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整理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知识点汇总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知识点汇总一、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
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等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
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
二、故事背景本文写了人类历史上先后到达南极点的科学探险队——挪威的阿蒙森队和英国的斯科特队。
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中旬到达南极点,斯科特队比阿蒙森队晚了几个星期。
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空,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点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原之中。
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胶卷、日记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象写成了这篇文章。
三、理解词义1.坚持不懈:指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毫不松懈。
2.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3.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4.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悚然,恐惧的样子。
5.闷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6.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③):写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点,却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失望返回并为胜利者做证。
第二部分(4—13):写斯科特等人陆续死亡的过程。
第三部分(14—16):写英雄们牺牲后,受到世人的悼念和敬仰。
五、问题归纳1. “拽”有何表达效果?“拽”把心情拟人化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探险队员迫不及待冲击终点的激动心情。
2.“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用鲁滨逊的想法与斯科特一行人的想法形成类比,写出他们发现有人捷足先登但又不愿意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的侥幸心理,表达了他们痛苦、极度恐惧的心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课文全解
伟大的悲剧一、课文导读(一)文题诠释《伟大的悲剧》,题目中“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
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
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
本文的题目点明了主旨。
(二)谋篇立意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
因原作篇幅过长,选作课文时,删去了前面写斯科特一行的探险准备和出发去南极的部分,而主要保留了他们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
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全文的主旨、斯科特的精神、精彩的语句,大多集中在这一部分。
是以斯科特一行五人冲击南极失败、返回途中遇难的悲剧为线索的。
本文通过叙述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及其四名伙伴在第二个到达南极点后在返回途中先后死去的故事,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层次划分全文共16个自然段,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到达南极点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第4—15自然段):写斯科特一行五人返回基地途中的种种不幸和遭遇。
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第4—5自然段):写他们返回比来时更艰难(顺着原来的足迹走、缺乏精神支柱)。
第二层(第6—7自然段):写埃文斯不幸突然死亡。
第三层(第8—10自然段):写奥茨一步步走向了死亡。
第四层(第11-13自然段):写斯科特和另外两名队员静静的死去。
第五层(第14—15自然段):写找到英雄们的尸体并为英雄悼念。
第三部分(16自然段):议论抒情,表达对英雄们的悼念。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写作特点:1.故事情节清晰。
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的死去。
一方面,作者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
先是被认为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
《伟大的悲剧》茨威格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遇险的五个人分别是谁?
他们遇险的时间地点分别在哪儿?
伟 大 的 悲 剧
到达南极——失望沮丧
返程遇难——悲壮覆没 安葬悼念——心灵高尚
勇敢探索,坚毅执着
读完课文,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一曲悲壮的颂歌
课文题目是《伟大的悲剧》,那 么“悲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品味语句
《剑歌》秋瑾 炎帝世系伤中绝,芒芒国恨何时雪? 世无平权只强权,话到兴亡眦欲裂。 千金市得宝剑来,公理不恃恃赤铁。 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 饥时欲啖仇人头,渴时欲饮匈奴血。 侠骨棱嶒傲九州,不信太刚刚则折。 血染斑斑已化碧,汉王诛暴由三尺。 五胡乱晋南北分,衣冠文弱难辞责。 君不见剑气棱棱贯斗牛?胸中了了旧恩仇? 锋芒未露已惊世,养晦京华几度秋。 一匣深藏不露锋,知音落落世难逢。 空山一夜惊风雨,跃跃沉吟欲化龙。 宝光闪闪惊四座,九天白日暗无色。 按剑相顾读史书,书中误国多奸贼。 中原忽化牧羊场,咄咄腥风吹禹域。 除却干将与莫邪,世界伊谁开暗黑。 斩尽妖魔百鬼藏,澄清天下本天职。 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 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 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 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 《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 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生字新词
拽住 zhuà i 坚持不懈 xiè 鲍鱼 bà o 广袤无垠 mà o yí n 战栗 lì 癫狂 diān 风餐露宿 lù 眼眶 kuà ng 精疲力竭 jié 毛骨悚然 sǒng 角逐 jué 履行 lǚ 怏怏不乐 yà ng 姗姗来迟 shān 辜负 gū 凛冽 lǐn liè 小心翼翼 yì 贮藏 zhù 忧心忡忡 chōng 毋宁/毋庸置疑 wú 吞噬 shì 疲惫不堪 pí bèi kān 钦佩 qīn 雪橇 qiāo 销蚀 shí 鲁莽 mǎng 迸发 bè ng 厄运 è 踉踉跄跄 lià ng qià ng
七年级下册语文_21《伟大的悲剧》茨威格
作者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了这 个悲剧,颂扬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 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他们的精神让所有人仰慕,给后人 以精神的鼓舞。
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一个人虽然在 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 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 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可以 看出——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 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 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 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 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 有人说,历史是为成功者而写的,人 们也往往把鲜花和掌声献给成功者。 但茨威格却能关注一位失败者,并将 他的事迹与拿破仑、托尔斯泰、列宁 等人的传记共同记录在《人类的群星 闪耀时》。这不能不引发我们对于胜 利和失败的思考。通过斯科特等人的 探险经历我们更能理解“伟大”的含 义。
1、接受为挪威人作证的任务。 科学家博大的胸襟让人叹服。 2、威尔逊博士临死不放弃科学观察。 科学家勇于探索和顽强进取的精神让我们 感动。 3、奥茨英雄似的死去。 科学家强烈的自我献身精神和以集体为重 的高尚人格不能不令人为之泪流满面。 4、斯科特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科学家热爱事业,执着、拼搏的精神令人 赞叹。
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怎 样的优秀品质? 1、诚信,又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2、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 雄气概 3、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4、无私的爱。
1、请大家找一找文中最能使你 感动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感 动你的原因。
2、文中反复强调斯科特他们的失 望和沮丧。你能理解斯科特的情感 吗?作者对他们的遭遇和情绪抱怎 样的态度?
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 先后4次出海远航。开辟了横渡 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 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岛。 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 陆。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 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认 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 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 吹西风的风向变化。证明了大地 球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 与新大陆的联系。
七下 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 知识梳理
) 母宁(
) 赢弱(
)
3、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拽(zhuài)出来 毋(wú)宁 坚持不懈(xiè) 毛骨悚(sǒng)然
B.威尔逊(xùn) 贮(zhù)藏 怏怏(yāng)不乐 广阔无垠(yín)
C.战栗(lì) 胆怯(què) 风餐露(loù)宿 寒风凛冽(liè)
·猿辅导学习资料 | 语文
11.他们怀着绝望的心情,却没有半途而废,明知结局是失败,但还是走完全程,体现了他 们高尚的人格与绅士风度。 12.①是诚实守信的品格,使他接受了这个任务。②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崇高境界。
·猿辅导学习资料 | 语文
伟大的悲剧
主要内容: 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
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一方面, 作者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 先是被认为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接着是奥茨为 了不拖累同伴而独自走向暴风雪——像一个英雄似的走向了死神。最后,三个“疲 惫、羸弱”之人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 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A. 课文一方面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
牺牲的详情,不仅注重典型环境的描写,同时也注重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伟大的悲剧(最新整理版)ppt课件
疲惫( pí b)èi不堪
毋宁( wú n)ìng角( )逐jué
4
理清故事情节
• 课文写的事件发生在 1912 年,英 国人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 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到达 时间为1月18日 ,但却悲哀地发现已经 有人捷足先登,他们仅仅比 挪威 人 阿蒙森迟了一个月 ,于是只好垂头丧 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 死去。
10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 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 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 这是拟人手法。 • 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飘扬的挪威
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在耀 武扬威、洋洋得意。
11
3、“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他 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 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 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 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 的”。
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 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 指斯科特临死前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 他对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
• 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 现的。这样比喻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 给人心灵的冲击。
13
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 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 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斯科特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经受了 考验,变得无比高尚。
• 这句话是主旨句,起点题作用。
14
6、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 怎样的优秀品质?哪里可以体现?
1. 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2. 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3.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为了保护同伴勇于
伟大的悲剧情节梳理
伟大的悲剧情节梳理《伟大的悲剧》是一部以爱尔兰东北部农村地区为背景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一家的遭遇,以及一连串的悲惨事件。
以下为情节梳理:第一部分:贫困的生活故事开始于一户贫困的农民家庭,由父亲马克、母亲库茜和他们的四个孩子组成。
他们生活在一个贫穷而偏远的地区,缺乏社交和教育,仅以糊口为生。
马克虽然有许多种菜和养猪的经验,但他不得不在失去工作的情况下去城市找工作,被迫把家留给妻子和孩子们照顾。
他们的孩子们在学校里被嘲笑和欺负,受尽了来自同龄人的嘲笑和歧视。
第二部分:悲惨的家庭生活在马克不在家的情况下,库茜照顾四个孩子变得更加困难。
二儿子弗兰基经常惹麻烦,父母总是要为他处理这些事情。
父亲返回家时,他们的儿子顿顿有饭吃,但俭朴的生活仍然很困难。
马克因想要为家庭改善生活而参与了毒品交易,但这只会给一家人带来更大的麻烦。
库茜曾尝试过离开马克,但最终还是接受了和平和妥协,她决定和马克一起经营农场。
第三部分:悲剧的发生一天,老大托尼和他的朋友尼基找到家里,与弗兰基一起玩游戏。
两个孩子失踪了,在家人的寻找下,在麻烦青少年所藏的地方被发现。
弗兰基因此遭受了毒打,这使他更加叛逆和暴力。
后来,弗兰基与反社会分子展开了激烈的争执,双方都受到了伤害。
在这次事件中,弗兰基受伤,但他的心情更加疯狂,变得更加危险。
第四部分:悲剧的后果随着家庭内部的问题越来越多,当地社区也对他们抱有深深的偏见。
一次在镇上闹事之后,马克被捕,被判入狱。
库茜和孩子们被迫在农场上独立生活。
随之而来的是缺乏物质条件和孤单的成长经历,孩子们中的一些人开始了自毁的恶性循环。
在家庭经济状况更加困难的情况下,库茜和孩子们分别面临各种挑战和尝试,但悲剧仍旧不断,直到最后一个家庭成员的命运被揭晓,才使得悲剧画上了一个句号。
在《伟大的悲剧》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家庭内部的矛盾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影响如何加剧家庭的痛苦,导致家庭成员的不幸命运。
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农村生活的严酷和卑微,以及关注低收入家庭安置、支持和关怀的需求。
(完整版)伟大的悲剧》ppt课件
的视觉冲击力。
04
古希腊悲剧与现代审美观念比较
古希腊悲剧审美特征概述
命运观念
古希腊悲剧中,命运是不可抗拒的力量,人物往往因命运的捉弄 而走向悲剧结局。
英雄主义
悲剧中的主人公通常是英勇、高尚的人物,他们的悲剧命运引发 观众的同情与怜悯。
情感共鸣
古希腊悲剧通过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达到净化心灵、宣泄情感 的目的。
情感渲染
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 描绘,充分展现人物内心 的痛苦、挣扎和抗争,引 发观众共鸣。
情节安排
巧妙安排情节的起伏和高 潮,使悲剧冲突更加引人 入胜,增强观众的观赏体 验。
象征手法在剧中的运用
象征元素
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 场景、服饰等元素,隐喻 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命 运走向。
象征性动作
通过具有象征性的动作和 表演,传达人物内心的情 感和思想,深化观众对剧 情的理解。
对世界戏剧的多样化贡献
该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了世 界戏剧的宝库,为世界戏剧的多样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伟大的悲剧》作为古希腊文化的代表之一,在传播过程 中与不同文化产生了交流与碰撞,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相 互理解与融合。
对当代戏剧创作的启示意义
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思考题
悲剧中的命运与现实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面临各种困境和挑战,如同悲剧中的人物一样。这些困境和挑战有时看似是命运的安排,但 实际上也与我们自己的选择和社会环境有关。
如何面对命运
面对命运,我们可以选择勇敢地接受挑战,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减少命运对 我们的影响。
代表作品
《伟大的悲剧》ppt课件
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 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 珍贵岩石样品。
威尔逊博士对工作的认真、严谨、执着,对 探险事业的热爱,对死亡的无畏。
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 结束自己,队员们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 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奥茨突然站起身来, 对朋友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 时候。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 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 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 烈追求的。 (你认为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 做证的任务)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 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 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做 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 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提炼关键信息。
谁在探险 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
探险目的 争夺人类首次到达南极点的荣誉。 到达终点,发现阿蒙森捷足先登;
探险过程 返回途中,遭遇罕见的恶劣天气。 队员没能战胜严寒和饥饿,在暴
探险结果 风雪中先后遇难。
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精疲力尽又满怀希望 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 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 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课文主要写斯科特一行人的返程经过,他 们历经种种险阻和磨难,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 去。一方面,作者描写气候的恶劣,写探险队 员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
的详情:先是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 常,在一天夜里死去;接着是奥茨为了不拖累 同伴而独自走向暴风雪,像一个英雄一样走向 了死神;最后,三个疲惫、羸弱的人爬进各自 的睡袋等待着死神的到来,却始终没有向世界 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的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的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的知识点归纳
1. 作者简介
2. 相关背景
3. 主要内容
4. 分段及段意
1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2相关背景
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
1911年年底,斯科特一行探险队历经艰险,即将到达南极点时,却悲哀地发现他们竞争对手已经捷足先登了,只好丧气地踏上归途,归途中,由于遭受到了突然到来的恶劣气候,饥寒交迫,体力不支,最后一个一个悲壮的死去。
3主要内容
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歌颂了他们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颂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4分段及段意
本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至3段):写斯科特一行人来到南极点,却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失望返回并为胜利者证。
第二部分(4至11段):写五名队员一个个悲壮死去。
第三部分(12至13段):介绍斯科特的书信,表现了他对祖国、
亲人和朋友的热爱之情。
第四部分(14至16段):英雄们牺牲后,受到英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悼念和崇敬。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一课伟大的悲剧
对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然关系的反思
尊重自然规律
课文中的探险家们在探索南极的过程中,由 于违反自然规律而遭遇不幸。这告诉我们, 要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法则,与自然和 谐相处。
保护地球家园
南极是地球上最后的净土,课文中的探险家 们为了科学事业而保护这片净土。这启示我 们要保护地球家园,珍惜自然资源,为子孙 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
团结、勇敢和自我牺牲精神
文章强调了团结、勇敢和自我牺牲精神在探险中 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困境时,人们应该如何相 互支持、共同克服困难。
对生命的敬畏和思考
通过对斯科特团队的悲壮故事的描述,引发读者 对生命的敬畏和思考,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关 爱他人。
0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手法分析
比喻手法在课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他的笑容就像阳光一样灿烂”、 “他的歌声就像泉水一样清澈”。这 些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和概念具体化, 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课文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文学地位
伟大的悲剧是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被视为传记文学的经典 之作。它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 深入剖析,展现了人性中的伟大与悲剧。
影响
这篇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文学领域,而且 在历史、哲学和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价值。它启示人们思考人类命运、人性和悲剧的本质,同时 也为传记文学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描绘人物内心感受时,语言细腻入微,如"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 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
的手中滑下来为止"。
富有哲理的语句分析
通过富有哲理的语句,引发读者对生命、人性、自然 等问题的思考,如"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 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
课伟大的悲剧课文笔记
《伟大的悲剧》课文笔记1. 故事梗概:《伟大的悲剧》是一篇纪实性很强的报道,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和传记作家。
这篇文章讲述了英国南极探险家斯科特和他的队伍在南极的角逐与返回途中的悲壮故事。
2. 主题思想:《伟大的悲剧》的中心思想是歌颂斯科特等探险家勇于献身的精神,以及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
3. 重点内容:(1)斯科特等探险家舍生忘死地寻找南磁极的勇敢行为,表现了人类勇于探索、敢于献身的精神。
这是文章要歌颂的主题。
(2)斯科特等人在探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也是文章要表达的重点。
4. 文章结构:《伟大的悲剧》文章采用“三部曲”的纵式结构,以斯科特及其队员的探险经历为主要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通过描写探险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以及斯科特等人在探险过程中的表现,表现了斯科特等人勇敢献身的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5. 写作特点:(1)生动的细节描写:文章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如斯科特在日记中写到的“太阳又出来了”,以及斯科特等人死前所写的书信等,表现了斯科特等人对探险事业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2)精炼的语言:文章语言精炼,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如文章结尾处“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经受住了考验,变得崇高”等语句,深刻地表达了斯科特等人精神的伟大。
6. 重点段落:(1)第6-9段:描写斯科特等人在探险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和恶劣条件,以及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
(2)第15-23段:描写斯科特等人在探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以及他们为了保护集体荣誉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3)第33-34段:描写斯科特等人在探险过程中所经历的悲壮结局,以及他们死前所写的书信等细节描写,表现了他们对探险事业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7. 启示与反思:(1)斯科特等探险家舍生忘死地寻找南磁极的勇敢行为告诉我们,人类勇于探索、敢于献身的精神是无比崇高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伟大的悲剧》课内重点知识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伟大的悲剧》课内重点知识梳理【知识链接】传记文学是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再现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
《伟大的悲剧》是选自茨威格《夺取南极的斗争》的传记。
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留下来的一些底片、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想象力而写成的。
【内容结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节)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发现阿蒙森已经捷足先登了。
第二部分(4—13节)悲壮的返程,五名队员接连牺牲。
第一层(4—8节)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
第二层(9—10节)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向死亡走去。
第三层(11—13节)三个人骄傲地等待死亡的到来。
第三部分(14—16节)英雄的事迹传遍世界,为后人悼念、景仰。
【中心思想】课文主要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重难点梳理】1.文中的“悲”,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死亡之悲:归途中5个队员全部牺牲。
失败之悲:斯科特比阿蒙森迟1个多月到达南极点。
作证之悲:为阿蒙森的成功作证。
世人之悲: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
2.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体现在哪里?①坚毅,勇敢,执著,坦然面对死亡,有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
②诚实守信,有绅士风度。
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证明了他们人格的崇高。
③有强烈的团队精神。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
他们当中许多人宁可自己死去,也不愿意连累同伴,而同伴们在最危险的时候也不舍得扔下他们。
④对国家、对人民、对亲人爱的真情流露。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课文全解
伟大的悲剧一、课文导读(一)文题诠释《伟大的悲剧》,题目中“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
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
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
本文的题目点明了主旨。
(二)谋篇立意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
因原作篇幅过长,选作课文时,删去了前面写斯科特一行的探险准备和出发去南极的部分,而主要保留了他们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
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全文的主旨、斯科特的精神、精彩的语句,大多集中在这一部分。
是以斯科特一行五人冲击南极失败、返回途中遇难的悲剧为线索的。
本文通过叙述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及其四名伙伴在第二个到达南极点后在返回途中先后死去的故事,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层次划分全文共16个自然段,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到达南极点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第4—15自然段):写斯科特一行五人返回基地途中的种种不幸和遭遇。
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第4—5自然段):写他们返回比来时更艰难(顺着原来的足迹走、缺乏精神支柱)。
第二层(第6—7自然段):写埃文斯不幸突然死亡。
第三层(第8—10自然段):写奥茨一步步走向了死亡。
第四层(第11-13自然段):写斯科特和另外两名队员静静的死去。
第五层(第14—15自然段):写找到英雄们的尸体并为英雄悼念。
第三部分(16自然段):议论抒情,表达对英雄们的悼念。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写作特点:1.故事情节清晰。
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的死去。
一方面,作者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
先是被认为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
《伟大的悲剧》知识点总结
《伟大的悲剧》知识点总结一、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
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等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
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
二、故事背景本文写了人类历史上先后到达南极点的科学探险队——挪威的阿蒙森队和英国的斯科特队。
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中旬到达南极点,斯科特队比阿蒙森队晚了几个星期。
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空,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点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原之中。
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胶卷、日记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象写成了这篇文章。
三、理解词义1.坚持不懈:指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毫不松懈。
2.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3.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4.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悚然,恐惧的样子。
5.闷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6.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③):写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点,却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失望返回并为胜利者做证。
第二部分(4—13):写斯科特等人陆续死亡的过程。
第三部分(14—16):写英雄们牺牲后,受到世人的悼念和敬仰。
五、问题归纳1. “拽”有何表达效果?“拽”把心情拟人化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探险队员迫不及待冲击终点的激动心情。
2.“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用鲁滨逊的想法与斯科特一行人的想法形成类比,写出他们发现有人捷足先登但又不愿意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的侥幸心理,表达了他们痛苦、极度恐惧的心情。
伟大的悲剧事例
伟大的悲剧事例伟大的悲剧事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1. 南北战争 (1861-1865)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血腥、最具破坏性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主要是由于南方州反对北方州的蓄奴制度,导致南方州宣布脱离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了南部联盟,从而引发了战争。
南北战争持续了四年多,造成了约 60 万美国人死亡的惨烈代价。
尽管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痛苦的一场战争,但它也促成了美国社会的分裂和变革。
它让人们意识到奴隶制度的危害,推动了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最终使美国成为了一个更加平等和包容的国家。
2. 泰坦尼克号沉没 (1912 年 4 月 10 日)泰坦尼克号是一艘连接英国和美国的豪华游轮,它于 1912 年 4 月 10 日沉没。
这场灾难造成了 1500 多人失踪,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一次航海事故之一。
泰坦尼克号沉没的主要原因是船长和船员没有听从警告,也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船只。
这也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官僚作风和自大情绪,使得这场灾难更加令人痛心。
尽管泰坦尼克号沉没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但它也促进了船舶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此后,各国船只加强了安全标准,并且在海洋探险和研究中加强了环保意识,使得泰坦尼克号沉没成为了一件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3. 911 恐怖袭击事件 (2001 年 9 月 11 日)2001 年 9 月 11 日,纽约的双子塔遭受了恐怖袭击,导致近3000 人死亡,数千人受伤。
这场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恐怖袭击事件,它彻底改变了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911 恐怖袭击事件使人们意识到反恐斗争的重要性,同时也推动了美国和世界在反恐方向上的措施和变化。
此外,911 恐怖袭击事件也催生了新的科技和反恐工具的发展,例如智能手机和网络通讯技术,这些都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课文全解
伟大的悲剧一、课文导读(一)文题诠释《伟大的悲剧》,题目中“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
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
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
本文的题目点明了主旨。
(二)谋篇立意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
因原作篇幅过长,选作课文时,删去了前面写斯科特一行的探险准备和出发去南极的部分,而主要保留了他们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
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全文的主旨、斯科特的精神、精彩的语句,大多集中在这一部分。
是以斯科特一行五人冲击南极失败、返回途中遇难的悲剧为线索的。
本文通过叙述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及其四名伙伴在第二个到达南极点后在返回途中先后死去的故事,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层次划分全文共16个自然段,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到达南极点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第4—15自然段):写斯科特一行五人返回基地途中的种种不幸和遭遇。
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第4—5自然段):写他们返回比来时更艰难(顺着原来的足迹走、缺乏精神支柱)。
第二层(第6—7自然段):写埃文斯不幸突然死亡。
第三层(第8—10自然段):写奥茨一步步走向了死亡。
第四层(第11-13自然段):写斯科特和另外两名队员静静的死去。
第五层(第14—15自然段):写找到英雄们的尸体并为英雄悼念。
第三部分(16自然段):议论抒情,表达对英雄们的悼念。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写作特点:1.故事情节清晰。
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的死去。
一方面,作者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
先是被认为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
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课文
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课文伟大的悲剧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
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了出来。
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
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
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
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
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
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
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
习题第5小题: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自己, 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 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 作用?
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 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 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 的高尚。壮丽的毁灭,虽死犹生。 这句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这是作者的议论,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可靠队员 的赞美。
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 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 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 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 个悲壮地死去。
抓住本文的中心事件,划分课文结构。 简要概括故事,理清故事情节。
到达极点(1) 接受任务(2—3) 埃文斯、奥茨相继死去(4—10) 最后时刻(11—16)
1、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 灭给人看”。课文题目为《伟大的悲剧》, 那么本文的所谓“悲剧”表现在哪些方面?
2、既然是“悲剧”,那又为何“伟大”?这
是否矛盾?根据以上认识,谈谈你如何理解 课文题目《伟大的悲剧》?
斯科特等历经艰险终于到达南极点,实现了追求的目标,应 该是成功的,但悲哀的是他们不是第一个,也就失去了行动 原本所追求的意义;特别是在沮丧心情下不断走向归途时, 绝望心理笼罩着整个集体,实为一起悲剧。但是,斯科特等 人顽强走向困难并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勇气、为集体甘愿牺牲 个人的精神、接受失败的科学精神、忍受失败的屈辱、甘为 胜利者作证的胸怀、热爱祖国亲人的人生态度、为集体荣誉 而甘于献身的探索精神的意义,是远远大于失败的,是“悲 剧”之外的“伟大”体现。这也是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斯科 特等人在悲剧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是人类精神的骄傲,这是事 件的伟大之处。
4.
5.
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为了保护同伴勇于献出 自己的生命。 无私的爱。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心中惦记的始终 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 人民。 勇于探索的冒险精神
本文还写到了哪些人物?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烘托了科考队员不畏艰难、坚毅执 着的优秀品质。
风藏露宿
夜不成眠 筋疲力尽
形容晚上睡不着觉
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 气也没有。
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
形容十分恐怖。悚 然,恐惧的样子。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形容不满意或 不高兴的神情。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形容走路很慢,来 得很晚。 忧愁的心情,忧愁的 样子。 轻率大胆
忧心忡忡 鲁莽大胆
语无伦次
话讲得很乱,没有条 理
英国人普通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信、守信,坦 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 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正 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 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 一事业正是他自己真正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一行:“为他人作证”体现出他们具
三、教师精讲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
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 写这悲壮的一幕?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
的绝不仅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事 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2、朗读最后一段话,分析本段的含意及 作用。
斯科特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是高尚 的。一切高尚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这句话是主旨句,起点题作用。
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 他十片吗啡,以图尽 快结束自己的生命, 遭到了队员的拒 绝。……奥茨突然站 起身来,对朋友们说: “我要到外边去走走, 可能要多待些时候。”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在关 键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 时需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 命。
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但 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 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 斯· 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 的向死神走去。
悲剧--伟大
1.失败之悲—冒险私 4.世人之悲—敬仰并永远悼念,从中获得精神鼓舞
3、速读,从中找出让你感到 钦佩的语句或让你感动的情节, 分析一下它体现了斯科特他们 怎样的精神品质?
抓关键人物,将具体描写他们的句子勾画出 来,概括人物特点。
历尽艰辛达到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 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 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
读一读,写一写:
拽(zhuà i) 毛骨悚(sǒng) 怏怏(yà ng)不乐 毋(wú )宁 吞噬(shì ) 羸(lé i)弱 告罄(qì ng) 癫(diān)狂 凛冽(lǐn l ì) 步履(lǚ ) 姗姗( shān )来迟 忧心忡忡(chōng) 疲惫(pí )(bè i)不堪 然
形容旅途或者野外生活 非常艰苦
1986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
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2002年北大科考队和登山队攀登希夏邦马峰时, 队员不幸遭遇雪崩。
6.课外拓展
根据你平时的阅读积累,跟大家谈谈你所知道 的其他探险家的故事.
张骞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他的 使 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 。 张骞被匈 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 的地方探险。 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汉。当时尚无 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因此,张骞给皇帝带 回了中国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 的消息。
3、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 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 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 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 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 了话。
联系上下文, “心中的海市蜃楼” 是指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 这样比喻?
“心中的海市蜃楼”是 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 心中回忆的美好过往和 他对遥远的祖国、亲人、 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 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 是虚无缥缈,无法实现 的。 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 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删节部分对斯科特的描写:
从照片上看,他的脸同成千上万的英国人一样,冷峻、刚毅。 脸部没有表情,仿佛肌肉被内在的力量凝住了似的。青灰色的 眼睛,闭的紧紧地嘴巴。面容上没有任何浪漫主义的线条和一 丝轻松愉快的色彩,只看到他的意志和考虑世界实际的思想。 他出征到过印度,征服过许多星罗棋布的岛屿,他随同殖民 者到过非洲,参加无数次世界性的战役。但不论到哪里,他都 是一幅同样冷冰冰的、矜持的面孔,带着同样刚强的毅力和集 体意识。
“没有人去和他握别”,是他们害怕自己承受不了和 队友生离死别的痛苦,害怕自己因感情崩溃而会阻止 奥茨英勇无畏的选择。
奥茨: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顾全 大局的意识。
斯科特海军上校 极其冷静地讲日志记录 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 笔从手 中滑下 来为止。 …… 最后一篇日记是 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 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 的妻子手中!”但他 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 划去 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 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阿 蒙 森 和 斯 科 特 站
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 实验站的名字就是为了纪念 他们而命名的,叫做阿蒙森
和斯科特站。
作者介绍
斯蒂芬·茨威格(1881~ 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 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 犹太资产阶级家庭。 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 篇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有小说 《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 《恐惧》《混乱的感觉》《人的 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 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 信》)。
3、全班讨论:斯科特没能实现“第一” 的目标,而且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可 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赢得了胜 利者都没有的尊重和赞誉。斯科特一行 人探险的真正意义在于什么?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 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作者借此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颂扬: 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 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
在他的信中丝毫没有流露出对死亡的恐惧,取而代 之的是一种冷静、坚毅。斯科特在临死之前想到 的不是自己,而是祖国、家人。他饱蘸感情写下 遗书,既表现了他对死亡的坦然接受,又体现了 他对妻子深深的爱。
斯科特:勇敢坚毅、顽强不屈、无私爱心
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 优秀品质?
1. 2. 3.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本文共写了5个人物, 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分别是:
1. 2. 3.
4.
5.
罗伯特· 福尔肯· 斯科特—— 英国海军上校 鲍尔斯——? 威尔逊——博士,负责科学 研究 埃文斯——英国海军军士 劳伦斯· 奥茨——英国皇家 禁卫军的骑兵上尉
2、理清故事情节
课文写的事件发生在1911年,斯
张骞 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是 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 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 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1)失败之悲
“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 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你认为这 句话说得对不对呢?
(2)作证之悲
“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 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 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3)死亡之悲
1.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 2.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 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国旗为什么会“耀武扬 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 样的复杂感情?)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 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 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 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 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表现出 斯科特内心的沮丧、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