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重点知识孔子孟子荀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
(四)影响
孔子的思想包含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包含了民本思想,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缓和阶 级矛盾。
但其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后世中外的影响。
二、初步发展
四、受到挑战,出现危机
(一)原因:
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动荡不安,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
(二)概况
三教之间彼此辩驳、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日益兴盛。 儒教根据时代的特点,逐渐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一些积极合理,逐渐形成所谓“三教合一”
的新儒家思想体系。
五、继续发展,理学出现
(一)历史背景
第一 政治原因: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社会动荡,政治分裂,在此过程中,传统的封建 伦理纲常遭到破坏;而两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尖锐,统治者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以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要求。
(三)地位
这些批判思想受到压制和扼杀,因为这些思想严重威胁了理学的统治地位,并与理学格格不 入;严重威胁了君主专制。
(四)影响
他们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 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 的历史进步性。 但是这些思想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有限的,没有促进中国社会的巨变。它们的影响主要在后 世。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影响主要在后世。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宗法分封制日益崩溃瓦解;诸侯争霸,战乱不 断,政治分裂;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 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 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一、儒家思想的概述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它以儒家学派为代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修养,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以及良好的政治治理。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的起源、核心理念和发展演变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儒家思想的起源1. 孔子与儒家学派的建立孔子(公元前551年 - 公元前479年)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尊奉为儒家学派的圣人。
孔子的学说强调道德修养、仁爱和君臣之道等,提出了“仁者爱人”和“君子克己复礼”等经典观念。
2. 儒家经典文化的形成《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的总称,其中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重要著作。
这些经典内容涵盖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和理念,是后世学习儒家思想的重要依据。
三、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1. 仁爱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意味着对他人的关爱和关怀。
儒家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认为通过仁爱的实践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与社会的和平稳定。
2. 中庸中庸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原则,强调的是人的自我调节和行为的平衡。
儒家认为人应当遵循中庸之道,避免过度和不足,追求一种适度和谐的生活方式。
3. 君子道德儒家思想强调君子的道德修养,认为君子应该具备德行高尚、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等美德。
这种道德修养被视为个人修行和社会治理的基础。
四、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1.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发展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
除孔子外,还有许多著名的儒家学者,如孟子、荀子和程颢等。
他们对儒家思想进行了不同的诠释和发展,丰富了儒家学说的内涵。
2. 儒家与政治统治的关系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儒家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强调君臣之间的道德义务和相互依存关系,对于政治治理和社会秩序的建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儒家与教育传统的传承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倡导以经典为基础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和现代流变
孔子、司马迁与商人
▪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述而》
▪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先进》
▪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不骄,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 —《学而》
▪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 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沽者 也。”——《子罕》
董仲舒旳思想
▪ 天意主宰一切
▪ (天者乃万物之主,天意尊阳抑阴)
▪ 天人感应
▪ “天地之生物者,莫贵于人。人,受命于天也,……人有三百六十节, 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 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观人之体, 一何高物之甚而类于天也!”——人是天旳缩影
▪ 德教 “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
刑”
▪ 特点: 以儒家思想为中心,以奉 天法古为旗号,将儒学神学化。
三大文教政策
▪ 指导思想:治天下以教化为大务
▪ “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 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 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 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 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 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 节民以礼, 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
被定为孔子旳唯一继 承者,被称为“亚圣”。
孟子旳基本思想:
(一)性善:第一种提出性善论旳 是孟子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孟子旳基本思想: (二)仁政
他以为,一种人所以不能成为善人,是因为他不去培养和 扩充自己旳善端。为此,孟于注重主观精神旳涵养,提出要 “养浩然之气”,以到达“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程朱理学、宋明理学等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价值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有助于构建和谐社 会。 儒家思想强调“礼义廉耻”,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儒家思想强调“忠孝”,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忠诚和孝道精神。
儒家思想强调“中庸”,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儒家思想在当代的实践和应用
儒家思想在教 育领域的应用: 注重道德教育, 培养德才兼备
主要观点:强调 “理”的重要性 ,认为“理”是 万物的本源和主 宰
程朱理学的发展历程
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
心性论:强调心性修养,主 张“存天理,灭人欲”
理气论:认为理是万物的本 原,气是万物的物质基础
知行观:认为知行合一,知 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
伦理观:强调伦理道德,主 张“三纲五常”,强调家庭
相互影响:程朱理学和宋明理学在哲学思想上有相似之处,都强调“理”和“心” 的重要性,但在具体观点上有所不同。
程朱理学对宋明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强调“理”的绝对性和普遍性,对宋明理学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其更加注重“心”的绝对性和普遍性。
宋明理学对程朱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强调“心”的绝对性和普遍性,对程朱理学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其更加注重“理”的绝对性和普遍性。
程朱理学与宋明理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程朱理学:由北宋程颢、程颐兄 弟创立,南宋朱熹发扬光大,是 儒家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
历史地位:程朱理学和宋明理学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 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宋明理学:南宋至明朝时期,儒 家思想在程朱理学的基础上进一 步发展,形成了以朱熹为代表的 理学和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两 大流派。
儒家思想演变和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演变和发展历程(一)儒家思想形成——先秦春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
在政治上把“德”“礼”作为首要的统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孔子晚年整理和编订的《诗经》《尚书》《礼》《易》《春秋》是中国封建社会儒学的“五经”。
战国: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代表。
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出发,但也强调小农阶级利益。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的思想,同时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这种温和的政治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
荀子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法并施”的观点,自然观方面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观点,是当时生产力进步的反映,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特点: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二)儒学惨遭摧残——秦朝秦朝虽已一统天下,但当时私学兴盛,百家争鸣,许多儒生、游士评议国政,造谣惑众,极不利于当时的国家一统、中央集权,秦始皇为了压制原来战国分裂割据时遗留的政治势力和思想影响,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野蛮的“焚书坑儒”政策,焚烧百家书籍,坑杀儒学之士,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
特点:因为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
(三)儒学独尊地位——汉代西汉:董仲舒成功地改造儒学,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倡导“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宣扬“大一统”、“三纲五常”。
这时的儒家思想“内法外儒”,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欣然接受董仲舒建议,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等政策,禁止其他各家思想传播,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3、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 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和历史使命。
以史为鉴
2、影响相同: 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 影响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 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为万世开太平。
翻开历史一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残忍的童年
“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
“吃人” 。 ──鲁迅
——清人戴震
贞节牌坊群
绣花鞋
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实质: 2、消极:
理学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 制统治的新儒学
董仲舒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关系密切.他的 思想在封建社会曾经起到推进历史进程的作用
董仲舒在两千年前就提出了以德治国.现在提出和谐社会的理论, 不光要重视社会的和谐,还要重视内心的和谐,这些在董仲舒的 思想中都有论述;
"仁、义、礼、智、信"在今天这个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挥他的 好的作用.市场经济不能说没有问题,如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诚 信在现实社会的缺失等等,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挖掘古代一些 传统文化的精华思想用来教育人民.
加深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差别
敌机来了
程朱理 学代表
陆王心 学代表
马上爬上书架翻 查飞机种类性能 以及防空方法 .
应该闭目静坐,泰山 崩于前而目不瞬,不 为机声所慑.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和学术传统,起源于先秦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
1. 先秦儒学的起源与发展(约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221年)先秦时期是儒学发展的起点,孔子被视为儒学的创始人。
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他的弟子们将其思想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为了儒家经典《论语》等。
2. 秦汉儒学的兴旺与衰落(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朝统一中国后,推行法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打压。
然而,在汉朝时期,儒学重新兴起。
汉武帝时期,设立太学,加强了儒学的教育地位。
汉代儒学家如董仲舒、扬雄等进一步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为了新的儒学流派。
3. 魏晋儒学的分裂与多元化(公元220年-公元420年)魏晋时期,儒学浮现了多个流派,如王弼的“理学”、郭象的“气学”等。
这些流派在儒学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上有所分歧,但都对儒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时期,儒学开始与佛教、道教等其他思想流派进行交流和融合。
4. 唐宋儒学的繁荣与复兴(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儒学达到了巅峰。
唐代的儒学家孔颖达、韩愈、柳宗元等推崇儒学的实践和道德伦理。
宋代的儒学家程朱理学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形成为了“理学”的主流。
此时期的儒学对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元明清儒学的变革与挑战(公元1279年-1912年)元代儒学受到了政权的压制,但仍有一些学者坚持儒学传统。
明代,朱熹提出了“心学”,强调内心修养和人性的善良。
清代,儒学成为官方思想,但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
6. 当代儒学的现状与发展儒学在近代中国经历了起伏,但在当代又得到了一定的复兴。
现代儒学家如胡适、钱穆、牟宗三等对儒学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
儒学的研究也逐渐走向国际化,与西方哲学进行了对话和交流。
总结:儒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起源与发展、兴旺与衰落、分裂与多元化、繁荣与复兴、变革与挑战以及现状与发展。
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历史评价
一、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1、儒家学派的创立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创立。孔子强调仁、义、礼、智、信等 道德观念,提倡“中庸之道”,主张以德治国。他的思想为中国古代社会提供 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儒学的发展与演变
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等儒家学 者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主张,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教育理念
儒家思想的教育理念以“有教无类”为主张,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品德 与治国安邦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儒家强调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儒家思想在历史中的评价
1、积极评价
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得到了许多积极的评价。例如,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封建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正统地位。宋明理学的发 展进一步丰富了儒家思想,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 的积极评价还体现在其对社会和谐、道德伦理的,以及对教育、文化、科技的 推动上。
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历史评价
目录
01 一、儒家思想的演变 过程
03
三、儒家思想在历史 中的评价
02
二、儒家思想的主要 思想与教育理念
04
四、儒家思想在现代 社会的价值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春秋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立,到汉武帝时期儒学地位的提升,再到宋明理学的辉 煌,儒家思想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本次演示将探讨儒家思想的演变过 程、主要思想和教育理念,并分析其在历史中的评价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2、批评与反思
尽管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也受到了不少批评与反思。一些学者 认为儒家思想过于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忽视了个人权利和自由的 发展。在当代社会,一些人批评儒家思想缺乏对自然环境的,过于强调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概要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概要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可以分为古代儒学、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家三个阶段。
古代儒学
儒家思想在先秦时期得以形成,儒家代表人物为孔子。
在早期的儒学中,以“仁”为
核心价值观,提倡修身、治国、平天下。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它主要探讨
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理念。
在儒家学派中,孟子是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性的良善和道德自觉
的重要性。
而荀子则持相反看法,认为人性本恶,强调教育和制度的重要性。
宋明理学
宋明时期的理学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大学派,儒家思想在此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朱熹是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格物致知”,将“理”与“气”相结合,表达
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提出了“性即理”的观点,认为人的性本善,但需要通过自我审
视来发现和体现。
王阳明则是明代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倡“致良知”,强调了“心学”思想,认为人的本性是包含在个体内在心志层面上,需要通过修养和实践来实现。
现代新儒家
新儒家代表了儒家思想走向现代的趋势,主张借鉴西方文化,注重实践和改革。
其中,康有为是新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倡“中西合璧”,强调现代化与传统文化
的结合,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者之一。
另一个代表是胡适,他强调思想的独立性,认为儒
家思想应该与西方哲学相互印证,以求根本性的变革。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在经历了古代儒学、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家三个阶段的演变和发
展后,始终保持着对人性的关注和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受到了中国和世界各地人们的重
视和追寻。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一、春秋时期创立:孔子 二、战国初步发展(蔚然大宗、冷落):孟子、荀子 三、秦朝沉重打击:焚书坑儒 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董仲舒、汉武帝 四、东汉、魏晋南北朝受到挑战(佛道),出现危机 (仍是正统思想)三教融合 五、隋唐:三教合一、三教并立 六、宋明继续发展成理学(官方哲学):程朱、陆王 七、明清之际批判继承中发展:李贽、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
孔子与苏格拉底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是什么?
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
孔子和苏格拉底对东西方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 哪些不同的影响?
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
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现实意义:(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 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 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 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 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 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 着现实意义。 消极方面: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它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 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促使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形成,不利于民主 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原因: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 贵君轻”,这些主张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 现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 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式的发展,遭受压 制在情理之中。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享“独尊”地位 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新,增添了“君权神授”和“春秋大一 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 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魏晋至隋唐:进一步改造时期 儒、道、佛纷争与融合,魏晋时儒学玄学化。唐代三教合一,儒学再度官学化。 (5)宋明:转型与成熟时期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形成,“存天理,灭人欲”,封建伦理精神体系形成。明初理学 官学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权威。 (6)明清:继承与批判时期 此时出现反专制蒙昧、倡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 制强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和工商皆 本的经济主张,具有时代特色。
儒家思想的演变史
儒家思想的演变史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学派,是伦理道德观念的代表之一。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不断演变发展。
本文将探讨儒家思想的演变史,从其起源、经典、传承到现代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儒家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的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伦理、政治秩序混乱。
孔丘(孔夫子)对于当时的社会现状感到忧虑,认为社会需要通过德行的养成和道德的向上进取才能恢复秩序。
所以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观念,并注重人的修养,提倡实用主义,强调道德人格的扶持,以此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系统,主张尊治、仁政、德治、义理。
在当时,儒家思想主要是传统礼教的守护者。
孔子注重德治和德行对一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发掘人的潜能,为个人和集体的进步贡献了不少力量。
其教义理念得到了一些当时的表率人物的认可和倡导,特别是他的弟子们,成为儒家思想的内核和主流。
二、儒家经典与传承儒家思想的经典概括了儒家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的要素。
其中最重要的是《论语》、《孟子》、《礼记》和《大学》。
这些经典旨在引导人们通过德行培养自己和他人,追求无为而治的功效,创造出一个和谐、理智的社会。
这些书虽然并非独立的体系,但可以相互借鉴、辅助、提升,形成了儒家经典的独特魅力,成为儒家思想的神秘源头。
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儒家思想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变革,但是传承儒家思想家族和学术师门逐渐具备了进一步的体系和理论支撑,在社会实践和思想探索方面逐渐成为学理研究的突出性质。
在传承中,儒家思想不断更新补充,不断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三、儒家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变,也经历了许多的落差甚至危机,但是从孔子以后的两千多年,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具影响力的思想。
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变革,儒家思想自身也逐渐演变。
在唐宋时期,儒家思想不断升华,感性思维、直观认识、启发式教学、知物论功四个方面得到了充分发展和推进,创立了自己的教育体系。
儒家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演变
1、创立:春秋,孔子(仁、礼、为政以德、因材施教等)
2、继承发展:战国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礼法并施,君舟民水
3、重创:秦朝(焚书坑儒)
4、正统:西汉
大一统董仲舒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冲击: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
6、融合:隋唐,三教合一
7、新发展:宋明理学
理是世界本源
程朱理学:朱熹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
心即理也
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致良知
发明本心以求理
8、批判继承:
李贽:批判孔孟绝对权威;批判程朱理学;提倡个性解放、男女平等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王夫之:
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②经济上:工商皆本;③思想上:经世致用。
论述儒家思想的演变
论述儒家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以“仁为核心”和“人为贵”的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长期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另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也历经沧桑。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演变春秋时期创立。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还主张政治上逐步改良,可以“损益”旧的章法,历史是不断演进的。
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儒家文化后来发展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战国初步形成和发展。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发展了孔子的学说。
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同一时期具有唯物思想的荀子提出“水则载舟,亦能覆舟”,以水喻民,以舟喻君,强调民心的作用。
秦朝遭受灭顶之灾。
韩非子专制集权的主张适应秦统一的需要,秦朝专崇法家思想,打击儒学。
针对儒生主张实行分封制,打击郡县制和指责秦始皇的言行,秦朝“焚书坑儒”使儒家学说遭受沉重打击。
两汉时期儒学被改造而处于统治地位。
西汉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
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并提出“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之适应封建中央集权的需要,得到汉武帝的采纳。
于是独尊儒术,兴办私学。
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但是东汉前期,唯物思想家王充首先反对天人感应说,对神学展开深刻批判。
此时的儒家思想与先秦的儒家思想不同。
它吸收了法、道、阴阳家等思想,尤其是特别强调法治,把儒、法两家糅合为一体,更有利于地主阶级的统治,这种统治思想一直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推广。
东晋时期被利用。
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使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服务的宗教。
05总结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阶段、代表思想)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第五天1、总结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阶段、代表思想)儒家思想是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主要思想: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发展历程:(1)先秦儒家阶段: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创立。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各学派为新兴的地主阶级设计了一套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治国方案,为秦汉以后的社会治国思想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而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
(2)在汉武帝之前,秦朝、汉朝初期都是以法家思想为政权的统治思想。
秦始皇焚书坑儒,正统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
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
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也成为了显学。
(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行成了新儒家思想。
)(3)之后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儒家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上的。
(4)宋代:儒学发展为理学,尊周敦颐、程、程颐为始祖,朱嘉为集大成者,理学取得官方地位,称程朱理学。
现在所说的儒家思想,绝大部分来自宋朝的文献(5)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嘉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对思想产生了很大的束缚。
(6)明朝:王阳明对儒家思想进一步改造,创立了心学。
(7)清末,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将儒学与西方近代民主、科学思想交流融通发展为近现代新儒学。
(8)1919 年新文化运动,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人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的同时,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维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树立起了“打倒孔家店”的的大旗。
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1)春秋时期创立: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提出了“仁”的学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战国时期发展: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思想)。
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荀子提出“知天命而用之”的主张,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按要自然规律去办事。
(3)秦朝时期受压制: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政策, 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4)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5)维新变法时期出“新意”: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发表《孔子改制考》,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否定顽固派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阻力。
(6)新文化运动时期受抨击: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对封建思想文化还没有进行彻底批判,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为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陈独秀等人直接打出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7)“文革”时期被否定:江青等“四人帮”开展所谓“批林批孔”运动,矛头直指周恩来的落实干部政策和恢复“文革”前的一些政策措施。
在十年动乱时期,儒学被错误地全面否定、批判。
(8)新时期批判地继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政策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地吸收和继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儒家思想的历史演变
儒家思想的历史演变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重要一派,其思想内容涵盖了人伦、礼治、道德、政治等方面,广泛影响着中国历史和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的历史演变可以从其起源、发展、衰落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及其门徒所创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丘,鲁国人,是中国古代先贤之一。
他推崇礼治、道德、仁爱,主张“君子”德行的倡导,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影响深远。
孔子提倡仁爱,认为仁者爱人,是“仁爱之心”的支配下完成的。
而“礼”是实现仁爱的手段,以强调人之间的关系为核心,强调社会道德规范和人伦关系。
在儒家思想中,“礼”是建立和调节人际关系、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工具。
而“君子”指的是具备高尚品德、尊重社会公共利益、兼顾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人,是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平的代表。
二、儒家思想的发展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除孔子外,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包括孟子、荀子、韩非子等。
孟子提倡以“仁政”为核心,倡导“天下为公”的思想,强调天下所有,人民至上,天道与人道一致,权利与义务相称的思想体系。
荀子则认为政治权力和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是人性本恶的工具,倡导严格约束、礼法秩序和严密教化的思想体系。
而韩非子则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试图通过强权政治、权术斗争等方式建立秦统一的国家体制。
汉代是儒家思想发展的新阶段,秦末汉初,儒家思想得到了政治和文化上的重要支持,并形成了一系列学派,如东汉经学、郑学、程门立雪等。
其中,司马迁的《史记》和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对儒家思想的演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董仲舒思想深入人心,成为汉代政治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新儒家”思想成为后世政治、哲学、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力。
三、儒家思想的衰落自南北朝时期开始,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地位开始发生变化。
在这个时候,佛教、道教、法家思想等思想体系逐渐发展壮大,与儒家思想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特 点
总体上看:
1、得到统治者的支持,成为君主专制政治的思想基础;
2、地位上升,成为唯一的正统学派;
3、通过控制国家教育与人才选拔标准,影响深远;
思想内容上看:
1、吸收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等学说,神化君权;
2、吸收法家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外儒内法,维护君主大一 统的政权。
李斯名片
• 李斯的处世哲学是“老鼠哲学”: •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 荀子的弟子 • 郑国渠(韩国) • 统一文字
四、确立统治地位——汉
董仲舒的 “新儒学”: •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 “大一统”“三纲五常”的 理论,强调神化王权、中央集权和纲常等级。 • 继承先秦儒学 :“礼”“仁”“仁政”“以德为主” 。 适应了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政治需要。
不同点:在人性和伦理观上,孔子主张“性相近”;孟 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恶论”,并主张礼法 并施,使人变善,与孟子主张有明显分歧。
小结
1、经过孟子与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发展,体系更加 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更加激烈、对富国强兵、变 法革新等需求更强烈、儒家思想虽然逐步摆脱伦 理道德强烈的色彩,更加向政治靠拢,但“迂远 而阔于事”,与诸侯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当 时的影响有限。
3、对社会: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
4、对教育:有教无类,贵族不在独享文化教育权
二、初步发展——战国,蔚然大宗
• 代表人物:孟子、荀子
• 孟子的主张:
• 1、在政治上:主张“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政在得民” 2、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 和扩充人的善性
•
• 荀子的主张:
天人感应——从人身为一小宇宙的观点出发,其学说认为: 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 天。古代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 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 所以:汉武帝确立儒家独尊的地位
•
• •
1.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
• •
所以儒学从荀子开始,便痛下决心,革新儒学, 使新儒学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新时代的政治服务。 荀子对孔孟儒学的改造,是以吸收道家思想,特 别是以吸收道家黄老思想的精华为其理论基础的。
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观点有何异同
相同点: 特点:包含民本思想,关注现实人生,体现人文精 神,具有古典人文主义性质。 内容:主张“仁”和仁治,以德治国,施政以德。
陆王心学:
陆九渊的主张: 1.“心即理也” ,“心”是万物的本原; 2.“发明本心”,反省内心就得天理。 王阳明主张: 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 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 的学说,强调道德的自 觉和主宰性。
理学与心学的相同点
范围
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
都认为万物本原是理或天理,理在气先。 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要求人们克服私欲,重视伦理道德修养,维护 封建统治秩序。
2.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确立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
•
4.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5.起用通晓儒学的人参政。
兴办太学的意义
汉武帝时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 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做官。
1.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时代为官的规矩,使非贵族官僚家 庭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入仕; 2.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方 法 论
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致良知
加深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差别 “敌机来了” 程朱理 学代表 陆王心 学代表 应该闭目静坐,泰 山崩于前而目不瞬, 不为机声所慑。
马上性本恶”
•
• •
2、在政治上:主张“礼法并施”
最早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水喻民,以舟 喻君,强调民心的作用。 3、自然观上:主张自然运行有规律“天行有常”, 要“制天命而用之”(不能消极地顺从自然,而要主 动地控制和利用它)
•
在整个战国时期,儒家的学说一直不为时君世主 所重视。孔、孟、荀三位大师都曾周游列国,宣传儒 学,游学诸侯。但他们的理论与时代需求相去甚远, 故其收效甚微。
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一、春秋时期 二、战国时期
三、秦朝时期 四、西汉时期 五、魏晋隋唐 六、宋明时期
七、明清时期 八、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
九、北洋军阀统治 十、新文化运动
十一、新中国成立至文革 十二、文革结束至今
一、创立——春秋
•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张:
• •
•
1、对他人: “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 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2、对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五、第二次危机——魏晋隋唐
• 魏晋时,在玄学、佛教思想的冲击下,儒学一度衰弱,玄学 的发展,标志儒道进一步合流。 • 隋唐: “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地位受冲击
六、划时代意义的发展——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 由北宋程颢、程颐创立,南宋朱熹为集大成者。以儒家思 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主张:“ 存 天理,灭人欲” • 1.理是世界的 本原,是天下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 • 2.“天理”和“人欲”是对立的,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故要“存天理,灭人欲”。
三、第一次危机——秦焚书坑儒
• 当时私学兴盛,百家争鸣,许多儒生、游士评 议国政,造谣惑众,极不利于当时的国家一统、 中央集权。秦始皇为了压制原来战国分裂割据时 遗留的政治势力和思想影响,采纳宰相李斯的建 议,实行“焚书坑儒” •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规定 教育由官府举办, 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
相 同 点 目的
世界 观
影响
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既有利人格建树、 强化民族性格又压抑了人性自由。
理学与心学的不同点
项 目 宇 宙 观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 同 点
理在气先,理在心外 认为“心外无物”“心即 存在的。是客观唯心 理也”,离开人的思想意 主义 识,任何事物便不存在, 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