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课件
合集下载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图文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462db91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0.png)
03
预防措施与建议
严格无菌操作规范
01
02
03
穿刺前准备
确保手术环境清洁,医护 人员穿戴无菌手术衣、手 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穿刺过程中
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对穿 刺部位进行严格消毒,确 保穿刺过程中不污染。
穿刺后处理
及时更换敷料,保持穿刺 部位干燥、清洁,防止感 染。
合理选择穿刺点和导管类型
穿刺点选择
护理方法
对于已经发生穿刺部位并发症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及时的护理,包括止血、清创、 抗感染等,以促进患者康复。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智能化监测系统的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开发出更加智能化的监测系统,
能够实时监测患Leabharlann 穿刺部位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02 03
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与应用
动、饮食、心理等方面。
运动康复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如散步、慢跑等,促进血液 循环和穿刺部位的恢复。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 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必 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 者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
05
图文展示与案例分析
02
穿刺部位并发症类型与原 因
出血
穿刺部位出血
由于穿刺过程中损伤血管或术后 压迫不当导致穿刺部位出血。
血肿形成
血液在穿刺部位周围积聚形成血 肿,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疼痛 或功能障碍。
感染
局部感染
穿刺部位消毒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导致细菌侵入,引发局 部感染。
全身感染
严重感染时,细菌及其毒素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性 感染。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课件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08bd8880eb6294dd886c73.png)
• 3 种血管闭合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明显优于人工压 迫止血,血管闭合器共同缺点是价格昂贵,在血管 封堵器植入的6个月后有血管狭窄的报道,需要用手 术来解决,部分病人发生血管闭塞。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四、穿刺动脉血管共有并发症
1 .穿刺部位出血 2 .血肿 3 .假性动脉瘤 4 .动静脉瘘 5 .动脉血栓 6 .动脉闭塞和穿刺动脉远端栓塞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五、经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护理
• 桡动脉特点是:三级动脉,属肌性动脉,动脉壁厚。使用桡动脉 途径时注意,老龄、高血压患者桡动脉常见弯曲,无名动脉与主 动脉弓成锐角,以及0.4%~2%右锁骨下动脉起源升主动脉远端或 水平型主动脉弓后方先天变异,大约7%~9%病人不适宜桡动脉操 作,强行操作会增加桡动脉特有并发症的发生。
心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目录
一、心脏介入术包括哪些 二、穿刺部位 三、术后穿刺部位止血方法及其优缺点 四、穿刺动脉血管共有并发症 五、经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护理 六、经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护理 七、压迫止血器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 前臂筋膜综合征表现:①背侧间隔区肿胀,组织紧张,有压痛,伸拇及伸 指肌无力,被动屈曲拇指及手指时引起疼痛。②掌侧间隔区肿胀,组织紧 张,有压痛,屈拇及屈指肌无力,被动伸拇及伸指均引起疼痛,尺神经及 正中神经分布区的皮肤感觉麻木。肌肉发生坏死时,白细胞升高,严重时 尿中出现肌红蛋白,高钾低钠。典型者五“P”症:①由疼痛转为无痛 (Painless);②苍白(Pallor)或紫绀,大理石花纹等;③感觉异常 (Paresthesia);④肌肉瘫痪(Paralysis),⑤无脉(Pulselessness)。 预防方法:避免反复多次透壁穿刺方式,尽量小鞘管,导引钢丝永远至于 导管的前方,轻柔输送钢丝,轻柔导管输送和回撤,注意监测抗凝强度, 建议鞘管拔出前行桡动脉造影。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四、穿刺动脉血管共有并发症
1 .穿刺部位出血 2 .血肿 3 .假性动脉瘤 4 .动静脉瘘 5 .动脉血栓 6 .动脉闭塞和穿刺动脉远端栓塞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五、经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护理
• 桡动脉特点是:三级动脉,属肌性动脉,动脉壁厚。使用桡动脉 途径时注意,老龄、高血压患者桡动脉常见弯曲,无名动脉与主 动脉弓成锐角,以及0.4%~2%右锁骨下动脉起源升主动脉远端或 水平型主动脉弓后方先天变异,大约7%~9%病人不适宜桡动脉操 作,强行操作会增加桡动脉特有并发症的发生。
心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目录
一、心脏介入术包括哪些 二、穿刺部位 三、术后穿刺部位止血方法及其优缺点 四、穿刺动脉血管共有并发症 五、经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护理 六、经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护理 七、压迫止血器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 前臂筋膜综合征表现:①背侧间隔区肿胀,组织紧张,有压痛,伸拇及伸 指肌无力,被动屈曲拇指及手指时引起疼痛。②掌侧间隔区肿胀,组织紧 张,有压痛,屈拇及屈指肌无力,被动伸拇及伸指均引起疼痛,尺神经及 正中神经分布区的皮肤感觉麻木。肌肉发生坏死时,白细胞升高,严重时 尿中出现肌红蛋白,高钾低钠。典型者五“P”症:①由疼痛转为无痛 (Painless);②苍白(Pallor)或紫绀,大理石花纹等;③感觉异常 (Paresthesia);④肌肉瘫痪(Paralysis),⑤无脉(Pulselessness)。 预防方法:避免反复多次透壁穿刺方式,尽量小鞘管,导引钢丝永远至于 导管的前方,轻柔输送钢丝,轻柔导管输送和回撤,注意监测抗凝强度, 建议鞘管拔出前行桡动脉造影。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讲解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bdb8a04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e.png)
教训吸取
应充分评估患者情况,避免选择有缺陷的穿刺部位;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 应急处理能力;完善术后护理流程,确保患者安全。
06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当前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
样本量不足
01
目前关于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研究样本量较小,可
能无法全面反映实际情况。
缺乏长期追踪研究
02
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短期内的并发症情况,缺乏对术后长期追踪
02
心脏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 快、治疗效果好的优点,已成为 治疗心脏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的重要性
心脏介入手术需要通过穿刺血管或心 腔进行,因此穿刺部位的并发症是常 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
预防和护理穿刺部位并发症对于患者 的康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 义。
穿刺部位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感 染等,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 康复,还可能引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如血栓形成、败血症等。
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观察穿刺部位情况
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感染等迹象,以及敷料是否干 燥、清洁。
指导患者活动与休息
根据患者情况指导其适当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同时保证充足的休 息时间。
特殊护理
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 增强治疗信心。
饮食护理
的研究,无法评估并发症的长期影响。
护理措施的标准化程度不足
03
不同医疗机构在心脏介入术后护理措施上存在差异,缺乏统一
的标准和规范。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扩大样本量
建议未来研究应扩大样本量, 以更全面地了解心脏介入术后 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应充分评估患者情况,避免选择有缺陷的穿刺部位;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 应急处理能力;完善术后护理流程,确保患者安全。
06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当前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
样本量不足
01
目前关于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研究样本量较小,可
能无法全面反映实际情况。
缺乏长期追踪研究
02
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短期内的并发症情况,缺乏对术后长期追踪
02
心脏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 快、治疗效果好的优点,已成为 治疗心脏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的重要性
心脏介入手术需要通过穿刺血管或心 腔进行,因此穿刺部位的并发症是常 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
预防和护理穿刺部位并发症对于患者 的康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 义。
穿刺部位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感 染等,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 康复,还可能引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如血栓形成、败血症等。
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观察穿刺部位情况
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感染等迹象,以及敷料是否干 燥、清洁。
指导患者活动与休息
根据患者情况指导其适当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同时保证充足的休 息时间。
特殊护理
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 增强治疗信心。
饮食护理
的研究,无法评估并发症的长期影响。
护理措施的标准化程度不足
03
不同医疗机构在心脏介入术后护理措施上存在差异,缺乏统一
的标准和规范。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扩大样本量
建议未来研究应扩大样本量, 以更全面地了解心脏介入术后 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图文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f60df7a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8.png)
手术步骤
消毒、铺巾、穿刺、置管、 造影、治疗等步骤。
术后处理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穿刺 部位情况,及时处理并发 症。
02 穿刺部位并发症类型及原 因
出血与血肿形成原因及危险因素
原因
穿刺过程中损伤血管壁、压迫止血不当、患者凝血功能异常 等。
危险因素
高龄、女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抗凝药物使用等。
感染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
提醒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及时 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本次项目成果总结回顾
成功编制了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 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图文手册, 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实用的参考工
具。
通过图文形式详细阐述了心脏介 入术后穿刺部位各类并发症的预 防措施,包括感染、出血、血肿、
假性动脉瘤等。
针对各类并发症,提供了具体的 护理方法和处理建议,帮助医护 人员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遇到
针对性护理措施实施
对于出血、渗血等情况,及时加压包扎止血,并抬高患 肢以减少局部肿胀。
对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加强局部清洁和消毒处理, 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或采取其他 缓解疼痛的措施。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术后康复锻炼,促进恢复。
04 图文展示:穿刺部位处理 技巧
03 预防措施与护理要点
术前准备工作完善性检查
01
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及手 术史,评估手术风险。
02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如 心电图、血常规、凝血 功能等。
03
确认手术部位及穿刺路 径,标记手术区域。
04
术前进行必要的皮肤准 备和消毒处理。
术中操作规范性要求
01
02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715884c10a6f524cdbf8551.png)
实用文档
(2)特殊部位的血肿
❖ 桡动脉破裂血肿严重导致前臂挤压综合征,前臂挤 压综合征发生率较低,但未及时减压处理,可终身 致残。内乳动脉破裂出血导致胸壁血肿,腋动脉破 裂出血导致肩周血肿,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破裂 导致纵隔血肿。严重无名动脉破裂导致纵隔血肿, 可以压迫气道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危及病人生 命,需要机械辅助呼吸。一般桡动脉、内乳动脉、 腋动脉破裂,局部血肿,加压包扎止血均有效。 对于初学桡动脉途径者前壁筋膜综合征并不少见。
实用文档
2 股动脉血栓形成
❖ 典型表现为肢体疼痛、苍白、脉搏消失、感觉异常 和瘫痪,如足背动脉搏动微弱或消失,需迅速松解 包扎带,嘱病人常练习足部背屈,加强抗凝治疗。 若病人神经功能丧失,立即为其行抗凝、溶栓治疗, 或行外科手术干预。
实用文档
3 假性动脉瘤
❖ 临床表现为穿刺部位扪及搏动性肿块或闻及血管 杂音伴周围皮肤淤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红 蓝相间涡流或旋转血流信号,呈明显搏动性,瘤颈 部位可观察到收缩期血液自动脉进入瘤体内,舒张 期血液自瘤体内返回动脉,压迫瘤体来源则动脉瘤 体缩小,搏动减弱。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多不能自愈, 一旦确诊宜早期治疗,可经超声引导下压迫治疗, 通常可以压闭动脉瘤。
心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实用文档
目录
一、心脏介入术包括哪些 二、穿刺部位 三、术后穿刺部位止血方法及其优缺点 四、穿刺动脉血管共有并发症 五、经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护理 六、经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护理 七、压迫止血器
实用文档
一、心脏介入术有哪些
❖ 冠状动脉造影、PTCA+支架植入术、射频消融术、 起搏器植入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先心病介入治 疗、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等。
(2)特殊部位的血肿
❖ 桡动脉破裂血肿严重导致前臂挤压综合征,前臂挤 压综合征发生率较低,但未及时减压处理,可终身 致残。内乳动脉破裂出血导致胸壁血肿,腋动脉破 裂出血导致肩周血肿,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破裂 导致纵隔血肿。严重无名动脉破裂导致纵隔血肿, 可以压迫气道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危及病人生 命,需要机械辅助呼吸。一般桡动脉、内乳动脉、 腋动脉破裂,局部血肿,加压包扎止血均有效。 对于初学桡动脉途径者前壁筋膜综合征并不少见。
实用文档
2 股动脉血栓形成
❖ 典型表现为肢体疼痛、苍白、脉搏消失、感觉异常 和瘫痪,如足背动脉搏动微弱或消失,需迅速松解 包扎带,嘱病人常练习足部背屈,加强抗凝治疗。 若病人神经功能丧失,立即为其行抗凝、溶栓治疗, 或行外科手术干预。
实用文档
3 假性动脉瘤
❖ 临床表现为穿刺部位扪及搏动性肿块或闻及血管 杂音伴周围皮肤淤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红 蓝相间涡流或旋转血流信号,呈明显搏动性,瘤颈 部位可观察到收缩期血液自动脉进入瘤体内,舒张 期血液自瘤体内返回动脉,压迫瘤体来源则动脉瘤 体缩小,搏动减弱。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多不能自愈, 一旦确诊宜早期治疗,可经超声引导下压迫治疗, 通常可以压闭动脉瘤。
心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实用文档
目录
一、心脏介入术包括哪些 二、穿刺部位 三、术后穿刺部位止血方法及其优缺点 四、穿刺动脉血管共有并发症 五、经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护理 六、经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护理 七、压迫止血器
实用文档
一、心脏介入术有哪些
❖ 冠状动脉造影、PTCA+支架植入术、射频消融术、 起搏器植入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先心病介入治 疗、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等。
心脏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心脏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预防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8b01c805a8114431b90dd828.png)
四、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
骨筋膜室综合症是指前臂骨筋膜室内容物(常是血液) 增加,压力增高压迫挠动脉、导致前臂肌肉与正中神经发 生进行性缺血、坏死而出现的临床综合症。如果进一步出 现以高钾血症与肌红蛋白尿为特征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则 称为挤压综合征。该病是一种发展性疾病,刚开始时症状 可能不典型,要密切观察,以便早期确诊,及时治疗。是 TRA和TRI中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管路径和术式选择活动方法及下床时间。
低血压发生机制及护理
目前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过度迷走神经反射,二是神经源性休克。应做到: 拔鞘管前做好解释,说明拔管的方法,取得病人的理解与配合;要了解术 后出现反射性低血压导致危及生命的情况,应做好急救准备,备足急救品;
拔管后30min内应密切观察病人血压、心率及心电图变化、面色及表情,
(二)危险因素
1、患者因素:女性、糖尿病患者、吸烟者易发生挠动脉痉挛,另外血管径 路解剖异常的患者常引起导管到位率低,手术时间延长,在这些情况下 容易发生挠动脉痉挛。 2、术者因素:穿刺时麻醉不充分致患者疼痛、紧张、以及反复穿刺和送入 钢丝尤其是鞘管、导管时动作粗暴,引起血管痉挛,术者因素在动脉经 痉挛发生中至关重要。 3、器械因素
非血管并发症预防和护理
非血管并发症主要有:腰酸背痛、烦躁不安、失眠、尿潴留、便秘等。护 理中应做到: (1)术前介绍介入治疗的目的、意义、手术方法、手术环境、术前准备的 内容及必要性;介绍术前术后饮食要求、术后注意事项及必要性;指导病 人练习床上排尿; (2)术后取平卧位,拔除动脉鞘管后用砂袋压迫局部6小时,根据穿刺血
八、穿刺点出血
穿刺点出血较容易观察,出血时患者会感觉到穿 刺点附近皮肤潮湿。穿刺点出血后应立即压迫穿刺点 上方1~1.5cm处,按压15min后重新加压包扎(加 压充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PPT学习交流
1
目录
一、心脏介入术包括哪些 二、穿刺部位 三、术后穿刺部位止血方法及其优缺点 四、穿刺动脉血管共有并发症 五、经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护理 六、经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护理 七、压迫止血器
PPT学习交流
2
一、心脏介入术有哪些
• 冠状动脉造影、PTCA+支架植入术、射频消融术、起 搏器植入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先心病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等。
输送钢丝,轻柔导管输送和回撤,注意监测抗凝强度,建议
鞘管拔出前行桡动脉造影。
PPT学习交流
14
(4) 前臂水泡
• 为长时间过度压迫导致静脉回流不畅,尤其在合并 前臂血肿时更易出现。一般2小时应该明显松解压迫, 避免大面积的压迫桡动脉周围。出现水泡可以使用 皮试针头自水泡基底部抽出,保持无菌避症
• (1)桡动脉痉挛 桡动脉中层平滑肌受α肾上腺受体 控制,容易发生痉挛。与病人紧张、反复穿刺、麻 醉不充分、粗暴送入钢丝和导管有关。术前充分镇 静、提高穿刺成功率。在送入鞘管后由于桡动脉以 及肱动脉严重痉挛导致鞘管或导管无法拔出时,避 免因强行拔出鞘管或导管而导致鞘管或导管断裂在 动脉内或动脉内膜严重随鞘管或导管剥离,应该在 病人充分睡眠后延迟拔出鞘管或导管。
PPT学习交流
3
二、穿刺部位
• 桡动脉 • 股动脉 • 股静脉 • 锁骨下静脉 • (植入式心脏起搏脉冲发生器多埋在左侧胸壁胸大肌
前皮下组织中。)
PPT学习交流
4
三、术后穿刺部位止血方法及其优缺点
PPT学习交流
5
1 手工压迫
• 双手戴无菌手套,左手食指、中指指腹压在动 脉穿刺点近心端动脉上,清楚扪及动脉搏动,由右手 拔出鞘管,左手单指或双指压住穿刺点上1 cm位置, 右手重叠于左手之上给予助力,一般压迫20 min~30 min,确认不出血后弹力绷带“8”字加压包扎6 h, 穿刺侧肢体制动24 h,观察动脉搏动情况和伤口有无 渗血。
PPT学习交流
15
(二)经桡动脉介入的护理
• 1、手部血管条件观察:手的血液供给主要来自桡动脉、尺动 脉,它们互相吻合形成掌浅弓和掌深弓。经桡动脉穿刺行冠
状动脉治疗要求桡动脉粗直、弹性好,另外置入鞘管会影响
PPT学习交流
7
3 血管闭合器止血
• 按止血原理的不同大致分为两类:胶原止血装置和 手术止血装置,每种手术止血装置的原理也大不相 同,一是采用封堵的方法;
• 二是采用缝合打结的方法;
• 三是采用血管外闭合的方法。
• 尽管止血原理不相同,但它们各自与人工压迫对比 ,均显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3 种血管闭合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明显优于人工压 迫止血,血管闭合器共同缺点是价格昂贵,在血管 封堵器植入的6个月后有血管狭窄的报道,需要用手 术来解决,部分病人发生血管闭塞。
人工压迫法的优点是经济、节省费用、相对可靠 ,其他方法止血失败最终仍需该方法解决和补救;缺 点表现在医生和护理工作量增大,止血操作时间长, 长时间制动卧床导致血栓性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 显升高。
PPT学习交流
6
2 机械压迫
•机械压迫所采用的器械型号较多,其基本方法是:
确定动脉穿刺点,固定压迫器,退出鞘管,加压压迫至穿刺点不 出血,确认能摸到动脉、皮肤温度、颜色正常。
PPT学习交流
8
四、穿刺动脉血管共有并发症
1 .穿刺部位出血 2 .血肿 3 .假性动脉瘤 4 .动静脉瘘 5 .动脉血栓 6 .动脉闭塞和穿刺动脉远端栓塞
PPT学习交流
9
五、经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护理
• 桡动脉特点是:三级动脉,属肌性动脉,动脉壁厚。 使用桡动脉途径时注意,老龄、高血压患者桡动脉 常见弯曲,无名动脉与主动脉弓成锐角,以及 0.4%~2%右锁骨下动脉起源升主动脉远端或水平型主 动脉弓后方先天变异,大约7%~9%病人不适宜桡动脉 操作,强行操作会增加桡动脉特有并发症的发生。
PPT学习交流
11
(2)特殊部位的血肿
• 桡动脉破裂血肿严重导致前臂挤压综合征,前臂挤 压综合征发生率较低,但未及时减压处理,可终身 致残。内乳动脉破裂出血导致胸壁血肿,腋动脉破 裂出血导致肩周血肿,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破裂 导致纵隔血肿。严重无名动脉破裂导致纵隔血肿, 可以压迫气道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危及病人生 命,需要机械辅助呼吸。一般桡动脉、内乳动脉、 腋动脉破裂,局部血肿,加压包扎止血均有效。 对 于初学桡动脉途径者前壁筋膜综合征并不少见。
PPT学习交流
13
• 前臂筋膜综合征表现:①背侧间隔区肿胀,组织紧张,有压 痛,伸拇及伸指肌无力,被动屈曲拇指及手指时引起疼痛。
②掌侧间隔区肿胀,组织紧张,有压痛,屈拇及屈指肌无力,
被动伸拇及伸指均引起疼痛,尺神经及正中神经分布区的皮
肤感觉麻木。肌肉发生坏死时,白细胞升高,严重时尿中出 现肌红蛋白,高钾低钠。典型者五“P”症:①由疼痛转为无 痛(Painless);②苍白(Pallor)或紫绀,大理石花纹等; ③感觉异常(Paresthesia);④肌肉瘫痪(Paralysis), ⑤无脉(Pulselessness)。预防方法:避免反复多次透壁穿 刺方式,尽量小鞘管,导引钢丝永远至于导管的前方,轻柔
PPT学习交流
12
(3) 前壁筋膜综合征
• 在肢体骨和筋膜形成的间隔区内,因各种原因造成 组织压上升,致血管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肌肉、 神经组织严重供血不足,甚则发生缺血坏死,最终 导致这些组织功能损害,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症候 群,统称为筋膜间隔区综合征。通常缺血30分钟, 即发生神经功能异常;完全缺血12~24小时后,则 发生肢体永久性功能障碍,出现肌肉挛缩、感觉异 常、运动丧失等表现。
压迫时间根据不同型号的压迫器和病人的自身情况而定。
压迫器的优点是减轻医务人员的负担,卧床时间比手工压迫法短 。
其缺点是不能应用于皮肤过敏体质的病人,在过瘦或过胖的病 人,出血、血肿并发症多,其原因是因为过瘦的病人皮肤松弛,活 动性较大,压迫点容易移位。过胖的病人不能准确判定动脉穿刺 部位,在加压后压力不能集中在穿刺点。
PPT学习交流
1
目录
一、心脏介入术包括哪些 二、穿刺部位 三、术后穿刺部位止血方法及其优缺点 四、穿刺动脉血管共有并发症 五、经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护理 六、经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护理 七、压迫止血器
PPT学习交流
2
一、心脏介入术有哪些
• 冠状动脉造影、PTCA+支架植入术、射频消融术、起 搏器植入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先心病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等。
输送钢丝,轻柔导管输送和回撤,注意监测抗凝强度,建议
鞘管拔出前行桡动脉造影。
PPT学习交流
14
(4) 前臂水泡
• 为长时间过度压迫导致静脉回流不畅,尤其在合并 前臂血肿时更易出现。一般2小时应该明显松解压迫, 避免大面积的压迫桡动脉周围。出现水泡可以使用 皮试针头自水泡基底部抽出,保持无菌避症
• (1)桡动脉痉挛 桡动脉中层平滑肌受α肾上腺受体 控制,容易发生痉挛。与病人紧张、反复穿刺、麻 醉不充分、粗暴送入钢丝和导管有关。术前充分镇 静、提高穿刺成功率。在送入鞘管后由于桡动脉以 及肱动脉严重痉挛导致鞘管或导管无法拔出时,避 免因强行拔出鞘管或导管而导致鞘管或导管断裂在 动脉内或动脉内膜严重随鞘管或导管剥离,应该在 病人充分睡眠后延迟拔出鞘管或导管。
PPT学习交流
3
二、穿刺部位
• 桡动脉 • 股动脉 • 股静脉 • 锁骨下静脉 • (植入式心脏起搏脉冲发生器多埋在左侧胸壁胸大肌
前皮下组织中。)
PPT学习交流
4
三、术后穿刺部位止血方法及其优缺点
PPT学习交流
5
1 手工压迫
• 双手戴无菌手套,左手食指、中指指腹压在动 脉穿刺点近心端动脉上,清楚扪及动脉搏动,由右手 拔出鞘管,左手单指或双指压住穿刺点上1 cm位置, 右手重叠于左手之上给予助力,一般压迫20 min~30 min,确认不出血后弹力绷带“8”字加压包扎6 h, 穿刺侧肢体制动24 h,观察动脉搏动情况和伤口有无 渗血。
PPT学习交流
15
(二)经桡动脉介入的护理
• 1、手部血管条件观察:手的血液供给主要来自桡动脉、尺动 脉,它们互相吻合形成掌浅弓和掌深弓。经桡动脉穿刺行冠
状动脉治疗要求桡动脉粗直、弹性好,另外置入鞘管会影响
PPT学习交流
7
3 血管闭合器止血
• 按止血原理的不同大致分为两类:胶原止血装置和 手术止血装置,每种手术止血装置的原理也大不相 同,一是采用封堵的方法;
• 二是采用缝合打结的方法;
• 三是采用血管外闭合的方法。
• 尽管止血原理不相同,但它们各自与人工压迫对比 ,均显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3 种血管闭合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明显优于人工压 迫止血,血管闭合器共同缺点是价格昂贵,在血管 封堵器植入的6个月后有血管狭窄的报道,需要用手 术来解决,部分病人发生血管闭塞。
人工压迫法的优点是经济、节省费用、相对可靠 ,其他方法止血失败最终仍需该方法解决和补救;缺 点表现在医生和护理工作量增大,止血操作时间长, 长时间制动卧床导致血栓性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 显升高。
PPT学习交流
6
2 机械压迫
•机械压迫所采用的器械型号较多,其基本方法是:
确定动脉穿刺点,固定压迫器,退出鞘管,加压压迫至穿刺点不 出血,确认能摸到动脉、皮肤温度、颜色正常。
PPT学习交流
8
四、穿刺动脉血管共有并发症
1 .穿刺部位出血 2 .血肿 3 .假性动脉瘤 4 .动静脉瘘 5 .动脉血栓 6 .动脉闭塞和穿刺动脉远端栓塞
PPT学习交流
9
五、经桡动脉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护理
• 桡动脉特点是:三级动脉,属肌性动脉,动脉壁厚。 使用桡动脉途径时注意,老龄、高血压患者桡动脉 常见弯曲,无名动脉与主动脉弓成锐角,以及 0.4%~2%右锁骨下动脉起源升主动脉远端或水平型主 动脉弓后方先天变异,大约7%~9%病人不适宜桡动脉 操作,强行操作会增加桡动脉特有并发症的发生。
PPT学习交流
11
(2)特殊部位的血肿
• 桡动脉破裂血肿严重导致前臂挤压综合征,前臂挤 压综合征发生率较低,但未及时减压处理,可终身 致残。内乳动脉破裂出血导致胸壁血肿,腋动脉破 裂出血导致肩周血肿,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破裂 导致纵隔血肿。严重无名动脉破裂导致纵隔血肿, 可以压迫气道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危及病人生 命,需要机械辅助呼吸。一般桡动脉、内乳动脉、 腋动脉破裂,局部血肿,加压包扎止血均有效。 对 于初学桡动脉途径者前壁筋膜综合征并不少见。
PPT学习交流
13
• 前臂筋膜综合征表现:①背侧间隔区肿胀,组织紧张,有压 痛,伸拇及伸指肌无力,被动屈曲拇指及手指时引起疼痛。
②掌侧间隔区肿胀,组织紧张,有压痛,屈拇及屈指肌无力,
被动伸拇及伸指均引起疼痛,尺神经及正中神经分布区的皮
肤感觉麻木。肌肉发生坏死时,白细胞升高,严重时尿中出 现肌红蛋白,高钾低钠。典型者五“P”症:①由疼痛转为无 痛(Painless);②苍白(Pallor)或紫绀,大理石花纹等; ③感觉异常(Paresthesia);④肌肉瘫痪(Paralysis), ⑤无脉(Pulselessness)。预防方法:避免反复多次透壁穿 刺方式,尽量小鞘管,导引钢丝永远至于导管的前方,轻柔
PPT学习交流
12
(3) 前壁筋膜综合征
• 在肢体骨和筋膜形成的间隔区内,因各种原因造成 组织压上升,致血管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肌肉、 神经组织严重供血不足,甚则发生缺血坏死,最终 导致这些组织功能损害,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症候 群,统称为筋膜间隔区综合征。通常缺血30分钟, 即发生神经功能异常;完全缺血12~24小时后,则 发生肢体永久性功能障碍,出现肌肉挛缩、感觉异 常、运动丧失等表现。
压迫时间根据不同型号的压迫器和病人的自身情况而定。
压迫器的优点是减轻医务人员的负担,卧床时间比手工压迫法短 。
其缺点是不能应用于皮肤过敏体质的病人,在过瘦或过胖的病 人,出血、血肿并发症多,其原因是因为过瘦的病人皮肤松弛,活 动性较大,压迫点容易移位。过胖的病人不能准确判定动脉穿刺 部位,在加压后压力不能集中在穿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