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6-单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解结耦SPWM闭环控制仿真研究
基于MATLAB的单相逆变器SPWM的研究与仿真
基于MATLAB的单相逆变器SPWM的研究与仿真
卢祖漾;李自成;覃洋建;卢雯婷;白纹婷;鲁贝宁
【期刊名称】《通信电源技术》
【年(卷),期】2022(39)7
【摘要】正弦脉宽调制(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SPWM)控制技术是逆变电路中应用最广泛的PWM型逆变电路技术。
对SPWM型逆变电路进行分析,建立了逆变器控制所需的电路模型,分析了单相桥式电压型逆变电路和SPWM 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基于MATLAB给出了仿真的实例与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突出了MATLAB仿真具有快捷、灵活、方便的优点。
【总页数】4页(P4-7)
【作者】卢祖漾;李自成;覃洋建;卢雯婷;白纹婷;鲁贝宁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4
【相关文献】
1.基于Matlab/RTW的单相桥式逆变器SPWM目标代码自动生成研究
2.基于Matlab的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器的仿真研究
3.基于MATLAB的SPWM控制高频环节逆变器仿真研究
4.基于SPWM的小功率单相逆变器仿真研究
5.基于Matlab 的三相Z源逆变器最大升压SPWM仿真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参考题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参考题目1.集成电路型方向阻抗继电器设计锅炉过热汽温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2.基于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理论的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研究3.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分析与实验测试4.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信息采集及处理系统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5.消弧线圈接地补偿系统优化研究6.面向对象的10kV配电网拓扑算法研究7.蚁群算法在配电网故障定位中的应用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8.中性点接地系统三相负载综合补偿9.电力有源滤波器控制设计10.110kV电力线路故障测距11.防窃电装置的分析与设计12.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能表设计13.跨导运算放大器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14.基于微机的三段式距离保护实验系统开发15.小干扰电压稳定性实用分析方法研究16.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17.冲击负载引起电压波动与闪变分析18.基于等波纹切比雪夫逼近准则最优化方法设计FIR滤波19.电力系统智能稳定器PSS的设计20.基于模糊集理论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21.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的电力系统测量技术研究22.基于重复控制的冷轧机轧辊偏心补偿系统23.基于模糊聚类的变压器励磁涌流与短路电流的识别24.基于蚁群算法的配电网报装路径优化25.基于虚拟仪器的变压器保护系统设计26.配网无功功率优化27.复合控制型电力系统稳定器研究28.电力系统鲁棒励磁控制器设计29.基于标准系统方块图的OTA-C滤波器的实现30.6-10KV电网线损理论计算潮流算法研究31.基于DSP的逆变电源并联系统的功率检测技术研究32.滤除衰减非周期分量的微机保护算法研究33.分布式电力系统发电机动态模型仿真研究34.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温度测控装置的设计35.电力系统谐波分量计算-最小二乘法36.用户供电事故自动回馈系统37.电力系统谐波抑制的仿真研究38.电能质量的模糊定量评价方法39.燕山大学西校区110KV供电方案设计40.数据采集系统USB接口的实现41.具有比率制动和二次谐波制动特性的差动继电器软件设计42.水轮发电机模糊调速系统研究43.电流传输器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44.双回电力线路故障测距45.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主站控制系统的研究和设计46.燕山大学供电电网改造的初步设计47.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48.500KV变电站设计49.基于MATLAB的数字滤波器设计与仿真50.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件设计51.塑料注射成型机PLC控制系统设计52.铁磁谐振消谐器软件设计53.电力系统稳定器设计54.基于模糊理论的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研究55.基于小波理论的电力故障行波分析56.基于DSP的逆变电源并联系统锁相环设计57.220kV变电站设计58.医疗设备检测数量的计算机联网监控系统59.汽轮发电机故障诊断技术研究60.电压无功控制系统模糊控制器的设计61.电力系统电压-无功在线控制数据源仿真系统62.电力系统故障录波数据分析与研究63.火电厂除灰阀门PLC控制系统设计64.电压无功控制系统智能控制器的设计65.简单电力网络潮流计算系统的设计及开发66.混沌电路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67.电力系统通信协议转换的单片机实现68.混沌遗传算法在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中的应用69.直流分布式发电系统控制70.逆变电源并联均流技术研究71.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变压器故障检测72.距离保护在高过渡电阻条件下的动作研究73.微机继电保护中滤除衰减直流分量的算法研究74.火电厂锅炉水位模糊控制系统的研究75.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76.蚁群算法在配电网重构中的应用77.基于遗传算法的电力市场竞价策略研究78.电梯PLC控制系统设计79.自动重合闸装置设计80.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设计81.基于MSP430单片机的距离保护系统设计82.变压器保护整定计算系统的设计83.电网售电量预测软件研究84.基于可控硅控制的制动器设计研究85.电铁用电特性分析及补偿方法研究86.伴随运算放大器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87.电力系统振荡的数字仿真研究88.基于智能理论的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分析89.电网规划中网架规划的方法研究90.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设计91.基于随机粒子群算法的无功优化92.少油断路器参数测量仪的研制93.应用电磁暂态程序分析电力系统铁磁谐振94.基于VB的液压AGC监控系统设计95.短路电流计算算法研究与编程实现96.应用虚拟仪器测量电网的不平衡度97.电力市场需求侧管理项目投资预测方法研究98.分布式发电微型涡轮发电机控制仿真99.锅炉燃烧系统模糊控制器的设计100.模糊图像分割技术研究101.电力系统谐波分量计算-傅立叶算法102.脉冲式电表的数据采集器设计103.信号流图在电网络分析与设计的应用104.短路计算及继电保护整定系统的设计105.自适应低通滤波器的设计106.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电容电流检测方法及系统设计107.基于正反馈的单相分布式发电孤岛检测108.混合式光纤电流互感器的设计109.电网无功优化分区的研究110.PLC在机械手控制中的应用111.万能过载保护与自动调整112.零序电流方向保护系统设计113.分布式发电系统可靠性分析114.塑壳断路器的智能控制器初步设计115.基于PLC的高空作业车电控系统研制116.分布式发电燃料电池控制系统仿真117.变压器油荧光谱EEM数据处理与分析118.伴随运算放大器在电流模电路中的应用119.电力系统电压稳定的研究120.利用两侧电量进行电力线路故障测距121.铁磁谐振消谐器硬件系统的设计122.电力系统谐波分量计算-傅立叶与最小二乘法比较123.燕山大学西校区10KV配网综合自动化124.OTA-C电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125.运算放大器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126.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线损研究127.配电变压器不经济状态下的损耗分析与计算128.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指示器的设计129.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无线通信网络的研究和设计130.基于零序电流比幅比相法配电网故障检测的研究131.粒子群算法在无功电压控制中的应用132.PLC在电镀生产线上的应用133.电力系统通信协议转换的单片机实现(硬件部分)134.电力系统潮流和网损计算软件研究135.燕大西校区10KV配网消弧与补偿136.同步发电机短路故障电流仿真分析137.配电网故障恢复研究138.基于PLC的模糊-PI空调室温控制研究139.数学形态学在电力系统暂态信号分析中的应用140.谐振软开关变流器控制研究141.BOOST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研究142.BUCK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研究143.430单片机控制H桥逆变电源研究144.多级电容升压电路研究145.430单片机控制双正激变换器研究146.Boost-Buck级联电路控制研究147.并联谐振DC-DC变换电路研究148.基于430单片机电动车控制研究149.变流器重复控制研究150.单开关逆变电路控制研究151.基于DS证据理论逆变器故障诊断研究152.交流变频电机在自动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153.移相控制ZVZCS 变换器154.家用变频空调器中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算法155.电力系统通信协议转换的单片机实现156.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异步电动机节能装置157.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的单周期控制158.TOPSWITCH在单端反激式稳压电源中的应用159.TOPSWITCH在单端正激式稳压电源中的应用160.带传感器的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161.UC3854在功率因数校正中的应用162.FX2N型PLC在电梯控制中的应用163.Boost电路的软开关PFC技术研究164.Buck电路的电荷控制技术研究165.基于单周期控制的全桥逆变器研究166.榨油厂PLC控制组态界面设计167.三电平直流变换器研究168.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研究169.Buck电路电流控制策略研究170.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研究171.正反激变换器特性研究172.UC3855在Boost PFC变换器中的应用173.单片机控制异步电动机节能器的设计174.“H”型直流脉宽调速系统设计175.热连轧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176.穿孔机电气系统设计177.软开关单相Boost PFC电路研究178.锂离子电池充电控制器179.无位置传感器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研究180.自驱动同步整流有源嵌位正激DC-DC变换器181.铅酸蓄电池充电控制器182.CRM Boost PFC变换器183.智能生态网络供热系统184.智能大厦的多功能会议系统的设计185.智能建筑的安全防范系统设计186.采用单片机控制的交流电焊机的设计187.SPWM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仿真研究188.基于控制专用单片机的无刷电机控制系统189.DC-DC软开关电源及其并联均流研究190.具有PFC功能的AC-DC开关电源设计191.单级逆变器及其单周控制研究192.电动汽车双向直流传动系统研究193.单片机闭环控制BOOST变换器研究194.单片机控制感应电机双馈调速系统研究195.全桥逆变器的单周期控制研究196.BUCK TL 变换器研究197.ZVZCS移相全桥变换器设计198.基于TDA5142T的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199.基于MSP430控制移相全桥逆变器的研究200.DSP控制的无差拍控制逆变电源201.电流控制两态调制逆变器的研究202.电网故障限流、保护器203.直流开关电源并联控制及系统设计204.单周期控制和PI控制技术的对比研究205.隔离变换器漏感影响的研究206.隔离式变换器变换效率提高的技术途径探究207.太阳光伏电池系统控制问题的研究208.DC/DC变换器的滑模变结构控制209.单相并联型APF特性的仿真分析210.超导储能磁体参数优化设计211.储能磁体励磁电源及其控制技术212.高频谐振式储能电容充电控制系统213.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终端装置的研究与设计214.低压大电流同步整流DC-DC变换器设计215.低电压大电流电压半桥变换电路设计216.ZVT PFC BOOST 变换器设计217.ZVT PWM DC-DC变换电路设计218.自驱动ZVS同步整流DC-DC变换器研究219.新型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220.智能化车窗升降控制器的设计221.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222.智能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223.高频开关电源的设计224.反激变换器控制方式的研究225.DSP控制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研究226.ZVZCS移相全桥变换器的研究227.单周控制不连续导电ZVS谐振PFC电路228.ZVZCS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229.电力电子电路缓冲器研究与仿真230.基于Boost的零电压转换PWM变换器研究231.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接口系统的研究和设计232.高功率因数电子镇流器研究233.带有功率因数校正的单级隔离式DC/DC变换器234.车载高频正弦波逆变电源235.带辅助变压器ZVZC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设计236.基于单周期控制的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研究237.基于单周期控制的三相电力有源滤波器研究238.自激式隔离多路输出开关电源239.双耦合绕组反激式单级PFC变换器研究240.单相逆变器并网控制技术仿真研究241.基于MSP430的温度检测仪设计242.基于MSP430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243.逆变器并联运行环流分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244.基于定频积分控制的有源滤波器设计245.新型移相控制ZVZCS DC/DC变换器246.带脉动补偿单相升压PFC电路研究247.单周期控制功率因数校正器248.采用“H”桥的软开关功率因数校正器249.单相逆变器SPWM策略比较研究250.臭氧发生器电源容性PWM控制研究251.Buck变换器的交错并联技术研究252.级联型变流器阶梯波脉宽调制研究253.谐波注入式SPWM技术研究254.ZVS移相全桥变换器的设计255.65W通用型多路隔离输出电源的设计256.基于单周期控制的单相电力有源滤波器的设计257.有源箝位ZVZCS移相全桥PWM变换器的研究258.单相逆变器的模糊控制技术仿真研究259.三电平Buck变换器的设计260.基于定频积分控制的单相PFC技术研究261.基于单周期控制的单相逆变器设计262.异步电动机SPWM变频调速仿真研究263.带位置传感器的无刷直流电机开环调速系统264.单周期控制的有源滤波器的研究265.临界工作模式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研究266.多级电感升压电路研究267.变频电流源电路研究268.“T”型直流脉宽调速系统269.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设计270.自驱动同步整流全桥变换器271.钢筋调直定尺剪切机数字控制研究272.热力企业生产监控系统的研究273.低电压大电流电压半桥变换器设计274.基于三次谐波检测无刷电机控制的研究275.三相UPS逆变器及其并联运行研究276.单片机控制半导体照明及其适配电源系统研究277.单周期控制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研究278.发光二极管最佳驱动方式的对比研究279.DC/DC变换器并联输出控制技术280.DC/DC升压隔离变换及控制技术281.零电压转换 PWM DC-DC变换电路设计282.基于神经网络控制的三相可逆变流器的研究283.基于Boost的零电流转换PWM变换器研究284.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容量测试系统285.单相单级高频链正弦波逆变器研究286.Boost PFC交错并联AC/DC变换器研究287.液晶电视电源系统设计288.移相控制全桥变换器设计289.直流开关电源的设计290.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和无功电流实时检测291.交错并联式双管正激变换器的设计292.基于HPWM调制方式的逆变电源研究293.新型Boost ZCT-PWM变换器294.一种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设计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单相SPWM逆变电源的一种新型控制策略研究
!
一 _ ‘‘…
驱动控制电路
ZHENG h oh n Z a - o g,S UN a Qin,ZHANG ir n Da—u
( i h a n v r iy Ch n d 1 0 5 Ch n ) S C u n U i e st , e g u 6 0 6 , i a Ab t a t n t i a e ,a n v l o t o ta e y s r c :I h sp p r o e n r ls r t g ,wh c s t e r p tt e c n r l s p e e td f r a sn l - h s P c i i h e e ii o to ,i r s n e o i g e p a e S — h v
频 ( VC ) C F 逆变 电源 。S W M 技术 可 以大大 提高 逆 变 P 器输 出 电压波形 的质量 , 并且 , 由于该技 术 易于 实现 和 实现 成本 低 , P S WM 技 术 已被 广 泛 应 用 于 逆 变 电 源 。 但是 , P M 技术 最大 的缺 点是 , SW 由于 非线 性 负 载 、 开
W M n e tr n sd ti d y rsa c d iv re ,a d i eal l e e rhe .Att e smet ,t e smuain i ta / i l k i gv n e h a i me h i lt n Malb Smu i s ie .A o u ta d o n rb s n 1 系统 数 学模 型
本 文 所设 计 的 系统 主要 由三 相 全 桥 整 流 滤 波 电 路 、 相全 桥逆 变 电路 和驱动 控制 电路 三部 分构 成 , 单 图 1为 系统硬 件设 计框 图。
单相逆变器SPWM调制技术的仿真
单相逆变器SPWM调制技术的仿真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电气学院学院11电力牵引专业(3)班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单相逆变器SPWM调制技术的仿真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 2014年 6月 16日起至 2014年 6月 20 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 电气学院机房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1.本课程设计的目的(1)熟练掌握MATLAB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熟悉matlab下的simulink和simpowersystems工具箱;(3)熟悉构建单相桥式逆变器SPWM单极性和双极性调制的仿真模型;(4)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1)基本要求:(1)要求对主电路和脉冲电路进行封装,并对调制度和载波比参数进行封装;(2)仿真参数为:E=100-300V; Ma=0.8-0.95; N=9-21; h=0.0001s,其他参数自定;(3)给出调制波原理图、相电压、相电流、线电压、不同器件所承受的电压波形以及频谱图,要求采用subplot作图;(4)选取不同参数进行仿真,比较仿真结果有何变化,给出自己的结论。
(5)利用matlab下的simulink和simpowersystems工具箱构建单相桥式逆变器spwm单极性和双极性调制的仿真模型。
2)创新要求:封装使仿真模型更加美观、合理3)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1)要按照课程设计模板的规格书写课程设计论文(2)论文包括目录、正文、心得体会、参考文献等目录1.引言.......................................... - 8 -2.软件介绍...................................... - 9 -3.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实验系统设计 ............... - 10 - 3.1实验系统总体设计 (10)3.2电力电子电路S IMULINK仿真,具有以下特点 (11)4.单相逆变器SPWM调制技术的仿真 ................ - 11 - 4.1单相逆变器SPWM调制电路的基本结构图.. (11)4.2单相逆变器SPWM调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12)4.2.1 逆变器SPWM调制原理................... - 12 -4.2.2 SPWM控制方式......................... - 14 -4.3单相逆变器SPWM调制电路的S IMULINK模型. (16)4.3.1 单极性SPWM仿真的模型图................ - 16 -4.3.1 单极性SPWM仿真的模型图................ - 18 -4.4模型参数的设定模型仿真图及其分析.. (20)4.3.1 单极性SPWM仿真 ....................... - 20 -4.3.2 双极性SPWM仿真 ....................... - 26 -5.结束语....................................... - 34 -6.参考文献..................................... - 35 -单相逆变器SPWM调制技术仿真的课程设计[摘要]: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可控电路直流电动机控制,可变直流电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这些都是以逆变电路为核心。
《2024年单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调制策略与控制方法研究》范文
《单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调制策略与控制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逆变器作为电力转换的核心设备,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单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作为现代逆变器的一种重要形式,因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优良的谐波特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研究单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的调制策略与控制方法,为进一步提高逆变器的性能提供理论支持。
二、单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基本原理单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是一种基于矩阵变换器的电力转换装置,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高频开关控制,实现电能的高效、高质量转换。
该逆变器具有结构紧凑、功率密度高、谐波污染小等优点,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
三、调制策略研究1. 调制策略的选取与分类单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的调制策略主要包括正弦脉宽调制(SPWM)、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等。
本文将重点研究SVPWM调制策略,通过优化算法,提高调制效率,降低谐波失真。
2. SVPWM调制策略的优化SVPWM调制策略通过优化开关时序,降低开关损耗,提高电能质量。
本文将采用智能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对SVPWM调制策略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逆变器的性能。
四、控制方法研究1. 控制系统的架构与设计单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的控制系统采用数字控制方式,通过高速处理器实现精确控制。
本文将研究控制系统的架构与设计,包括控制器硬件设计、软件算法设计等。
2. 控制策略的选取与实现控制策略是实现逆变器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
本文将研究PID控制、模糊控制、滑模控制等控制策略,通过对比分析,选取适合单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并实现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
五、实验验证与分析为了验证所研究的调制策略与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将进行实验验证与分析。
通过搭建单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实验平台,对所研究的调制策略与控制方法进行实验测试,分析其性能指标,如输出电压波形、谐波失真等。
实验单相逆变器单极性和双极性SPWM调制技术的仿真
单相逆变器单极性和双极性SPWM调制技术的仿真
1.
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就是对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的技术,即通过对一系列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来等效地获得所需要的波形。PWM控制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面积等效原理,即: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下面分析如何用分,就可以把正弦半波看成由N个彼此相连的脉冲序列所组成的波形。如果把这些脉冲序列用相同数量的等幅不等宽的矩形脉冲代替,使矩形脉冲的中点和相应正弦波部分的中点重合,且使矩形脉冲和相应的正弦波部分面积(冲量)相等,就可得到图1所示的脉冲序列,这就是PWM波形。像这种脉冲的宽度按正弦规律变化而和正弦波等效的PWM波形,也称为SPWM波。
图4是采用IGBT作为开关器件的三相桥式电压型逆变电路。
图4三相PWM逆变电路
当 时,给V1导通信号,给V4关断信号, ;当 时,给V4导通信号,给V1关断信号, 。当给V1(V4)加导通信号时,可能是V1(V4)导通,也可能是VD1(VD4)导通。 、 和 的PWM波形只有 两种电平。 波形可由 、 得出,当1和6通时, = ,当3和4通时, = ,当1和3或4和6通时, =0。 、 的波形可同理得出。
调制度m――调制波幅值 与载波幅值 之比,即m= / 。
输出电压基波幅值 = ,其中, 为直流侧电源电压。
将调制度m设置为0.9,调制波频率设为50Hz,载波频率设为基波的30倍(载波比N=30),即1500Hz,仿真时间设为0.04s,在powergui中设置为离散仿真模式,采样时间设为1e-006s,运行后可得仿真结果,建立m文件,程序如下所示:(示波器名称设置为inv)
不定频滞环 SVPWM电流控制的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仿真研究
摘
要 针对单相/三相矩阵式高频链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先后出现过不同的调制方法,本文在分析普通滞环控制原理
的基础上,引入不定频滞环 SVPWM 电流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具有快速的电流响应和较好的系统鲁棒性。本文设计了一 套逻辑关系与此相配合,通过进行 Matlab 仿真研究,验证了所采用的滞环矢量控制策略及相关逻辑设计之可行性。
,从而控制误差电流矢量 ∆I 。 dt 基于不定频滞环的三相 VSI SVPWM 电流控制原理
∗ ∗ ∗
变量。即当 ∆I 位于区域 j 时, R∆I ( j ) = 1 ,否则为 0(j=1~6) 。 (2)矢量 V 所在区域的检测
∗
式中,R∆I (1) : R∆I (6) —— ∆I 区域 1-6 的对应逻辑
2.3 实现不定频滞环 SVPWM 电流控制的逻辑配合
环宽度:0.03;负载:电阻:3 Ω ,电感:10mH;仿真 结果如下:
图7
输出三相相电压
图 8 输出三相相电流
图 5 单相/三相矩阵式高频链逆变器的逻辑关系图
由于单相/三相矩阵式高频链逆变器在拓扑结 构上不同与普通的三相逆变器,这就决定了其调制 方法实现的不同,为了保证逆变器具有普通逆变器 的特性,仿真中需要在普通的不定频滞环 SVPWM 电流控制方的基础上进行合适的逻辑配套处理,所 设计的逻辑电路如图 5 所示。 图中,vp05、vn05 为占空比为 0.5 且与前级逆 变同频的互补高频方波,vah、val 为普通的不定频 滞环 SVPWM 电流控制生成的两路互补调制信号。 经过该逻辑处理后生成四路信号分别是:SAHH、 SAHL、SALH、SALL 驱动矩阵式逆变器的同一桥 臂。其它两桥臂驱动同理可得。 该逻辑能够保证高频链逆变器中矩阵变换器工 作在普通逆变器的状态,从而为应用调制和设计带 来便利。
PSIM仿真设计单相桥式SPWM逆变器
PSIM仿真设计单相桥式SPWM逆变器PSIM仿真设计单相桥式PWM逆变器⼀、实验⽬的1.加深对SPWM基本原理的理解2.熟悉双极性脉冲宽度调制和单极倍频正弦脉宽调制的原理。
3.掌握PSIM仿真软件基本操作并搭建单相SPWM仿真验证双极性脉冲宽度调制和单极倍频正弦脉宽调制;实验验证单级倍频正弦脉宽调制的特点。
⼆、实验设备表4-1 实验所需设备表三、实验原理(⼀)、单相桥式电路(H桥)拓扑及其⼯作原理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共有四个开关管:T1、T2、T3、T4和四个续流⼆极管⼆极管D1、D2、D3、D4,如图4.1所⽰。
当T1、T4导通时,V ab=V D;当T2、T3导通时,V ab=-V D;当T1、T3导通时V ab=0;当T2、T4导通时,V ab=0(其中T1、T2不能同时导通;T3、T4不能同时导通)。
因此控制四个开关管的通断可以控制输出电压在V D、-V D、0之间变化。
(⼆)、SPWM 的原理采样控制理论有⼀个重要的原理——冲量等效原理:⼤⼩、波形不相同的窄脉冲变量,例如电压V(t),作⽤于惯性系统(例如RLC电路)时,只要它们的冲量,即变量对时间的积分相等,其作⽤效果相同。
V DV o 图3-1 单相桥式逆变电路的拓扑结构图3-2 ⽤SPWM电压等效正弦电压如果将图3-2所⽰的标准正弦波等分成很多份,那么⼀个连续的正弦波也可以看作是⼀系列幅值为正弦波⽚段的窄脉冲组成。
如果每个⽚段的⾯积分别与①、②、③…所⽰⼀系列等宽不等⾼的矩形窄脉冲的⾯积相等,那么从冲量等效的观点看,由①、②、③…这些等宽不等⾼矩形脉冲波构成的阶梯波和标准正弦波是等效的。
进⼀步,如果让图3-1所⽰逆变器产⽣如图3-2所⽰⼀系列幅值为±U d 的等⾼不等宽矩形电压窄脉冲,每个电压脉冲的⾯积(冲量)分别与①、②、③…⾯积相等,于是图3-2中的登⾼不等宽的脉冲电压和正弦电压也是冲量等效的。
作⽤于R、L、C惯性系统后基本是正弦波。
基于MATLAB的SPWM控制高频环节逆变器仿真研究
Ke o d hg r q e c u s y w r s: ih fe u n y p leAC ik ; o o o a h s hfi gPW M o to lo i m ;y lc n e t r l n m n p lrp a es it n c n r lag rt h c co o v re
维普资讯
《 电气 开 关  ̄ 2 0 . o 5 (0 6 N . )
1 5
文章编 号 :04 2 9 2 0)5 O 5 4 10- 8X(06O 一O 1 一O
基 于 MATL AB的 S W M P
控制高频环节逆变器仿真研究
王诗颂 李伯全 ( . 苏联 合 职业技 术学院 苏 州机 电分 院 , 苏 苏 州 2 5 3 ;. 苏大 学机 械 学院 江 1江 江 1012 江
闭环 控制 。
1 引言
传统 的 UP S使用 了低 频环节 逆变 技术 , 利用 工频 变压 器实 现输 出电压 的 匹配及输 入输 出之 间 的电气 隔 离 。该 项 技术成 熟 , 应用 广泛 , 能可 靠 。但 工频 变压 性
器 的体积 大 、 量大 , 重 限制 了 UP S的小型 轻量化 。 因为 工频 变 压器 的体积 只 和输 出电 压 的频 率有 关 , 低频 而
逆变 技术 逆变器 输 出的都 是工频 脉 冲列 。
高频 D AC 逆 变 器 采 用 了 高 频 逆变 技 术[ , C/ 3 逆 ]
成周 波 变换 器 , 将高 频逆 变 器输 出的 高 频交 流 电压脉
冲低 频解调 成单极 性 的 S WM 波 , P 经输 出滤 波 器滤波
变器 输 出 的是 高频 交 流脉 冲 , 以解 决 了变 压 器 体积 所
单相全桥并网逆变器SPWM控制
单相全桥并网逆变器SPWM控制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转换成正弦波交流电的装置,不管是并网逆变器还是离网逆变器,不管是单相逆变器还是三相逆变器,不管是H4还是H6,SPWM (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是实现逆变的主要方式,当然三相逆变器也可以用SVPWM实现。
SPWM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目前使用较广泛的PWM法。
根据采样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
SPWM法就是以该结论为理论基础,用脉冲宽度按正弦规律变化而和正弦波等效的PWM波形,即SPWM波形控制逆变电路中开关器件(IGBT或MOSFET)的通断,使其输出的脉冲电压的面积与所希望输出的正弦波在相应区间内的面积相等,通过改变调制波的频率和幅值则可调节逆变电路输出电压的频率和幅值。
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系统(renewable energy based distributed power generation,RE-DPGS),图1.1 给出了基于风能和太阳能组成的两种RE-DPGS典型网络拓扑结构。
由飞轮、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组成的储能单元用来改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随机性问题。
图1.1(a)基于直流母线的方式的RE-DPGS示意图,图1.1(b)基于交流母线的方式的RE-DPGS示意图,都有DC/AC逆变器环节(RE-DPGS通常称为并网逆变器)。
给大家分享一下单相全桥并网逆变器的两种产生方式,双极性SPWM产生方式,单极性倍频SPWM产生方式,文章摘自——LCL 型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技术_阮新波。
单极性与双极性PWM模式https:///view/18b45957561252d380eb6e9 e.html从程序方面谈谈本人对逆变器的理解/thread-287532-1-1.html三相逆变电源/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2260&page=1#pid11 61651关于SPWM的单极性和双极性/bbs/889047.html纯正弦波逆变技术的讨论——单极性与双极性工作方式的讨论/bbs/711893.html单极性SPWM的两种控制方法与过零点输出特性/diangong/article/2009-7-30/11120-1.htm双极性模式下pwm逆变电路的计算机仿真https:///view/d1bfd3d7240c844769eaeed a.html?re=view看完本文有收获?请分享给更多人文章来源于收集整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单相高频链矩阵逆变器解结耦SPWM策略及实现
单相高频链矩阵逆变器解结耦SPWM策略及实现闫朝阳;张纯江;邬伟扬;贾民立;张坤【摘要】单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由直流输入侧单向开关H桥逆变器、高频变压器和交流输出侧矩阵变换器三部分构成。
针对矩阵式变换器如何实现阻感性负载安全换流的关键问题,结合研究对象拓扑结构的特点,运用解结耦分析思想,提出一种新的解结耦SPWM调制策略。
文中阐述了该方案协调工作的控制原则,设计了相应的开关组合逻辑,详细分析了SPWM高频开关工作周期内电路的工作模态,总结了其切换规律,进行了相关的软件仿真和实验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该策略可较为有效地解决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的阻感性负载换流问题,且可以实现软开关动作,验证了调制方法和控制逻辑的可行性与有效性%A single-phase high frequency link matrix inverter is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 and it is made up of three parts such as unidirection full-bridge H type inverter in the DC input side, high frequency transformer and matrix converter(MC) in the AC output side. Aiming at the key problem of how to achieve safe commutation under the RL load condi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opology of the study object, and then puts forward a novel modulation strategy as De-Re-couple SPWM by using De-Re-couple analysis idea, the paper gives out the control principle suiting to the new strategy, and designs the combination logic for the MC power devices. A thoroughly analysis of the MC working modes and some switching rules are shown in detail in the paper.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are done, and the results are brought out. All of them show that the De-Re-couple SPWM is efficient to solute the commutation problem under a RL load and can be with a softswitching running, and they also confirm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ovel strategy and the control logic.【期刊名称】《电工技术学报》【年(卷),期】2012(027)002【总页数】9页(P59-67)【关键词】高频链;逆变器;矩阵变换器;换流;解结耦;SPWM【作者】闫朝阳;张纯江;邬伟扬;贾民立;张坤【作者单位】燕山大学电力电子节能与传动控制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秦皇岛066004;燕山大学电力电子节能与传动控制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秦皇岛066004;燕山大学电力电子节能与传动控制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秦皇岛066004;燕山大学电力电子节能与传动控制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秦皇岛066004;燕山大学电力电子节能与传动控制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秦皇岛066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4641 引言Mr. Espelage和Mr. Bose于1977年提出了高频链逆变技术的重要概念[1]。
单相SPWM逆变
主电路设计
直流电源设计
选择适当的直流电压源,如电池 、整流器等,并确保其稳定性和
可靠性。
逆变桥设计
采用适当的功率开关器件(如 IGBT、MOSFET等)构建单相全 桥逆变电路,实现直流到交流的转 换。
输出滤波器设计
设计合适的滤波器,以减小输出电 压的谐波含量,提高输出波形质量 。
控制电路设计
控制芯片选择
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单相SPWM逆变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内学者在单 相SPWM逆变技术的控制策略、调制方法、拓扑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 一定成果。然而,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国内在单相SPWM逆变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
际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通过比例、积分、微分三 个环节对输出电压或电流 进行闭环控制,实现输出 波形的稳定与精确。
SPWM控制算法
根据正弦调制波与载波的 比较结果,生成对应的 PWM控制信号,控制开 关管的导通与关断。
数字控制技术
采用DSP、FPGA等数字 处理器实现控制算法,提 高控制系统的精度和灵活 性。
03
单相SPWM逆变系统设计
问题与改进措施
03
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
优化方案,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05
单相SPWM逆变系统性能 评估与优化
性能评估指标与方法
效率评估
通过测量输入和输出功率,计算转换效率。高效率意味着更低的 能量损失。
失真度评估
使用总谐波失真(THD)作为评估输出波形质量的指标,THD越 低,输出波形越接近理想正弦波。
隔离与保护
在驱动电路中加入隔离措 施,如光耦、变压器等, 确保控制系统的安全性。
单相单极性SPWM逆变电路matlab仿真
单相单极性SPWM逆变电路matlab仿真计算机仿真实验报告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11电牵4班姓名:江流在班编号:26指导老师:叶满园实验日期:2014年5月15日一、实验名称:单相单极性SPWM逆变电路MATLAB仿真二、目的及要求了解并掌握单相单极性SPWM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 2.进一步熟悉MATLAB中对Simulink 的使用及构建模块; 3.进一步熟悉掌握用MATLAB绘图的技巧。
三、实验原理1.单相单极性SPWM逆变的电路原理图2、单相单极性SPWM逆变电路工作方式单极性PWM控制方式(单相桥逆变):在Ur和U c的交点时刻控制IGBT的通断,Ur正半周,V1保持通,V2保持断,当Ur>cu 时使V4通,V3断,U0=Ud,当Ur<U c时使V4断,V3通,U0=0。
Ur负半周,V1保持断,V2保持通,当Ur<cu时使V3通,V4断,U0=-U d,当Ur>Uc时使V3断,V4通,U0=0。
输出电压波形四、实验步骤及电路图1、建立MATLAB仿真模型。
以下分别是主电路和控制电路(触发电路)模型:2、参数设置本实验设置三角载波的周期为t,通过改变t 的值改变输出SPWM矩形波的稠密,从而调节负载获取电压的质量。
设置正弦波周期为0.02s,幅值为1。
直流电源幅值为97V,三角载波幅值为 1.2V,三角载波必须正弦波正半周期输出正三角载波,而在正弦波负半周期输出负三角载波,这可以通过让三角载波与周期与正弦波相同、幅值为1和-1的矩形波相乘实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设置三角脉冲波形的周期t=0.02/9s时的仿真结果:2、设置三角脉冲波形的周期t=0.02/21s时的仿真结果:根据仿真结果和面积等效原理可知,模拟电路成功的实现了将直流逆变成交流。
对比可发现,当三角载波的周期设置的越小时输出电压的作用效果越接近正弦电压的作用效果,可以推理:当三角载波的周期为无穷小时,逆变电路便输出标准的正弦波,只是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关断需要一定的时间,故实际中是做不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2
4
6
8
1
20 10 0 -10 -20
0
2
4
6
8
1
+
K 2 P Ks( K1 − kif ) − Ls − rs
2
LCs 3 + (r + K if K 2 P K )Cs 2 + (1 + K vf K1 p K 2 p K ) s + K i K vf K 2 p K
I o ( s ) (1)
� � � � � � � � � �
udc S3 S4
S p1
Sp2 S n2
S1
S2
HFAC
S n1
L C R
S p3
Sn3
S p4 Sn4
� � � � �
� � � � �
2.解结耦调制策略
目前电压型高频链逆变器调制策略主要有以下四 类
[4-7]
图 1 全桥全桥单相电压型高频链逆变器拓扑
Sp1h Sp2h S1 U dc S 3 � � S2 � �
(3)
3.基于解结耦 SPWM 的闭环控制
通常逆变器视为一个典型的二阶系统,其输出性 能主要由 LC 滤波器和负载决定。由于逆变器的输出 阻抗不为零,谐波电流会在上面产生压降,造成输出 电压的畸变;死区的引入,以及过调制等问题,也会 引起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变化。要得到高品质的正弦输 出电压,均离不开必要的控制技术。 在很多场合为了取得更好的动静态性能,常采用 双闭环控制技术。本文采用了电压外环,电感电流内 环的双环控制
图 8 输出电压电容电流反馈双闭环控制框图
外环采用 PI,内环采用 P,为了增强带负载能力, 电容电流的反馈 K if =0.6,其他不变,极点配置法确 定仿真参数 K1 p =0.0216, K 2 p =48.5, K i =14246。可 见该方法对于带非线性负载时的控制效果良好。
强电感电流的抗扰度,当负载变化时,其维持电感电 流恒定,使负载从电容上抽走更多电流使输出电压畸 变。电容电流反馈可以迅速的补偿电容电流,使其恒 定,输出电压具有更好的波形。电容电流反馈具有更 好的带负载能力,而电感电流反馈可以通过设置限流 环节有效的抑制负载短路或过载产生的大电流,能有 效地保护电路,而电容电流反馈则不具有这个功能。 不管是电感电流还是电容电流都含有输出电压的微分 成分,引入其反馈都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10]。
:正弦脉宽脉位控制策略(SPWPM),单极性及双
[8,9]
极性移相的 SPWM 控制策略,混合调制策略,以及解 结耦 SPWM 调制等 。 多种方案各有优缺点, 均能实 现单相高频链逆变器的电能转换功能。本文基于解结 耦 SPWM 调制策略, 进行了单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 的闭环控制研究。 由图 1 全桥式高频链矩阵逆变器拓扑可发现,当 前级逆变器输出高频方波时,如果只考虑半个高频周 期,矩阵变换器的输入可以看成是脉动直流,这时可 以把矩阵变换器看成是普通逆变器。当高频变压器输 出为正电压时, 认为是图 1 中的正组逆变器(Sp1、 Sp2、 Sp3、 Sp4)工作, 反之, 当高频变压器输出电压反向时, 认为是负组逆变器(Sn1 、Sn2、Sn3、Sn4)工作,这样 就可以将矩阵变换器拓扑解耦成两个常规电压源型逆 变器反并联结构,从而就可以将常规电压源型逆变器 的控制方法引入其中,进而就可将对矩阵变换器的分 析转化为在开关周期的不同阶段对电压源型逆变器的 分析, 从而 简化对矩阵变换器分析的难度, 这就是“拓 扑解耦”控制思想的核心所在[8]。 通过解耦工作,矩阵式变换器的控制问题就转化 成了普通逆变器的控制问题,这就能相对降低对矩阵 变换器分析的难度,且控制过程容易实现。
0
0 5
1
(c)带同样非线性负载时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 (2000uF 电容和 66 欧姆电阻)
0 5
0
5
20 10
20 10 0 -10 -20
图 9 输出电压电容电流反馈双闭环控制仿真结果
Io
0 -10 -20
0
5
0
2
4
6
8 t
10
3.4
输出电压单环 PID 控制
io i L+ Do(s) ic 1 CS U o
(e)负载突然加倍/减半时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 图 5 带负载电流前馈的输出电压电感电流控制仿真结果
得到双环控制系统的特征方程:
3.2
输出电压电感电流双闭环控制
io i L+ 1 1 LS + rL i c CS Do(s)
400
400
200
200 0 -200 -400
0 -200 -400
0 1 2 3 4 5
采用简单的输出电压反馈单环的 PID 控制,同样 采用极点配置的方法,计算和仿真后确定 K p =9.17,
K d =0.00002, K i =20469.83。额度负载时的输出电压 波形。
400 200
400 200 0 -200
通过仿真可以发现,在该控制方法控制下逆变器 在负载突变时动态特性良好。 3.3 输出电压电容电流双环控制
0
1
2
3
4
5
Ur
+
-
Gv(s)
U ir
+
ie -
Gi(s)
K
U1 +
Uo
20
10 5
10
0
0
iL
-5 -10
0 1 2 3 4 t 5
-10
0
1
2
3
4 t
5
Kif Kvf
(a)负载突减时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 (b)负载突加时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
200 100 0 -100 -200
图6
输出电压电感电流反馈双闭环控制框图
0
2
4
6
8
1
0
10
-100
5 0
-200
-5
-300
-10
0
2
4
6
0
2
4
6
8
1
K if 为反馈系数,K 为周波变换器前的近似放大倍数。
可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K1 Ur
+
(a)系统额定负载时输出电压波形 (b)突然加/去载时输出电压(上)和负载电流(下)波形
400 200 0
400 200 0 -200
单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解结耦 SPWM 闭环控制
闫朝阳 张超 何群 王跃鹏 张纯江 邬伟扬
河北省电力电子节能与传动控制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河北 066004
摘 要 高频链逆变技术与传统逆变器技术相比具有优良的性能,自提出之日起备受关注。针对高频链逆变技术,研究
者提出了多种控制方式。本文应用 SPWM 调制策略,对单相电压型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进行了闭环控制的研究。文章分析 并仿真了四种闭环策略,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可行,控制效果较好。 关键词 高频链逆变,SPWM,闭环控制
同样采用外环 PI 控制, 内环 P 控制其他不变采用 极点配置法得到仿真参数 K1 p =0.0316 , K 2 p =56.7 ,
0
0.5
1
200 100 0 -100 -200
K i =12145.83。仿真结果如下。
400 200 0 -200 -400
400 200 0 -200 -400
[10]
得到参数计算公式:
(2 + n)ζω n L − r K 2 P = K if K 2 (1 + 2nξ 2 )ω n LC − 1 K 1P = K vf K 2 p K 3 K = nζω n LC i K vf K 2 p K
(4)
则 ωn =3500 , n 取 10 , K vf =0.0028 , K=300 ,
D( s) =
LCs 3 + (r + K if K 2 P K )Cs 2 + (1 + K vf K1 p K 2 p K ) s + K i K vf K 2 p K (2)
采用极点配置法,
D( s ) = ( s − s1 )( s − s2 )( s − s3 )
2 = ( s 2 + 2ζω n + ωn ) ( s + nζω n )
Io
0 -200 -400
0
1
2
3
4
5
-400
0
1
2
3
4
5
20 10 0 -10 -20
20 10 0 -10 -20
0
1
2
3
4
5
0
1
2
3
4
5
Ur
+
-
Gv(s)
Uir
+
ie -
Gi(s)
K
U1
+
-
iL
1 LS + rL
iL
io
Do(s) ic 1 CS Uo
(a) 系统负载突减时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 (b)系统负载突加时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 图 11 输出电压反馈的 PID 控制仿真结果
K 2 p =9.17, K i =20460。进行了 Matlab 仿真,参数为
输入电压 50V,滤波电感 0.36mH,滤波电容 60uF, 电阻 40Ω。电感等效电阻 r=0.1Ω,开关频率 20kHz, 输出电压频率 50Hz。仿真结果如下。
300
400 200
200
0
100
-200 -4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37003) ,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 与发展项目(112139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