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6.怀念母亲 教案(第一课时)

6.怀念母亲 教案(第一课时)

6 怀念母亲【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1.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正确读写“真挚”、“朦胧”、“凄凉”等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季羡林简介和他的相关作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揭题: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季羡林的《怀念母亲》。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简介作者,了解其生平。

(1)媒体出示: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人。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2009年的7月11日因突发心脏病病逝,享年98岁。

学生自由读。

(2)师:季羡林2006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请看颁奖词:媒体出示: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3.师: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

大家在课下一定查阅了很多季羡林老人的资料,我们在查阅资料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他头上的光环,但是,当我们走进这篇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你会发现在他的心中有一个巨大的错误,有一个永久的疼痛,他曾经说:“我这永久的悔恨,我本不该离开,这痛,就从我失去母亲开始。

”学生再读课题。

4.质疑: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教学难点: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

教学过程一、读题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季羡林的一篇文章——《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它使将近百岁老人季羡林终身遗恨,度日如年,我们也带着终身遗恨,度日如年的心情来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季羡林为什么终身遗恨,度日如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

二、失母之“恨”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a、你读懂了哪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不懂?b、这一自然段讲什么?2、再读第二自然段,看能不能把这一自然段读成一个字?3、请你再仔细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语句你看到了这个“恨”字?4、通过理解、对比、总结出“恨”最确切。

5、又一次读这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失母之“恨”。

三、读日记,解思母之情(一)异国思乡——品“糊”字1、为什么作者凄凉会少了而甜蜜多了?2、此时夜完全黑了,外面完全的静了下来,作者的心是否也跟着静了下来?哪一个词告诉我们?3、他的心会怎样活动呢?4、体会一个“糊”字。

(二)触景生情1、读这一段,房东太太高兴得不得了,为什么会高兴得不得了?2、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3、作者看到房东太太这样,他的心会想些什么?4、请你拿起笔把你想象到的'一位母亲着急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与季羡林此时的心会想些什么写下来。

5、学生读文,深化思母之情。

6、串这几篇日记,体会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

四、梦中寻母1、指名读《寻梦》的两个段落,交流读后的感受。

2、哪一个字注定季羡林看到母亲一定是模糊的。

3、再来齐读《寻梦》的结尾,感受游子的爱国之心。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正确认读“真挚、朦胧、凄凉、频频入梦”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生身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3. 品词析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随文理解“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等生词含义。

4 学习文中“怀念生身母亲”的段落,通过背景资料补充、咀嚼关键词【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生身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相应文稿《赋得永久的悔》、等学生准备:学生搜集并阅读季羡林生平资料和相关文献,初步认识季羡林教学过程:一.播放图片导入.1.播放有关母亲图片2.学生观看图片说自己所想所感.3.教师导入导入语: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界上最伟大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季羡林爷爷的<怀念母亲>.4.了解季羡林二、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母亲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新词找出来读正确,把课文句子读通顺。

2、交流哪些字词比较难读或者难懂,引导学生朗读.4,思考:作者怀念的母亲具体指谁?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知道的?(或: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作者有两个母亲,对这两个母亲有着同样的敬意和爱慕。

)5.学生交流汇报三、细读“怀念生母”部分,体悟情感(一)重点品读文章第二自然段1、自读第二自然段,划出表现作者怀念生母的词句,标上序号,并作旁批。

2、交流预设出示: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①抓住“痛哭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想随母亲于地下”体会痛心疾首中的怀念。

②引导想象:当他不吃饭、不睡觉,只是一个劲儿地痛哭的时候,脑海中都会想起些什么呢?③学生交流并读出感受④也许,他还会想起那与母亲在一起的短暂却又温馨的时光。

补充资料1:这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家庭了。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徐家庄小学沈玲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8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真挚、朦胧、凄凉、频频入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生身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3.品词析句,体会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感受散文的写作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感受力。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生身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搜集并阅读季羡林生平资料和相关文献,初步认识季羡林;【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走近季羡林。

(一)走近季羡林:寝不安席食不下咽灵魂不全终天之恨频来入梦②指名读词,相应理解。

(2)词语填空,把握内容。

出示填空:我六岁离开生母,读大学二年级时,母亲()。

我痛哭了几天,()、(),成了一个()的人。

抱()的我在德国留学十一年,两个母亲()。

①同学们,词语是有情感的,把词语放到句子当中去,就能读出它相应的情感来。

②指生汇报,出示答案。

师导;看得出来,你们来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对课文内容了解得很清楚!我们一起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朗读中去吧!(齐读)读着读着,我们已经悄悄地来到了季老的身旁了。

3、抓住文眼,有悟有思。

(1)是什么时候两个母亲频来如梦呢?找到辐射点,读第三自然段。

(2)由读导疑:作者到底在追问自己什么?(两位母亲为什么频来入梦)(3)过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呀!同学们,就让我们以这“梦”为线索,跟随作者探寻这两位母亲频来入梦的因由吧。

三、走入“梦”中,品味文本。

(一)由疑导学,品“失母之恨”。

1、领入回忆,聚焦“终天之恨”。

(1)这一切还得从他失去母亲开始!快速浏览课文,文中哪个自然段叙述了这段回忆?(2)指名读,诱发疑问:这段回忆留给作者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3)是呀!季老极其伤心,极其痛苦,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吗?(终天之恨)2、层层叠进,品读“终天之恨”。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3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3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3-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怀念母亲》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激发动机。

1.激情导入。

同学们,有一位作家曾在文章中告诉我们要三贯通,你们还记得他是谁吗(生答)对,他就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人称国学大师的季羡林老先生。

季老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告诉我们要多读书,多积累。

上学期,我们还学过季老的一篇文章,那就是——(学生回答)文中季老赞美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可贵精神,文中有一句话,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课件出示: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漂泊在外的季老,除了领略哥根廷的异国风情,还饱尝思念之苦,那么客居让海外的季爷爷魂牵梦萦的是谁呢(出示课题)2.出示题目,齐读课题。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读课题有讲究,不同的重音强调的意思不同。

强调“怀念”,应这样读——,强调怀念的对象,应这样读——。

读了课题,你想说些什么(感受,体会,疑问均可)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作者怀念的母亲是否就是生他养他的生身母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6课,和同桌一起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读音不确定的字,意思难以理解的词可以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难读通顺的地方可以多读两遍。

读完后,同桌互查生字词。

三、集中识字,积累词汇。

1.认识生字新词。

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也很投入,真好!字词掌握得怎么样呢?我们拭目以待。

请看大屏。

(课件出示词语):真挚凄凉篇目朦胧频来入梦可见一斑寝不安席食不下咽师:谁来读一读?请你读第一行。

生读。

师:你读得真准,“挚”是翘舌音,你注意到了,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齐读第一行两个词语。

师:谁来读第二行(抽生读。

)这行词中,我们常常将“朦胧”读错,“朦胧”的“朦”注意声母是不是“ong”而”eng ‘一起拼一拼,“胧”声母是边音,而韵母是后鼻韵。

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案

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案

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第一时教案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准确认读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教学难点:感受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教学时间:2时。

教学过程:第一时一、描述心中的母亲,引入新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

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

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

(练说:___的母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

著名学者季羡林的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

二、初读文,感受文中的母亲1、自由朗读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文句子读通顺。

2、交流哪些字词比较难读或者难懂,引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环境理解。

3、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语句再读一读,请部分同学进行交流。

4、再读文,说说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有两个母亲,对这两个母亲有着同样的敬意和爱慕。

)哪些自然段给了你这样的认识?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生身母亲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

1、谈感受,质疑。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⑴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①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

⑵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天之恨。

交流自己的理解。

②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③补充资料,谈感受。

⑶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

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

《怀念母亲》教案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大全

《怀念母亲》教案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大全

《怀念母亲》教案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大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3)学习生字词,积累优美语句。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题。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对母亲的尊敬和热爱之情。

(2)懂得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3)学习生字词,积累优美语句。

2.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题。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怀念母亲”。

(2)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2)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对不正确、不流利的地方进行指导。

3.理解课文(1)学生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题。

4.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识记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识记情况,对易错字进行讲解。

5.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6.课堂小结(2)教育学生要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四、作业设计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2.摘录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仿写。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育学生要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氛围活跃。

2.学生参与度高,学习积极性强。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词。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生身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领悟怀念的背后是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与悔恨。

教学重难点:从关键词句中体会文章表达出来的情感——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教学过程:一、引读课题,走近“怀念”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母亲的抒情散文,齐读课题。

2、对于这篇文章的作者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他就是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

谁为我们来介绍一下。

交流板块一.1二、预习交流,初读课文1.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读课文,交流学案板块一.2(2)谈发现:这篇课文在形式上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预设:插入了日记和《寻梦》片断)标自然段。

(3)浏览课文,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呢?交流学案板块二.1(预设: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文章最后一句话。

如果学生找不到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不必深究,可以略过。

)2.学习第一段自读第一自然段,从中你感受到了季羡林怎样的情感?(预设:对两位母亲的敬意和爱慕)带着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再读句子。

三、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1、这节课我们先来感受作者对生母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你能从文章中哪些段落深刻的感受到这一点?(第二自然段,日记11月18日,《寻梦》开头和结尾)2、默读这几段话,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感受,你会用哪个字?(理解终天之恨)3、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悔恨,请大家把目光再次锁定到这段文字当中,你从哪些语句当中看到了这个“恨”。

默读第二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批注自己的感受。

(预设:“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为什么我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联系前文说说。

(理解词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1)”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怀念母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怀念母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怀念母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教学难点】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

【教学过程】一、读题导入读题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怀念母亲》,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走近季羡林:我们提起季羡林,看到更多的是他头上的光环,然而,当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你们会发现作者心中有一个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说: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这悔、这恨就从失去母亲开始──二、失母之痛──读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你不懂的词。

请同学们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这一段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一段,这次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同学们自己读了,也听别人读了,相信同学们一定从内心走近了季羡林,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这长长的一段文字读成一个字?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可以是“悔”,可以是“痛”,课文中为一“恨”字,这是怎样的恨?悔恨他恨什么?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你看到了这个“恨”字?学生任意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重点理解: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补充资料深入理解。

资料补充:资料一: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

资料二:我回到家里,看到的只是一个黑棺材,母亲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

──季羡林《寸草心──我的母亲》。

学生读资料,深入理解作者的失母之痛。

此刻,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懂这一段更为痛苦的文字:课件出示《赋得永久的悔》片段:“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6、《怀念母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

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

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

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情分析: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

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要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学会“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容。

3、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词句,具体感悟作者的深厚感情。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的敬意与真挚爱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日记和散文,体会季羡林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其爱国之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季羡林成长过程文字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子、词。

2、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容,从纯真朴实的语言中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1、创设情境:孩子们,每个人都有母亲。

母亲,多么神圣的呼唤,多么圣洁的字眼,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母亲吗?(预设:孩子们畅所欲言,认真倾听)2、揭示课题孩子们母亲是伟大的、至高无上的。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1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1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意思。

2、态度与情感: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之情。

3、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课外资料理解关键词句。

【教学过程】一、引题,了解文章背景1、同学们,还记得这句句子吗?(出示,读: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季羡林1980年访问德国后写下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们在讨论这句话时,很多同学对“思乡的梦”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2、在这篇文章之后,时隔8年,也就是1988年的时候,季老先生完成了一本集子《留德十年》(出示),里面有一篇文章,相信大家读了之后对这个“思乡的梦”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

这篇文章就是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怀念母亲》(出示)二、自读,了解文章大意1、接下来,就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篇文章。

(出示)自读提示: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想想作者当年梦到了什么?2、反馈第一项。

3、老师这儿也有几个词语:朦胧、可见一斑、频来入梦。

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理解了一些字、词、句。

现在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边上的同学一起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词句的意思。

5、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读了两遍,那么作者当年究竟梦到了什么?你知道了吗?6、反馈(母亲、祖国、故乡、老朋友……)。

三、研读,体会爱母之情1、请你把描写梦的句子划出来: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

醒来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⑴请大家看着这三段话,自己认真地读一读。

⑵自己读过了,我们大家一起读的时候就不能再出错了,对吧?来,一起大声地读一读。

⑶刚才读得很正确,但是,你读出句子里边的东西了吗?请再轻轻地读一读,读完后想想,从这三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⑷这三句描写梦的句子都跟作者的母亲有关。

六年级上册语文《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六年级上册语文《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2、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五、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教学设计
课题
6、《怀念母亲》
备课教师
xxx
总课时
11
教学
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
重点
难点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教学方法
引导法
教学课时
2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自我批注
一、谈话导入
1.了解作者。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时名称:怀念母亲适用年级:高一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现代派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2.培养学生对母爱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更加珍视亲情。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训练他们运用现代派诗歌写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现代派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2.培养学生对母爱的感悟和理解。

教学难点:1.如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2.如何通过诗歌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法、阅读分析法、写作进行式。

教学过程:Step 1 激发情感,导入主题教师将一幅画展示给学生,画中是一位母亲紧抱着孩子,十分充满母爱。

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谈谈对母爱的理解。

Step 2 导读诗歌教师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老师朗读《怀念母亲》这篇诗歌,然后教师分析诗歌的结构和特点。

在提示学生现代派诗歌的特点。

Step 3 学生阅读诗歌,独立思考让学生阅读《怀念母亲》这首诗,让他们独立思考诗歌中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Step 4 学生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同时让他们互相沟通,激发诗歌给他们的共鸣。

Step 5 报告交流让各小组代表报告自己的收获和发现,进行信息交流和分享。

Step 6 写作训练教师让学生尝试用现代派诗歌的方式,写一首《怀念母亲》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Step 7 作品展示和评价帮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由老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反馈。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指导提供参考。

课后延伸:学生可以自主探究一些现代派诗歌,同时也可以了解一些留存下来很老的古代诗歌。

比较古今两派诗歌,加深对现代派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意思。

2、态度与情感: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之情。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课外资料理解关键词句。

【教学过程】
一、引题,了解文章背景
1、同学们,还记得这句句子吗?
(出示,读: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
(季羡林1980年访问德国后写下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们在讨论这句话时,很多同学对“思乡的梦”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
2、在这篇文章之后,时隔8年,也就是1988年的时候,季老先生完成了一本集子《留德十年》(出示),里面有一篇文章,相信大家读了之后对这个“思乡的梦”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

这篇文章就是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怀念母亲》(出示)
二、自读,了解文章大意
1、接下来,就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篇文章。

(出示)自读提示: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想想作者当年梦到了什么?
2、反馈第一项。

3、老师这儿也有几个词语:
朦胧、可见一斑、频来入梦。

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理解了一些字、词、句。

现在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边上的同学一起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词句的意思。

5、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读了两遍,那么作者当年究竟梦到了什么?你知道了吗?
6、反馈(母亲、祖国、故乡、老朋友……)。

三、研读,体会爱母之情
1、请你把描写梦的句子划出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

醒来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⑴请大家看着这三段话,自己认真地读一读。

⑵自己读过了,我们大家一起读的时候就不能再出错了,对吧?来,一起大声地读一读。

⑶刚才读得很正确,但是,你读出句子里边的东西了吗?请再轻轻地读一读,读完后想想,从这三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⑷这三句描写梦的句子都跟作者的母亲有关。

为什么作者在梦里常常梦到他的生身母亲呢?在文中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出示:作者对生身母亲怀着怎样的'情感?)请你再用心地读一读课文,在有想法的地方注上一笔,你还可以结合刚才发给你的材料,这样你会理解得更深刻。

①思念、伤心、自责、愧疚、后悔等
②抓住: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真想哭!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2、小结:
⑴其实,无论作者是思念还是伤心或是自责,我们都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对母亲的感情,那就是──爱。

这些感情都因爱而生,都融于爱中。

(画爱心图)
⑵让我们带着作者这份真挚而深切的爱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
句子)。

四、结课,提引爱国之情
前面我们在谈到“作者当年梦到了什么?”这个话题时,有同学还说梦到了祖国。

祖国为什么也时常出现在作者的梦里呢?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讨论。

五、机动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来一起分享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我们已经在课文中读过了,中间部分还没读,这篇文章就是《寻梦》。

感兴趣吗?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和伙伴一起读,读完后说说你的感想。

想到什么说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