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第一课,主题是“发现物体的特征”。
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引导学生了解物体的特征,并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描述这些特征。
本课时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同时也涉及到培养科学态度和认识环境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 学生能够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2. 科学探究目标:(1) 学生能够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 学生能够通过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3. 科学态度目标:学生能够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眼、鼻、手等感官对物体进行两两对比,然后在观察特征的基础上,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观察特征的基础上,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物体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科学概念和术语的掌握还比较薄弱。
他们对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示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一些物体,例如桌子、椅子、铅笔等,并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物体的特征吗?”教师可以指着教室中的桌子问学生:“请观察这张桌子,你们能说出它的特征吗?”学生可以回答:“桌子是长方形的,有四条腿,表面是光滑的,颜色是棕色的。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物体的特征,例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Step 2: 观察与对比1. 准备一些不同的物体,如苹果、橙子、球等,并将它们放在学生面前。
《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5篇
《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3.这是我们的校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秋)
《这是我们的校园》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了解校园设施的位置和用途。
2.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熟悉校园环境,了解校园设施的位置和用途。
2.难点: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地观察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校园探秘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1.同学们,从你们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这里就成为了你们学习和生
活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秘我们的校园。
2.提问:谁能说一说你对校园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二)认识校园设施
1.展示校园图片,介绍校园的主要设施,如教学楼、操场、图书馆、
食堂等。
2.提问:这些设施都有什么作用呢?
(三)校园探秘活动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校园区域进行探秘。
2.探秘任务:观察该区域有哪些设施,这些设施的用途是什么,有没
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探秘结果。
(四)总结
1.总结校园设施的作用和重要性。
2.提问:通过今天的探秘活动,你对校园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灰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灰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全文完整)《灰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如何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
教学难点:如何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描写灰雀的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利用单元导读导入新课1、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就进入了第二组课文的学习,请大家把书翻到17页,默读单元导读并思考这组课文讲的是什么?2、出示列宁图片,你们知道这是谁吗?谁来介绍一下你对他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列宁身上的一个看似*凡却又不*凡的小事——《灰雀》3、板书课题,(大屏幕出示“灰雀”图片)亲切的地喊出课题。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依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可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同桌,也可以问问老师。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读情况(1)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小老师领读—指名读—随机点读并适时指导学生识记生字,理解生词。
)(2)指名接读课文。
(3)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学生以填关键词的形式概括文章大意)(先默读,然后自己说,接着同桌说,最后全班交流。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1、默读第一自然段并画用横线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说一说灰雀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交流:(1)谁来说一说灰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预设:漂亮: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语文第一课时教案5篇
语文第一课时教案5篇语文第一课时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1、通过学习量词短语,熟悉“辆、匹、册、支、铅、棵、架”7个汉字,体会量词在生活中的使用。
2、进一步稳固26个字母大小写的区分,能娴熟地对应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
3、拓展一样部首的汉字,并比拟一样部件在不同构造汉字中的写法。
4、在其他课本中识字,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春晓》,大致理解诗意。
6、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课外阅读量,理解阳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喜爱。
过程与方法1、图片、录音和视频结合。
2、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适当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培育爱阅读、爱积存的好习惯。
2、积存古诗,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妙。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量词学习,积存新字新词,学会在生活中运用。
2、进一步稳固26个字母大小写的区分,能娴熟地对应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
教学难点1、积存古诗,培育阅读和积存古诗的习惯,感受春天的美妙。
2、体会生活的美妙,培育喜爱生活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识字加油站1、点读、齐读,借助拼音,把字词读正确。
同桌之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教师个别指导。
(1)朗读指导:“辆”的声母是边音,“册”是平舌音,“支”是翘舌音。
(2)书写指导:“匹”第一笔是横,其次笔是撇。
写的时候要留意笔顺。
“册”上面的局部不能连写在一起。
“架”是上下构造的字,写的时候留意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想一想:这些词语我们平常说过吗?(1)这些词语在生活中常常消失,我们把这样的词语叫作数量词。
(2)明确“量词”的含义,学会运用。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如“尺、斤、个、支、只”等。
量词常常和数词一起用,如一个人、一辆车、一匹马等。
3、看一看:引导学生发觉量词运用中的不同。
明确:我们发觉,车、马、书、铅笔、树、飞机等事物前所使用的量词都不一样。
4、说一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到达正确运用量词的目的。
一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认识汉字“一”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汉字“一”并能正确书写。
2. 能够正确念出“一”字的发音。
3. 能够正确理解“一”字的基本含义。
4. 能够通过练习掌握“一”字的用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认识和书写汉字“一”。
2. 难点:正确理解“一”字的含义和用法。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教学录音。
2. 学生准备:课本、铅笔、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一”字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一”字的笔画结构和发音,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模仿书写和念读。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一”字,学生跟读。
4. 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一”字的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 教师展示“一”字的一些常见用法,如“一点儿”、“一起”等,让学生理解“一”字的多种表达方式。
6.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字的用法练习。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练习“一”字的书写和用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授一年级学生认识和书写汉字“一”,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快速理解“一”字的含义和用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效果良好,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一”字的书写和发音仍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多加重视和指导。
下节课将继续巩固“一”字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案(集锦13篇)
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案(集锦13篇)篇1: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案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案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出示课件,学生说出看到的画面。
2.放录音,学生说出听到的声音。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图。
2.学生自由读,画出本课要学会的生字。
3.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A.指名读B.开火车读C.打乱顺序分组读D.齐读4.记忆生字。
(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三、再读课文,师生互议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师范读课文,生体会,评议。
3.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议,纠正错误。
4.派代表全班交流。
四、指导书写吗吧等6个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发音。
2.学生口头组词,理解字义。
3.全班交流,掌握结构。
4.教师范写,生描写,说笔顺。
5.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五、巩固生字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学生读。
1.我们一起玩吧!2.你写作业了吗?3.今天天气很好。
篇2:二年级语文《假如》第一课时教案活动名称:科学:假如没有太阳活动目标:1、观察太阳的外形特征,了解太阳与人类、动物、植物的关系。
2、通过欣赏儿歌,了解太阳的重要性。
3、对大自然中的现象有兴趣,有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1、每一位幼儿一副太阳镜。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1、听谜面,猜谜语,引出主题。
教师念谜面:早上从东出,晚上从西下,照亮了大地,温暖了万家。
2、引导幼儿去户外观察太阳的活动。
选择一个清朗的天气,教师引导幼儿来到户外,提醒幼儿每人都带上墨镜,观察太阳。
启发幼儿想一想:为什么要带着墨镜看太阳?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3、组织幼儿围绕太阳进行讨论,了解太阳的主要特征。
(1)刚才你带着墨镜干什么?你喜欢太阳吗?(2)你发现太阳时什么样子的?太阳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3)你知道太阳有什么本领吗?太阳照到身上有什么感觉?你是怎么知道的?4、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说说:画上有什么?太阳的阳光照到那里,那里的植物生长的怎样?还有什么也需要太阳?5、幼儿欣赏《红红的太阳》,了解太阳的作用。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j q x 第一课时 (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j q x 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汉字“约”、“定”的基本音、形、义;•了解课文大意,能准确朗读课文;•能背诵并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准确掌握汉字“约”、“定”的基本音、形、义;•能准确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大意。
三、教学难点•学生掌握汉字“约”、“定”的使用场景和意义;•能够朗读课文,理解其内涵。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主题学生们在班级中需要合作完成一个小组任务,先要大家约好时间地点,再确定任务完成的具体流程,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会遇到很多需要“约定”的场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字“约”和“定”。
2.教师讲解“约”、“定”的发音、形态和意义•发音:–“约”字的声母是“y”,韵母是“ue”。
–“定”字的声母是“d”,韵母是“ing”。
•形态:–“约”字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纟”和“勺”,其中“纟”代表“纱”或“丝”,表示绳子或纱线,与“勺”合并成“约”,表示用绳索或纱线约束,表示事情执行的规定或条件。
–“定”字除了包含“丁”形声之外,“宀”与“正”合并后的形态,强调“稳定”,表示将一个事物赋予一定的状态和局面,以使其变得稳定和可被预测。
•意义:–“约”的意思是用规定约束某一对象或某些人的行为。
–“定”的意思是就一个事情或一件事物而言,给它一个明确的界定或规定。
•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在黑板上写出“约”、“定”字;–展示PPT,让同学们通过图片来认识、“约”、“定”字的基本形态及字义。
3.课文理解读课文前,教师简单介绍读物的作者,然后让学生朗读课文,着重讲解下列生字的读音、含义:•约•介绍•合作•在一起•定•时间•地点4.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学生阅读一遍课文,理解基本意思;•课堂小组与商量,讨论课文大意;•一名志愿者朗读全文;•给出问题,让整个班讨论:–故事讲述的是什么?–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5. 课程总结•教师进行小结,点拨学生在今天的学习重点及难点;•学生自主练习,安排完成语文作业;•教师安排下课。
10《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理解“白色污染”的概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 学习各国对塑料垃圾的制约措施。
过程与方法:1. 观察与探究:通过观察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想法。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各国对塑料垃圾的制约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减少使用塑料制品的习惯。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白色污染”的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
3. 各国对塑料垃圾的制约措施。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塑料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节第一课时,学生年龄一般为9-10岁,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他们对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白色污染”和塑料垃圾的处理方式可能存在一些模糊或片面的认识。
在学情分析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教师站在教室前,展示几个常见的塑料制品,如塑料瓶、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并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哪些塑料制品?它们有什么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他们对塑料制品的使用和作用的观点。
学生回答的观点包括:塑料瓶:用来装水、饮料等,方便携带。
塑料袋:用来装购物物品,方便携带和储存。
塑料餐具:用来吃饭,方便清洗和重复使用。
塑料玩具:用来玩耍,轻便且不易损坏。
教师可以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引导他们思考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接下来,教师可以进入第二部分,探究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篇
《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6篇《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理念:1.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
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
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
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2. 弘扬阅读教学的人文精神新课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其中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反映在阅读教学的总目标中,要求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人文精神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并不是说一堂课就能看出学生的什么精神来。
人文精神是渐进的,沉淀的,学生随着语言的积累,就能逐步形成强烈的人文意识。
语文学科重在对学生熏陶,如何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去感悟流露在语言文字中的人文精神,使语文课堂更添诗意,是平时的课堂教学所要努力做到的。
二、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2、学生课前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三、课堂实录:师: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梦,有人说人生是享受,也有人说人生是奋斗,是攀登。
孩子们,我不知道你们如何理解人生,但学完了《挑山工》这一课,你们一定会有新的理解和收获。
(师板书课题:挑山工)师:你们看这幅图,你能从图上对挑山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吗?( 师出示课文插图)生:挑山工是挑着重物上山的人。
生:挑山工一步一步地走向山顶。
生:挑山工被肩头的担子压弯了腰。
师:对!挑山工是挑着重物一步一步向山上攀登的人。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基础知识,对面积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这两个单位的大小,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
2.培养学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难点:让学生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测量校园面积、估算家庭面积等,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图片、地图、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相关资料。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尺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关注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
通过具体例子,如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等于100公顷,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单位的大小。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进行面积计算。
如:一个公园的面积是120000平方米,换算成公顷是多少?一个城市的面积是150平方千米,换算成公顷是多少?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操练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三年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三年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小燕子》这篇课文的内容,了解小燕子的故事情节,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小燕子》,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小燕子的故事情节。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和诗意表达。
2. 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创设一个小燕子在天空飞翔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主题。
2. 教师导读,学生跟读。
教师可以先快速阅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跟读,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和语言表达。
3. 分段理解,学生朗读。
教师可以将课文分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并让学生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师生互动,学生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情感体验,学生表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表达对小燕子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6. 总结归纳,作业布置。
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小燕子》这篇课文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也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心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短诗三首第一课时试讲教案
短诗三首第一课时试讲教案第一课时试讲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试讲,学生能够理解短诗的基本结构和意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诗歌。
教学重点,短诗的基本结构和意义。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诗歌。
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一些经典的短诗,如《静夜思》、《春晓》等。
2. 多媒体设备,准备投影仪或者电脑,以便展示诗歌内容。
3. 板书准备,准备好板书内容,包括短诗的基本结构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比如可以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诗歌吗?”“你们喜欢读诗歌吗?”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呈现(15分钟)。
老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首经典的短诗,比如《静夜思》。
然后,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短诗的基本结构,包括诗歌的格律、韵律和意境等内容。
通过呈现,让学生对短诗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三、讲解(20分钟)。
老师可以向学生详细讲解短诗的基本结构和意义,比如诗歌的格律是指诗歌的长度和音节,韵律是指诗歌的韵脚和押韵方式,意境是指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讲解,让学生对短诗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四、梳理(10分钟)。
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梳理所学内容,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练习(15分钟)。
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比如让他们分析一首短诗的格律、韵律和意境,或者让他们朗读一首短诗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老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拓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试讲,学生对短诗的基本结构和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诗歌。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和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诗歌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故事,并感受其中蕴含的友情、成长等主题。
2.学习认读“青”,“学”,“小”等汉字。
3.学习掌握“诗朗读”、“书法写”等具体技能。
二、教学重点
1.掌握“青树下的小学”故事情节,感受友情、成长等主题。
2.学会认读“青”,“学”,“小”等字。
3.掌握“诗朗读”、“书法写”等具体技能。
三、教学内容
1. “青树下的小学”故事
大青树下有一所小学,学校里的小学生们在大青树下学习、玩耍、成长。
一个爱开玩笑的孩子说:“我们的小学叫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不是很好听?”“好听,好听!”大家齐声喊道。
小学生们在大青树下度过了美好而快乐的时光,同时也收获了友情和成长。
2. 汉字认读及书法写
学生认读汉字“青”,“学”,“小”,并通过书法写来加深对这些汉字的记忆,同时提高写汉字的技能。
3. 诗歌朗读
学生朗读诗歌《大青树下》,感受其中温馨、美好的氛围。
同时通过诗歌的朗读来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素养。
四、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法:通过讲解“青树下的小学”故事,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主题。
2.词语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巩固复习,重点是在于学生能听、说、读、写汉字。
3.组织课外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在家中阅读更多的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
1.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得到了培养,对于友情和成长等主题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2.学生通过诗歌朗读和书法写的训练,提高了语言表达和书写技能。
3.学生在课程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
《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1之一佚名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识字、认音、读音技巧。
2.培养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学习并应用语文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识字、认音和读音技巧。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
2.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与示范。
2.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3.个别辅导和问答互动。
五、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教材:《语文教材》第一册。
3.课堂练习和作业。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上展示一些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课堂教学(30分钟)•首先,教师以示范的方式介绍新课内容。
将重点词语、句子标出,并教授学生正确的读音和意义。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课文跟读,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教师进行课堂讲解,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培养他们的语文鉴赏能力。
3. 个别辅导(10分钟)•针对不同学生的水平和需求,进行个别辅导和提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4. 小组合作学习(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和分享。
•每个小组从课文中选取一段进行朗读,并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5. 课堂练习和作业(15分钟)•教师布置课堂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的掌握和理解。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个别辅导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情境,提高了学习效果。
通过合理安排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巩固了学生对课文的掌握和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第一课时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第一课时(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第一课时《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第一课时(通用17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第一课时篇1一、欣赏激趣,情境导入,学习第1、7、8段。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第一课时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第一课时教案: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验现象归纳,掌握钠的性质;(2)从原子结构上解释钠的性质,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3)了解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自主探究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并能够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进而归纳出钠的性质。
(2)科学思维:通过钠的原子结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理念,并能够将这一理念应用于其他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探究中。
(3)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探究和交流评价,学生能够形成尊重事实、注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并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科学价值观:通过了解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能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并能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价值和应用意义。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导入新课:教师介绍大海中的化学资源,并引出钠是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同时也是典型的金属元素。
接着展示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图片,并介绍实验室中钠单质的制取方法。
然后提出疑问:“钠有哪些性质呢?”引导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钠单质的图片,并介绍钠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
随后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2)在实验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归纳出钠的性质。
例如,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说明钠具有还原性和活泼性。
接着,教师从原子结构上解释钠的性质,强调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
(3)教师介绍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盐中氯化钠的来源、金属钠在化工、航空等领域的应用等。
同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例如,“为什么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说明了什么性质?”等。
通过这些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把握文章的主旨。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鲁迅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领悟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文章第二段的写景特点
[难点] 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态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回想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在我们即将离别童年的今天来学习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看一向严肃庄重的鲁迅先生的童年又是怎样呢?
板书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
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三、文本学习
(一)整体感知
1、解题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明确:“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
“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2、作者在百草园生活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进行描写的?让我们一起合
作探究。
(二)、走进百草园
1、为什么作者说百里草园是“我的乐园”?
示例:因为那里有许多好玩的:有趣的动植物;美女蛇的神奇传说;雪地捕鸟。
2、作者写景非常精彩,假如你到了百草园,根据作者的描述你最想尝试什么活动?
预设:a.我喜欢拔何首乌,拔出来看看到底有没有像人形的,检验一下,到底会不会成仙。
b.我喜欢捉苍蝇喂蚂蚁
c.听虫鸣唱,那是天籁之音,我不想错过。
d.玩斑蝥、摘吃覆盆子、看风景、观察动物、听故事、拍雪人、塑罗汉、捕鸟、抛砖头、跳石井栏、折腊梅、寻蝉蜕等。
3、听起来,这百草园真是个游玩消遣的好去处。
作者写景非常精彩,表现了“乐园”的情趣,根据课前你的勾画,进一步圈点评注,赏析出来与大家分享。
预设: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
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视角。
②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从视觉上写写形状: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从听觉写声音: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
从味觉写覆盆子“又酸又甜”。
从春、夏、秋三个季节进行描写景物: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③写景顺序井然。
先用“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
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
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
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
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④情景交融。
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所以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⑤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⑥用词准确。
写捕鸟,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5、在这段文字里,鲁迅先生用了传神的笔墨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百草园童话般的景致。
用一句话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
我们可以这样说:这真是一个百草园?
明确:充满乐趣、生机盎然、魔幻般(美女蛇的神奇传说)
6、请同学们根据现有的阅读经验,推测一下鲁迅当时的心境?
明确:愉悦、高兴。
我们领略到了鲁迅小时候也还是曾经调皮过,好奇过,快乐过,但那都还是在未入学之前,那么,他入学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二部分,看鲁迅在三味书屋是怎样度过的。
(三)、走进三味书屋
1.齐读第9段,思考: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他当时是一种怎
样的感情?
示例: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送他到书塾的原因,同时表现了他对百草园的留念。
2.怎样描述先生?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对先生是怎样的态度)示例:从先生答礼的态度(和谐);先生的外貌,我对先生的了解及态度。
从作者对先生的描述,可知对先生是十分敬重的。
图片出示:寿镜吾画像
寿镜吾,一位私塾先生,这位老先生可是“三味书屋”的灵魂人物。
假如这位先生还在世,你愿意当他的学生吗?请摆出自己的观点,并从文中找出依据。
(里不厉害请同学们在书中寻找答案吧,你们喜欢吗)
明确:愿意做他的学生。
因为寿老师极方正、博学,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而且先生很和蔼,而且教育有方,“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可见先生教育学生从易到难,很符合我们小孩子的天性。
再说在先生门下成就了像鲁迅那样的大师,我想这老师肯定了不得,所以我会慕名而去的。
虽然说是“全城中最严厉的”,但文中还提到“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从“不常用”,“ 也不常用”,“ 普通总不过瞪几眼”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老先生并非想象中的“凶”。
不愿意,因为“三味书屋”的学习内容很枯燥,据我所知只有四书五经,而我们现在讲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瞬息万变,要求人才一专多能,可以说“三味书屋”是与世界脱轨的。
因为先生很严厉,而且是“全城中最严厉的”,再说了在“我”问他“怪哉”是怎么一回事时,先生还拒绝答疑,这是不民主平等的表现。
拓展延伸:没有比较就没有发言权,来看看一般私塾的特点,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在《鲁迅的青年时代》一书中提到:一般的私塾都相当腐败,“广思堂”也不例外,“短癞胡”对学生痛打长跪极是寻常,又设有一种制度,出去小便,要向他领取“撒尿签”,否则要受罚。
可见,当时的“三味书屋”是相当开明、民主的。
三味书屋是个私塾,如作品所说,“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它的样子就很古老,何谓“三味”?“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的古语。
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读经典史籍味如吃喝佳肴美酒;而读诸子百家学说之类的书,则味如酱醋罢了,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
同学们老先生很好学,读书的神情也很值得玩味,你看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他读得特入神,特痴迷,先生的读书态度会“传染”的,我想我们如果在他面前,也会如此投入地学习。
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感受如此入神入境的读书状态。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18-23段。
经大家这么一讨论,先生的形象更加鲜明了,他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热爱学习、教学有方、关心学生、有人情味的老师。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淡泊名利,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
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
课堂小结:“三味书屋”学习期间不光在学海中有乐趣,更在先生严厉的背面体会到了浓浓的人情味,以致于在30年后,鲁迅还清晰记得其间的点点滴滴,如此
真切温馨。
鲁迅先生当时情绪低落,工作、生活不如意,都转化为内心的“纷扰”,心情也是沉重不堪,心中袭来的是无尽的悲凉,于是焕发出一种生命的欲求:从内心深处的记忆中,寻找生命的“闲静”,以抵御这样的“纷扰”,从自我生命的里,去寻找光明的力量,以抵御由外到内的黑暗。
生活也许很灰暗无色,但只要精神家园中有一缕永远的阳光,那么生命就会呈现最本质的暖色,我们灵魂的深处也会温暖如春。
作业:1、进一步朗读课文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写一篇记录自己童年生活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