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美
音韵美的意思
音韵美的意思
音韵美是一种文学或艺术上的风格。
它指的是使用节奏、语调、声调和音节来提高文字的意义和吸引力。
它的核心理念是创作出一种有节奏、有吸引力的句子,以便丰富文章的内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欣赏文字的意义和美感。
音韵美包括使用词汇、句式和语气来增强文章的节奏和表现力,从而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它不仅可以使文章吸引更多的读者,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想法。
除了文学作品外,音韵美还可用于所有类型的文本中,在歌曲中,它使歌曲变得更加有趣;在新闻报道中,它使新闻变得更加容易记忆和理解;在广播和演讲中,它可以使话语更加流畅美观,更能产生强烈的影响。
总而言之,音韵美是文学和艺术上的重要形式,它可以丰富文本内容,使之更有趣。
使用正确的音韵美,能够使文字更加有说服力,使人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作者的观点。
- 1 -。
新月派诗歌的三美
新月派诗歌的三美新月派诗歌是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界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它以清新、纯美的形象表达情感和思想,倡导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和人生的美好追求。
在新月派诗歌中,可以找到三美的概念,即意象美、音韵美和情感美。
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这三美在新月派诗歌中的体现。
意象美是新月派诗歌的核心特征之一。
在诗歌中,诗人通过精心选择和塑造意象,来呈现出丰富而生动的形象,使读者产生强烈的美感。
意象美在新月派诗歌中体现为形象的清新、深入人心。
例如,在郁达夫的《乡村之歌》中,他通过描写大自然的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点滴细节,创造出了一个田园牧歌般的美丽世界。
另一个例子是萧红的《一颗红豆》中,她通过“我用其实质点召唤一个红豆,寻它的种植地,意必得延西、亮河、黑丝、龙江及外地”这样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红豆背后的浩繁而深厚的历史情感,使读者仿佛看到了那颗红豆的种植地和红豆背后的一片世界。
这些颇具意象美的描写,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读者也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音韵美是新月派诗歌中一个重要的特点。
在诗歌中,诗人通过运用和谐的语音和韵律,将情感和思想融入到音韵之中,使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音韵的美感。
音韵美在新月派诗歌中体现为押韵、平仄和韵律的协调。
例如,在杨昌济的《桃之夭夭》中,他运用了平仄、押韵等手法,使诗句的音乐性更加突出,如“桃花尽日随流水,洒去东风十里红”,读起来如行云流水,婉转动听。
这样的音韵美使诗歌更具感染力,读者也更容易陶醉其中。
情感美是新月派诗歌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在诗歌中,诗人通过真挚的情感表达和细腻的心灵感悟,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体验到深深的感动和共鸣。
情感美在新月派诗歌中体现为真实性和共鸣性。
例如,在冰心的《井之中》中,她以日本诗人三好達治的视角和口吻,描写了一个落入水井的人的经历,通过对人性的触摸和对生命的感悟,唤起了读者对人生、孤独和生死的思考。
又如在郭沫若的《黄河颂》中,他以对黄河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感人肺腑。
探索古代诗词中的音韵美
探索古代诗词中的音韵美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形式闻名于世,更以其独特的音韵美让人震撼。
古人在创作诗词的过程中,注重了字音的韵律和节奏,使作品更具韵味和感染力。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中的音韵美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
一、韵律的奥妙古代诗词作品中的音韵美,主要体现在韵律上。
古人通过细腻的笔墨和巧妙的运用字音,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韵律效果,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以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为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通过运用字音的韵律,如“高猿哀”、“清白回”、“木萧下”、“江滚滚”,创造出了一种跌宕起伏、如波涛起伏般的音乐效果,令人陶醉其中。
二、平仄的变化古代诗词中的音韵美还体现在平仄的变化上。
平仄是指音节的发音方式,包括平声、仄声和轻声。
古人通过巧妙地运用平仄,打破了单调的音节,使作品更具韵味。
以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为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在这首词中,辛弃疾运用了丰富的平仄变化,让音节更加有节奏感。
如“东风夜放花千树”中的“夜放花”、“更吹落”,以及“宝马雕车香满路”中的“宝马”、“雕车”,都是以平声和仄声相结合的方式出现,使整首词更加动听。
三、押韵的巧妙运用押韵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也是表现音韵美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将同类音或相近音的词语放置在句子的末尾或特定位置,达到押韵的效果。
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中通过将“尽”与“流”以及“目”与“楼”进行押韵处理,使诗词更加韵味十足。
押韵的巧妙运用,让整首诗的音韵更加和谐,使人听之有如音乐。
四、音节的优美排列音节的排列方式也是古代诗词中音韵美的表现形式之一。
古人通过将音节进行优美的排列,使作品更加和谐。
以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为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简述诗歌的艺术特征
简述诗歌的艺术特征诗歌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文学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以下是对诗歌的艺术特征的简述,并对其进行拓展。
1. 音韵美:诗歌以其独特的音乐性和韵律美闻名。
通过押韵、节奏和音律的运用,诗歌能够营造出一种抒情、优美的感觉。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一诗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就展示了诗歌音韵美的魅力。
2. 布局结构:诗歌通常遵循特定的布局结构,如古典诗歌的律诗、现代诗歌的自由诗等。
这种布局结构使诗歌能够把握好节奏和韵律,增强整体的艺术效果。
3. 意象与比喻:诗歌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通过生动的形象和隐喻的运用,诗歌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例如,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颂歌经验之树》中的“人生是无边的河流,我们是这河流的水”以及“欢笑与泪水就是两种极端的表情”等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起伏和复杂性。
4. 简练精炼:诗歌以简练精炼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
诗人通过有限的词汇和独特的结构,把最丰富的意蕴浓缩在短短的几行诗句中。
这种简练的特点使诗歌表达更加直接、深刻。
5. 情感表达: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传达。
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和经历,诗人可以与读者建立情感上的共鸣。
诗歌的情感表达常常是直接而深刻的,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总的来说,诗歌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音韵美、布局结构、意象与比喻、简练精炼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
这些特征使诗歌成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诗歌都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它通过独特的艺术特征传递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
幼儿园语言探究案例:音韵美的欣赏与感知
幼儿园语言探究案例:音韵美的欣赏与感知随着幼儿语言学习的深入,对于音韵美的欣赏与感知也逐渐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音韵美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幼儿语言能力和审美情感的培养。
在幼儿园语言探究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来探讨音韵美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意义,并探索如何引导幼儿欣赏和感知音韵美。
第一,音韵美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音韵美是指语言中由音韵构成的音乐美感,是音韵的和谐美感和美的表现能力,它可以通过声音的优美、响亮、和谐来给人以美的感受。
在幼儿园阶段,音韵美对幼儿语言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音韵美的欣赏与感知,幼儿可以增强语音的辨别和发音能力,提高语言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也可以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审美情感,激发幼儿对语言的浓厚兴趣,促进幼儿对语言的主动使用和创造。
第二,如何引导幼儿欣赏和感知音韵美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引导幼儿欣赏和感知音韵美:1. 音韵美故事:选取一些韵律感强、音乐感强的儿童文学作品,如童谣、儿歌等,通过音乐节奏感和押韵等手法,引导幼儿欣赏和感知音韵美。
2. 音乐游戏: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如模仿声音、声音辨别、声音拼接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音韵美,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情感。
3. 诗歌朗诵:选取一些优美的儿童诗歌,指导幼儿进行诗歌朗诵,让幼儿在诗歌中感知音韵美,培养幼儿的语言节奏感和韵律感。
第三,我的观点与理解在幼儿园语言探究中,音韵美的欣赏与感知是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内容。
通过引导幼儿欣赏和感知音韵美,可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与审美情感的培养,使幼儿在语言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更加享受语言带来的美的感受。
幼儿园教育者应该重视音韵美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丰富多彩的音韵美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愉悦和快乐中感知音韵美,享受语言带来的乐趣。
音韵美的欣赏与感知是幼儿园语言探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音韵美的引导与培养,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和审美情感的全面发展,为幼儿的终身语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古诗词的美丽之处
古诗词的美丽之处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律美。
它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传递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让人们在琐碎的生活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启迪。
本文将从古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古诗词的美丽之处。
一、音韵美古诗词的音韵美是其独特之处,它通过对字音的巧妙运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古代诗人常常采用平仄押韵的方式,使诗词在朗朗上口的同时也加深了句子的韵律感。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其中,“行”和“声”交映呼应,吟诗时,如行云流水,将读者引入了诗歌的世界。
二、意境美古诗词的意境美是其独到之处,它能将作者的感悟与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等融为一体,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通过简洁精练的文字描写,古诗词能够唤起读者内心最深层的情感共鸣。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短小精炼的诗句,让人在月色下感受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也勾起了读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情感美古诗词的情感美是其内在感染力所在,它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真实抒发,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和感动。
古代诗人在艰难困顿的岁月中,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的感受和心境,触动了后人的心灵。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余亦能高咏,斯人共长云。
端拱黄阁鹤,飞入青霞群。
”这首词表达了苏轼对自己才情的自信和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情感的宣泄与释放。
古诗词的美丽之处,正是由于其音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的独特组合。
它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抒发人们对自然、情感和社会的思索,使读者能够在一瞬间跨越时空,与古代诗人的情感相通。
古诗词所蕴含的美丽,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心灵的抚慰。
正因如此,古诗词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人们品味艺术、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
总之,古诗词的美丽之处体现在它独特的音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上。
发现语文之“美”
发现语文之“美”语文作为人类语言交流的基础,不仅仅是一种沟通工具,也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载体。
语文之美,既体现在它的形式美,也体现在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美。
一、形式美语言的形式美是指表达方式的美。
语文的形式美涉及多个方面:1.音韵美语言中音韵的美是指字、词、句和篇章之间有着和谐的韵律感。
这和音韵的组合、韵味的搭配、长度相等的平仄配合相辅相成。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字音悠扬、平仄对仗,给人以美妙的音感。
2.形象美形象美是指用生动、具体、形象、新鲜、贴切的语言来描绘事物、情感和景象,让人在阅读时形象感受到文字所描绘的形象,从而形成比较强烈的联想和感受。
如贾平凹的《秦腔》中写到:“但看着史可法拿着那把宝剑,点亮了一个小区,大区的熄灭就像征服了一座城池一样。
”这种独特的比喻手法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印象深刻。
3.结构美结构美是指在语言的句子和段落、篇章的组织上体现的美感。
语言的组织结构应该是完整、紧凑、有层次的,能够在结构中呈现出美感,句式长度的变化,段落和篇章中的紧凑性、切换性都会影响到结构美。
二、内容美语言的内容美是指文本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美。
语文的内容美从几个方面入手:1.思想与感情的美语文之美在于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人类的思想和感情生活,能够展现出人类深刻的心灵世界。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高山流水,几时见得,快人快语,如再把酒,水落石出,兄弟五年,挥手便散,应是天堂有信乎。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浪漫豪迈的心灵世界,让人产生共鸣。
2.语言运用的美语文的句式、词汇、修辞等语言手法的运用,都能够给读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如伟大的诗人李清照在《如梦令》中描写女子的美丽:“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你目送他,看他归去,冷落清愁滋味里。
”这种婉约的情感和语言的表述,完美地传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情感。
3.文化内涵的美综上所述,语文之美既有形式美,也有内容美。
古代诗词中的音韵美与意境共鸣
古代诗词中的音韵美与意境共鸣在古代中国的诗词中,音韵美与意境共鸣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音韵美指的是诗词中的韵律、节奏和音调,而意境共鸣则是指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与读者心灵之间的共鸣。
本文将详细探讨古代诗词中的音韵美与意境共鸣,并分享一些经典的例子。
一、音韵美的表现在古诗词中,音韵美的表现主要体现在韵律、节奏和音调三个方面。
首先,韵律是诗词中最基本的音韵美元素之一。
由于汉语的特点,诗词中往往会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来增强韵律感。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句,它巧妙地运用了平仄和押韵,给人一种流畅而有韵律的感觉。
其次,节奏也是古诗词中的重要音韵美体现方式。
诗词往往通过排列字句、设置停顿等手法来构建节奏感。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有“偷眼时看四五枝,酒痕尚似装腰围”一句,通过停顿和平仄的运用,营造出一种缓慢舒缓的节奏感。
最后,音调也是古诗词中的音韵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调指的是诗词中的声调和音高的运用。
古代汉语中的声调规律复杂,不同的声调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通过抑扬顿挫的音调变化,营造出一种动感和豪情。
二、意境共鸣的体现除了音韵美,古代诗词中的意境共鸣也是其中的重要特点。
意境共鸣指的是诗词所表达的情感能够与读者心灵共鸣,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
在古代诗词中,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诗人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引发读者的共鸣。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通过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描写,唤起人们对壮丽自然的赞美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此外,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也是意境共鸣的重要手法之一。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诗人往往能够唤起读者内心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有“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一句,通过对黄昏时分和沉醉之情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迷离梦幻的意境。
诗歌三美的内容
诗歌三美的内容诗歌被认为是文学的巅峰艺术形式之一,它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在诗歌的创作中,有三个美的要素,即音韵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三个美的要素以及它们在诗歌创作中的应用。
首先,音韵美是指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韵律和音调的美感。
在古汉语中,有着严格的音韵规则,因此古代诗歌尤其注重音韵美的表达。
音韵美的实现主要依靠平仄、押韵和节奏等要素。
平仄是指音节的长短和声调的升降,把每个字分为平声、仄声和长平声、长仄声等;押韵是指诗句中末尾的音韵相同,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节奏是指诗句的停顿、加重和轻快等音节的自然搭配,可以通过多种手法的运用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节奏感。
音韵美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诗歌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其次,意境美是指诗歌中所表达的深刻的情感和意境的美感。
意境是通过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来呈现的,它是诗歌独有的语言表现形式。
在意境美的创作中,常常使用比喻、象征、对仗、借景等手法来表现诗歌中的情感和意象。
比喻是通过将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使得诗歌中的意境更加丰富和生动;象征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代表抽象的、深层含义的东西,使得诗歌更具有启迪和深入人心的作用;对仗是指诗句中的两个部分在音韵、字数、意义上形成一定的呼应和衔接,创造出平衡和和谐的美感;借景是指借用自然景物或特定场景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强诗歌的意境和表达力。
意境美对于诗歌创作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够给人以沉思和幻想的空间,带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最后,语言美是指诗歌中所运用的语言的美感,包括诗歌的选词、用词技巧和句式结构等方面。
选词是指选择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合理运用形容词、动词、名词等,以营造出具体的画面感和氛围;用词技巧是指合理地运用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句式结构则是通过巧妙地运用短句、长句、并列句、排比句等手法,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音韵美的意思
音韵美的意思
《音韵美》是指文学作品或语言使用中的音素和韵律的组合,用来重复、补充或突出文学作品的美感。
它可以是一首歌,一句话,甚至一段文字中的音素和韵律组合,而这些文字组合在前后叠加重复时,其整体艺术形式会让听众觉得引人入胜,令人耳目一新。
形象说,音韵美就像吟诗一般,使用得当的音素和韵律节奏,可以把文字具体而生动地表现出来,令文字散发出光彩,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此外,音韵美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对文字的遣词造句,形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同时还能使文字更有节奏感,让文字更有灵气有力量。
- 1 -。
分析古代诗歌中的音韵美
分析古代诗歌中的音韵美古代诗歌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音韵美一直被人们所称道。
本文将从音韵美的概念、古代诗歌中的音韵要素和音韵美的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古代诗歌中音韵美的魅力所在。
一、音韵美的概念音韵美是指诗歌作品中的音韵现象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和审美享受。
古代诗歌注重音乐性,追求声韵之美,通过字音的变化与和谐,使作品具备更为优美动听的韵律。
音韵美不仅包括平仄、押韵等明显的音韵手法,还包括音节、音调、声母韵母等各个方面的美感。
二、古代诗歌中的音韵要素1. 平仄:平仄是古代诗歌中的基本音韵要素,指的是字音的轻重与音节的长短。
古代诗歌分为平声、仄声两类。
通过平仄的搭配,使得诗歌更加韵律流畅,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
2. 押韵:押韵是指诗歌中在特定位置出现相同或近似的音韵的现象。
古代诗歌常用平声押韵和仄声押韵,使得诗歌更加和谐、韵律感更强烈。
押韵不仅仅是为了美感,更是诗歌中表现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3. 韵律:韵律是指古代诗歌中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诗歌通常按照一定的格律进行构词,通过不同的音节组合和平仄的变化,形成独特的韵律感。
韵律的变化使得诗歌有一种流动的美感,让读者在音乐的律动中沉浸其中。
4. 音律:音律是指古代诗歌中字音的美感,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要素。
不同的字音组合产生不同的音律,诗人通过巧妙地运用音律,给作品增添了更多的美感。
音律的变化使得诗歌更富有变化性和表现力。
三、音韵美的功能1. 增强美感:音韵美是古代诗歌中最直接、最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美感形式之一。
诗歌作品的押韵、平仄、韵律等音韵要素的运用,可以使诗歌在声音上更加和谐、动听,增强作品的美感,使得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和审美享受。
2. 增加神韵:古代诗歌中的音韵美往往与意境相辅相成,通过音韵的巧妙运用,使得诗歌表达的情感更加深入人心,给读者带来更为深远的感受。
音韵美与诗歌的意境相结合,使得古代诗歌具有了独特的神韵。
3. 增强记忆力:音韵美对于古代诗歌的传播和记忆有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文学中的音韵美与意境美
古代文学中的音韵美与意境美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这些美的因素使得古代文学作品既传达深刻的思想表达,又呈现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音韵美和意境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展示古代文学在这两方面的独特之美。
一、音韵美古代文学作品的音韵美是指在诗歌、韵文等形式的创作中,通过音节的搭配、对仗和押韵来达成的一种美感。
古代文人善于运用各种音韵技巧,使得作品的音韵和谐、抑扬顿挫,给人以和谐美的享受。
首先,音节的搭配是古代文学中音韵美的基础。
比如《红楼梦》中的“秋风诗意凉,夜月思忧长”,这句诗通过短促有力的音节搭配,使得诗句节奏明快、流畅,给人以愉悦之感。
其次,对仗和押韵也是古代文学中常用的音韵技巧。
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暗度陈仓”和“星光不管鸡人叫”,通过押韵和对仗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优美、生动,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音韵美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声韵的和谐,更重要的是通过音韵的编排来表达情感和意境,进一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二、意境美古代文学作品的意境美是指作品中通过文字的运用所创造出来的优美、深邃、引人入胜的意象和情感。
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古代文人能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受和情感共鸣。
首先,用典是古代文学中常用的意境美手法之一。
通过引用典故、历史事件、传说故事等方式,古代文人能够借用外在的事物来衬托和表达内在的情感和思想,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意境。
其次,象征手法也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境美呈现方式。
通过对事物的象征性描述,古代文人能够通过微妙的文字运用,将抽象的情感和意象具象化,使读者产生产生共鸣。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美不仅仅是对外在世界的描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情感和思想的深入挖掘,呈现出一种在形象和意象上相得益彰的艺术美感。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中的音韵美和意境美是我们对这一文学形式审美价值的重要认知。
音韵美的和谐和意境美的独特,使古代文学作品达到了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和审美追求,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美学体验。
认识古诗中的音韵美
认识古诗中的音韵美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古诗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感受到其中独特的音韵美。
本课将带领学生认识古诗中的音韵美,通过欣赏、分析和创作,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一、古诗中的音韵美1. 韵律的美感古诗中的音韵美主要体现在其韵律之中。
古诗常常采用平仄押韵的形式,使得诗句在朗诵时具有一种流畅而饱满的韵律感。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通过平仄押韵的处理,使得诗句的节奏感十分明显,给人一种宏大而激荡的感觉。
2. 字音的美妙古诗中的字音也是其音韵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在创作古诗时,常常注重字音的搭配和变化,使得诗句在朗诵时具有一种悦耳动听的效果。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这两句,通过字音的巧妙运用,使得诗句的音调起伏有致,给人一种凄凉而深远的情感。
二、欣赏古诗中的音韵美1. 欣赏经典古诗在本节课中,老师将选取一些经典的古诗,如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等,让学生欣赏其中的音韵美。
学生可以先听老师的朗诵,感受其中的韵律和字音,然后再自己朗读,体验其中的美感。
2. 分析古诗的音韵结构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音韵结构。
例如,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平仄押韵部分,分析其韵律的节奏感;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字音变化,分析其音调的变化。
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中的音韵美。
三、创作古诗中的音韵美1. 学习古诗的写作技巧在本节课中,老师将教授学生一些古诗的写作技巧,帮助他们创作具有音韵美的古诗。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运用平仄押韵,使诗句的韵律更加流畅;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运用字音的变化,使诗句的音调更加丰富。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古诗创作水平。
2. 创作古诗在学习了古诗的写作技巧后,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古诗。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创作出具有音韵美的古诗。
音韵美的特点
音韵美的特点
x
音韵美的特点
音韵美是指经过人工设计及调制而产生的发声系统,它把声音的音调、音色、音强和音长综合起来,以达到艺术上的完美状态。
音韵美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音色协调浑然一体:音韵美的音色应是和谐协调的,浑然一体,通过音调、音色、音强和音长的完美组合创造出连贯无比的音乐整体。
2、音调自然改变:在音韵美中,通过自然的音调变化来表达一定的音乐情绪。
它可以通过变换音调来表现宏大的张力,表达出爆发式的激情,或者表现出优雅悦耳的婉转,给听众带来强烈的音乐冲击力。
3、音强弱配合:音强弱是指音韵美中声音的大小,是音乐表演的重要内容。
音韵美的音强弱配合,可通过增强音强和减弱音强,以及调整音调,丰富音乐的表现手法,使听众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音乐冲击力。
4、音长性能出众:音韵美的音长性能,需具备一定的提高回落等基本功能,能够延续声音,使声音的各种内容都能自然表达出来,起到帮助延音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表达出音乐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以上就是音韵美的特点,它可以通过形式精炼的音乐表现,满足艺术的品质和美感,从而带给聆听者以欢乐的情感,又彰显自己的才
华与情怀。
诗词歌赋中的音韵之美
诗词歌赋中的音韵之美一、音韵的定义与分类1.音:指诗词歌赋中的字音,包括平水韵、仄声等。
2.韵:指诗词歌赋中的押韵,分为单押、双押、叠韵、转韵等。
二、平水韵与诗词创作1.平水韵:指《平水韵》中的韵部,是古代汉语的韵书,对诗词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2.诗词创作中的平水韵运用:诗人根据内容需要选择合适的韵部,使诗词音韵和谐。
三、声调与诗词音乐性1.声调:指古汉语的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汉语的普通话则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2.诗词音乐性:诗词的音韵美与其音乐性密切相关,声调的运用使诗词具有音乐般的韵律感。
四、押韵与诗词节奏感1.押韵:指诗文的末尾字或句尾字采用相同或相近的音,形成音乐上的和谐。
2.诗词节奏感:押韵的运用使诗词具有明显的节奏感,增强音乐性。
五、叠韵与诗词韵味1.叠韵:指诗文中重复使用同一韵母的字,形成音韵上的回环往复。
2.诗词韵味:叠韵的运用使诗词具有独特的韵味,增强音韵美。
六、转韵与诗词变化1.转韵:指诗文中韵部由一变而为另一,使诗词音韵富有变化。
2.诗词变化:转韵的运用使诗词具有丰富的音韵变化,避免单调。
七、对仗与诗词音韵1.对仗:指诗词中的字、词、句子在音韵、意义等方面的对称。
2.诗词音韵:对仗的运用使诗词在音韵上具有美感,增强音乐性。
八、诗词歌赋的音韵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1.地位:诗词歌赋的音韵美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体现了古代文学的高度审美价值。
2.影响:音韵美的运用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九、总结诗词歌赋中的音韵之美,体现在平水韵的运用、声调的和谐、押韵的节奏感、叠韵的韵味以及转韵的变化等方面。
这些音韵特点使诗词歌赋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审美价值,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了解和掌握这些音韵之美,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丰富我们的审美体验。
习题及方法:习题一:判断题题目:平水韵中的“江”韵与“支”韵属于同韵部。
方法:回顾平水韵的韵部分类,对比“江”韵与“支”韵的韵母,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同韵部。
古诗词的审美体验
古诗词的审美体验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着人们的审美体验。
它们以其独特的韵律、意境和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本文将从古诗词的音韵美、意象美和情感美三个方面,探讨古诗词带给我们的审美体验。
一、音韵美的魅力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音韵美,给人以美妙的听觉享受。
古代诗人擅长运用平仄、押韵等修辞手法,使诗词产生韵律感。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字字叠韵,节奏明快,使人产生一种愉悦的感觉。
这种音韵美不仅可以让人心情舒畅,还能加深对诗词的记忆。
二、意象美的迷人之处古诗词以其丰富的意象美,使人产生了深深的联想与共鸣。
比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一景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壮丽的自然风景。
古代诗人善于用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文字描绘物象,这种形象化的表达给诗词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三、情感美的触动心弦古诗词以其真挚而深沉的情感美,打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古代诗人常常用自然万物来抒发自己的思念、孤独、愤慨等情感。
比如杜牧的《秋夕》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通过描绘秋夜中的寂静和孤独,使人们感受到了思乡之情。
这些丰富而真实的情感,让读者与古代诗人沟通心灵,产生共鸣。
总之,古诗词的审美体验丰富多彩,使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了诗词的美妙与深远。
无论是音韵美、意象美还是情感美,都让古诗词成为了我国文化瑰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欣赏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在如今的时代,虽然古诗词面临着与现代文化的碰撞和冲击,但古诗词的审美体验仍然在人们的心中独树一帜。
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在历经时间的洗礼后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因此,我们要珍惜和传承古诗词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感受到其中的美妙。
通过阅读和欣赏古诗词,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这个喧闹世界中,享受一首古诗词带来的静谧与美好,也是一种难得的心灵放松与愉悦。
论音韵之美
论音韵之美音韵是语言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了语言的细腻和丰富,包含了声音和节奏两个方面,体现着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音韵美是指语音产生的美感,包括音调、音色、节奏、韵律等方面的表现。
在中文中,音韵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相声小品中的打油诗,以及京剧、评剧中的唱腔都有极其丰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此外,在平常的日常用语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中文中的音韵美,比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个不仅有意境也让人感受到了语言的韵律美。
中文的音韵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文的字音有着浓郁的音乐性。
中文中的音节有清音和浊音两种,音节中的声母和韵母的搭配有着极为丰富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音乐形式。
此外,在中文中还有着轻声、双声母、儿化音等多种语音现象,这些语音现象都能使语言更具音乐感。
其次,汉字的构造和音义的匹配也体现了中文的音韵之美。
比如,“海”的构造是“氵”和“每”,表现出了海水不断地“每”次涌动。
“山”的构造是“舟”和“厂”,形似船在山中停泊般返回庇护所。
这种汉字构造的语言表现能力,使得中文中每一个汉字都有着自己的声音。
再次,中文的押韵和平仄也是音韵美的体现。
押韵是指相邻两个词中的音节相同或近似,常出现在古诗词、歌曲和广告语中。
而平仄则是指诗歌中的声调和平仄相间的节奏。
押韵和平仄的运用,可以让语言更加有节奏,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生动。
最后,在中文中有着众多的音词和形声字,这些形式丰富的词汇使得中文不仅表达了意思,更表现出了声音之美。
比如“绿”、“举”、“赌”等这些字都有着“出嘴”、“酷似人声”的声音,这让中文的语言更有声有色。
综上所述,中文的音韵美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之美,包含了音节、汉字、押韵和平仄、音词和形声字等多种语言因素。
这种音韵之美,让中文在表达意思的同时也创造了一种优美的声音乐趣。
古诗词的音韵美
古诗词的音韵美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音韵美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誉。
古诗词的音韵美是指其韵律和声韵的和谐统一,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古诗词的音韵美表现在它的音律、句法和韵脚等方面,下面将逐一进行探讨。
一、古诗词的音律美古诗词的音律美是指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音调的变化。
在古代,诗词是通过声调和韵脚来表现音律美的。
声调是指诗词中字的音高和声调的抑扬,它决定了诗词的音律。
韵脚是指诗词句末的韵部,不同的韵脚会赋予诗词不同的音乐美感。
古诗词常用的韵脚有平水韵、仄水韵、仄平韵等,它们的使用使诗词听起来如同音乐般优美动人。
二、古诗词的句法美古诗词的句法美是指其句子结构的规整和语言表达的简练。
古诗词常使用对仗、平行句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句子的结构紧凑而富有韵律感。
对仗是指诗词中相邻的字句在音韵上的对应关系,它使整个诗词在音韵上达到了一种平衡和和谐。
平行句指在句法结构上相似的句子,它们的排列有条理且统一,使诗词更加流畅。
排比则是指在句子中使用相同的句式和词语进行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三、古诗词的韵脚美古诗词的韵脚美是指诗词中使用的韵脚能够给人一种悦耳动听的感觉。
古诗词的韵脚分为平水韵和仄水韵两种。
平水韵指韵脚的声调平稳,包括平声和轻声;仄水韵指韵脚的声调有抑扬变化,包括仄声和重声。
古诗词中不同的韵脚运用对诗词的音乐美产生了独特的影响,使诗词更加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四、古诗词的音韵美的意义古诗词的音韵美不仅仅是为了让诗词听起来好听,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加诗词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音韵美可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让人对诗词产生共鸣和感受。
古诗词的音韵美还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培养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总之,古诗词的音韵美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
通过对古诗词的音律、句法和韵脚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的韵味之美,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瑰宝。
诗词的美妙之处
诗词的美妙之处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拥有独特的韵律和深远的内涵,被誉为“历史的眼泪”和“心灵的鸣钟”。
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爱不释手地赞美着诗词的美妙之处。
本文将从音韵美、意象美、表现美以及醉人之处等角度,探讨诗词的美妙之处,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一、音韵美诗词以其独特的音韵美成为了文人雅士追捧之物。
从古至今,人们反复吟唱着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江城子”,流传千年。
诗词的音韵如同一串串珠子,串联起优美的节奏和和谐的音调。
在读诗词时,人们常会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仿佛置身于诗词的世界中,感受着旋律的律动和声音的飘逸。
二、意象美诗词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勾勒出丰富多彩的意象,成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
杜甫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将我们带入了别离之苦的深处,让人倍感孤独的凄美。
而李清照的“钗头凤,冻鬓霜”则勾勒出了尔虞我诈的宫廷生活,展现出了深情浓意。
这些意象通过诗词的形式,以鲜明的色彩呈现在人们面前,令人如痴如醉。
三、表现美诗词以简洁而丰富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作者的情怀和才情。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其雄浑的气势和短小精悍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赞美,让人感叹华夏大地的广袤和壮丽。
而陆游的“钗头凤,冻鬓霜”则写出了失去爱人后的伤痛和思念,流露出无尽的哀愁和无奈。
诗词凭借精炼的语句和质朴的词藻,以最简练的方式表达出浓郁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四、醉人之处诗词的美妙之处令人陶醉其中,仿佛置身于一片诗意的世界中。
读诗词时,人们往往能够忘却尘世的喧嚣与纷扰,沉浸在一种安静与宁静的氛围中。
在那个时刻,只有诗与词,只有灵魂与文字,人们能够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和超凡脱俗的境界。
正因如此,诗词成为了人们倾诉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载体,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结语:诗词的美妙之处无法言尽,需要我们通过细细品味和深入理解来体会。
无论是古代文人还是现代诗人,他们用诗词表达着内心最深处的感悟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结合实例谈谈修辞的音韵美的类型。
答:节奏是节律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修辞中,我们知道,其节奏在语音链上的呈现形式,即音韵,有七种:即音顿律、平仄律、声韵律、长短律、快慢律、重轻律和扬抑律。
音顿律,就是由相等音节或相等音步有规律交替出现的节奏,形成语音链上等音长序列和音空。
音顿律表现最明显的是诗歌,特别是等言体诗歌。
如杜甫的《恨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音步由音节组成,汉语语音链上两个字一顿、两个字一顿的双音节音步是汉语音顿律节奏的主要倾向。
语流中的音步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
平仄律,即以音高成素为主形成平声与仄声有规律的相互交替或上下句语段平仄相对出现,就形成语音链上的平仄节奏。
自唐起,就开始采用四声二元对立的平仄律,把平声和上、去、入分为平仄两类,构成了实际上的平声字和非平声字的对立。
声韵律,即由音素的音色异同对立统一呈周期性组合,如同音节与异音节,同声母与异声母,或者同韵母与异韵母相间,就形成了同音色与异音色的有规律交替出现构成的声韵律节奏。
下面从音步节奏层和语段两个层面的声韵律,重点介绍汉语的双声、叠韵、叠音、押韵以及回文、顶针、对偶、排比、反复等辞格的运用,这些都可以形成语音链上音色异同相间、回环往复的声韵美。
音步节奏层的声韵律主要体现于双声、叠韵、叠音音步词。
包括单纯词、合成词和词组等。
汉语中无论是双声还是叠韵,都是双音节音步词中由音色的对立统一形成的声韵律节奏周期。
双声词的声韵律音步节奏是:同声母+异韵母+同声母+异韵母。
叠韵词的声韵律音步节奏是:异声母+同韵母+异声母+同韵母。
而叠音是在一个音步中,由相同声母和相同韵母往复交替出现而形成的声韵律音步节奏。
叠音词的声韵律音步节奏是:同声母+同韵母+同声母+同韵母。
双声、叠韵、叠音都是乐音段,之所以好听,是因为音步中存在着声韵律节奏的同时,也伴随着音顿律,构成了音步中的复合节奏乐音段。
我们汉民族自古便青睐用双声叠韵、叠音来建构语言的音乐感。
《诗经》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如“流丽”、“蟋蟀”、“踟蹰”、“玄黄”等。
叠韵有“崔嵬”、“仓庚”、“绸缪”等。
音步节奏层的声韵律有连绵词和非连绵词之别。
连绵词是古人追求语音美而创造的一种单纯词。
非连绵词是人们在语言实践中,由两个单音节组合产生的双声、叠韵、叠音的合成词。
如“残年”、“读书”、“美满”、“星星”。
因为它们和连绵词一样具有声韵律、音顿律音步节奏,所以,听起来也有一种乐音的效果。
在双音节词中,双声叠韵的分布相当广泛,其中以形容词和副词为最。
如白居易《浩歌行》:鬓发苍浪..牙齿疏,不觉身年四十七。
名词也有双声叠韵的。
如,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叔湘》: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还有一部分动词是双声叠韵的。
如韩愈的《榴花》: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感叹词连用也能形成双声叠韵。
如,《书·五子之歌》的:呜呼..曷归!叠音词在名词和动词中也有一定数量的出现。
如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而叠音词在象声、拟态词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如白居易《冬夜》:策策..窗户前,又闻新雪下。
在一首诗词中如果综合运用双声叠韵和叠音的话,就会大大强化声韵律的美感。
如,宋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另外,声韵律周期不单表现在双声叠韵和押韵的声韵的对立统一上,还可以在韵尾或韵腹的同声相应上呈现出节奏周期。
语音链中的双音节词若两个音节的收尾音的话,也有一种悦耳的效果。
如,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哈哈,凤凰..!..!凤凰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其中“凤凰”的“凤”音是(feng),“凰”的音是(huang),两字的收尾音都是ng;“灵长”的“灵”的音是(ling),“长”的音是(zhang),两个字的收尾音也是ng。
此外,一个双音节词的每个音节所含的韵腹相同,若接连用它们,听起来也有一种相互应和的乐感。
如“长老”(同含a)、“浩荡”(同含a)、“别离”(同含i)、“清新”(同含i)。
还有一种协音方式,就是所谓的“同调”,凡两同是上平,或同是下平,或同是上,或同是去,或同是入,若连接而用,也有一种悦耳的特性。
如“日月”、“孤舟”、“涕泗”等都是。
语段中的声韵律最典型的形式是押韵——通过句子间同音色与异音色的往复出现产生韵律美。
押韵一般是隔句押,当然也有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既体现了不同音色的对立,又体现了相同音色的统一。
在这里重点探讨一下基于声韵美而建立起来的语音修辞格。
其实,这些语音修辞格都是由音顿律、声韵律或平仄律相叠而成的。
回文。
回文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之间,以上句的结尾,作下句的开头,下句为上句的倒文,连环而下,一方面在语义上可以反映事物间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在语音链上制造一种回环型声韵美。
如韩愈的《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师不必贤于弟子加点的两个句子语序回环颠倒,制造了语音链上回环往复的声韵美。
顶针。
顶针是指前一句的句尾词语(或分句),成为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或分句)。
首尾蝉联,在语义上上承下接,使事理、情理层层递进。
同时,在语段上呈现出一种往复向前的声韵美。
如《荀子·儒效》中的一段: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顶针部分为短语,声韵律序列为:AB,BC,CD,DE。
同音色异音色相间往复,呈声韵律周期。
对偶。
对偶是指同一结构的字数相等的句子或短语连接在一起,其上下句的意思或相对或相关或相反的一种辞格。
因为上下句的语音、词性、语义相对,所以凸显了音顿律,并呈对立型平仄律,十分悦耳动听。
如张星楼题北京大学未名湖:人逢/盛世/真难/老,平平仄仄平平仄,出对立型平仄律。
湖至/今天/未有/名。
(平)仄平平仄仄平。
排比。
排比是两个以上结构相同,字数大致相等,意义相近的语句,来表达相似或相关的意思的辞格。
正因其结构相似,字数相等或相近,所以在语音链上产生音顿律节奏群;排比大多又兼有反复,就常常套叠着声韵律和平仄律。
如朱自清的《春》: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反复。
反复主要是词语和句子字面意义上的重复,可以说是同构同语的叠加,功能在于强调、突出。
如贺敬之《放声歌唱》:啊,我们的前辈古人希望啊希望希望。
梦想啊梦想梦想。
而你们何曾看见今日的祖国是这样的灿烂辉煌。
这种“希望”“梦想”呈A—A—A,B—B—B式的连语反复,出现了声韵律周期,强化了历代国人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渴望。
长短律,就是由对立着的长音列和短音列有规律的交替出现而形成的周期性组合的节奏形式。
由于汉语语音链中存在着不同时值不同层次的停延,如音步之间的停延时值比音节之间的停延时值长,句子音段间的停延时值又比音步间的停延时值长,这就形成了汉语长短不一的语句音段。
不同时值的长句、短句的交替出现,就是汉语节律中的长短律。
在韵文中,格律诗是按照等音长的音段排列的,长短律表现为对称、整齐的形式美。
词,也叫长短句,句子长短参差,长短律呈现为寓变化于整齐的形式美。
如宋代欧阳修的《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平)平(仄)仄平平仄,狼籍残红。
(仄)仄平平。
飞絮濛濛,(仄)仄平平,垂柳阑干尽日风。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笙歌散尽游人去,(平)平(仄)仄平平仄,始觉春空。
(仄)仄平平。
垂下帘栊,(仄)仄平平,双燕归来细雨中。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词的长短律格式是:长——短—短——长。
长——短—短——长。
长短律表现为长短对立而又往复的形式。
下阕重复上阕的平仄律格式,上阕、下阕皆押韵,因此在长短律中又相叠着音顿律、平仄律和声韵律,构成形美、意美、音美的最佳组合而流芳百世。
快慢律,是由音步的疾徐对立,相间交替,回环往复形成的节奏形式。
快慢律的对比,表现为音步和音段中的音节相对疏密的程度,也就是说每个音节所占时值的快慢对比,交替组成了节奏。
音步和音段中音节疏,即字数少,往复所占的时值长就慢;音节密,即字数多,所占的时值短就快。
少停紧接,语速就快;多停缓接,语速就慢。
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蜜蜂这东西,︱最爱劳动。
‖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
‖句子中的竖线标示音段,横线标示音步。
“蜜蜂”是双音节名词主语,“这东西”为三音节作主语的同位语,比“蜜蜂”这个双音节音步来说,时值短,就快。
主语和谓语即“最爱劳动”之间是两个音段,停与接的时值又比同位短语“蜜蜂这东西”和动宾短语“最爱劳动”的内部停顿时值长。
重轻律,即由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相间交替而成的节奏形式。
扬抑律,是属于语段层的节律,就是语流中,由句的扬、抑、平、曲调型有规律的对立统一呈周期性组合,便形成了语音链上的扬抑律节奏。
语音序列中,每个字讲求平仄叫字调,每个句子根据句意表达的需要还有句调,在语段中各个句子句调的升扬和降抑的相间交替,就构成了扬抑顿挫之美。
如秦牧的散文《花城》中的一个语段:过年的时候,→一向我们各地的花样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耍狮子,↗玩龙灯,↘跑旱船,↗放花炮,↘∣……人人穿上整洁的衣服,→头面一新的男人都理了发,↘妇女都修正了发髻,→大姑娘还扎上了花饰。
↘∣……这个语段分三个意群,用“∣“号隔开,其句调序列是:→↘∣↗↘↗↘↗↘∣→↘→↘。
呈对立型扬抑律节奏,首尾扬抑呼应,对立中又有往复回环,虽然没有押韵,但句调的升降平曲,长短句配合有致,自然读来有一种扬抑起伏的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