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中常见的背景离子
12.2 质谱中的各种离子
45(M-43)
55[M-(H2O+CH3)] 70(M-H2O) 73(M-CH3) 88(M ) M-1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m/z
α-断裂——丢失最大
烃基的可能性最大
丢失最大烃基原则
09:31:39
45
29 27
73 59
87 102(M )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m /z
C9H10 O2 9.96 0.84
09:31:39
12.2.4 碎片离子 fragment ion
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电离能为7~13 eV,质谱中常用的 电离电压为70 eV,结构裂解,产生各种“碎片”离子。
15 29
43 57
71
H3C CH2 CH2 CH2 CH2 CH3
正
71 57 43 29
• 12.1 质谱仪类型及构成
• 12.2 质谱中的各种离子
• 12.3 有机化合物电子轰击质谱图
•
12.4 EI质谱图解析与化合物
结构鉴定
09:31:39
结束
15
己
烷
71 H3C CH2 CH2 CH2 CH2
CH3
57 H3C CH2 CH2 CH2
CH2 CH3
43 H3C 29 H3C 15 CH3
CH2 CH2
CH2 CH2 CH3
CH2
CH2 CH2 CH2 CH3
CH2 CH2 CH2 CH2 CH3
09:31:39
碎片离子峰
CH3 < H3C CH2 < H3C CH CH3 < H3C C CH3
质谱中常见的加合离子峰
质谱中常见的加合离子峰质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通过对样品分子的质量-电荷比进行检测,可以得到有关化合物的结构信息。
在质谱中,常见的加合离子峰是指在质谱中出现的加合离子的峰,它们是分析化合物结构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文将就质谱中常见的加合离子峰进行介绍和分析。
第一,CH3+、CH4+加合离子峰。
这是由于样品中含有甲基基团的化合物,甲基基团在质谱中易产生CH3+和CH4+两个加合离子峰。
它们的相对丰度比是3:2,这是由于CH3+和CH4+的基本产生原理所决定的。
第二,M+、M+1和M+2加合离子峰。
这是一类常见的加合离子,由于分子中的原子存在同位素的缘故。
以碳为例,样品中的分子一般可以形成M+、M+1和M+2三种加合离子峰。
其中,M+峰表示分子式对应的质荷比,M+1峰表示碳原子中13C同位素引起的质量单位增加1的加合离子峰,而M+2峰则表示碳原子中同位素引起的质量单位增加2的加合离子峰。
第三,分子中含有卤素的化合物会产生M+X加合离子峰。
在质谱中,分子中含有卤素的化合物会产生M+X加合离子峰,其中X代表卤素元素(如Cl、Br、F等)。
这类加合离子峰可以帮助分析者快速识别出分析物分子中所含的卤素元素种类和数量。
第四,芳香环化合物一般会产生M+、M+-1和M+-2加合离子峰,这是由于芳香环结构在质谱中易发生分子断裂。
其中,M+峰代表分子式对应的质荷比,M+-1峰则代表裂解后的分子质荷比减去一个质子,而M+-2峰则代表裂解后的分子质荷比减去两个质子。
第五,双键结构分子产生的加合离子峰。
对于双键结构的分子,容易产生M+和M-1加合离子峰。
这是由于双键结构在质谱中易发生断裂,并且会产生质子附加反应。
总之,质谱中常见的加合离子峰有很多种,每种加合离子峰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通过对加合离子峰的分析和识别,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成分。
因此,在质谱分析中,对加合离子峰的识别和解析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分析者对样品的结构和成分进行精确的分析和判断。
质谱离子源简介
1942年,第一台商品质谱仪; 1953年,由鲍尔(Paul)和斯坦威德尔 (Steinwedel)提出四极滤质器;同年,由威雷(Wiley) 和麦克劳伦斯(Mclarens)设计出飞行时间质谱仪原型; 1954年,英格拉姆(Inghram)和海登(Hayden)报 道的Tandem系统,即串联的质谱系统(MS/MS); 1955年,Wiley & Mclarens 飞行时间质谱仪; 1960‘s,开发GC/MS; 1974年,回旋共振质谱仪; 1979年,传送带式LC/MS接口成为商业产品; 1982年,离子束LC/MS接口出现; 1984年,第一台电喷雾质谱仪宣告诞生; 1988年,电喷雾质谱仪首次应用于蛋白质分析;
化学电离样品分子与电离电子不直接作用,而是 引入大量的反应气,反应气被电子轰击后因离子分子反应产生一些活性反应离子,这些离子再与 样品分子发生离子-分子反应,使样品分子实现电 离。
现以甲烷作为反应气,说明化学电离的过程。 在电子轰击下,甲烷首先被电离: CH4+e CH4+ + CH3+ + CH2+ + CH++ C+ + H+
奖。
质谱计框图
真空系统
加速区
Output
计算机数据 处理系统
进样系统 Sample inlet
离子源 Ionisation source
质量分析器 Ion separation 检测器 Detector
二、电离方式和离子源种类简介
硬电离- 电子轰击电离(EI) 化学电离(CI) 场解吸(FD)和场电离(FI) 快原子轰击(FAB)
(五)大气压化学电离 (Atmospheric
质谱中常见的背景离子
+
+
+
+
[2M+H]
+
二环己基脲
+
[M+Na+ACN] [2M+NH4] [2M+Na]
+
Diisooctyl Phthalate Diisooctyl Phthalate Diisooctyl Phthalate
+
注: 1. LC-MS 中常见的加合离子
[M+NH4] [M+18]
+
[M+Na]
+
+
[3M+H] [M+H] [M+H]
+
+
DMSO 磷酸三丁酯 二丁基邻苯二甲酸酯 聚乙烯中的可塑剂 二丁基邻苯二甲酸酯 二丁基邻苯二甲酸酯 甲酸三丁基锡 Erucamide
+
+
+
[M+Na] [M+H] [M+H] [M+H] [M+K] [M+H]
+
+
Erucamide 聚硅氧烷,跟随 388 Diisooctyl Phthalate Diisooctyl Phthalate Diisooctyl Phthalate 聚硅氧烷,跟随 462
+ +
Ion
[M+Na] [M+H]
+ +
Analyte
DMSO 三乙胺
+
[2M+Na]
乙腈 DMSO Tris 二甲胺吡啶 二异丙基乙胺
+
[M+Na+CH3CN]+ [M+H] [M+H] [M+H]
第二节质谱中的主要离子
ⅱ大气压化学电离
试样溶液是由具有雾化气套管的毛细管端流出,通过加热管时被 气化。在加热管端进行电晕尖端放电,溶剂分子被电离。以后是前述 的化学电离过程,得到试样分子的准分子离子。
三乙醇胺 、聚乙二醇等),在将试样溶液滴于一金属靶 上,直接插入FAB源中,用加速到数千ev的惰性气体(常 用中性氩原子)轰击液滴表面离子,将液相进入气相,在 进入质谱仪进行分析。
适用于高极性、难气化的及对热敏感分子量较大的有 机化合物。
③场致电离法(Field Ionization,FI)
利用近距离(常小于1mm)高压直流电压(几千~上万 伏)产生的强电场(约107V/cm)将位于两极间不到1mm处 的样品分子中的电子拉走,形成分子离子。
由于试样分子气化,大气压化学电离适合于弱极性的小分子化合物。
不同电离方式的特点及适宜的化合物类型
电离方法 适应化合物类 试样进样形式 型
阳 阴 HR- GC- 质量范围 离 离 MS MS 子子
主要特点
EI-MS
小分子、低极 GC或液体/固
性、易挥发
体吸附于探针
1~1000 D 硬电离,重 现性高、结 构信息多
有些化合物难以直接确定是哪个电子被电离。
σ 键电子 π 键电子 非π 键电子
试样分子离子的电离状态应尽量直接表示出来,这对以 后推测分子离子的裂解方式十分有用。
4、分子离子峰的判断原则
(1) 最大质量数的峰可能是分子离子峰(同位素峰除外)。 (2) 它在高m/z区域应有合理的、通过丢失中性碎片而形成的碎片峰。合理的中
质谱解析基础
上式中
是单箭头,表示单电子转移,Y为杂原子。
(1)游离基引发的断裂(α断裂)
因为α断裂比较容易发生,因此,在乙醇质谱中,m/z 31的峰比较强。
Mr:74
Mr:87
(1)游离基引发的断裂(α断裂)
B.含不饱和杂原子
•酮也易发生α-断裂,其断裂与其相连的基团有密切关系
以丙酮为例,说明断裂产生机理:
分子离子峰的判别
• 1)在质谱中最高质量数的质谱峰有时反映的是同位素 离子峰,但它一般较弱。醚、酯、胺、酰胺、氰化物、 氨基酸酯、胺醇等的[M+1]+峰可能明显强于M+峰,芳 醛、某些醇或某些含氮化合物则可能[M-1]+峰强于M+峰 • 2)分子不够稳定,在质谱上不出现分子离子峰。当分 子具有大的共轭体系时,分子离子稳定性高,含有π键 的分子离子稳定性也较高 • 在各类化合物EI质谱中M+ 稳定性次序大致如下 芳香环(包括芳香杂环)>共轭烯 > 烯 > 脂环 > 硫醚, 硫酮 > 酰胺 > 酮 > 醛 >直链烷烃 > 醚 > 酯 > 胺 > 羧酸 > 腈 > 伯醇 > 仲醇 > 叔醇 > 高度支链烃 • 胺、醇等化合物的EI质谱中往往得不到分子离子峰。所 以在测EI谱之后,最好能再测软电离质谱,以确认分子 量
分子离子峰的判别
碎片离子和假分子离子
• 分子离子在离子源中获得过剩的能量转变为分子内能而发 生进一步断裂生成的离子称为碎片离子。质谱图中低于分 子离子m/z 的离子都是碎片离子,碎片离子提供提供品的 分子结构信息,对于结构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 在离子源中,分子离子处于多种可能裂解反应的竞争之中, 结果形成一系列丰度不等的碎片离子。值得注意的是,分 子离子发生的占优势的一级裂解,不一定是质谱图上丰度 最高的碎片峰,因为它还可能进一步发生二级、三 级、……裂解。各种不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断裂的方式不 同,产生碎片离子的种类和丰度也不相同。在一定能量的 电轰击下,每一种化合物都有自己特定的质谱,为质谱用 于有机结构鉴定提供信息,是核对标准质谱图并使用计算 机贮存和解析的基础。
离子质谱的原理和应用
离子质谱的原理和应用简介离子质谱是一种基于质量和电荷的分离和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离子质谱的原理和主要应用。
原理离子质谱的原理可以分为离子化、分离、检测和数据分析四个步骤。
离子化离子质谱分析的第一步是将待测样品离子化为带电离子。
离子化方式常见的有电离源、化学离子源和光解离源等。
分离离子化后的离子根据其质荷比在质谱仪中进行分离。
分离的方法包括磁场分析、电场分析和质量/荷比分析等。
检测分离后的离子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不同类型的检测器有不同的工作原理,例如阳极射线检测器(APD),串列多极质谱仪,时间飞行质谱仪等。
数据分析离子质谱的最后一步是对得到的离子信号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比较待测样品的离子信号与已知质谱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匹配,可以确定样品中含有的化合物或元素。
应用离子质谱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和具体应用案例:化学领域1.有机物分析:离子质谱可以用于有机物的结构分析和鉴定。
通过分析离子化后的有机分子产生的离子片段,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2.化学反应动力学:离子质谱可以用来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通过监测反应物和产物的离子化程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推断出反应的速率和反应机制。
生物领域1.蛋白质组学:离子质谱可以用于蛋白质分析和鉴定。
通过离子化和分离蛋白质产生的离子,可以确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结构。
2.代谢组学:离子质谱可以用于代谢物的分析和鉴定。
通过离子化和分离代谢产物产生的离子,可以确定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结构。
环境领域1.环境污染物监测:离子质谱可以用于环境中污染物的监测和分析。
通过离子化和分离污染物产生的离子,可以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2.大气分析:离子质谱可以用于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的分析和鉴定。
通过离子化和分离气溶胶粒子产生的离子,可以确定气溶胶的组成和来源。
结论离子质谱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在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离子质谱的原理和应用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离子质谱技术。
质谱中的主要离子及用途
3. 开裂的表示方法 (1)均裂 每个碎片各带走一个电子,用 单箭头 表示一个电子的转移过程。
(2)异裂 两个电子均被一个碎片带走, 用双箭头 表示两个电子的转移。
(3)半异裂 已电离的δ键开裂:
五、 常见的裂解类型
简单断裂、重排和复杂裂解 (一)简单断裂 只有一根化学键断裂,产生一个自由基 和一个正离子的裂解。产物是分子中原来已 经存在的结构单元。 产物的质量数均为奇数(不含奇数N)。 1.自由基引发的α-裂解(均裂) 自由基有强烈的电子配对倾向从而引发 分裂,在α位导致原键的断裂,生成新键。 这一过程称为α裂解。
丁烯,也容易发生α-开裂.m/z41 的离子峰为强峰。
(2)含有杂原子的化合物,也容易生成相 对稳定的碎片离子。
这类化合物的开裂方式可用通式表示为:
式中Y=N,S,O,X等 杂原子有使正电荷稳定的能力,其次序 为:N>S>O>X。
(3)有分支的化合物,容易在取代基最多 的碳原子处开裂,生成较稳定的叔正离子 或仲正离子。 如3,3-二甲基庚烷。由于在季碳原子 上脱去侧链,都能生成较稳定的叔碳离子, 因此这个化合物很容易开裂。依椐在不同 条件下容易失去大基团的规律,在质谱中, (M-57)峰的相对丰度较(M-29) 和 (M-15)的大。
3.立体化学因素 由于反应中的过渡态有一定的立体 化学方面的要求,如在麦氏重排中要求 形成六元环的过渡态,对于不能满足这 样要求的含有π系的化合物,如戊酮- 3因无γ-H,不能发生麦氏重排。对于 化合物2,4-二叔丁基烷苯,因立体障 碍原因,也不能发生麦氏重排.
例如 碳酸 甲正 丙酯
118 77
又如 乙酸 正丁 酯:
用途: 根据双重重排的离子可以判断酯 中酸部分的结构。 根据m/z61或89,可知该试样是 乙酸酯或丁酸酯,因为离子(b)的m /z为61+n×14。
质谱法
质谱法+• 第四章 质谱法(MS )1、质谱:利用离子化技术,将物质分子转化为离子,按其质荷比(m/z)的差异分离测定,从而进行物质成分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2、质谱可以为我们提供以下信息:1. 样品元素组成及分子量;2. 鉴定(别)化合物;3. 推测未知物的结构(骨架、官能团等);4. 测定分子中同位素含量较多元素的原子数(如Cl 、Br 等)。
一、质谱中的主要离子:(一)分子离子:是样品分子失去一个价电子形成的正离子。
用M 表示。
分子离子在质解图上相应的峰叫做分子离子峰。
(二)碎片离子:是化学键断裂而产生。
碎片离子的类型和丰度与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的类型、断裂情况有关。
1、化学键裂解的方式:均裂、异裂和半均裂三种。
(先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离子化键)鱼钩: ,表示单电子转移;箭头: ,表示两个电子转移。
含奇数个电子的离子:OE , 含偶数个电子的离子: EE , + 电荷位置不清楚的用 “ ┐”表示。
2、化学键易断裂的几种情况:1) α裂解: 带有正电荷的官能团与相连的α碳原子之间的断裂。
2)β裂解:带有正电荷的官能团的α位和β位的两个碳原子之间的断裂。
3)i 裂解:官能团上的电荷转移的裂解。
或:由电荷中心引发的裂解。
又称诱导裂解。
(三)同位素离子:由于天然同位素的存在,因此在质谱图上出现M+1、M+2等峰,含有同位素的离子称为同位素离子,由这些同位素所形成的峰称之为同位素峰。
峰强比可用二项式 (a+b)n 求出:a与b为轻质同位素及重质同位素的丰度比;n 为原子数目。
(四)、亚稳离子:质量数为m1的离子离开离子源到达质量分析器之前,其中部分发生裂解失去,由于部分动能被中性碎片带走,所以这种离子的能量比在离中性碎片(Δm)而变成低质量的m2子源中产生的m的能量要小,这种离子称为亚稳离子,用m*表示。
2的能量要小,因此亚稳离子比在离子源中产生由于亚稳离子的能量比在离子源中直接产生的m2偏转更大,从而形成亚稳离子峰。
在质谱中出现的离子有分子离子同位素离子碎片离子
在质谱中出现的离子有:分子离子、同位素 离子、碎片离子、重排离子和亚稳离子等。 一、分子离子
M - e → M+·
M + 或 M+· 表示
M +:表示离子中有偶数个电子; M+·:表示离子中有奇数个电子。
1、分子离子峰的识别
(1)、在质谱图中,分子离子峰应该是最高质荷 比的离子峰(同位素离子及准分子离子峰 除外);
2、同位素离子峰的相对强度计算
(1)、重同位素丰度低,在分子中含有数目多的 元素的同位素离子峰的计算 CWHXNYOZ (M+1)%=(1.12×W)+(0.016×X)+(0.38×Y)+(0.04×Z) (M+2)%=( 1.1×W )2/200 + ( 0.20×Z )
计算化合物C8H12N3O的(M+1)和(M+2)峰相对于M+·强 度
由于以上元素都有同位素,在质谱中会出现由 不同质量的同位素形成的峰,称为同位素峰。同位 素峰的强度比与同位素的丰度强度比是相当的,从 表中可以看出,其中丰度比较小,但在有机化合物 分子中含有的数目较多的元素如C、H、O和N的同 位素产生的同位素峰很小,表中S 、Si、Cl、Br 元 素的同位素丰度高,因此含有这些的分子离子或碎 片离子其M+2峰的强度较大,因此根据M和(M+2) 两个峰的强度比容易判断化合物中是否含有S、 Si、 Cl和Br等元素,以及含有几个这样的原子。如果 M1+·离子含有一个Cl,就会出现强度比为3:1的M1
18O 17.99916 0.204
氟
19F 18.99840 100
—— —
—— —
质谱常见碎片离子总结
质谱常见碎片离子总结质谱技术是现代最重要的分析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生物、药物等各个领域的研究分析。
质谱技术通过测量离子的质量分数和碎片离子来确定分子的结构,从而可以准确估算分子的化学成分。
碎片离子是质谱技术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在质谱技术中,碎片离子可以提供有关分子结构的有用信息,进而对分子中不同的原子组合进行准确的识别。
碎片离子的性质取决于分子的复杂程度,这意味着碎片离子的分布模式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重点讨论质谱技术中常见的碎片离子,以及它们在分析过程中的重要性。
质谱技术中最常见的碎片离子有以下几种:(1)碳碳裂解反应碎片离子,由C-C键裂解生成,即原分子中两个相邻的碳原子通过核碳键分离,形成C2H2碎片离子;(2)竣基裂解碎片离子,由c-O键分离形成,即原分子中的竣基分离,形成C2H30碎片离子;(3)氧碳开环碎片离子,由C=O键裂解形成C2H20碎片离子;(4)埃基裂解碎片离子,由C=C键裂解形成C2H2碎片离子;(5)氧化碎片离子,由CoOH键分离形成C2H202碎片离子;(6)氨碳裂解碎片离子,由C-N键分离形成C2H3N碎片离子;(7)无官能基碎片离子,由C-H键分离形成C2H4碎片离子。
上述所提及的碎片离子是质谱分析中最常见的一些离子,但它们也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分子的识别的关键一步。
因此,熟悉碎片离子的分布模式和性质是分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
比如,碳碳裂解反应碎片离子可以用于鉴定含有两个高度官能化的碳原子的分子,而竣基裂解碎片离子则可以用于鉴定含有竣基的分子。
当碎片离子相互结合时,分子中原子组合的特征和性质可以更加清晰地表现出来,从而帮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分子的结构。
据研究表明,已经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碎片离子在质谱技术中的表现。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分子结构本身,如分子上的原子数、原子组合等,这些因素可以直接影响碎片离子的分布模式。
此外,频率的不同也会影响分子碎片的形成,而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则会影响碎片离子的保存能力。
液相色谱质谱基础介绍
21
质谱的调谐和校正
调谐:通过把一系列已知质荷比的标准物引入 三级四极杆并产生离子,利用这些已知离子,调整 离子光学组件上的仪器参数(电压值),以期在全质量范围获得最大传输效率,获得理想信号强度。 调谐包括控制skimmer,八极杆,透镜,四极杆和检测器等的参数。
APCI
分析物的极性
极性 25
LC-MS分析条件的选择
2. 正负离子模式的选择
正离子模式(ESI+): *适合碱性样品分析,可用乙酸(pH=3~4)或甲酸(pH=2~3)对样品加以酸化,降低pH *流动相酸性环境: 容易加合质子
负离子模式(ESI-): * 适应于酸性样品,含氯、含溴和多个羟基时可尝试使用 * 流动相碱性环境:易失去质子 * 可用氨水或三乙胺(因产生顽固性背景102峰 [M+H],慎用!)对样品进行碱化,增加pH
缺点:没有商品化的谱库可对比查询,只能自己建库或自己解析谱图。
2
培训目的
认识和了解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1290II-6460) 掌握MussHunter Data Acquisition参数设定,学会数据采集 掌握利用Qualitative Analysis进行数据分析的基本操作
3
• 不过滤离子,所有的带电离子全都通过
B → 扫描(SCAN)
• 指在给定的质荷比范围内,依次采集每个质量数的信号
C → 选择离子监测(SIM)
• 只是采集指定的某个或某几个质荷比的离子信号
LC MS知识介绍
LC MS知识介绍lc-ms知识介绍1.如何看待质谱(1)确定分子离子,即确定分子量:氮规则:氮原子偶数的分子质量数为偶数,氮原子奇数的分子质量数为奇数。
高质量碎片离子存在合理的质量差异。
如果质量差在3~8和10~13、21~25之间是不可能的,则表明它是碎片或杂质。
(2)确定元素组成,即确定分子式或碎片化学式:高分辨质谱法可以直接从分子量计算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从而推导出分子式。
低分辨率质谱法使用元素的同位素丰度。
m-1、m-15、m-18、m-20、m-31。
这意味着H、CH3、H2O、HF、OCH3的损失(3)峰值强度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丰度大反映了离子结构的稳定性:在元素周期表中自上而下,从右至左,杂原子外层未成键的电子越易被电离,容纳正电荷能力越强,含支链的地方易断。
2、离子源EI(电子电离):电子轰击电离-硬电离。
化学电离:化学电离——核心是质子转移。
FD(现场解吸):现场解吸-目前基本上由FAB取代。
fab(fastatombombardment):快原子轰击―或者铯离子(lsims,液体二次离子质谱)。
ESI(电喷雾电离):电喷雾电离是最软的电离方式。
离子蒸发用于获得[m+h]+]+,[m+na]+或[m-h]-单电荷离子。
化合物无需挥发性,溶液中已形成离子;样品流速:0.2-1ml/min;它适用于极性分子的分析。
它可以分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蛋白质分子、肽等)。
生物大分子产生多电荷离子,通常只产生分子离子峰。
因此,它可以直接测定混合物和热不稳定的极性化合物;通过调节离子源的电压来控制离子的碎裂(源中的CID),从而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大气压力化学电离:大气压力化学电离也是一种软电离技术。
质子转移发生在高压放电中,产生[M+H]+或[M-H]-离子;化合物应具有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离子应在气体条件下形成;样品流速:0.2-2ml/min;它只产生单电荷峰,适用于质量数小于2000 da的弱极性小分子化合物的测定;适用于高流动梯度洗脱/高低水溶液变化的流动相;离子破碎是通过调节离子源的电压来控制的。
质谱中的离子与离子反应
(3) 须看丢失是否合理
分子峰的质量数与其相邻的次一个峰质量数之差(m)是 丢失的碎片 m=15为(M-CH3)+, m=17(M-OH)+ m=30 丢失 CH2O 或NO 判断: m=14, -CH2 同系物 m=18 (M-H2O)+
m=5—13 不可能
丢失3-5个氢几率是很小的 (4)注意加合离子峰 [M+Na]+, [M+NH4]+
ABCD
-e
ABCD+.
A+ + BCD.
A + BCD+
BC+ + D D + ABC+ BC+ + A
r
AD+. + BC
质谱过程中的单分子裂解示意图
§.2 影响离子丰度的主要因素
一般而言,质谱中最强丰度的碎片离子来自形成最
稳定产物(离子与中性碎片)的反应途径.(立体效应等) 1. 产物离子的稳定性 产物离子的稳定性是影响离子丰度的最重要因素:
思考:--写出主要产物离子
CH3
CH3
(CH3)2CNH2
CH3
C2H5CHNH2
CH3
CH3CHNHCH3
CH2NHC2H5
CH3
CH2N(CH3)2
3.i碎裂 i碎裂过程是由正电荷(阳离子)中心引发的,有 两个电子转移。一个单键断裂导致正电荷位置迁移的过程。 OE+· 与EE+都能发生碎裂。
碎裂机理 质谱的基本作用: (1) 分子量的确定 (2) 元素组成的分析
(3) 结构信息提取-特征碎片 化合物类型与碳骨架
特征碎片
母离子、子离子和碰撞能量见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母离子、子离子和碰撞能量见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母离子、子离子和碰撞能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
母离子和子离子是在质谱分析和碰撞实验中经常遇到的概念,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和碰撞能量的调控对于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别介绍母离子和子离子的定义和特点,探讨它们与碰撞能量之间的紧密联系,并讨论这种关系的应用前景和意义。
首先,我们将深入了解母离子的定义和特点。
母离子通常是指在质谱分析中,待测样品经过离子化过程后生成的带正电荷的分子或原子。
母离子的形成可通过不同的质谱技术来实现,如电离源、化学离子化和激光离子化等。
母离子具有原子或分子的特定质荷比,能够提供关于样品的摩尔质量或者分子结构的信息。
了解母离子的性质和生成途径对于准确的质谱分析和物质表征至关重要。
其次,我们将介绍子离子的定义和特点。
子离子是母离子在质谱分析中发生断裂或缺失某些基团后生成的带电离子片段。
子离子的形式和结构能够提供样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信息。
子离子的产生方式和质荷比的选择可以通过调节碰撞能量来实现,在质谱分析和化学动力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最后,我们将讨论母离子、子离子和碰撞能量之间的关系。
碰撞能量是指分析物质生成母离子和子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它对于离子的产生和解离以及离子间的碰撞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碰撞能量的选择能够调控母离子和子离子的丰度比例及其产生的动力学过程,对于解析复杂样品及研究离子反应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将系统地介绍母离子、子离子和碰撞能量之间的关系。
对于了解质谱分析和离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人员来说,深入理解和把握这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对母离子、子离子和碰撞能量的准确控制和理解,有望为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及环境分析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带来巨大的潜力和发展机遇。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详细探讨母离子、子离子和碰撞能量的定义、特点和相互关系,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质谱常见加和离子
质谱常见加和离子
常见的质谱加和离子有以下几种:
1. 正离子(M+):样品分子的分子离子。
2. 水合离子(M+H2O+):样品分子结合了一个水分子,形成的水合离子。
3. 加氢离子(M+H+):在质谱分析中,常常会使用氢气等离
子源产生质子,与样品分子结合形成的加氢离子。
4. 加电子离子(M+e-):质谱中使用电子轰击产生的自由电
子与样品分子结合形成的加电子离子。
5. 碱金属离子(M+Na+、 M+K+):样品分子与钠离子(Na+)或钾离子(K+)结合形成的碱金属离子。
6. 铜三聚离子(M+2Cu+):样品分子与两个铜离子(Cu+)
结合形成的铜三聚离子。
7. 铵离子(M+NH4+):样品分子与氨离子(NH4+)结合形
成的铵离子。
这些加和离子在质谱分析中可以用于分子的识别和结构的推测。
气相色谱常用离子源
气相色谱常用离子源
气相色谱常用的离子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电子冲击离子源(EI):是最常用的离子源,通过电子束使待测物质产生离子,产物离子通常是分子离子(M^+)、基质离子(M^++1)和裂解离子(裂解离子)。
2. 化学电离离子源(CI):通过与化学试剂反应生成离子,产物离子通常是分子离子和化学离子。
3. 碰撞电离离子源(CI):利用高能量惰性气体分子与待测物质发生碰撞,使其产生离子,产物离子通常是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
4. 电喷雾离子源(ESI):通过高电压将待测物质溶解在溶液中,形成气雾,然后通过气雾中的溶剂蒸发,将待测物质转化为离子。
产物离子通常是分子离子和裂解离子。
5. 大气压化学电离离子源(APCI):通过在高温下将待测物质与化学试剂反应生成离子,产物离子通常是分子离子和化学离子。
这些离子源都有各自适用的样品类型和应用范围,选择适合的离子源可以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液相质谱里面的_base_peak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液相质谱里面的base peak 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液相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作为一种高效的分析技术,在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液相质谱分析中,base peak(基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代表了样品中相对丰度最高的离子信号。
本文将从定义和背景、分析方法以及应用领域三个方面概述液相质谱里面的base peak。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探讨。
引言部分介绍了液相质谱及base peak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液相质谱里面的base peak,包括其定义和背景、分析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第三部分将对Base Peak的特点和解释进行探讨,包括峰强度与丰度关系、影响因素分析以及数据解释和示例分析。
第四部分则着重讨论Base Peak在质谱定性定量中的应用,包括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中所起到的作用,并通过实际案例探讨其应用价值。
最后,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讨论,并展望液相质谱里面的base peak在未来的研究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液相质谱中的base peak,揭示其特点和解释。
同时,重点探讨了Base Peak在质谱定性定量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液相质谱中base peak 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质谱分析中的价值,并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一参数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解释。
2. 液相质谱里面的base peak2.1 定义和背景在液相质谱分析中,base peak(基峰)是指出现信号最强烈的质荷比(m/z)值对应的离子峰。
它通常被用作质谱图中某个特定化合物的代表性特征峰。
与其他离子峰相比,base peak通常具有较高的峰强度,并且更容易被检测和识别。
因此,研究和解释base peak在液相质谱中具有重要意义。
2.2 分析方法液相质谱仪通过将样品分离为不同的化合物,并利用电喷雾离子源产生荷电粒子,在质谱仪内部进行离子化、分离、检测等过程来获得质谱图。
质 谱(第四节)
②含Cl、Br和S元素化合物同位素峰的强度
化合物含一个Cl、Br和S时都具有比分子离子高2的同位素峰,它们的丰
度较大,很容易识别。
35Cl/ 37Cl=100/32.5; 79Br/81Br=100/98; 32S/34S=100/4.42
CH3F m/z34,由于氟没有同位素,其M+1峰的强度是M+· 峰的1%,是由一 个 13C 贡献的。 CH3C1 m /z50 ,可以看出 M+2 m /z52 的相对强度大约是分子 离子的1/3。 CH3Br m/z94,可见[M]:[M+2]=1:1。
分子离子峰强度规律: 芳烃>共轭烯烃>烯烃>环烷烃>酮>直链烷烃>醚>酯>胺>醇>高分 支的烃。
9
6.分子离子正电荷的标记
电子电离电位的规律是: n电子<π 电子<σ 电子 9.8eV 10.6eV 11.5eV
(1)含杂原子化合物(0、N、S等原子)的正电荷的标记。 杂原子上的孤对电子最容易丢失, 正电荷标在杂原子上。 (2)有双键(无杂原子)时,正电荷标 记在双键的任一个碳原子上。
带有偶电子的阳离子碎片a阳离子阳离子中性分子自由基阳离子自由基偶电子偶电子偶电子奇电子奇电子阳离子碎片a离子只能断裂成带偶电子的阳离子和中性分子两部分不能产生带奇电子的自由基阳离子和自由基两部分
第四节 质谱中的主要离子
质谱图
分子离子确定分子量。 碎片离子提供结构信息,即试样分子中 的结构单元及其连接顺序。
- e-
CH3 C H
-裂解
or
O+ CH3 C H
-裂解
CH3 C O+ + H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