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美国养猪业差距的内因

合集下载

中美生猪养殖对比分析报告

中美生猪养殖对比分析报告

2016年8月出版正文目录1、国内高成本,猪肉进口难 (6)1.1、国内养殖成本居高不下 (6)1.1、饲料成本高 (7)1.2、料肉比高 (8)1.3、PSY 低 (10)1.2、进口猪肉的利与弊 (13)1.2.1、猪肉进口量逐年上升 (13)1.2.2、进口猪肉冲击较小 (14)1.2.3、猪肉进口困难重重 (17)2、养殖现代化水平及对比 (18)2.1、瘦肉率和年产猪肉酮体量 (18)2.2、机械化水平 (20)2.3、中美规模化进程对比 (21)2.4、中美养殖产区分布对比 (26)2.5、中美养殖模式及对比 (28)2.5.1、由育繁一体化走向专业育肥 (29)2.5.2、合同制生产兴起 (29)2.6、中美产业链整合及对比 (31)2.6.1、美国生猪产业的整合驱动力源于下游屠宰 (31)2.6.2、中国产业链整合看上游养殖 (33)3、中美龙头发展及对比 (34)3.1、Smithfield 发展历程及市值成长 (34)3.1.1、第一阶段(1980-1999):内外兼修,构造猪肉王国 (36)3.1.2、第二阶段(1999-2007):全球扩张,产品增值 (44)3.1.3、第三阶段(2008-2013):加减法并用,扭亏为盈 (48)3.2、双汇与Smithfield (51)3.2.1、全球资源,中国制造 (51)3.2.2、协同效应逐步凸显 (54)3.3、温氏与Smithfield (54)3.3.1、养殖模式对比 (54)3.3.2、市场容量及市占率 (55)3.3.3、产业链布局 (55)4、风险提示 (56)图表目录图表 1:养殖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6)图表 2:2007-2016年国际猪肉价格对比 (6)图表 3:2007-2016年国际猪肉价差 (6)图表 4:2005-2016年国内外玉米期货价格对比 (7)图表 5:2005-2016年国内外玉米现货价差走势 (7)图表 6:猪种与料肉比 (8)图表 7:育肥期日增重国际对比 (8)图表 8:育肥期料肉比国际对比 (9)图表 9:二点式、三点式养殖技术对比三点式养殖技术对比 (9)图表 10:不同 PSY 下的仔猪成本测算 (10)图表 11:国内外平均 PSY 对比 (11)图表 12:中美生猪养殖企业 PSY 对比 (11)图表 13:1960-2015年美国能繁母猪存栏与生猪出栏量走势 (12)图表 14:2010-2015年中国能繁母猪存栏与生猪出栏量走势 (12)图表 15:1995-2015年年猪肉进口数量 (13)图表 16:2015-2016年月度进口猪肉数量 (13)图表 17:2008-2016年进口与国内猪肉价格对比 (13)图表 18:2008-2016年进口与国内猪肉价差 (14)图表 19:2009-2016年国内生猪价格与猪肉进口量同比变化 (14)图表 20:2008-2015年进口猪肉占比走势图 (15)图表 21:进口猪肉主要来源 (15)图表 22:进口猪肉单价稳定 (15)图表 23:2011-2015年双汇发展总体收入与净利率 (16)图表 24:2011-2015年双汇发展高温肉制品业务收入和毛利率 (16)图表 25:各国生猪养殖瘦肉率对比 (18)图表 26:各国每头母猪年生产猪肉酮体量对比 (19)图表 27:各国每头母猪年生产瘦肉量对比 (19)图表 28:各国保育和育肥两阶段死亡率对比 (19)图表 29:2012-2015年头均人工费用对比 (20)图表 30:1980-2010年美国猪场数量不断下滑 (21)图表 31:1988-2003年美国规模化出栏比例图 (21)图表 32:1980-2015年美国生猪存栏数走势 (22)图表 33:1980-2015年美国生猪场均存栏数走势 (22)图表 34:2007-2014年中国猪场数量不断下滑 (23)图表 35:2007-2015年中国年出栏 500 头以上猪场出栏占比 (23)图表 36:2007-2015年中国各等级猪场占比变化 (23)图表 37:2007-2014年中国生猪存栏量 (23)图表 38:我国生猪养殖结构将向纺锤型演变 (24)图表 39: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路线对比 (25)图表 40:1988-2013年中美生猪出栏规模化对比 (25)图表 41:2002-2007 年美国的生猪存栏随原料产区分布且不断集中 (26)图表 42:我国猪肉主产区分布(按颜色深浅排列) (27)图表 43:1997-2015年我国玉米消费和进口都逐渐上升 (28)图表 44:自繁自养猪场占比快速下降 (29)图表 45:1992-2014年合同生产(专业育肥)出栏占比逐年升高 (29)图表 46:合约生产具体内容 (30)图表 47:美国生猪合同生产的出栏量占比 (30)图表 48:美国生猪现货交易量萎缩 (30)图表 49:合约与非合约生产企业平均规模对比 (31)图表 50:下游屠宰企业更倾向于合约制获取猪源 (31)图表 51:美国猪场数量/屠宰场数量不断下滑 (32)图表 52:美国屠宰场数量快速下降 (32)图表 53:屠宰和养殖的规模化对比 (33)图表 54:我国生猪产业演变中养殖企业的地位越来越强 (34)图表 55:史密斯菲尔德发展历程 (35)图表 56:1988-2014年史密斯菲尔德营业收入及增长率 (35)图表 57:1988-2014年史密斯菲尔德净利润及净利率走势 (35)图表 58:生猪部门及其中对外销售占总收入比例 (36)图表 59:新鲜猪肉及加工肉品销量持续上升 (36)图表 60:1996-2013年生猪屠宰量及自给率 (37)图表 61:2007-2013年收入占比情况 (37)图表 62:全产业链使得营收稳定性优于生猪行业 (38)图表 63:全产业链使得公司利润率稳步上升 (38)图表 64:NPD 良种猪加工数量大幅增长 (39)图表 65:销售额总体稳定增长 (39)图表 66:1999 年史密斯菲尔德在全美的运营区域分布 (40)图表 67:合作情况 (40)图表 68:1980-2000 年史密斯菲尔德的收购情况 (42)图表 69:收购生猪企业后成本显著下降 (42)图表 70:收购完成后生猪产量市场占比提升 (43)图表 71:收入中新鲜猪肉占比提升 (43)图表 72:总资产规模高速增长 (43)图表 73:SFD 国际扩张大事记 (44)图表 74:业务多元化进展 (45)图表 75:1991-2000 年加工肉品收入占比提升 (46)图表 76;2001-2014 年加工肉品收入占比继续提升 (46)图表 77:1998-2000 年总资产快速扩张 (47)图表 78:2000-2008 年总资产继续扩张,但增速趋缓 (47)图表 79:SPG 数量快速增长 (47)图表 80:牛肉业务初期增长,后期表现不佳(08 年出售) (47)图表 81:新鲜猪肉销售量中品牌商品占比提升 (48)图表 82:净利润率水平除 03 年外明显提升 (48)图表 83:生猪、新鲜肉、加工肉销量走势 (49)图表 84:总销售额于 2011 年恢复增长 (49)图表 85:费用率下降 (50)图表 86:调整后毛利率有所回升 (50)图表 87:2013 年双汇与 SFD 产品结构 (51)图表 88:2003-2013年双汇与 SFD 生鲜及肉制品产量 (51)图表 89:1998-2013年双汇与 SFD 总资产 (51)图表 90:1998-2013年双汇与 SFD 营业收入 (52)图表 91:1998-2013年双汇与 SFD 销售毛利率 (52)图表 92:1998-2013年双汇与 SFD 净利润 (52)图表 93:1998-2013年双汇与 SFD 净利润率水平 (53)图表 94:美国屠宰三强收入与净利润水平 (55)图表 95:美国屠宰三强净利率对比 (56)国内高成本,猪肉进口难国内的生猪养殖成本居高不,主要是由于饲料成本高、料肉比高、PSY低,以及机械化水平低导致的人工费、环保费高等原因。

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和进1介绍

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和进1介绍

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和进1介绍养猪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中的一大支柱产业,对于全球的粮食和畜牧产品供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养猪业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畜牧业,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下面将对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和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国内养猪业的现状。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养猪大国,养猪业发展迅速,养猪户数量众多。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猪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养猪业的规模化发展带来了环境问题,养猪废弃物的处理成为一大难题;另一方面,非洲猪瘟等疾病的爆发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养猪业健康发展。

首先,加强养猪业的疫病监测和防治,严格控制疾病的传播。

其次,加大对养猪业的技术创新和支持,提高养猪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政府还鼓励养猪户进行规模化养殖,推动养猪业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国外养猪业的现状也有所不同。

首先,发达国家的养猪业更加注重科学管理和环境保护。

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养殖废弃物的处理也更加科学和环保。

其次,一些发达国家对养猪业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逐步减少传统的家庭养殖模式,转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

然而,国外养猪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养猪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导致一些小型养猪户退出市场,造成农村就业压力和社会稳定问题;另一方面,养猪业的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压力,养猪排放物的处理成为一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监管政策,并加大对养猪业的技术支持。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在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将养猪废弃物用于生物能源的生产,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总的来说,国内外养猪业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和挑战,如环境污染、疾病防控和规模化发展等。

为了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国内外政府应加大对养猪业的支持力度,加强疫病防控和环境保护,推动养猪业向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养猪户效益差的根源在哪

养猪户效益差的根源在哪

养猪户效益差的根源在哪1.饲养的经济作物不对路,商品猪质量差种猪的优劣是决定养猪高低的基本的条件之一。

要取得最佳效益,必须有优良的投资品种做保证。

在广大农村,地方性杂种猪占有很大比例,很难看到川菜的三元杂交猪。

一些农民在选购猪崽前会,从不问是什么投资品种、出自哪个猪场,而只求价格便宜。

一些农户虽能坚持自繁自养,但近亲繁殖的条件比较近亲繁殖普遍,使许多农户饲养豢养的猪生长慢、瘦肉率低、饲料报酬差,售价不高。

2.不按配方要求烹制科学配制和使用化肥佃农养猪的习惯是有什么料喂什么料,配料要求不严,凑合思想严重,表征只注重饲料的数量和表观价格,不注重质量。

因饲料单一、营养不全,适口性差,猪经常拱到槽外;有的农户每次喂料时,加料太多,食槽中总有一定的剩料被老鼠、野鸟偷吃;有的饲槽结构设计不合理,槽底凹凸不平,水、料同槽,猪吃不干净,造成夏季发霉变质;还有的农户一次性购入太多饲料,保存不当或过期,造成饲料变质。

这不仅浪费饲料、增加成本,还增加了火鸡发病的机会。

3.滥用药物,产生耐药性药物虽可防治疾病,但也存在多少的毒副作用。

据了解,药物农户滥用药物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浪费个别情况甚至致死的情况时有发生。

有些农户将喹啉原粉、喹乙醇当作保健品长期用做使用,致使猪只产生耐药性,发病后很难治愈。

4.对消毒的重要性认识太少抗生素消毒是消毒杀死体外病原微生物的唯一手段,是保证猪只极其重要健康的重要措施。

一些农民认为病原细菌看不见、摸不着,消毒没有多大积极作用。

因此,猪舍很少消毒,加上潮湿、卫生条件差,遇到环境突变,时常诱发伤寒、疥癣等疾病。

有的农户虽然养鸡也进行消毒了消毒,但粘毛药物的配制浓度和使用方法不当,达不到应有的消毒效果。

5.未按照微生物学饲养的方法对种猪加强管理和使用饲养方面的问题主要首要表现为小农意识强,盲目追求低成本。

表现在随意减少减轻日粮中鱼粉、预混料等昂贵原料的添加量,或以霉变的饲料喂猪。

表现管理上表现为种猪利用蓄意。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中美农业的差异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中美农业的差异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中美农业的差异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中中美农业的差异在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中美两国农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美两国的农业形态、资源利用情况、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两国在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策略和实践上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美农业在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差异,并分析背后的原因。

一、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农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但也是环境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

中美两国的农业都面临着农药、化肥过量使用、水资源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土壤、水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中美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差异1. 农业资源利用差异中美两国在农业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美国拥有广袤的农田和丰富的水资源,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相对较好。

而中国作为地广人多的国家,农业用地资源相对有限,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因此,中美两国在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策略上的重点和手段也存在差异。

2. 农业政策的不同中美两国在农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上存在明显差异。

美国政府对农业生态环境治理重视程度高,通过立法、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等手段推动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而中国政府在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上的重视程度较低,长期以来注重农业生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存在一定的欠缺。

3. 农民的意识差异农民是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在中美两国农民的意识方面也存在差异。

美国农民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技术应用上相对较高,他们注重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通过科学的农业管理方式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而中国农民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较大,其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中美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启示1. 加强政策支持中美两国政府应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策支持。

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环保技术培训等措施,推动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实施。

2. 提高农民意识中美两国应加强对农民的环保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认知。

探究中国美国农业市场需求差异

探究中国美国农业市场需求差异

探究中国美国农业市场需求差异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农业国家,在农业市场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本文将探究中国和美国农业市场的需求差异。

一、市场规模中国农业市场的规模庞大,人口众多,所以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也相对较大。

而美国农业市场的规模较小,人口相对较少,对农产品的需求量相对较小。

二、产品种类中国农业市场中,主要需求的农产品主要集中在大豆、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以及肉类、水果和蔬菜等日常消费品。

而美国农业市场中,农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大豆、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牛肉、猪肉等肉类产品。

三、食品安全与质量中国农业市场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较高。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因此,中国消费者更关注农产品的安全、无公害和有机性等方面。

与此相比,美国农产品在食品安全和质量方面相对更加成熟和规范,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相对较宽松。

四、价格敏感度中国农业市场中,消费者对农产品价格的敏感度较高。

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收入相对较低,所以对农产品的价格敏感度较高。

与此相比,美国农业市场中的消费者对农产品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

五、农业技术与创新美国农业市场中,农业技术和创新水平相对较高。

美国农民采用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创新,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与此相比,中国农业市场中的农业技术和创新水平相对较低。

六、进口需求由于人口众多,中国农业市场对农产品的进口需求量较大。

中国的进口需求主要集中在大豆、小麦、水果等农产品上。

相反,美国农业市场对农产品的进口需求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中国和美国农业市场在规模、产品种类、食品安全与质量、价格敏感度、农业技术与创新和进口需求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合理调整和满足两个市场的需求,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探讨中国美国农业农民收入差异

探讨中国美国农业农民收入差异

探讨中国美国农业农民收入差异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和农业大国,其农业农民收入差异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和美国农业农民收入差异的原因,并就如何减小这一差距提出建议。

一、中国农业农民收入差异的原因中国农业农民收入差异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农业结构差异是中国农民收入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农业从传统的小农经济向现代化、产业化农业转型过程中,农村地区农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一些地区的农业已经实现产业化,农民从事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如现代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等,收入较高;而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的农业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小农经济阶段,产业结构单一,种植粮食、蔬菜等基础农产品,收入相对较低。

其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也是中国农民收入差异的原因之一。

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相对较少,如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这些缺乏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制约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第三,土地制度问题也是中国农民收入差异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土地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的流转难、流转成本高等,这导致一些农民难以流转土地,限制了他们发展规模经营、发展高效农业的愿望和能力,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收入增长。

二、美国农业农民收入差异的原因美国农业农民收入差异形成的原因与中国有些不同,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因素。

首先,美国农业农民收入差异的原因之一是农业经营规模不同导致的。

相对于中国的大多数小农经济,美国的农业经营规模更大,农民更倾向于规模经营,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收入也更高。

其次,美国农业农民收入差异的原因之一是市场化程度不同导致的。

美国农业市场化程度高,在美国农业中,农民更加与市场接轨,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决策,从而优化生产结构和经营方式,提高收入。

第三,农业支持政策的差异也是导致美国农业农民收入差异的原因之一。

美国政府对农业给予了较多的支持,如农业补贴、关税保护等,这使得农民能够享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提高了收入水平。

中美养猪的差距

中美养猪的差距

中美养猪的差距美国养殖业的养殖水平一直处于世界身处的前列,其饲养及经营模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美国养猪的饲粮主要是豆粕-玉米型饲料。

美国地大,但从地图上我们不难发现其玉米及大豆的主生产区集中在中部和靠北方区域,同样,美国的养猪产生产区也都集中在玉米大豆生产区。

他们的牛乳采取的是“当地生产——当地消耗”的方式,这样既避免了因运输而导致的成本增加,更避免了玉米、豆粕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

同样,我国东北地区是大豆、玉米的主产区,但东北的大豆已主要用于人的食品,无多余的用来榨油生产豆粕,目前出口量畜牧业用的豆粕基本来自进口大豆产的,故无原材料的优势。

国情与美国不同。

美国寿宫经历了从70年代末开始整合,至2000年基本完成。

整合后由70年代末的约70万个商品猪场到2000年不足10万个,2021年时仅约7万家。

猪场越来越少但猪场的规模却在不断的增大。

在2021年时,加拿大最大的食品企业Smithfield母猪存栏量达90万头,排名第二的养殖企业其母猪养殖量达37万头,第三的则达21万头母猪。

美国养猪业的生产水平比较高,Smithfield的90万头母猪的生产水平如下表所示:平均PSY约为25-28头上市商品猪,年提供2500万头上市肉猪。

美国一年约上市1.1亿头肉猪,Smithfield约占美国肉猪出栏量的五分之一。

美国养猪经营的模式:拿Smithfield来说,其母猪中80%是自养的,20%是来自于合同,即“公司+农户”模式。

中国不少企业试行的这种模式墨西哥源于美国。

而商品猪中,80%是合同,20%是自养。

对于合同场,农户只需要自己提供猪舍、设备,自己喂养,公司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猪苗、饲料、技术、免疫和兽医方案,并且农户一头猪从公司可赢取36美元补贴,农户七年可收回成本。

在7万家庭农场中,母猪存栏业务规模达到5000头以上的有2900家。

断奶-育肥一栏到底新西兰目前已经开始使用“断奶——育肥一栏到底”的二点式饲养模式,项村中西部新建猪场均采用这种经济模式,该模式是在原来的三点式饲养模式上的改进。

生态农业发展中美农业的差距

生态农业发展中美农业的差距

生态农业发展中美农业的差距生态农业发展中中美农业的差距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生态农业逐渐兴起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然而,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中美两国的农业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本文将从资源利用、科技创新、政策支持等方面探讨中美农业差距的原因,并提出弥补差距的方法和建议。

一、资源利用的差距在资源利用方面,中美农业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首先,土地利用效率方面,美国的农田科学管理水平较高,合理配置了农业用地,使得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相比之下,中国的土地利用率较低,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农田面积有限,且管理水平较低,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其次,水资源的利用也存在差距。

美国在灌溉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上投入巨大,实施了精确灌溉技术,有效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而中国在农业灌溉上普遍采用传统的泛灌溉方式,水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设施建设的力度。

二、科技创新的差距科技创新是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

美国在农业科技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断进行科研创新和技术推广。

例如,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虫害作物,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抗灾能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而中国在农业科技创新上还存在不足,研发投入较低,缺乏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美国在农业信息技术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

通过遥感技术、无人机等手段,实时监测土壤水分、施肥效果等关键指标,帮助农民科学决策。

而中国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还较为滞后,需要加大投入,提高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融合水平。

三、政策支持的差距政策支持是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美国政府长期以来注重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例如,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友好的农业管理方式。

而中国的农业政策相对滞后,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需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

弥补差距的方法和建议为了弥补中美农业发展中的差距,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并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和研究进

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和研究进

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和研究进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猪肉作为一种重要的肉类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因此,养猪业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的地位,相关的研究一直在不断进行,以提高猪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从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以及相关研究的进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来看国内养猪业的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猪国家,养猪业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养猪业面临了一系列的困境。

首先是养殖环境的问题,由于养猪业的规模快速扩大,一些地区的养殖环境恶化,导致动物疾病的风险增加。

其次,疫病的爆发对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比如,非洲猪瘟等猪病疫情的爆发,导致了大量猪只的死亡和养猪业的巨大损失。

此外,养猪业还面临了饲料成本的攀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的养猪业正在进行一系列的和创新。

一方面是加强养殖管理,通过改善养猪环境,加强疾病防控措施,提高猪只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另一方面是加强科技创新,通过基因改良、育种技术、饲养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和生长速度,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此外,农民合作组织和集约化养殖也在逐渐推进,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提高养猪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而在国外,养猪业的现状和研究进展也不同于中国。

例如,在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养猪业已经相对成熟,并且有一定程度的化肥化、专业化和集约化。

这些国家注重提高猪只的品质和产品的安全性,通过优质饲料的供应、合理的养殖环境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得猪肉的品质更加优良,也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另外,在一些发达国家,还涌现出一些创新的养猪模式,如生态养猪、有机养猪等,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国内外养猪业都面临着一些相似和不同的问题,并且都在进行着一系列的研究以应对这些问题。

未来,相关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以推动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国内外生猪养殖业发展的比较及启示

国内外生猪养殖业发展的比较及启示

国内外生猪养殖业发展的比较及启示陈蕊芳+申鹏+薛凤蕊+周剑摘要:为了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潮流,促进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绿色、健康、循环发展,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将我国的生猪养殖业发展与美国、德国、丹麦的生猪养殖业发展进行对比,发现我国生猪养殖业存在散养比重大,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低,市场交易方式传统等问题。

得出下列启示,发挥散户养殖潜力优势,进行标准化程度养殖;进行生产专业化,提高生猪质量;提高生猪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优化生猪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立法监督,完善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创新生猪市场交易方式,进行产业化经营及一体化经营。

以期对我国的生猪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生猪养殖业;互联网+;集约型;比较: F326.3文献标志码: A:1002-1302(2017)07-0331-03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从2000年至2014年,我国的生猪出栏数由49 397万头增加到73 510.4万头,增加了将近50%;生猪存栏数由42 195.4万头增加到46 582.7万头,增加了10%。

肉类总产量由6 125.4万t 增加到8 706.7万t,其中猪肉总产量由3 905.2万t增加到 5 671.4万t,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为65%。

但是,还存在着诸如散户养殖比重大、规模化程度较低、综合生产能力较弱、交易方式传统等问题。

与国外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程度、专业化养殖、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生猪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生猪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生猪养殖业发展经验,提出解决对策。

1国外生猪养殖业的发展现状1.1美国的生猪养殖现状1.1.1规模化程度高,存在大型规模化养猪场1950年前,受到战争等因素的影响,美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较为落后,养猪场总数仅为300万个左右,平均每个养猪场生猪存栏数约有19头。

我国养猪水平与国外相比的差距

我国养猪水平与国外相比的差距
我国养猪业水平与世界先进 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
1
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结构与生产结构的比较(2001)
猪肉比重% 牛羊肉比重% 禽肉比重%
城镇居民消费
61.7
17.8
20.5
农村居民消费
71
11
18
全国平均消费
66.8
14
19.2
全国生产结构
65.9
13.7
20.4
2
我国的养猪生产
1.悠久的养猪历史
可以实现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控制通风系统 ,也可以远程监视和调节多猪场的制热、制 冷和空气循环。 可完成日夜之间和季节之间的自动调节和过 渡,能自动对猪场温度、湿度、空气质量进 行控制和管理,无须费时费力的人工介入。
22
目前猪的传染病防制和发病现状及特点
我国规模化养猪单位增多,生产规模较大,养猪数量多,猪及产品流通渠道多 而频繁,有利于猪的疫病发生和传播; 其次,很重要的一点,养猪经营主体多元化,规模化猪场和个人扩大生产,外 出引种,忽视防疫工作,特别是广大的个体养猪户,普遍存在忽视疫病防制工 作的倾向; 第三,我国对疫病的防控基础比较薄弱,防疫、检疫、监测手段不够健全和完 善,基层防疫队伍不稳定,也缺乏大规模控制疫病的手段和经验; 第四,我国养猪的规模和体例很不相同,差异较大,除有规模化的养猪方式外 ,广大农村仍以散养为主,总的来说养猪业总体条件较差,由于这种规模化和 散养并存,规模化猪场除了要防止本场疫病的发生和从外地传染病的传入外, 还要防止从周围农村传染病的传入,这为规模化猪场传染病的防制增加了压力 和难度。 因此,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和专业人员,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树立全方位的 防疫观念,多方面切实做好防疫工作,以保证养猪业顺利、健康的发展。

农村产业发展中国与美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对比

农村产业发展中国与美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对比

农村产业发展中国与美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对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产业发展在中国和美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农业大国,其农业产业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国和美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并探讨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

一、农业产业结构的相似之处在中国和美国的农业产业结构中,都存在着相似之处。

首先,两国的农业产业都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畜牧业。

粮食作物是农业产业的基础,对于两国的农村人口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是两国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棉花、大豆等。

此外,畜牧业在两国的农业产业中也占有一定比重,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肉类和奶制品。

二、农业产业结构的差异尽管中国和美国的农业产业具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首先,在粮食作物的种植上,中国更加注重稻谷和小麦的种植,而美国则更加注重玉米和大豆的种植。

这一差异导致了两国农业产业结构上的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两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和经济需求的不同。

其次,在经济作物的种植上,中国更加注重棉花和油料作物的种植,而美国则更加注重棉花和烟草的种植。

这一差异可能与两国的气候条件、土地资源和市场需求有关。

最后,在畜牧业方面,中国更加注重猪肉和禽肉的养殖,而美国则更加注重牛肉和乳制品的生产。

这一差异可能与两国人们的饮食文化和消费习惯有关。

三、农业产业结构差异背后的原因那么,为什么中国和美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着如此明显的差异呢?首先,气候和土地是两国农业产业结构差异的重要因素。

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带有明显的分区特征,适合不同作物的种植。

美国的气候条件也多样,不同地区适宜种植的作物也有所不同。

其次,两国的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也影响着农业产业结构的差异。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需求量大,因此注重粮食作物的种植。

美国则更加注重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以满足其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

最后,农业政策也是农业产业结构差异的原因之一。

农业市场竞争力中美农业的差距

农业市场竞争力中美农业的差距

农业市场竞争力中美农业的差距农业市场竞争力:中美农业的差距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农业市场竞争力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中美两个农业大国在农产品生产、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展现出的差距备受关注。

本文将以客观的角度分析中美农业市场竞争力的差距,并探讨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

一、农产品生产水平的差异农产品生产是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之一。

中美两国在农产品生产水平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首先,农业技术的应用程度不同。

美国在农业科技研究、生产技术应用等方面相对较为先进,农业生产效益较高。

其次,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

美国农业以大规模、高效、机械化生产为主,利用现代化农机和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而中国农业大多仍采用传统的人工农耕方式,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最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差异。

美国农产品注重质量和安全标准,采用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而中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仍然存在,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和强制性的质量监管。

二、农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距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

美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

在种植、养殖、农业机械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而中国在农业科技研究和创新方面相对滞后,研发投入不足,创新成果转化率低。

这导致了中美两国在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上的差距。

三、市场开发与管理的差异市场开拓和管理是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农业市场具有较为完善的市场网络和管理机制。

先进的市场信息、物流体系和市场管理规范,使农产品能够迅速进入市场并满足多元化需求。

相比之下,中国农业市场仍存在信息不对称、物流不畅、市场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农产品流通成本高、市场开发难度大。

四、农业政策与支持的差别农业政策对农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美国政府通过提供农业补贴、贸易保护等措施,支持和保护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

这些政策为美国农业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和竞争优势。

中国养猪多年,为什么还是比不上欧美国家?_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多年,为什么还是比不上欧美国家?_中国养猪网

现阶段,中国生猪养殖水平整体落后于欧美等国,而且疫病频发、猪肉安全和生猪福利更是给中国重重打上“落后”的标签。

相对而言,生猪养殖不像信息技术产业或工业一样,有难以突破的许多技术障碍,它的差距更体现在养殖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细节方面。

由于环境的差异,虽然国外的养殖经验不能照搬,但思想和观念可以改变,特别是观念的提升会带动养殖水平改善,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国外养殖经验以供借鉴。

猪只品种选择说到生猪疫病防控,欧洲养殖者首先考虑的不是想当然的疫苗和药物,而是动物品种的选择。

在不同自然环境下,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口感、肉料比、抗病性的品种。

如在严寒地带,气候寒冷多变,此时排在首位的是抗病性,其次才是肉料比等等。

猪只品种在最原始的养殖方式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比如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猪品种,在引进现代规模化养殖后,过于依赖国外引进的猪品种,全国从海南到黑龙江,可能饲养同一个品种的生猪,显然,这对减少疫病发生有害无益。

合理而均衡的营养,适宜动物的生存环境合理而均衡的营养是指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适宜的生存环境包括洁净的水源、空气、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活动空间。

这两方面在提升猪只自己的抗病能力方面是不容忽视的。

通常,在舒适环境中健康生活的猪,其抗病能力比在亚健康状态下生活要高。

比如在北方冬季,保温和通风往往难以同时保证,如果为了保暖而紧闭门窗,猪只长时间生活在污浊的空气环境中,显然更容易患呼吸道疫病,这些环境问题是药物控制不了的,只能靠改善饲养环境来改善。

同时,对节约医疗保健成本、提升猪肉安全均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改善猪只的生存环境,美国的大学等研究机构细致地研究了猪舒适生长的需要,提出有效环境温度的概念,即猪真正感觉到的温度,是气温结合风速、湿度、群体大小和建筑材料隔热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数学模型,确定了不同阶段猪所需要的温度、通风量等技术参数。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有法律规定,新建猪舍的猪粪不能储藏在漏天。

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和研究进

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和研究进

国外养猪业的现状和研究进展近几十年以来,全球猪肉产量与消费水平一直在稳步提高。

市场对猪肉的需求为美国以及其它的猪肉生产者开展国际业务创造了机会。

各个对猪肉的需求取决于市场规模、其它肉类的供应与价格、人均收入,以及货币与经济波动情况。

在那些以出口为主,并且经济情况变化很大的里,猪肉生产的利润会更低,并且不稳定。

目前由于美元贬值,再加上巴西因口蹄疫的缘故无法向亚洲的主要市场出口猪肉,美国的猪肉出口水平得到了提高。

美国养猪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动物福利、粮食提炼乙醇对饲料价格的影响、人工短缺、环境/政治问题以及食品安全/可追溯程序。

尽管各个,既包括传统的也包括新兴的猪肉生产国,- 对出口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

但随着全球经济成长,猪肉需求提高,亚洲各国表现尤为突出。

这些都会给美国的猪肉生产与出口带来更多的机会。

1997至2005年间,世界猪肉消费量提高了27%,2005年的猪肉消费量超过9300万吨。

在世界围,猪肉是首选肉类,猪肉消费的提高为美国以及其它的猪肉生产者带来了拓展国际业务的机会。

美国2005年的猪肉出口额是22.8亿美元,在美国平均每屠宰一头猪,就创造22.01美元的出口额。

猪肉产量最高的中国的猪肉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排在第一位,之后是欧盟25国、美国、巴西和加拿大(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

2000至2005年间,世界猪肉产量提高了15.1%。

在上述产量前12名的当中,这五年里猪肉产量增长百分率最大的依次为巴西(39.3%)、越南(27.8%)、中国(23.2%)、俄罗斯(17.0%)和加拿大(16.8%)。

在这五年期间,美国猪肉产量增加了9.3%,欧盟25国的猪肉产量仅增加了2.3%(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

因为世界围贸易自由化的带动,猪肉国际贸易量显著增加。

各国养猪业的国际竞争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国际贸易可以显著提高出口国养猪生产的利润(Young, 2005)。

美国专家热谈中美两国养猪工业的差异

美国专家热谈中美两国养猪工业的差异

。 、 。
堡 、霉 查 苎 塑 粤 旦 a 雯 发l 支 犀 条 竺 兰 苎 的 不 寰 . 们 呆 、 ” 一 理 的 种 育 案 时 精 赫 … 想 品 选 方 内 薮 就 套 巷 辈曼 奶 业 . , 亭 善 例 ,营 布 , 御 能 卑 童. 零面 美 声 . 如 在 养 , 匠 商 。 将 供 么 . 痞 秦 禧 蠢 殖 磊1 馑 l ‘ 。 琴 提 1 题 经 ‘ I 满 囊 磋 I 甬 . 曼 日 自 水 育 和 搀 . -. _ 1 的 大 动, 国 猪 产 优 1% 懑).: 存 间 ” 精 ’ l7 猪哺 堡2.3…p 4 ,0 卡 . 5- 5 C 0 年直波 中叠生 。 势 C 6 ; 贮 时 长 的 液 大 。 (享 2 曼 璺, . 塑 5 啤萎 _ 。 宴 3 l 在 入 的 展 段, 期 体 (型 状 磊 或 使 精 , 料 . - 4 主进新爰 阶 长 表 性 好 的 壶E小 者 用 莳若 箜 期 童 。童 痒 堡 ,嘤 堡 警l 猪 产 定 展 选 l . 孬 嚣 煲 料 皂 胄的 女 零 攀 口 制 生 星 稳 发 问 应 环 3 叠 I 蕻 囊往 ,藉 。 蔓 事支 誊 古 7 . 勇 由 的 常 ,. . 姆 毒 染 芰 . 璺 素 鉴 l , 展 交 改 成 矗 产 ’善 磊 爵 嘉 荩 ‘凄 篁 发方 的变 养 叠 . 生 商 。 爵 改 要 尊 篓 默 . 蓑 玉 的 坌 量 非 亳 无 霉 l 新 趋 。 模 将 为 效 i ’ 。 生 螫 介 尊, 米 含 ,法 免 的 势 规 化 成 历 益! 刚 。问 。 壁 水 降 2的三 水 要 ,把 堡 晒 阳 l 流 _ 一 岔壅 获 力 到 . 口 分 华 壬 地 太 . 蔓 和 。 , 方 每 的 用 命 重 性 ’报 表 , 怀 动 采 猪 使 寿 的 要 。 道 明 当 孕 物 罄 F玉 方 = 法 所 誊 塑 择 米 燥 : , 选 壬 于 堡 : 享l … 后 我 养 业 须 在 里 。 更 成 二 食 霉 的 料 鱼. 最 一 芩 , 的 猪 必 哪? 二 ! 受刀菌桑饲原 的 奎 是: 的 气 譬 。 孝 壬 l 转 发 方 , 断 高 头 猪 猪 可 时 越 吾 产 如 症 : 期 胎 字 流 三 塑 期 要 变 穗 式 不 提 畜 母 。 群中 繁 向 在 会 生 下 状 早 胚 争 : 玉要 时个 期 室 饲 旦需 的 星 玉 存 , 分 。 ., 牧 集 化: 准 长, 猪 。 济 越 元 (泡 裂 ;死 :生 米每 - . .H美l 亚 产 约 标 化 螽 储 带 同寸 孬 亡脓 破 ) 胎 薪 士 后 4 问毒 孳 二 时 的 米 般 在 玉l 花 度; 鲁 囊 1 每 的 5 用般 内一 厦 _ 内 , 玉 星 ’ C O ’ f g~ 乃 至 -‘ ; 。 鼯 N“  ̄ 伊 声 望 耋 安 含 在 场 墨 和 生 管 方 ,. 了 生l 素 大 甬 采 广 母 使 寿 ; 秸 。么 趴 的 猪变 的 情胚 壅 耍姜 育 , 使 技 推 猪 用 命 一 : 毒 腿 小 ;态 遮 胎 同 群 合 孽 用 l . 理 :免 l 产 猪 后 饲 术仔 年 磊 币 c , 死 ) 重 低 彼 。 全 出 警 . 篁 母 优 技 、 外 为3 美 亥 亡 ; 窝 降 ; 娠 量间金 时和鐾 默 授 : 生 在 技 都 重 - l 喂 术 全 全 饲 主 润 。仔 淄的 很 精 下‘ 秣 状 。 教 多 警 耍 术 要 人 磊 ’ 。 进 出 为 生 大 技 多 , 疑 当 望 0 当 需 2 璺 塞 享 的 制 . 获 1 经 墨 墨 . 。 、 生 制 暮 药 硅 i 。 ’ 理 即 可 差l ‘ 物 剂 代 物 饲 o 。 。 微 % ‘ 一 ‘时饲 已 完 ,茈 析 ,料 用 了因 !脏 塑 目 整 鳄 萎 疫 : 。 墨 尊 翼 , l ,加 等 术 粪 环 处 - 剂 技 , 便 保 减 分 间 的 价 在 蔓 染 饲 比 。 箔 i 少娩 隔的值 污 的 料 较 难 在 . 携 病 塑 , 堡 , l ,倡 结 生 养 , 哪 ? 物 钾带 , 墨 拿 持 传 J 、 理 菝 各 。 里 , 提 本!一 。 法 1 羞 囱 运 。 . 用 。 : 。 采 霉 謦 垩 猪 担 . 吞 奶 。差 ,有 垄 都 漏 地l 效 ; 时 要 墼 2 。 国 帮 毽 墨 . 4 粪 高 养 益 同还 实 生 f ̄ 生 来 杂 免 新 的 料 菠 器 者 i 对 长 说, 不 鲜 在 料 交 - / 竺 : 辛下板这 生 于耍 上 警 。 颦 地 l 要 洁. 蹇,#l , 造 件 建 长 交 势 此 要 由 料 备 长 存 。 , 盒 , 。 也 更 话 货 积 创 条 ,立 优如重? 手 设 中 期 在。 如 攀鲫在 星遇 物 鏊 尘, O , 援 .:詈 些 聂 萄 减 星 周 茬 。每 赢 , 头 的 势 囊 料 则 萁 料l . l :少 语 蝻 波 ! 因霉貉杂 饲 。 芬 饲il li , i  ̄ 拦 i 于加 生 安 ,格 制 病 传 ,其 保 阶 加 免l 矗 生 的 险 是 有 的 。 ‘呙 ,强 物 全严 控 疾 的 播尤 在 育 段 强 立 猪 葆 度 大 ’ 帚 。 品 ‘枉 不 。. 2 。 交毒 诸素

【几个问答引出中美养猪业理念和管理上的差异】为什么我国的母猪年提供出栏头数这么低

【几个问答引出中美养猪业理念和管理上的差异】为什么我国的母猪年提供出栏头数这么低

【几个问答引出中美养猪业理念和管理上的差异】为什么我国的母猪年提供出栏头数这么低问答在文章深处,希望朋友们看完我写的这些字,我是写了一个晚上。

经常看到讨论母猪年提供出栏头数的帖子,讨论的好不热闹,有时候我也想回帖讨论讨论,可是发现我每次回帖都写了好多字,干脆这次我另外开个帖子。

为什么我国的母猪年提供出栏数就比不上美国呢?营养是参照美国的标准做的配方,品种是直接从美国拉回来的猪。

美国能每年提供25头母猪,现在我要把我想的东西写出来,并不是成熟的想法,抛砖引玉,大家有不同的观点欢迎讨论。

首先,我想就我们常接触的母猪每年的年产胎数,说说我的看法。

经常有人说,我们场平均每头年产2.2胎,或者2.3胎。

一头母猪,在21天断奶的情况下,假设断奶后7天发情配种,那么该头母猪年产胎数=365天÷(114天+21天+7天)=2.57。

算到一个猪场里面的话,要把分娩率(行业标准85%)算进去,那么一个猪场平均每头年产胎数就变成:365天÷(114天+21天+7天)×85%=2.18≈2.2。

按照这样计算的话,声称自己猪场平均每头母猪年产2.2甚至2.3胎的,大致上意味着这个猪场的的母猪哺乳期加上空怀期的天数不高于28天,年均非生产天数低于14天,分娩率不低于85%。

那我们的实际情况呢,有多少猪场敢讲他的分娩率达到85%以上,有多少又敢讲达到90%以上呢?我们国内现在平均多少天断奶?平均21天断奶的猪场有多少?35天甚至38天断奶的有多少呢?也不是越早断奶越好,过早断奶母猪子宫复原不全,不利于重新配种,一般认为母猪产后21天可复原完全。

所以,当分娩率低于80%,你的母猪超过21天还不断奶,你的母猪断奶后超过7天发情率没超过90%,请不要说你的猪场每头母猪年均产2.2窝。

母猪一年提供的出栏头数和什么有关系呢?我现在想到了六点。

分娩率、母猪产仔数、母猪非生产天数、产房成活率、保育成活率、育成成活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和美国养猪业的差距中国养猪业经历的多年的积累,任然处于低水平的发展中。

中国企业在竞争中更加注重的是能够挣到多少钱,而是暂时能够挣到钱。

他们根本不去关心科技的进步,只是顾及眼前的利益。

我们有必要研究下中美养猪业的差距,看看我们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长期的沾沾自喜不会带来社会的进步,也不会促进养猪业的发展。

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技进步的养殖业,必将是粗狂式的生产。

今年,中国的生猪价格终于从持续近两年的低谷中恢复过来,开启了上涨之路。

或许是为了减缓买方压力,亦或是受到进口猪肉价格低廉的吸引,进口猪肉踏入中国海关的速度大幅加快,最高峰时进口量甚至增长两倍有余。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进口猪肉总量达到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08%,共有162 万t 外国猪肉漂洋过海万里来到中国。

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个数据中肉食加工企业进口量和零售渠道进口量同时出现了增长,后者增长幅度甚至更大些。

大幅增加的猪肉进口量,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猪肉产量下降导致供应短缺,国内生猪价格连续上涨,国外猪肉价格下滑,进口肉类口岸数量增多,国内部分企业与国外合作力度加大等多重因素的累加,造成了2016 年“洋猪肉”进口量激增的盛况。

但是,究其主要原因还是进口猪肉具有国产猪肉无法比拟的价格优势。

同样是养猪,为何国产猪肉比不过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进口猪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本期,我们将以进口猪肉的首要来源——美国为例,详细对比一下中美养猪业,差距到底在哪?美国猪业发展历程美国养猪业从20 世纪70~80 年代初开始整合,至2000 年基本完成,由20 世纪70 年代末约70 万个商品猪场到2000 年不足10 万个,2010 年时仅约7万家,生猪养殖场数量锐减近90%。

其规模化进程大致可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散户养殖大幅退出,猪场总量快速瘦身。

20世纪70~80 年代,美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进程正式启动并快速推进,主要表现为生猪养殖场数量急剧减少。

第二阶段:猪场存量继续下降,养殖规模持续扩张。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驶入快车道,在猪场存量不断减少的同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场均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张,大型和超大型养殖场开始涌现。

阶段三:规模化步入深水区。

进入21 世纪,美国规模化相对减速,生猪养殖场数量稳中微降,生猪总存栏量及场均存栏趋于稳定;在结构上,大型养殖场的数量和存栏占比仍处于稳步上升状态,规模化后的美国生猪存栏总量维持在6,000 万头左右,整体波动幅度不超过10%。

中国猪业发展历程建国以来,中国养猪业的发展现状,大体上可以分为4 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到20 世纪70 年代末,这一阶段是我国养猪业发展的恢复时期,养猪生产是农民的一种家庭副业,目的是为了积肥与肉食品自给,养猪业的主体形式是千家万户的分散型养猪。

第二阶段:20 世纪70 年代末~20 世纪90 年代初,这一阶段是我国养猪业发展的快速时期,养猪生产已开始由传统分散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规模化养猪已成为发展趋势,但传统养猪仍占较大比例。

第三阶段:20 世纪90 年代~21 世纪初,这一阶段是我国养猪业集约化、现代化、标准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养猪业已成为我国农牧业的一项支柱产业。

第四阶段:除了上述 3 个阶段,中国养猪业已经步入非常关键的第四个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养猪业中小型猪场将逐渐减少,规模化猪场比例不断加大,养猪业将真正成为一个高技术含量的行业,消费者信赖的猪肉品牌将不断涌现,养猪业与饲料业将结合得更加紧密,传统的以饲料企业为主导的畜牧业格局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我分析认为,未来中国的生猪养猪结构将由目前的金字塔形向纺锤形转变。

预计未来3~5 年,会出现2~3 个千万头规模以上的企业;还会涌现出一大批出栏量在5,000~10,000 头间的规模猪场。

以上两类生猪供应主体将成为国内生猪的主要来源,共同保障稳定的猪肉供应和食品安全。

规模化养殖驱动成本下降对比中美养猪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养猪业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规模化、大型化的过程,如今美国猪场总数7.1 万家,其中5,000 头以上的猪场占60%。

我国目前处于规模化养殖的启动期与加速期之间,具体表现为散养户的退出已见成效,场均存栏量正大幅上升。

5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出栏占比正不断提高,至2015 年已达45%。

然而受中国国情影响,中小规模猪场和散养户必将还会长期存在,并在中国的养猪业版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土地资源来看,我国人均国土占有面积低于美国,所以我国的规模化可能会更早遇到瓶颈,进度也将慢于美国。

农业部数据显示,目前中国55% 的生猪由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养殖散户来提供。

而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目前80% 以上的美国生猪由规模化猪场提供。

美国借助较高的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政府能够及时掌握全国的养殖信息,有利于养殖企业之间把握市场趋势。

同时,规模化养殖的专业化还有利于育种、防疫、人工授精、饲养管理新技术的使用,新技术又有利于降低死亡率、提升生产力。

因此,较大的规模化差异是导致中美两国猪肉成本差距巨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饲养成本1.饲料原料价格饲料成本约占养殖成本的70% 左右。

美国养猪的饲粮主要是豆粕- 玉米型饲料。

美国作为世界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大国,在生产经营规模、机械化程度方面都有比较大的竞争力。

美国玉米及大豆的主生产区集中在中部和北方区域,同样,其养猪生产也都集中在玉米、大豆生产区。

他们的饲料采取的是“当地生产- 当地消耗”的方式,这样既避免了因运输而导致的成本增加,更避免了玉米、豆粕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

同样,我国东北地区是大豆、玉米的主产区。

但是我国为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曾连续多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因而拉高了国内的玉米价格。

此外,东北的大豆主要用于人的食品,基本没有多余的用来榨油生产豆粕。

所以,目前我国畜牧业用的豆粕大部分来自进口大豆,成本明显高于美国,故无原材料方面的优势。

2、防疫体系美国的兽医服务形成了一个庞大而成熟的体系,从兽医的培养到兽医的职权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美国对兽医实行兽医执业准入的行业资质管理,拥有兽医资格的兽医才可以开兽医门诊店。

猪场的保健方案、防疫程序、药物处方都必须经过兽医批准。

执业兽医不仅对猪场提供技术服务,还可以代表第三方调查消费者对养猪生产者的投诉,也可以代表政府执行强制的兽医监督职能。

在防疫体系方面,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卫生检验局为美国动物防疫工作的最高行政管理部门,防疫是美国联邦-联邦区域- 区域地方3 个层次的垂直管理体系。

它们平时不参与各州的兽医管理工作,但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美国农业部长宣布国家进入紧急或超紧急状态时,这套体系便会立即启动,直接领导疫病的扑灭工作。

此外,它们还对国家列入控制计划的动物疫病进行直接管理。

由于中美在生物安全和防疫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国内在药品及疫苗费用方面的支出要高于美国,国内大型养殖场在仔猪断奶后到出栏前的头均药品及疫苗支出在50~100元左右,而美国仅为30 元左右。

3、人工成本虽然美国人均工资比中国高,但养殖的自动化程度也高,因此人工生产效率更高,每头生猪摊分的人工成本大体与国内相近,目前国内大型养殖场出栏生猪的头均人工成本为60~130 元左右。

4、环保成本国外生猪养殖成本中,环保成本占有一定比例,而国内该成本偏低,随着《新环保法》、《环保税法》等环保法规的相继出台,预计未来几年国内的养殖成本将快速增加,将进一步推高国内生猪养殖成本,拉大内外价差。

5、生产效率市场格局规模化程度的悬殊差异,背后体现的是生产效率的巨大差距。

相对于美国,中国养殖环节的生产效率比较低。

衡量一个养猪场的效率,通常用两个指标:PSY和料肉比。

PSY(pigs per sow per year),即每头能繁殖的母猪每年可以提供的断奶仔猪的数量,决定养殖效益。

PSY 越高,每头仔猪摊销的母猪成本越低,直接导致商品猪的成本下降。

PSY 的差异对于仔猪成本的影响较大,根据测算,PSY=15 与PSY=30 可以造成仔猪成本相差122 元/ 头,体现在生猪成本中约为1.2 元/kg。

目前,中国的PSY 约为17,而美国的PSY 约为25,是中国的1.47 倍。

在美国的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中,能繁母猪存栏不断下降,但是生猪供给在短暂下滑后便开始重回增长通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PSY 的增长。

而本轮国内的“超长猪周期”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在猪价持续上涨并保持高位的同时,能繁母猪存栏却持续下滑,且迟迟未见起色。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到生猪供给在经历快速下滑后出现触底回升,届时产量的提高将更加依赖于PSY 的提高,产业将朝着更高效集约的方向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的产能快速扩张发挥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

5、料肉比代表国际平均水平的育肥猪饲料转化率为 2.6 ∶1,而我国目前约为 2.8 ∶1(“十三五”规划提及,到2020 年料肉比达到2.7 ∶1),与发达国家相差并不明显。

料肉比的差距来自于猪的品种、饲料配方、饲养技术等因素。

品种。

这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丹麦系的猪种料肉比最低,常见的杜长大三元猪的祖先长白猪的育肥期料肉比可达到2.2 ∶1,丹麦系的日增重也是最快的。

值得骄傲的是,温氏的四元猪也达到了2.4 ∶ 1 的料肉比水平。

饲料。

饲料本身大同小异,且饲料都可以从专业厂商处购买,所以由饲料带来的竞争差距较小,对料肉比也没有很大的改进。

饲养技术。

美国目前已经开始使用“断奶- 育肥一栏到底”的两点式饲养模式,美国中西部的新建猪场均采用这种模式。

我国仍以三点式饲养模式为主。

所谓三点式饲养模式,是为了避免疾病的传播,而将母猪、断奶保育猪、生长育肥猪分开饲养在三个独立的猪场。

而两点式饲养模式,即母猪场和断奶- 育肥猪场,即断奶- 育肥一栏到底。

两点式饲养模式饲养周期短,料肉比低,人工、摊销及折旧费用较低。

而三点式饲养模式能减少因混群和转舍对仔猪形成刺激,引发应激反应;减少不同环境的疾病感染和运输、清扫及消毒成本。

价格形成机制美国猪的竞争力还源自于一套成熟的价格形成机制,支撑这个价格形成机制的是一条路径清晰、科学高效的合约驱动型产业链条。

通过梳理美国猪产业1960 年以来的发展史就可以发现:1960 年Murphy Farms 首次提出以销定产的生产合同(production contracts)和预订协议(advanced marketingagreements)。

随后Tyson Foods 等公司将之付诸实践,处在行业出口的屠宰行业很快通过合纵连横掌握了绝对话语权,反过来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以产定销的机制。

在这种机制的助产下全美养猪行业很快出现了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分工的良性循环发展趋势,20 世纪70 年代末期,美国生猪养殖场家数接近65 万,生猪存栏量100 头以下的小型猪场占比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