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扰动对钦州港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合集下载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杜飞雁;王雪辉;李纯厚;张汉华;贾晓平【摘要】利用2004年3月、5月、9月和12月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采样数据,对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大致可分为3个群落,分别分布于湾顶及湾中大部分海域、湾中部和湾口海域,湾中部海域群落的变化较为显著.大型底栖动物整体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总体较小,但雨季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较大,存在较明显的干湿季差异.大亚湾海域生态环境受到明显的扰动,处于扰动状态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稳定性较差;湾顶和湾中大部分海域内的群落Ⅰ,为大亚湾的主体群落,以软体动物为主,种类组成单一、季节变化小,以小鳞帘蛤Veremolpa micra和粗帝汶蛤Timoclea scabra 为特征种.该群落的稳定性最差,处于较强烈的扰动之中;稳定分布于湾口的群落Ⅲ稳定性最好,未受到扰动,以多毛类为主,种类组成较为复杂、变化较大;湾中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较为复杂,主要变化区域为马鞭州附近海域.该群落系经强烈的人为扰动后,经次生演替而形成的新群落,其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非常显著,各季的种类几乎完全不同,群落的独立性和抗干扰能力均较弱;与1980's相比,大亚湾大部分区域内大型底栖动物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群落,但群落稳定性大幅下降,群落的分布范围和种类组成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主体群落组成呈明显的简单化趋势.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湾内同一区域内群落完全演替、湾中部海域出现新的群落.【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9(029)003【总页数】8页(P1091-1098)【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大亚湾;南海北部【作者】杜飞雁;王雪辉;李纯厚;张汉华;贾晓平【作者单位】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0;厦门大学海洋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福建,厦门,361005;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0;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0;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0;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5生物群落和种群动态变化的研究,对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有重要意义。

海洋噪声对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海洋噪声对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海洋噪声对生态系统影响分析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但也有点严肃的话题——海洋噪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一个特别吵闹的环境里,心情就会变得很烦躁,干啥都不得劲。

其实啊,海洋里的生物们也会面临这样的困扰,只不过它们面对的不是咱们日常那种人声鼎沸,而是各种各样的海洋噪声。

就拿我之前去海边度假的经历来说吧。

那天阳光特别好,我沿着沙滩散步,远处海面上一艘巨大的轮船轰鸣着驶过。

那声音大得哟,感觉整个海面都在震动。

当时我就想,这要是海里的小鱼小虾听到这动静,不得吓一跳!咱们先来说说海洋噪声是咋来的。

这来源可多了去了,像航运船只的发动机声、海上工程施工的声音、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声,甚至军事活动产生的噪声,都在给海洋制造着“噪音污染”。

这些噪声对海洋生物的影响那是方方面面的。

比如说,对海洋里的那些听力特别灵敏的家伙,像鲸鱼、海豚,噪声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它们靠声音来交流、导航、寻找食物,噪声一来,整个“交流频道”都乱套了。

有研究就发现,强烈的噪声会干扰鲸鱼的回声定位,让它们找不着北,甚至还会导致它们搁浅。

还有那些小鱼小虾们,虽然它们没有像鲸鱼海豚那么厉害的听力系统,但噪声也会影响它们的行为。

比如说,会让它们变得胆小怕事,不敢到处游来游去寻找食物,这样一来,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

再说说海洋里的贝类和螃蟹吧。

噪声可能会干扰它们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让它们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反应迟钝,更容易成为其他生物的盘中餐。

而且啊,海洋噪声可不只是影响单个生物,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都有冲击。

比如,因为噪声,一些鱼类繁殖受到影响,数量减少,那以它们为食的其他生物就得饿肚子,整个食物链就可能出现问题。

想象一下,原本平静的海底世界,因为这些噪声变得乱糟糟的,生物们都没法好好生活,这得多糟糕啊!咱们人类可得重视这个问题,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海洋噪声。

比如,优化船只的设计,让发动机的声音更小;合理规划海上工程,避开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加强对海洋噪声的监测和研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等。

连云港田湾核电站附近潮间带底栖动物的群落生态

连云港田湾核电站附近潮间带底栖动物的群落生态

连云港田湾核电站附近潮间带底栖动物的群落生态唐峰华;沈新强;张衡;王云龙【摘要】根据2008年4个季度的生态调查取样,对连云港海州湾田湾核电站附近潮间带A、B断面底柄动物的生物多样性、结构特征及资源密度等进行了研究.经统计分析:养殖区B断面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42.32g· m-2和71.83个·m-2,明显高于天然海滨浴场A断面处的11.24 g·m-2和63.67个·m-2;A、B断面配对站位群落相似性指数超过0.50的有6对,而其他有显著性关系的却不是非常明显,表明海洋工程可能使附近海域内各生境之间底栖动物群落的分化程度降低;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中,春、夏、秋、冬季的多样度分别为1.72、1.20、1.68、0.84,其中冬季达到重度污染,这可能与人为扰动有关,海洋工程活动会导致生态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甚至生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整体上田湾核电站附近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受田湾核电站相关工程活动影响的程度尚不能得出定论,需要继续调查监测该海域的生物资源状况,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监测机制.%Biological diversity,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habitat density of the benthos in the intertidal zone near Lianyungang Tianwan Nuclear Power Plant were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seasonal ecological surveys conducted in 2008. In ecological aspects, the benthic biomass and the density of Bsection (fish culture zones; 42. 32 g ? M"2 and 71. 83 ind ? M~2)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A Division (natural habitat Beach; 11. 24 g ? M"2 and 63. 67 ind ? M" ). Community similarity data had shown that marine engineering may make benthos communities reduce the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of the area between the various habitats. The diversity index for the 4 seasons is 1. 72, 1. 20, 1. 68 and 0. 84, respectively. The seasonalchanges in community diversity displayed in the most polluted winter probably had a relationship with the disturbance of marine engineering activities, which was likely to lead to the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ecological communities, or even the destruction of habitat and loss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Overall,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not very stable in the intertidal benthic animals near the Tianwan nuclear power plant. It cannot be immediately concluded that nuclear power plant engineering activities were related to the extent of the impact. We need to continue to investigate the biological resources of the area to monitor the situation, forming a long-term and effective monitoring mechanism.【期刊名称】《华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3)001【总页数】6页(P96-101)【关键词】底栖动物;生物量;栖息密度;群落相似性;生物多样性【作者】唐峰华;沈新强;张衡;王云龙【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资源及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资源及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资源及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资源及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连云港海州湾附近海域潮汐性质属正规半日潮,半日潮的大潮最高潮线(E.H.W.S)和大潮最低潮线(E.L.W.S)之间的海滩范围被称为潮间带.潮间带处在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受海洋和陆地因子如水温、光照、波浪、潮汐、盐度和人为活动干扰的直接影响,潮间带生态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在世界湿地生态系统中潮间带生态学的研究一直倍受关注[1].由于潮间带是陆上污染物排放入海的必经之路,大量废物的注入和滞留给潮间带底质环境及水环境带来明显的负作用,致使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严重时会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2].近年来,我国对大型工程附近的潮间带底栖生物进行了一些生态方面的调查研究[3-7],而在海州湾附近的调查还不多见,张虎等[8]对海州湾人工鱼礁大型底栖生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鱼礁区的底栖生物群落系统处于一个暂时波动状态;高爱根等[1]对海州湾3种底质的潮间带底栖动物进行了分析,显示底栖动物的分布与人为活动影响有关.但这些报道并未涉及田湾核电站附近的潮间带生态.本研究根据2008年4个季度的生态调查取样,对田湾核电站附近潮间带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结构特征及资源密度等进行了研究,以观察其潮间带生态环境的季节性变化,为开展田湾核电站附近海域生态环境评价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方法潮间带动物调查按文献[9]方法进行,分别在连云港高公湾海滨浴场(A 断面,位于34°42'59.53″N',119°28'23.42'E)和连云港高公湾养殖区(B断面,位于34°39'51.26″N,119°27'58.72'E)设置潮间带断面(图1),分别于2008年2、5、8和11月进行冬、春、夏、秋季调查.每一调查断面按高、中、低3个潮区分别设置取样点,即A断面3个潮区为A1、A2和A3,B断面3个潮区为B1、B2和B3.每一取样点随机取样面积0.25 m2,取样深度30 cm,以孔径1 mm的筛子筛出其中生物,在各取样点周围采集定性标本.样品用φ为75%酒精固定保存后带回实验室称质量、分析,软体动物带壳称质量,并换算成单位面积的生物量/(g·m-2)和栖息密度/(个·m-2).图1 潮间带采样断面示意图Fig.1 The sketch map of sampling sections in intertidal zone1.2 数据处理物种的多样性分析采用下列公式计算[10-11]:式(1)~(5)中,S为种类数,ni为第i种的丰度,N为总丰度,fi是i种类出现频率(%),取Y≥0.02的种[12]为优势种,H'为实际多样度,H'max=log2S. Jaccard的群落种类相似性指数(Ja)[13]公式为:式(6)中a、b分别为两样地的种类数;c为两样地的共有种数.2 结果与分析2.1 种类组成及优势种2008年4个季度调查海域潮间带底栖动物,共出现 36种,其中多毛类 19种,占总种类数的52.78%;软体动物9种,占25.00%;甲壳动物7种,占19.44%;腕足动物1种,占2.78%.具体名录和每次调查出现的优势种见表1.表1 潮间带底栖动物种类名录Tab.1 Species list of benthic animals in the intertidal zone1)+表示出现该物种,△表示出现该物种,且为该月份的优势种;2)未鉴定到种.多毛类长吻吻沙蚕Glycera chirori △ + + +澳洲鳞沙蚕Aphrodita australis +日本刺沙蚕Neanthes japonica +加州齿吻沙蚕Aglaophamusca liforniensis + △ △尖锥虫Scoloplos(S.)armiger △张氏神须虫Mysta tchangsii +刺三指鳞虫Thalenessa spinosa +鳞腹沟虫Scolelepis squamata △红棘尖锥虫Scoloplos(Leodamas)rubra △马丁海稚虫Spio martinensis △ △太平洋树蛰虫Pista pacifica + △尖叶长手沙蚕Magelona cineta +智利巢沙蚕Diopatra chiliensis + + △ △异足索沙蚕Lumbrineris heteropoda +四索沙蚕Lumbrineris tetraura △ + △ △长叶索沙蚕Lumbrineris longiforlia + △沙枝软鳃海蛹Euzonus dillonesis △岩虫Marphysa sanguinea +纽虫Nemertini spp. + +软体动物大连湾牡蛎Ostrea talienwhanensis + +短滨螺Littorina brevicula + △ + +中间拟滨螺Littorinopsis intermedia +香螺Neptunea arthriticacumingii +贻贝Mytilus edulis + +黑龙江河篮蛤Potamocorbula amurensis △弯竹蛏Solen arcuatus +辐射荚蛏Siliquata radiata +汛潮楔形蛤Cyclosunetta menstrualis +甲壳动物纵条纹藤壶Balanus amphitrite △长趾股窗蟹Scopimera tongidactyla +中华近方蟹Hemigrapsus penicillatus +宽身大眼蟹Macrophthalmus dilatatum +红线黎明蟹Matuta planipes +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 +等足目2)Isopoda sp. +腕足动物海豆芽Lingula murphiana + +2.2 种类与数量的季节性变化由图2可见,4个调查季度中底栖动物种类数最多的是秋季和春季,分别为19和18种,其次是夏季11种,冬季最少,为9种.全区域4个季节生物量变化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栖息密度变化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调查区域两断面的潮间带底栖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全年平均值分别为26.77 g·m-2和67.75个·m-2.图2 潮间带底栖动物的季节变化Fig.2 Seasonal changes of the benthos in the intertidal zone2.3 生物量和栖息密度4个调查季度A、B断面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如表2所示.A断面中,冬季A1生物量最高,为2.60 g·m-2,A3栖息密度最高,为100个·m-2;春季A3生物量最高,为8.54 g·m-2,A1栖息密度最高,为240个·m-2;夏季A1生物量最高,为10.42 g·m-2,A1栖息密度最高,为18个·m-2;秋季A2生物量最高,为 34.88 g·m-2;A1栖息密度最高,为 54个·m-2.B断面中,冬季B1生物量最高,为43.65 g·m-2,B3栖息密度最高,为72.00个·m-2;春季B1生物量最高,为132.96 g·m-2;B2栖息密度最高,为152.00个·m-2;夏季 B3生物量最高,为68.12 g·m-2;B3栖息密度最高,为108.00个·m-2;秋季B1生物量最高,为55.24 g·m-2;B1栖息密度最高,为66.00个·m-2.A断面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全年平均值分别为11.24 g·m-2和63.67个·m-2.由图2可见,4个季节生物量变化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4季栖息密度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B断面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全年平均值分别为42.32 g·m-2和71.83个·m-2,4个季节生物量变化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与A断面不同,B断面虽然底栖生物栖息密度虽也以春季为最高,但在夏季却出现了次高值,4季栖息密度顺序呈:春季>夏季>冬季>秋季.表2 A、B断面4个季度潮间带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1)Tab.2 The intertidal biomass and density composition of the benthos in A and B sections offour-quarter1)A1、B1表示高潮区,A2、B2表示中潮区,A3、B3表示低潮区.A B调查断面季节栖息密度/(个·m-2断面生物量/(g·m-2))生物量/(g·m-2)平均冬季 0.78 0.26 2.60 1.33 72.00 24.00 100.00 65.33 43栖息密度/(个·m-2)A1 A2 A3 平均 A1 A2 A3 平均 B1 B2 B3 平均 B1 B2 B3.65 23.30 1.15 22.70 68.0036.00 72.00 58.67春季 5.72 5.12 8.54 6.47 240.00 92.00 56.00 129.33 132.96 46.45 8.16 62.52 148.00 152.00 24.00 108.00夏季 10.42 10.21 9.04 9.89 18.00 14.67 16.00 16.22 19.46 54.34 68.12 47.31 48.00 67.99 108.00 74.66秋季 33.35 34.88 13.28 27.27 54.00 41.33 36.00 43.78 55.24 30.80 24.14 36.73 66.00 40.00 32.00 46.002.4 底栖动物多样性分析A、B断面不同潮区底栖动物多样度(H')、丰富度(d)、单纯度(C')和均匀度(J)4个多样性指标的季节变化见图3.其中A断面冬季多样度高的是中潮区,H'为0.90,低的是低潮区,H'为 0.24;春季多样度高的是低潮区,H'为1.81,低的是高潮区,H'为1.22;夏季多样度高的是低潮区,H'为1.50,低的是高潮区,H'为0;秋季多样度高的是低潮区,H'高达2.28,低的是中潮区,H'为1.53.根据初步分析,总体来说,A断面秋季的物种多样性最高,群落结构最稳定,冬季物种较少,物种多样性最小,丰富度最低,群落稳定性最差.而B断面冬季多样度高的是高潮区,H'为1.90,低的是低潮区,H'为0.31;春季多样度高的是高潮区,H'为1.92,低的是低潮区,H'为1.79;夏季多样度高的是中潮区,H'为1.74,低的是高潮区,H'为1.56;秋季多样度高的是高潮区,H'高达1.65,低的是中潮区,H'为1.11.相对而言,B断面的调查显示,春季的物种多样性最高,群落结构最稳定,冬季物种较少,物种多样性最小,丰富度最低,群落稳定性最差.图3 A、B断面潮间带各潮区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标的季节变化Fig.3 Seasonal variation of benthic fauna diversity index in A and B section of the intertidal zone表3为连云港田湾核电站调查海域潮间带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情况.综合4个季度,其中多样度最高的是春季,最低的是冬季.在A、B断面的比较中,B断面养殖区的多样度H'为1.54,略高于A断面海滨浴场的多样度(1.18).表3 调查海域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Tab.3 Seasonal variation of benthic fauna diversity index in the intertribal zone1)△表示H'∈(1,3),为中度污染;△△表示H'∈(0,1),为重度污染.时间多样度(H')丰富度(d)单纯度(C')均匀度(J)污染程度1)春季 1.72 0.56 0.37 0.80△夏季1.20 0.38 0.53 0.67 △秋季1.68 0.56 0.37 0.87 △冬季0.84 0.27 0.66 0.87 △△全年1.36 0.44 0.49 0.80△2.5 群落种类相似性指数经统计,得到6个潮区底栖动物相互间的共有种和相似性指数(Ja)(表4),群落间的Ja超过0.50的共有3对,分别是A2和A3、B1和B2、B2和B3,其中Ja最高的是B2和B3,达0.70;A1和A2、B1和B3的Ja接近0.50,相似性也颇高.同时运用SPSS软件对各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成对t检验处理(表5),调查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间差异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的只有6对,即A1和A2、A1和 A3、A1和 B3、A2和B1、A2和B2以及A3和B1.这些断面潮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中各物种的数量分布不同.其中A断面A1、A2、A3潮区的物种数分别为28、31、29,而 B 断面 B1、B2、B3 潮区的物种数分别为23、26、20.可见养殖区(B断面)的物种数明显少于天然海滨浴场(A断面).在数量分布上:A1断面4个调查季度的数量为384个·m-2,其中绝大多数为多毛类,占93.12%;A2断面4个调查季度的数量为172个·m-2,其中绝大多数为多毛类,占87.32%;A3断面4个调查季度的数量为208个·m-2,其中绝大多数为多毛类,占82.78%.养殖区B1断面4个调查季度的数量为330个·m-2,其中绝大多数为多毛类,占78.39%;B2断面4个调查季度的数量为296个·m-2,其中大多数为软体动物,占50.62%;B2断面4个调查季度的数量为296个·m-2,其中绝大多数为多毛类,占85.92%.表4 不同采样点底栖生物的共有种和群落间的相似性指数(Ja)Tab.4 Commonspecies and similarity index among Jahabitats in different plotsA2 17 0.40 A3 15 21 0.36 0.54 B1 12 14 11 0.31 0.36 0.27 B2 9 11 12 17 0.20 0.24 0.28 0.53 B3 7 7 9 14 19 0.17 0.16 0.23 0.48 0.70表5 基于底栖动物物种密度的群落成对t检验Tab.5 Paired t-test among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based on the species density1)*表示差异显著.组对成对检验平均值标准差标准误差 95%置信区间t 值自由度上限下限A1-A2 5.888 9*59 35 7.800 3 1.300 0 8.528 1 3.249 7 4.523 35 A1-A3 4.888 9*7.543 3 1.257 2 7.441 2 2.336 6 3.889 35 A1-B1 1.500 0 8.234 1 1.372 3 4.286 0 -1.286 0 1.093 35 A1-B2 2.444 4 8.553 8 1.425 6 5.338 6 -0.449 8 1.715 35 A1-B3 4.111 1* 11.792 9 1.965 5 8.101 3 0.121 0 2.092 35 A2-A3 -1.000 0 5.313 1 0.885 5 0.797 7 -2.797 7 -1.129 35 A2-B1 -4.388 9* 9.966 5 1.661 1 -1.017 0 -7.761 1 -2.642 35 A2-B2 -3.444 4* 8.030 1 1.338 4 -0.727 0 -6.161 4 -2.574 35 A2-B3 -1.777 8 8.783 5 1.463 9 1.194 1 -4.749 7 -1.214 35 A3-B1 -3.388 9* 8.233 3 1.372 2 -0.60 3 -6.174 6 -2.470 35 A3-B2 -2.444 4 7.534 5 1.255 7 0.104 9 -4.993 7 -1.947 35 A3-B3 -0.777 8 9.310 9 1.551 8 2.372 6 -3.928 1 -0.501 35 B1-B2 0.944 4 9.189 9 1.531 6 4.053 9 -2.165 00.617 35 B1-B3 2.611 1 12.784 5 2.130 8 6.936 8 -1.714 6 1.225 35 B2-B31.666 7 9.444 6 1.574 1 4.862 3 -1.528 9 1.03 讨论与结论3.1 A、B群落相似性的研究Ja的大小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两群落间共有种数量的多少,二是两群落本身种数量的多少[13].种类组成是群落最基本的特征,可以反映生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不同生境栖息的生物种类和组成各不相同.调查海域潮间带高、中、低潮区生物种类和生物组成以及优势种均有差别,两两群落相似性系数有所差距,表示潮位是影响自然潮间带底栖动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低、中、高各潮区的生境和底质类型都有所区别,所以本身不同潮位之间的底栖动物群落应该就有明显差异[14].但相对而言,整体上A、B断面低、中、高各潮位底栖动物群落间差异不显著,推断有可能与海洋工程活动的扰动有一定的关联,海洋工程能使附近海域区内各生境之间底栖动物群落的分化程度降低,因而导致潮位因素对底栖动物分布的影响降低[15].3.2 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Shannon-Wiener多样度(H')常被用于评价水体受人为影响的程度,根据参考文献[16],影响程度可以分成4类:H'=0,受人为影响严重;0< H'<1,受到重度影响;H'=1~3,受到中度影响;H'>3,基本没影响.本研究中,冬季底栖动物的H'<1,说明冬季该海域水质处于重度污染状态,而其他3季度也处于中度污染状态,推断可能与冬季核电站排温水而影响作用稍大有关.A、B两断面的多样度相差不大,且两地的污染程度都处于中度污染.可见,田湾核电站对这两地的污染并没有很大差距.但对田湾核电站海域附近的潮间带污染情况应引起重视.生物多样性与扰动强度关系密切[17-19],当扰动为中等强度时多样性最高,当扰动处于两极时则多样性较低.田湾核电站工程的实施,以及平时核电站的运行都可能变成该海域受到扰动的重要因素.工程活动很可能会导致原来的生态群落结构发生改变[20],甚至生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21].综上所述,根据连云港田湾核电站附近潮间带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分布特征及多样性指数等生态学指标分析,调查区域受核电站相关工程活动影响的程度尚不能马上做出结论,是核电站运行造成的污染还是本身养殖区的污染?哪个更可能是决定因素?还有待深入探索,需要继续调查监测该海域的生物资源状况,形成长期有效的监测机制,实时了解该海域资源变动情况,从而为资源环境保护提供进一步基础资料.致谢:该资源监测项目由朱江兴老师帮助采样调查,特此致谢!参考文献:[1]高爱根,杨俊毅,曾江宁,等.海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J].海洋学研究,2009,27(1):22-29.[2]张进龙.杭州湾上海石化沿岸潮间带生态环境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2008,1:74-79.[3]袁兴中,陆健健.围垦对长江口南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1,21(10):1642-1647.[4]蒋玫,沈新强,杨红.水下爆破对渔业生物影响的研究[J].海洋渔业,2005,27(2):150-153.[5]贾晓平,林钦,蔡文贵.大亚湾马鞭洲大型爆破对周围水域环境与海洋生物影响的评估[J].水产学报,2002,26(4):313-320.[6]徐兆礼,戴国梁,陈亚瞿.杭州湾北岸嘉兴电厂附近潮间带底栖动物[J].海洋环境科学,1994,13(4):50-55.[7]李荣冠,江锦祥.兴化湾大型底栖生物生态研究[J].海洋学报,1999,21(5):101-109.[8]张虎,刘培廷,汤建华,等.海州湾人工鱼礁大型底栖生物调查[J].海洋渔业,2008,30(2):97-104.[9]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17378.7—2007海洋监测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0]马克平.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Ⅰ: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上[J].生物多样性,1994,2(3):162-168.[11]NAEEM S.Disentangling the impacts of diversity on ecosystem functioning in combinatorial experiments[J].E-cology,2002,83:2925-2935.[12]陈亚瞿,徐兆礼.南黄海、东海鲐鲹鱼索饵场浮游动物生态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1990,1(4):327-332.[13]李宝泉,张宝琳,刘丹运,等.胶州湾女姑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J].海洋科学,2006,30(10):15-19.[14]李新正,李宝泉,王洪法,等.胶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生态[J].动物学报,2006,52(3):612-618.[15]胡知渊,李欢欢,鲍毅新,等.灵昆岛围垦区内外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J].生态学报,2008,28(4):1498-1507.[16]国家环保局水生生物监测手册编委会.水生生物监测手册[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17]WASHINGTON H G.Diversity,biotic and similarity indices:A review with special relevance to aquatic ecosystems[J].Water Research,1984,18(6):653-694.[18]何斌源,邓朝亮,罗砚.环境扰动对钦州港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J].广西科学,2004,11(2):143-147.[19]卜秋兰,沈新强,罗民波.洋山深水港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初步研究[J].海洋渔业,2007,29(3):245-250.[20]CONNELL J H.Diversity in tropical rain forests and coral reefs [J].Science,1978,199:1302-1310.[21]罗民波,陆健健,沈新强,等.大型海洋工程对洋山岛周围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分布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1):97-102.。

水下噪音污染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与治理

水下噪音污染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与治理

水下噪音污染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与治理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水下噪音污染问题愈发凸显。

水下噪音污染指的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水下噪音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下噪音污染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治理措施。

影响:1. 海洋生物骚扰:水下噪音会干扰海洋生物的正常生活。

例如,鲸类和海豚等海洋哺乳动物依靠声波来交流、觅食和迁徙,当水下噪音超过它们的耐受极限时,可能导致它们迷失方向、无法正常觅食,甚至生命受到威胁。

2. 栖息地破坏:某些海洋生物的繁殖、生长和觅食都与特定的海洋栖息地相关,而水下噪音的扰动可能导致这些栖息地被破坏。

例如,珊瑚礁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而水下爆破等活动会破坏珊瑚礁的结构和生物多样性。

3. 声音遮蔽效应:水下噪音会遮蔽海洋生物之间的交流声音,导致其无法通过声音进行正常的社交和繁殖行为。

这种影响可能导致海洋生物社群的结构和功能紊乱,最终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治理措施:1. 预防为主:通过在规划和设计人类活动时充分考虑水下噪音污染问题,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噪音的排放。

例如,在建设海洋工程时,使用减振材料、减少使用爆破等能有效减少噪音的方法。

2. 监测和评估:建立噪音污染监测系统,持续追踪人类活动产生的水下噪音。

同时,通过评估噪音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程度,为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例如,《海洋环境保护法》、《水下噪音污染治理管理办法》等,明确了对水下噪音污染的限制和处罚标准。

4. 科学技术创新:加大对水下噪音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例如,可以开发新型的低噪音设备和工艺,并利用声学避让技术,降低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5. 国际合作:推动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水下噪音污染问题。

通过加强信息交流、技术合作和共享最佳实践,各国可以共同探索水下噪音治理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综上所述,水下噪音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意识的提升,人们对于水下噪音治理的重视日益增加。

钦州湾潮间带生物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分析

钦州湾潮间带生物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分析
由于保税港区的填海造成金鼓江口门变小河口的潮通量变小江口内水动力条件变弱而调查断面处由于局部断面的变宽水动力条件则更弱也就是说与2009年相比2012年调查时金鼓江断面的水动力条件变弱较多之断面所处位置远离潮流主流路这种情形会导致物质在此断面滩涂的聚集这应该也是金鼓江断面优势种生物量较2009年的调查中增加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大榄坪海域的水动力条件也随着区域建设在发生变化由于区域建设涉及的海域面积较大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在调查断面处体现较弱对调查断面生物量丰度等虽未显示出明显影响但在abc线上却有明显反应此研究结果也表明abc曲线法对于自然环境扰动响应较为敏感
钦州湾潮间带生物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分析 犚 犲 狊 狅 狀 狊 犲犃 狀 犪 犾 狊 犻 狊狅 犳犐 狀 狋 犲 狉 狋 犻 犱 犪 犾犗 狉 犪 狀 犻 狊 犿犆 狅 犿犿 狌 狀 犻 狋 犻 犲 狊 狆 狔 犵 狋 狅犈 狀 狏 犻 狉 狅 狀 犿 犲 狀 狋 犪 犾犆 犺 犪 狀 犲 犻 狀犙 犻 狀 狕 犺 狅 狌犅 犪 犵 狔
摘要 : 【 目的 】 针对钦州湾海域金鼓江西岸 Ⅰ 、 V、 V 断面的潮间带生物进行了跨年 Ⅱ、 Ⅲ 断面和大榄坪海域北端 I 份的调查研究 , 探讨潮间带生物群落变化与该海区近年环境扰动的关系 。 【 方法 】 采用 A 类比法对两 B C 曲线法、 结果 】 各断面的潮间带总生物量第 2 次调查时数据都有较大的增 加 , 增幅最小的为 次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 【 增加了 0. 增幅最大的是断面 Ⅱ , 增加了 3 类比分析发现 5 个断面 的 生 物 量 增 加 可 能 与 采 断面 Ⅳ , 6 5倍, 7. 1 9倍; 样季节存在着较大的关系 , 另外 , 金鼓江西岸 3 个断面生物量 的 增 加 还 可 能 与 环 境 变 化 有 关 。A B C 曲线显示各 断面在两个调查时间段潮间带生物群落受扰动的情况 , 其中, 断面Ⅰ、 断面Ⅴ受干扰 Ⅳ表 现 受 中 等 程 度 的 干 扰, 最为严重 , 断面 Ⅲ 未体现出受干扰 。 【 结论 】 不同断面潮间带生物群落随年代变化的差异与该海 域 近 年 所 进 行 的 围填海工程开发造成的环境变化有关 , 远离围填海工程区 、 水动力变弱的断面潮间带生物量会大 幅 增 加 , 潮间带 生物群落的优势种也会发生演替 。 关键词 : 潮间带生物 群落变化 环境变化 钦州湾 中图分类号 : ( ) Q 1 7 8. 5 3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9 1 6 4 2 0 1 4 0 4 0 3 8 1 0 8

钦州湾外湾东北部近岸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钦州湾外湾东北部近岸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钦州湾外湾东北部近岸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许铭本;姜发军;赖俊翔;张荣灿;雷富【摘要】[Objective]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n macrobenthic animals was analyzed,in north-eastern nearshore area of outside bay of Qinzhou,in order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communi-ties were affected,and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ersity indices of macrobentho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Methods]Trawl surveys were carried out in Jun.and Dec.2010.The survey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PIMER and SPSS software.[Results]148 species were collected altogether,including 57 species of Mollusca,42 species of Arthropod and 20 species of demersal fishes.[Conclution]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in summer,and two groups in winter.The bio-diversity was better in summer than in winter.The abundance-biomass curve analysis showed that a few of the sta-tion’s macrobenthos were affected modestly,and few was affected seriously.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biomass,abundance and number of species all ha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oil concentration in sediment in summer;the abundance also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median diameter of sediment;Shannon-Wiener index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ercentage of clay in sediment.In winter,number of species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alinity,pH and DO,and also ha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oil concentration in water.Theabundance index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DO in water.%【目的】研究钦州湾外湾东北部近岸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判断其受环境干扰的程度,并分析其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钦州湾生态系统健康主要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_蓝文陆

钦州湾生态系统健康主要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_蓝文陆

新城区框架也已基本形成。 2. 2 钦州湾生态概况
钦州湾环境特殊,造就了其独特而丰富的生态 环境特征。从湾顶到湾外,钦州湾涵盖了河口、海湾 和近岸海洋以及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同时, 海湾的潮间带还分布着大面积红树林及少量的海 草,有着红树林、海草床等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
钦州湾的水质良好,大部分海区水质均能达到 二类水质,只有局部海区水质达到三类和四类。海 湾水质超标因子主要为营养盐物质,包括无机氮和 磷酸盐[7]。
(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广西 北海 536000)
摘 要: 近年来,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受到了社会的不断关注。本文基于钦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结果,
利用近几年的数据资料,筛选出该海湾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筛选结果来看,近年来钦州湾海
洋生态系统所受的环境压力较大,生态系统出现了组织结构变简单、活力降低、出现病态症状等主要问题。为
表 1 钦州市 2006 年 - 2010 年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人口 ( 万) 348. 56 355. 99 364. 5124. 85 128. 02 131. 60 134. 79 140. 18
地区生产 总值( 亿元)
245. 07 303. 92 303. 92 396. 18 504. 18
( 注: 资料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
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给海湾带来了较大的 污染压力,河流及海湾周边企业排放的污染物通量 有所增加。河流输入的污染物是海湾最主要的污染 来源,其中 对 海 湾 影 响 较 大 的 是 营 养 盐 类 污 染 物。 在近 10 年中,其输入的营养盐污染物通量有明显的 增加趋势,尤其是钦江[7]。这对钦州湾尤其是内湾 的水质及富营养化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影响着海湾 生态系统健康状态。

水下噪声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与管理

水下噪声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与管理

水下噪声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与管理水下噪声是指在水下环境中产生的各种声音,它不仅来自于人类活动,如船只、港口建设、海底勘探等,也来自于自然现象,如海浪、底栖动物等。

这些水下噪声对海洋生物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下噪声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管理措施以减少这种影响。

一、水下噪声对海洋生物的影响1. 改变行为模式水下噪声对海洋生物的正常行为模式产生干扰。

一些鱼类、哺乳动物和多种海洋生物在水下噪声的干扰下会改变觅食、迁徙和交配等行为。

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它们的繁衍和生存能力。

2. 增加应激和压力水下噪声可导致许多海洋生物感到应激和不安。

例如,鲸类和海豚对高强度的响声非常敏感,它们的听觉系统可能会受到损伤,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其他海洋生物如海龟和无脊椎动物也可能受到类似的影响。

3. 干扰声信通讯水下噪声干扰了海洋生物之间的声信通讯。

例如,许多鱼类和哺乳动物通过声音进行求偶和配对。

水下噪声的存在可能会干扰它们的交流,导致繁殖成功率的下降。

二、水下噪声管理措施1. 减少人为噪声污染源建设港口、修建海底管道、进行海底采矿等人类活动是水下噪声的重要来源。

因此,减少这些活动对海洋生物产生的噪声影响十分关键。

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低噪声设备,控制噪声产生源的噪声强度,以减少对生物的干扰。

2. 制定严格的法规和政策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来管理和控制水下噪声。

对于一些噪声源如船只和海洋工程,应设定噪声限制标准,并加强监管力度。

此外,应推动行业内的研究和合作,发展更环保和低噪声的技术。

3. 设立保护区和缓冲区域在一些特别重要的海洋生物繁殖地区或迁徙通道,可以设立保护区和缓冲区域,限制人类活动和噪声干扰。

这样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相对安宁的环境,促进它们的繁衍和迁徙。

4. 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加强对水下噪声的科学研究以及对海洋生物的长期监测是管理水下噪声的关键。

通过研究噪声的形成机制、传播路径和影响程度,可以有效制定管理措施。

廉州湾滨海湿地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次级生产力_何斌源

廉州湾滨海湿地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次级生产力_何斌源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13,32(8):2104-2112廉州湾滨海湿地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次级生产力*何斌源1,2**赖廷和1,2王欣1,2潘良浩1,2曹庆先1,2(1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北海536000;2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北海536000)摘要于2011年1月、4月、7月和10月开展广西廉州湾的裸滩、红树林和茳芏(Cyperusmalaccensis)盐沼3种湿地生境类型的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季节动态调查,采用Brey经验公式估算各生境次级生产力。

结果表明:共采集到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8门156种,其中裸滩生境有136种,红树林生境85种,盐沼生境29种;站位平均种数为裸滩9.5ʃ4.8种,红树林9.5ʃ3.9种,盐沼5.9ʃ1.9种,同时,各类群占总种数比例大小规律一致,为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其他;盐沼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较小,宁波泥蟹(Ilyoplax ningpoensis)优势很明显,随着水体盐度上升,红树林和裸滩优势种由适应低盐环境向适应高盐环境的种类变化;廉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次级生产力平均为15.88g·m-2·a-1,裸滩、红树林和盐沼生境分别为16.16、9.97、3.88g·m-2·a-1;P/B值平均为0.70,3种生境分别为盐沼1.02,裸滩0.70,红树林0.65;廉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年湿质量生产量为14623t。

水体盐度和植被类型是影响廉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优势种群以致次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滨海湿地;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红树林;盐沼;裸滩;廉州湾中图分类号S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890(2013)8-2104-09Secondary productivity of benthic macrofaunal community in intertidal zone of LianzhouBay,China.HE Bin-yuan1,2**,LAI Ting-he1,2,WANG Xin1,2,PAN Liang-hao1,2,CAOQing-xian1,2(1Guangxi Mangrove Research Center,Guangxi Academy of Science,Beihai536000,Guangxi,China;2Key Laboratory of Guangxi Mangrov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Beihai536000,Guangxi,China).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13,32(8):2104-2112.Abstract:A seasonal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on the dynamic changes of benthic macrofaunalcommunity in the three types of intertidal habitats,i.e.,bare flat,mangrove forest,and Cyperusmalaccensis saltmarsh,in Lianzhou Bay in January,April,July,and October,2011,and theBrey’s empirical formula was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secondary productivity of benthic macrofau-nal community in the three habitats.A total156species belonging to8phyla of intertidal benthicmacrofauna were collected,among which,136,85,and29species were recorded in bare flat,mangrove forest,and saltmarsh habitats,respectively.The average species abundance per sam-pling station was9.5ʃ4.8species in bare flat,9.5ʃ3.9species in mangrove forest,and5.9ʃ1.9species in saltmarsh,respectively.In all the three habitats,the percentages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to total species followed the same decreasing order of Mollusk>Arthropod>Annelid>Chordate>other categories.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he benthic macrofauna in saltmarsh hadsmaller change,with Ilyoplax ningpoensis significantly dominated.In mangrove forest and bareflat,the dominant species changed with the water salinity.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LianzhouBay,the average secondary productivity of the benthic macrofaunal community was15.88g·m-2·a-1,and that in bare flat,mangrove forest,and saltmarsh was16.16g·m-2·a-1,*广西北部湾重大专项(2010GXNSFE013004、2011GXNSFE018005)、广西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0YJ25HS03)、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桂科自0991070)和北海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0601057)资助。

钦州湾丰水期和枯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钦州湾丰水期和枯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钦州湾丰水期和枯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蓝文陆;李天深;刘勐伶;庞碧剑;刘昕明【摘要】在2011年丰水期(7月)和2012年枯水期(3月),分别对钦州湾的内湾和外湾开展了浮游动物调查,研究了枯水期和丰水期钦州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

丰水期和枯水期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分别为27种和44种,以优势度指数Y >0.02确定的优势种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为3种和4种。

丰水期浮游动物丰度为4.0~133.6 ind/m3,平均丰度为50.9 ind/m3;枯水期浮游动物丰度为1.2~1725.0 ind/m3,平均丰度为272.2 ind/m3。

丰水期浮游动物(包含鱼卵仔鱼)生物量为1.7~179.2 mg/m3,平均生物量为44.0 mg/m3;枯水期浮游动物(包含鱼卵仔鱼)生物量为3.1~3530.0 mg/m3,平均生物量为474.9 mg/m3。

无论是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丰度和生物量,均显示出内湾低于外湾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枯水期高于丰水期的变化特征。

钦州湾浮游动物的这种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是与浮游植物生物量、贝类养殖、环境的稳定度以及人为干扰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es composition,quantitative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zooplankton in the Qinzhou Bay were investigated in flood season in 2011(July)and dry season in 2012(March).Species quan-tity of zooplankton were 27 and 44 with dominant species(Y>0.02)of 3 and 4in flood and dry seasons,respective-ly.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Acartia (Odontacartia)pacifica,Pleurobrachia globosa and Lucifer intermedius in flood season,while Calanus sinicus ,Pleurobrachia globosa ,Oikopleura (Vexillaria )dioica and Centropages te-nuiremis in dry season.The abundance of zooplankton ranged from 4.01-133.64 ind/m3 with anaverage of 50.9 ind/m3 in flood season,while 1.2-1 725.0 ind/m3 with an average of 272.2 ind/m3 in dry season.However,bio-mass of zooplankton which included fish eggs and larvae ranged from 1.7-179.2 mg/m3 with an average of 44.0 mg/m3 in flood season,while 3.1-3 530.0 mg/m3 with an average of 474.9 mg/m3 in dry season.Qinzhou Bay was in an characterized,rapid change estuary environment,its marine system,which affected by rivers runoff,Beibu Gulf coastal waters etc.,was complex and it's community structure of zooplankton presented complex diversity. Estuarine group[such as Acartia (Odontacartia)pacifica]and warm water nearshore group(such as Tortanus forcipatus )were the main ecological groups of zo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Both in the species number and abundance of zooplankton,Copepoda were the predominant species.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pecies number,abundance and biomass of zooplankton were higher in outer bay than that in inner bay,as well as higher in dry season than that in flood season.The seasonal vari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zooplankton in the Qinzhou Bay mainly ha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hytoplankton biomass,shellfish culture,stabilit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disturbance.【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9页(P124-132)【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平水期;枯水期;钦州湾【作者】蓝文陆;李天深;刘勐伶;庞碧剑;刘昕明【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广西北海 536000;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广西北海 536000;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广西北海 536000;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广西北海536000;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广西北海 5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8钦州湾位于北部湾北部,由内湾和外湾构成,中间狭小,有钦江和茅岭江汇入,受河流影响明显,是一个亚热带典型的河口型半封闭海湾[1]。

人为水下噪音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人为水下噪音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为尽可能减少秘书处工作的环境影响和致力于秘书长提出的“不影响气候的联合国”的倡议,本文件印数有限。

请各代表携带文件到会,不索取更多副本。

CBDDistr.GENERALUNEP/CBD/SBSTTA/16/613 March 2012CHINESEORIGINAL: ENGLISH 科学、技术和工艺咨询附属机构第十六次会议2012年4月30日至5月5日,蒙特利尔临时议程*项目6.2 解决人类活动包括珊瑚白化、海洋酸化、渔业和海底噪音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执行秘书的说明执行摘要根据缔约方大会第十届会议的要求,执行秘书开展了一系列致力于解决人类活动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的活动,包括:(a)编制关于执行珊瑚白化具体工作方案取得进展情况的报告; (b)编制关于人类海底噪音影响的研究; (c)组织一次致力于解决可持续渔业中的生物多样性关切的联合专家会议;以及 (d) 组织关于海洋酸化的影响的联合专家审查。

这些活动对于执行《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以及实现《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特别是目标6、8和10有重大意义。

从提高珊瑚的适应能力、珊瑚白化应对规划以及有关珊瑚生态系统科学信息的可获得性而言,珊瑚白化具体工作计划的执行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尽管如此,仍然迫切需要更新现有的具体工作计划,以解决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以及越来越频繁的热带自然风暴等多重压力的复合影响。

人类海底噪音这一越来越严重问题影响很多海洋哺乳动物和其他生物群,需要通过更多研究、进一步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和采取缓解措施加以解决。

* UNEP/CBD/SBSTTA/16/1。

UNEP/CBD/SBSTTA/16/6Page 2解决可持续渔业中的生物多样性关切需要参与这些问题的不同部门和机构间加强合作;采用基于生态系统办法的综合性管理框架;增强生物多样性问题专家对于相关评估和管理进程的参与。

解决海洋酸化问题,需要采取办法减少脆弱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除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外,这些措施也应成为现有综合海洋和沿海管理方案、海洋保护区以及具有重要生态或生物多样性意义的地区的一部分。

钦州湾沙井岛及周边海底沉积物重金属分布与生态风险评价

钦州湾沙井岛及周边海底沉积物重金属分布与生态风险评价

钦州湾沙井岛及周边海底沉积物
重金属分布与生态风险评价
曹宏明1 , 朝 鲁2 , 陈代庚1 , 潘 磊1 , 劳燕玲1
(1. 广西北部湾海洋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 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 广西北部湾海岸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广西 钦州 535011; 2. 广西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 广西 北海 536000)
Hakanson [ 30 ] 建立了一套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法,该方法对于评价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危害程
3
第 8 期 曹宏明,朝 鲁,陈代庚,等:钦州湾沙井岛及周边海底沉积物重金属分布与生态风险评价
表 3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指标 [32]
度十分有效、快速和简便,不仅能够反映某特定环
境中的各种污染物的影响,还能将潜在生态危害
3. 2. 1 沙井岛潮间带与茅尾海的历年重金属含
量对比
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茅尾海周边的经济开发有
年至 2017 年,茅尾海重金属的含量有所下降,这
可能与 2011 年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正式获批成
为国家第一批国家级海洋公园,政府加大生态修
复工程的力度,使茅尾海重金属的含量有所下降。
沙井岛与茅尾海历年重金属含量对比如表 5
开发,E-mail:278705557@ qq. com
[ 引用格式] 曹宏明,朝鲁,陈代庚,等. 钦州湾沙井岛及周边海底沉积物重金属分布与生态风险评价[ J] . 北部湾大
学学报,2020,35(8) :1-7.
2
北部湾大学学报
第 35 卷
金属的研究可以提高人们对环境潜在危害的防范
茅尾海的东北面,位于钦江的入海口,将钦江分成
及其周围海域的养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研究几乎
还是一片空白,因此,通过对沙井岛及周边海域重

北部湾(广西段)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

北部湾(广西段)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

北部湾(广西段)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潮间带本身的特殊性使潮间带生物资源调查研究成为研究自然因素或环境因素和海洋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通过2010年4~5月(春季)和9~10月(秋季),对北部湾(广西段)潮间带水生生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调查研究,调查区域涉及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包括东兴市)及涠洲岛沿岸,共设置34条调查断面200多个站位,获得了大量翔实可信的第一手调查资料。

主要结果如下:1.北部湾(广西段)潮间带调查采集到无脊椎动物、鱼类和其它类动物共13门178科324属525种。

其中:软体动物门记录了73科151属269种;节肢动物门记录了39科77属110种;环节动物多毛类记录了18科34属59种;棘皮动物门在调查中记录了12科13属15种;四大门类以外的其它无脊椎动物、尾索动物共计36科49属72种。

调查中沙滩记录的无脊椎动物、鱼类及其它类动物种数最多,为283种;泥沙滩/沙泥滩次之,为266种;岩礁记录了184种;泥滩记录的种类最少,为160种。

2.春季调查区平均生物量为375.42g/m2,平均栖息密度为369.64ind/m2;秋季调查区平均生物量为194.75g/m2,平均栖息密度为457.14ind/m2。

春季平均生物量高于秋季,而平均栖息密度则低于秋季;春秋两季中软体动物都是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主要贡献者。

春季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分布趋势都是高潮>中潮>低潮,秋季的分布趋势则都为高潮>低潮>中潮。

3.根据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可得,北部湾(广西段)潮间带高、中、低潮带均已受到污染影响。

春季高潮带环境质量状况最好的断面为防城港市天堂坡,中、低潮带环境质量状况最好的断面为钦州市龙门镇;秋季高、中潮带环境质量状况最好的断面为铁山港市白龙村,低潮带环境质量状况最好的断面为铁山港石头埠。

4.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得出,主要经济种类中鱼类有鲻、前鳞鮻、棱鮻、褐篮子鱼、弹涂鱼和青弹涂鱼等6种,软体动物有香港巨牡蛎、马氏珠母贝、泥蚶、毛蚶、文蛤、杂色鲍等6种,节肢动物中有新对虾、锯缘青蟹,棘皮动物花刺参,其他动物有裸体方格星虫和多室草苔虫;并根据资料和调查结果列出软体动物12种,节肢动物18种,棘皮动物2种和鱼类1种,共计33种重点保护物种。

钦州湾秋季和春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钦州湾秋季和春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38卷第17期2018年9月生态学报ACTAECOLOGICASINICAVol.38,No.17Sep.,20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66001);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桂科AA17129001,桂科AD17129041));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GXNSFBA139194,2015GXNSFAA139244)收稿日期:2017⁃08⁃12;㊀㊀网络出版日期:2018⁃05⁃30∗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dr.lan@139.comDOI:10.5846/stxb201708121451庞碧剑,李天深,蓝文陆,黎明民,骆鑫,陈莹.钦州湾秋季和春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生态学报,2018,38(17):6204⁃6216.PangBJ,LiTS,LanWL,LiMM,LuoX,ChenY.DistributionpatternsandenvironmentalfactorsofzooplanktonintheQinzhouBayinspringandautumn.ActaEcologicaSinica,2018,38(17):6204⁃6216.钦州湾秋季和春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庞碧剑,李天深,蓝文陆∗,黎明民,骆㊀鑫,陈㊀莹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北海㊀536000摘要:为了解钦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4年10月和2015年3月进行了秋季和春季两航次的调查㊂结果表明:该海湾的浮游动物群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㊂秋季共鉴定出12类87种,其中优势种有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pacifica)㊁肥胖三角溞(Evadnetergestina)㊁亨生莹虾(Luciferhanseni)㊁百陶箭虫(Sagittabedoti)和长尾类幼虫(Macruralarvae);春季共鉴定出11类48种,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和太平洋纺锤水蚤;秋季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㊁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528.92个/m3㊁110.60mg/m3和2.22)均高于春季(48.30个/m3㊁61.10mg/m3和1.70)㊂空间分布上,钦州湾外湾浮游动物丰度㊁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皆高于内湾㊂多维尺度分析表明,秋季内湾群落相似性较高,春季外湾浮游动物群落相似性较高㊂相关性分析表明盐度与营养盐是影响钦州湾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㊂与2011 2012年数据相比,钦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已趋于单一化和小型化,以致生物量明显下降㊂这一现象主要与钦州湾海水富营养化以及大面积高密度牡蛎养殖有密切的关系㊂关键词:钦州湾;浮游动物;季节变化;时空分布;多维尺度分析DistributionpatternsandenvironmentalfactorsofzooplanktonintheQinzhouBayinspringandautumnPANGBijian,LITianshen,LANWenlu∗,LIMingmin,LUOXin,CHENYingMarineEnvironmentalofMonitoringCenterofGuangxi,BeiHai536000,ChinaAbstract:Aninvestigationwasconductedinautumn2014andspring2015inordertolearnthetemporalandspatialdistributionsofthezooplanktoncommunity,aswellasitscorrelationwithenvironmentalfactorsinQinzhouBay.Resultsshowdistinctseasonaldifferencesinthecommunity.Inautumn,87speciesofzooplanktonweredetectedwith5dominantspecies,Acartiapacifica,Evadnetergestina,Luciferhanseni,Sagittabedoti,andMacruralarvae;whereasinspring,48specieswerefoundwith2speciesdominant,CalanussinicusandAcartiapacifica.Theaverageabundanceandbiomassofzooplanktonwasgreaterinautumn(528.92ind/m3and110.60mg/m3,respectively)thaninspring(48.30ind/m3and68.64mg/m3,respectively).TheShannon⁃Wienerdiversityindexwashigherinautumn(2.22)thaninspring(1.70).Spatialdistributionwise,theabundance,biomass,anddiversityofthezooplanktonspecieswerehigherintheouterbaythanthatintheinnerbay.Furthermore,accordingtoourMDSanalysis,compositionofthezooplanktoncommunityhadhighsimilarityintheinnerbayinautumn,whilethesamewasobservedintheouterbayinspring.Theresultsofthecorrelationanalysisshowedthatsalinityandnutrientswerethemainenvironmentalfactorsthataffectedthezooplanktoncommunity.Comparingourresultswithhistoricaldatafrom2011to2012,wefoundthatthecompositionofthezooplanktoncommunityinQinzhouBayshowedtrendsofsimplificationandhaddecreasedinabundance,whichcouldindicatethathighdensityshellfishcultureandeutrophicationaffectedthezooplanktoncommunityinQinzhouBay.KeyWords:QinzhouBay;zooplankton;seasonalvariations;temporalandspatialdistribution;multidimensionalscalinganalysis钦州湾位于广西北部湾的中部,由内湾(茅尾海)和外湾(钦州港)组成,是一个口小腹大呈葫芦形的半封闭海湾㊂近年来钦州湾沿岸的工农业㊁养殖业㊁港口㊁城市等迅速扩展,该海域的生态环境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1]㊂浮游动物是食物链(网)中的关键环节,部分种类同时也是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因此探究其变化规律及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㊂但目前钦州湾这方面的研究很少,仅见蓝文陆等[2]报道了丰水期(夏季)和枯水期(春季)的浮游动物群落特征,不足以全面掌握钦州湾浮游动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㊂此外2010 2015年是钦州湾快速发展的时段,日益频繁的开发活动是否导致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尚不明确㊂为此,本文拟通过研究2014年秋季和2015年春季钦州湾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㊁分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以期掌握该海湾浮游动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关键环境影响因子,同时与2011 2012年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阐明钦州湾浮游动物年际变化以及现有的开发利用活动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为推动钦州湾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㊂1㊀材料与方法图1㊀钦州湾采样站位Fig.1㊀SamplingstationsinQinzhouBayQ 表示钦州湾1.1㊀样品采集与分析本研究在钦州湾内共布设了13个站位,其中内湾5个,外湾8个(图1),于2014年10月和2015年3月进行了2个航次的调查㊂其中浮游动物样品使用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垂直拖网采集,用终浓度5%(v/v)甲醛保存,在显微镜和体视镜下对样品进行剔除杂质㊁分类和计数,并称量浮游动物的生物量(湿重)㊂浮游动物样品的采集㊁保存㊁分析等均按‘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7 2007)[3]的要求进行㊂水温㊁盐度采用多参数水质仪(Multi350)现场测定,其他水质监测项目样品用8L采水器采集后带回实验室分析㊂其中叶绿素a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盐采用镉柱还原法测定㊁亚硝酸盐采用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㊁铵盐采用次溴酸盐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㊁无机磷采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㊁硅酸盐采用硅钼黄法测定㊂样品的采集㊁保存㊁分析等按‘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7 2007)的要求进行㊂1.2㊀数据处理与分析浮游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ᶄ)[3]和各站位物种多维尺度分析(MDS)使用Primer6.0进行计算分析㊂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以及浮游动物丰度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由SPSS16.0完成㊂站位图㊁主要环境因子分布图以及浮游动物群落参数分布图采用Surfer11.0克里金(Kriging)插值法绘制㊂浮游动物优势度(Y)[4]的计算公式为:Y=niNfi式中,N为样品的总丰度;ni为样品中第i种的丰度;fi为该种在各样品中的出现频率㊂若Yȡ0.02,则认定该物种为优势种[5]㊂5026㊀17期㊀㊀㊀庞碧剑㊀等:钦州湾秋季和春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㊀2㊀结果2.1㊀钦州湾秋季和春季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钦州湾秋季和春季表层水温变化范围分别为27.5 29.7ħ㊁17.0 21.3ħ(图2);盐度变化范围分别为8.8 27.7和18.7 32.0,均从内湾向外湾递增㊂秋季和春季叶绿素a浓度范围分别为0.7 4.9μg/L㊁0.5 3.3μg/L,秋季内湾的叶绿素a浓度与外湾相近,春季则外湾明显高于内湾(图2)㊂秋季和春季的无机氮㊁硅6026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8卷㊀图2㊀钦州湾秋季和春季主要环境因子的分布Fig.2㊀DistributionofenvironmentalparametersinautumnandspringintheQinzhouBay酸盐和磷酸盐分布均是由内湾向外湾递减,秋季钦州湾海域营养盐浓度均值略高于春季㊂2.2㊀钦州湾浮游动物的群落组成特征钦州湾2次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111种(类),包括14类浮游幼虫,浮游动物种类名录见表1㊂钦州湾浮游动物以桡足类种类数最多,其次为毛颚类,浮游幼虫居第三㊂其中秋季出现13大类87种,春季则出现11大702617期㊀㊀㊀庞碧剑㊀等:钦州湾秋季和春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㊀8026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8卷㊀类48种(表2),秋季种类多样性明显高于春季,优势类群呈现出由秋季的暖水性种类向春季的暖温性种类更替的特征㊂钦州湾内湾和外湾的种类数量差异较大㊂秋季内湾和外湾种类数分别为12种和84种,春季内湾和外湾种类数分别为10种和41种㊂内湾浮游动物种类数较少,秋季内湾各站位平均种类数为4种,春季内湾各站位平均出现种类数为3种㊂内湾以中小型桡足类以及浮游幼虫为主要类群,代表种类有太平洋纺锤水蚤㊁中华异水蚤㊁长尾类幼虫以及短尾类幼虫㊂外湾浮游动物种类较丰富,秋季和春季各站位平均出现的种类分别为10种(类)和20种(类),此外外湾浮游动物类群中个体较大的种类所占比例远高于内湾㊂表1㊀钦州湾浮游动物种类名录(2014⁃10 2015⁃3)表2㊀钦州湾秋季和春季游动物的种类组成Table2㊀SpeciescompositionofzooplanktonintheQinzhouBayinautumnandspring浮游动物类群Zooplanktongroup秋季Autumn春季Spring总计Total占比Percentage/%桡足类Copepoda31143935.14毛颚类Chaetognatha18112118.92浮游幼虫Pelagiclarvae1451412.61水螅水母类Hydromedusae66119.91端足类Amphipoda4376.31樱虾类Sergestes4143.60枝角类Cladocera3032.70糠虾类Mysidacea2021.80管水母类Siphonophora1332.70栉水母类Ctenophora1110.90介形类Ostracocda1221.80被囊类Tunicata1121.80原生动物Protozoa0110.90等足类Isopod1010.90合计Total87481111002.3㊀钦州湾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秋季,各调查站位浮游动物的丰度变化范围为14.00 2320.63个/m3,均值为528.92个/m3,呈现外湾沿岸向中部水域以及内湾逐渐减少的分布趋势(图3),其中内湾和外湾的丰度均值分别为59.22㊁822.49个/m3,9026㊀17期㊀㊀㊀庞碧剑㊀等:钦州湾秋季和春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㊀内湾浮游动物丰度均值远远低于外湾㊂春季浮游动物丰度的变化范围为1.00 218.75个/m3,均值为48.30个/m3,外湾中部海域的丰度较高,内湾河口附近丰度偏低,呈现出由外湾向内湾递减的分布趋势,其中内湾和外湾的丰度均值分别为11.70㊁65.63个/m3㊂图3㊀秋季和春季浮游动物丰度水平分布/(个/m3)Fig.3㊀HorizontaldistributionofabundanceofzooplanktonintheQinzhouBayinautumnandspring钦州湾浮游动物优势种共有6种(表3),秋季和春季各为5种和2种,其中太平洋纺锤水蚤为两季共有的优势种㊂秋季以太平洋纺锤水蚤为第一优势种群,如图4所示,除Q13外其余站位均有分布,调查海域的平均丰度为123.03个/m3,其中外湾东侧金鼓江口Q9站位的丰度最高,达645.00个/m3;优势度居次的是长尾类幼虫,主要分布在外湾,其中以Q11站位的丰度最高㊂春季中华哲水蚤的优势度最高,但分布范围较小,仅出现在外湾的Q9㊁Q10㊁Q12和Q13站位;优势度居次的是太平洋纺锤水蚤,主要分布在内湾和外湾湾顶附近的站位(图4)㊂表3㊀钦州湾秋季和春季浮游动物优势种的优势度及平均丰度Table3㊀DominanceandaverageabundanceofdominantspeciesintheQinzhouBayinautumnandspring时间Time优势种Dominancespecies优势度YDegreeofdominance平均丰度Averageabundance/(个/m3)占比Percentage/%春季Spring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0.15123.6649.02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pacifica0.0312.425.01秋季Autumn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pacifica0.215123.0323.26长尾类幼虫Macruralarvae0.181138.1026.11肥胖三角溞Evadnetergestina0.05967.6412.79亨生莹虾Luciferhanseni0.05840.117.58百陶箭虫Sagittabedoti0.03025.484.82秋季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18.67 476.90mg/m3,均值为110.60mg/m3,生物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外湾,生物量分布趋势呈现由外湾湾顶水域向四周逐渐降低,内湾和外湾生物量的均值分别为26.39㊁163.23mg/m3,内湾生物量均值远低于外湾(图5)㊂春季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3.46 187.52mg/m3,均值为68.64mg/m3,平面分布整体呈外湾中部水域向内湾递减,内湾和外湾生物量的均值分别为28.20㊁93.92mg/m3,内湾生物量明显低于外湾(图5)㊂0126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8卷㊀图4㊀秋季和春季主要优势种丰度的水平分布/(个/m3)Fig.4㊀HorizontaldistributionofabundanceofdominantspeciesintheQinzhouBayinautumnandspring2.4㊀钦州湾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秋季,各调查站位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波动于0.37 3.61之间,均值为2.22㊂其中内湾各站位多样性指数均值为1.20,外湾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86,外湾多样性指数高于内湾㊂多样性指数较高的站位主要分布于外海海域(图6)㊂春季,各测站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幅度为0 3.38,均值为1.70㊂内湾各站位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均值为1.10,外湾则相对较高,均值为2.10㊂多样性较高的站位主要位于外湾西南部海域(图6)㊂2.5㊀钦州湾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差异钦州湾秋季和春季不同站位的浮游动物物种丰度多维尺度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㊂秋季,以40%的群落相似性将13个站位的浮游动物群落分为组Ⅰ 组Ⅶ共7组(图8),各区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㊂其中组Ⅰ包括了内湾以及湾颈的大部分站位,各站位间的相似度高达71.23%,均以太平洋纺锤水蚤为主,但种类和丰度相对较低㊂春季,浮游动物群落分为组Ⅰ 组Ⅷ共8组,其中组Ⅷ包括了外湾的Q10㊁Q12和Q13共3个站位,各站位间的相似度高达60.98%,均以中华哲水蚤为优势类群,且丰度也较高㊂总体而言,钦州湾秋季浮游动物群落为内湾区域相似性较高,春季为外湾区域相似性较高㊂2.6㊀钦州湾浮游动物丰度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对可能影响钦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理化因子进行的主成分分析(PCA),除材料与方法中提到的理化因子,1126㊀17期㊀㊀㊀庞碧剑㊀等:钦州湾秋季和春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㊀2126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8卷㊀图5㊀秋季和春季浮游动物生物量水平分布/(mg/m3)Fig.5㊀HorizontaldistributionofbiomassofzooplanktonintheQinzhouBayinautumnandspring图6㊀钦州湾秋季和春季浮游动物多样性的水平分布springFig.6㊀HorizontaldistributionofdiversityindexofzooplanktonintheQinzhouBayinautumnand图7㊀各站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多维尺度分析Fig.7㊀Multidimensionalscaling(MDS)ofdifferentzooplanktonsamples图8㊀钦州湾秋季和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类型以及分布示意图Fig.8㊀ClustersanddistributionsofzooplanktoncommunityintheQinzhoubayinautumnandspring其余用于PCA分析的理化因子(透明度㊁溶解氧㊁化学需氧量㊁pH㊁铜㊁铅㊁锌㊁铬和镍)来源于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2014年至2015年的监测数据㊂PCA的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涉及的因素有硅酸盐(0.990)㊁无机氮(0.945)㊁盐度(0.942)㊁磷酸盐(0.903)㊂第二主成分涉及的因素有叶绿素a(0.903)和水温(0.795)㊂因此,选取硅酸盐㊁无机氮㊁叶绿素a㊁水温㊁盐度和磷酸盐作为主要环境因子㊂上述主要环境因子与浮游动物丰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㊂秋季钦州湾的浮游动物丰度与盐度显著正相关(P<0.05),与无机氮㊁硅酸盐和磷酸盐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春季则与水温㊁盐度和叶绿素a显著正相关(P<0.05),与无机氮和硅酸盐显著负相关(P<0.05)㊂表4㊀钦州湾浮游动物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Table4㊀Thecorrelationsbetweenzooplanktonabundanceandenvironmentalfactors环境因子Environmentalfactors水温Temperature盐度Salinity叶绿素aChl⁃a无机氮Dissolvedinorganicnitrogen硅酸盐SiO2-3⁃Si磷酸盐PO3-4⁃P秋季Autumn0.4680.579∗0.051-0.645∗-.669∗-0.645∗春季Spring0.584∗0.573∗0.598∗-0.563∗-.607∗-0.43㊀㊀∗:P<0.05,显著相关3㊀讨论3.1㊀钦州湾浮游动物优势种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本次调查发现钦州湾秋季和春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从秋季到春季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由暖水性向暖温性种类更替,优势种也发生了明显的季节演替㊂秋季浮游动物优势种的种类数较多,主要有太平洋纺锤水蚤㊁长尾类幼虫㊁肥胖三角溞㊁亨生莹虾和百陶箭虫(表3);春季浮游动物种类较少,优势种只有中华哲水蚤和太平洋纺锤水蚤㊂太平洋纺锤水蚤为钦州湾秋季和春季共同的优势种类,该物种为典型的河口沿岸种类[6]㊂钦州湾地处钦江㊁茅岭江等江河的入海口,海水盐度相对偏低,适宜太平洋纺锤水蚤生长㊂秋季,随着径流量的增加以及水温的上升,太平洋纺锤水蚤大量繁殖成为秋季第一优势种群,从内湾河口区至外湾均有分布㊂而随着水温降低及盐度增高,春季太平洋纺锤水蚤虽然在本次调查中居第二优势种群,但优3126㊀17期㊀㊀㊀庞碧剑㊀等:钦州湾秋季和春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㊀4126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8卷㊀势度很低,而且主要出现在内湾以及外湾湾顶等盐度较低的海域,这表明了太平洋纺锤水蚤的分布与盐度密切相关㊂秋季地表径流影响范围的扩大可能是导致多维尺度分析中内湾多数站位群落之间无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㊂此外,通过比较2012年3月与2015年3月的环境因子,发现2012年钦州湾内湾的水温(<15ħ)[2]明显低于2015年的(>17ħ,图2),这直接导致了2012年3月的太平洋纺锤蚤的分布范围较小[2],同时也表明了水温是决定其分布的另一个重要因子㊂中华哲水蚤是适应较低温度的近岸暖温种类[7],温度被认为是影响中华哲水蚤群落分布的重要环境因素[8⁃9]㊂钦州湾地处亚热带,冬春季水温偏低,夏秋季水温较高,因此中华哲水蚤成为本次春季调查的绝对优势种㊂除了水温之外,盐度也是决定中华哲水蚤分布的重要决定要素,其最适盐度为30左右[10],这导致其只分布在外湾盐度较高的海域㊂此外春季地表径流量减少,沿岸水势力减弱,外海水势力向湾内推进作用增强,中华哲水蚤随着外海水进入钦州湾,引起春季钦州湾多维尺度分析中外湾浮游动物群落相似性较高㊂钦州湾浮游动物主要优势种从秋季高温低盐的太平洋纺锤水蚤向春季低温高盐的中华哲水蚤演替,说明了该海域主要受到江河淡水输入和水温季节变化的影响,也反映了钦州湾浮游动物的亚热带河口海湾群落结构特性㊂3.2㊀钦州湾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钦州湾受到茅岭江㊁钦江等大陆径流及北部湾外海水的综合影响,环境变化剧烈㊂由图2可以看出,钦州湾盐度㊁无机氮㊁硅酸盐及磷酸盐的变化特征均呈现出明显的河口特性,浮游动物丰度㊁生物量与上述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也显示浮游动物分布受到了江河淡水输入的影响㊂秋季钦州湾沿岸水温与外海基本相同,水温较高(28.3ħ)且均匀,与浮游动物丰度㊁生物量分布的关系较小㊂春季,钦州湾水温平面分布差异较大,呈现从河口向外湾递增的趋势,恰与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相似,相关性分析也表明二者呈显著正相关㊂盐度是影响中华哲水蚤和太平洋纺锤水蚤生长的重要因素,而两者作为春季和秋季浮游动物的主要优势种,直接影响了浮游动物丰度的分布㊂浮游植物是浮游动物的重要饵料,浮游动物丰度与叶绿素a的正相关关系可能与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有关[11]㊂大多数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与叶绿素a含量具有正相关,而以其他浮游动物为食的次级消费者(毛颚类㊁水母类等浮游动物)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不明显[12]㊂春季外湾叶绿素a浓度较高的区域恰好也是中华哲水蚤的分布区,这与中华哲水蚤营植食性的特性一致[13]㊂从无机氮㊁硅酸盐及磷酸盐的变化中可以看出,高浓度的营养盐与低盐度有较好的吻合关系,表明径流输入对海湾营养盐变化起着主导作用㊂一般来说,营养盐丰富的水域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但钦州湾内湾浮游动物丰度较低,这可能跟营养盐结构比例失调有关:钦州湾长期处于磷限制状态[14],即使在营养盐充沛的条件下浮游植物也无法大量生长繁殖,从而不能给更多的浮游动物生长提供食物来源,这可能是导致内湾浮游动物的丰度较低的原因㊂综上所述,江河淡水输入(盐度和营养盐)是决定钦州湾浮游动物平面分布的最主要因素㊂3.3㊀钦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的年际变化特征2011 2012年钦州湾调查结果显示(表5),夏季和春季的第一优势种与本次调查秋季和春季的第一优势种一致,但优势种的丰度存在较大差异㊂2015年春季第一优势种的丰度显著低于2012年春季,而2014年秋季第一优势种则明显高于2011年夏季㊂此外,2011年夏季和2012年春季的第二优势种均为个体大小为5 12mm的球形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globosa),而本次调查秋季和春季的第二优势种分别是个体大小仅1.0 1.5mm的长尾类幼虫和太平洋纺锤水蚤,可见决定浮游动物生物量大小的优势种个体已趋向小型化,造成尽管此次调查浮游动物的丰度有所上升,但生物量明显下降㊂而这一现象在内湾尤为突出,秋季和春季内湾均以太平洋纺锤水蚤为唯一优势种,优势种群趋于单一化,因此这些因素直接引起了内湾和外湾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较大差异㊂2011 2015年5年间,钦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浮游动物种类趋于小型化㊁单一化,导致生物量呈下降的趋势㊂经初步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钦州湾湾颈及内湾海域高密集的牡蛎养殖相当于浮游植物过滤器:涨潮时外湾较高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水体在输送到内湾的过程中浮游植物被牡蛎大量摄食,导致了内湾浮游植物优势类群以蓝藻和青绿藻等超微型类群为主,外湾则以硅藻等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为优势类群[2]㊂内湾粒级较小的浮游植物只能维持小型浮游动物的生长需求,而个体较大的浮游动物则更偏向外湾摄食粒级较大的硅藻食物,这可能是造成内湾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偏低的主要原因㊂近年来钦州湾牡蛎养殖区域从内湾扩大至外湾,养殖面积不断增加,至2015年养殖面积约为100hm2[15],几乎与内湾茅尾海面积相当㊂高密度牡蛎养殖规模的扩大对钦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分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㊂(2)钦州湾高密度大面积养殖的牡蛎不仅通过滤食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形成食物竞争关系,还会滤食相当一部分浮游动物的幼体㊁桡足类成体甚至是鱼卵和仔㊁稚鱼[16⁃17],导致浮游动物的数量下降,从而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㊂尽管钦州湾牡蛎滤食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尚未有相关报道,但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浮游动物幼体主要集中在外湾这一现象可以进一步反映牡蛎养殖给浮游动物带来的影响㊂值得注意的是,太平洋纺锤水蚤主要分布区域恰好也是牡蛎养殖区,这是否与牡蛎有选择性的滤食有关抑或是太平洋纺锤水蚤可以避开牡蛎的滤食作用,将有待进一步研究㊂(3)2015年春季(3月)内湾水温与2012年同期相比高了2ħ以上,钦州湾海域水温升高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有关㊂气候变暖导致的水温升高会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㊂在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环境背景下,随着钦州湾燃煤电厂以及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温排水的排放无疑会加剧水温升高给浮游动物带来的影响㊂有研究表明温排水会降低排水口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㊁丰度及多样性[18],并且温排水对大型浮游动物种类的分布有较大影响,而对中小型浮游动物种类分布几乎没有影响[19]㊂尽管目前钦州湾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报道,但温排水对钦州湾海洋生态的影响仍需引起关注㊂(4)钦州湾湾颈狭窄,加上多年来大规模围填海建设以及内湾和湾颈密集的牡蛎养殖严重降低了水体交换率,营养物质不易扩散,导致内湾常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20]㊂近几年的数据显示内湾富营养化程度日渐加剧[14]㊂营养盐的持续输入改变水体中营养盐的组成和比率㊂许多研究表明,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和营养盐结构的变化已使得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构成趋于小型化[21⁃22],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效应,进一步引起主要摄食者浮游动物的小型化[23],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㊂水体富营养化很可能是促进钦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单一化和小型化的原因之一㊂表5㊀不同时期钦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比较Table5㊀ComparisonofcommunitystructureofzooplanktoninQinzhouBayindifferentperiod调查时间Investigatedtime平均丰度Averageabundance/(个/m3)平均生物量Averagebiomass/(mg/m3)夏/秋季主要优势种和平均丰度Dominantspeciesinsummer/autumnandaverageabundance春季主要优势种和平均丰度Dominantspeciesinspringandaveragebiomass文献来源Literaturesource2011 2012161.55259.45太平洋纺锤水蚤(12.80个/m3)㊁球形侧腕水母中华哲水蚤(76.00个/m3)㊁球形侧腕水母[2]2014 2015288.6189.62太平洋纺锤水蚤(123.03个/m3)㊁长尾类幼虫中华哲水蚤(23.66个/m3)㊁太平洋纺锤水蚤本次调查4㊀结语钦州湾日益频繁的开发活动导致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㊂其中内湾受到的影响较大,其浮游动物群落组成较为简单,种类趋于小型化,群落结构较为脆弱,如不加以遏止,最终会给整个钦州湾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带来威胁㊂今后需对钦州湾的海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以及加强对水质的监控和环境管理,才能保持该海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㊂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蓝文陆,杨绍美,苏伟.环钦州湾河流入海污染物通量及其对海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广西科学,2012,19(3):257⁃262.[2]㊀蓝文陆,李天深,刘勐伶,庞碧剑,刘昕明.钦州湾丰水期和枯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海洋学报,2015,37(4):124⁃132.5126㊀17期㊀㊀㊀庞碧剑㊀等:钦州湾秋季和春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㊀6126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8卷㊀[3]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17378.7 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4]㊀徐兆礼,陈亚瞿.东黄海秋季浮游动物优势种聚集强度与鲐鲹渔场的关系.生态学杂志,1989,8(4):13⁃15,19⁃19.[5]㊀徐兆礼,王云龙,陈亚瞿,沈焕庭.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区浮游动物的生态研究.中国水产科学,1995,2(1):39⁃48.[6]㊀高亚辉,林波.几种因素对太平洋纺锤水蚤摄食率的影响.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8(5):751⁃757.[7]㊀陈清潮.中华哲水蚤的繁殖㊁性比率和个体大小的研究.海洋与湖沼,1964,6(3):272⁃288.[8]㊀曹文清,林元烧,杨青,李少菁.我国中华哲水蚤生物学研究进展.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S2):54⁃61.[9]㊀WangR,ZuoT,WangK.TheYellowSeaColdBottomWateranoversummeringsiteforCalanussinicus(Copepoda,Crustacea).JournalofPlanktonResearch,2003,25(2):169⁃183.[10]㊀黄加祺,郑重.温度和盐度对厦门港几种桡足类存活率的影响.海洋与湖沼,1986,17(2):161⁃167.[11]㊀杜萍,徐晓群,刘晶晶,江志兵,陈全震,曾江宁.象山港春㊁夏季大中型浮游动物空间异质性.生态学报,2015,35(7):2308⁃2321.[12]㊀骆鑫,曾江宁,徐晓群,杜萍,廖一波,刘晶晶.舟山海域夏㊁秋季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生态学报,2016,36(24):8194⁃8204.[13]㊀杨纪明.渤海中华哲水蚤摄食的初步研究.海洋与湖沼,1997,28(4):376⁃382.[14]㊀蓝文陆.钦州湾枯水期富营养化评价及其近5年变化趋势.中国环境监测,2012,28(5):40⁃44.[15]㊀钦州市人民政府.钦州年鉴2016.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16]㊀GibbsMT.Interactionsbetweenbivalveshellfishfarmsandfisheryresources.Aquaculture,2004,240(1/4):267⁃296.[17]㊀DavenportJ,SmithRJJW,PackerM.MusselsMytilusedulis:significantconsumersanddestroyersofmesozooplankton.MarineEcologyProgressSeries,2000,198:131⁃137.[18]㊀傅强,朱礼鑫,沈盎绿,李道季.滨海电厂温排水对临近海域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的影响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5(7):25⁃33.[19]㊀徐晓群,曾江宁,曾淦宁,陈全震,廖一波,高爱根,寿鹿.滨海电厂温排水对浮游动物分布的影响.生态学杂志,2008,27(6):933⁃939.[20]㊀闭文妮,唐艳葵,洪鸣,顾湛琦.钦州湾无机氮入海通量及其富营养化症状分析.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37(1):174⁃178.[21]㊀PanYL,RaoDVS.ImpactsofdomesticsewageeffluentonPhytoplanktonfromBedfordBasin,easternCanada.MarinePollutionBulletin,1997,34(12):1001⁃1005.[22]㊀DippnerJW.CompetitionbetweendifferentgroupsofphytoplanktonfornutrientsintheSouthernNorthSea.JournalofMarineSystems,1998,14(1/2):181⁃198.[23]㊀张才学,龚玉艳,王学锋,孙省利.湛江港湾浮游桡足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和影响因素.生态学报,2011,31(23):7086⁃7096.。

海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价

海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价

海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价海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监测指标,它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态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在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海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些变化对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价。

首先,海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底栖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它们在海洋食物链中处于重要的位置。

当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常常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温度上升、水质污染、海洋酸化等因素会对底栖动物的繁殖、生长和生存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改变整个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

因此,通过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监测评价,可以及时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其次,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还可以评估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类活动的扩张,海洋生态环境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过度捕捞、海洋油污染、海底开发等人类活动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改变影响巨大。

通过监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可以定量评估不同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以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还可以为海洋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海洋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生产资源之一,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对于维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监测评价可以为海洋资源管理提供关键的信息,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的管理政策。

例如,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海洋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从而评估不同海洋区域的资源丰富程度。

同时,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还可以评估不同渔业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为渔业管理者制定合理的渔业限额和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监测评价还可以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支持。

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王迪;陈丕茂;马媛【摘要】通过2008-2009年在钦州湾及附近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获大型底栖动物8门62科94种,软体类最多,其次为多毛类,种类季节变化较大.以优势度指数Y>0.02为判别标准,调查区春季优势种为方格皱纹蛤(Periglypta lacerata(Hanley))、刺足掘沙蟹(Scalopidia spinostpes Stimpsom)和独齿围沙蚕(Perinereis cultrifera Grube),夏季优势种为方格皱纹蛤、刺足掘沙蟹和持真节虫,秋季优势种为曲波皱纹蛤和网纹藤壶,冬季优势种为肋鲳螺和方格皱纹蛤.春、夏季优势种变化不大,秋、冬季优势种变化较大,除方格皱纹蛤外均为季节特有种.海区底栖生物平均总密度和平均总生物量分别为439个/m2和115.14g/m2.与20世纪80年代钦州湾茅尾海调查结果相比,平均栖息密度有所升高,但是平均生物量却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底栖动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4.01、1.80和0.73,水平不高.用SPSS软件将各站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平均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等生态特征值与水深等理化因子进行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各特征指数与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夏季丰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与水深呈显著负相关,种类数、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与沉积物pH值呈显著负相关;秋季密度与硫化物呈显著正相关;冬季生物量与硫化物和有机质均呈显著正相关.【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1(031)016【总页数】10页(P4768-4777)【关键词】钦州湾;底栖动物;生态学【作者】王迪;陈丕茂;马媛【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南海工程勘察中心,广州,501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00;国家海洋局南海工程勘察中心,广州,501300【正文语种】中文Abstract:Qinzhou Bay,which is the biggest in Guangxi,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reas for developing a marine economy as it is species-rich.In recent years,as human impact has become more serious,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have become more complicated,increasing pressure on the local environment.Because an examination of the benthos is one way of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ecological surveys of the macrobenthos in Qinzhou Bay were undertaken during four cruises during 2008 and 2009.A total of 94 macrobenthic species were identified,including 36 species of mollusk,22 species of polychaete,21 species of crustacean,and six species of echinoderm,as well as nine other species.The greatest number of species was found in the inner bay,followed by the open bay,outside the bay,and neck bay,respectively.The Mollusca was the dominant group in the benthos,followed by the Polychaeta,although the dominant species varied with season.In spring,the macrobenthos was dominated by Periglypta lacerata,Scalopidia spinosipes and Perinereis cultrifera.By contrast,cerata,S.spinosipes and Euclymene annandalei were themost abundant species in summer,Periglypta chemnitzi and Balanus reticulatus in autumn,and Umbonium costatum and cerata in winter.The dominant species,therefore,were similar in spring and summer,but changed in autumn and winter.Periglypta lacerata was the only dominant species throughout most of the year.The average total density and average total biomass of macrobenthos were 439 ind./m2and 115.14 g/m2,pared with data from the last 20 years,the average abundance of individuals has increased,while biomass has decreased.The average abundances andbiomasses were greatest in winter,followed by autumn,and least in spring and summer.An examination of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species revealed that the average abundances and biomasses varied with no obvious trends.The average abundances and biomasses we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areas,being highest in the open bay,followed by the outer bay,entrance to the bay and finally inner bay.The species richness index is 4.01(D),the diversity index 1.80(H')and the evenness index 0.73(J'),which are low.The average species richness index has the same trend in different areas: greatest in the inner bay,least at the entrance to the bay,and similar in the open bay and outer bay.The richness,diversity and evenness indices a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water depth.The species richness and evenness indices a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diment pH in summer,whereas density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lfide in autumn,and biomas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lfide and organics in winter.An 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 method was used todetermine the levels of disturbance of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In spring,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y was only slightly disturbed,whereas in the other three seasons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were moderately disturbed.However,disturbance was greater in autumn and winter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in summer.Key Words:QinZhou Bay;macrobenthic fauna;ecology钦州湾是广西沿岸重要的海湾之一,水域面积约400km2,湾内岸线曲折,岛屿棋布,底栖生境十分多样化。

钦州湾春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钦州湾春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钦州湾春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黄驰;江志坚;张景平;黄小平【期刊名称】《渔业研究》【年(卷),期】2017(039)004【摘要】为了解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及其群落结构状况,于2011年春季和2012年秋季对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结果表明,钦州湾春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分别有31种和33种,均以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类为主,优势种均为鳞片帝纹蛤(Timoclea imbricata Sowerby)。

春季和秋季平均生物栖息密度分别为117.92 ind/m~2和152.50 ind/m~2,秋季大于春季;春季和秋季平均生物量分别为63.93 g/m~2和41.20 g/m~2,春季大于秋季;春季和秋季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60和1.93,秋季大于春季。

上述生物群落结构参数在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在排污区和填海区较低,说明污水排放和填海等人类活动已对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产生了明显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半封闭性海湾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总页数】11页(P272-282)【作者】黄驰;江志坚;张景平;黄小平【作者单位】[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8.85【相关文献】1.漓江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2.浙江檀头山岛周围海域夏、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3.钦州湾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研究4.钦州湾春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5.日照潮下带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春、秋季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台风对沿海软体动物种群影响的研究

台风对沿海软体动物种群影响的研究

台风对沿海软体动物种群影响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也有所增加,其中台风是其中之一。

台风在经过沿海地区时,对各种生物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其中,软体动物可能是最为显著的一类生物。

软体动物是一类水生生物,包括蛤、蚬、扇贝、牡蛎等,在沿海地区分布广泛,是当地渔业和养殖业的重要资源之一。

然而,台风等极端天气的来袭往往会造成沿海软体动物种群的大规模死亡和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因此,对台风对沿海软体动物种群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台风对软体动物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台风来袭的时候,沿海地区的海面通常会出现波浪、暴雨、风暴潮等极端气象现象,这些现象均会对沿海软体动物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波浪和风暴潮会导致沿海岸线的海水动荡,沿岸水位也会有大幅度的变化。

这些变化使得软体动物的生长条件发生改变,影响它们的繁殖、生长和存活。

同时,波浪和风暴潮还会引起水中混浊、悬浮物增多等水质问题,也会给软体动物的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暴雨会引起河流水位的迅速上涨,可能会带来大量泥沙和污染物质,进而对沿海软体动物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这些污染物质可能会在软体动物的生长期间进入它们的体内,不仅影响它们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引起食品安全等问题。

二、台风对软体动物种群的影响对于沿海软体动物种群来说,台风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一方面,台风来袭会导致软体动物的死亡数量急剧增加。

例如,2013年台风“海燕”来袭时,浙江、福建等地的蛤蜊养殖区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据报道,一些蛤蜊养殖户的池塘里死亡的蛤蜊数量高达95%以上,这对当地的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另一方面,台风对软体动物的繁殖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台风来袭对软体动物的繁殖通常会起到促进作用,因为海水中的营养物质会随着波浪和风暴潮向岸线运动,为软体动物提供更多的养分,从而促进它们的繁殖。

但是,这种促进作用通常只在特定条件下才会产生,对于软体动物的繁殖产生的具体影响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科学Guang xi Sciences2004,11(2):143~147环境扰动对钦州港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luctuation on MacrobenthosCommunity in the Intertidal Flats of Qinzhou Harbor何斌源 邓朝亮 罗砚He Binyuan Deng Chaoliang Luo Yan(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北海市长青东路92号 536000)(Guangx i Mang rove Research Center,92East Changqinglu,Beihai,Guangxi,536000,China)摘要 为了了解钦州港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于2001年春夏两季在钦州港码头区两侧的无名岛和旧营盘,及距离稍远的鸡墩头和鹿耳环的潮间带滩涂,对大型底栖动物状况进行调查。

共设置4条断面,每个断面设2~3个站位,用样方方法定量采集动物样品。

应用种类相似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法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间差异及生态质量状况。

结果表明:该海域滩涂潮间带上发现有大型底栖动物70种,包括软体动物贝类38种,甲壳类18种,多毛类5种,鱼类4种,及其他类群的动物5种。

生境的相似导致在钦州港码头区两侧的2个断面潮间带动物群落间的相似性最大。

在种群水平上,珠带拟蟹守螺(Cer ithidea cingulata)为丰度和生物量上的主要优势种。

在类群水平上,贝类为主要的优势类群。

应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法发现码头区两侧的2个断面潮间带动物群落受到扰动,显然是由于环境经常变动导致的。

同时,从4个断面的潮间带动物物种数及3个生物多样性指数的比较也得到同样的结论。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丰度生物量比较法 生物多样性指数 种类相似性指数 环境扰动中图法分类号 Q178.531;X145Abstract To analysis the current marine environm ent status of Qinzhou Harbor,an investigation of the macrobenthos communities on the intertidal flats was carried out on spring and summer of 2001.Four sampling sections were settled,and the quantitative sam ples w ere gathered by quadrate m ethod.The species similarity index,biodiversity index es and abundance biomass comparison m ethod w ere applied for the analy 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m acrobenthos communities and the ecolog ical quality of Qinzhou Harbor.The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re w ere70species of m acrobenthos recorded in this area,including38species of m ollusks,18species of crustacean,5 species of polychaete,4species of fishes and5species of others.Due to their similar habitats,the similarity index betw een the two sampling sections on either side of wharf area of Qinzhou harbor w as the highest among the pairs of sections.On the level of population,Cer ithidea cingulata (Gmelin)w as one of the major dom inant species in either density or biomass.And on the level of category,m ollusks w ere the major dominant category.By the abundance biom ass comparison m ethod,the two m acrobenthos communities on either side of the wharf area of Qinzhou harbor are affected in certain degree.T his must be resulted from the frequent fluctuations on the living habitats of macrobenthos.The similar conclusions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com parison of species numbers and three biodiversity index es in four sections.Key words macrobenthos,abundance biomass com parison method,biodiversity indexes,species similarity index,environmental fluctuation 钦州湾(中心坐标21°37′N,108°44′E)位于北部湾顶部,广西沿海中段。

东、西、北三面为陆地围绕,南面与北部湾相通,是一个半封闭型天然海湾。

口门宽29km,纵深39km,海岸线总长336km,海湾面积380km2,湾顶有茅岭江和钦江注入[1]。

钦州湾年均接受沙量为120.06×108t[2]。

钦州港位于该湾狭窄2003-05-29收稿,2003-12-25修回。

的中部,南北两面分别为宽阔的外湾(狭义上的钦州湾)和内湾(茅尾海)。

根据钦州市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钦州港一带沿岸和海域,其主导功能为港口建设和大型临海工业园区,目前政府已加大力度全面启动该区域的主导功能。

陆上厂场和港口码头建设、航道疏浚、海堤整治、跨海桥梁建造等工程,强烈改变该海区的水文条件和沉积物状况,必然导致海洋生物资源发生变化。

本文在对钦州港附近海域滩涂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种类相似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丰度生物量比较法比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间的差异,探讨环境扰动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为钦州港海洋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站位设置 在钦州港码头区两侧的无名岛和旧营盘,及距离稍远的鸡墩头和鹿耳环的潮间带滩涂,共设置4个断面(见图1),分别编号为Ⅰ、Ⅱ、Ⅲ、Ⅳ。

根据潮间带滩涂宽度不同每个断面设2~3个站位。

断面Ⅰ和Ⅱ最靠近码头区,这里聚集了钦州港经济开发区中的丘陵土石方开挖、围海造地、码头和厂场建设等绝大部分工程,大面积的表土裸露。

航道疏浚作业较为频繁;这2个断面的潮间带滩涂表层呈半流动状态,底层为沙质。

断面Ⅲ和Ⅳ附近多为自然村落,绝少受到工业影响,有一定数量的围塘虾蟹养殖和零星的滩涂贝类养殖;滩涂沉积物多为泥沙质和沙质。

图1 钦州港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站位 F ig.1 L ocation of macro benthos sampling sites in the intertidal flats of Q inzhou Har bor1.2 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及处理 分别在2001年春季(代表月为4月)和夏季(代表月为8月)各采样1次。

在每个站位随机选择4个样方,面积为50cm ×50cm 。

先拣取表面动物放入标本瓶中,然后迅速挖取样方内的沉积物,采土深度为30cm 。

所采沉积物放入网目分别为5mm 和1mm 的二层套筛中,用水冲洗,挑出肉眼可见的动物,放入标本瓶中。

所获样品用10%的福尔马林溶液临时固定。

同时在每个站位进行定性采样及记录环境特征状况。

标本固定5d 后,分类鉴定,定量标本按种计数和称重,全部工作在1周内完成。

称重使用感量为0.01g 的扭力天平。

依据取样面积,将个体数和湿重换算成丰度(个/米2)和生物量(g/m 2)。

1.3 数据处理1.3.1 丰度生物量比较法(简称ABC 法)[3~6] ABC 法采用K -优势度曲线,在此曲线中,不同的种按丰度的大小等级在x 轴上由左至右排列,百分优势度累积尺度标在y 轴上。

对于未受扰动的群落,所期望的是整条生物量曲线位于丰度曲线的上方,说明丰度比生物量具有更高的多样性;中度扰动时,大个体的竞争优势种消失,且丰度与生物量优势度间不平衡降低,生物量和丰度曲线间的差异不存在,或相互交叉,或重叠在一起;当严重扰动时,潮间带动物群落的个体数由1个或几个个体非常小的种占优势(尽管生物量以几个大型的种占较大比例),丰度曲线整条位于生物量上方,生物量比丰度具有更高的多样性。

1.3.2 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群落间种类相似性指数 采用蔡立哲等[7]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算式,它们及群落间种类相似性指数如下。

Margalef 丰富度指数: d =(S -1)/log 2N . Shannon-Weaver 种类多样性指数: H ′=-∑P ilog 2P i. Pielou 均匀度指数 J =H ′/H ′max =H ′/log 2S ,式中,S 为物种数;P i 是第i 种占总数的比例(即P i =n i /N );N 为所有物种的个体数之和;n i 为第i 种的个体数。

群落间种类相似性Jaccard 指数: J c =c /(a +b -c )×100%其中a 、b 分别为断面a 和b 出现的种数;c 为a 、b 断面的共有种数。

2 结果与分析2.1 潮间带生物种类组成和群落间相似性2.1.1 种类组成 采集所得的大型底栖动物分类鉴定为70种,分别隶属于8门10纲43科62属。

它们均为热带、亚热带性质的物种。

其中,软体动物贝类最多,达38种,占总种数的54%;甲壳类次之,为18种,占总种数的26%。

另外,多毛类有5种,鱼类4种,及其他类群的动物5种。

贝类和甲壳类是本调查区域潮间带动物群落中的主要组成类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