相关,而支流的发育与形成受地形限制。
(1)若水系为向心状,该地形为盆地。
(2)若水系为辐射状,该地形为山顶。
3.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1)含沙量大,说明上游地区植被覆盖不好,水土流失严重。
(2)结冰现象,说明该区域冬季气温低于0℃,在我国应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3)汛期①若出现两次明显的汛期,一次春汛,一次夏汛,则说明该区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在我国应分布于东北地区;②若汛期与多雨季一致,则说明该区河流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存在非常普遍;③若河流汛期与气温变化一致且流量较小,则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4.根据河流的河床宽度与横剖面形状可判断地形(1)河床较宽阔,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以侧蚀和堆积为主,且河道比较弯曲,其横剖面一般呈“U”型。
(2)河流河床深窄,说明该河流向下侵蚀强烈,一般是分布在高山峡谷中的河流,其横剖面一般呈“V”型。
[专题练习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专题二地形对交通运输建设和聚落分布的影响(1)地形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非常显著。
20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模拟精选演练提升课件
2.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岩层和石灰岩岩层的上下 位置颠倒一下,则地表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A.平顶的桌状山 B.起伏和缓的丘陵 )
C.沉积层深厚的盆地 D.林立的峰林、峰丛
解析:第 1 题,石灰岩位于下部,玄武岩位于上部,说明先有 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的过程, 后有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的过程, 据此可判断 A 正确。 第 2 题, 若位置颠倒, 则上部为石灰岩层。 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脉东侧, 地势较高的石灰岩层在流 水溶蚀、侵蚀作用下,会形成峰林、峰丛等喀斯特地貌。
)
A.沉积作用 (形成石灰岩 )→地壳抬升→岩浆喷发 (形成玄武 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B. 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 →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C.地壳抬升→岩浆喷发 (形成玄武岩 )→沉积作用 (形成石灰 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D. 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 →外力侵蚀能力
解析:选 B。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其地貌形态和 抗侵蚀能力差异不大;图中显示甲、乙、丙三地附近河网密度 差异也不明显;题干中指出甲、乙、丙三地都属于地壳持续下 沉区,说明引起三地海岸变化的主因是泥沙沉积量,乙地位于 黄河入海口附近,泥沙沉积速度远大于地壳下沉速度,导致乙 地海岸线向海推进。
答案:1.A 2.D
普陀山位于钱塘江口、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古人称之为“海 天佛国”“人间第一清静境”。 普陀山是燕山运动晚期的侵入 花岗岩,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经风化侵蚀,沿垂直高角度切节 理发育,四周山体崩塌,形成众多孤峰突兀的风景地貌。据此 完成 3~4 题。
3.普陀山主要由图乙中的哪类岩石组成( A.A 类岩石 C.C 类岩石 B.B 类岩石 D.D 类岩石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4 地表形态的塑造1.练高考(2018·卷)图2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题。
4.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答案】C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试题点评】举一反三: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的方法:(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
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
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试题点评】思路点拨: 地质构造的判断1.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新,两翼老。
2.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间老,两翼新。
3.断层:岩层发生错误,从而显得不连续。
(2018·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 B.T1 C.T2 D.T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6.A 7.A 8.D8.阶地的形成经历两个过程,一是河流侵蚀作用,然后在上面堆积,二是地壳抬升,使已经形成的阶地向上移动。
据图可知,四个阶地的高度位置不同,故地壳抬升是间歇性抬升。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河流的地貌形成过程和成因。
(2016•某某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据此完成19~20题。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及完美解析-教学文档
2019届高三毕业年级文科地理模拟精选地表形态的塑造一、选择题,选对得4分(文综格式)(24)图1为我国某湿润地区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3题.1.甲地流水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A. 1月B. 3月C. 7月D. 10月2.影响图中居民点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 地形B. 气候C. 河流D. 交通3.PQ段铁路修建后对该地区原有交通运输方式冲击最大的是A. 内河运输B. 航空运输C. 公路运输D. 铁路运输【答案】【小题1】C【小题2】A【小题3】C【解析】本题考查流水沉积作用和地貌。
从甲处等高线地形图中可看出,该处位于河流出山口的山脚下,等高线比较稀疏,受河水的搬运作用泥沙物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形成是冲积扇地貌。
从山谷中出来的河流流量最大时,带下来的冲积物最多,则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最明显。
该地是我国某湿润地区,应是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故C正确,故选C。
本题考查影响山区居民点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
由图可以看出,图中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山麓和河谷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接近河流和铁路线,用水方便,交通便利,所以居民点布局应是地形的影响,故选A。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根据PQ段铁路所在的位置,离河流较远,排除内河运输,故A错;该地区仅有居民点,人口较少,无大城市,应无航空运输,排除航空运输,故B错;PQ段铁路修建更能方便铁路运输;所以对该地区原有交通运输方式冲击最大的是公路运输,故选C。
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地区,读图回答8~9 题。
4.巴尔喀什湖对该地区的主要作用是()A. 提供沿岸农业丰富的灌溉水源B. 是沙漠向南扩展的天然屏障C. 活跃该地区水循环D. 对沿岸河流起调节作用5.甲河入湖口的三角洲形态比乙河入湖口更为明显,主要原因是()A. 甲河下游地势平坦B. 甲河径流量更大C. 乙河沿途植被覆盖良好D. 乙河入湖处湖面狭小【答案】【小题1】C【小题2】B【解析】本题以中亚地区的地理环境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湖泊的生态作用的了解。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讲
①岩浆(yánjiāng):三进一出。 ②岩浆(yánjiāng)岩:一进三出。 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第二十页,共36页。
〔针对(zhēnduì)训练 2〕
(2016·北 京 ) 下 图 示 意 平 顶 海 山 的 形 成 过 程 。 读 图 , 回 答 问 题 。 导学号 70292107
平顶海山( D )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解析] 由图可知,火山喷发后形成(xíngchéng)山地,随着地壳运动,山地 逐渐没入水下,在海洋表层海水运动等外力作用下,山地的山顶被削平。
命题趋向
1.多以地质构造图 为载体,考查地质 构造的类型、实践 意义、不同地层的 形成过程。 2.结合地貌景观 图、等高线地形图 等,以聚落、交通 建设为问题情境, 考查内外力作用、 地质构造等。
第四页,共36页。
第一讲 营造地表(dìbiǎo)形态的力量
第五页,共36页。
1
考点突破
2
图表精析
3
(2016·江苏)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huídá)问题。
第二十五页,共36页。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D )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
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解析] ①箭头由水圈指向沉积岩,应为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沉积作
第十五页,共36页。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人教版)地理课件PPT
1.图甲中“巨蟒出山”景观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 是( )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岩浆喷出→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C.地壳抬升→岩浆侵入→风化、侵蚀 D.地壳抬升→岩浆喷出→风化、侵蚀
2.图乙各数字中,能代表“巨蟒出山”景观岩石类型的
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选A,2选D。第1题,形成“巨蟒出山”的岩石 是花岗岩,其形成过程应是岩浆侵入地表以下冷凝形成, 地壳抬升出露地表,然后经外力风化侵蚀而成。第2题,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岩,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有三个箭头指 向③,而由③指出的只有一个箭头,说明③为岩浆;由③ 形成的④为岩浆岩。
(1)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 用,依次应为 (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2)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
【典题研析】 (2015·全国卷Ⅰ)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 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 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 成(1)、(2)题。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 变化趋势是 (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2.垂直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台湾海峡: 在远古时代,台湾是与中国大陆相连的,约在几百万年 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 海峡,将台湾岛与大陆隔开。
【典题研析】 (2015·天津高考)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 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 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1)、 (2)题。
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限时训练 (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 新人教版
限时训练(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一、单项选择题(44分,每小题4分)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的地形景观是在A.石灰岩分布区 B.花岗岩分布区C.玄武岩分布区 D.片麻岩分布区【解析】图示的溶洞、钟乳石等属于喀斯特地貌,分别是石灰岩经水的溶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
【答案】A2.该地形景观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解析】我国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最广,喀斯特地貌很典型。
【答案】C3.该洞穴中钟乳石、石笋是由哪种地质作用形成的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解析】钟乳石、石笋石灰岩地区水中的可溶性盐类在低温状态下沉积而成。
【答案】D读图,回答4~5题。
4.该种地貌主要位于我国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解析】图中地貌为新月形流动沙丘,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的沙漠地区。
【答案】C5.该种地貌A.迎风坡坡度陡B.背风坡坡度陡C.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D.由冰川沉积作用形成【解析】新月形流动沙丘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一般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
【答案】B读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回答6~7题。
6.该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A.谷地B.盆地C.背斜D.向斜【解析】图中等温线表示中低周高,而地势相反中高周低为山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答案】D7.该岩层沉积的先后顺序及岩层的新老关系是A.中心岩层新,两边岩层老 B.两边先沉积,中心后沉积C.上部岩层老,先沉积,下部岩层新,后沉积 D.下部后沉积,上部先沉积【解析】向斜是中心岩层新,两边岩层老,沉积规律是下部先沉积,上部后沉积。
【答案】A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多发。
加强地质灾害防御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
据此回答8-9题。
8.我国西南地区山崩、滑坡、泥石流灾害比江南地区更为频繁多发最主要的原因是A.地质结构复杂地壳运动强烈 B.降水强度更大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消费活动 D.植被覆盖率更低9.下列各项防御和减轻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措施中,最有效的措施是A.加强科学研究,进行灾情预报 B.大量开采山石,修建梯田C.大量迁移居民到平原地带 D.恢复植被、改善环境、实施护坡工程【解析】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多与地壳运动比较频繁、植被破坏较严重、多暴雨等条件有关。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年轻人爱情告白经常说:“海枯石烂心不变。
”其实在自然界海可以“枯”,石头也可以“烂".完成第1~2题。
1.导致“海枯”的作用力是( )A。
内力作用B。
外力作用C.岩浆活动D。
变质作用2.引起材料中“石烂”发生的作用是()A。
地壳运动B。
冰川侵蚀C。
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解析第1题,由于地壳运动导致海陆变迁,海退导致“海枯”,地壳运动属于内力作用。
第2题,风化作用导致地表岩石崩解破碎,即“石烂”.答案1。
A 2。
C读图,完成第3~4题.3。
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
甲图景观 B.乙图景观C.丙图景观D.丁图景观4。
对乙图雄伟壮丽景观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A。
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B.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C。
由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解析第3题,读景观图可知,甲为长江三峡,乙为珠穆朗玛峰,丙为桂林山水,丁为壶口瀑,主要由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
第4题,珠穆朗玛峰应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隆起而成,其雄伟壮丽的景观由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答案 3.C 4。
B201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南方分会场广西桂林风景区的象鼻山在灯光映衬下如梦似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沉积作用 (形成石灰岩 )→地壳抬升→岩浆喷发 (形成玄武 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B. 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 →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C.地壳抬升→岩浆喷发 (形成玄武岩 )→沉积作用 (形成石灰 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D. 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 →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答案:1.A 2.D
普陀山位于钱塘江口、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古人称之为“海 天佛国”“人间第一清静境”。 普陀山是燕山运动晚期的侵入 花岗岩,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经风化侵蚀,沿垂直高角度切节 理发育,四周山体崩塌,形成众多孤峰突兀的风景地貌。据此 完成 3~4 题。
3.普陀山主要由图乙中的哪类岩石组成( A.A 类岩石 C.C 类岩石 B.B 类岩石 D.D 类岩石 )
)
4.图甲地貌形成的原因是( A.海浪侵蚀 C.风力侵蚀
B.冰川侵蚀 D.风化作用
解析:第 3 题,由材料可知,普陀山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属于 侵入型岩浆岩, A 为喷出型岩浆岩, C 为变质岩, D 为沉积岩。 第 4 题,由图甲可知,该地貌为海浪侵蚀地貌。
答案:3.B 4.A
5.下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 续下沉区。经考证发现,近 30 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 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 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
2.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岩层和石灰岩岩层的上下 位置颠倒一下,则地表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A.平顶的桌状山 B.起伏和缓的丘陵 )
C.沉积层深厚的盆地 D.林立的峰林、峰丛
解析:第 1 题,石灰岩位于下部,玄武岩位于上部,说明先有 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的过程, 后有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的过程, 据此可判断 A 正确。 第 2 题, 若位置颠倒, 则上部为石灰岩层。 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脉东侧, 地势较高的石灰岩层在流 水溶蚀、侵蚀作用下,会形成峰林、峰.河网密度 D.抗侵蚀能力
解析:选 B。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其地貌形态和 抗侵蚀能力差异不大;图中显示甲、乙、丙三地附近河网密度 差异也不明显;题干中指出甲、乙、丙三地都属于地壳持续下 沉区,说明引起三地海岸变化的主因是泥沙沉积量,乙地位于 黄河入海口附近,泥沙沉积速度远大于地壳下沉速度,导致乙 地海岸线向海推进。
(2017· 河北名师俱乐部联考)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 四周被陡崖 围限的方形山体。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地处横断山脉东 侧,海拔 3 222 米,为世界第二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形 成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 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读图,完成 1~2 题。
1.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