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习题答案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程原理习题和答案解析
食品工程原理第一章P31:1.2.4.8.9.10.11.第二章P78:【1】一食品冷藏室由内层为19 mm厚的松木,中层为软木层,外层为51 mm厚的混凝土所组成。
内壁面温度为-17.8 ℃,混凝土外壁面温度为29.4 ℃。
松木、软木和混凝土的平均热导率分别为0.151,0.043 3,0.762 W/(m·K),要求该冷藏室的热损失为15W/m2。
求所需软木的厚度及松木和软木接触面处的温度。
解:三层平壁的导热。
1)所需软木的厚度2b 由:【4】将粗碎的番茄通过内径为60 mm的管子从20 ℃加热到75 ℃。
其流量为1 300 kg/h,管内壁面温度为105 ℃,求对流传热系数。
已知粗碎的番茄物性数据如下:ρ=1 050 kg/m3;cp=3.98 kJ/(kg·K);μ=2.15 mPa·s(47.5 ℃时),1.2 mPa·s(105 ℃时);λ=0.61 W/(m·K)。
解:流体在管内被加热。
管中流速:5. 一带有桨式搅拌器的容器内装有温度为37.8 ℃的料液。
用夹套内的蒸汽加热。
容器内径为1.22 m,搅拌器直径为0.406 m,转速为2.5 r/s,容器壁温为93.3 ℃。
料液的物性为:ρ=977 kg/m3;Cp=2.72 kJ/(kg·K);μ=100 mPa·s(37.8℃时),7.5 mPa·s(93.3℃时)料液热导率。
求料液对容器壁的对流传热系数。
解:该对流属于流体在搅拌槽内强制对流。
8.10.在逆流换热器中,用初温为20 ℃的水将1.25 kg/s的液体[比热容为 1.9 kJ/(kg·K)、密度为850 kg/m3]由80 ℃冷却到30 ℃。
换热器的列管直径为Φ25 mm×2.5 mm,水走管内。
水侧和液体侧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850 W/(m2·K)和1 700W/(m2·K),污垢热阻可忽略。
食品工程原理课后题答案
序论1. 解:从附录查出:1kcal=1.1622×10-3KW·h=1.1622W·h所以:K=42.99Kcal/(m2·h·℃)=42.99Kcal/(m2·h·℃)×(1.1622W·h/1kcal)=50w/(m2·℃)。
2.解:从附录查出:1kgf=9.80665kg·m/s2,所以1000kg/m3=1000kg/m3×[1kgf/(9.80665kg·m/s2)]=101.9kgf·s2/m4.3. 从附录查出:1mmHg=133.32Pa,1℃=K-273.3。
则新旧单位的关系为:P=P’/133.32; t =T-273.3。
代入原式得:lg(P’/133.32)=6.421-352/(T-273.3+261);化简得lgP=8.546-3.52/(T-12.3).4.解:塔顶产品的流量W塔顶=W DA+W DB+W DC=1000(0.25+0.25×96%+0.25×4%)=500Kmol/h。
所以,其组成为:X DA=0.25×1000/500=0.5;X DB=W DB/D=100×0.25×0.96/500=0.48;X DC=1-X DA-X DB=1-0.5-0.48=0.02。
塔底产品的流量:W塔底=W总-W塔顶=1000-500=500 Kmol/h。
所以,塔底组成为:X WB=W WB/W=1000×0.25×4%/500=0.02;X WC=W WC/W=1000×0.25×96%/500=0.48;X WD=1-0.48-0.02=0.55. 解:设混合后总质量为M,油的质量分数为X,则根据体积衡算V总=V油+V水得:MX/ρ油+ M(1-X)/ρ水=M/ρ平均,代入数据得:1000×950X+810×950×(1-X)=810×1000 所以,X=0.22446. 解:根据热量守恒:△H NH3=△H HCL得:M NH3(H NH395℃-H NH330℃)=M HCL(H HCL10℃-H HCL2℃) 代入数据得:M HCL=9735kg/h。
食品工程学原理课后习题
第一章1. 蒸气加热器的蒸汽压力表上的读数为81.9kPa,当地当时气压计上读数为98.1 kPa,试求蒸汽的饱和温度。
2. 在直径3.00m的卧式圆筒形贮藏罐内装满花生油,花生油密度为920 kg/m3,贮罐上部最高点处装有压力表,其读数为70kPa。
问最大绝对气压是多少?3. 封闭水箱内水面上真空度为0.98kPa,敞口油箱中油面比水箱水面低1.50m。
水箱和油箱间连着一压力计,指示液为水银,读数为0.200m,若压力计与水箱相连的臂管内水银液面与水箱水面的高度差为6.11m,求油的密度。
4. 某精馏塔的回流装置中,由塔顶蒸出的蒸汽经冷凝器冷凝,部分冷凝液将流回塔内。
已知冷凝器绝对压力p1=104kPa,塔顶绝对压力p2=108kPa,冷凝液密度为810kg/m3。
为使冷凝器中的液体能顺利流回塔内,问冷凝器液面距回流液入塔管垂直距离h应为多少?5. 浓度为60%的糖液(黏度60mPa•s,密度1280kg/m3),从加压容器经内径6mm 的短管接流出。
问当液面高于流出口1.8m时,糖液流出的体积流量是多少?假定无摩擦损失,液面上的压力为70.1kPa(表压),出口为大气压。
6. 牛奶以 2.25L/s的流量经内径等于27mm的不锈钢管。
牛奶的黏度为2.12mPa•s,密度为1030 kg/m3试问流动为层流或湍流?7. 用虹吸管从高位牛奶贮槽向下方配料槽供料。
高位槽和配料槽均为常压开口式。
今要求牛奶在管内以1m/s流速流动,估计牛奶在管内的能量损失为20J/kg,试求高位槽液面虹吸管出口高几米?8. 某种油料在内径15mm的水平管内做层流流动,流速为1.3m/s。
从管道相距3m的两截面间测得压力降为7kPa,求油的黏度。
9. 稀奶油密度为1005 kg/m3,黏度为12 mPa•s。
若稀奶油以流速2.5m/s流经长80m,规格为Φ38mm×2.5mm的光滑不锈钢管,求直管阻力。
10. 用泵将密度为1081 kg/m3、黏度为1.9 mPa•s的蔗糖溶液从开口贮槽送至高位,流量为1.2L/s。
食品工程原理 课后答案(冯骉 著) 轻工业出版社 第11章干燥及空气调节
第十一章干燥与空气调节11-1 已知湿空气的总压强为101.3kPa,温度为30℃,湿度为0.024kg/kg绝干空气,试计算其相对湿度、露点、绝热饱和温度、焓和空气中水汽的分压。
[解](1)H=0.622p/(p T-p) 即0.024=0.622p/(101.3-p) 解得:p=3.763kPa30℃下水的饱和蒸汽压p s=4.24kPa ϕ=p/p s=3.763/4.24=89% (2)因t d是将湿空气等湿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则水蒸气分压为3.76kPa时的温度为:t d=27.5℃(3)假设t as=28.4℃,由水蒸气表查得相应的水气分压p s为3.87kPa,则湿空气的饱和湿度为:H as=0.622×3.87/(101.3-3.87)=0.0247 kg/kg绝干空气比热容c p H=1.01+1.88H=1.01+1.88×0.024=1.055 kJ/kg绝干空气t as=t-r0(H as-H)/c p H=30-2490×(0.0247-0.024)=28.35℃故与假设非常接近。
(4)I=(1.01+1.88H)t+2490H=(1.01+1.88×0.024)×30+2490×0.024=91.4 kJ/kg绝干空气11-2 已知湿空气的温度为50℃,总压强为100kPa,湿球温度为30℃,试计算该湿空气以下各参数:(1)湿度;(2)相对湿度;(3)露点;(4)焓;(5)湿比热容。
[解](1)由饱和水蒸气表查得,在t w=3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 s=4.25kPa,汽化潜热为r w=2423.7kJ/kg。
在湿球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湿度为:H w=0.622p s/(p T-p s)=0.622×4.25/(100-4.25)=0.0276kg/kg干空气根据空气湿度计算式,可求得该空气的湿度为:H=H w-1.09(t-t w)/r w=0.0276-1.09×(50-30)/2423.7=0.0186kg/kg干空气(2)由饱和水蒸气表查得,在t=50℃下,水的饱和蒸汽压p s=12.34kPa。
食品工程原理-李云飞版本的课后题答案
解得: T3 ? ? 15.9 ℃
?
? ' ? 0.027 ?
1
Re 0.8 Pr 3 (
?
) 0.14
di
?W
?
0.027 ?
0.61
?
(3.575
?
10 3
)
0.8
?
(14.03)
1 3
? ( 2.15 ) 0.14
?
500W /(m2 .K )
校正系数为0.:06
?
?
1?
6 ? 105
/ Re1.8
?
10 ? 4 3.14 ? 0.0512 ? 3600
? 1.36
m/s
Re
4
?
du? ?
?
0.051? 1.36 ? 1000 1? 10?3
?
6.9 ? 104
? ? 0.250.0049
d 51
H ? Z2 ? ? hf
? 20 ? 5.92 ? 0.93
? 26.85 m
轴功率为
P
?
HQ?g 1000?
p1 ? 1.0133 ? 105 Pa
u1
?
0,
u2
?
Q? A
40 3600
? ? 0.1062
? 1.26 m/s
4
p2
p2
?
p1 ?
? gZ2
?
?
u22 2
? 1.0133? 105 ? 1000 ?
? ? ? Lf
9.8 ? 5.5 ?
1000 ? 1.262 2
?
1000 ?
4.5
? 42136.2 Pa
李云飞版食品工程原理第四篇课后习题答案
4.3 习题解答【4-1】用光滑小球在粘性流体中自由沉降可测定该液体的粘度。
测试时用玻璃筒盛满待测液体,将直径为6mm 的钢球在其中自由沉降,下落距离为200mm ,记录钢球的沉降时间。
现用此法测试一种密度为1300 kg/m 3的糖浆,记录的沉降时间为7.32秒,钢球的比重为7.9, 试求此糖浆的粘度。
解:小球的沉降速度 s m smHu t /0273.032.72.0===τ设在斯托克斯区沉降,则由斯托克斯定律:)(74.40273.01881.9)13007900()006.0(18)(2s Pa u gd tp p ⋅=⨯-=-=ρρμ校核:算出颗粒雷诺数 Re p =1045.074.413000273.0006.0<=⨯⨯=μρt p u d属斯托克斯沉降。
上述计算有效。
∴糖浆的粘度为4.74Pa.s【4-2】某谷物的颗粒粒径为4mm ,密度为1400 kg/m 3。
求在常温水中的沉降速度。
又若此谷物的淀粉粒在同样的水中的沉降速度为0.1mm/s ,试求其粒径。
解:(1) 已知:d p =4mm ,ρp =1400kg/m 3,μ=0.001Pa ·s假设谷物颗粒在滞流区沉降则())/(49.3001.01881.9)10001400()104(18232s m g d u p pt =⨯⨯-⨯=-=-μρρ但11040.1001.0100049.3104Re 43>⨯=⨯⨯⨯==-μρt p p u d∴假设不成立又假设颗粒在湍流区沉降则())/(218.0100081.9)10001400(10474.174.13s m g d u p p t=⨯-⨯=-=-ρρρ此时500872001.01000218.0104Re 3>=⨯⨯⨯==-μρt p p u d∴假设成立,颗粒沉降速度为0.218 m/s (2) u t ’=0.1mm/s ,假设沉降发生在滞流区则 )(1014.281.9)10001400(001.0101.018)(1853''m g u d p t p --⨯=⨯-⨯⨯⨯=-=ρρμ校核:100214.0001.01000101.01014.2Re 35''<=⨯⨯⨯⨯==--μρt p p u d∴ 假设成立,此谷物的淀粉粒直径为2.14×10-5m【4-3】气体中含有大小不等的尘粒,最小的粒子直径为10μm 。
食品工程原理-李云飞版本的课后题答案ppt课件
轴功率为
.
P1 H0 g Q 02 1 0 .6 2 0 1 0 0 .6 8 10 5 0 39 6 6 .8 0 01 .8 0k 1W
【1-11】将温度为263K的冷冻盐水(25%CaCl2溶液,密度为1240kg/m3,粘度为7×10 -3Pa.s)从开口贮槽送入冷却设备。已知贮槽盐水液面低于管路出口2m。整个输送
Re
du
uQ A201.0023 273.49m/s
4
Re 0.02.2 13 .7 4 2 1 9 3 1 003 4.50 8 140
Q 9 4 70 .3 8 2 1 8 1.4 0 1 00 4 12 60 0 .1m 5 3/s1 8 3 .0由判别式可知为紊流。
【1-5】液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层流流 动,若流量、管长和液体的物性参数保 持不变,而将管径减至原有的1/2,问 因流动阻力而产生的能量损失为原来的 多少倍。
u Z 1 1 p u g 12 ,2 u p 1 g 2 1 H p 2 , Z 2 1 p g 20 Z , 2 u g 2 2 2 h 2 Z f m 0 由表2ug21-5可0.知1,76.431.121.39.628
管道内水的流速为
0.93m
uQ d23.1 40 1.0 05 4 21 36 01.3 06 m/s
42.2 1 P3 a6
泵入口真空度为
.
p V 1 .0 1 1 5 3 0 4 .2 3 1 1 4 3 0 5 .9 6 1 2 4 P 0
【1-9】每小时将10m3常温的水用泵从开口贮槽送至开口高位槽。管路直径为 573 mm,全系统直管长度为
100m,其上装有一个全开闸阀、一个全开截止阀、三个标准弯头、两个阻力可以不计的活接头。两槽液面恒定, 其间垂直距离为20m。取管壁粗糙度为0.25mm、水的密度为1000kg/m3、粘度为1×10-3Pa.s。试求泵的效率为 70%时的轴功率。 解:根据公式(1-31d),设两槽液面分别为I-I和II-II
食品工程原理习题和答案
食品工程原理第一章P31:1.2.4.8.9.10.11.第二章P78:【1】一食品冷藏室由内层为19 mm厚的松木,中层为软木层,外层为51 mm厚的混凝土所组成。
内壁面温度为-17.8 ℃,混凝土外壁面温度为29.4 ℃。
松木、软木和混凝土的平均热导率分别为0.151,0.043 3,0.762 W/(m·K),要求该冷藏室的热损失为15W/m2。
求所需软木的厚度及松木和软木接触面处的温度。
解:三层平壁的导热。
1)所需软木的厚度2b 由:【4】将粗碎的番茄通过内径为60 mm的管子从20 ℃加热到75 ℃。
其流量为1 300 kg/h,管内壁面温度为105 ℃,求对流传热系数。
已知粗碎的番茄物性数据如下:ρ=1 050 kg/m3;cp=3.98 kJ/(kg·K);μ=2.15 mPa·s(47.5 ℃时),1.2 mPa·s(105 ℃时);λ=0.61 W/(m·K)。
解:流体在管内被加热。
管中流速:5. 一带有桨式搅拌器的容器内装有温度为37.8 ℃的料液。
用夹套内的蒸汽加热。
容器内径为1.22 m,搅拌器直径为0.406 m,转速为2.5 r/s,容器壁温为93.3 ℃。
料液的物性为:ρ=977 kg/m3;Cp=2.72 kJ/(kg·K);μ=100 mPa·s(37.8℃时),7.5 mPa·s(93.3℃时)料液热导率)/(599.0KmW。
求料液对容器壁的对流传热系数。
解:该对流属于流体在搅拌槽内强制对流。
8.10.在逆流换热器中,用初温为20 ℃的水将1.25 kg/s的液体[比热容为1.9 kJ/(kg·K)、密度为850 kg/m3]由80 ℃冷却到30 ℃。
换热器的列管直径为Φ25 mm×2.5 mm,水走管内。
水侧和液体侧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850 W/(m2·K)和1 700W/(m2·K),污垢热阻可忽略。
食品工程原理习题和答案
食品工程原理第一章P31:1.2.4. 8.9.10.11.第二章P78:【1】一食品冷藏室由内层为19 mm厚的松木,中层为软木层,外层为51 mm厚的混凝土所组成。
内壁面温度为-17.8 ℃,混凝土外壁面温度为29.4 ℃。
松木、软木和混凝土的平均热导率分别为0.151,0.043 3,0.762 W/(m·K),要求该冷藏室的热损失为15W/m2。
求所需软木的厚度及松木和软木接触面处的温度。
解:三层平壁的导热。
1)所需软木的厚度2b 由:【4】将粗碎的番茄通过内径为60 mm的管子从20 ℃加热到75 ℃。
其流量为1 300 kg/h,管内壁面温度为105 ℃,求对流传热系数。
已知粗碎的番茄物性数据如下:ρ=1 050 kg/m3;cp=3.98 kJ/(kg·K);μ=2.15 mPa·s(47.5 ℃时),1.2 mPa·s(105 ℃时);λ=0.61 W/(m·K)。
解:流体在管内被加热。
管中流速:5. 一带有桨式搅拌器的容器内装有温度为37.8 ℃的料液。
用夹套内的蒸汽加热。
容器内径为1.22 m,搅拌器直径为0.406 m,转速为2.5 r/s,容器壁温为93.3 ℃。
料液的物性为:ρ=977 kg/m3;Cp=2.72 kJ/(kg·K);μ=100 mPa·s(37.8 ℃时),7.5 mPa·s(93.3 ℃时)料液热导率)/(599.0KmW。
求料液对容器壁的对流传热系数。
解:该对流属于流体在搅拌槽内强制对流。
8.10.在逆流换热器中,用初温为20 ℃的水将1.25 kg/s的液体[比热容为1.9 kJ/(kg·K)、密度为850 kg/m3]由80 ℃冷却到30 ℃。
换热器的列管直径为Φ25 mm×2.5 mm,水走管内。
水侧和液体侧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850 W/(m2·K)和1 700W/(m2·K),污垢热阻可忽略。
课后习题答案 食品工程原理
【7-31】 1)R/Rmin=1.54 2)
η = 0.5053
D=50kmol/h→F=50/0.5053=98.96 kmol/h
【7-32】 T=140(℃)
N OG = 3.05
【7-17】 略 【7-18】
平衡蒸馏 ⎨
⎧ y D = 0.5 xw + 0.5 ⎩3 × 0.5 = 2 ⋅ yD + xw
⎧ xw = 0.25 ⎨ ⎩ yD = 0.625
【7-19】 以质量流量表示时:
D = 67.4kg / h,W = 2933kg / h.
以摩尔流量表示时:
【7-1】
氨的摩尔分数 x = 27.50% 氨的摩尔比 X = 37.93% 【7-2】
X = 1.06%
【7-3】 NA= 2.70 × 10 −7 kmol / s
【7-4】
Y2 = 0.0101
【7-5】
m = 0.940
【7-6】
m = 11.kmol / m 3
D = 1.70kmol / h,W = 161.9kmol / h.
【7-20】
q = 1, x F = x = 0.38
【7-21】 精馏线方程 yn +1 =
R 1 xn + xD R +1 R +1
yn +1 = 0.64 xn + 0.34
提馏线方程
y m +1 =
L' W xm − xw L'−W L'−W
y m +1 = 1.36 xm − 0.018
【7-22】 由平衡线方程、精馏线操作线方程、q 线方程用图解法(题 22 图)求出 Ne=7.4,最佳 加料板位置应在第 4 块理论板处。若进料改为泡点进料,则由图虚线所示,理论板将有所增 加,最佳加料板位置降低。这说明精馏总能量一定,进料能值越多,底部加入能量越低,分 离效率就越低,反之亦然。本题 R、D 不变,意味塔顶冷凝热量不变,若本题为塔釜投入热 量不变,对进料液进行预热,其结果总投入热量增加,则分离效果当然提高,因为精馏操作 得以使混合物分离,就是以消耗能量为代价的。 【7-23】 理论板数共为 22 块,加料板在第 18 块。 【7-24】 由精馏线操作线方程、q 线方程和平衡数据线,用图解法(题 24 图)求出 Ne=9.5,最佳 加料板位置应在第 7 块理论板处。 【7-25】 F= 788.57 kmol/h 【7-26】
食品工程原理习题和答案
食品工程原理第一章P31:1.2.为51?mm厚的混凝土所组成。
内壁面温度为-17.8?℃,混凝土外壁面温度为29.4?℃。
松木、软木和混凝土的平均热导率分别为0.151,0.043?3,0.762?W/(m·K),要求该冷藏室的热损失为15W/m2。
求所需软木的厚度及松木和软木接触面处的温度。
???????解:三层平壁的导热。
1)所需软木的厚度2b?由:???????【4】将粗碎的番茄通过内径为60?mm的管子从20?℃加热到75?℃。
其流量为1?300?kg/h,管内壁面温度为105?℃,求对流传热系数。
?已知粗碎的番茄物性数据如下:ρ=1?050?kg/m3;cp=3.98?kJ/(kg·K);?。
?℃10.在逆流换热器中,用初温为20?℃的水将1.25?kg/s的液体[比热容为1.9?kJ/(kg·K)、密度为850?kg/m3]由80?℃冷却到30?℃。
换热器的列管直径为Φ25?mm×2.5?mm,水走管内。
水侧和液体侧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850?W/(m2·K)和1?700W/(m2·K),污垢热阻可忽略。
若水的出口温度不能高于50?℃,求水的流量和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解:传热量为12.冷却水流量为2.5?kg/s,求污垢热阻。
?解:无污垢时的传热量:【16】有一套管换热器,内管为Φ19?mm×2?mm,管长为2?m,管内的水与环隙中的油逆流流动。
油的流量为270?kg/h,进口温度为100?℃,水的流量为360?kg/h,进口温度为10?℃。
若忽略热损失,且知以管外表面积为基准的总传热系数为374?W/(m2·K),油的比热容为?1.88?kJ/(kg·K),求油和水的出口温度分别为多少?。
食工原理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1-1烟道气的组成约为N:75%, C0zl5%, 0别,HQ5% (体积百分数)。
试计算常压下400C。
时该混合气体的密度。
解:必二工廊=0.75x28+0.15x44+0.05x32+0.05x18二30.1/An=p/^n//?7^101.3xl0x30.1/(8.314xl03x673)=0.545kg/m31-2已知成都和拉萨两地的平均大气压强分别为0.095MPa和0.062MPa。
现有一果汁浓缩锅需保持锅内绝对压强为8.0kPa o问这一设备若置于成都和拉萨两地,表上读数分别应为多少?解:成都拉萨O二95・8二87kPa (真空度) 6二62・8二54kPa (真空度)1-3用如附图所示的U型管压差计测定吸附器内气体在A点处的压强以及通过吸附剂层的压强降。
在某气速下测得/?i为400mmHg, Rz为90mmHg, Rz为40mmHJ3,试求上述值。
解:G二斶加O0+砂hg°二0.04x1000x981+0.09x13600x981 二12399.8Pa(表)Q A二a+EQgg二12399.8+04x13600x9.81 二65766.2Pa (表)1-4如附图所示,倾斜微压差计由直径为。
的贮液器和直径为/的倾斜管组成。
若被测流体密度为 g空气密度为。
试导出用R表示的压强差计算式。
如倾角a为30。
时,若要忽略贮液器内的液面高度力的变化,而测量误差又不得超过1%时,试确定比值至少应为多少?解:由静力学方程二Qpgg二Esina(/zp)g二心/vp)g/2 (1) 若忽略贮液器内液面高度的变化,则斜管内液位为:R二R・h液柱长度:/?/ = /?i-/?/sina=/?i-2/7二R、4dg 二 AV(/vQg/2 二(AV2 -/7)(/%-p)p 又兀07?/4二兀夕只74 即/?二心力+2(/0] 所以Ap = -ff)g/\2 +4( d/Djy(2)相对误差为(△QjQj/AQO.OOl*解得:力公0.02237 即。
食品工程原理习题和答案
食品工程原理习题和答案(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食品工程原理第一章P31:1.2.4.8.9.10.11.第二章P78:【1】一食品冷藏室由内层为19 mm厚的松木,中层为软木层,外层为51 mm厚的混凝土所组成。
内壁面温度为℃,混凝土外壁面温度为℃。
松木、软木和混凝土的平均热导率分别为, 3, W/(m·K),要求该冷藏室的热损失为15W/m2。
求所需软木的厚度及松木和软木接触面处的温度。
解:三层平壁的导热。
1)所需软木的厚度2b 由:【4】将粗碎的番茄通过内径为60 mm的管子从20 ℃加热到75 ℃。
其流量为1 300 kg/h,管内壁面温度为105 ℃,求对流传热系数。
已知粗碎的番茄物性数据如下:ρ=1 050 kg/m3;cp= kJ/(kg·K);μ= mPa·s ℃时), mPa·s(105 ℃时);λ= W/(m·K)。
解:流体在管内被加热。
管中流速:5. 一带有桨式搅拌器的容器内装有温度为℃的料液。
用夹套内的蒸汽加热。
容器内径为 m,搅拌器直径为 m,转速为 r/s,容器壁温为℃。
料液的物性为:ρ=977 kg/m3;Cp= kJ/(kg·K);μ=100 mPa·s℃时), mPa·s℃时)料液热导率)/。
求料液对容器壁的对流传热系数。
解:该对流属于流体在搅拌槽内强制对流。
8.10.在逆流换热器中,用初温为20 ℃的水将 kg/s的液体[比热容为 kJ/(kg·K)、密度为850 kg/m3]由80 ℃冷却到30 ℃。
换热器的列管直径为Φ25 mm× mm,水走管内。
水侧和液体侧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850 W/(m2·K)和1 700W/(m2·K),污垢热阻可忽略。
若水的出口温度不能高于50 ℃,求水的流量和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食品工程原理习题和答案
食品工程原理第一章P31:1.2.4.8.9.10.11.第二章P78:【1】一食品冷藏室由内层为19 mm厚的松木,中层为软木层,外层为51 mm厚的混凝土所组成。
内壁面温度为-17.8 ℃,混凝土外壁面温度为29.4℃。
松木、软木和混凝土的平均热导率分别为0.151,0.043 3,0.762 W/(m·K),要求该冷藏室的热损失为15W/m2。
求所需软木的厚度及松木和软木接触面处的温度。
解:三层平壁的导热。
1)所需软木的厚度2b 由:【4】将粗碎的番茄通过内径为60 mm的管子从20 ℃加热到75 ℃。
其流量为1 300 kg/h,管内壁面温度为105 ℃,求对流传热系数。
已知粗碎的番茄物性数据如下:ρ=1 050 kg/m3;cp=3.98 kJ/(kg·K);μ=2.15 mPa·s(47.5 ℃时),1.2 mPa·s(105 ℃时);λ=0.61 W/(m·K)。
解:流体在管内被加热。
管中流速:5. 一带有桨式搅拌器的容器内装有温度为37.8 ℃的料液。
用夹套内的蒸汽加热。
容器内径为1.22 m,搅拌器直径为0.406 m,转速为2.5 r/s,容器壁温为93.3 ℃。
料液的物性为:ρ=977 kg/m3;Cp=2.72 kJ/(kg·K);μ=100 mPa·s(37.8℃时),7.5 mPa·s(93.3℃时)料液热导率)/(599.0KmW。
求料液对容器壁的对流传热系数。
解:该对流属于流体在搅拌槽内强制对流。
8.10.在逆流换热器中,用初温为20 ℃的水将1.25 kg/s的液体[比热容为1.9 kJ/(kg·K)、密度为850 kg/m3]由80 ℃冷却到30 ℃。
换热器的列管直径为Φ25 mm×2.5 mm,水走管内。
水侧和液体侧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850 W/(m2·K)和1 700W/(m2·K),污垢热阻可忽略。
食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3-6章
第三章3-1试求粒度为50m的某谷物的粉粒在20℃和100℃的常压空气中的沉降速度。
并分析其计算结果。
已知该谷物的密度p=1480kg/m3。
-5Pa.s=1.205kg/m3解:(1)=1.81×10u t=(50×10-6)2×(1480-1.205)9.×81/(181×.81×10-5)=0.111m/s-6-5)=0.37<1Ret=0.111×50×10×1.205/(1.8110×(2)=2.19×10-5Pa.s=0.946kg/m3ut=(50×10-6)2×(1480-0.946)9.×81/(182×.19×10-5)=0.092m/s-6-5Ret=0.092×50×10×0.946/(2.1910×)=0.199<13-2密度为1850kg/m 3的微粒,在20℃的水中按斯托克斯定律沉降,问直径相差一倍的微粒,其沉降速度相差多少?2u t’=4u t解:u t’/u t=(d’/d)3的某球形豆制品颗粒在15℃水中的沉降速度为2.8mm/s,求此豆制品颗3-3已测得密度为1100kg/m粒的直径。
18u180.001150.00284解:2.4310mtd()g(11001000)9.81p-4Re t=2.43×10×0.0028×1000/0.00115=0.59<13的糖蜜的粘度。
该粘度计由一光滑钢球和玻璃筒组3-4用落球粘度计测定20℃时密度为1400kg/m3成,如附图所示。
试验测得密度为7900kg/m,直径为0.2mm的钢球在盛有此糖蜜的玻璃筒中的沉降速度为10.2mm/s,问此糖蜜的粘度为多少?2(p-)g/18ut=(2×10-4)2×(7900-1400)9×.81/(181×0.2×10-3)=0.0139Pa.s解:=d-4-3Re t=2×10×10.2×10×1400/0.0139=0.2055<13-5一矩形降尘室,长10m,宽5m,其中有20块隔板,隔板间的距离为0.1m,用以分离含尘气体中的微粒,微粒的密度是2500kg/m3,微粒中最小粒径为10m,气体的粘度为0.0218cP,密度为3。
食品工程原理习题和答案
食品工程原理第一章P31:1.2.4.8.9.10.11.第二章P78:【1】一食品冷藏室由内层为19mm厚的松木,中层为软木层,外层为51mm厚的混凝土所组成。
内壁面温度为-17.8℃,混凝土外壁面温度为29.4℃。
松木、软木和混凝土的平均热导率分别为0.151,0.0433,0.762W/(m·K),要求该冷藏室的热损失为15W/m2。
求所需软木的厚度及松木和软木接触面处的温度。
解:三层平壁的导热。
1)所需软木的厚度2b由:【4】将粗碎的番茄通过内径为60mm的管子从20℃加热到75℃。
其流量为1300kg/h,管内壁面温度为105℃,求对流传热系数。
已知粗碎的番茄物性数据如下:ρ=1050kg/m3;cp=3.98kJ/(kg·K);μ=2.15mPa·s(47.5℃时),1.2mPa·s(105℃时);λ=0.61W/(m·K)。
解:流体在管内被加热。
管中流速:5.一带有桨式搅拌器的容器内装有温度为37.8℃的料液。
用夹套内的蒸汽加热。
容器内径为1.22m,搅拌器直径为0.406m,转速为2.5r/s,容器壁温为93.3℃。
料液的物性为:ρ=977kg/m3;Cp=2.72kJ/(kg·K);μ=100mPa·s(37.8℃时),7.5mPa·s(93.3℃时)料液热导率)/(599.0KmW。
求料液对容器壁的对流传热系数。
解:该对流属于流体在搅拌槽内强制对流。
8.10.在逆流换热器中,用初温为20℃的水将1.25kg/s的液体[比热容为1.9kJ/(kg·K)、密度为850kg/m3]由80℃冷却到30℃。
换热器的列管直径为Φ25mm×2.5mm,水走管内。
水侧和液体侧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850W/(m2·K)和1700W/(m2·K),污垢热阻可忽略。
若水的出口温度不能高于50℃,求水的流量和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课后习题答案 食品工程原理
d pu ρ
μ
∴ξ的影响因素有颗粒的形状、大小、流体的性质和速度。
【4-2】答: 斯托克斯定律区的沉降速度与各物理量的关系为
ut =
2 dp (ρ p − ρ )g
18μ
其应用的前提是球形颗粒在重力场中处于滞流区 (Re p 或 Re t < 1) 。 颗粒的加速段在小颗粒沉降的条件下可以忽略,而近似认为颗粒始终以 u t 下降。因为小颗 粒沉降的加速阶段很短,加速所经历的距离也很小,故可忽略不计。 【 4-3 】 解 : 依 题 意 查 附 录 可 得 20 ℃ 空 气 的 密 度 、 粘 度 分 别 为
其中 L为颗粒的特征尺寸,对于光滑球体,L 即为颗粒的直径dp。 仿照管内流动的方法处理,可得出 2 ρu FD=ξAp 2 应用因次分析可以得出关系式:
ξ = f (Re p )
这说明球形颗粒的曳力系数ξ与颗粒运动雷诺数Rep之间的关系随颗粒形状及流体流动 的相对方位而异,一般需由实验测定。 由此可定义阻力系数(曳力系数)ξ为颗粒运动雷诺数Rep的函数。 ∵ Rep=
dV kA2 Δp1−s = dτ (V + Ve )
即
dq k Δp1 − s = dτ (q + qe ) dq k Δp K = = dτ q 2q
(A)
上式写成 当滤布阻力可忽略, 滤饼不可压缩时, s=0, qe=0, (1) 恒速时, u=
dq = 常数 = u R , 则 q=uτ dτ u2 τ k
A Δp 1− s AΔp A Δp dV 可知: = = = dτ μr ' ( L + Le ) μr ( L + Le ) μ ( R + Rm )
dV 受以下因素影响:过滤的总压力降△p、滤饼的阻力R与过滤介质的阻力 dτ Rm、分散介质的粘度μ、过滤面积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相阻力分率 = 71.43%
【7-10】 证略
【7-11】
H = 9.80
【7-12】
( m)
Z = 11.7m
【7-13】
Y1 1 = Y2 1 − η (1)η = 90% (2)η = 99% (3)η = 99%
(3)塔底最后一块理论板上升蒸汽组成
y n −1 = 0.291
【7-28】 操作线方程为 y = 1.426 x − 0.0128 2)η = 98.12%
【7-29】 R/Rmin=1.54 D=193.8 kmol/h
【7-30】 则以液相表示的第n和n+1 块的单板效率Eml,,n为:
E mL,n =
N OG = 3.05
【7-17】 略 【7-18】
平衡蒸馏 ⎨
⎧ y D = 0.5 xw + 0.5 ⎩3 × 0.5 = 2 ⋅ yD + xw
⎧ xw = 0.25 ⎨ ⎩ yD = 0.625
【7-19】 以质量流量表示时:
D = 67.4kg / h,W = 2933kg / h.
以摩尔流量表示时:
x n −1 − x n 0.57 − 0.41 = = 71.59% ∗ x n −1 − x n 0.57 − 0.3465 x n − x n +1 0.41 − 0.28 = = 67.53% ∗ x n − x n +1 0.41 − 0.2175
E mL,n +1 =
以汽相表示的第n和n+1 块的单板效率Emv,n为:
D = 1.70kmol / h,W = 161.9kmol / h.
【7-20】
q = 1, x F = x = 0.38
【7-21】 精馏线方程 yn +1 =
R 1 xn + xD R +1 R +1
yn +1 = 0.64 xn + 0.34
提馏线方程
y m +1 =
L' W xm − xw L'−W L'−W
116.3 = D + W ⎧ ⎧ D = 39.3kmol / h →⎨ ⎨ ⎩116.3 × 0.331 = D × 0.956 + W × 0.0115 ⎩W = 77.0kmol / h
【7-27】 (1)假定恒摩尔流成立
xW = 0.0905
(2)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式
y m+1 = 2.10 xm − 0.190
【7-1】
氨的摩尔分数 x = 27.50% 氨的摩尔比 X = 37.93% 【7-2】
X = 1.06%
【7-3】 NA= 2.70 × 10 −7 kmol / s
【7-4】
Y2 = 0.0101
【7-5】
m = 0.940
【7-6】
m = 11.42
【7-7】
( g / m3 N OG = ln
1 1−η
N OG = ln 10 N OG = ln 100 N OG = ln 100
即当塔的结构类型及操作条件确定后,即H OG 一定,吸收过程的回收率与塔高成正比。
【7-14】 溶质的回收率最大可到 0.8。 【7-15】 每小时回收丙酮 225.4kg 丙酮/h 塔高增高 3 米,每小时多回收丙酮为 6.90kg/h 【7-16】
E mv ,n =
y n − y n +1 0.57 − 0.41 = = 71.21% ∗ y n − y n +1 0.6347 − 0.41
E mv ,n +1 =
y n +1 − y n + 2 0.41 − 0.28 = = 61.03% ∗ y n +1 − y n + 2 0.493 − 0.28
y m +1 = 1.36 xm − 0.018
【7-22】 由平衡线方程、精馏线操作线方程、q 线方程用图解法(题 22 图)求出 Ne=7.4,最佳 加料板位置应在第 4 块理论板处。若进料改为泡点进料,则由图虚线所示,理论板将有所增 加,最佳加料板位置降低。这说明精馏总能量一定,进料能值越多,底部加入能量越低,分 离效率就越低,反之亦然。本题 R、D 不变,意味塔顶冷凝热量不变,若本题为塔釜投入热 量不变,对进料液进行预热,其结果总投入热量增加,则分离效果当然提高,因为精馏操作 得以使混合物分离,就是以消耗能量为代价的。 【7-23】 理论板数共为 22 块,加料板在第 18 块。 【7-24】 由精馏线操作线方程、q 线方程和平衡数据线,用图解法(题 24 图)求出 Ne=9.5,最佳 加料板位置应在第 7 块理论板处。 【7-25】 F= 788.57 kmol/h 【7-26】
【7-31】 1)R/Rmin=1.54 2)
η = 0.5053
D=50kmol/h→F=50/0.5053=98.96 kmol/h
【7-32】 T=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