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道德的发展
第四章第四节-幼儿道德发展 LU
2、搜集幼儿道德发展的相关案例,并试着用 预习过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
MANDY-LU 编辑整理
25
前置作业的检查与汇报
1、各小组长检查前置作业的完成情况。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尝试在组内进行 讨论、汇报,为班级展示做准备。
3、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
MANDY-LU 编辑整理
26
MANDY-LU 编辑整理
28
儿童道德发展的特点
案例四 明明是一个既聪明又听话的孩子。在 学校,他是老师的得意门生,因为他会按照老 师的要求去做一切事。比如,上课要认真听讲, 不要做小动作,作业要认真完成等等。在家里, 他是一个乖孩子,从不惹爸妈生气,爸妈让他 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因为听爸妈的话,除了会 得到一点点好处(比如买玩具给我,买好东西 吃等)之外,重要的原因是他觉得爸妈的话都 是正确的,我只需领旨行事就行了。 他律性。幼儿认为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都是绝 对的,来自于外在的权威,不得不服从;判断 的是非标准来自成人。
MANDY-LU 编辑整理
9
请判断故事中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
这两个孩子中,哪个更坏些?为什么?
MANDY-LU 编辑整理
10
7岁女孩的谈话记录: 问:哪一个坏些? 答:弄一大块墨水污点在桌布上的那个孩子。 问:为什么? 答:因为污点大。 问:为什么他弄脏了一大块? 答:因为要帮助别人。 问:为什么另外一个孩子弄脏了一小块? 答:因为他常常摸摸东西,他弄脏了一小块。 问:那么他们两个人谁坏些? 答:弄脏了一大块的那个孩子。
MANDY-LU 编辑整理 21
后习俗水平:自我接受的道德原则
契约、个人权利和民主承认的法律道德。这一阶 段出现了以前阶段所没有的道德信念的可变性。 道德的基础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一致意见。因 为它是一种社会契约,当社会中的人们经过理智 的讨论找到全体中更多成员利益的替代物时,他 是可以修正的。 个体内在良心的道德。这一阶段个体为了避免自 责而不是他人的批评,即遵从社会标准也遵从内 化的理想。决策的依据是抽象的原则如公正、同 情、平等。这种道德是以尊重他人为基础的。达 到这一发展水平的人将具有高度个体化的道德信 念,它有时是与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社会秩序相冲 突的。
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思考:
海因茨该不该偷药? 为什么? 海因茨是对的还是错的? 为什么? 海因茨有责任和义务去偷药么? 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性命是否很重要? 海因茨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 仔细回忆故事中的情景,你认为海因茨最负责任的行为应
该是什么?为什么?
• 研究方法: 两难推理故事 • 研究结果: 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 第二, 道德目标的设定不能从实际出发, 不能根据道德主 体的需求来设定, 道德教育缺乏感召力。科尔伯格认为, 道德的发展遵循着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不变的、普遍的顺 序阶段。在一切文化中,除了严重的身心缺陷外, 发展总 是依序向前发展,不能逆退, 也不能逾越。
• 第三, 在道德教育方法上, 把学生看作单纯的受动方, 无视其兴趣和需要, 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立人格, 道德教育所具有的情感性和丰富性就会消失殆尽。在道 德教育过程中, 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自由意志, 让学 生通过自己的理智活动和实践获得道德上的进步, 即在 教学中, 以受教育者为中心,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第四, 柯尔伯格的科学性的道德教育研究方法为我国道 德教育提供了借鉴。柯尔伯格把实证研究植入传统的道 德教育之中, 增强了其科学性, 使道德教育研究取得了 长足的发展。
谢谢欣赏!
水平I-前习俗水平 阶段1: 法律道德
儿童的道德价值来自对外力的屈从或逃避惩 罚。他们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成年人来决 定的, 对成人或准则采取服从的态度, 缺 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赞成者认为汉斯应该去偷, 否则妻子家的人 会来打他, 反对者认为汉斯不应该去偷, 因为偷东西是违法的, 被抓住就会受到严 厉的惩罚。
柯尔伯格的
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人物介绍 研究方法 发展阶段 道德认识发展阶段推移与道德教育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广西属于重点内容,属于全题型备考,例如:单选、多选、判断和材料分析题,同时可以与他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相对比进行记忆和区分。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并且在这一阶段是无道德阶段,判断事物时是没有道德标准的。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明显的表现为听爸爸妈妈的话,老师的话。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判断,曾做过不少的研究,并出版过专著《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1930年法文版,1932年英文版)。
他从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的趋势,揭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趋势。
全书贯穿着一个单一的发展现,就是儿童的品德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所谓他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而自律则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主观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皮亚杰将品德的发展,即道德品质的发展仅仅归于道德判断这一个方面,这固然有其局限性。
但是,通过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来研究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这正是皮亚杰在这个领域研究的一个特色。
根据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的思想,皮亚杰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两个阶段学说,即10岁或11岁以下的儿童以一种两难推理来进行判断,而这个年龄以上的儿童,则以不同的方式来思考。
第十章儿童道德的发展
6
1.皮亚杰的研究方法
独创的临床谈话法 临床法:又称诊断法,由皮亚杰所倡导。实际是自
然主义的观察、测验和精神病学的临床诊断法的合 并运用,包括对儿童的观察、谈话与儿童的实 物操作三个部分。通过对这三方面材料的分析、 综合,可以了解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做法: 通常预先向儿童讲述一些关于道德现象 的故事,然后和儿童进行深入的谈话,根据儿童 的回答确定其道德认知发展水平.
23
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
海因兹偷药的故事
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 只有一种药才能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 近发明的镭。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 索价还要高过成本十倍。他花了200元制造镭, 而这点药他竟索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 到处向熟人借栈,一共才借得1000元,只够药 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 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 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成! 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 竞撬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14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他律阶 段时的特点:
①认为规则是由权威制定的,是绝对的、不可以 改变的。
②判断行为的好坏只依据行为的客观后果即客观 责任,而不是行为者的意图或动机。
③非此即彼。判断行为时不是好就是坏,而且认 为别人也会这样想。
④内在的公正,把惩罚看成是天意,赞成严厉的 惩罚。
⑤单方面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 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28
柯尔伯格认为,幼儿的道德认识是处于 前习俗水平,他们的道德判断是个人化 的、自我中心的和具体的。
29
对科尔伯格理论的评价
优点: 1 它描绘了从儿童期到成年期道德推理发生的 普遍的有顺序的变化。 2 认知发展和社会经验都有助于道德的发展。。 缺点: 1 科尔伯格的理论未考察生活在许多集体主义 文化中的人们的道德状况, 2 未充分考察那些注重精神或关怀倾向,而不 是注重个人权利和公正的人们的道德状况, 3 它低估了年幼儿童的道德推理。
幼儿道德发展表现哪些趋势简答题
幼儿道德发展表现哪些趋势简答题摘要:一、幼儿道德发展的总体趋势二、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1.从他律到自律2.从效果到动机3.从别人到自己4.从片面到全面三、影响幼儿道德发展的因素1.智力2.家庭背景3.社会环境4.教育引导正文:一、幼儿道德发展的总体趋势幼儿道德发展是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理解和掌握社会道德规范,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过程。
总体来看,幼儿道德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1.道德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幼儿道德发展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从最初的简单道德感知到复杂的道德判断和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2.从他律到自律:幼儿道德发展初期,主要依赖于成人的指导和约束,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逐渐转向自我约束和内在道德驱动。
3.从效果到动机:幼儿初期,道德判断主要关注行为结果,而后逐渐关注行为动机,从而实现从效果到动机的转变。
4.从别人到自己:幼儿在道德发展过程中,首先学会关注他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随后逐渐将关注点转向自己的行为。
5.从片面到全面:幼儿道德发展初期,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往往较为片面,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逐渐形成全面、深入的道德观念。
二、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1.从他律到自律:幼儿初期,道德行为主要受成人的约束和指导,如遵守规则、尊重师长等。
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幼儿逐渐学会自我约束,形成自律意识。
2.从效果到动机:幼儿初期,道德判断主要关注行为结果,如做好事得分、坏事扣分。
后来,幼儿逐渐关注行为动机,认识到内心善良、真诚待人的重要性。
3.从别人到自己:幼儿在道德发展过程中,首先学会评价他人的行为,如评价同学是否诚实、老师是否敬业。
随后,逐渐将关注点转向自己的行为,对照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
4.从片面到全面:幼儿道德发展初期,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往往较为片面,如只关注环保,而忽视公平正义。
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逐渐形成全面、深入的道德观念。
三、影响幼儿道德发展的因素1.智力:智力与幼儿道德判断及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密切。
儿童道德水平的六个阶段
儿童道德水平的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无知无辜期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最初的阶段是无知无辜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对于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几乎一无所知。
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欲望,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例如,一个两岁的孩子可能会抢夺别人的玩具,因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是不礼貌的。
第二阶段:自我为中心期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逐渐进入了自我为中心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并且开始表现出更多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主张。
然而,他们仍然缺乏对他人感受的关注和理解。
例如,一个四岁的孩子可能会抢走别人的糖果,因为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口腹之欲,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第三阶段:规则意识期当孩子逐渐进入学龄期时,他们开始接触到更多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则。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明白一些基本的道德概念,如诚实、友善和分享。
他们开始学会遵守规则,并且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六岁的孩子可能会意识到撒谎是不对的,并且会因为这个行为感到内疚。
第四阶段:他人视角期随着孩子逐渐成长,他们开始进入他人视角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能够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并开始表现出更多的关心和同理心。
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并尝试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八岁的孩子可能会主动帮助别人,因为他们能够意识到别人可能需要帮助,并且愿意付出行动去帮助他人。
第五阶段:社会责任期随着孩子逐渐成长,他们进入了社会责任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他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
例如,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可能会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弱势群体,因为他们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第六阶段:道德成熟期随着孩子逐渐成长,他们进入了道德成熟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已经具备了较高的道德水平,能够理解并坚守自己的价值观。
他们能够自觉地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例如,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可能会拒绝参与欺凌行为,并勇敢地站出来维护正义。
第十章儿童道德的发展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
这一阶段的道德推理具有灵活性。他们认为法律是为了 使人们能和睦相处,如果法律不符合人们的需要,可以 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加以改变,认为反映大多数 人意愿或最大社会福利的行为就是道德行为。
(三)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取向
他们认为应运用适合各种情况的道德准则
后习俗水平 水 阶 道德推理 平 段 的特点 不该偷的理由 该偷的理由
后 5 社会契约 定向阶段 习 俗 水 平 6 普遍道德
原则的定 向阶段
丈夫没有偷药救妻子的 法律禁止人偷药,却没 义务,这不是正常的夫 有考虑到为救人性命而 妻关系契约的组成部分。 偷东西这种情况。海因 海因茨已经为救妻子命 茨不得不偷药救命,如 尽了全力,无论如何都 果有什么不对的话,需 不该采取偷的办法解决 要改正的是现行的法律, 问题,但他还是去偷药 稀有药品应该按照公平 了,这是一种超出职责 原则加以调控 之外的好行为。 海因茨设法救妻子的性 命无可非议,但他没有 考虑所有人的生命的价 值,别人也可能急需这 种药。他这么做,对别 人是不公正的。 为救人性命去偷是值得 的。对于任何一个有道 德理性的人来说,人的 生命最可贵,生命的价 值提供了唯一可能的无 条件的道德义务的源泉 。
第二阶段: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工具性取向
这阶段的儿童为了获得奖赏或满足个人需 要而遵从准则,他们认为如果行为者最终 得益,那么为别人效劳就是对的。人际关 系被看作是交易场中的低级相互对等的关 系。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 的东西。他们能部分地根据行为者的意向 来判断过错行为的严重程度。
(二)习俗水平(9-15岁)
3 主观主义道德或自律道德阶段(9~11岁以 后): ①能认识到社会规则是不固定的契约,可以被 怀疑和改变。违犯规则并非总错。 ②判断行为时不仅考虑后果,还要考虑到行为 的动机,考虑到他们的情感和观点。 ③对权威的遵从既非必要也不总是正确。应该 考虑惩罚与犯错误者的意向和错误性质之间的 补偿性。 ④应该有对所有人实行平等正义的“公道”。 能从他人立场考虑问题,判断不再绝对化。
儿童道德的发展
第九章儿童道德的发展第一节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道德品质,又称品德,是一个人依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一些经常的、稳固的特性。
品德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
品德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采用临床谈话法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道德认知问题。
1.皮亚杰的研究方法他着重从—(1)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2)对撒谎和说真话的认识;(3)对权威的认识等方面,揭示了儿童道德的开端和发展规律。
(1)研究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意识和执行的发展情况研究4-12、13岁玩弹子游戏对规则认识第一阶段:规则还不是有遵守义务的运动规则第二阶段:以片面尊重为基础的强制性规则第三阶段:规则成为彼此同意的合理的规则…(1)研究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意识和执行的发展情况玩弹子游戏规则执行情况第一阶段:单纯的个人运动规则阶段第二阶段: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大年龄儿童模仿的阶段第三阶段:初期协作阶段(常不遵守规则,争吵第四阶段:规则确定化阶段(要求严格遵守规则(2)研究儿童有关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的发展间接故事法——对偶故事6、7岁效果论11、12岁动机论;(3)关于儿童公正观念的研究7岁——服从10岁——公正13岁——公道2.皮亚杰儿童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识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
他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岁)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10岁)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9-11岁)}前道德阶段(岁)年幼的儿童对引起事情的原因只有朦胧的认识,他们的行为直接受行为的结果所支配,因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道德认知不守恒集中于自我时期(岁)集中于客体永久性时期(2-7岁)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10岁)(1)认为规则是万能的、绝对不变的,不理解这些规则是人们自己创造的(2)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着极端的态度,或者是好的,否则是坏的,还以为别人也这样看(3)判断行为的好坏完全根据行为后果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4)儿童把惩罚看作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5)单方面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9-11岁)(1)认为规则是经过协商制定的,可以怀疑,可以改变。
第4章第4节幼儿道德的发展
第四节幼儿道德的发展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道德的研究,主要在道德理解——道德判断方面,具体表现为儿童对于规则的态度。
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采用的是临床法,比较典型的是对偶故事法。
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儿童道德发展受到认知水平的制约,年幼儿童往往只注重损坏的实际数量,并不注意动机的差异。
皮亚杰认为,无论社会文化环境和道德内容有什么不同,儿童对道德判断的发展规律是一致的。
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经历下面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3~6岁)——前道德阶段。
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在理解规则的意义及作用,其行为直接受行为后果支配。
第二阶段(6~9岁)——他律道德阶段。
开始意识到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评价行为是非总是走极端,不是好就是坏,从行为的后果而不是判断行为的好坏。
所谓他律,就是按照外在的标准,主要是成人的标准实行道德判断。
第三阶段(9~11岁以后)——自律道德阶段。
懂得了双方协议的就是规则,对行为的判断考虑到行为动机。
皮亚杰认为,只有达到这种水平,儿童才算有真正的道德。
所谓自律,就是按照自己内在的标准实行道德判断。
(二)科尔伯格的理论科尔伯格(美国当代发展心理学家)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使用两难故事对儿童道德判断实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道德发展理论,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一级水平:前习俗道德第一阶段:服从于惩罚定向第二阶段:快乐的相对主义二级水平:习俗道德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第四阶段:社会秩序与权威的支持三级水平:后习俗道德第五阶段:民主地承认法律第六阶段:普遍的原则二、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一)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幼儿的道德发展具有具体性、他律性、模仿性、情绪性的特点。
(二)影响幼儿道德发展的因素1、家庭与其父母2、游戏及其活动3、同伴及其交往4、社会榜样5、教师及其环境三、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
儿童的道德发展
吉利根提出的女性关怀道德发展的3水平2时期
❖ 水平1:自我生存定向。自我生存的观念最为重要。 只有当自己的需要之间发生冲突时,道德思考才 会产生。
❖ 水平2:善良即自我牺牲。女性具有照顾者和保护 者的特点。道德判断起源于社会规范和大多数人 的意见。关心他人尤其关心他人的情感,关心冲 突伤害的可能性成为这一水平中人们所关注的中 心。
艾森伯格设计出亲社会道德两难情景 (prosocial moral dilemmas)。
亲社会两难情景的特点是“一个人必须在 满足自己的愿望、需要和价值与满足他人 的愿望、需要和价值之间作出选择,助人 者的个人利益和接受帮助者的利益之间存 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亲社会情景中并 不强调法律、惩罚、权威、和正规的责任。
道德发展的概念
• 道德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
渐掌握是非判断的标准以及按照该标准 去表现道德行为的历程。
儿童道德发展的概念
指儿童采纳各种原则,这些原则引导他们对特 定行为作出是非判断并依据此原则指导自己的 行动。
儿童道德的发展与人的基本特性——社会性是 密不可分的。人的社会性为道德发展提供可能 性与必要性。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人、 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 主要包括合作、分 享、助人、安慰, 捐赠、谦让等,分为利他 行为和助人行为。 ❖ 利他行为是最高意义上的亲社会行为。 利他行为:不指望未来酬赏而且是出于意志 自由的行动,即是出于自愿和自择的助人行 为。
合作行为
分享行为
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
个体成熟程度:年龄 环境的影响:文化背景、教育、家庭教养方式
儿童道德发展报告
儿童道德发展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儿童的道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道德是一个人的品质和行为准则,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旨在探讨儿童道德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儿童的道德成长。
一、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儿童道德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阶段、道德相对主义阶段和道德绝对主义阶段。
前道德阶段通常出现在幼儿期,这个阶段的儿童无法理解道德和伦理的概念,只能通过模仿成人的行为来表现自己。
道德相对主义阶段一般开始于儿童的学龄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但他们还无法理解不同的情境下应该有不同的行为准则。
道德绝对主义阶段一般出现在儿童的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来判断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是否正确。
他们会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社会的影响,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
二、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和社会环境、学校和老师、同伴和媒体等多种因素。
家庭和社会环境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家长应该成为儿童的榜样,从小就向他们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社会环境也会对儿童的道德发展产生影响,在一个正义、公正的社会中成长的儿童往往更容易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学校和老师也是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校应该在课程和教育活动中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心。
同伴和媒体也会对儿童的道德发展产生影响。
同伴关系和社交圈可以对儿童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媒体是一个广泛的影响因素,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引导儿童正确看待媒体,理性地接受信息。
三、儿童道德发展的问题和对策儿童道德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如道德沦丧、道德相对主义、伦理缺失等。
为了促进儿童道德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1.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成为儿童的榜样,从小就向他们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2. 学校应该在课程和教育活动中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心。
3. 社会应该加强道德建设,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科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科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1. 直觉道德阶段:约三至七岁的孩子主要凭借直觉和对父母、老师等成年人的模仿来判断是非,无法理解道德的本质。
孩子可能会因为被称赞而觉得某种行为是正确的,或者因为受到惩罚而觉得某种行为是错误的。
2. 自利合作阶段:大约七至十岁的孩子开始懂得相互合作,但他们的合作也主要出于个人利益考虑。
他们希望通过合作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认为只有对方也能从中获益才值得合作。
孩子可能会学会分享玩具,但这仍然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而不是真正理解分享的道德意义。
3. 团队合作阶段:大约十一至十五岁的孩子开始有能力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且能够为了团队的目标而放弃自己的个人利益。
孩子开始理解合作的道德意义,认识到团队的成功对每个人都有好处,同时也开始关注公平和正义的问题。
虽然孩子们的理解可能还不完全成熟,但他们已经意识到自私行为的不道德性,并且开始愿意为团队付出努力。
4. 社会责任阶段:十五岁以上的青少年逐渐理解个人行为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并开始对社会有责任感。
他们开始思考更广泛的道德问题,例如环境保护、人权等。
青少年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并开始独立思考和批判社会的不公正现象。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们通常会开始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积极投身于社会文化建设中。
需要注意的是,科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阶段是一种理论模型,每个孩子的道德发展可能会有所差异,且并非线性发展,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重叠和交叉。
在教育和引导孩子道德发展时,请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特点灵活运用,关注孩子的成长需要和个人价值观的形成。
儿童发展中的道德认知与行为
儿童发展中的道德认知与行为道德认知与行为是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方面。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道德认知和行为的形成对其人格塑造、社交交往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儿童道德认知与行为的发展过程,并探讨其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1. 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过程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从幼儿期开始,逐渐成熟并在青少年时期达到巅峰。
道德认知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1 不可分割阶段在幼儿期,儿童对道德的认知主要是以简单的奖惩机制为基础。
他们会根据成人的赞扬或惩罚来判断某种行为是好是坏。
1.2 自利阶段在儿童早期,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利益。
他们的道德判断主要基于自私自利的原则,即通过自己是否受益来判断行为的对错。
1.3 互惠阶段在儿童的学龄期,他们开始逐渐理解别人的观点和感受,并意识到互惠的重要性。
他们开始关注公平和合作,并基于利他的原则进行道德判断。
1.4 泛社会化阶段在青少年时期,儿童的道德观念开始更加复杂和成熟。
他们逐渐理解并接受社会的道德规范,并能够基于自己的内心价值观做出道德决策。
2. 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过程儿童的道德行为发展与其道德认知密切相关。
下面是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过程:2.1 模仿阶段在幼儿期,儿童会通过模仿父母、教师和其他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形成自己的道德行为。
2.2 外在奖惩阶段在儿童的学龄期,他们会更多地受到成人的奖励和惩罚来引导他们的道德行为。
他们开始明白行为的后果与奖惩有关。
2.3 内化阶段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开始内化道德价值观,并愿意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他们的道德行为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是出于内心的选择。
2.4 道德决策的推理阶段随着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他们能够通过推理来做出道德决策。
他们开始权衡利益、考虑他人感受,并基于道德原则做出行为选择。
3. 道德认知与行为的相互影响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行为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道德认知的发展为儿童的道德行为提供了认知基础和指导,而道德行为的实践又进一步促进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
第十二章 儿童道德的发展
❖ 代表作:《阶段与继续:对社会化 的认知发展》、《儿童对道德准则 的定向的发展》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壹:研究方法
❖ 1临床研究法(谈话法) ❖ 2间接故事法 皮亚杰认为的道德实质
❖ (1)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识 ❖ (2)儿童对人类关系中平等、互惠的关心,是公道的基础
具体运算阶段 (7—12岁)
逻辑思维过程,关系具 体事物,理解类和关系 的逻辑
道德阶段 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
他律阶段 (3—7岁)
自律阶段 (7—12岁)
道德发展
不能把自己从“别人” 中分化出来,随个人 需要而活动,后期对 对象间的关系有所认 识出现分化现象,开 始依恋护理人
服从双亲,单方面尊 重,无合作,倾向于 权威,屈从于惩罚, 缺乏道德上的自主性 或自我决定
自律开始,相互尊重 和合作开始,同辈间 平等,开始有公正感, 注意具体的情境、人 和物
自律性增强,能与 双亲和别人合作, 同辈间平等有所发 展,公正感更为发
肆:对皮亚杰道德认知理论的批评
很多实验都证明了皮亚杰理论的正确性 儿童对行为意图的理解比皮亚杰所发现的更为复杂
。当儿童在判断别人的行为时,如果偶然犯错误 与故意犯错误的差异是相当明显的话,即使是学 前儿童也能考虑行为的动机。 例如:一些学前儿童在犯错误时,会说“我不是故意 的”。
第
十
第二 一章
节
儿 童 道 德
儿 童 道 德
认的
知发
的 发
展
展
儿童的道德认知
道德概念 的掌握
道德判断 能力的发
展
道德信念 的形成
小学儿童道德和理想的发展
15
2. 道德评价的发展。
• 道德评价是指儿童应用已有的道德观念对 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好坏进行判断的 过程。自觉地运用头脑中的道德观念来评 价和调节他人或自己的道德行为的能力, 是从小学时期才逐步开始形成的。
10
• 第三,友谊观念的发展。在学校这个集体 范围内,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在 怎样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这对品德教育 很有帮助。
• 研究发现,儿童的友好关系大多建立在外 部特征上,如邻近、新近、一起玩、相互 予取等,很少建立在智力、能力、性格与 内部特征方面。不友好关系大多取决于攻 击行为、无理打闹、不守纪律等原因。上 述不友好表现绝大多数是男性。
12
• 这种观念在11—13岁儿童身上所占比例就 很少了,即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
• 8岁儿童回敬性惩罚的观念占优势,即认为 谁犯过错,无需从外部施加强制性惩罚, 他的过错会以被同伴集体嫌弃作为回敬。 这种观念也随年龄增长而递减。
• 9岁儿童批评性惩罚观念占优势,即认为谁 犯过错,谁就应该受到批评和教育。
8
• 9岁儿童在公有观念上发生了质的变化,他 们已经具备了有关集体意识的具体观念, 懂得了公共财物是集体公有的。
• 11岁儿童忆能较抽名胜地从集体主义原则 的角度来考虑公私关系。
• 认为公共财物是首要的,私人财物是次要 的,个人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首 先考虑集体利益。看来,儿童的公有观念 只有到了11岁才比较稳定。
31
2. 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
• 有了正确的道德动机,如果不善于分析具 体情况,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或方法,也 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效果。
幼儿园儿童道德发展记录 幼儿园道德教育
幼儿园儿童道德发展记录一、序言幼儿园道德教育是对幼儿进行人格品质的培养,涵盖了幼儿的行为态度、情感情绪、安全卫生、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
在幼儿园中,道德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对幼儿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系统地记录幼儿在道德发展方面的表现,本文将对幼儿园儿童道德发展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二、道德发展情况1. 自我意识培养自我意识是幼儿个体意识活动的起点和基础,也是他们情感、行为、思维等各方面心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在幼儿园中,老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培养自我意识,包括自理、自控、自信等。
观察中发现,大多数幼儿能够基本完成自我意识的培养任务,表现出了初步的独立和自主的行为。
2. 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社会交往能力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中所显示出的一种情感态度、情感控制和情感沟通的能力。
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园中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乐于分享、合作和帮助他人,表现出了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
3. 规则意识及行为规范在幼儿园中,老师们要通过制定规则、游戏活动和情境教学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行为规范。
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够遵守园规,相对独立地完成规定的任务,表现出了较好的规则意识和行为规范。
4. 道德情感培养道德情感培养是幼儿道德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情景剧、故事阅读和道德情感培训等方式,幼儿的道德情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大部分幼儿能够有基本的善良之心,愿意帮助和关心他人,表现出了良好的道德情感。
5. 安全卫生意识养成安全卫生意识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通过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和实际操作指导,观察发现大多数幼儿能够掌握基本的安全卫生常识,自觉遵守安全规则,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表现出了较好的安全卫生意识。
三、道德发展案例分析1. 小明在园中能够主动帮助其他同学,表现出了良好的合作和友爱意识。
2. 小红在游戏活动中能够乐于分享,愿意将玩具分享给其他同学,表现出了善良的品质和道德情感。
3. 小刚在园中能够自觉遵守园规,表现出了较好的规则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简述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
儿童道德情感发展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建立起对于道德规范和情感表达的认知、认同和内化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经历了多个阶段,涵盖了多个方面,是儿童心理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一、道德认知发展儿童在三四岁时开始形成对道德规范的认知,一些基本的道德概念,如公平、正义、诚实等慢慢地被建构出来。
在五六岁时,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社会的一些基本道德规范,并能够按照这些规范行为。
在七八岁时,儿童开始能够运用道德规范来判断行为的对错,并且在遇到道德困境时,能够有初步的道德理性行为。
二、情感认知发展情感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基础,儿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认知了对于自己和他人情感的理解。
在情感的发展中,儿童会逐渐理解并表达出对于爱、信任、孤独、幸福等情感的认知。
在社交交往中,儿童在认知到他人的情感后,也会逐渐形成对他人情感的关怀和理解。
三、道德情感内化在儿童长大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了一些内心的基本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这种内在的道德和情感认知会影响和主导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态度。
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和社会的激励压力。
四、内在和外在因素儿童道德情感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内在和外在多方面的因素的共同影响。
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都会对儿童道德情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儿童道德情感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发展过程。
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儿童足够的理解和关怀,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社会也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发展环境,让儿童在健康和和谐的氛围中成长。
五、家庭对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影响家庭是儿童道德情感发展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和认识世界的地方,也是塑造孩子性格、价值观念的重要场所。
家庭中的父母、长辈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以及对孩子的情感支持和教育引导,都对孩子的道德情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道德情感发展中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道德认知和情感认知有着直接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他律阶 段时的特点:
①认为规则是由权威制定的,是绝对的、不可以 改变的。
②判断行为的好坏只依据行为的客观后果即客观 责任,而不是行为者的意图或动机。
③非此即彼。判断行为时不是好就是坏,而且认 为别人也会这样想。
④内在的公正,把惩罚看成是天意,赞成严厉的 惩罚。
⑤单方面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 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一、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二、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水平论”
编辑版ppt
5
一、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研究方法
皮亚杰的研究内容 皮亚杰的“他律和自律论”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编辑版ppt
6
1.皮亚杰的研究方法
独创的临床谈话法
临床法:又称诊断法,由皮亚杰所倡导。实际是 自然主义的观察、测验和精神病学的临床诊断 法的合并运用,包括对儿童的观察、谈话与儿 童的实物操作三个部分。通过对这三方面材料 的分析、综合,可以了解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做法: 通常预先向儿童讲述一些关于道德现象 的故事,然后和儿童进行深入的谈话,根据儿童 的回答确定其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儿童道德的发展编 Nhomakorabea版ppt
1
本章教学目标
1、掌握并应用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及 研究方法 2、理解并应用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3、理解班杜拉的攻击实验及其社会认知理论 4、理解攻击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 5、理解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
编辑版ppt
2
道德发展包括道德认知的发展、 道德情感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发展、 道德行为的发展。
⑤不再相信内在公正,认识到越轨行为可以隐蔽而不被
觉察或惩罚。
编辑版ppt
19
自律道德是从主观动机出发,用平等或 不平等、公道或不公道等新的标准来判 断是非,这是一种为儿童自身已具有的 主观价值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编辑版ppt
20
(4)青少年时期相当于形式运算阶段
能够想象游戏过程中可能的假设情境, 并创造出新的规则。同时他们的道德推 理开始超越个人的水平,开始关注社会 和政治问题。
编辑版ppt
7
2.皮亚杰的研究内容
1 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与遵守 2 对过失的判断 3 对谎言的理解
编辑版ppt
8
3.皮亚杰的“他律和自律论”
皮亚杰1932年出版《儿童的道德判断》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识的发展是 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他 和同事们设计了许多包含道德价值内容 的对偶故事来考察儿童道德判断地发展。
问题:哪个男孩犯了较重的过失?
编辑版ppt
10
6岁以下儿童大多认为第一个男孩的过失 较重,因为他打破了较多的杯子;年龄 较大的儿童则认为第一个男孩的过失较 轻,因为他的过失是在无意间发生的。
编辑版ppt
11
处于他律道德判断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7岁)的儿童会认为约翰更坏些。因为他们判 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 主观动机。他们是根据的行为的客观责任去作 出判断的。
编辑版ppt
18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自律 阶段时的特点:
①认为规则不是绝对的,可以怀疑,可以改变。在某些 情况下,规则可以违反。
②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 动机。
③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可 能存在的几种观点。
④惩罚较温和、贴切,带有补偿性,以帮助错误者认识 和改正。
编辑版ppt
17
(3)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 (8-11岁)
处于这个阶段儿童在判断行为的好坏时, 是根据一个人行为的动机而不是根据行 为的结果;认为规则是可以通过集体的 讨论和协商而调整和改变的;不根据是 否遵从权威来判断是非,而是根据自己 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和评判别人。(9、 10岁以后出现)
道德认知发展是道德研究最重要 的方面,得到很多比较成熟的成果。 最成功的研究来自于皮亚杰及其影 响下的科尔伯格等人。
编辑版ppt
3
儿童的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是非、 善恶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的 认识。它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 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以及道德信 念形成三个方面。
编辑版ppt
4
第一节 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编辑版ppt
23
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 海因兹偷药的故事
编辑版ppt
9
例,皮亚杰“道德判断”对偶故事之 一
A.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听到有人叫他吃饭, 就去开吃饭间的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一张椅子, 椅子上放着一只盘子,盘内有15只茶杯,结果 撞倒了盘子,打碎了15只杯子。 B.有个男孩叫亨利,一天,他妈妈外出,他想 拿碗橱里的果酱吃,一只杯子掉在地上碎了。
编辑版ppt
13
(2)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 (5-7岁)
一是认为规则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 是由权威给予的,而不能理解规则可以 经过集体的协商来制定或改变;
二是在评定是非时总是持极端态度,非 好即坏;
三是判断一个行为的好坏,是根据行为 的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的动机。(4、5 -8、9岁)
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21
儿童的道德认识的发展是从他律 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
编辑版ppt
22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水平 论”
柯尔伯格(Kohlberg)20世纪50年代末期, 采用道德两难的问题探讨了儿童和青少 年对道德问题的判断和认知。
出版《阶段与继续:对社会化的认知发 展》(1969)、《儿童对道德准则的定 向的发展》(1973)
编辑版ppt
15
他律道德是根据外在的道德法则所作的 判断。儿童只注意行为的外部结果,不 考虑行为的动机,他们的是非标准取决 于是否服从成人的命令。这是一种受自 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编辑版ppt
16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道德认知属于第二 阶段,他们在道德判断和行为上表现出 “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的所有 特点。
处于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8-11岁)的 儿童会认为亨利更坏些。因为他们判断行为时, 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动机。 他们是根据的行为的主观责任去作出判断的。
编辑版ppt
12
4.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1)前道德判断阶段(2-4岁) 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对引起事件的原因 只能有很朦胧的认识,他们的行为是感 性化的,因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的行 为还不具有道德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