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必备知识清单

合集下载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1、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

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有质量。

通常情况下,1立方米体积的空气质量约为 1.205千克。

2、质量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kg)和克(g)。

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精密仪器。

使用天平时先要调节平衡,测量时要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夹取合适的砝码放到天平的右盘。

读数时,被测物体的质量=托盘上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用完之后,要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橡皮垫圈放到托盘支架下。

3、17世纪,科学家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空气有质量。

4、中国民间很流行的走马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作为动力。

5、热空气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因此形成了风。

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1、像蚂蚁、蜻蜓、蝗虫这样的动物,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它们是同一类动物,科学家把这种动物叫做昆虫。

2、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几乎遍布整个地球。

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

3、金鱼、草鱼、鲫鱼身体表面有鳞。

头部有鳃,靠鳍协调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

它们都属于同一类动物------鱼类。

4、像鸽子、麻雀这样,身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前肢分化为翼,后肢粗壮)和尾五部分,几乎全身有羽毛,头部长有喙的动物叫做鸟。

5、会飞的不一定都是鸟。

6、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略有弹性和防水性,有护体、保温、辅助飞翔等功能。

羽毛分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

7、鸟的种类繁多,遍布全球。

至2018年,全世界已知的鸟类有1万余种,我国现有1445种。

8、兔子、狗、猫等都是常见的哺乳动物。

它们的哺育方式叫做哺乳,它们的繁殖方式叫做胎生。

9、鸭嘴兽是特殊的哺乳动物,用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但却用乳汁哺育后代。

10、在大自然已知的150多万种动物中,有些野生动物由于各种原因,数量急剧减少,逐步面临灭绝的危险。

三年级上册科学背诵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背诵知识点

在三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中,需要背诵的知识点包括:1. 水是一种液体,无色无味透明,看得见、摸得着,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3.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水蒸发会吸收热量。

水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

4. 水的蒸发现象:①用湿布擦黑板,黑板过一会儿变干了;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地面上的水洼慢慢变干;④煮食物时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晾干;⑥拖地后湿漉的地面慢慢变干。

以上内容只是部分知识点,建议阅读三年级上册科学辅导书,获取更多信息。

5. 水的状态有三种:固态、液态和气态。

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

6. 水的三态变化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水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7. 水的三态变化与温度有关。

当温度升高时,水会变成水蒸气;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会变成水。

8. 水结冰的条件是温度低于0摄氏度。

9. 冰的特点是:硬邦邦的,滑滑的,不能流动,没有气味和味道,晶莹透明。

10. 冰变成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冰放在温暖的室内,过一段时间冰就会变成水;另一种是用热毛巾敷在冰上,冰就会慢慢融化变成水。

11. 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凝固。

水在0摄氏度以下会凝固成冰。

12. 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水可以变成液态水,液态水可以变成气态水,气态水可以变成液态水,液态水也可以变成固态水。

13. 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

固态水可以用来冷却物体,液态水可以用来清洗物体,气态水可以用来调节气候。

14. 在自然界中,水的循环是由太阳、地球和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太阳的热量使地球表面的水蒸发形成云,云中的水分子冷却后变成雨落到地面,形成循环。

15.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循环,地球表面的水分得以保持平衡,满足植物生长和人类生活需求。

同时,水的循环也维持了地球的气候稳定。

三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在三年级科学上册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这些知识点包括:
1. 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了解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性和转化过程。

2. 水的蒸发:了解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从液体表面逐渐散失到空气中,这个过程叫做蒸发。

3. 水的沸腾:水的沸腾是当水温达到100℃时,水分子剧烈运动,形成大量气泡,水开始沸腾。

4. 水的结冰: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5. 加快溶解的方法:加热、搅拌、研碎。

了解这些方法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6. 空气的特征: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它能够占据空间。

7. 空气的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细,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充气城堡、充气救生圈、汽车轮胎、篮球、足球等。

8. 热胀冷缩:空气受热后体积会增大,受冷后体积会缩小。

这个原理应用在热气球上升或下降上。

9. 风的形成: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

这些知识点都是三年级科学上册的重要内容,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

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

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

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

(4)不乱砍乱伐,2、我们每个人能为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些什么?(1)不虐待动物。

(2)不打猎。

(3)保护动物,不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

保护植物。

(5)多种植花草树木。

第三单元土壤1、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2、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

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3、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

无土栽培是批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4、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

在春4、空气中有灰尘,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

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多栽花草树木等。

第五单元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材料分为(天然材料:棉花做成的布)和(人造材料:塑料)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与热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它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用(℃)表示。

195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2、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为0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应的温度值);(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一1、水1、(水)和(空气),是地球上的两种非常重要的物质。

因为有了它们,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有了植物、动物和我们人类,地球才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摇篮。

2、水的样子: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3、水的存在方式:冰、雪、淡水、云、海洋等形式。

4、水的用途:洗衣、做饭、饮用等。

5、水和生物的关系:植物离不开水,动物离不开水,微生物离不开水。

6、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7、人们通常将水、醋、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液体);将石头、木头和树叶分为一类,称为(固体)。

空气是单独的一类,称为(气体)。

8、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这样分类的标准是什么?答: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1、水是一种(液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液体,比如:洗洁精,饮料,食用油,醋等。

2、在科学观察中我们一般不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

3、水重食用油轻。

4、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说明水和食用油都没有固定形状。

5、水和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水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透明,不黏,比油重,水滴是圆的。

油是淡黄色,有气味,有味道,半透明,有点黏,比水轻,油滴是扁平的。

相同点: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都是液体、透明、都有重量、都会形成滴状、都有一定的黏度。

3、谁流的更快一些1、按流动速度从快到慢排列:水>食用油>洗洁精(水最快,油较快,洗洁精最慢)2、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稠度)的影响。

3、液体和固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液体——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有点透明;都会形成滴状;有黏度。

固体——不会流动;有固定形状;有些透明有些不透明;不会形成滴状。

相同点:都有重量,有形状。

4、比较水的多少1、你有什么方法来比较不同瓶中水的多少?答:(1)倒在同一个大杯子。

湘教版小学科学知识点

湘教版小学科学知识点

湘教版小学科学知识点三年级(上册)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经过(20多)年的研究, 完成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达尔文每发现一个新的“宝贝”, 总要进行细致的(观察)。

这让他发现了许多(科学)的秘密。

2.不要忘了带上纸和笔, 随时记录自己的(发现)或(问题)。

3.我们把“宝贝”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物品)三类。

4.植物标本制作包括: 采集、处理、固定、贴标签。

标签包括: 物品名称、采集人、采集时间、地点。

5.李时珍是(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 他经过(27)年写成(《本草纲目》), 在这本书里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这本书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 对(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6.动物的特征包含: 外形、繁殖、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根据动物的特征将动物分为: 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常见的动物如: 猪、狗、鸽子、金鱼等。

7、(霸王花)世界上单朵最大的花。

含羞草是一种(草本)植物, 用手摸它, 它的叶子会(闭合)。

捕蝇草是(食虫)植物。

纺锤树又叫(瓶子树), 树高30米, 树干直径5米, 树茎内可储存2吨水。

8、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大约有(150万)种。

地球上到处都生长着植物, 而且种类(繁多), 形态(各异)。

常见的陆生植物如: 辣椒、含羞草、菊花、柳树等;水生植物如: 荷花、水葫芦、浮萍、金鱼藻等。

9、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它的身体是(柔软)的。

蜗牛受到外界刺激能够作出反应, 会将身体(缩进壳内)。

大熊猫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它的眼圈是(黑)色的, 它的食物是(箭竹)。

10、(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砂质土含(砂)较多, 保水性(差), 透气性(好);黏质土含(黏土)较多, 保水性(好), 透气性(差);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保水性(居中), 透气性(居中)。

科学三年级上册背诵知识点

科学三年级上册背诵知识点

科学三年级上册背诵知识点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界规律的学科,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科学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一些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需要背诵的知识点:1. 自然界的分类:自然界可以分为生物界和非生物界。

生物界包括动物、植物等,非生物界包括空气、水、土壤等。

2. 生物的特征:生物具有生长、繁殖、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特征。

3. 植物的结构:植物通常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4. 动物的分类:动物可以根据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5.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6. 水循环: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水从地表蒸发到大气中,再以雨、雪等形式返回地面的过程。

7. 光的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例如在空气中。

8. 影子的形成:当物体阻挡光线时,会在物体背后形成暗区,这就是影子。

9. 简单机械: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它们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10. 能量的转换: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例如化学能可以转换为热能。

11. 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

12. 动物的呼吸作用: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和食物转化为能量和二氧化碳。

13. 天气现象:天气现象包括晴天、阴天、雨、雪等,它们受到气压、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14. 季节的变化: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如春、夏、秋、冬。

15. 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探究包括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分析和得出结论等步骤。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三年级的学生们可以对自然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今后更深入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享受探索科学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年级上册科学必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必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必考知识点一、生命科学1、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了解植物的各个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以及它们的功能。

•掌握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萌芽、生长、开花、结果和死亡。

•了解植物如何适应环境,例如光合作用、吸收水分和养分等。

2、动物的生命活动•了解动物的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摄食、运动和繁殖。

•掌握动物的主要类群(如昆虫、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及其特征。

•了解动物如何适应环境,例如迁徙、冬眠等。

二、物质科学1、物体的性质•掌握物体的基本属性,如质量、体积、形状、颜色、温度和状态。

•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如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转换。

•掌握密度和比重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力的作用•了解力的概念、单位和矢量性质。

•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基本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方式。

3、能量与转换•了解能量的概念及其形式(如动能、势能、热能、电能等)。

•掌握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

三、地球与宇宙1、地球的构造与运动•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及其运动方式。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及其对地球表面昼夜变化的影响。

•了解地球的板块构造理论及其对地震的影响。

2、天文现象与宇宙探索•掌握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如太阳、行星、卫星等)及其运动规律。

•了解恒星、星系和宇宙的基本概念及其演化过程。

•掌握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天文观测中的应用。

四、技术与工程1、技术与发明创造•了解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掌握发明创造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如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等)。

•了解一些重要的发明创造(如火药、造纸术、蒸汽机等)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工程设计与制造•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掌握一些基本的工程设计方法(如系统分析、优化设计等)。

2019-2020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2019-2020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鱼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全册教案1.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

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记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探究发现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方法与手段】合作探究、实验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教学过程】一、空气占据空间1.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4.知道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5.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

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3.生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实验情况: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科学1、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是多感官、多角度的结合:眼睛看颜色、形状、大小,手摸冷热、光滑程度,耳朵听声音,鼻子闻气味,舌头尝味道。

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学会应用眼、耳、鼻、舌、手等多种感官的配合,使我们的观察更仔细、更全面。

2、观察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得更精确、细致、清楚。

对观察物体的适当的处理可以使观察更深入,发现更多秘密。

不断地思考,能让我们在观察中有更多的发现,观察更深入。

3、观察过程中注意找物体的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是物体分类的依据。

分类前要注意先定标准(共同特征),记住每一次分类只有一个标准。

植物标本制作包括:采集、处理、固定、贴标签。

标签包括物品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

4、达尔文是著名的生物学家。

于1859年写成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1、动物的特征包含:外型、繁殖、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我们可以根据动物的特征将动物分为: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2、蚯蚓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3、李时珍是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

历经27年对药物的鉴别考证,著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该书内容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单元:土壤1、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

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2、鉴别土壤主要有手捏法、搓条法、沉淀法等。

用“手捏法”鉴别土壤的方法是:手握土壤后,再伸开手掌,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3、不同的植物适合生活在不同的土壤里,最适合蔬菜生长的土壤是壤土。

4、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这种营养液可以代替土壤向作物提供养分,使作物能够正常生长。

【知识点】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复习
一、物体的性质
1. 重量: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性质。

2. 形状:物体占据的空间形状。

3. 颜色:物体的外表颜色。

4. 材质:物体的材料组成。

5. 光滑与粗糙: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

6. 硬度:物体的坚硬程度。

二、物体的分类
1. 植物:有根、茎、叶的生物。

2. 动物:能够运动、呼吸和感觉的生物。

3. 矿物:自然界中存在的无机物质。

4. 人造物:人类制造的物体。

三、物质的变化
1.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有:溶解、融化、凝固、蒸发、燃烧等。

2. 物质变化后的物体可以变成新的物质。

四、磁性和非磁性
1. 磁性物体: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2. 非磁性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五、太阳和地球
1. 太阳是地球的近邻星,它给地球提供光和热。

2.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有固态的陆地和液态的海洋。

六、空气和水
1.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包围着地球。

2.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支持着地球上的生命。

七、天气和季节
1. 天气:气温、天气现象和风力的变化。

2. 季节:春、夏、秋、冬四个不同的季度。

八、保护环境
1. 创造干净的环境,保护动植物、水资源和空气。

2. 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保护地球。

以上是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复习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复习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年级上册科学素材-复习资料 湘教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素材-复习资料 湘教版

1.空气的主要性质是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占据一定的空间,能流动容易被压缩。

2.空气虽然很轻,但是有一定的质量,可以用天平精确的测量空气空气的质量。

3.天平各部分的名称有托盘、标尺、指针、平衡螺母、游码。

4.走马灯的原理是利用热空气上升作为动力。

5.流动的空气形成风,风的速度越快风力越大。

6.风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的天然环保能源。

7.昆虫的身体都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我们常见的昆虫有蚂蚁,蜻蜓,蝗虫。

8.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几乎遍布整个地球。

全球已经识别的昆虫种类有100多万种9.在江、河、湖、海中都生活着鱼,鱼在水中靠鱼鳍运动,用鳃呼吸。

10.金鱼的身体分成头,躯干、尾三大部分。

11.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略有弹性和防水性,有护体、保温、飞翔等功能。

鸟类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部分。

12.鸽子的骨头很轻。

有的是中空的,有的很薄很薄。

13.羽毛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

14.羊,猫,狗它们哺育的方式叫做哺乳,它们繁殖的方式叫做胎生。

15.身体表面有毛,身体一般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这类动物叫做哺乳动物。

16.我国珍惜动物中除被称为国宝的大熊猫外,还有金丝猴,白鳍豚,丹顶鹤,中华鲟等。

17.保护珍稀动物的最有效措施是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样的地区叫自然保护区。

18.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等。

19.天然林是生态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森林生态系统,对减轻大自然的灾害,保护野生动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土壤是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21.采集土壤时要先刮去约1cm深的表层土,再垂直深挖约20cm才能开始采集。

我们制作土壤标本时应记录土壤的采集时间和地点以及土壤标本的特点。

22.土壤中的主要成分有沙、黏土、水、空气,另外还有动植物的残体和由他们腐解而产生的腐植质。

2019-2020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2019-2020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2019-2020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的研究1、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四部分组成。

2、土壤的颜色、质地、肥力等特性与(土壤成分)有关。

3、土壤的种类有:沙土、粘土、壤土等。

4、(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使植物生长更加茁壮。

5、(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影响生态环境。

6、保护土壤,从我做起,从(垃圾分类)、(少用化肥农药)、(植树造林)等方面入手。

第四单元水的研究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形的液体,是人类生活必需品。

2、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气态)。

3、水的循环: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蒸发。

4、(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5、(水污染)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要加强水环境保护。

6、(水的节约)是我们每个人应该积极参与的环保行动,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从减少浪费、勤俭用水、防止污染等方面入手。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支持植物生长的疏松表层,它是许多动植物的生活家园。

制作土壤标本时,应记录土壤采集时间和地点,以及土壤标本的特点。

土壤的主要成分有砂、黏土、水、空气,另外还有动植物的残体和由它们分解的腐殖质。

土壤主要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砂质土含砂较多,颗粒大,渗水快,保水性差,透气性好;黏质土含黏土较多,颗粒小,渗水慢,保水性好,透气性差;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颗粒居中,渗水居中,保水性居中,透气性居中。

鉴别土壤的方法有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沙质土适宜种植花生、土豆,壤土适宜多种作物生长,黏质土适宜种植水稻。

我国幅员辽阔,土壤类型丰富,土壤颜色繁多,主要有红土、棕土、黄土、黑土、紫色土。

其中黑土肥沃适合种庄稼,红土适合种茶树。

土壤是植物生存的基础,但是,在许多地方它正受到人为的破坏。

证明土壤是否有空气,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土壤放进水中,看有没有气泡冒出来。

三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一、植物。

1. 植物的身体。

- 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根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茎能支撑植物的“身体”,还能运输水分和养料;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花一般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它可以发育成果实和种子;果实里面有种子,种子可以繁殖后代。

2. 植物的生存需要。

- 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

例如,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的养料;水分能使植物保持挺拔的姿态,也是植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溶剂;空气为植物提供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同时植物的呼吸作用也需要氧气;不同的植物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温度适宜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3. 观察植物的方法。

- 我们可以用眼看、鼻闻、手摸、耳听等方法观察植物。

看植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闻植物的气味,有的植物有特殊的香味,有的可能有臭味;用手触摸植物的茎、叶等部位,感受它们的质地,如光滑或粗糙等;有些植物在风吹动时会发出声音,我们可以用耳听。

在观察植物时,要注意保护植物,不随意采摘。

二、动物。

1. 动物的特征。

- 动物具有不同的特征。

例如,蚯蚓身体柔软,细长且由许多环节构成,它生活在土壤中,靠身体的伸缩爬行,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金鱼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鳃呼吸,靠鳍游泳;蚂蚁身体很小,有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它们喜欢群居,通过触角交流信息,寻找食物等。

2. 动物的生存需要。

- 动物的生存需要食物、水、空气、适宜的栖息地等。

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如兔子吃青草,老虎吃肉等;水是动物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动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必要物质;空气为动物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栖息地为动物提供居住、繁殖和觅食的场所,像鸟类需要在树上筑巢,松鼠需要树洞等。

3. 动物的分类。

- 可以根据动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对动物进行分类。

2019最新改版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2019最新改版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2019最新改版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1.空气占据空间,具有质量,能够流动并形成风。

当纸风车或纸蛇放在燃烧的蜡烛上方时,它们会转动,因为燃烧的蜡烛加热了周围的空气,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空间。

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温度不同,热的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的地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风。

2.天平由底座、托盘、横梁、平衡螺母、标尺、游码、分度盘和指针组成,还需要砝码和镊子。

使用天平时,需要将其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橡皮垫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夹取砝码放到天平右盘,使天平平衡。

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托盘上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读数时,需要看游码左边所对应的刻度,并在使用后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橡皮垫圈安放到托盘支架下。

3.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蚂蚁、蜻蜓、蝗虫、蝴蝶、蜜蜂、苍蝇、蟑螂等都属于昆虫,而蝎子、蜘蛛、蜈蚣则不是昆虫。

4.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类群,几乎遍布整个地球,占据生物种类的50%以上。

目前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

5.鱼的特征是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协调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

金鱼、草鱼、鲫鱼都属于鱼类,而墨鱼、鳄鱼、鲸鱼则不属于鱼类。

6.鸟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几乎全身有羽毛,头部长有喙。

鸽子、麻雀、鸡、鸭、鹅、鸵鸟、企鹅等都属于鸟类,而蝙蝠、蜻蜓则不属于鸟类。

7.羽毛是鸟类特有的,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防水性,有护体、保温、辅助飞翔等功能。

羽毛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

哺乳动物以胎生方式繁殖后代,并在幼年时喝母乳生长。

羊、狗、猫、猪、牛、马、老虎、豹子、狼、狮子等都是哺乳动物,而鲸鱼、海豚、蝙蝠也属于哺乳动物。

鸭嘴兽是一种特殊的哺乳动物,它用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但用乳汁哺育幼崽。

珍稀动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数量急剧减少,逐渐面临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

科学三年级知识点背诵

科学三年级知识点背诵

科学三年级知识点背诵一、自然界的构成1.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

2.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转,形成了四季和日夜。

3.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地球转,影响着潮汐。

二、植物的生长1.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需要阳光、水和二氧化碳。

2. 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撑植物,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3. 花朵是植物的生殖器官,通过授粉和结实来繁殖后代。

三、动物的分类1. 动物可以根据它们的生活环境分为陆地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动物。

2. 哺乳动物是一类有毛发、能哺乳后代的动物,如猫、狗、牛等。

3. 鸟类有羽毛、喙和翅膀,能够飞行或滑翔。

四、物质的状态1. 物质有三种基本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 当温度升高,物质会从固态变为液态,再从液态变为气态。

3. 当温度降低,物质会从气态变为液态,再从液态变为固态。

五、力和运动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和方向。

2.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使物体向地面下落。

3. 摩擦力是物体在接触面滑动时产生的阻力。

六、简单机械1.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放大或改变力的方向。

2. 滑轮系统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帮助我们更轻松地提升重物。

3. 齿轮和轮轴也是常见的简单机械,它们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速度。

七、能量的转换1. 能量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如热能、电能、化学能等。

2. 当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时,总能量是守恒的。

3. 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太阳能板转换为电能。

八、地球的保护1.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减少污染和浪费。

2. 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3. 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土壤和水源。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三年级的学生们在科学课上取得好成绩,同时也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记住,科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式。

三年级上册科学需要背诵的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需要背诵的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需要背诵的知识点》在三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背诵。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探索科学的奥秘。

本文将分主题展开,逐步介绍三年级上册科学需要背诵的知识点,并共享一些学习心得和个人观点。

一、生物1. 动物的生活和生长在三年级上册的生物课程中,我们需要背诵动物的生活和生长的知识点。

这包括动物的基本生活需求,如食物、水和空气,以及它们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照顾动物,同时也让我们对动物的生存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

2.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另外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我们需要了解植物的种子如何生长成植物,以及它们的生长周期和对环境的依赖。

通过对植物生长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照料植物,并培养自己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物理1. 对物体的认识在物理课程中,我们需要背诵对物体的认识。

这包括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材质等特征,以及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力和运动另外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力和运动。

我们需要了解力的作用和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简单的机械原理。

通过对力和运动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周围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更深层次的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化学1. 熟悉常见物质在化学课程中,我们需要背诵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这包括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和溶液等物质,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化学反应。

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环境中的各种物质资源,同时也培养我们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探索自然界另外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如混合物的制备、物质的变化等。

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验和理解化学知识,同时也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爱。

总结回顾通过对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知识点的全面介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

三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的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的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的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知识点:
1、自然界的归纳:
(1)地球构造——大地构造(内部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跟地表构造(山脉、河流、海洋、湖泊、冰川);
(2)气象现象——云、雾、雨、风、雷。

(3)地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状态变化、混合物;
(2)化学变化——分解和水解等;
3、物品的处理:
(1)如何处理易碎的物品;
(2)收集用品的存放;
(3)如何正确使用重力;
4、能源:
(1)用可再生能源取代不可再生能源;
(2)太阳能的转换、存储及使用。

5、科学研究:
(1)常用的观察与探究方法:观察、询问、拍照、实验;(2)如何科学地记录实验结果、表格填写;
(3)安全措施及文献检索。

6、安全:
(1)怎样正确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及化学药品;
(2)安全使用电器、分类处置电子废弃物;
(3)小动物饲养与安全注意事项;
(4)怎样拯救在灾难中的人等。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年,登上号军舰,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环球考察。

2.经过年的环球考查,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3.经过研究,于写成了科学巨著,提出了。

4.不要忘了带上纸和笔,随时记录自己的或。

5。

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顺口溜:眼耳鼻舌手,人人身上有,帮我认东西,是我好朋友。

6、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

7、达尔文寻宝的过程:认真观察----了解记录----采集标本----整理资料----分析研究。

8、指南车诞生于西汉初期,有20XX多年的历史了,它总会指向南方。

9、我们把宝贝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物品三类。

第二单元:1、李时珍,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经27年著成《本草纲目》,该书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3、世界上单朵最大的花是霸王花。

4、自然界中的动物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

5、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第三单元土壤:1.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

分为三类。

2. 砂质土:含砂较多。

颗粒大,渗水快,保水性差,透气性好。

黏质土:含黏土较多。

颗粒小,渗水慢,保水性好,透气性差。

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颗粒居中,渗水居中,保水性居中,透气性居中。

3.鉴别土壤的方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4. 早在,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

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5. 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

在春秋烂后变成肥料,改良土壤。

6. 土壤是人类的基础,但是,在许多地方它正受到人为的破坏。

7. 20XX多年前,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中描述了不同土壤的颜色、黏度、含砂量等特性,还记录了各种土壤在不同地区所适宜种植的植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橡皮垫圈,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左物右码(镊子夹取砝码)使天平平衡。

当放入最小砝码而天平右端仍下沉时,就需要移动游码调节天平平衡。

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读数时,要看游码左边所对应的刻度。

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橡皮垫圈安放到托盘支架下。

17世纪,伽利略证明空气有质量。

1立方米体积的空气质量约为1.205千克。

现象:
原因:
中国民间很流行的走马灯,就是在800多年前发明的。

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风。

哺乳动物共同特征是哺乳、胎生繁殖。

其中鸭嘴兽是特殊哺乳动物,用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但却用乳汁哺育后代。

珍稀动物:数量急剧减少,逐步面临灭绝的危险的动物。

大熊猫“国宝”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设立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 川省汶川县境内。

雪豹 “雪山之王”“极危”物种。

《田律》规定保护处于繁殖期的动物,我国2000年开始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土壤是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采集土壤:先刮去约1cm 的表层土,再垂直深挖约20cm ,才开始采集。

分离土壤:用筛子来分离土壤。

水中搅拌静置 将土壤密封在塑料袋中观察土壤 将干燥的土壤放置水中,观察 土壤成分有砂、黏土、水、空气,动植物的残体和由它们腐解而产生的腐殖质。

土壤散开了,不能成团的是沙质土。

含砂多,适合种西瓜。

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

含黏土多。

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黑龙江土壤是黑色适合种庄稼,福建土壤红色的适合种茶树。

土壤分为红土、棕土、黄土、黑土、紫色土,我国北京中山公园建造了五色土社稷坛。

土壤是植物生存的基础,植物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分层 观察
造成土地沙漠化扩展的原因是:滥牧牲畜,滥伐森林,滥挖破坏草场,滥垦耕地、滥用水资源,过量喷洒农药,
非法取土,乱倒垃圾。

我国对土地沙漠化的防治方法:合理放牧,营造防沙林带,多种树种草,控制农垦、合理开发水资源。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体存在的三种形态。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体积。

质量就是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物体三的种形态有无固定形状有无固定体积有无固定质量
固体固体有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
都有固定质量,质
量不随物体的形
状变化、状态变化
而改变。

液体
液体无固定形状,液
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
般会保持水平。

液体有固定体积量筒或者量杯是度量液
体体积的仪器,单位是“毫(háo)升”,用符号“mL”表示,量
筒要轻拿轻放,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凹
āo
面齐平。

气体气体无固定形状气体无固定体积,气体总是能充满它所在的空间。

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1400年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豆豉制作过程,豆子发酵温度和人体温度差不多。

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创立了“摄氏温标”。

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为0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甲骨文(商) 青铜铭文(西周) 石刻(战国) 木牍(战国) 竹简(秦) 帛书(汉代)
同一杯水,倒入不同量筒中,水的形状改变了,水的体积不变。

可以将石块浸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来测量石块的体积。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发明了蔡伦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之一。

①切料:将麻头、破布、树木、旧渔网等具有植物纤维的材料切碎,洗干净。

②蒸煮:先用草木灰水浸泡,去掉一些杂质后再蒸煮。

③打浆:煮烂后捞起来,滤干,舂捣成糨糊状,然后放入水池中进一步打散纤维,形成纸浆。

④抄纸:用抄纸器将纸浆均匀地抄起,压平,滤水。

⑤晒纸:将抄出的纸浆连同抄纸器一起晾晒,干燥后再揭起。

纸的内部结构都是由纤维组成的,说明造纸原料里的纤维是形成纸结构的前提。

蔡伦造纸各流程的最终目的是要分离植物纤维使之重新结合形成纸。

再生纸是以回收的废纸为主要原料造出来的纸张。

1000kg废纸可以造再生纸850kg,相当于少砍17棵大树,还可以节水节电,减少污染。

造纸会造成大量工业废水、废气、粉尘等污染物,需要特别注重污染治理。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橡皮垫圈,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左物右码(镊子夹取砝码)使天平平衡。

当放入最小砝码而天平右端仍下沉时,就需要移动游码调节天平平衡。

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读数时,要看游码左边所对应的刻度。

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橡皮垫圈安放到托盘支架下。

17世纪,伽利略证明空气有质量。

1 1.205
现象:
原因:
中国民间很流行的走马灯,就是在800多年前发明的。

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风。

哺乳动物共同特征是哺乳、胎生繁殖。

其中鸭嘴兽是特殊哺乳动物,用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但却用乳汁哺育后代。

珍稀动物:数量急剧减少,逐步面临灭绝的危险的动物。

大熊猫“国宝”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设立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 川省汶川县境内。

雪豹 “雪山之王”“极危”物种。

《田律》规定保护处于繁殖期的动物,我国2000年开始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土壤是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昆虫有头(有1对触角)、胸、腹(有3对足)三部分。

昆虫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占比50%。

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

鱼类有鳞l ín
,头部有鳃s āi
,靠鳍q í协x i é
调运
动,终生活在水中。

章鱼、鳄鱼、蝌蚪不属于鱼。

鸟分头(长喙)、颈、躯干、四肢(前肢分化为翼,后肢粗壮)和尾五部分,几乎全身有羽毛。

羽毛是鸟类特有,略有弹性和防水性,有护体、保温、辅助飞翔等功能。

羽毛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

采集土壤:先刮去约20cm 分离土壤:用筛子来分离土壤。

水中搅拌静置 将土壤密封在塑料袋中观察土壤:证明有水 将干燥的土壤放置水中,观察:证明有空气 土壤成分有砂、黏土、水、空气,动植物的残体和由它们腐解而产生的腐殖质。

土壤散开了,不能成团的是沙质土。

含砂多,适合种西瓜。

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

含黏土多。

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黑龙江土壤是黑色适合种庄稼,福建土壤红色的适合种茶树。

土壤分为红土、棕土、黄土、黑土、紫色土,我国北京中山公园建造了五色土社稷坛。

土壤是植物生存的基础,植物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分层 观察
造成土地沙漠化扩展的原因是:滥牧牲畜,滥伐森林,滥挖破坏草场,滥垦耕地、滥用水资源,过量喷洒农药,
非法取土,乱倒垃圾。

我国对土地沙漠化的防治方法:合理放牧,营造防沙林带,多种树种草,控制农垦、合理开发水资源。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体存在的三种形态。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体积。

质量就是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物体三的种形态有无固定形状有无固定体积有无固定质量
固体固体有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
都有固定质量,
质量不随物体的
形状变化、状态变
化而改变。

液体
液体无固定形状,液
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
般会保持水平。

液体有固定体积量筒或者量杯是度量液
体体积的仪器,单位是“毫(háo)升”,用符号“mL”表示,量
筒要轻拿轻放,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凹
āo
面齐平。

气体气体无固定形状气体无固定体积,气体总是能充满它所在的空间。

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1400年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豆豉制作过程,豆子发酵温度和人体温度差不多。

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创立了“摄氏温标”。

0摄氏度(℃)100摄氏度(℃)。

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甲骨文商青铜铭文西周石刻战国) 木牍战国竹简秦帛书汉代)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发明了蔡伦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之一。

同一杯水,倒入不同量筒中,水的形状改变了,水的体积不变。

可以将石块浸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来测量石块的体积。






1000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