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科学第三单元时间测量复习题。

合集下载

2021秋季教科版2017版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期末复习资料 知识归纳整理试卷

2021秋季教科版2017版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期末复习资料 知识归纳整理试卷

教科版(2017)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归纳整理期末复习背诵试

第一单元声音

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2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叫(声带)。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

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1-4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1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1-4耳郭的作用:收集声波

耳道:声音传播的通道

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小骨:传递和放大声音

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2017最全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2017最全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2017最全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2017最全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4、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

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复习题已整理2017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复习题已整理2017版

《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重点复习题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4、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5(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6、日晷【[guǐ]】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7、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8、(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0、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3、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4、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15、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16(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三单元)教科版(2017)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三单元)教科版(2017)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宇宙

一、填空题(44题)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

3、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 ;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 ;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 1/49;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

4、“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的。

5、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什么叫月相)

6、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7、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8、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9、环形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10、环形山的直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11、八大行星从近到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注意顺序不能颠倒)

12、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

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什么叫做太阳系?)

13、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月球→地球→太阳→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宇宙。

14、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北极星是颗不太亮的星星,但

我们可以借助别的星座比较容易地找到北极星。这个星座就是大熊座。大

熊座的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2017秋)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第三单元摸底检测A卷(天气)(含答案)

(2017秋)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第三单元摸底检测A卷(天气)(含答案)
22.请简单描述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六、综合题
23.根据云量描述,用符号的方式记录下来。
晴:阳光明媚, 多云:云较多,有时 阴天:云多而密,
只有少量云 能看见太阳 不见太阳
参考答案
1.B
2.D
3.B
4.C
5.C
6.C
7.C
8.B
9.三十摄氏度-5℃
10.单位符号刻度液柱液泡
11.保持气温计竖直视线与气温计的液柱顶端相平
12.14
13.气温计
14.24下午2-3清晨日出
15.×
16.×
17.×
18.√
19.×
20.
21.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
22.使用方法:①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通风的地方。②悬挂在空气中;③保持干燥;④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⑤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23.
A.南B.北C.东
二、填空题
9.读写温度中,30℃读作_________,零下5摄氏度记作_________。
10.常用的气温计的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11.使用气温计时,读数要注意两点,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12.一天的气温_____________时最高。
C.前面两种情况都可以
百度文库4.大漠孤烟直,此时的风力为( )。

教科版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计量时间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计量时间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计量时

间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计量时间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时间计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自制小水钟计时非常准确B.停表计时有误差,所以我们一般不使用停表

C.时间由很多个1分钟组成D.时间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可以不珍惜时间

2.关于制作一个“一分钟摆60次的钟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实验材料中的细绳应选择弹性好的绳子

B.测试中,摆动幅度要小一点

C.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以测摆15秒钟是否摆了15次

D.在调试过程中,如果摆锤碰到别的物体要重新测试

3.中国古代将一天定为()个时辰。

A.6 B.12 C.24 D.36

4.测量水流速变化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水位下降,水流速度()。A.越来越快B.越来越慢C.一直不变D.时快时慢

5.中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利用日影长度来计时的仪器是()。A.浑天仪B.指南针C.圭表D.水钟

6.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跟下面哪个因素有关()。

A.摆锤的轻重B.摆动的角度C.摆的形状D.摆线的长短7.制作我的水钟时,影响水钟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是()。A.滴水速度的快慢B.水钟的大小C.盛水容器的形状

二、填空题

8.摆钟的计时已经精确到了,它是人类计时器发展史上伟大的突破。

9.用光影来计时的方法有和,其中立着的是,躺在地上的是。

10.在探究影响摆的摆动速度因素时,小明在教师的指导下多次调整摆的长短,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下图所示的摆摆动速度最快的是,摆动速度最慢的是。如果不改变摆的长短,只改变摆的重量,摆动的速度(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11.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摆绳变长,每分钟摆动次数。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摆锤的质量变大,每分钟摆动次数。(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教科版(2017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及期中期末复习测试试卷(全册)

教科版(2017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及期中期末复习测试试卷(全册)

教科版(2017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及期中期末复习测试试

卷(全册)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一部分知识检测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

2.皮影戏利用了光沿传播的原理。科学家利用光的原理,解决了测量地球

到月球之间的距离问题。

3.在水槽中放人点燃的线香,让线香的烟气充满水槽。用激光笔照射可以看到。

4.光由空气射人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光的现象。

5.快速旋转红、绿、蓝三色的彩色轮,能看到彩色轮的颜色变成了。

6.从鱼缸的 (填“正面”“侧面”或“一条棱处”)观察,里面的一条鱼看上去是两条,这是因为。

7.制作潜望镜时,我们使用的两面镜子都是。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直接用放大镜或望远镜去看太阳,可以观察得更清楚。()

2.我们能看到试卷上的字,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了试卷上。()

3.手电筒发出的光能部分穿过一张纸,但不能穿过一本比较厚的书。()

4.当铅笔放入水中时,看起来“折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5.三棱镜可以将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6.光照射到镜面会改变传播的方向,所以反射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7.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8.光既能被分解,也能被混合;既能被反射,也能被吸收。()

9.发生日食时,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10.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难题,所以光的反射对人们来说都是有益的。()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物体中,都属于光源的是()。

五上科学第三单元《计量时间》知识点整理

五上科学第三单元《计量时间》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

3.1.时间在流逝

1.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比如太阳东升西落去判断时间。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太阳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3.圭表

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圭表和日晷一样,也是利用日影进行测量的古代天文仪器。所谓高表测影法,通俗的说,就是垂直于地面立一根杆,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

4.日晷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5.实验一: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

实验材料:一根香、插香的盘子、打火机、秒表等等。

实验要求以及方法:

①取一支香分别在香的1/4、1/2、3/4处做标记。

②点燃这根香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

③填写燃香时间记录表。

实验现象:

一根香平均分成了4部分,每一部分燃烧所花的时间基本相同。

实验结论:

一炷香燃烧的时间为半个小时。通常情况下,一炷香燃烧的时间都是均匀的,因此在古时候没有钟表的时代里,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可以用香燃烧的时间长短来大概计量时间。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测试选择题复习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测试选择题复习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测试选择题复习

一、大象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选择题

1.冬天,我们在操场上晒太阳时,太阳传给我们热量的主要方式是()。

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

B.动滑轮不可以改变用力的大小

C.轮轴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和大小

3.水是热的不良导体,要把一壶水烧开,必须在水的下方加热,这利用了()的热传递方式。

A.对流B.热辐射C.热传导

4.火通过哪些方式把热传递给烤火的人?()

A.热传导B.对流、热辐射C.热传导、对流、热辐射5.下列哪种方式不是热的传播方式?()

A.对流B.热辐射

C.直射D.热传导

6.太阳的热是通过()方式传播到地面上来的。

A.热辐射B.对流C.热传导

7.我们用铁锅炒菜是利用了热的()。

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

8.奇奇发现保温杯可以保温杯内的水,关于“保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温可以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变化

B.当保温杯内的水温度低于外界的温度,保温杯能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升高的速度

C.保温杯能使杯内的水保持原来的温度

9.下列事例中用来避免热传递的是()。

A.热水瓶的玻璃瓶胆B.冬天室内的暖气装置

C.电熨斗的金属外壁D.汽车发动机的散热片

10.下列现象中,由于热传递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的是()。

A.用毛巾反复擦皮肤时感到热

B.将铁丝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

C.把手伸到热水中手会感到热

11.热在勺子上传递的特点是_______。

A.总是从温度低的一端传向温度高的一端

B.总是从勺头传递向勺把一端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复习(课件37张ppt)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复习(课件37张ppt)

复习回顾
太阳的体积远大于月球的体积,但是 为什么它们看上去差不多大小呢?
我们看物体远小近大, 我们看太阳和月球一样 大小是因为两者离我们 的距离远近不同点缘故 。
复习回顾 一天之中影子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
早上最长,慢慢变 短,到了中午,影 子最短,又慢慢变 长。
复习回顾
太阳位置在一天之中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复习回顾
《 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结构
回顾: 涉及领域
学习目标
课题
地球与宇宙科学 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
本单元我们学了 地球与宇宙科学工 描述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规律
程与技术
使用和制作简易日晷
1.仰望天空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什么?
物质科学 地球与宇宙科学
地球与宇宙科学 综合以上所有内容
8.太阳月球和地球
《 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结构
涉及领域 地球与宇宙科学 地球与宇宙科学工 程与技术 物质科学 地球与宇宙科学 地球与宇宙科学
地球与宇宙科学 地球与宇宙科学
地球与宇宙科学
学习目标
课题
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
1.仰望天空
描述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规律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复习回顾
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新教材】六年级新版 苏教版2017版科学上册全册期末单元知识点整理及期末复习试卷集

【新教材】六年级新版 苏教版2017版科学上册全册期末单元知识点整理及期末复习试卷集

苏教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1.蜡烛的变化

1.活动:做一支蜡烛

所需材料:

蜡块、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皿、试管夹、蜡烛模子、棉芯等。制作方法:

①将蜡块切成碎屑。

②加热蜡屑成蜡油。

③在模子里放入一根棉芯,将蜡油倒入模子里。

④等蜡油凝固,蜡烛就制成了。

活动注意点:在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在制作蜡烛过程中,不要用手去触摸烧热的东西,以防止烫伤。

活动结论:

蜡烛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经历了由固体到液体再到固体的形态变化。但蜡烛这种物质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蜡烛。

2.实验一:点燃蜡烛,观察燃烧后的现象

所需材料:烧杯、抹布、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白瓷碗等。

实验方法:

①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情况。

②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③将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一会儿,观察它的底部有什么。

实验注意点:

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时,要用一块干抹布,以免烫手。

将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的时候也要用一块干抹布,以免烫手。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用火安全。

实验现象:

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内壁会有水雾出现。

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内壁上会有一层白色固体出现。

将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一会儿,白瓷碗的底部会被熏黑了,用手抹一抹,是一层黑灰。

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会产生了一些新的物质,这些新物质分别是水、二氧化碳、炭黑等。

3.实验二:点燃一小张纸,观察纸的变化

教科版(2017)科学三年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梳理及复习要点

教科版(2017)科学三年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梳理及复习要点

教科版(2017)科学三年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梳理

附复习要点

目录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知识点梳理:

第 1 课仰望天空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不能用眼睛直视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3.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

6.由于太阳和月球与我们的距离不同,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的大小比较接近;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第 2 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2.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3.操作步骤:

(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每隔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每次记录时,要

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4.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早上太阳在东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西边;傍晚太阳在西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东边。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一—日晷计时。

第 3 课影子的秘密

1.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物体。

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大全2017

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大全2017

五年科学复习题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填空:

1、石块放入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入水中,浮起来了。

2、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3、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的空瓶。

4、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5、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有关,与它的重量有关。

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8、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9、造船计划包括: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

10、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11、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12、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海水的含盐量比普通海水高出六七倍。

13、“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1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15、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

16、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大全2017-dea25bf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1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大全2017-dea25bf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1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

第1课1、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 1/5 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具有放大物体、会聚光线、成像的作用。

3、放大镜不仅能将物体图像放大,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的功能。

5、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而人以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判断题1、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镜。(√)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光线不会发生改变。(×)

4、用眼睛直接观察树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别。(×)

5、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6、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打磨成的。(√)

第2课 1、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 1 对触角,胸部有 3 对足。

2、使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更多的信息。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3、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4、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第3课

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晶体是物体存在的一种形式,它的形状规则。

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汇总归纳(全册每课知识点、知识点复习题)

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汇总归纳(全册每课知识点、知识点复习题)
4.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5.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 气味,有的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6 蝇的眼睛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复眼,能看到周围 360°范围内 的物体。 7.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 (1)人类模仿苍蝇的触角,研制出“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 (2)根据苍蝇复眼的视觉原理,人类研制出了“蝇眼照相机”和“蝇 眼雷达”,还仿制出一种“蝇眼探测系统”。 (3) 蝴蝶翅膀上的鳞片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从而 调节体温。科学家受蝴蝶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 对温度敏感的百叶窗样式。
镜片的侧面 4.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和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 缘薄 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
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凹透镜。 6.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 (1)方法一:保持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 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反光的小圆片的作用:方便我们研究小圆片所在位置的昼夜
变化情况。
(3)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自转半周前小圆片处于白昼,自转
半周后小圆片处于黑夜。
3. 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四单元复习试题(新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四单元复习试题(新教科版)

XX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四单元复习试

题(新教科版)

科学第三、四单元测试

一、填空

、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

)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

)小时。

2、写出三种古代人们晚上计时的工具和方法:(

)、(

)、(

)。

3、古代的水钟有(

)和(

)两类。

4、虽然像(

)、(

)以及(

)、(

)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间。(

)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钟摆摆动一次的时间,只有摆绳的(

)来决定的,只要摆绳的长度一定,摆动一次的时间就(

)。这就是单摆动的(

)。

6、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

)。

7、钟表以(

)、(

)、(

)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

示时间流逝了(

),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

)。

8、设计时钟时要诀在于让(

)以一定的快慢移动,几世纪以来时钟都是用()控制与齿轮相连的的(

)运转的。

9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

0、(

)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

)原理来计时工具。

1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方向都是(

),即(

)时针。

2地球的公转就是地球围绕(

)运动,地球公转一周是(

)。

3地球的自转就是地球围绕(

)运动,地球自转一周是(

)。

4昼夜交替是由地球(

)引起的,四季更替是由地球(

)引起的。

)的实验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

6南极圈和北极圈内经常会出现几个月看不到太阳的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

),有时候几个月太阳不下山,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

7地球的(

)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

)西边(

)。

8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资料

时间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

(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

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我知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但我感觉(快乐)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

(不高兴)的时候,时间过得慢。

5.平时我们觉得时间有快有慢,那是感觉在起作用

6.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7.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

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8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9.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

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10.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11.古埃及人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

12.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

13.每个时是现在的_两_小时,从夜间十一时起算,_23_时至_凌晨 1__时为子时;一时至三时为_丑_时。午时三刻是正午前后。

日晷

1.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2.日晷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3.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4.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水钟

1.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等类型。

2.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3.水钟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4.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5.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6.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7.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8.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9.用流水来计时主要要解决(水流速度)

摆钟

1.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2,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4.在一条细绳的下面挂上一个重物,就做成一个简易的摆。

5.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快慢是不一样的。

6.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7.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8.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与(摆幅)和(摆重)无关。

9.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0..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1.(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12.摆钟的摆一分钟摆动60次,每分钟的次数都是相同的。

13.摆钟的精确度与摆的长度有直接关系。

14.要想把摆钟调快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上升;要想把摆钟调慢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下降。

15.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证实了这一点

16.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的。

17.许多动植物都会精确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以树为例,每一年都会增加一个新的年轮,

我们可以从树干的横切面中清晰地看出它的成长记录。

18.随着计时工具越来越先进,时间计量单位也变得更小更精细了,不仅用分、秒来计算,

而且划分出千_秒、毫_秒、_微_秒、_纳_秒等更小的计量单位。

19.写出三种古代人们晚上计时的工具和方法:蜡烛钟、水钟、沙漏。

20.影响蜡烛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风、蜡烛芯的长短等。

21.滴漏是用水来计时的,沙漏则是用沙计时的。

实验操作

1.“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有关吗”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有关吗?

研究需要的材料:两个质量不同的摆、两根长度相同的绳子、铁架台。

研究的步骤:①将两个摆分别用两根长度相同的绳子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观察并记下摆在1分钟内的摆动次数。

我的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无关。

2.“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

研究需要的材料:一个摆、三根长度不同的绳子、铁架台。

研究的步骤:①分三次分别用三根绳子将摆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观察并记下摆在1分钟内的摆动次数。

我的结论: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绳子越长,摆的速度越慢。

3.我能设计一个一分种计时器。

①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剪开(一个取上半部,一个取下半部);

②将瓶盖上钻一小孔;

③将两个塑料瓶组装起来,标上刻度。(见课本56页)

4.日晷测时:

①在阳光下将日晷底板平放,按指南针指示的方向调整好方向,

②看底盘上的水平尺调整底盘的平衡,

③将日晷晷面与立柱的夹角按当地的纬度固定,

④观察晷针指示的时间点为几点几分,即为当时的时间。

问答题

1、根据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P51)

答:不太准确;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的方法是用手表或钟表。

2、水钟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什么因素有关?怎样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

答:水钟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滴漏流出水的快慢有关。

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与孔的大小和水的多少有关。

孔大,水滴漏出得快;孔小,水滴漏出得慢;

水多,水滴漏出得快;水少,水滴漏出得慢。

3、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P57)

答: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4、取两根长度分别为20厘米、30厘米粗细相同的木条做成两个摆,绳子的长度相同,摆动的快慢会一样吗?(P62)

答:不一样。短摆锤的摆摆动的速度快。

(摆长不等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5、利用木条、金属圆片,我们能做成下个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摆吗?金属圆片的位置如何调整?(P63)答:我们可以调整摆长和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来实现。

6、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动的快慢有影响吗?(P63)

答:有影响。金属圆片固定的位置离支点越近,摆的速度越快。

7.如果没有钟表,你有多少办法知道时间?请至少写出三种办法。

答:1。看太阳和影子 2。植物开花的时间(花钟) 3。沙漏 4。滴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