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条件不同,将分别按以下两种不 同的历程进行:
➢化学腐蚀:氧化剂直接与金属表面的原子碰撞、化合 而形成腐蚀产物。例如金属锌在高温的含氧气氛中的腐 蚀。
1 Zn 2 O2 ZnO
第1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1.1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
➢电化学腐蚀
✓ 电化学腐蚀:通过失去电子的氧化过程(金属被氧化)和得 到电子的还原过程(氧化剂被还原),相对独立而又同时完 成的腐蚀历程。
第1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1.1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
3、腐蚀电池工作历程
第1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1.1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
第1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1.1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
1.1.5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热力学
第1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1.1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
自由焓准则 当△G<0,则腐蚀反应能自发进行。
化学成分不均一 电化学不均一性组物织理结状构态不不均均一一
表面膜不完整
第1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1.1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
如下图所示:含杂质铅的锌在硫酸中的微电池腐蚀
第1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1.1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
铜板上的铁铆钉为什么特别容易生锈?
CO2 SO2
H+ Cu
H2O
Fe2+
(1)电化学极化(活化极化)
阴极:去极剂与电子结合的反应速度<消耗阳极送来
的电子
电子密度增高
电位向负方向移动
阳极:金属失去电子成为水化离子的反应速度<电 子流出阳极的速度 双电层内层电子密度减小
电位向正方向移动
第1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第一章 金属腐蚀的基本原理腐蚀原理

第一章    金属腐蚀的基本原理腐蚀原理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一些金属在某些介质中的平衡电位
每天进步一点点……
腐蚀电位序的作用:预测在实际条件下发生腐蚀的行为。 腐蚀介质发生变化,金属的电极电位序也会跟着发生改变,
如在标准电位序中,Al为-1.66v, Zn为-0.76v,Al较Zn活泼, 易发生腐蚀;而将这两种金属都浸入3%的NaCl溶液中时,Al 为-0.63v,Zn为-0.83 v,Zn较Al活泼,易发生腐蚀。
Chemical Corrosion and Anticorrosion
每天进步一点点……
第一章 金属腐蚀的基本原理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清楚的知道,材料不仅 有金属还有非金属,但工程结构材料主要还是以 金属为主,所以我们这一章就学习金属腐蚀的基本 原理。 电化学腐蚀 :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腐蚀
lg
PO 2 (COH )4
每天进步一点点……
氧浓差电池实例
每天进步一点点……
(2)金属离子浓差电池:同一金属与浓度不同的盐接触时形成 的电池。在这种电池中,金属与稀溶液接触的部位是阳极,与 浓溶液接触的部位是阴极。
每天进步一点点……
补充(温差电池): 浸在电解液中的金属,由于所处于温度的不同而形成的电池 为温差电池。它常常发生在换热器、蒸发器两端温差较大的 部位。 高温端:电位低为负极、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为阳极,该 部位的金属遭到腐蚀; 低温端:电位高为正极、该电极发生还原反应,为阴极,该 部位的金属受到保护。
电极:电化学中,把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构成的体系称为电极体系
电位:单位正电荷有无穷远处移至该点,因反抗电场力
所做的电功即为该点的电位。
电极电位:电极系统中金属与溶液之间的电位差称为
该电极的电极电位,即E=E金属-E溶液

第一章 电化学腐蚀基础24

第一章  电化学腐蚀基础24

腐蚀极化图的应用 初始电位差对最大腐蚀电流的影响
E
当腐蚀电池的欧姆电阻 R→0,由腐蚀极化图可以 看出,阴极与阳极初始电 位差越大,腐蚀电流就越 大。即腐蚀原电池的初始 电位差是腐蚀的驱动力。
Ec P a` E a` E c` P c` Ea I3 I2
Pc
Pa
I1
I
腐蚀极化图的应用
极化性能的影响
去极化
阳极去极化的原因 阳极钝化膜被破坏 降低阳极表面的金属离子的浓度。
阳极产物—金属离子加速离开金属/溶液界 面、一些物质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均 会使金属表面离子浓度降低。
去极化 阴极去极化的原因
阴极上积累的负电荷得到释放
使去极化剂容易达到阴极以及使阴极反应产
物容易迅速离开阴极。如搅拌、加络合剂可使阴
Ee,c Ee,a Ec Ea IR
腐蚀极化图的应用
用 Pa 、Pc 分别表示阳极和阴极的极化率 , Ea I Pa,
Ec I Pc, 则 :
I
E e ,c E e , a Pa Pc R
由上式可知腐蚀电流受腐蚀电池的电动势,阴、阳极极化 率和欧姆电阻四个因素的影响。对具体某一腐蚀过程的腐 蚀速度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叫做腐蚀控制因素。各项阻力对 于整个腐蚀过程的总阻力的比值的百分数叫做各项阻力对 整个腐蚀过程控制的程度。即 :
极化原因
2、阴极极化的原因
①阴极过程是消耗电子的过程。若阴极接受电子的物质由 于某种原因,与电子结合的速度跟不上阳极电子的迁移速 度,则使阴极处有电子的堆积,电子密度增大,使阴极电 位越来越负,即产生阴极极化。这种由于阴极过程进行缓 慢而引起的极化称为活化极化或电化学极化。 ②由于阴极表面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扩散速度较慢,小于 阴极反应速度,导致阴极附近的反应物的浓度小于整体溶 液的浓度,生成物的浓度大于整体溶液的浓度,结果使阴 极电位降低,即产生阴极极化。这种由于扩散过程缓慢而 引起的极化称为浓差极化。

腐蚀理论与防护技术思考题

腐蚀理论与防护技术思考题

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思考题绪论1. 什么是金属的腐蚀?金属腐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 腐蚀的危害体现在哪些方面?3. 为什么说腐蚀与防护科学是一门边缘科学?4. 什么是化学腐蚀?什么是电化学腐蚀?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5. 常见的局部腐蚀有几种?6. 腐蚀过程的共同特性是什么?第一章化学腐蚀1. 什么是金属的氧化?2. 金属的化学腐蚀有什么特点?3. 金属氧化的热力学判据?4. 影响金属氧化膜形成的因素有哪些?5. 金属的氧化属于化学腐蚀,却又由电化学模型来解释之为什么?6. 满足哪些条件的金属氧化膜才有保护作用?7. N型氧化物和P型氧化物的导电机理是什么?如何用哈菲原子价规律解释合金化提高金属耐蚀性的原理?8. 金属氧化的动力学曲线有几种类型?9. 钢铁高温氧化时的氧化产物组成是什么?氧化膜增长机理又是什么?10. 铸铁肿胀的实质是什么?11. 什么是氢腐蚀?处于氢脆和氢腐蚀状态的金属材料有什么特性?12. 为什么说金属的硫化比氧化更严重?13. 加工高硫原油的减压填料塔停工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自燃,试分析其原因?如何防止自燃发生?14. 什么是高温烟气的硫酸露点腐蚀?如何防止之?第二章电化学腐蚀的理论基础5. 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热力学条件是什么?6. 电位-pH图中的三类曲线各代表什么含义?7. 氢电极和氧电极的电位-pH 图中氢、氧平衡线把图分成哪三个区域?8. Fe-H 2O 系的电位-pH 图被各条曲线分成几类区域?其在腐蚀科学研究中有什么作用?9. 什么是腐蚀电池?腐蚀电池的组成条件是什么?10.简述腐蚀电池的工作历程?11. 微观腐蚀电池形成的原因有哪些?12. 什么是极化现象、阳极极化、阴极极化?13. 电化学极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14. 埃文斯极化图有什么作用?15. 什么是共轭体系?16. 什么是腐蚀电位?17. 什么是金属的钝化?金属钝化的特征是什么?18. 金属钝化曲线有几个特征电位?这些特征电位将曲线分成几部分?19. 什么金属钝化理论的成相膜理论及吸附膜理论?20. 什么是析氢腐蚀?什么是吸氧腐蚀?21. 氧电极的极化曲线可分成哪几个区域?22. 工程结构中对同时存在由不同材料构成的阴、阳极时,如何确定阴阳极的相对面积?为什么?23. 衡量金属钝化性能好坏的电化学参数是什么?其物理意义是什么?24. 影响电化学腐蚀的因素有哪些?25. 在腐蚀电池Fe|NaCL (充气的)|Pt中⑴阴、阳极各是哪一个?(2) 外电流的方向怎样?(3) 铁和铂片上主要进行的反应是什么?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4)将NaCL溶液换成稀HCL溶液,反应将发生什么变化?26. 一个铁钉完全浸泡在充氧的水中,它会在什么部位发生腐蚀?写出相应的阳极和阴极反应式?第三章常见的局部腐蚀电池的本质是什么?6. 试以铝合金在含有氯离子的溶液中发生孔蚀时的自催化原1. 说明三类双电层的带电状态,并解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电荷分布结构?2. 什么叫电极电位、平衡电极电位、标准电极电位?如何确定电极的电极电位?3. 作为参比电极必须满足哪些条件?4. 什么是标准电位序?什么是腐蚀电位序?1. 常见的八大局部腐蚀形态是什么?2. 全面腐蚀的电化学特点是什么?工程中如何控制全面腐蚀?3. 什么叫电偶腐蚀?电偶腐蚀的机理是什么?4. 为什么说工程结构中存在异种金属组合时“大阴极、小阳极”结构不合理?5. 孔蚀的机理是什么?孔蚀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闭塞理?7. 什么是缝隙腐蚀?缝隙腐蚀的机理是什么?8. 缝隙腐蚀和点蚀的异同点是什么?9. 什么叫选择性腐蚀?常见的选择性腐蚀有哪些?10. 黄铜脱锌的机理是什么?11. 为什么灰铸铁会发生选择性腐蚀而球墨铸铁却不会?12. 什么叫沿晶腐蚀?沿晶腐蚀发生的内因与外因是什么?13. 说明18-8 不锈钢发生晶间腐蚀的贫化机理?应采用什么措施防止?14. 什么是应力腐蚀开裂?应力腐蚀开裂发生的条件是什么?15. 应力腐蚀开裂发生的机理有哪些?分别是什么?16. 什么是腐蚀疲劳?腐蚀疲劳的特点是什么?17. 影响腐蚀疲劳的因素有哪些?18. 说明空泡腐蚀发生的详细过程?19. 金属的孔蚀一般会在什么条件下发生?某工厂有一台海水换热器,由于碳钢管束腐蚀严重,想改用铝材或不锈钢的换热器,对此谈谈你的看法?第四章金属在自然环境中的腐蚀1. 按照潮湿程度,金属的大气腐蚀有哪几类?它们是否有本质区别?2. 影响大气腐蚀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大气中的尘埃易引起钢铁腐蚀?3. 防止大气腐蚀主要有哪些措施?4. 海水腐蚀的阳极过程有什么特点?5. 金属发生大气腐时,水膜层厚薄程度对水膜下的腐蚀过程有何影响?6. 试比较海水腐蚀、大气腐蚀和土壤腐蚀异同点?7. 影响土壤腐蚀的因素有哪些?8. 什么是杂散电流腐蚀?9. 东营地区的新自行车较周围其他地区相比为什么会在较短的时间内生锈,试从腐蚀与防护角度出发解释其原因?如何防止其生锈?10. 钢铁在含SO2 的工业大气中比在洁净大气中腐蚀严重,解释其原因?11. 埋在土壤中的钢管同时经过沙土带和粘土带,哪个土壤带的金属会发生腐蚀?为什么?12. 乙烯生产工艺中要在低于-100 C的温度下把裂解气中的CH4、Hb、C2H6、GH4等介质进行低温分离。

腐蚀复习提纲 (1)

腐蚀复习提纲 (1)

题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题第1章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理论1.掌握腐蚀的定义与分类。

腐蚀—指材料由于环境作用引起的破坏或变质。

金属腐蚀—指金属表面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遭受破坏的现象。

按腐蚀机理金属腐蚀可分为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物理溶解三大类。

按破坏的特征金属腐蚀可分为全面腐蚀、局部腐蚀。

2.化学腐蚀:金属与电介质直接发生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

腐蚀介质直接与金属表面的原子相互作用而产生腐蚀,没有电流产生,为单纯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腐蚀:金属表面与电解质水溶液或熔盐所形成局部电池所产生的腐蚀。

表现为阳极失去电子,阴极得到电子以及产生电流。

3.熟练掌握常见的局部腐蚀类型。

应力腐蚀破坏:拉应力与腐蚀介质联合作用发生开裂破坏。

腐蚀疲劳:腐蚀介质与交变应力或脉冲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腐蚀。

磨损腐蚀:摩擦副在腐蚀介质中产生的腐蚀。

孔腐蚀:腐蚀集中在某些活性点上,蚀孔直径等于或小于蚀孔深度。

晶间腐蚀:腐蚀沿晶间进行,使晶粒间失去结合力,金属强度急剧降低。

缝隙腐蚀:发生在铆接、螺纹连接、焊接接头、密封垫片等缝隙处的腐蚀。

电偶腐蚀:在电解液中,异种金属接触时,电位较正金属促使电位较负的金属加速其腐蚀。

4.掌握金属腐蚀的历程。

金属腐蚀的本质就是金属与周围介质作用变成化合物的过程,即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不同,将金属的腐蚀历程分为两种类型:化学腐蚀(Chemical corrosion),其特点是氧化剂直接与金属表面的原子碰撞,化合而形成腐蚀产物,即氧化还原在反应粒子相碰撞的瞬间直接于碰撞的反应点上完成。

例如高温气体中活泼金属的初期氧气过程。

电化学腐蚀(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其特点是金属的腐蚀存在两个同时进行却相互独立的氧化还原过程,即阳极反应(anode reaction)和阴极反应(cathode reaction)。

例如锌在含氧中性水溶液中的腐蚀。

第一章 金属腐蚀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 金属腐蚀的基本原理

O2+4H++4e→2H2O
氧化性的金属离子,产生于局部区域,虽然较少见,但能 引起严重的局部腐蚀。 一种是金属离子直接还原成金属,称为沉积反应,如锌 在硫酸铜中的反应 Zn+Cu2+→Zn2++Cu↓ 阴极反应 Cu2++2e→Cu↓ 另一种是还原成较低价态的金属离子,如锌在三氯化铁 溶液中的反应 Zn+2Fe3+→Zn2+2Fe2+ 阴极反应 Fe3++e→Fe2+
1、什么是原电池?举例说明并阐述工作机理。
原电池(丹尼尔电池) 是利用两个电极的电极 电势的不同,产生电势差, 从而使电子流动,产生电流。 又称非蓄电池,是电化学电 池的一种。其电化学反应不 能逆转,即是只能将化学能 转换为电能。简单说就即是 不能重新储存电力,与蓄电 池相对。需要注意的是,非 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设计成 原电池。
试验表明,70%的硝酸可使铁表面形成保护膜,使它在后来 不溶于35%的硝酸中,但当表面膜一旦被擦伤,立即失去保护作 用,金属失去钝性。此外,如果铁不经70%的硝酸处理,则会受 到35%硝酸的强烈腐蚀。 当金属发生钝化现象之后,它的腐蚀速度几乎可降低为原 来的1/106~1/103,然而钝化状态一般相当不稳定,像上述试验 中擦伤一下膜就受到损坏。因此,钝态虽然提供了一种极好的 减轻腐蚀的机会,但由于钝态较易转变为活态,所以必须慎重 使用。
船舶腐蚀防护措施
船舶的防护直接关系到船舶的使用寿命和航行安全。船舶 的防护包括合理选材、合理设计结构、表面保护(涂层保护、 金属喷涂层、金属包覆层、衬里)、阴极保护等。船体防护系 统是保护船体免受腐蚀侵害的系统,主要有两大系统组成:防 腐蚀涂漆系统和外加电流或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系统。 1.防腐蚀涂料技术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及电池的概念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及电池的概念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及电池的概念电化学腐蚀是指在金属与溶液接触的条件下,由于电化学反应导致金属的损失和溶液中物质的释放的一种现象。

而电池则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本文将介绍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及电池的概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

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是金属与周围环境中的溶液发生的一种电化学反应导致金属发生氧化损失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涉及两个基本反应: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

阳极反应是金属本身的氧化,而阴极反应则是还原反应。

腐蚀的产生可以通过以下方程式表示:M → M^n+ + ne^-(阳极反应)2nH^+ + 2e^- → H2(阴极反应)这些反应产生的电流也被称为腐蚀电流,而腐蚀速率则取决于电流密度。

在腐蚀过程中,金属表面逐渐溶解,并形成无定型的金属离子和氧化物等产物。

二、电池的概念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

其基本机制是通过两个半电池(即氧化半反应和还原半反应)之间的电子流动来产生电流。

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

正极是发生氧化反应的地方,负极则是发生还原反应的地方,而电解质则是连接正负极并允许离子在其中移动的介质。

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方程式表示:M(正极)→ M^n+ + ne^- (氧化反应)M'^n+ + ne^- → M'(负极)(还原反应)电迁移会在电解质中引起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传递,形成电势差,并导致电流的流动。

根据不同的反应类型和电子流动方向,可以将电池分为原电池和电解池。

三、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电池的联系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电池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事实上,我们可以将电化学腐蚀看作是一种“自发电池”的过程。

在金属腐蚀时,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并释放电子(作为电流)。

这些电子通过电解质传递到另一个区域(即金属的表面),在那里发生还原反应。

这样,金属腐蚀过程中的电化学反应形成了一个电池。

例如,铁的电化学腐蚀反应可以表示为:Fe → Fe^2+ + 2e^-(阳极反应)2H^+ + 2e^- → H2(阴极反应)这两个半反应构成了一个铁电池。

第一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第一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化学腐蚀——氧化剂直接与金属表面的原子碰撞,
化合成腐蚀产物
Zn
1 2
O2
ZnO
2
电化学腐蚀——金属腐蚀的氧化还原反应有着两个同 时进行又相对独立的过程。
Zn
1 2
O2
H
2O
Zn(OH
)2
系列反应为
Zn Zn2 2e
1 2
O2
H 2O
2e
2OH
Zn2 2OH Zn(OH )2
3
Zn2 Zn2
3.超电压
-E
腐蚀电池工作时,由于极
化作用使阴极电位下降,阳极
电位升高。这个值与各极的初
η
始电位差值的绝对值称为超电
E
k
压或过电位。以η表示。
i
32
超电压量化的反映了极化的程度,对研究腐蚀速度 非常重要。
ηK | EK EK |
,ηA
|
E
A
EA
|
电化学超电压ηa
定义:由电化学极化引起的电位偏离值。主要受电极 材料、电流密度、溶液的组成及温度的影响。
类似的有,氧电极、氯电极。
16
4.电极电位的测量
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无法得到单个电极电位的 绝对值。通常的做法是求其相对值,即用一个电位很 稳定的电极作为基准(参比电极)来测量任意电极的 电极电位的相对值。
方法:将待测电极与基准电极组成原电池,其电 动势即为两电极间的电位差。若采用电位为零的标准 氢电极为基准电极,则测得的电位差即为待测电极的 电极电位。
D
)
电池工作后,阳极附近: CM CM' 阴极附近: CD CD
35
电极电位为
EA(K)
E A(K)

腐蚀与控制1~6习题与题解

腐蚀与控制1~6习题与题解

绪论习题解1.为什么说“材料的腐蚀是自发产生的”?自然界中物质最稳定的存在状态是以金属化合物的形态存在。

如:Fe2O3、FeS、Al2O3等等。

由于它们的强度、硬度、刚度等性能不能满足工业结构材料的要求,用冶金方法外加能量将它们还原成金属元素及其合金,它们比其化合物具有更高的自由能,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金属元素必然自发地转回到热力学上更稳定的化合物状态。

这就是金属的腐蚀过程。

有机非金属材料是由有机小分子材料经聚合成为大分子材料而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硬度,具备满足工业结构材料性能的。

在聚合过程中加入的能量,使其比小分子具有更高的自由能。

在介质中材料发生一些化学或物理作用,使其从高能的聚合态向低能而稳定的小分子状态转变,使材料的原子或分子间的结合键破坏。

也是服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

无机非金属材料有天然的和人工的。

两者均是由在自然界较稳定的化合物状态的分子或元素,在天然或人工外部作用下,结合成具有一定形状、强度、刚度和硬度的材料。

这些材料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的外部作用,使其内能增加,具有比它们的化合物状态的分子或元素高的能态,同样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它们在腐蚀性介质环境下,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使材料的原子或分子间的结合键断裂破坏。

也服从热力学第二定律。

2.材料的腐蚀有哪些危害性?a.涉及范围广泛:因腐蚀是自发产生的,腐蚀现象就涉及到所有使用材料的一切领域;b.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间接损失:由于腐蚀引起停产、更新设备、产品和原料流失、能源浪费。

一般间接损失比直接损失大很多。

污染环境、造成中毒、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

c.阻碍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

3.什么是直接损失?直接损失:由于腐蚀造成的材料自身的损失,使材料变成废物。

4.什么是间接损失?间接损失:由于腐蚀引起停产、更新设备、产品和原料流失、能源浪费。

一般间接损失比直接损失大很多。

污染环境、造成中毒、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

5.控制腐蚀有哪些重要意义?研究材料的腐蚀规律,弄清腐蚀发生的原因及采取有效的防腐蚀措施,可以延长设备寿命、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4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课件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4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课件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
A.图 a 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 B.图 b 中,开关由 M 改置于 N 时,Cu-Zn 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 C.图 c 中,接通开关时 Zn 腐蚀速率增大,Zn 上放出气体的速率也增大 D.图 d 中,Zn-MnO2 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 MnO2 的氧化作用引起的
【解析】选 B。A 项,因液面处氧气的浓度大且与海水接触,故在液面处铁棒腐 蚀最严重;C 项,接通开关后形成原电池,Zn 的腐蚀速率增大,H+在 Pt 电极上 放电产生 H2;D 项,该干电池自放电腐蚀是 NH4Cl 产生的 H+的氧化作用引起的。
《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里关于古代青铜器的修复引起了某研学小组的兴 趣。“修旧如旧”是文物保护的主旨。
(1)查阅高中教材得知铜锈为 Cu2(OH)2CO3,俗称铜绿,可溶于酸。铜绿在一定程 度上可以提升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参与形成铜绿的物质有 Cu 和___________。 铜器表面容易生成一层薄薄的铜绿[主要成分是 Cu2(OH)2CO3],请写出铜在潮湿 的空气中发生电化学腐蚀时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D.③①④②
【解析】选 A。①中纯锌片为原电池的负极,②中纯锌片为电解池的阳极,故①② 中纯锌片腐蚀的速率较快,且②>①;③中纯锌片为电解池的阴极受到保护,腐 蚀速率最慢,故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②①④③。
2.(2021·哈尔滨高二检测)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③钢铁腐蚀最普遍的是吸氧腐蚀,负极吸收氧气,产物最终转化为铁锈。( ) 提示:×。钢铁腐蚀最普遍的是吸氧腐蚀,正极吸收氧气。
(2)(情境思考)世界各国每年因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家生产总产值的 2%~4%。应用防腐蚀技术,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降低 25%~30%。

最新-阴极保护原理-PPT课件

最新-阴极保护原理-PPT课件
在阴极保护中,提出阴极保护电位值并不是越负越有 利于金属的防护,而应有一个绝对值最大的负电位值,称之 为最大保护电位。
一些涂料耐负电压的性能
涂料种类
耐阴极保护电压 (V)
油性 涂料
-0.88
沥青系涂 料
-1.20
环氧沥青 涂料
-1.50
环氧系涂料 (3层pe)
-1.30— -1.5
三层PE防腐层
采用聚乙烯对钢管进行防腐,是近年来逐步推广开来 的一种钢管防腐技术。聚乙烯涂层的主要特点是: • 防腐性能极佳,可耐受在自然环境下存在的各种腐蚀 ; • 具有较高的质价比; • 绝缘性能极好,而且在干燥条件下与长期浸水条件下 电性能基本不变,可有效的防止杂散电流引起的电化 学腐蚀;
2.3.2 特点
一、强制电流
特点:必须有常年供电的直流电源和长寿命辅助阳极地床
1、优点 A: 驱动电压高,能够灵活地在较宽的范围内控制阴极保护电流 输出量; B: 在恶劣的腐蚀条件下或高电阻率的环境中也适用; C: 选用不溶性或微溶性辅助阳极时,可进行长期的阴极保护; D: 每支辅助阳极床的保护范围大,当管道防腐层质量良好时, 一个阴极保护站的保护范围可达数十公里; E: 对裸露或防腐层质量较差的管道也能达到完全的阴极保护
三层PE结构示意图
第三章 腐蚀发生的不同类型
第四章 阴保系统构成
2、强制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示意图
本规程主要面向日常操作、管理和维护,简要说明了IHF数控高频开关恒电位仪及 YHS-1控制柜常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作为日常使用及管理维护的依据,详
细的使用方法请参阅恒电位仪及控制柜的使用说明书。
第一章 腐蚀原理
腐蚀原理
1.1 腐蚀是什么?
腐蚀的定义:腐蚀是金属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电化学反应导致金属破坏 的过程。

第一章腐蚀基本原理

第一章腐蚀基本原理

第⼀章腐蚀基本原理1、腐蚀原电池原电池是腐蚀原电池的基础。

腐蚀原电池的实质是⼀个短路的原电池。

腐蚀原电池的形成条件:阳极阴极电解质溶液电路。

阳极过程:⾦属溶解过程,以离⼦形式转⼊溶液,并把电⼦留在⾦属上,⼜称为氧化过程。

M M n+ + ne。

电⼦转移:在电路中电⼦由阳极流⾄阴极。

阴极过程:接受电⼦的还原过程。

腐蚀原电池⼯作所包含的三个基本过程既是互相独⽴、⼜是彼此联系的。

只要其中⼀个过程受到阻滞不能进⾏,则其他两个过程也将停⽌,⾦属腐蚀过程也就停⽌了。

①、析氢腐蚀②、吸氧腐蚀2、腐蚀原电池与⼀般原电池的⽐较:⼆者结构和原理⽆本质的区别。

腐蚀原电池是⼀种短路的原电池,有电流但不能利⽤,以热的形式散失,其直接结果是造成了⾦属的腐蚀。

3、宏电池:⽤⾁眼能明显看到的由不同电极所组成的腐蚀原电池。

形成条件分类:电偶腐蚀电池:不同⾦属与同⼀电解溶液接触,如钢管本体⾦属与焊缝⾦属,镀锌钢管与黄铜阀。

浓差电池:同⼀⾦属不同部位接触不同的电解质。

造成不同区域电位不同,可分为氧浓差电池和盐浓差电池。

温差电池:同⼀⾦属在同⼀电解质溶液中,由于各部位温度不同⽽构成的腐蚀电池。

如换热器。

4、微电池:由⾦属表⾯上许多微⼩的电极所组成的腐蚀原电池叫微电池。

形成微电池的基本原因:⾦属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属组织的不均匀:晶粒晶界的电位不同;⾦属物理状态不均匀:变形和应⼒不均匀;⾦属表⾯膜的不均匀;⼟壤微结构的差异。

5、电极:电⼦导体(⾦属)与离⼦导体(液、固电解质)接触,并且有电荷在两相之间迁移⽽发⽣氧化还原反应的体系,称为电极。

电极反应:在电极与溶液界⾯上的进⾏的电化学反应称为电极反应。

双电层:当⾦属浸⼊电解质溶液中时,其表⾯离⼦与溶液中的离⼦相互作⽤,使界⾯处⾦属和溶液分别带异电荷,即双电层(electrostatic double layer, double electrode layer)。

电极电位:双电层两侧的电位差,即⾦属与溶液之间的电位差称为电极电位。

第一章金属腐蚀的原理

第一章金属腐蚀的原理

标准氢电极
电极电势的测定

用标准氢电极与其它各种标准状态下 的电极组成原电池,测得这些电池的电动 势,从而计算各种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标准氢电极 待测电极


E
( ) ()
Hale Waihona Puke 参比电极*使用标准氢电极不方便,一般常用易于 制备、使用方便且电极电势稳定的甘汞 电极或氯化银电极等作为电极电势的对 比参考,称为参比电极。 如:右图的甘汞电极: Pt∣Hg∣Hg2Cl2∣Cl当c (KCl)为饱和溶液(1M, 0.1M) 时, =0.2412V (0.2801V, 0.3337V)
1.2金属电化学腐蚀倾向的判断
一、电极电位与物质能量之间的关系

金属单质+环境→金属化合物+热量 能量差为
G G M n G M
G <0,金属单质处于高能态,不稳定,金属能
被腐蚀; G >0,金属不能被腐蚀。
常见的去极剂

氢离子
2H++2e→H2↑ 溶解在溶液中的氧 O2+H2O+4e→4(OH)O2+ 4H++ 4e→2H2O 金属离子 Zn+Cu2+= Cu↓ + Zn2+ 阴极反应 Cu2++2e= Cu↓ Zn+2Fe3+= 2Fe2+ + Zn2+ 阴极反应 Fe3++e= Fe2+

双电层
1.溶解趋势>沉积趋势时 金属→离子,进入溶液,金属表面呈负电性,吸附溶液 中的正离子→第一类双电层; 2.溶解趋势<沉积趋势时 离子沉积在金属表面,金属表面呈正电性,吸附溶液中 的负离子→第二类双电层; 3.吸附双电层

电化学腐蚀的原理

电化学腐蚀的原理

电化学腐蚀的原理一、电化学反应在金属表面,以铁为例,当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金属表面释放出金属离子,并且失去电子。

这个过程被称为金属的氧化反应。

Fe(s) → Fe2+(aq) + 2e-在溶液中,释放的金属离子与电解质中的阴离子结合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

Fe2+(aq) + 2Cl-(aq) → FeCl2(aq)同时,在金属表面接触到氧气时,金属表面上的氧气被还原为水,并且接受电子。

这个过程被称为金属的还原反应。

O2(g) + 4H+(aq) + 4e- → 2H2O(l)这个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的水会与金属离子进行进一步的反应,生成含有铁离子的氢氧化铁沉淀。

Fe2+(aq) + 2OH-(aq) → Fe(OH)2(s)在这个过程中,氢氧化铁沉淀会继续吸引其他金属离子以及氢氧根离子,形成更稳定的化合物,如铁氧体等。

这些化合物的生成会导致金属表面出现腐蚀的现象。

二、电池反应电池反应是电化学腐蚀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当金属表面存在着金属溶液和金属内部时,就会形成一个电池。

在金属表面,电荷丧失的铁离子会向金属内部的电极进行迁移,并丧失掉电荷,而导致金属表面带有剩余的负电荷。

这个过程被称为阳极反应。

Fe(s) → Fe2+(aq) + 2e-而在金属内部,金属离子则会接受电子,并向金属表面的电极进行迁移。

这个过程被称为阴极反应。

Fe2+(aq) + 2e- → Fe(s)由于这种电子的迁移,金属表面形成电势的差异,从而引起了电流的流动。

这个电流的流动就会导致金属离子在金属表面上产生丧失电荷的反应。

总结来说,电化学腐蚀的原理主要包括电化学反应和电池反应两个方面。

电化学反应是指金属表面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而电池反应是指电荷的迁移过程。

通过这两个过程,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会导致金属表面发生腐蚀的现象。

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的深入研究对于腐蚀的防治和金属材料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腐蚀电化学原理

腐蚀电化学原理

腐蚀电化学原理
腐蚀是金属在与环境接触时发生的一种破坏性化学反应,它会导致金属表面的腐蚀层剥落和金属材料的破坏。

腐蚀电化学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金属的腐蚀反应: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会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形成电化学腐蚀。

金属表面上的阳极区域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金属阳离子和电子;而阴极区域则发生还原反应,使金属阳离子还原为金属。

这种电子传递和离子传递的过程会引起金属在局部区域的溶解和损耗。

2. 极化现象:在金属表面上形成特定的电位差,称为电化学极化。

当金属处于阳极极化状态时,金属表面会发生电化学氧化反应,形成氧化物或氧化膜,促进腐蚀的进行。

而当金属处于阴极极化状态时,金属表面会发生还原反应,形成保护性的物质,减缓腐蚀的发生。

3. 腐蚀速率:腐蚀电化学原理中一个重要的参数是腐蚀速率。

腐蚀速率取决于阳极和阴极反应的速率差异,以及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的影响。

腐蚀速率的加快将导致金属材料的更快破坏。

4. 腐蚀的抑制措施:为了减缓腐蚀的发生,可以采取一些抑制措施。

常见的抑制措施包括使用阻氧膜、封闭金属表面、改变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金属与环境的接触,降低电流密度,从而减缓腐蚀反应的进行。

综上所述,腐蚀电化学原理是研究金属腐蚀过程和控制腐蚀的基础,对于保护金属材料的安全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nC
'
M ( D )
电池工作后,阳极附近: C M C M
阴极附近:
CD CD
35
电极电位为
E E A(K) A(K)

RT nF
ln C M
( D )
故超电压为
d | E ( K A
膜阻超电压ηr
)
E
3
OH

Zn
2
OH

Zn
2
O2
含 水 氧 溶 中 液 性
O2
Zn 阳极区
e e
阳极反应
M M
n
e e
阴极区
阴极反应
D ne D ne

ne
Zn
2
和 OH
一次产物
4Leabharlann Zn (OH ) 2 二次产物
二、金属与溶液的界面特性——双电层
电化学腐蚀是在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的界面上 发生的,因此,了解金属与溶液的界面特性对理解腐 蚀极其重要。 金属浸入电解质溶液内,其表面的原子与溶液中 的极性水分子、电解质离子、氧等相互作用,使界面 的金属和溶液侧分别形成带有异性电荷的结构——双
17
用氢电极作基准测量金属电极电位示意图
18
由于标准氢电极制作及使用均不方便,实际上常 用的是甘汞电极、氯化银电极、硫酸铜电极等作参比 电极。应注意的是,实验测得的金属相的电极电位, 必须注明其所用参比电极的名称。若不加任何标注则 表明该电极电位值是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 常用参比电极的电位值见P9表1-3 ,表中各电极 的电极电位指25℃下相对于标准氢电极(S.H.E.)的 电位值。
8
双电层的特点:
• 双电层的两层分处于金属相和电解 质溶液中。 • 双电层内层有过剩的电子或阳离子, 当形成回路时,电子可沿导线流入或 流出。 • 双电层可看成平板电容器,其电场 强度极高,可达107~108v/cm。
• 双电层的存在引起界面的电位跃。
9
三、电极电位 几个概念: 电极:浸在电解质溶液中且其界面处进行电化学反 应的金属。 电极反应:电极和溶液界面上进行的电化学反应。 电极电位:电极反应使电极和溶液界面上建立的双 电层电位跃。 1.平衡电极电位
RF为法拉第电阻,受电极材料、溶液种类及温度影 响。
33
极化作用较强时,电流密度较高,此时超电压与 电流密度的关系为
a a blgi 或 a a lni
式中:
a—与材料、表面状态、溶液组成及温度有关的常数。
b、β—与材料无关的常数。 扩散超电压ηd 定义:由浓差极化引起的电位偏离值。
27
第二节 腐蚀速度
从热力学角度看,腐蚀倾向很大的金属不一定有 高的腐蚀速度,如铝。因此,研究腐蚀问题应弄清电 化学腐蚀动力学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一、极化与超电压
1.极化
断路时: 阳极开路电位为E0A 阴极开路电位为E0 系统电阻R
Fe
k
Cu 30%NaCl
28
按照欧姆定律,通路后电流应为
I0 Ek E A
该种金属离子的活度为1,温度为298K,气体分压为
101325Pa,金属的平衡电极电位称为标准电极电位。
11
活度(activity):是电解质溶液中实际上能起
作用的离子浓度,通常用a表示。对于液态
和固态的纯物质以及稀溶液中的溶剂(如
水),其活度均视为1。
各种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按大小从负至正依次排 成表——金属的电动序。它表征了金属以离子状态进 入溶液的倾向大小。
此种极化称为浓差极化。
31
膜阻极化
在一定条件下,金属表面上会形成保护性的薄膜, 这样使阳极溶解过程受到很强的阻碍,因此阳极电位 急剧正移。同时保护膜将使系统的电阻大大增高,电 流流过时将产生较大的电压降。称为膜阻极化。
3.超电压 腐蚀电池工作时,由于极 化作用使阴极电位下降,阳极 电位升高。这个值与各极的初 始电位差值的绝对值称为超电 压或过电位。以η表示。
Zn
1 2
O 2 ZnO
2
电化学腐蚀——金属腐蚀的氧化还原反应有着两个同 时进行又相对独立的过程。
Zn
系列反应为
1 2
O 2 H 2 O Zn (OH ) 2
2
Zn Zn
1 2
2e

O 2 H 2 O 2 e 2 OH
2
Zn
2 OH

Zn ( OH ) 2
34
求解思路:由于参与阴、阳极反应的物质的扩散速度远 低于阴、阳极反应建立平衡的速度,因此可将整个电 化学反应过程看成处于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的电极 电位可用能斯特方程求解。
腐蚀电池未工作时,各处物质浓度相同,为CM (阳极)、CD(阴极)。则电极电位为
E A( K
)
E A( K )

RT nF
0 0
但实际上
I0
R
I
t
原因:接通后,由于系统 电阻在短时间内不会急剧 变化,所以只能是电动势 发生变化。
极化现象:电池工作过程中,由于电流流动而引起电 极电位偏离初始值的现象。
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
29
2.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
极化现象的根本原因:电极反应与电子迁移的速度差。
电化学极化
对于阴极,去极剂与电子的结合速度相对迟缓,使 阳极转移来的电子得不到同步消耗,必然造成电子堆集, 使阴极电子密度增高,结果使阴极电位变得更负; 对于阳极,金属失去电子成为水化离子的反应相对 电子流出速度也是滞后的,这样原来平衡的双电层结构 遭到破坏,使双电层内层电子密度减小,造成阳极金属 离子的堆积,结果阳极电位变得更正。
20
1.阳极溶解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 当阳极溶解反应处于动态平衡时,有
M M
n
ne
此时金属的平衡电极电位为Ee,M。
若金属的电位能EA保持在负于等于Ee,M值,则金 属成为金属离子的溶解反应就变成从低电位能向高电 位能的变化。显然,这不是一个自发过程;反之,金 属的电极电位EA在比Ee,M更正的水平上,则金属的溶 解反应就符合热力学了。所以阳极溶解反应自发进行 的条件为
19
四、金属电化学腐蚀的热力学条件
该条件是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出发点建立的。
由第二定律可知,一个物系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 状态转变时,若自由能ΔG的变化为负值,则表明状态 的转变是自发进行的。物系失去能量。反之,状态非 自发进行,则必有外界能量加入。
一些常用的金属,由于与外界介质发生化学或电 化学反应时,其自由能变化多是负值,因此这些金属 都有自发地由单质向化合物转化的倾向,即腐蚀。
16
4.电极电位的测量 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无法得到单个电极电位的 绝对值。通常的做法是求其相对值,即用一个电位很 稳定的电极作为基准(参比电极)来测量任意电极的 电极电位的相对值。 方法:将待测电极与基准电极组成原电池,其电 动势即为两电极间的电位差。若采用电位为零的标准 氢电极为基准电极,则测得的电位差即为待测电极的 电极电位。 标准氢电极简介:把镀有铂黑的铂片插入氢离子 活度为1的溶液中,不断通入分压为101325Pa的纯氢 冲击铂片。
12
平衡电极电位的计算——能斯特方程
Ee E e
0
RT nF
ln
a氧 a还
对于电极反应,a还原=1,上式可简化为:
Ee E e
0
RT nF
ln a 氧化
温度为25度时,
Ee E e
0
0 . 59 n
lg a 氧化
13
2.非平衡电极电位 例:Zn浸入含氧中性溶液中。由于氧分子与电子有 较强亲和力,因此,电子很容易穿过双电层同氧结 合形成OH 离子。在Zn表面同时进行的两个电极反 应为:
第一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 掌握:1.双电层、电极电位、极化、超电压、钝化 2.电化学腐蚀的热力学条件;极化图及其应
用;析氢腐蚀与耗氧腐蚀原理;钝化特性
曲线
了解:腐蚀速度计算与耐蚀性评定方法
1
第一节 电化学腐蚀趋势 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发生电化学作用而遭受的破坏, 称为电化学腐蚀。实际所发生的腐蚀大多数是电化学 腐蚀。 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过程 金属的腐蚀是金属和周围介质作用转变为金属化 合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根据不同条 件,这种氧化还原反应将分别按两种不同历程进行: 化学腐蚀——氧化剂直接与金属表面的原子碰撞, 化合成腐蚀产物
15
H
2
2H

2e ; 2 H
2

2e H 2e
2
平衡时
H
2H
此时,铂与溶液界面上形成稳定的双电层并有一 个相应的稳定电位。由于参加反应的是氢而不是铂, 所以这个电位是氢电极的平衡电极电位。铂是惰性电 极,只是起到一个载体的作用。该种电极的平衡电位 可以用能斯特方程计算。 类似的有,氧电极、氯电极。
电层。
通常有三种类型。
5
1.金属离子和极性水分子间的水化力大于金属离子与 电子间的结合力。如:锌、铁等浸入水、稀酸中。
6
2.金属离子和极性水分子之间的水化力小于金属离子 与电子的结合力。如:铜在铜溶液中。
7
3.金属离子不能进入溶液,溶液中的金属也不能沉积 到金属表面。如:铂浸在溶有氧的中性溶液中。
E k E e ,k
23
3.金属电化学腐蚀的热力学条件 金属溶解的氧化反应若进行,则金属的实际电位必 更正于金属的平衡电极电位。E>Ee,M 去极化反应若进行,则有金属电极电位必更负于去 极剂的氧化还原反应电位。E<Ee,k 上述条件需同时满足。
24
五、腐蚀电池 宏观电池和微观电池。 1.宏观腐蚀电池 电极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