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与媒介传播

合集下载

大众文化与媒介

大众文化与媒介

郑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大众文化与媒介

姓名:***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文艺学

指导教师:***

20040501

中文摘要

大众文化的兴盛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在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和判断中存在诸多的纷争。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认为大众文化是“文化工业”,站在精英文化的市场上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我国许多学者习惯上运用西方大众文化研究理论来阐释大众文化问题。在对大众文化界定和判断时倾向把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混为一谈。纵观历史,通俗文化在和平时期商业社会兴起时都会占主导地位,有关通俗文化的争汉也屡见不鲜。而大众文化是雅、俗并举的。笔者认为,真正影响当代大众文化的是大众媒介,本研究主要从大众媒介分析的角度来解读大众文化。

全文除了前言和结束语外,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讲述近代媒介的变革和大众媒介的问世。近代媒介的变革和声像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等媒介的问世使人类进入大众媒介时代。大众文化研究中的大众媒介是指通过技术手段达到交流目的的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介。大众媒介的问世使文化的传播的形式和特征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第二部分指出大众文化是大众媒介时代的特有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在中西的发展历程表明大众媒介直接促成了大众文化的兴起。人们面对媒介就是面对大众文化。大众媒介是大众文化产生和传播的基础。大众媒介不仅是大众文化的传播手段,而且进入大众文化内层结构,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改变着大众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大众媒介。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也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笔者通过媒介分析来解读大众文化。首先,笔者对三种传统大众文化观进行理论再思考,指出各自的偏颇之处,得出大众文化是一种雅俗并举的媒介文化的结论。其次,对众说纷纭的“大众”做出自己的界定。大众文化的“大众”是参与大众媒介文化接受和传播的共同体。在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理论中,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敏锐的指出媒介对“大众”的异化并对大众文化报以悲观的评述;英国伯明翰文化研究中心则强调“大众”在接受大众媒介时,不是完全被动的。大众调动自己的知识贮备和经验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

如今,大众传播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一部分。我们每天接收着来自电视、

广播、报纸等传媒的信息,同时也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网络平台上进行着交流和互动。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断演进,大众传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那么,大

众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呢?

首先,大众传播是一种广泛、快捷和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传统的媒体形式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这些媒体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并且可以将信息传达给不同的受众群体。而与传统媒体相比,现代的社交媒体、音频听书、短视频等新型传媒更加快捷和高效,可

以随时随地收看、收听和发布信息,进一步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和欲望。这些新型传媒代表

着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新时代,同时也拓展了大众传播的形式和范畴,形成了多元化的

传播状况。

其次,大众传播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传播将信息和知识

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传播和共享,形成了一种全民化的文化现象——大众文化。大众文化

既是反映了社会的普遍需求,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体育、娱乐、时尚、美食、电影等。通过大众传播,大众文化得以快速传播和传承,不断向全球延伸,成

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大众传播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

化认知,塑造着不同群体的文化消费习惯,从而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形态。

最后,大众传播在现代社会中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政治意义。作为民主社会和市场经

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大众传播不仅推动了社会的信息化和普及化,也促进了社会

媒介内容与大众文化

媒介内容与大众文化

约翰·斯托雷(John Storey )
(1)大众文化是为许多人所广泛喜欢的文化。 (2)大众文化是在确定了高雅文化(high culture)之
后所剩余的文化。
(3)大众文化是具有商业文化色彩的、以缺乏辨别力 的消费者大众为对象的大众文化。
(4)大众文化是人民为人民的文化(culture of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丹尼尔•贝尔 :《资本主 义文化矛盾》
“这是一个娱乐之城,在 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 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 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 的政治、宗教、新闻、体 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 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 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 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 死的物种”。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 死》
追求娱乐性是大众文化的一个基本宗旨。 娱乐已经几乎渗透进了了我们生活的方 方面面
50年代的美国文化“已转 向享乐主义,它注重游玩、 娱乐、炫耀和快乐……享 乐主义的世界充斥着时装、 摄影、广告、电视和旅行。 这是一个虚构的世界,人 在其间过着期望的生活, 追求即将出现而非现实的 东西。而且一定是不费吹 灰之力就能得到的东西。”
大众文化是一个文化术语,并且是在中性意义上使 用的,主要是指一种由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都市文 化产业与各种日常消费文化形态。
(2)mass culture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

大众传播和大众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影响并相互塑造。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媒体传播信息给大众群体的过程。大众传播工具包括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这些传播工具能够让信息传递得更迅速、更广泛。大

众传播具有传播效果好、覆盖范围广等特点,使得信息能够快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大众传

播也具有塑造舆论、影响公众观点的能力。通过传播特定的信息和价值观,大众传播能够

改变人们的想法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文化。

大众文化是指在大众传播和大众媒体的影响下,由大众群体创造、共享和接受的文化

形态。大众文化通过大众传播工具传播并普及,成为大众认同的一部分。大众文化具有大

众化、流行化、商业化的特点,因此能够迅速在大众中传播和接受。大众文化反映了社会

的主流价值观、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对个体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众传播和大众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塑造的关系。大众传播是大众文化传

播的媒介和平台。大众传播工具如电视、电影、互联网等,能够将大众文化快速传播出去,并让更多人接触到这些文化产品。通过大众传播,大众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成为社会的主

流文化。

大众传播对大众文化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大众传播工具能够选择性地传播特定的信

息和文化产品,从而塑造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电视节目、电影和音乐等娱乐产品的

制作和播放,会对人们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取向产生重要影响。大众传播通过选择和筛选,

促使某些文化产品成为社会的主流,进而塑造了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也能够影响大众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大众文化作为大众传播的内容来源,对

大众传媒的文化担当与传播使命

大众传媒的文化担当与传播使命

大众传媒的文化担当与传播使命

一、大众传媒的文化担当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大众传媒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担当。首先,传媒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承的义务。客观的报道、历史的归档、文化的传承,都需要媒体以专业的精神和扎实的功底去完成。其次,传媒应该植根于社区,传递当地的文化信息和声音,让更

多的人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再次,传媒应该引导公

众文化需求,提供信息、思考和互动,鼓励公众参与文化活动。

此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大众传媒还承担着文化竞争的责任。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传媒应该以一个高度负

责的态度,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本国文化,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二、大众传媒的传播使命

大众传媒是信息传递的主力军,具有传播使命。首先,传媒要

注重发现和提炼社会新闻和价值,让公众了解现实发生的事情。

其次,传媒不仅要准确地报道新闻,还要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的

解读与分析,帮助公众建立更为全面、深入的认知。同时,传媒

也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丰富公众的生活,满足公众的各种

需求。

在传播使命上,传媒应该有更为积极的作为。他们应该肩负起

扶贫济困、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公共文化与民生改善甚至推动历

史进程的使命。与此同时,传媒还应该弘扬正能量,加强社会正能量宣传,让社会形成向上向好的氛围。

三、大众传媒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传媒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大众传媒行业需要警惕眼前的利润而忽略社会责任,而应该坚持走行业健康的发展道路,践行文化担当和传播使命。

为实践文化担当和传播使命,传媒需要通过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更大的媒介优势,打造更有价值的内容,提高媒介专业化水平,推动品质进步。传媒还应该趋近于公众,采用多种媒介形式,完善互联网和实体媒体的互补关系,提高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质量。除此之外,传媒行业更重要的是坚持公正、真实、专业、负责的原则,通过正面引导舆论,推动社会进步,维护国家、民族和公众利益。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

大众传播和大众文化,作为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组成部分,其间的联系和互相

影响越来越密不可分。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新文化形态的出现,大众传播和大众文化

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向大众传达信息和文化的过程。大众文

化是指由广泛群众所接受的、形式和内容通俗易懂的文化形态,如流行音乐、电影、电视

剧等。

首先,大众传播对于大众文化的创造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

众传播媒介的数量和覆盖范围显著增加。大众传播媒介不断推动着流行文化和大众文化的

创新和发展,使得这些文化形态能够更加广泛地传播和接受,从而塑造了当今社会的文化

风貌。

其次,大众传播对于大众文化的消费和追求起着重要作用。大众传播媒介不仅能够创

造和传播大众文化,更能够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和文化需求。各种广告和软文的出现,为大

众消费和大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推动力,成为引领社会文化风向的重要手段。

最后,大众传播和大众文化之间的互动作用不断增强。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传统的大众媒体和新媒体日益融合,大众文化也逐渐趋于全球化和普及化。这种趋势让传

统的地域文化在大众文化中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必须要适应更广泛、更普遍的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大众传播和大众文化的联系和互动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们共同构成了当代社会文化的主要方面,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交流平台,打破了传

统地域和文化的壁垒,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大众媒体与文化传播

大众媒体与文化传播

大众媒体与文化传播

一、媒体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媒体是现代社会最具有影响力的公共领域之一,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社会的文化传播。媒体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手段,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众媒体与文化传播的关系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首先,媒体影响了人们的文化需求。媒体优化了受众的文化需求,人们对于文化更多地是通过媒体进行感知。受众通过媒体渠道了解到更多的文化信息,弥补了人们自身信息获取的不足,因此,媒体对于人们从中获取文化信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次,媒体也影响了文化的传播方式。媒体渠道的广泛覆盖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媒体的发展对于文化的传播方式、速度、内容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文化传播的时效性和广泛性都有了大幅提升,也使得文化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二、媒体对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

媒体的发展不仅给人们的文化需求提供了更具活力的平台,也对于文化创作与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媒体的发展为文化的创作提供了广泛的平台和资源。传统的文化传播与生产方式受到地域、语言、文化等多种限制,

而媒体渠道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为广大文化创作者提供了更全面

的创作平台。通过媒体平台,创作者无论在语言、民族或地域方

面均可以有更大的空间配置,广泛地进行文化创作,从而达到更

广泛的文化传播。

另一方面,媒体的发展也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媒体对于文化传播的影响日益增强,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家

和社会重视的流动经济,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化创意产业的

地位和内容,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

在当今社会,大众传播和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众传

播可以说是连接人与世界的桥梁,而大众文化则是人们共同的文化符号和价值观念的集合。本文从大众传播和大众文化的定义、发展、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媒体向大众传递信息、观念、价值和文化产品的过程。随着技

术的进步和媒体的多样化,大众传播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

互联网等媒介都成为了传递信息的工具。大众传播的目的是使信息得到广泛传播,引起观

众的共鸣和反响,从而达到影响观众的目的。

大众文化是指被广泛接受和传播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产品。它是一种被大众瞩目的文化

现象,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大众文化是随着大众传播的发展而兴起的,它通过媒体的传

播使得文化产品得到普及,成为人们共同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大众文化的特点是受众广泛,传播方式简单,内容易懂和适应大众需求。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大众传播是大众文化传播的

手段和途径,而大众文化则是大众传播的内容和对象。大众传播通过媒体将大众文化产品

传递给受众,引发大众对文化产品的追捧和消费。大众文化也影响着大众传播,文化产品

的内容和观念会影响媒体传播的方式和效果,从而影响到受众的接受和反应。

大众传播和大众文化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

的进步,大众传播的手段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从最早的报纸、广播到现在的电视、

互联网,大众传播已经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信息得以迅速传播,在全球范围内

产生影响。大众文化的发展也随着大众传播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多样化。现代社会中,大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大众文化传播的价值与意义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大众文化传播的价值与意义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大众文化传播的价值与

意义

大众文化是一种广泛流行的文化,通常由媒体、互联网和其他传播渠道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它通常是针对一个广泛而多样化的受众群体,而不是特定的文化、教育或地理背景。大众文化媒介包括电影、电视、音乐、视频、游戏、体育、文学、时尚和娱乐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大众文化传播的价值和意义非常丰富多彩。首先,大众文化传播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一个跨越国界和文化的桥梁,使得不同的文化之间能够友好相处和互相理解。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文化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连接点。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方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创造更广泛的视野和更多的机会。

其次,大众文化传播还能够提供娱乐和休闲。大众文化作品,如电影、音乐和电视剧等,为人们提供了娱乐的方式,促进身心健康和

消休。无论是坐在家里看一部电影,或者去电影院与朋友分享一个特

别的场景,这些活动都成为了无数个家庭和社区中的日常娱乐活动。

同样,大众文化也能够成为一个教育的渠道。大众文化作品可以

启发人们的思维和想象力,为人们带来更加开放和多样化的思考方式。例如,一本小说或电影可能激发观众对社会和文化的问题的深入了解,带来了更广泛的社会启示。在某种程度上,大众文化是一门教育课程

的一部分,帮助人们了解历史和现代的文化。

最终,大众文化传播为全世界的艺术和文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

济机会。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成为了工

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音乐行业到今天的

移动游戏市场,大众文化一直对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增长潜力。在这

大众文化与艺术的传播

大众文化与艺术的传播
大众文化与艺术的传播
汇报人:XX
20XX-01-26

CONTENCT

• 引言 • 大众文化与艺术概述 • 传播方式与渠道 • 传播策略与技巧 • 成功案例分析 • 挑战与对策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全球化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 流日益频繁,大众文化与艺术的传播成为必然趋势 。
多元文化交融
现代社会中,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大众文化与艺术 的传播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尊重。
艺术普及与提高素养
大众文化与艺术的传播能够普及艺术知识,提高公 众的审美素养和文化水平。
传播的重要性
01
02
03
04
传承文化遗产
大众文化与艺术是人类文明的 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播可以 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遗产。
文化差异
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差异可能导致传播内容的 误解或冲突。
传播渠道受限
传统传播渠道如电视、广播等受到地域、时间等 限制,影响传播效果。
信息过载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使大众文化与艺术在海 量信息中脱颖而出是另一大挑战。
提升大众文化与艺术传播效果的对策
创新传播方式
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传播渠 道,打破地域、时间限制,实现更广 泛的传播。
社会责任与公益传播

大众传播概论媒介素养与文化

大众传播概论媒介素养与文化

大众传播概论媒介素养与文化

媒介素养与文化是大众传播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密

切的关联和相互作用。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于不同媒介形式的运用能力和

理解能力,包括信息获取、处理和传播的各个层面。而文化则是社会共同

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信仰、习俗等的集合体,

是社会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在大众传播中,媒介素养是理解和应用不同媒介形式的基础能力。现

代社会,人们接触的媒介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素养的提升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媒介形式,获取和传

播信息。媒介素养不仅包括媒介技术的掌握,更重要的是理解媒介的特点

和传播过程,以及媒介对人们认知和行为的影响。只有具备媒介素养,在

信息传播和沟通中才能更加全面和有效地理解和应用各种媒介形式。

与媒介素养相辅相成的是文化的影响。不同文化对媒介的使用和理解

方式有所差异,因为文化是社会共同体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信仰的集合体。在不同文化之间,人们对于媒介的认知和理解会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

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加重视个人隐私和保护,对于一些媒介形式的使用和

接受会有所限制;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加开放和接受新的媒介

形式。文化对于媒介的理解和应用方式的差异,也会影响到信息传播和接

受的效果。

媒介素养与文化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媒介素养的提升

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通过媒介的运用,文化的表达和传递可以更

加广泛和深入地进行。例如,传统文化可以通过新闻报道、电视节目等媒

介形式进行推广和传播,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文化。另一方面,文

大众文化与媒介传播

大众文化与媒介传播

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上的中国面孔——毛泽东
《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中国面孔——邓小平
《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中国面孔——罗瑞卿
《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中国面孔——章子怡
《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中国面孔——李宇春
第一章 大众文化与媒介
第一节 文化的媒介化与媒介化的现实 第二节 西方视域中的大众文化 第三节 大众文化的涵义及其特征 第四节 大众文化在中国大陆的行程及其影 响 第五节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在 中国的局限
范曾流水线门
2、乐观主义态度 1、本雅明关于大众文化的论述 大众传播技术具有将艺术从博物馆转移到 大众日常生活的能力,使文化的共享领域 得到明显扩大,艺术也由此逐渐从垄断走 向民主,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艺术的生产 与消费中来。 2、迈克· 费瑟斯的大众文化观

2005年超级女声


第三节 广告的消费意识形态幻 象



一、广告消费意识形态 1、商品拜物教 广告传播实质上就是制造一个又一个意识形态神 话,在满足人们欲望的同时又生产着新的更大的 欲望,消费成为控制人们生活的一种无法摆脱的 力量。 广告传播创造的生活世界并不是真实的生活世界 或其再现,而是仿像,即主体生活于虚幻的与现 实不相关联的“超现实”之中。


三、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国进入了经济、政治、文化 全面转型期,大众文化也相应滑向了快速发展、膨胀扩 展的轨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与实施,传播科技 的发展,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市民社会的崛 起,经商致富成为全民意识,文人纷纷下海,以市场手 段进行文化创作。令大众文化的发展势不可挡,精英文 化、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组成的文化格局发生显著变化, 大众文化占据主导位置,主流文化与精英文化纷纷向大 众文化靠拢。为文化艺术带来了如下变化: 1、文化艺术的雅俗界限日趋模糊。 2、文艺的审美观念由崇高向世俗的转变。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

大众传播是指利用各种传播工具和媒介向大众传递信息、知识和文化的过程,是现代

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众传播的手段包括书籍、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它

们连接了全球各地的人们,使信息和文化得以快速传播和交流。而大众文化则是在大众传

播的影响下形成的文化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的文化形态,具有普及性、

大众性和通俗性的特点。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大众传播通过各种渠道向大

众传递信息和文化,塑造了人们的认知和价值观念,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

从而形成了大众文化。而大众文化又反过来影响着大众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塑造了传播媒

介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众传播对大众文化的影响日益凸显。大众传播媒介的多样

化和普及化使得信息和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大众对于不同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的

接触和交流得以加强。这种情况既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带来了文化的冲突和

碰撞。大众传播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大众文化的形成和变迁更加迅速和深刻,对社会的

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众传播和大众文化的关系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相互制约的。大众传播为大众文化

的形成和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无限的可能,它为不同文化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提供了

客观条件;而大众文化又反过来影响着大众传播的发展方向和内容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

规范和约束着传播媒介的行为和表现。大众传播和大众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共

同构成了当今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既是密切的,又是复杂的。大众传播不仅是传播大众

大众文化与传媒全

大众文化与传媒全

大众文化与传媒全

大众文化是指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接受和共享的文化形式和价值观。在这种文化中,娱乐媒体起着重要作用,如电影、电视、音乐和互联网等。传媒全是指通过各种传媒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和知识。本文将分析大众文化和传媒全的关系,以及其对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传媒全是大众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传媒全不仅传递信息和知识,而且塑造着我们的观念、价值观和文化习惯。传媒全如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接受到的文化信息和娱乐产品,构建了我们的文化认同和身份,甚至决定着我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选择。因此,大众文化和传媒全在现代社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众文化和传媒全的快速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电影和电视的发明,使得声音、图像等元素能够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流动、共享和互动更为容易。这使得娱乐产品和文化信息可以更加方便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这意味着我们的文化经验和知识面变得更加广泛丰富。例如,在电影和电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历史、风俗和文化艺术等,这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和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

但是,大众文化和传媒全在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由于它们具有全球性和普遍性,它们传递的文化信息可能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在多数电影和电

视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暴力、色情和媚俗的内容,这可能会引起观众对暴力和性的认同,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同样,网络大众文化也有许多负面影响,例如在社交媒体上的恶意攻击、在线游戏中的暴力和毒品等等。

此外,大众文化和传媒全还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娱乐和文化产品的生产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部分,这意味着人们的购物需求和市场需求会不断增长。传媒全不仅塑造着我们的消费决策,而且通过营销宣传等方式诱导我们消费。这可能会导致消费者不断摆脱自己的经济和金钱约束,进而产生消费负担和沉没成本的问题。

大众媒体与文学传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传播学阐释

大众媒体与文学传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传播学阐释

大众媒体与文学传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

传播学阐释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媒体环

境的变化也给文学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大众媒体的兴起使得文学传播的方式和效果发生了重要变化。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大众媒体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首先,大众媒体的普及使得文学作品的传播范围大大扩大。在过去,文学作品主要通过书籍发行和文艺团体演出的形式进行传播。但随着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普及,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例如,一些报纸和杂志会刊发文学作品,电视台会制作文学改编剧等。这种方式不仅使得更多人了解和阅读文学作品,也为作家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和推广自己作品的机会。

其次,大众媒体的出现也改变了文学传播的受众特征。在过去,文学作品的读者主要集中在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群体中。由于阅读的门槛较高,一般大众的接触和了解文学作品的机会很少。然而,大众媒体的普及使得文学作品可以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群体。电视剧、电影等媒介不仅充实了大众文化生活,也让更多人对文学作品产生兴趣。这一变化使得文学作品的传播不再局限于特定群体,而是覆盖了社会各个层面的群体。

然而,大众媒体在文学传播中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大众媒体的商业化倾向使得媒体关注度偏低的文学作品难以获得传播的机会。由于大众媒体在市场竞争中追求商业利

益,更容易选择商业作品和热门话题进行推广,而忽略了一些不太商业化的文学作品。这导致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了限制,使得文学传播的多样性和深度受到了影响。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在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在大众传媒领域,受众的心理成为大众传媒关注的根源所在。受众,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受者的总称。他们能够决定传播内容,一个传播媒介甚至是传播者本身的发展前途,可以说离开了受众,传播活动不仅会失去方向和目的,而且不能别称为传播活动。

就如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又称为“第四媒体”,它是相对传统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是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在网络时代,受众拥有前所未有的权力,不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或需要的信息,而且还可以在网上自由发布信息,成为新闻的传播者。网络媒体的出现,给受众赋予了新的内涵,更以他大容量、高速度、综合性的优势,将其触角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把越来越多的实实在在的个体受众召唤到自己的麾下,并极大的改变了传统受众的索取新闻信息时的习性。而这一切也导致网络受众的心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面对海量信息的焦虑心理,平等参与的平衡心理,获取信息的随意心理。在网络信息超载的现在,既使受众亢奋、激动、产生竞争力,同时也使受众心情压抑、无所适从、困惑不安、产生焦虑心理。而同时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也使受众不可能对网上的的每一条信息都从头到尾逐字阅读,很多都是先看看新闻的标题,有兴趣了在往下看,没有兴趣就直接跳过。针对网络时代受众特殊的心理特征,网络传播者也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突出中新闻,强调新闻深度,在传播的过程中,网络新闻媒体也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加强了报道的深度和新闻背景的说明,满足受众的求知欲,扩大媒体的影响力。同时建立与受众交流的平台,实现传受两方的有效互动。强化了标题意识,增强标题的吸引力。以此来迎合网络受众的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言

一、关于大众文化的“众声喧哗”

1、悲观主义态度

(1)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文学和社会评论家马修·阿诺德

(2)F.R.利维斯:大众文明包含了大众文化,它是低劣和庸俗的代名词,被没有受过教育的大众不假思索地大量消费。少数人文化面临空前的危机,这些文化精英占据的中心,也被低劣趣味的虚假权威取而代之。

(3)法兰克福对大众文化的批判

大众文化的欺骗性、操控性、意识形态性,对于维护现存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秩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造成人们必须面对一个不合理的极权社会,其自主性也在无所不在的文化潮流中遭到消解,享乐主义消磨了人的斗志,使人成为丧失批判性的单向度的人。另一方面,大众文化的商品化特质促使其关心焦点集中在利润和经济效益上面,艺术本身的自主性和超越性品格逐渐丧失;而随着资本主义对文化艺术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的需要,再加上现代生产技术特别是大众传播技术的支撑,创造性的个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按照文化工业提供的模式进行表达的无个性的模式与大批量的复制

2、乐观主义态度

1、本雅明关于大众文化的论述

大众传播技术具有将艺术从博物馆转移到大众日常生活的能力,使文化的共享领域得到明显扩大,艺术也由此逐渐从垄断走向民主,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艺术的生产与消费中来。

2、迈克·费瑟斯的大众文化观

二、消费文化、消费社会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1、大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正是在大众的消费活动中生成;

2、消费社会构成了大众文化与媒介运作的具体语境。

3、消费社会与大众文化是一体两面,相辅相生的。大众文化的消费功能首先表现为它本身具有“双重结合”的特性。另一方面,大众文化时尚的传播、流行与消费对消费社会的构建起着十分突出的作用。

三、大众文化与性别

1、在现代社会,形象的生产、展示和消费成为其重要特征。

2、性别传播中的两性形象成为视觉文化中的重要类型。

四、大众文化的本土化与全球化

大众文化在全球扩散和蔓延开来,它不仅带来利润的飙升和资本的增值,还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软权力的重要指标。

第一章大众文化与媒介

第一节、文化的媒介化与媒介化的现实

一、大众媒介主要包括报刊、电影、广播、电视、网络等,而大众文化则是指由大众媒介生产、表演和传

播的文化。

二、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

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而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拟态环境的重要观点: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

三、数字化生存

第二节、西方视域中的大众文化

一、文化的定义

1、雷蒙德的文化定义

理想的文化定义,根据这个定义,就某些绝对或普遍价值而言,文化是人类完善的一种状态或过程。

文献式的文化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知性和想象作品的整体,这些作品以不同的方式详细地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和经验。

文化的社会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

金开诚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对具有一定社会共同性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起引导或制约作用的、由各种集体意识所形成的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的观念性;文化的集体性;文化对行动的引导性。

3、文化的层面: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4、文化的表现形式;实物制作;规章制度;礼仪习俗;语言符号

二、大众的定义

在驳杂面影的背后,依然有一条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从拒斥批判到接受研究大众文化的线索。

第三节大众文化的涵义及其特征

一、大众文化的涵义

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社会的产物,它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媒介(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

二、大众文化的特征

1、商品性

2、产业性

3、娱乐性

4、技术性

5、流行性

第四节大众文化在中国大陆的行程及其影响

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港台流行歌曲,通俗小说、电视剧为先导,拉开了大众文化的序幕。港台文化成为大陆引进与学习的对象。

二、随着经济体制由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再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转换,80年代初到80年代中后期,大众文化逐渐踏上了发展的车道。此时期的大众文化告别了对港台大众文化的机械模仿,转向立足于本土语境的创造,西方的大众文化产品大量涌入国门。

三、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国进入了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转型期,大众文化也相应滑向了快速发展、膨胀扩展的轨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与实施,传播科技的发展,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市民社会的崛起,经商致富成为全民意识,文人纷纷下海,以市场手段进行文化创作。令大众文化的发展势不可挡,精英文化、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组成的文化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大众文化占据主导位置,主流文化与精英文化纷纷向大众文化靠拢。为文化艺术带来了如下变化:

1、文化艺术的雅俗界限日趋模糊。

2、文艺的审美观念由崇高向世俗的转变。

第二章大众文化与消费社会

第一节、消费社会与消费文化

一、消费社会的概念

消费社会是指生产相对过剩,需要鼓励消费以便维持、拉动、刺激生产。从原来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转向以商品消费为中心的社会。在生产社会,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产品的物性特征、物理属性、使用与实用价值,在消费社会,人们则更多的关注商品的符号价值、文化精神特性与形象价值。

二、消费社会的缘起

(一)关于消费社会起源于何时,目前学界有不同的说法。

1、麦肯德里克:消费社会产生于18世纪的英国。

2、萝莎琳达·威廉斯:消费社会产生于19世纪的法国。

3、钱德拉·慕克吉:消费社会形成于15、16世纪的英格兰。

(二)以上三家的说法确立消费社会产生的标志是根据曾经为少数阶层享有的消费特权,已经打破阶层壁垒,使其他阶层也能参与其中,从而整个社会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消费浪潮的情景。但大多数学者以是否进入大众规模消费阶段作为消费社会的形成标志,认为消费社会是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

赫尔曼·卡恩根据人均收入将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五个阶段。《2000年》

前工业社会:50-100美元

局部工业社会:200-600美元

工业社会:600-1500美元

大规模消费社会或先进工业社会:1500-4000美元

后工业社会:4000-20000美元

(三)消费社会与消费革命的关系

第一次消费革命发生在18世纪,由工业革命引发的消费热潮从英国发端,随之遍及世界,人口的增多,农业生产的增加,消费观念的更新,社会下层攀比消费的形势和英国人实际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为消费革命的产生提供了可能。但还是有限消费模式,自给自足的消费模式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第二次消费革命发生在20世纪,随着商品数量和种类的成倍增长,特别是福特主义的兴起使得大批量社会生产以及工人的高薪化成为可能,再加上西方国家把鼓励高消费当做爱国责任来推行,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从而把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推向大众消费阶段。

三、消费社会与前消费社会的区别。

1、在形成的动力上,前消费社会(生产社会)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勤俭节约,为扩大生产而强调消费只是生产的附庸。在消费社会中,社会的生产相对于传统的节俭消费观来说,已经显得相对过剩,因而强调刺激消费,注重发挥消费的作用。

2、在社会的主要特征方面,在前消费社会中,消费行为所遵循的基本价值原则就是消费品的使用价值,而在消费社会中,时尚成为消费品的主要尺度。时尚通过把消费品符号化,赋予消费品一种象征性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3、在对私人领域的实施控制方面,在前消费社会中,每个家庭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和个人的爱好自由决定自己的的生活,而在消费社会中,经济的决定权已经退居其次,广告等新闻媒体操纵着日常生活的决定权。通过讲述一个个关于美好生活的神话,使人在电视、广告等媒体面前成了不会思考也懒于思考的奴隶。

四、消费社会的特征

1、消费成为人们进行区分的身份标识和获得拯救的手段;

2、拥有和使用不断增多的商品和服务已经成为主要的文化志向和可以看到的最确切的通向个人幸福、社会地位和国家成功的道路;

3、在消费社会中,极大丰盛的物质才有实际意义,而精神生活成为反日常生活的概念,消费者在一种被动麻醉的状态中被物化成社会存在中的符号,人的生存意义遭到贬抑,主体性遭到消解;

4、在消费社会中,奢侈消费的观念和行为造成对生态的极大破坏,人造物质的丰富和自然权利的匮乏,使得一种丧失了简朴的精神生活状态成为当代物质过程中的精神贫乏常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