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路径与金融服务策略 (1)
智慧城市建设策略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策略研究第一章智慧城市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智慧城市是指通过以人为本,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绿色低碳为目标,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提高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集成城市各类信息资产,提高信息利用率和运营效率,实现城市高效、智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模式。
智慧城市的构成要素分为五个方面,即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城市管理与治理、城市文化与教育。
其中,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公共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产业发展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纽带,城市管理与治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城市文化与教育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灵魂。
第二章智慧城市建设战略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明确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应包括技术战略、政策战略、服务战略和投资战略。
技术战略是指选择对城市具有发展前景和重要作用的信息技术和技术应用方案,为城市智慧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政策战略是指建立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解决城市智慧化建设中的政策障碍和瓶颈,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服务战略是指提供业务和服务的策略,重点是满足居民和企业的需求,提供便利的服务和公共设施,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投资战略是指通过资金的投入来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包括政府引导、金融支持、社会投资、企业投资等。
第三章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分析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已经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国际上,欧洲的智慧城市建设相对成熟,主要代表城市包括巴黎、伦敦和柏林。
巴黎主要推出智慧交通、智慧照明、智慧公共服务等项目,实现城市信息化、高效化和生态化。
伦敦主要着力在智慧交通、智慧建筑、智慧治理、智慧环保等领域,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柏林主要在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公共服务等领域进行探索和试验,积极打造智慧城市的形象。
在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相对年轻,但已经有多个城市开展了探索和试验。
精品解析:上海市徐汇区2023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解析版)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
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
信息服务业投资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投资
增长比例
27 5%
26.6%
19.9%
47.6%
18.2%
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得到增强
B.实体经济的吸引力从根本上得以改善
C.资本支持先进制造业的意愿显著提高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2.在本次会议上人大代表们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人大代表的权力源于( )
A.中国共产党B.人民政府C.广大人民
3.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1)读图填空。
①______②______
(2)上图中,代表的选举是代议制的直接体现。代议制()
②:间接选举是指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一种选举,故②处填写间接。
(2)ABD:代议制是现代意义上的一种民主政体,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有利于公民广泛参与民主选举,故ABD正确。
C:代议制是人民选举出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代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不直接管理国家事务,故C不选。
故本题选ABD。
【4题详解】
(1)AC:题干中指出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不断增长,这说明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得到增强,资本支持先进制造业的意愿显著提高,故AC正确。
B:实体经济的范围包括很多行业,除了房地产、金融等虚拟经济之外的都是实体经济。而题干主要强调的是高技术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强调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增强,材料不能反映所有实体经济,且“从根本上得以改善”与事实不符,故B不选。
BC:本推理为三段论推理,大项是“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中项是“高科技从产品”,小项是“生产周期长的产品”,根据三段论推理原则可知,中项至少周延一次,如果补充词句为前提的话,“高科技产品”作为中项至少周延一次,但这两个三段论中就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所以不能形成正确的推理,故BC不选。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第1章、第6章、第9章合集选择试题(含答案共87页)
第一章《信息化知识》1、信息系统的()决定了系统可以被外部环境识别,外部环境或者其他系统可以按照预定的方法使用系统的功能或影响系统的行为。
A.可嵌套性B.稳定性C.开放性D.健壮性【答案】C【解析】P5,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的可访问性。
这个特性决定了系统可以被外部环境识别,外部环境或者其他系统可以按照预定的方法,使用系统的功能或者影响系统的行为。
2、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能使底层物理硬件透明化,实现高性能物理硬件和老旧物理硬件的重组重用。
A.通讯技术B.智能化技术C.遥感和传感技术D.虚拟化技术【答案】D【解析】P14,本题考查虚拟化技术的作用。
虚拟化技术主要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内存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应用虚拟化及桌面虚拟化。
3、企业信息化结构不包括()。
A.数据层B.作业层C.管理层D.决策层【答案】A【解析】P36,企业信息化结构分层包括:产品(服务)层、作业层、管理层、决策层。
4、在重点领域十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工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属于制造过程()。
A.信息化B.智能化C.标准化D.工业化【答案】B5、()是连接原始电子商务和现代电子商务的纽带。
A.EDIB.WebC.HTTPD.E-mail【答案】A【解析】P69,EDI是连接原始电子商务和现代电子商务的纽带。
6、实施商业智能的步骤依次是:需求分析、()、建立商业智能分析报表、用户培训和数据模拟测试、系统改进和完善。
A.数据仓库建模、数据抽取B.数据仓库建模、规划系统应用架构C.规划系统应用架构、数据仓库建模D.数据抽取、数据仓库建模【答案】A7、大数据具有的特点包括: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
①可验证性(Verifiable)②真实性(Veracity)③多样(Variety)④价值(Value)、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B【解析】P84,大数据5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Veracity(真实性)。
智慧城市内涵及建设途径——以长春市智慧城市建设为例
料、建材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也在快速发展。对于长春这样的人口 总量不多、具有教育优势和工业优势的城市,智慧制造具有巨大 的潜力。
据高德地图和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 院和阿里云、摩拜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 城市交通分析报告》,长春高峰拥堵延时指数排在全国100个主 要城市的第七位,而且在用来预测城市未来拥堵变化趋势的“拥 堵预警指数”方面,长春排名第一,如果没有外在干预,长春将 会越来越堵。智慧交通毫无疑问是解决这种问题的长期手段。
二、达成途径—以长春市为例
智慧城市建设不能搞盲目模仿,每个城市都是独一无二的, 都有自己的特色,智慧城市建设要根据城市特点、优势、需求、
12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年9月下半月刊
发展方向,合理规划,有序建设。依据长春市的实际情况,智慧 长春建设中应重点谋划以下几方面。
(四)持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伴随社会发展和技 术进步,智慧城市的内涵与理念都会不断更新。因此,智慧城 市的建设不能追求一步到位、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政府在建设 智慧城市上,不能等待万事俱备,各种条件都满足了才动手, 应该从最具有优势的领域、最有条件的领域、需求最迫切的领 域、杠杆效应最强的领域着手建设智慧城市,并在之后持续完 善,不断更新。 (五)加大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长春的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医 疗、智慧制造、智慧教育,这些都高度依赖智慧城市中的网络, 前三者同时高度依赖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 大数据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是智慧城市的血液,政府要通过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传感器及物联网,使智慧城市能获取大 数据,具有造血功能。而网络则是血管,承担着大数据及各种指 令流的传输任务,保持网络通畅同样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交通拥堵、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着手建设智慧城市,以期能够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智慧城市建设,简单来说,就是将信息和通信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相结合,实现城市运行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
一些先进的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被广泛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交通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可以通过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智能公交系统的建设、交通拥堵信息的实时监测等方式,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可以帮助城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利用大数据技术,城市能够实时监控和管理能源使用情况,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来分配能源资源,减少能源浪费。
另外,智慧城市的建设还可以提升城市的安全水平。
通过智能监控系统、人脸识别技术等手段,可以实现对城市整体安全形势的实时监测,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保障市民的安全。
然而,要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并非易事,需要克服一系列挑战,
如技术标准的制定、基础设施改造等。
同时,也要关注数据隐私和安全等问题,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总的来说,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改善城市环境为核心的综合性工程。
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帮助城市应对各种挑战。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慧城市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
版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方案
版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开发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满足
城市管理者的需求。
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考虑涵盖一个城市所有业务的系统
性的解决方案,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城市管理的效率,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并有效维护城市的安全稳定。
首先,智慧城市建设的解决方案应实施网络设施,以支持城市各种系
统的智能化管理以及各种城市服务的提供,例如公共交通系统,垃圾管理
系统,消防安全系统,教育系统等。
网络设施可以采用宽带技术、光纤技
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等技术,提供高速、宽频安全的联网服务以支撑城市的
发展。
其次,要建立数据中心,随着新型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数据正在增长,这些数据非常有价值,能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有效的信息。
如何提高
数据分析的水平,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价值,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此,需要建设一个覆盖城市各个领域的数据中心,实现大数据的安全存储及有
效分析。
此外,还要利用物联网和智能感知技术,将各种可智能化的机器设备
与全城的网络系统相连接,以有效实施物联网和城市感知,以实现智慧城
市的建设。
智慧城市中的区块链技术与金融服务创新
智慧城市中的区块链技术与金融服务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
对于智慧城市的定义,很多人或许并不明确,但是他们已经感受到了这种新型城市的方便和依赖。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区块链技术和金融服务创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智慧城市与区块链技术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支持,而区块链技术就是数字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基石之一。
区块链技术最初被人们所熟知是因为比特币这个数字货币的出现。
但是如今,区块链技术已经不仅仅是数字货币的代名词,而是一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
区块链技术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去中心化的性质。
传统的金融体系中,所有的交易都需要中心机构的监管,这就会带来很多问题。
比如说存款、转账的流程比较复杂,手续费也比较高,而且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
但是在区块链技术中,交易可以直接在参与交易节点之间进行,不需要中介机构,流程简单,速度快,手续费也低廉。
这一点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来说非常有意义。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比如说可以用于智能合约、数字身份验证、数字资产等等。
其中,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
通过智能合约,可以实现自动化、可编程的交易,而且无需人工干预,从而大大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智能合约可以用于光电水表、智能停车场、共享用品等场景。
二、智慧城市与金融服务创新金融服务一直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金融服务创新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金融服务创新可以帮助减少不必要的手续费、提高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优化资源配置等等。
智慧城市中的金融服务创新主要是指数字金融服务。
数字金融服务通过数字化、自动化的方式,将金融服务带给更多的人。
比如说,数字银行可以为人们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金融服务,数字理财产品方便人们进行个性化理财规划,数字信贷可以让人们更加便捷地申请贷款等等。
同时,数字金融服务还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来进行创新。
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与措施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增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发展模式。
面对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挑战,智慧城市被认为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政策建议和措施两个方面探讨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
政策建议:首先,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指导原则。
政府应该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引导作用,通过鼓励政府与企业、学校和居民之间的合作,建立智慧城市的合作机制,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
其次,应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财政支持。
政府应增加对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相关企业和机构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提供低息贷款和其他金融支持,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第三,应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和隐私保护机制。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但要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不被滥用。
政府应完善数据采集、存储和共享机制,并加强对数据隐私的保护,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明确数据的使用范围和权限,防止数据滥用和侵犯个人隐私。
措施:首先,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强大的信息网络和通信基础设施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建设高速宽带网络、无线网络覆盖和物联网基础设施,为智慧城市提供稳定、高速、可靠的信息通信服务。
其次,要推动城市管理信息化。
通过建设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环保等系统,实现对城市各个方面的智能化管理。
例如,利用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监控交通状况,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和智能导航服务,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
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和预测城市环境的变化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第三,要推动公共服务智能化。
智慧城市建设应该着重提升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建设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社区等系统,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打造智慧城市实施方案
打造智慧城市实施方案
在当今社会,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打造智慧城市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还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例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对城市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化管理。
其次,智慧城市需要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包括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停车系统、智能公交系统等,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同时,智慧城市还需要建设智能能源系统,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智慧城市的建设还需要注重智能化的城市管理。
通过建设智能化的城市监控系统,实现对城市公共设施、环境卫生、安全监控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同时,建设智慧城市还需要注重智慧社区建设,推广智能化的社区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最后,智慧城市的建设还需要注重智慧经济的发展。
通过推广智能制造、智能物流等先进生产方式,提高城市产业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同时,建设智慧城市还需要注重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智能化建设,提高城市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总之,打造智慧城市实施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和现实条件,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城市各项事业的智能化发展,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
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智慧城市是指通过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融合,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共同推动。
一、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以下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方面:1. 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首先需要建设可支持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如智能电网、宽带网络、传感器网络等。
只有建立起先进的基础设施,才能为城市的智能化提供坚实的基础。
2. 数据共享和处理:智慧城市需要实现各类数据的共享和处理,以实现信息的整合和智能化的决策。
政府、企业和居民都需要共同参与数据的收集和分享,以实现城市的高效管理和优质服务。
3. 跨部门合作: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各个城市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与协调。
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需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打破部门间的壁垒,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发展。
二、智慧城市的运营智慧城市的运营是智慧城市建设后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城市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智慧城市运营的关键方面:1.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智慧城市需要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提供决策支持与指导,帮助政府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规划,优化城市资源的配置,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
2. 服务优化与创新:智慧城市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例如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公交系统、智能停车管理等。
同时,智慧城市还可以通过创新的服务模式,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3. 安全保障与风险应对:智慧城市的运营需要重视信息安全和风险管理。
城市的各个系统和网络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机制,确保市民的隐私与数据安全,有效应对各类风险和安全威胁。
4. 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的运营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坚持绿色低碳的理念,推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策略与建议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策略与建议一、以新型智慧城市为蓝图,拓宽发展新思路1、加强智慧城市体系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信息系统长远发展的工程,需要构建集智慧交通、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社保、智慧安监等智慧工程于一体的知识体系、建设体系,不是一个规划设计方案能够完成的,因此,需要加强体系规划,构建一套智慧城市规划体系,由各部门统筹合力,确定各关键领域的实施措施,促进横向纵向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并为省、市、县等不同层级间各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消除障碍。
2、构建大数据生态系统随着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大数据迅猛增长,不断推动社会生产要素的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机制,持续激发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催生新业态,显著提升了经济运行水平和效率。
智慧城市建设必须要将大数据引入管理,运用大数据的技术和理念,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数据创新的城市管理新方式,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让公共服务的更到位,主力城市高效运行。
3、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型智慧城市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驱动、智慧引领,要把握好信息技术、应用与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交汇点,顺应变革方向,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注重满足群众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促进群众的广泛参与;要加强区域协作,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辐射能力,加强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群的统筹规划和协同布局,协同设计,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智慧城市结合深度促进城市发展的环境优化,加快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渗透融合,加快推进产业转型,提升城市的发展能力。
二、以新兴智慧产业为核心,厚植发展新动能1、大力发展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产品创新、产业发展的核心所在,也是城市竞争力的命脉所在,决定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水平。
各级政府应大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品信息化、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研发;鼓励企业将物联网技术嵌入到产品中,提高产品物联化、智能化成图;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公关及国产数据软件的政策扶持;引导大型企业建设基于云计算的下一代数据中心,促进企业数据中心智能化、低碳化;加快制定大数据、云计算相关技术标准及产品标准,规范服务市场,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投融资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投融资方案一、智慧城市重点项目概述1.1 规划背景智慧城市建设投融资问题,是智慧城市能不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要建立完整、有效的智慧城市投融资体制,首先要关注城市长期可持续发展,注重于城镇化整体健康的发展。
从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只有当社会各类投资方都能获得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投资回报时,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化才能真正迈开步伐。
所以,要认真制定完整、均衡、可行,能将财政投资、银行贷款、债券融资和社会资本、第三方投资完美融合、取长补短的投资规划。
当前,某市智慧城市建设已启动,众多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金从哪里来,各类融资来源如何搭配,资金投入的时序如何选择,这些都需要通过投融资专项规划给予厘清。
而某市目前针对智慧城市投融资领域存在缺乏顶层设计、市场化程度不高、投融资体系和要素市场有待完善等问题,难以满足智慧城市重大项目持续发展的需要。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居民消费习惯的不断变化,智慧城市建设开始交融于社会生产、消费各环节,行业边界趋向模糊。
如何顺应智慧城市项目的推进提出针对项目融资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成为某市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1.2 规划期限考虑到智慧城市建设任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对融资方面的需求相对复杂,因此需要参照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采用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方式为某市建设提供行之有效的融资方案,因此我们将规划期限定为20xx-20xx年。
1.3 重点项目概述为更好地推进某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从解决现实问题出发,并依托智慧技术,开展智慧运城重点项目建设。
某市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共计七个,包括城市公共信息平台项目、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项目、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项目、城市网格化项目、智慧社区项目、智慧交通项目、智慧水务项目。
总投资约8.28亿元,其中政府财政投资共计26180万元,银行贷款融资22660万元,社会融资33960亿元。
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策划方案
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策划方案一、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和目标(一)背景当前,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公共服务不足等。
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实现城市的创新发展。
(二)目标1、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
2、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增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4、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
5、加强城市的安全防范能力,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智慧交通1、建设智能交通信号系统,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自动调整信号灯时间,减少交通拥堵。
2、推广智能公交系统,提供实时公交信息,方便居民出行。
3、发展智能停车系统,实现停车位的实时监测和预订。
(二)智慧能源1、建立智能能源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能源消耗情况,为节能管理提供依据。
2、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等,提高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
(三)智慧环保1、部署环境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水质等环境指标。
2、建立环境污染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
(四)智慧政务1、建设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的在线办理和一站式服务。
2、推动政务数据共享,提高政府部门的协同工作效率。
(五)智慧医疗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
2、推广远程医疗服务,让居民在家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六)智慧教育1、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提供丰富的在线教育课程。
2、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现校园管理的智能化。
三、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支撑(一)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等设备,实现对城市各类设施和资源的感知和监测。
(二)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的城市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挖掘,为城市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三)云计算技术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支持智慧城市各类应用系统的运行。
(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交通管理、医疗诊断、政务服务等领域,提高智能化水平。
智慧城市的三个定义、四大特征及建设路径
智慧城市的三个定义、四⼤特征及建设路径 智慧城市理念问世以来,其定义归纳起来主要集中于以下三点: 第⼀、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为主线。
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级阶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信息技术是以物联⽹、云计算、移动互联和⼤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和代表。
第⼆、智慧城市是⼀个复杂的,相互作⽤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作⽤,促使城市更加智慧的运⾏。
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
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向城市主体——政府、企业和个⼈,它的结果是城市⽣产、⽣活⽅式的变⾰、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活。
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市化的⾼度融合,是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知识社会创新环境下城市信息化向更⾼阶段发展的表现。
智慧城市将成为⼀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作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的新引擎,达到提⾼民众⽣活幸福感、企业经济竞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的。
智慧城市需要具备四⼤特征:全⾯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以及以⼈为本的可持续创新。
全⾯透彻的感知: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各⽅⾯监测和全⾯感知。
智慧城市利⽤各类随时随地的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智能识别、⽴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位变化,对感知数据进⾏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主动做出响应,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谐⾼效的运⾏。
宽带泛在的互联:各类宽带有线、⽆线⽹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中物与物、⼈与物、⼈与⼈的全⾯互联、互通、互动,为城市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应⽤提供了基础条件。
宽带泛在⽹络作为智慧城市的“神经⽹络”,极⼤的增强了智慧城市作为⾃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能⼒。
智能融合的应⽤:现代城市及其管理是⼀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新⼀代全⾯感知技术的应⽤更增加了城市的海量数据。
集⼤成,成智慧。
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方案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城市的管理效能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结合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探讨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案和措施。
一、城市规划智慧城市的建设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建设、人口布局、交通网络等因素,合理规划城市的布局和空间利用,使城市的发展更加均衡和可持续。
此外,还需要建立智慧城市的数字地图和空间数据库,为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二、交通管理智慧城市的交通管理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交通流量的监控、道路拥堵的预测和疏导等功能。
同时,还需要建设智能公交系统,提升公交车辆的运行效率,并推广共享出行模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三、环境保护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应注重环境保护。
通过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情况等,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智能化管理,减少城市生活垃圾的生成和对环境的污染。
四、公共服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公共服务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建立智能化的公共管理平台,可以实现政务服务的在线办理,提高政府效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医疗系统,提供更便捷和高效的健康服务,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五、智慧生活智慧城市的建设还应重点关注居民的生活需求。
通过智能化的家居和社区系统,可以实现家庭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社区服务的智能化。
此外,还可以建设智能化的智慧小区,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六、教育和文化智慧城市的建设也需要加强教育和文化领域的发展。
通过建设智慧校园和智慧图书馆等教育设施,提供更先进和高效的教育资源。
同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七、网络安全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高度重视网络安全。
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大量的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因此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的防护和监管。
2024年度公需科目视频答题题库(具体内容版)
1-1[多选题]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中,重点支撑保障性的措施,涉及的领域包括(全选)。
A、碳汇能力提升B、财政C、金融D、绿色消费E、专业人才培养[多选题]气候变化产生的风险包括(BD)。
A、工业风险B、转型风险C、气候风险D、自然风险E、财政风险[多选题]高碳资产包括(全选)。
A、火电厂B、房地产C、钢铁D、交通基础设施E、煤炭1-2[多选题]未来40年的黄金赛道包括(全选)A、电力系统的深度脱碳B、终端用能高电气化率C、燃科和原科替代更新D、生产消费高水平节能E、负碳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多选题]国际上建立的资金机制包括(CDE)A、长投基金B、固收基金C、损失损害基金D、绿色气候基金E、全球环境基金[多选题]我国的碳排放具有以下几项特征?(BCD)A、因气候变化损失较小B、因气候变化损失巨大C、呈现生产性排放主导的特征D、碳排放量较大E、呈现消费性排放主导的特征1-3[多选题]碳达峰碳中和管理决策支撑技术体系包括BCDEA、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标准B、低碳发展研究与决策支持平台C、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D、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技术E、二氧化碳排放监测计量核查系统[多选题]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支撑行动涉及到的支撑技术包括(全选)。
A、智能电网B、储能技术C、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D、新能源发电E、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多选题]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突破行动应用于(全选)。
A、低碳零碳水泥B、低碳零碳化工C、低碳零碳有色D、资源循环利用与再制造E、低碳零碳钢铁1-4[单选题]自1850年有仪器记录气温开始,( C.2015-2022年)是温度最高的8年。
A,2008-2015年B.2000-2017年C.2015-2022年D. 2012-2019年[单选题]为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需要技术交流,做到将绿色技术”引进来”,“走出去"。
A正确A、正确B、错误1-5[多选题]先进电网和储能示范项目包括( 全选)A、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示范B、先进高效“新能源+储能"、新型储能C、长时间尺度高精度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预测D、虚拟电厂E、抽水蓄能[多选题]全流程规模化CCUS示范项目要求对于( ACD )行业,项目年捕集利用与封存量不低于50万吨,原则上应配套建设二氧化碳输送管道。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以城市为平台,以数据为核心,整合城市各类资源,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和智能化管理的城市形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各国发展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一、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优质的基础设施支持。
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需要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首先,需要加强城市的宽带网络覆盖,提供稳定、高速的网络连接。
其次,需要建设完善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包括传感器、通信设备等,以便实现对城市各类设备和资源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
此外,还需要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交通流动性,提高智能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二、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智慧城市的基础是数据,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共享和管理。
因此,建立健全的数据共享机制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
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数据的整合和管理,建立起高效的数据共享平台。
同时,需要注重隐私保护,建立起对个人数据的合理使用和保护机制,避免滥用和泄露个人信息。
三、智慧交通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利用先进的交通管理技术,如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停车系统等,可以有效减少交通拥堵和提高交通运行的效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智能导航系统、智能交通监控等手段来提高交通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四、智慧环境智慧城市建设也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利用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和资源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例如,通过智能化的垃圾分类系统、智能化的节能设备等手段,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此外,智慧城市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预测和应对自然灾害的发生,提高城市的灾害防护能力。
五、智慧社区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
通过利用智能化的家居设备、社区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路径与金融服务策略金融产业的发展与经济结构和技术进步密切关联。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最大的一个变化是,技术产业化得到逐步运营,由此衍生出新的金融服务机会。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近年来在我国迅速推动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与金融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研究智慧城市的路径、规划,以及建设模式,进而制定、实施金融服务的有效策略,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智慧城市的起源和在我国的发展智慧城市的提法最早出自美国的IBM,自该概念出现以来,经过各方的引导、创新、推动和探索,中国已经成为智慧城市概念演绎和实践推进的重点国家。
从最近的新闻报道、政策出台及实践看,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重要经济工作内容和行动计划,也被国务院列入推动信息销费、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
国家住建部已经分两批确立了包括北京的丽泽商务区等地区在内的193家智慧城市试点单位。
国际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等正在研究、提交和出台有关文件,进行智慧城市标准建设和操作规范。
国务院近期出台了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金融刺激和财税政策。
据悉,国务院正在牵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拟出台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正从概念到实践,从探索到成长,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注重形式到追求内容,从追求政绩到促民生的方向转变。
但是,如何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和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业内研究和规范操作很少,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持续完善。
从笔者在工信部规划研究机构工作多年,从事诸多政府规划、产业研究和企业管理等实践经验看,我国正在推动的智慧城市建设,不同于原先IBM等提出的智慧城市的概念,它是一项浩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这绝不是行业内很多人认为的信息化工程,而是涉及到经济发展、社会福利、产业布局、企业运营、消费行为等诸多领域,需要精心策划,统筹运作,分步实施。
这项工程要取得阶段性成果,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
其需要的金融服务手段和策略也要具有创新性。
二、我国智慧城市的规划思路和建设模式金融服务的特点与实施策略和我国智慧城市的规划思路、建设模式等紧密相关。
从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和运作模式看,它比一般的产业和项目更为复杂,更有必要深度研究和实践探索。
关于智慧城市的试点选择和标准。
截止2013年国家住建部分两批宣布了193甲试点的城市和开发区等,遍布全国各地市和东、中、西部,各地发展水平不一,财政实力差别巨大,对于如何是是智慧城市,也没有可执行的操作模式和体系。
从工信部、发改委等部委看,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智慧城市的基础建设和重点项目方面,近几年进行了一系列政策、资金和业务扶持,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涌现出了一些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企业。
国务院结合经济发展重点,对智慧城市的有关细分产业和领域多次出台政策和文件,大力扶持,积极试行。
在智慧城市标准建设方面,各科研机构、高校、重点企业都在各自的领域,进行或参与到标准建设中,力图占据未来竞争和发展的制高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住建部、国家标准委员会等行业管理、标准建设和制定机构,在各自的职责和研究范围内,创新和修正有关标准,积极推进智慧城市的标准化建设。
从国家的全球标准层面看,国家标准建设等机构也在积极争取参与和引导智慧城市建设的全球标准体系研究,争取该领域技术或产业应用的先机。
关于智慧城市的规划思想。
目前,国家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等部委官员以及国家行政学院、智慧城市推进企业如神州数码、中移动等都在各自阐释和解读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而且多数研究视角聚集在IT技术和信息化应用的角度,局限于信息部门的规划和项目。
从已有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和资金来源看,多处于概念炒作和政府出资的模式,企业参与和社会化运营较少,关注民生和产业培育的层面不多,融资机制和渠道匮乏,项目实际落地的项目实施效果不明显,部分地区存在业绩导向和炒作投机等心理。
但是,一个不容置疑的现象是,智慧城市在我国的热度和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发源地美国的热情和原有范围,中国的智慧城市目前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包罗万象的“大经济集成”,已经成为在出口贸易受阻,内需乏力,增长放缓的形势下,地方政府、各部委、国务院等刺激经济发展,扩大内需,提振技术水平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和做好智慧城市的规划,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
从个人的实践和研究看,满足经济发展、社会福利改善、技术进步的我国智慧城市的规划思想应该以“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为核心,设立经济、社会、技术等核心实现目标,以全球技术发展趋势为导向,以中国全国地理范围为空间,进行大的技术路线的标准构建和层级设计为思考,以特定的城市为实施主体,结合各地特点和经济实力、发展方向,差异化的、分阶段的、分步骤的确立不同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实施路径和实现方式,发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产业支撑、公益性和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规划发展模式。
关于智慧城市的具体规划。
北京、上海、无锡等地在推进的智慧城市建设,多以政府规划等面目出现,规划标准和行动路线相对粗放,不少城市在智慧城市桂花鱼建设中忽视了与传统系统和管理的融合,忽视了财政压力、产业培育与协同等问题,存在新上项目和盲目投资的冲动和现象,这既不利于财政资金的使用和工程规范,导致了资金浪费和重复投资,也不利于已有投资项目或系统的潜能发挥和基础数据融合与使用,同时,也会造成产业投资资金的紧张与机制性浪费。
对于具体城市的智慧城市规划,应坚持“前瞻、统筹、兼容、经济、协同、创新”的原则,充分研究和分析全球、国家、城市的产业环境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对现有的投资格局和可以兼容的系统、项目等设计和推进兼容性的建设工程和智慧化项目,以最小的投资,实现最大的效能。
同时,系统分析本城市、开发区等建设基础和财力可能,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的投资潜力和建设模式,选择和设计合适的规划、开发、建设、运营、维护、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立足本地特点和资源禀赋进行规划设计和项目确立,并分阶段、分开发序列、分紧急程度的进行智慧城市的具体内容和平台构建,杜绝一刀切、形式主义和急功急利的思想。
关于智慧城市的主体与客体。
关于智慧城市的实施主体,目前还有很多学术争议,一般的做法还是政府主导,因为,政府聚集了行政资源和决策权。
在智慧城市的设计中,相当多的部委、高校和实施者把其看做了部委机构的信息化、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网络化和行政权力的一体化、物联化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进入了一个误区。
智慧城市建设实际上是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和技术进步与发展,而这需要企业、居民等各方参与和利益分配,绝不是政府资源的信息化和行政机关的智能化,从一定意义上,政府不能包揽一切,更不可能成为智能的政府=智慧城市。
因此,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应更新观念,创新思维,敢于放权,避免专权,要把智慧城市看做一次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新机遇、新手段,看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新探索、新策略。
智慧城市的主体,应该包括政府、企业、居民、专业机构等各方。
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客体,从宏观的角度看,是城市,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实际的工程、项目、街道、楼宇、企业、居民、产品等。
金融服务的目标对象和智慧城市的主体是相对一致的。
关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
目前,全球智慧城市建设还没有严格意义的标杆。
中国政府推动了几年,在国内也没有可以算作行业标杆的城市。
因此,匆忙出台全国统一标准和评价体系的智慧城市建设指标与规范,那种用一个口径评估和衡量全国各地的做法,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客观规律。
国家应该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或建设基础的要素划分,设定几类评估标准或基本要求,进行阶段性的验收和有序推进,而不应硬性要求一次性全部到位和指标实现,那种“大跃进”、运动式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不符合中国的经济现状和技术基础,也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甚至阻力。
从实际的规划实施和建设模式看,可以采取“政府出一部分、企业出一部分、居民和社会出一部分,外部引进一部分”的模式,多渠道融合,兼顾发展、建设、维护与利益分享,八个方面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发挥更好的机制性作用,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信息消费、提振经济发展的诸多目标。
有什么样的建设模式,就需要相对应的金融服务产品和工具。
三、我国智慧城市的风险控制研究金融服务的实施策略,必须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和相关产业的风险跟踪和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在当前全球经济疲软、贸易保护主义,中国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和国家财力有限的大环境下,中国政府倡导和推动的重大国策,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行机制和模式策划科学有序,这把剑如果用好了,可能成为引领全球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方向,把握全球市场先机的重要探索者,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改善社会民生,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如果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和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偏差,实际操作中追求形式主义和急功近利,可能浪费巨大的社会资源和精力,产生及其不好的功利性导向和全民盲动行为模式,进而造成经济结构恶化和居民生态的复杂化、混沌,对经济体制和政治环境等产生冲击,甚至出现经济滞涨和产业泡沫,使中国陷入经济倒退甚至陷入经济危机当中。
因此,研究、探索和实施科学、规范的智慧城市建设思路和策略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尤为紧迫的,决策当局、各级政府应积极行动起来,采取相应措施,推动正能量,规避各类风险和产业陷阱。
积极稳妥的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根据我国国情和各地特点,设立规范、科学的建设标准和行动路线,需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切不可一窝蜂,追时髦。
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储备、资金实力、人才、重点项目等准备不足,各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和可能的风险。
我国在推动的智慧城市,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从单个的城市看,城市决策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立足本地经济实力和发展基础,结合财力基础和开发模式,积极引进各方资源和资金,设立政府主导或引导,企业和社会各方参与的开发模式,且不可包揽一切,也不能政府一厢情愿的推进,要和企业发展、产业培育、居民生活条件改善等紧密结合,有计划、有重点的开拓和实施,切不可有一蹴而就的心态和做法,否则,将会导致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到头来,损害的是地方经济和百姓的生活,以及政府的信誉和执政能力。
为了识别、监测、评估和防范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风险,各建设单位应该设立由本地区政府的主要领导负总责,各级发改委或建设部等主管部门牵头,工信部、环保部等各有关部门参与的智慧城市建设决策、评估和风险控制的机制与体系,对规划报告、项目方案、财政投入、运作模式、重大工程、重点产业等进行集体评估和规范决策,避免个人决策的失误或偏差,尽可能达到和实现预期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为我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政府服务等提供更加有力的产业支撑和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