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脑梗塞诊疗
心源性脑栓塞教学查房ppt课件
③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室内差异性传导科有波群增宽。
二、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后2~4周内发生脑栓塞的比例约为2.5%,栓子多来源于左
心源性脑栓塞的辅助检查
(五)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其优越性在于检测左心房的结构,二尖瓣装置及房间隔状况,也能检测二 尖瓣腱索和主动脉弓的粥样硬化斑块。
(六)多普勒超声检查 有助于测量血流通过狭窄瓣膜的压力梯度及狭窄的严重程度。彩色多普勒 血流图可检测瓣膜反流程度,并可研究与血管造影的相关性。其最大特点 在于检测先天性心脏病。总之,心脏超声检查对下列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 价值:左心室血栓,二尖瓣脱垂,感染性心内膜炎,卵圆孔未闭,房间隔 动脉瘤,心脏粘液瘤和左房血栓等,并可检测很小的瓣膜赘生物。
。
九、心脏外科手术
多种心脏外科手术包括心脏移植均有可能引起脑栓塞。如冠脉 搭桥术中约5%发生脑栓塞。栓子可能是空气、瓣膜组织、主动脉壁 上的粥样硬化物质,或左心室血栓甚至一些小栓子如血细胞、血小板、 纤维蛋白,或硅类、氯化聚乙烯物质。近年来,由于外科手术方法及 器械的改进,尤其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帮助下,逐渐减少了外 科手术引起的栓塞并发症。
脑梗治疗方案
脑梗治疗方案
脑梗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急性期治疗、恢复期治疗和长期护理三个阶段。
急性期治疗主要是在脑梗发生后尽快进行抢救和治疗,以减少脑梗的程度和发展,最大限度地保护神经功能。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和循环稳定,必要时实施人工气道和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措施。同时,要测定血压、血糖、血液凝血功能等指标,进行相关的药物治疗,如抗凝血剂、溶栓剂等。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还要同时进行并发症的治疗。
恢复期治疗主要是在急性期治疗后,为了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而进行的治疗。其中包括物理康复、语言康复和认知康复等综合治疗。物理康复主要包括运动康复和康复训练,如肌肉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语言康复则主要是通过语音、听觉和书写等练习,帮助患者恢复说话、理解和书写能力。认知康复则主要是通过认知训练,提高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长期护理主要是在患者康复期稳定后的护理工作。包括定期复查,如心电图、血常规、颅脑CT或MRI等检查,以及定期
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对病情进行动态监测。同时,还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采取积极的心理疏导措施,帮助患者应对可能出现的心理困境。对于有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的患者,可以考虑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等手段。
需要指出的是,脑梗治疗方案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制定,并
需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此外,通过积极预防已知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可以有效降低脑梗的发生率。及时就医、早期干预也对于预防脑梗的发生和发展非常重要。
脑梗塞治疗指南
通过手术将颈动脉内膜剥离,以预防颈动脉狭窄 和血栓形成。
血管搭桥术
通过手术将大血管与阻塞的血管连接,以增加脑 部血供。
康复新技术
康复机器人
利用机器人技术为患者提供精 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虚拟现实技术
通过虚拟现实游戏等方式帮助 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康复
效果。
经颅磁刺激技术
利用磁刺激技术刺激大脑皮层 ,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和代谢。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心 理疏导和干预。
04
脑梗塞患者wenku.baidu.com生活指导
合理饮食
饮食均衡
保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蛋 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控制热量摄入
控制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以避免肥胖和血 脂异常。
控制盐分摄入
减少盐分的摄入,以降低高血压和脑梗塞 的风险。
多食用抗氧化食物
新型药物治疗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
如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能够更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脑梗 塞复发的风险。
新型溶栓药物
如阿加曲班、替奈普酶等,能够溶解阻塞血管的血栓,使血流恢 复。
新型神经保护剂
如依达拉奉、胞磷胆碱等,能够保护脑细胞免受缺血缺氧的损伤 。
先进手术治疗
机械取栓术
通过手术将机械取栓装置介入到阻塞的血管内, 将血栓从血管中取出。
脑梗塞诊治指南
抗血小板治疗
降脂降压
降糖治疗
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
使用降脂药物降低血脂水平,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
有糖尿病的患者需进行降糖治疗,控制血糖水平。
03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治疗。
特殊治疗与康复
01
介入治疗
对于大血管闭塞引起的脑梗塞,可采用介入治疗如机械取栓、球囊扩张等。
02
康复治疗
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康复、语言康复等。
05
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
控制饮食总量,避免过度肥胖,保持适当的体重。
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和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和鱼肉等健康食品的摄入。
03
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和调整生活习惯,预防脑梗塞的发生。
MRI
头颅CT与MRI
颈动脉超声
可以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狭窄程度,指导治疗方案。
经颅多普勒
评估颅内血管狭窄程度,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
颈动脉超声与经颅多普勒
1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2
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金标准,可直接显示血管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情况。
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案
3
器械治疗
对于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可考虑使用起搏器、除 颤器等器械进行治疗。
06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计划
Chapter
康复期患者教育
遵医嘱用药
01
向患者强调遵医嘱按时服药的重要性,确保药物发挥最佳疗效
。
康复训练指导
02
教会患者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
以加速恢复进程。
心理疏导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
调脂药物
根据患者血脂水平,选用合适的调 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以降低 血脂水平,稳定斑块,预防再次发 生脑梗塞。
非药物治疗措施应用
血管内治疗
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管内治疗(如机械取栓、动 脉溶栓等),以尽快恢复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改善患者预后。
康复训练
脑梗塞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如物理疗法、作业疗法、 言语疗法等),以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危险因素和合并症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 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以及是 否合并冠心病、外周血管病等,
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药物选择及调整策略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选用 合适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 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以降低
分析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分析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作者:张丽李良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19期
【摘要】目的分析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46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23例, 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1.30%(21/2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5.22%(15/23),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心源性脑梗死;诊断;治疗
心源性脑梗死(CCE)是脑梗死中最为常见的类型, 疾病复发率、致死致残率均较高, 疾病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为探讨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 提高疾病诊治水平, 特对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间收治的46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6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46例患者中男29例, 女17例, 年龄44~83岁, 平均年龄
(61.2±2.6)岁, 其中因风湿性心瓣膜病引起的脑梗死患者35例, 因心肌梗死引起的脑梗死患者4例, 因心房黏液瘤引起的脑梗死患者7例, 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23例, 观察组23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诊断依据多数伴有心脏病病史, 且在再次入院时, 伴有不同程度的脑梗死现象;在发病期间, 骤然出现脑动脉闭塞性综合征, 表现为身体局部偏瘫、感觉麻木或无感、肢体麻痹或瘫痪、意识模糊等。经影像学等相关的辅助检查后, 均符合心源性脑梗死病灶表征。
心源性脑梗死的防治(附28例报告)
~
3级 ;3 进 步 : 能缺 损评 分 减 少 1% ~ 5 ; () 功 8 4%
( ) 效 : 能缺 损 评分 减 少 1 %左 右 ; 5 恶 化 : 4无 功 7 ()
床 上约有 1% ~2% 的脑 卒 中发 生 于 心 房 颤动 的 0 0 患者 … 。房 颤 所 致 脑 梗 死 , 病 急 、 状 重 、 死 起 症 致 率 和致残 率 高 , 易 出现 肺 部 感 染 、 功 能 不 全 、 且 心 脑疝 等严 重 并发 症 。本科 近 3年来共 收 治 2 房 8例
落, 即形成 心源 性 栓 子 , 引 发脑 梗 死 。血 栓 好 发 可 于颈 内动脉 。颈 内动 脉 分 为颅 内 、 外 二 段 , 外 颅 颅
段 容易 发 生 栓 塞 , 内 动 脉 末 端 则 为 大 脑 中 动 脉 颈
( A) 为 颈 内 动 脉 的 自然 延 续 , 因 血 栓 堵 塞 MC , 常 MC 主干 或 一 级 分 支 而 发 病 。 MC A A供 应 大 脑 半 球 皮层 , A堵 塞 可致皮 层 大 面积 梗死 , MC 引起 对 侧 偏瘫 、 身感 觉 障碍 、 偏 偏盲 、 眼凝视 、 两 失语 等 。 房 颤 还 因 降低 心排 血 量 , 一 步 减 少 脑 血 流 进 量, 使脑 组织 供血 不 足 , 响 神 经 功 能 的恢 复 及 疾 影
心源性脑梗塞的整体护理
心源性脑梗死护理
心源性栓子先后栓塞肢体及脑部动脉,随时可危及生命或致肢体残疾, 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神志变化动态评估病人神志变化是预见病人病情的主要指标,应通过对病人的语言反应、疼痛刺激反应、瞳孔对光反应、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等来判断意识情况,一旦病人发生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急救。
2.2 监测生命体征及心功能变化心源性脑梗死病人大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继发的房颤史,血压波动较大,心脏功能多有损害。脑梗死发生后可影响心脏及血压的变化,故在护理中应密切监测心脏功能、血压的变化,予心电监护,注意心率、心律、心电图变化,记24h出入量,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同时准备好抢救仪器及药物,一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急救。
2.3 注意观察肢体血供情况偏瘫肢体合理摆放肢位,加强肢体被动功能锻炼。若急性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患肢皮温低、动脉搏动消失,应避免抬高患肢,腘窝处悬空以免受压,注意保暖,但禁用热水袋局部热敷。在抗凝、溶栓治疗过程中,除观察栓塞平面有无改变外,还要注意观察有无肢体坏疽。本组中1例肢体动脉栓塞者出现肢体坏疽而放弃医治。
2.4 药物治疗护理应用药物时,注意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扩血管药物时滴速应在每分钟30滴左右,并注意血压的变化。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时应先做皮试,结果阴性者才可使用。溶栓和抗凝药要严格掌握剂量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颅内高压者给予20 %甘露醇或与速尿针交替使用。2.5 基础护理要点1) 卧床休息,病房床单位设置舒适、整洁、加床栏保护,防止坠床。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2)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肺部护理,防止肺部并发症。3)重视饮食护理。清醒者第一次进食前常规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对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或昏迷的病人予留置胃管,进食时可稍抬高床头。4)保持二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关于心源性脑栓塞诊断的进展课件
病例6
89岁女性,以先后阶段性出现步行困难及左上 肢肌力减退,诊断胆囊癌合并非细菌性心内膜炎 继发心源性多发性脑栓塞
病例6 CMRI-DWI示两侧大脑半球及小脑多发性大小
不一的高信号异常病灶
(三)出血性脑梗死
较为多见 心源性脑栓塞一旦栓子在相应脑动脉堵塞后,由于体
严重的神经症状于24h内急速改善 主要为栓子向远端移动、消失或/及 水肿的减退
5 早期反复复发
约7%~14%患者可能于第一次起病后的 2周内再次发作
病因
非瓣膜性房颤(NVAF)
➢ NVAF的发病率:>65岁为5.9%, >80岁 高达约10%,
➢ NVAF占心源性脑栓塞病因的发生率随年 龄增长,<64岁 28.1%,65~74岁56.7%, >75岁达75.8%
发病率
CETF(Cerebral Embolism Task Force)报告(1986) 心源性脑栓塞占全体脑梗死的15%~20%
J-Music(2000)统计16,922例急性脑梗死中,心源性 脑栓塞占21.8%
JSSRS统计2000~2003年12,085急性脑梗死中,心源 性脑梗死占27.1%
边缘清楚的大片皮质梗死
➢ 心源性脑栓塞一般于发病后6h内头部CT不能显示梗 死灶
➢ 心源性脑栓塞CT扫描:大多于12h后才能确认呈低密 度区的梗死灶(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一般于发病12-24h 后CT扫描才确认低密度区)
最新脑梗塞诊治指南
包括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呼吸道护理、泌尿道护理等方面,可以帮助患者 保持身体健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05
脑梗塞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分享
病例一
老年患者,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史,突发语言不清、右侧肢体 瘫痪,头颅MRI示左侧颞叶脑梗塞。
病例二
中年男性,长期吸烟、高血压病史,突发眩晕、呕吐,头颅CT 示右侧小脑梗塞。
病例三
老年患者,突发意识障碍、左侧肢体瘫痪,头颅MRI示右侧基 底节区脑梗塞。
难点与讨论
难点一
脑梗塞的早期诊断。
难点二
治疗过程中如何个体化评估患 者病情及制定相应wk.baidu.com治疗方案
。
难点三
如何有效预防脑梗塞的复发。
学习与进步
01
02
03
学习一
掌握脑梗塞的最新诊断标 准及影像学诊断方法。
学习二
了解针对不同病情的治疗 方案及如何根据病情调整 药物剂量。
特殊检查技术
TCD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以检测出颅内血管狭窄、血流速度等情况,有助于脑梗塞的诊 断。
EEG检查
脑电图检查(EEG)可以检测出脑电活动的变化,对于脑梗塞引起的癫痫等神经系统并发 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SSEP检查
体感诱发电位(SSEP)可以检测出神经系统受损的情况,对于脑梗塞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 有重要意义。
心源性脑栓塞PPT课件
11
Definition
• Acute – less than 14 days old • Chicken or the egg ? – Hemorrhage in the
• 1826 – Laennec introduced the term dissecting aneurysm
• 1800’s – surgery was performed on the entity by John Hunter, Astley Cooper and others even before the era of general anesthesia
• Angiography – gold standard •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30
31
32
33
34
Therapy
35
Ascending Dissection
• Surgical emergency • Can only be treated by operation • May or may not require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心源性脑栓塞56例临床诊治体会
心源性脑栓塞56例临床诊治体会
作者:丁菁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5期
丁菁
衡阳市中心医院,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 目的研究心源性脑栓塞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
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患者56例,整理临床病例资料并对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通过临床实
践研究,分析得出心源性脑栓塞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和诊疗效果。结果对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进
行降低颅内压、脱水治疗后,在患者恢复期内,又对其进行运动、针刺等治疗,在56例病例当中,23例患者为心脏瓣膜病性房颤,17例病患为非心脏瓣膜病性房颤,16例患者为其他原因。该病临床症状有失语、颅内压增高、偏瘫、共济失调等。经过治疗后56例患者有25例患者基
本康复,有11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有12例患者病情有所好转,有8例患者经治疗无效,其
中有2例患者死亡。结论根据我院临床治疗结果分析,得出结论,采取降低颅内压、脱水等治疗措施有助于提高心源性脑栓塞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心源性脑栓塞;临床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 R74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c)-0142-02
在心脏病的并发症当中,心源性脑栓塞最为严重,特别是在老年人当中,其发病率极高。
心源性脑栓塞指的是心脏附壁血栓流入脑动脉造成血管阻塞,在侧支循环失去代偿性时,会引
发栓塞性颅脑缺血,致使动脉供血部位出现缺血性脑组织坏死,造成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据
笔者临床分析及统计相关数据得出,在发生脑卒中时,由脑栓塞引起的比重较高,约为20%,
心源性脑栓塞
心源性脑栓塞
临床依据TOAST 分型可将缺血性卒中分为不同亚型,其中心源性脑栓塞大约占30%,不仅如此,在大约占30% 至40% 的隐源性卒中病例中,有高达60% 的病例可能在之后明确为心源性栓塞。
近期,来自美国的学者Sacchetti 教授发表在Semin Neurol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心源性脑栓塞的综述,详细总结了此类卒中的评估、诊治策略,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
定义
依据TOAST 分型标准,心源性栓塞是指源于心脏的血栓所致的动脉栓塞。心源性栓塞存
在三种发生机制:血流稳态异常或心脏结构损害所致左心腔的局部血栓形成,心脏瓣膜病或静脉系统至动脉系统的反常栓塞。
临床表现
栓塞性卒中的临床特点包括突发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表现(常为皮层受累),在起病时即达疾病高峰。通常,最初的严重功能缺损在数小时或数天内有所改善,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血栓的自发溶解及栓塞血管再通。
怀疑心源性栓塞者的诊断评估
•
脑实质影像学
•
所有怀疑卒中或TIA 的患者均应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排除脑出血。最初的头CT 可能发现慢性皮层梗塞灶,可能提示既往的栓塞事件。MRI 在检测急性脑缺血中优于CT。DWI 常
可发现一个至数个边界清楚的皮层梗塞灶,且位于不同的血管供血区。若梗塞灶均位于同一血管供血区,需排除大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动脉至动脉栓塞或低灌注。
尽管大多数心源性栓塞累及皮层,但也可以出现皮层下、丘脑及脑干卒中,临床医师需从临床表现、不同的危险因素及神经影像中区分腔隙性梗塞及心源性栓塞。对于同时发生的多发性脑梗塞,尤其是年轻患者或伴有系统性疾病的患者,需要考虑的其他不常见的病因如夹层、血管炎、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等。
脑梗塞的诊疗进展
整理课件
1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 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 脑软化
脑梗死的发病率为110/10万,约占全部脑 卒中的60%-80%。近年来,由于医学影像 学及其他一些先进诊断工具的应用和技术 发展,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已经取得 了一定的进展。
整理课件
对于脑梗塞病人其DWI项上还可以发现超早期病 灶,对于原有脑梗塞又再次加重的,也可以鉴别 是不是有新的病灶。
整理课件
20
颅脑磁共振检查
整理课件
21
整理课件
22
颅脑多普勒检查
经颅多普勒是一个有效的无-创性的脑血管检查法。 经颅多普勒是属超声检查范围,因此对受检者毫
无创伤和痛苦。目前许多脑血管检查方法如脑血 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均具有一定创伤 性,特别是脑血管造影具有一定的并发症,且价 格昂贵,不易为病人所接受,而经颅多普勒由于 其安全、无创伤性,深受病人欢迎,适宜于普遍 的临床应用。
整理课件
8
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及/或穿支动脉闭塞机制
▲动脉斑块常常阻断内皮细胞的连续性并形成溃疡,血管内膜损 伤,胶原暴露启动内源性凝血,血小板粘附在粥样斑块上并凝集 成簇形成血栓。 慢性狭窄常常有充足时间形成侧枝循环,可能不会出现症状
栓子无法通过狭窄部位而导致血管急性闭塞。
▲载体动脉内的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口。可造成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瓣膜置换术所用的瓣膜分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两种。机械瓣膜植入后需终生服用抗凝剂。瓣膜置换后均增加了发生栓塞的危险性。机械瓣膜 的危险性高于生物瓣膜;二尖瓣置换后发生栓塞的危险性又高于主动脉瓣置换术。如患者存在心房纤颤、左心房血栓、有过栓塞的病史和置 换的瓣膜数量均增加发生栓塞的危险性,尤其在术后的最初 3 个月内。
• 多数栓子均较小,常常栓塞大脑中动脉的远端分支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单瘫、轻偏瘫、失语等局灶体征。当微栓子脱落进 入脑内则常表现 TIA 症状。 当栓子进入椎 - 基底动脉系统,进入基底动脉上部分支,或到达基底动脉顶端,患者常出现昏迷,四肢 瘫痪。
• 如造成双侧大脑后动脉缺血则发生双侧枕叶梗死,表现为双侧“皮质盲”。当栓子栓塞大脑后动脉的颞叶分支或小的深穿支,则 可出现颞叶内侧面、丘脑及丘脑下部的症状。 有文献报道,当栓子途经基底动脉到达顶端的过程中造成基底动脉小分支的缺血, 临床可出现头昏、眩晕、复视等一过性症状。
• 2. 二尖瓣脱垂
• 据统计二尖瓣脱垂的患病率约占 4 %。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但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如感染性心内膜炎 ( 可达正常人群的 8 倍 ) ,二尖瓣反流, 心律失常,猝死,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脑和视网膜缺血等。尸验资料及超声心动图均发现脱垂的二尖瓣小叶上附有血栓形成,被认为 是导致脑和视网膜缺血性病变的因素。某些文献报道约 35 %的年轻卒中患者中有二尖瓣脱垂,也有报道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如存在二尖瓣脱 垂者更易发生脑卒中。
• 心源性脑栓塞容易复发,据统计约 10 %~ 20 %在 10 天内复发。由于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较复杂,因此脑栓塞的复发率很难控制。 如能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将有助于预防复发。 如脑栓塞发生后病情已趋向稳定,突然意识障碍加重,或肢体瘫痪又加重,常提 示“出血性梗死”的可能,可进行头颅 CT 扫描帮助诊断。临床表现除以上描述的脑部症状以外,常常伴有心房纤颤及其他心功能 不全的症状,应进行详细检查。
的脑组织影像。 • (二)心源性栓塞的诊断依据 • 临床症状发作突然,发病后病情立即达到高峰,发病初期可伴有一过性意识障碍。既往有脑栓塞的病史。患有心脏疾病,如房颤、
心肌梗死、扩张性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排除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小动脉病变性脑梗死以及其他原因明确的脑梗死。临 床或者影像学提示病灶位于多个血管分布区域。
• 起病后部分患者有意识障碍,但持续时间较短。当颅内大动脉或椎 - 基底动脉栓塞时,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升高,短时间内患者出现 昏迷。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的脑栓塞约占 80% ,而发生于椎 - 基底动脉系统的约占 20% 。临床症状取决于栓塞的血管及栓塞位置。 约 30% 的脑栓塞为出血性梗死,可出现意识障碍突然加重或肢体瘫痪加重。
五、辅助检查
• 可行头部 CT 及 MRI ,显示栓塞部位和范围。应常规进行心电图、胸部 X 线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如需要可行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 经食管超声等。颈动脉椎动脉超声、头颈部血管 CTA 和 DSA 对评价颅内外血管的狭窄程度和动脉斑块有意义。
• (一)心源性栓塞的典型影像学特点 • 容易多发;容易发生在皮层以及皮层 - 皮层下交界区;可以出现大面积梗死,但在影像学上有其特点,如可以在梗死区内出现正常
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诊疗
陈超
一、概述
• 心源性脑栓塞约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 20% , 栓塞来源于各种病 因导致的心脏内附壁血栓和赘生物。常见的病因有房颤、心肌梗 死、扩张性心肌病、心脏瓣膜病 、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粘液瘤、 心脏外科手术等。
二、病因
• (一)心房纤颤 • 心房纤颤是引起心源性脑栓塞的最常见原因。约 20 %的房颤有风湿性瓣膜病, 70 %为非瓣膜性房颤。研究资料表明房颤造成的脑栓塞为正
六、抗栓治疗
不同心脏疾病发生脑栓塞的危险不同,抗栓治疗策略也不同,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特征决定抗栓治疗策略。 • (一)心房颤动 • 综合分析指出,华法林减少心房颤动患者的脑卒中复发率和所有血管事件约 50% 。 2002 年发表的抗栓临床试验协作组荟萃分析显示,心房颤动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或
氯吡格雷抗栓治疗预防脑卒中有效,抗血小板治疗使非致死性脑卒中的危险下降了 1/4 。 • 2005 年公布的Ⅲ期、多中心、平行组、 RCT 氯吡格雷联合厄贝沙坦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管事件( Atrial Fibrillation Clopidogrel Trial with lrbesartan for Prevention of
• 5.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常累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多发生在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如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血液病等。所 累及的瓣膜均为正常瓣膜,瓣膜上面的赘生物很小,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组成,可能由于癌症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引起赘生物沉积 在瓣膜表面,一旦脱落可导致脑栓塞。关于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常常不表现临床症状,又因 其赘生物很小,因此不易被发现,目前超声心动图是较好的诊断工具。
• (四)心脏瓣膜病
• 1. 风湿性心脏病
• 风湿性心脏病中约有 20 %发生脑栓塞,其病理基础常常是二尖瓣狭窄或狭窄反流并存。单纯二尖瓣反流或主动脉瓣病变较少发生栓塞。绝 大多数二尖瓣狭窄起源于风湿性心脏病。在伴有心房纤颤或心力衰竭的大部分患者中均有左心房血栓形成。据一组尸检资料表明,不论有无 栓塞病史,约 15 %~ 17 %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存在左心房血栓。即使在轻度二尖瓣狭窄的患者中也有血栓形成。因此,脑栓塞或身体其他 部位的栓塞常作为二尖瓣狭窄的首发症状出现。如合并心房纤颤,则发生脑栓塞的危险性将增加;二尖瓣狭窄的病史愈长,发生脑栓塞的危 险性也愈大。二尖瓣狭窄的外科修复手术也增加栓塞的危险性。二尖瓣反流,二尖瓣反流常发生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脱垂或乳头肌功 能不全的病例。严重时,心房内膜表面可形成溃疡而导致血栓形成。当合并心房纤颤时,更易造成栓塞。
进入左侧颈总动脉,到达颅内,栓子直径大于血管直径时,栓子嵌顿,脑组织缺血坏死。
四、临床表现
• 在所有脑卒中的发病中,以脑栓塞的发病最快,常在数秒钟内症状即达到高峰。尽管心源性栓子的表现及发病机制不完全相同, 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但一旦脱落进入脑循环,其临床表现则取决于栓塞血管所支配区域的功能缺损程度。
• 当栓子进入脑循环后,有时散落成许多碎片进入脑动脉的一些分支,可导致全脑一过性缺血,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甚至抽搐发 作。但多数栓子均源自文库小,很快通向远端而症状缓解。 如较大栓子栓塞某一血管,则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果脱落的栓子较大, 栓塞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则将出现严重的大脑半球缺血症状。
常人群的 17 倍。各种原因造成的房颤中, 15.8 %的患者存在左心房血栓。房颤患者中 32.2 % 发生脑栓塞。随着房颤病程的延长,脑栓塞 的频率也随之增高。 • 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在 60 岁以上人群中约占 2 %~ 5 %,其发生频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原因,若 年龄较大、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高血压、过去有卒中病史,则其发生脑栓塞的风险增高。心动过缓伴发阵发性房颤或房扑,也可以造成脑 栓塞。 • (二)心肌梗死 • 急性心肌梗死后 2 ~ 4 周内发生脑栓塞的比例约为 2.5 %,栓子多来源于左心室血栓。超声心动图可检测出 30 %~ 35 %的心肌梗死后 2 ~ 11 天内,左心室内存在血栓。年龄增长及血栓的突出程度和带蒂的血栓均为发生脑栓塞的危险因素。据一组尸检资料统计,既往有过心肌 梗死的患者中 35 %可发现有左心室血栓。据一组随访左心室血栓患者 2 年的资料发现,有 10 %~ 15 %发生脑栓塞,绝大部分发生在急性 心肌梗死后最初 3 个月,尤其在 10 天以内。 • (三)扩张性心肌病 • 有多种原因可以引起扩张性心肌病,例如病毒感染、免疫性疾患、中毒、营养缺乏、围产期心肌病、家族性心肌病等。原发性心肌病主要见 于年轻人。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或血栓栓塞。心律失常较常见,约 20 %~ 30 %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房颤,预后很 差,常导致猝死。 • 各种原因引起的扩张性心肌病均为脑栓塞的潜在危险,因为心室内存在散在性的小血栓,尤其在心尖部。一组尸检资料表明约 78 %的原发 性扩张性心肌病的心室内存在血栓。当心律失常时,尤其当心房纤颤时这些血栓容易脱落,导致脑栓塞。
• 6. 非常规性栓塞
• 非常规性栓塞是指起源于静脉系统的栓子通过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肺动静脉瘘等途径从右心分流到左心,导致脑栓塞。目 前,卵圆孔未闭的发生率较高,据尸检资料统计,
三、发病机制
• 栓子种类:红细胞 - 纤维蛋白血栓;血小板 - 纤维蛋白血栓;细菌 - 心内膜炎血栓;纤维蛋白、钙化、粘液性质为主的血栓。 • 房颤引起的脑栓塞以左侧居多,因为左侧颈总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而右侧颈总动脉起源于无名动脉。栓子脱落,沿升主动脉,
(二)急性心肌梗死和左心室血栓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卒中患者是极高危人群,其心脑血管事件的复发率极高。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前壁心肌梗死、 高血压、心房颤动、脑卒中病史、高龄等。对该类患者,抗栓治疗进行二级预防是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 美7室5国 血~心栓16脏 的0病 急mg学 性/d会 心进/ 肌行美 梗二国 死级心 合预脏 并防协 脑,会卒如在中不急患能性者使中S用T使段阿用抬司华高匹法型林林心,抗肌则凝梗考治死虑疗治使3疗用个指氯月南吡至中格1推雷年荐7。5,m尽g/早d 或使华用法阿林司治匹疗林,1后60者~应3控25制mgI/NdR,在并2在.5以~后3.使5 。用在阿有司左匹心林
Vascular Events , ACTIVE )的先期试验 ACTIVE ~ W 的研究结果显示,华法林组比阿司匹林 + 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组的主要终点(脑卒中、心肌梗死、栓塞和血管 性死亡)年发生率显著低,两组大出血发生率相似。 • 2009 年 3 月公布了 ACTIVE 二期研究(即 ACTIVE ~ A )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能或不愿接受口服抗凝药华法林的心房颤动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相比单 用阿司匹林治疗组,显著减少主要血管事件,大出血发生率和颅内出血发生率显著升高,但是致命性出血和出血性脑卒中则没有显著升高。 • 2006 年发表的中国人群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 RCT 结果显示,华法林组较阿司匹林组主要终点发生率显著降低,总病死率两组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 国际循证医学证据中,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预防脑卒中有效而安全的指标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mationalnormalized ratio , INR )维持在 2.0 ~ 3.0 。我国 2004 年 发表的一项华法林对中国人心房颤动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证实,中国人华法林抗凝目标 INR 值应在 1.5 ~ 3.0 ,但需进行大规模的验证。华法林疗效肯定 但治疗剂量范围较窄,需要经常监测 INR 并调整华法林剂量。 • 推荐意见:对于心房颤动(包括阵发性)的缺血性脑卒中和 TIA 患者,推荐使用适当剂量的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以预防再发的血栓栓塞事件。华法林的目标剂量是 维持 INR 在 2.0 ~ 3.0 ( I 级推荐, A 级证据)。对于不能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治疗( I 级推荐, A 级证据)。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优于单用阿 司匹林( I 级推荐, A 级证据)。
• 4. 感染性心内膜炎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感染方式在近几十年来变化较大。最早是在风湿性心脏病伴有二尖瓣病变的基础上由链球菌感染引起。以后,随着风湿性 心脏病的发病率逐渐下降,正常瓣膜感染的发病率相对增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由于瓣膜上的赘生物脱落,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出现多 种并发症,如缺血或出血性卒中,多发性微栓塞,脑膜炎,化脓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尽管抗生素的应用及外科治 疗的不断进步,但仍有 15 %~ 20 %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