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导学案

合集下载

15.1两种电荷导学案(第二课时个案)

15.1两种电荷导学案(第二课时个案)

15.1 两种电荷(第二课时)

【学习人】【班级】【学习日期】

学习目标: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一、温故互查

1、自然界中存在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电,叫电荷量,电荷的单位是,用表示。

2、物质是由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它带的是。在它的周围有一定数目的,它所带的电是。

3、一般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的仪器是?

二、设问导读

问题1、阅读p34-p35导体和绝缘体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图15.1-4实验看到的现象是。观察图15.1-5实验看到的现象是。

2、图15.1-4实验用连接两个验电器,图15.1-5实验用连接两个验电器。

3、图15.1-4中验电器张角没有变化是因为电荷从A移动到B,图15.1-5中验电器A张角变小,B张角变大是因为电荷从A移动到B。(“有”或“没有”)

4、由实验可以得出橡胶棒导电,金属棒导电。

5、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说明金属可以,有的物体容易导电,叫做。电荷在橡胶棒中不能定向移动,说明橡胶棒不可以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叫做。

5、下列物体是导体的是绝缘体的。①大地②玻璃③石墨④食盐水溶液⑤橡胶⑥陶瓷⑦人体⑧塑料⑨金属。

6、金属容易导电靠的是。

设计理由:通过5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导体和绝缘体知识。

使用说明:教师及时查看学生完成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不明白的可以交流讨论。

自学检测

1、石墨、大地、陶瓷、橡胶是导体的,是绝缘体的是。

2、一般情况下,下列物品:①橡皮擦②铅笔芯③塑料尺④钢尺⑤盐水⑥食用油,其中属于导体的是,属于绝缘体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教案 附带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教案 附带解析

第1节:两种电荷

知识点精析

一、电荷

1.物体带电:摩擦过的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电。带电物体(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后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1)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如图所示。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和物体带电多少(带电多,金

属箔张开角度大)。

(3)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在国际单位制

中,电量单位是库仑,简称为库,符号是C。

元电荷(e):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量的大小是最小

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元电荷也是物理学的基本常数之一,常用符号e表示。基本电荷e =1.6021892×10-19库仑,是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第1节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课题:《两种电荷》
科目:初中物理
教学对象: 九年级
学生
课时: 1
提供者:史文存
单位:新平县戛洒第二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整个电学部分起到基础支撑作用是整个电学的基石和 开始,学生对内容理解好坏,兴趣的产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内容的 学习学习状况。本节内容包括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 律、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原子及其结够、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 动。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进 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 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 位。
通过分析知 道玻璃棒和玻璃 棒由于都是和丝 绸摩擦,所带电 荷相同,橡胶棒 和毛皮摩擦所带 电荷与玻璃棒所 带电荷不同。
1、自然界有两种电荷,正电荷 和负电荷。 2、正负电荷的规定:把用丝绸 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 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 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三、电荷间的相 互作用
引导学生分 析,通过上面实 验观察你认为同 种电荷和异种电 荷间存在着怎样 的相互作用。
一个电子的电荷量1e = 1.6X10-16库
二、 原子及其结构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 液等。

15.1两种电荷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15.1两种电荷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15.1 两种电荷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电荷,电荷的基本性质以及电荷的单元

2.掌握原子结构中的电荷分布情况

3.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中描述电荷运动的方程

二、电荷的基本概念

1. 电荷的定义

电荷是物质所具有的一种基本性质。在物质中,有两种基本的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吸引,相同电荷相互排斥。

2. 电荷的单元

国际单位制中,电荷的单位为库仑(C)。常用的电荷单位有:库仑(C)、毫库仑(mC)和微库仑(μC)。

3. 原子结构中的电荷分布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有正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原子整体电荷为零,即原子核的正电荷和电子的负电荷数值相等。

4. 麦克斯韦方程组中的电荷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描述电磁场和电荷运动的基本方程。其中,高斯定律描述了电场线从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法拉第定律描述了电磁感应引起的电场变化;安培定律描述了电流产生的磁场。

三、电荷的实际应用

1. 静电场和静电力

当物体带有静电荷时,周围会形成静电场。静电场是一种无法看见、摸到的场,但它可以对带电物体施加力,称为静电力。

2. 电荷的产生和传导

电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产生,如摩擦、感电和电磁感应。电荷还可以通过导体传导,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在电场作用下移动形成电流。

3. 静电场和静电势能

在静电场中,带电物体具有静电势能。静电势能与电荷的大小和位置有关,静电势能的大小与物体与电荷的距离成反比。

四、小结

本次导学案主要介绍了电荷的基本性质、电荷的单元、原子结构中的电荷分布情况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中描述电荷运动的方程。电荷是物质所具有的一种基本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的单位为库仑(C)。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五章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五章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第十五章两种电荷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术:

熟悉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彼此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了解原子结构,熟悉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进程与方式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明白带电体的性质;

在熟悉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进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看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爱好,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爱好;

鼓舞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熟悉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阻碍二.教学用具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假设干。

三.教学进程

(一)引入新课:

1.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二、试探: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什么缘故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若是咱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乃至显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缘故是什么?(二)、进行新课:

1.摩擦起电带电体

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别离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看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咱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适应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进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1 两种电荷》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1 两种电荷》教案

物理(人教版)《15.1 两种电荷》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认识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②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③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导体和绝缘体及电荷的移动。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②通过探究实验认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③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②鼓励学生自己分析资料、现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

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摩擦起电。

三、教学难点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摩擦起电。

四、教学教具

电脑(或电子白板)、塑料直尺、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碎纸屑若干、学生的导学案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播放视频《奇幻的电现象》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电的世界,

播放精美的日出图片,

电灯使城市的夜晚变得绚丽多彩;现代家庭的厨房电器多多;城市里有一些既节能又环保的带着“辫子”的电车;电脑的出现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新型的电子技术能实现很多方面的自动控制(自动控制室温)。

说明电在科学技术中、工农业产生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引入新课: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

二、进行新课

1、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

引导学生用现有的器材做实验

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圆珠笔杆在头皮上摩擦,可以让笔吸引纸屑等。

第1节 《两种电荷》导学案

第1节 《两种电荷》导学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和领悟人们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方法。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5.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学习重点】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学习难点】1.对电荷的认识;2.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推理过程。

一.粗读课文,自主学习。

1.自然界只有种电荷.

2.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4.电荷量: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其单位是,简称,符号。

5.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6.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玻璃、塑料等。

二.参与活动,共同探究。

活动1.探究电荷问题

1.摩擦起电。阅读课本32页至33页内容,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习惯上我们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认真观察图15.1-1并阅读32页内容,完成有关问题:

15.1 《两种电荷》参考教案

15.1 《两种电荷》参考教案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两种电荷》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电子、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用具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两种电荷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两种电荷教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4.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5.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导体、绝缘体并对其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通过演示实验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进行归纳并能总结出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和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注意观察静电现象,使其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分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存在自由电荷.

5.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难点】

1.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3.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知识点一两种电荷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32-33,完成以下问题: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3.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15.1两种电荷导学案(第一课时个案)

15.1两种电荷导学案(第一课时个案)

九年级物理学科课堂教案设计

1、新课导入:1、谁能将一个吹起来的气球和一张课程表不用任何其他材料将它

们粘到墙上,试着动手做一下。

2、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这些现象有关?

设计理由:重现我们生活中的现象。

使用说明:培养学生会观察我们生活中的现象,物理源于生活。二人小组讨论总

结,了解学情。

三、学习探究:(20分钟)

设问导读:

问题1、阅读课本P32-33“两种电荷”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相互靠近时猜想会有什么现象?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猜想会有什么现

象?

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猜想会有什么现

象?

小结:由上述三个实验可以发现,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一定和毛皮

摩擦过的橡胶棒相 ,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一定和毛皮摩擦过

的橡胶棒相 ,由此可以推理自然界中只存在 种电荷。分别是 和 。它们的相互作用是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4、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教师介绍三种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金属箔张开

的原因是 ,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越大,说明物体所带的电荷 。

5、用 表示电荷的多少。单位是 。符号是 。 教学课题

15.1 两种电荷第一课时 主备人 谷子福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 总课时数 9 上课日期 2014.9.15 二次备课审批人签字 二次备课审批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

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和领悟人

们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对两种不同电荷的描述,属于电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性质,为后续电学内容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二、课标要求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摩擦起电现象,但从微观结构上认识此现象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涉及电荷的移动,是比较抽象的内容,需要从实验探究中入手。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现象。

2.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3.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和领悟人们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2.通过利用带电体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五、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由“两种电荷”、“原子及其结构”和“匀导体和绝缘体”三部分内容组成,重点是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难点是对电荷的认识。由于电荷无法直接观察,比较抽象,学生只能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推理来理解电荷的概念。由于对电荷的最直观的感性认识来源于摩擦起电现象,所以做好摩擦起电的演示实验是关键。本节的另一个难点是通过实验进行推理,得出“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推理过程。

九年级物理15.1 《两种电荷》 导学案及同步练习

九年级物理15.1 《两种电荷》 导学案及同步练习

15.1两种电荷导学案及同步练习

学习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

移动。

学习重点: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难点: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

2.正电荷:用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负电荷:用摩擦过的所带的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4.叫做电荷量,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5.实验室常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传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带电荷,由于而张开,且带电体带电量越多,张开的角度就。

二、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摩擦起电现象

1.讨论:取出塑料笔杆或塑料尺,准备一些干燥、细小的纸屑,把笔杆或塑料尺与头发摩擦后靠近纸屑,我们会看到,这说明了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

【例1】下列属于利用静电现象的是()

A.油罐车底下挂一条铁链

B.当油漆从喷枪中喷出时,喷嘴使油漆微粒带正电,它们互相排斥,扩散开来

C.冬天从干燥的地毯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

D.在油库或加油站工作的人员不得穿腈纶衣服

知识点二摩擦起电的原因及其实质

1.物质是由组成的.原子由和组成。带正电,带负电。

2.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所带的电量为。

3.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原子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整个原子呈中性。

第15单元《电流和电路》学案解析

第15单元《电流和电路》学案解析

第十五章电流与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一、信息评价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二、学习目标

1.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说出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说出验电器的原理及作用;说出

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所用推理方法

3. 通过做静电实验,培养探究兴趣

三、自主学习

1.如何才能带电?

2.自然界中分为和电荷

3.电荷之间有什么相互规律?

4.原子由和组成,带正电,带负电。

5. 叫元电荷,用符号表示。一个元电荷所带的电量是。

6.金属导体中,自由移动的电荷是。

7.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 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

B与C一定能相互。

8.手拿一根金属棒,用毛皮或丝绸摩擦,金属棒一定()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四、合作探究

(一)活动与实践:请同学们准备一些碎纸屑,然后用塑料尺摩擦自己的头发后去靠近碎纸屑,看能发现什么?

1.什么是摩擦起电?

2.如何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

3. 叫做电荷量,简称,单位,符号

4.摩擦起电的实质:

思考: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过程中,转移的电荷是什么?从哪个物体转移到哪个物体?

(二)问题探究:

1.电荷间相互规律

用带电的玻璃棒分别去靠近悬挂着的带电的另一根玻璃棒和橡胶棒,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再用带电的橡胶棒分别去靠近悬挂着的带电的另一根橡胶棒和玻璃棒,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结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为了验证物体是否带电,实验室常用来检验(展示实物,组内相互介绍验电器构造)

2.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教案)

《两种电荷》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其单位。

【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的实质;金属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用具】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空气干燥时,让学生动手做一做,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吸引小纸片,摩擦过的气球吸引水流和头发,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

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物体叫做带电体,或带上电荷的物体。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带电体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等量的同种电荷。

感应起电: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实验演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播放视频)

3.两种电荷

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吗?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两种电荷》学历案(第一课时)

一、学习主题

本课程学习主题为“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物理现象中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荷的基本性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为后续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

1. 理解电荷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掌握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区分方法。

2. 掌握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评价任务

1. 评价学生对电荷概念的理解程度,能否正确区分正负电荷。

2. 评价学生对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程度,能否正确解释静电现象。

3. 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否正确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评价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学习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引入电荷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电荷的基本概念:通过讲解和图示,让学生理解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3. 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同种电荷和异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现象,总结出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4. 理解静电现象:通过讲解和图示,让学生理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止静电的危害和利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检测与作业

1. 检测学生对电荷概念的理解程度,布置相关的选择题和填空题。

2. 布置实验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完成简单的静电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教案: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

理九年级

一、教学内容

1. 电荷的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荷的单位:库仑;

3. 电荷的守恒定律:电荷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总量是保持不变的;

4. 电荷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电荷的定义,掌握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概念;

2. 让学生熟悉电荷的单位,了解库仑的概念;

3. 让学生理解电荷守恒定律,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 让学生掌握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静电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电荷的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概念,电荷的单位库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通过展示一些静电现象,如塑料尺吸引纸片,头发相互吸引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荷。

2. 基础知识讲解:

讲解电荷的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概念,电荷的单位库仑,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

3. 例题讲解:

举例说明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如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

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4. 随堂练习:

让学生运用电荷守恒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系统

中的电荷总量变化等。

5. 知识拓展:

讲解一些与电荷相关的物理现象,如电荷的分离,电荷的积累等。

6. 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班级:姓名:

课题: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课时安排:一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物理设计者:马学军

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

知识: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

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知道摩

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技能:通过实验,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合作精神。

重点: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难点: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自然界只有种电荷.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

荷叫。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4.电荷量: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其单位

是,简称,符号。

5.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如:、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6.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如:、玻璃、塑料等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干燥的天气里,衣服表面容易吸附灰尘;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塑料笔杆,

能吸起纸屑;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

下面我们将研究这方面的现象。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1.两种电荷

(1)阅读课本32页内容,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

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

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

说物体带了。习惯上我们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

(2)认真观察15.1-1并阅读33页内容,完成有关问题:

①经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能或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②自然界只有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可用“+”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可用“-”表示。

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3)电荷量: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其单位是,

简称,符号。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即带电物体都有的性质。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5)验电器:观察课本33页图15.1-2,结合课本的有关内容,,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一个新的工具——验电器。

①验电器的原理是;

②验电器的用途是;

③验电器的构造有。

2.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的结构元电荷

认真阅读这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①原子由和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

带正电,带负电。

②人们把最小的电荷叫做,常用符号表示e= 。

③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

上,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摩擦起电的原因

①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

②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③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注意:“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3.导体与绝缘体

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演示实验:

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如:、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如:、玻璃、塑料等;

(3)金属导电靠的是。

注意: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

四、回顾小结第1节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①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②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图 2 2.电荷量

(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2)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

(3)验电器。

3.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2)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e =1.6×10-19C 。

4.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例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例如:橡胶、玻璃、塑料。

五、当堂检测(100分)(请勿提前做)

(一)想一想,填一填(2分×26=52分)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用丝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那么小球

可能带 电,也有可能 。

2.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塑料梳子就会带电。这种使梳子带电的方

式叫 。将带电的梳子靠近自来水龙头放出的细水流时,就会观察到 。

3.当带电体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 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

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 电荷互相 而张开。从金属箔的张开可

以断定,跟金属球接触的物体是带电的。

4.验电器主要是由(A )金属杆 (B )金属球 (C )金属箔 (D )玻璃外壳

等四个部分构成。其中 是导体; 是绝缘体。

5.电线的芯线是用金属来做的,因为金属是 ;电线芯线的外面包上一

层橡胶或塑料,因为橡胶或塑料是 。

6.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存在大量的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是因为绝缘体内的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 的范围内,不

能 。

7.下列物质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导体后面打“√”,绝缘体后面打“〇”)

①空气 ②煤油 ③稀硫酸

④人体 ⑤陶瓷 ⑥塑料

⑦水银 ⑧干纸 ⑨大地

8.将一带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塑料小

球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有机玻璃棒带

电,这是因为 电荷相互 。

(二)聪明的选择(3分×16=48分)

9.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 )

A.库仑

B.伏特

C.欧姆

D.瓦特

10.用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则毛皮与玻璃棒 ( )

A.相互吸引

B.相互排斥

C.无相互作用

D.无法判断

11.通草小球在带正电的物体附近被排斥,则小球(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负电;

D.一定不带电.

12.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13.两个悬挂着的通草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1所示,那么A 球一定是 ( )

A.带正电荷

B.带负电荷

C.不带电

D.带与B 球相同的电荷

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