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践行课标理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践行课标理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践行课标理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课标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核心素养则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中所必备的关键能力和品质,包括学科素养、人文素养、科技素养、创新素养等多个方面。
教学方式的改革:践行课标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课程设置的优化:践行课标理念,要求学校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使学生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学习,发挥自己的潜能。
评价方式的改革:践行课标理念,要求学校改革评价方式,从传统的分数评价转变为综合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学校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习成绩、课堂表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学生发展的指导:践行课标理念,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指导,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之,践行课标理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努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怎样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需要从整体上推动我们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学校育人体系。具体实践中,能够从三个方面加以落实。
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我们能够根据学生核
心素养的顶层设计,在课程改革中,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增强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好学科素养衔接与贯通。在此基础上,我们各学科教材建设应用要全面贯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
确了“ 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水平”,能够通过增大校本培训,引领和促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变当前存有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此外,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能够协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个目标持续努力。
三是通过过程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
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我们应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过程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水准要求。组织各种考试要全面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或者说,要把检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水平作为选拔学生的基本标准。
这样,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能够有力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其中强调要坚持素养导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新课标背景下,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中学(以下简称“西山中学”)厘清育人目标,校准改革方向,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育人体系,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更新理念,反思育人的功能定位
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直接影响着国家课程有效落实的进程及质量,影响着师生的实际获得感,也影响着学校在应对各种现实挑战时的价值排序。因此,学校管理者需要重新反思定位学校的办学使命与责任,聚焦核心素养,使促进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成为学校办学的重要价值取向,激发教师投身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热情和动力,进而推动学校高质量育人体系的构建。
新课标明确提出,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实现这一总的培养目标,在学校育人目标的校本表达中需要有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性要求,在课程实施中需要发展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用“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具体且直观的描述为时代新人画像,这是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新要求。西山中学以“毓秀生态,涵润新人”的生态教育为办学理念,分解制订了位于学科知识和能力之上的学生发展五大关键能力,即团队协作、交流沟通、探索创新、积极行为、包容公正,并将培养目标融入整个学习生活之中。这样从办学价值观到课程实施再到教学方式变革,就形成了逻辑一致的教育主张。
从办学价值观到课程观,是育人目标到育人实践的转化。在课程建构中,西山中学开展“‘秀’课程:源于内生需求的生态育人实践”研究,从秀品、秀慧、秀健、秀艺、秀勤五个方面,构建“秀”课程,并以“秀”课程推动学校教育模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维能力的突破与进化,进而以鲜活的学校实践践行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同时,学校也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舞台,让每个学生有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课程可以选择。比如,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劳动教育、美育等个性课程既可拓展学生兴趣爱好,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西山有天然的劳动实践场所,碧螺
核心素养的落实
核心素养的落实
第一篇:核心素养的落实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如何落实核心素养,通过学习和教学实践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1.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
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核心素养的落实要从学习本质解决问题出发。
2.学习方式改变———问题化学习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
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
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一、本文概述
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与重要性
在《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文中,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与重要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过程中,应当形成和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些品格和能力是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它们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够支持其终身学习、自我发展和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综合素质。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更要注重学生的品格和能力培养。只有当学生具备了全面的核心素养,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实现自我价值。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其人才的竞争力。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正是提升人才竞争力的关键。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核心素养,他们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的繁荣
富强贡献力量。
因此,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应当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知识技能,又具有良好品格和能力的优秀人才。
2、当前教育背景下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紧迫性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因此,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显得尤为紧迫。
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当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起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今后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
比如,今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
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怎样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需要从整体上推动我们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学校育人体系。具体实践中,能够从三个方面加以落实。
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我们能够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在课程改革中,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增强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好学科素养衔接与贯通。在此基础上,我们各学科教材建设应用要全面贯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水平”,能够通过增大校本培训,引领和促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变当前存有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此外,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能够协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个目标持续努力。
三是通过过程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我们应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过程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
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水准要求。组织各种考试要全面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或者说,要把检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水平作为选拔学生的基本标准。这样,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能够有力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1.课堂教学学习目标,要向知识与能力技能、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和情感态度四个维度的整合且重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方向转型。包括学习的愿望和主动学习的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其中学习兴趣即学习动机素养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奠定良好的学习素养显然是最重要的任务。关系素养主要涵盖人格与心理、生理以及品质与品德两大方面,前者主要指与自身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能自我规划、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而后者主要指与他人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有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有沟通意识和交流能力,有国家认同、国际视野、社会公德、社会责任,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自觉关心生态与保护环境等。
2.课堂教学方式,要向情境式、学科活动式的教学方式转型。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如果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境缺失,学生就不能在知识与现实生活间建立起联系。情境化教学是启发引导的必要条件,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也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在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式的教学方式。
3.学生学习方式,要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型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型。自主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有的教学必须围绕学生自主学习产生问题、自主或合作解决问题为主线去设计,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知识结构。而学生采用不同学习策略,自主以解决简单问题,合作以解决复杂问题,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完善所需的核心素养。
完整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
完整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必备的品格和能力,以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也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研究、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人文和科学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其中,人文底蕴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科学精神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有效管理自己的研究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成就出彩人生。其中,学会研究
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健康生活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其中,理想信念和敢于担当是基本要点。
保持健康
重点是:具有正确的健康观念和行为惯,能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健身活动;能够合理饮食、作息,保持身心健康;能够预防疾病,及时就医,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健康等。
2、情感管理
重点是: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情感管理能力,能够理性表达情感,有效处理人际关系;能够正确处理自我情感,保持心理健康,提高生活幸福感等。
精选最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都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都是什么?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
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准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六大素养以1:人文底蕴。2:科学精神。3:学会学习。4:健康生活。5:责任担当。6: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
十八个基本要点:1:人文情怀。2:审美情趣。3:理性思维。4:批判质疑。5:勇于探究。6:乐学善学。7:勤于反思。8:信息意识。9:珍爱生命。10:健全人格。11:自我管理。12:社会责任。13:国家认同。14:国际理解。15:劳动意识。16:问题解决。17:技术运用。18:人文积淀。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三种途径:
1.通过课程设计落实核心素养。课程设计要根植于本民族文化并融合国外文化;课程设计要重视文化基础的基础――语言文字;要凸显文化基础的核心;要体现自主发展;要体现社会参与
2.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要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3.通过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要积极尝试“真实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和创造性发展的评价理念和方法,实现课程评价的“素养化
新课标学生核心素养的详细内容
新课标学生核心素养的详细内容
新课标凝练学生核心素养的详细内容
为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课标确立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即凝练学生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最高目标。凝练学生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研究、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三大方面、六大要素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研究、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研究、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2)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我发展重在有效管理自己的研究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辉煌的人生,发展成为一个有明确人生方向和生活质量的人。
3.学会研究。它是学生在研究意识的形成、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评价和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它包括快乐而善于研究、勤于反思、息意识等基本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三)社会参与
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谈谈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谈谈如何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全面发展方面应具备的关键素质和能力,包括思维品质、情感品质、身体品质和行为品质。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它们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功。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提供宽松、开放、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学习和理解知识。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情感品质是指学生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自尊和自信心等。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情绪管理培训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此外,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
第四,重视培养学生的身体品质。身体品质是指学生具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身体品质,学校可以开设体育课程,并组织各类体育活动。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宣传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教育他们正确的饮食和锻炼习惯。此外,学校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并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
浅谈如何有效落实核心素养教育
浅谈如何有效落实核心素养教育新课标于2022年9月开始实行以来,新课标倡导的核心素养教育在中小学广泛实施。然而由于诸多原因,核心素养教育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地校的核心素养教育甚至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穿新鞋走老路”等问题。如何有效落实核心素养教育?必须抓好四个关键:
一、牢固树立核心素养教育理想。核心素养教育之所以是我们的教育理想,是因为现实的教育及教育评价距离核心素养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大家为之奋斗。更因为核心素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及社会教育的相互协作才能完成,需要每一个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对于每一个教育阶段的教师来说,都难以做到“我实现了我的理想”,能够做到的只能是“理想通过我而实现”。
树立核心素养教育理想,就要有超越急功近利的理想主义情怀,不把当前社会普遍看重的高升学率作为唯一追求,而把培育每一个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最高追求。
树立核心素养教育理想,更要有一种把人民群众当下满意和学生未来发展结合起来的智慧。要用核心素养教育的策略、方法、手段进行教学,既让学生取得满意学业从而成全
学生上满意的学校,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为学生终身好发展打下好底子。
二、扎实推行核心素养教育管理。
一是规范管理。严格遵守《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这是规范管理的红线;严格按部颁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与课时量,这是规范管理的基本保证;以新课标为据制定教学目标,以学生实际为本开展教学,这是规范管理的基本要求。
怎样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怎样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要素,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核心素养导向的评价改革是关键。其基本内涵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主要表现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标(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把学生的核心素养概括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眼光主要表现在: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出改变。
一、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在分析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内容达成教学效果的一种预期,教学过程则是将这种预期转化为现实的桥梁。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目标上,更应该注重建立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也就是教学目标最终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因此在指定教学目标时,要将核心素养体现在教学中。
二、整体把握教学内容
结构化教学是新课标中反复提到的教学理念,教师不能只盯着具体的知识点,要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完整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
完整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于9月13日在北师大发布。这项历时三年的权威研究成果详细阐释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和落实途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研究、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第一大素养是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
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第二大素养是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研究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具体包括学会研究、健康生活等基本要点。
最后一大素养是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热点,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发展成为有社会意识、有社会责任的人。具体包括公民意识、社会参与和社会责任等基本要点。这些素养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工作的情况报告
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工作的情况报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标志着方向从对知识、技能的关注转
移到对‘人本’的关注。我校结合时代对学生发展提出的要求,针对郊区
地域特点和学生特有的思想、品德、文化基础和经历体验等因素,紧围绕
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初步构建了理念先植,学科再现,课外延展三维立体培养方略,努力实现学生发展的再提高。
一、以学校文化体系的常模化,形成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内驱力
1、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确立办学理念
本着对学校的文化精髓,即为师生的意识形态这一认识,近年来,我
校针对生源特质,将实现郊区学生基本行为习惯“低进高出”的可能、个
体发展“由单一到多元”的可能、质量由“个别落后到全面突出”的可能、师生发展“人尽其才”的可能,即“让生命拥有一切可能”作为一以贯之
的办学理念。学校在实现不同层次的“可能”中,探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的途径和方法,广大教师在实现不同目标的“可能”里,研究学生发展核
心素养的平台和策略。
2、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定位培养目标
学校培养“健康、有志、文明、有为”的社会人,定位为培养目标。
其特质有强健的体魄、明确的志向、文明的素养、为社会贡献积极力量的
能力。近年来,学校文化体系逐步得到完善,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这块主阵
地进行宣传,在醒目位置悬挂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文学家等画像和
事迹简介,制造宣传氛围,使学生熟知他们的成就,励志为学习的榜样,
并在不同程度上内化为教职工和学生的价值取向。其中还包括“正德、乐学、善思、笃志”的校训,“追求优质教育,实现主动发展”的办学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标志着教育方向从对知识、技能的关注转移到对‘人本’的关注。打造幸福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1、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去探讨课堂的多维幸福角度、幸福指数,将三维目标与学科素养的整体框构有机结合,全力落实学科素养,知识与技能:学生学懂、学会、能应用,体会驾驭知识、提升能力的幸福感,全面落实核心素养中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神门情趣三个基本要点;过程与方法: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做与学中体验过程、探索方法,在质疑、判断、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诸多能力的提升中形成为日后解决类似问题路径和经验而获得的幸福感,全面落实核心素养中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思、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六个个基本要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求知识过程中,逐步能够有积极的情感和态度,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从而能够让学生于自我能够自信独立、主动进取、健康高雅、严谨求实,自然能够真爱自然、好奇求知、崇尚科学,
于社会能够热情乐观、乐群合作、尊重多源,体会能够处理好自我、他人、自然、社会关系的幸福感,全面落实核心素养中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九个基本要点。
2、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搭建素养培育平台
在核心素养的内涵中,非常明确地将人的道德素养置于重要地位,比如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这些正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底蕴和本色。立德树人是具有中华文化特色和时代特点的育人模式,教师在不同素养培养过程中,予以学生不同的引导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各学科教师认真学习专研核心素养的内容和教育途径,备课时,要在教案中有专门的核心素养教育内容的体现。如各班在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中,宣讲科学家和名人故事,从中体会他们的品质特性;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学生与古今中外名人的相遇;物理学科中,学生与名家大师的对话;美术画室里,学生与精妙作品相望,往往在这些跨越时空的感知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国家热爱的情怀,对科学精神的向往,对学会学习的渴望,更促进了学生个人发展的追随方向。
3、回归课堂生活本真,拓展素养培育途径
各学科教师牢牢抓住课堂主阵地,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实现
学生素养发展目标。如:语文组教师充分利用语文课堂主阵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一个人的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文化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知识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体育学科教师坚持充分利用体育课,让学生擅长一项体育运动并能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毅力与耐力等体育品质;通过进行武术操、足球训课、冰上运动等常规集训培养学生健康行为;以追踪体育赛事,了解体育名人为课堂拓展,树立精神榜样。
美术学科充分利用美术课堂引领学生利用废弃的物品制作精美的花瓶、纸盘创意、绢花展示、设计班徽等,独具匠心的构想,积极促进了学生艺术审美情趣的发展,百花齐放的创意表达激发学生的自我艺术展现。
政治学科开展“交流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深入渗透核心素养教育。通过每课之后的《核心素养成长积累卡》将知识内化成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认识到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在探索、发现、体验和感悟,可以从一切尽力中学习到学会思考、认识世界、关爱他人、遵守规则。
通过研修进一步指导了各学科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科的育人目标和任务,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我们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