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美国养猪业差距的内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和美国养猪业的差距

中国养猪业经历的多年的积累,任然处于低水平的发展中。中国企业在竞争中更加注重的是能够挣到多少钱,而是暂时能够挣到钱。他们根本不去关心科技的进步,只是顾及眼前的利益。

我们有必要研究下中美养猪业的差距,看看我们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长期的沾沾自喜不会带来社会的进步,也不会促进养猪业的发展。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技进步的养殖业,必将是粗狂式的生产。

今年,中国的生猪价格终于从持续近两年的低谷中恢复过来,开启了上涨之路。或许是为了减缓买方压力,亦或是受到进口猪肉价格低廉的吸引,进口猪肉踏入中国海关的速度大幅加快,最高峰时进口量甚至增长两倍有余。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进口猪肉总量达到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08%,共有162 万t 外国猪肉漂洋过海万里来到中国。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个数据中肉食加工企业进口量和零售渠道进口量同时出现了增长,后者增长幅度甚至更大些。

大幅增加的猪肉进口量,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猪肉产量下降导致供应短缺,国内生猪价格连续上涨,国外猪肉价格下滑,进口肉类口岸数量增多,国内部分企业与国外合作力度加大等多重因素的累加,造成了2016 年“洋猪肉”进口量激增的盛况。但是,究其主要原因还是进口猪肉具有国产猪肉无法比拟的价格优势。同样是养猪,为何国产猪肉比不过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进口猪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本期,我们将以进口猪肉的首要来源——美国为例,详细对比一下中美养猪业,差距到底在哪?

美国猪业发展历程

美国养猪业从20 世纪70~80 年代初开始整合,至2000 年基本完成,由20 世纪70 年代末约70 万个商品猪场到2000 年不足10 万个,2010 年时仅约7

万家,生猪养殖场数量锐减近90%。其规模化进程大致可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散户养殖大幅退出,猪场总量快速瘦身。20世纪70~80 年代,美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进程正式启动并快速推进,主要表现为生猪养殖场数量急剧减少。

第二阶段:猪场存量继续下降,养殖规模持续扩张。进入20 世纪90 年代,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驶入快车道,在猪场存量不断减少的同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场均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张,大型和超大型养殖场开始涌现。阶段三:规模化步入深水区。进入21 世纪,美国规模化相对减速,生猪养殖场数量稳中微降,生猪总存栏量及场均存栏趋于稳定;在结构上,大型养殖场的数量和存栏占比仍处于稳步上升状态,规模化后的美国生猪存栏总量维持在6,000 万头左右,整体波动幅度不超过10%。

中国猪业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中国养猪业的发展现状,大体上可以分为4 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建国到20 世纪70 年代末,这一阶段是我国养猪业发展的恢复时期,养猪生产是农民的一种家庭副业,目的是为了积肥与肉食品自给,养猪业的主体形式是千家万户的分散型养猪。

第二阶段:20 世纪70 年代末~20 世纪90 年代初,这一阶段是我国养猪业发展的快速时期,养猪生产已开始由传统分散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规模化养猪已成为发展趋势,但传统养猪仍占较大比例。

第三阶段:20 世纪90 年代~21 世纪初,这一阶段是我国养猪业集约化、现代化、标准化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养猪业已成为我国农牧业的一项支柱产业。

第四阶段:除了上述 3 个阶段,中国养猪业已经步入非常关键的第四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养猪业中小型猪场将逐渐减少,规模化猪场比例不断加大,养猪业将真正成为一个高技术含量的行业,消费者信赖的猪肉品牌将不断涌现,养猪业与饲料业将结合得更加紧密,传统的以饲料企业为主导的畜牧业格局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我分析认为,未来中国的生猪养猪结构将由目前的金字塔形向纺锤形转变。预计未来3~5 年,会出现2~3 个千万头规模以上的企业;还会涌现出一大批出栏量在5,000~10,000 头间的规模猪场。以上两类生猪供应主体将成为国内生猪的主要来源,共同保障稳定的猪肉供应和食品安全。

规模化养殖驱动成本下降

对比中美养猪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养猪业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规模化、大型化的过程,如今美国猪场总数7.1 万家,其中5,000 头以上的猪场占60%。我国目前处于规模化养殖的启动期与加速期之间,具体表现为散养户的退出已见成效,场均存栏量正大幅上升。5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出栏占比正不断提高,至2015 年已达45%。然而受中国国情影响,中小规模猪场和散养户必将还会长期存在,并在中国的养猪业版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土地资源来看,我国人均国土占有面积低于美国,所以我国的规模化可能会更早遇到瓶颈,进度也将慢于美国。

农业部数据显示,目前中国55% 的生猪由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养殖散户来

提供。而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目前80% 以上的美国生猪由规模化猪场提供。美国借助较高的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政府能够及时掌握全国的养殖信息,有利于养殖企业之间把握市场趋势。同时,规模化养殖的专业化还有利于育种、防疫、人工授精、饲养管理新技术的使用,新技术又有利于降低死亡率、提升生产力。因此,较大的规模化差异是导致中美两国猪肉成本差距巨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饲养成本

1.饲料原料价格

饲料成本约占养殖成本的70% 左右。美国养猪的饲粮主要是豆粕- 玉米型饲料。美国作为世界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大国,在生产经营规模、机械化程度方面都有比较大的竞争力。美国玉米及大豆的主生产区集中在中部和北方区域,同样,其养猪生产也都集中在玉米、大豆生产区。他们的饲料采取的是“当地生产- 当地消耗”的方式,这样既避免了因运输而导致的成本增加,更避免了玉米、豆粕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同样,我国东北地区是大豆、玉米的主产区。但是我国为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曾连续多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因而拉高了国内的玉米价格。此外,东北的大豆主要用于人的食品,基本没有多余的用来榨油生产豆粕。所以,目前我国畜牧业用的豆粕大部分来自进口大豆,成本明显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