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控制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所属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代码:081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C o n t r o l T h e o r y a n d C o n t r o l E n g i n e e r i n g(专业代码:081101)本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首批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1985年首批获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8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5年列入“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本学科针对各类复杂控制问题,研究和发展新的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

目前的研究为:复杂系统的控制理论,流程工业建模、控制与优化,生产自动化与智能机器人等。

研究领域覆盖了自动控制领域从基础研究到高技术发展的不同层次,在学术上属学科前沿。

本学科所在的自动化系设有自动控制、工业自动化、可编程控制器、CIPS等实验室,可以进行数字仿真、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实时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课题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国家“九·五”攻关、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基金及其他横向协作项目。

本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首批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首批获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首批一级学科博士点。

是国家"211工程"、"985"的资助学科重点建设学科。

其中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在198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再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本学科现有教授20余名,副教授近40名,另有国内外客座教授10余名。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针对各应用领域中面临的复杂控制问题,应用控制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和发展先进的控制技术和自动化系统。

为我国自动化领域培养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推动我国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发展,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身心健康,品行优良,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高的控制理论研究水平及较强的控制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教育科研、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特色鲜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及良好的合作及创新精神。

二、研究方向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

控制科学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的共性问题,即为实现控制目标,应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其内部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而与各应用领域的密切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

本学科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和多领域结合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

本学科下设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研究控制理论与控制方法及其在各种系统中的应用,如线性与非线性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智能控制、多变量控制、系统辨识、智能优化与智能维护、高性能伺服运动控制等。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研究多传感器集成与融合、微纳器件设计与制造、传感器网络、现场总线、系统集成、量子信息处理、太赫兹波、过程检测与控制、电测与控制等技术与装置。

3、系统工程(081103,待审批)面向机电产品及其零部件的生产,开展产品物流工程、质量工程方法、质量管理认证、标准化体系建设相关研究。

面向特种设备,开展运行可靠性分析、性能试验方法和安全保障、系统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面向制造企业,研究制造过程管理、生产系统优化、产品数据管理等。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待审批)研究以各种传感器为信息源,以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技术为核心,以数学方法与计算机为主要工具,探索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处理、分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具有某些智能特性的系统或装置的方法、途径与实现,以提高系统性能。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1 学科门类:工学(08)学科级别:一级一、学科简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是1981年国家第一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被批准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其下属的机器人研究中心为“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学科拥有博导9名,教授1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21名。

在机器人学与机器人技术、控制系统与装置、自动检测技术、非线性系统理论等方面,已成为国内知名的研究群体和基地。

近年来先后承担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1项,目前正在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34项,其中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在Automatica、IEEE、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等国际顶级刊物发表论文26篇;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二、适用学科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3、系统工程4、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系统5、导航、制导与控制三、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满足以下要求: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发展动向,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及教学工作的能力。

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能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

四、学制及学分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

硕士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学期间应修33~35学分,其中必修环节3学分。

五、研究方向1.智能机器人2.计算机控制与仿真3.控制理论及应用4.先进制导理论与技术5.检测理论与技术6.传感器与智能仪表7.自动检测监控与系统集成8.信息系统工程9.模式识别与图像理解10.计算机视觉六、课程设置七、学位论文具体要求参照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 - 河海大学研究生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 - 河海大学研究生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学科门类:工学(08)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

目前,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应用已遍及工业、农业、交通、环境、军事、生物、医学、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

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最优控制、系统辩识与建模、计算机测控系统、水利水电自动化、电气传动自动化、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过程控制、模式识别、开关电源控制系统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团结而充满活力的科研教学队伍。

本学科科研条件良好,拥有“智能自动化研究所”和“系统与控制工程研究所”,建有“水利部机电控制及自动化重点实验室”。

一、培养目标培养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方面的高层次综合型人才,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相关二级学科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相关二级学科的进展和研究动态,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从事与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装备设计制造、工程管理、高等教育等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2、运动控制系统3、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4、水利水电工程自动化5、智能化仪器与自动化装置6、模式识别理论与应用三、学制和学分攻读硕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3.5年(非全日制学生可延长1年)。

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研究环节组成。

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研究环节5学分。

四、课程设置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代码:0811)(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隶属于“信息处理与自动化技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包括“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二级学科博士士学位授予权。

一、培养目标按照研究生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在控制科学与工程方面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以及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基础;深入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前沿,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综合运用控制、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控制科学与工程的某一理论或实践方面做出在学术上或工程上有创新的研究成果;具有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可以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设计部门或企业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技术开发工作。

二、研究方向1.计算机控制与智能自动化;2.认知学习与机器智能;3.智能机器人技术;4.网络化控制系统与管理;5.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6.复杂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7.电气传动与控制;8.传感与检测技术;9.新型微特电机;10.信息科学与工程11.通信网络控制与管理三、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修业年限3~8年,基本学制为3年。

当博士生提前完成全部学业,要求缩短学习期限,或因故需延长学习年限时,应由博士生提出报告,导师签署具体意见,经主管院长同意报学校批准。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实行学分制。

博士生课程教学总学分不少于18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

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研究生本人情况,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学。

1、学位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博士英语:3学分,博士英语口语:1学分;要求博士生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代码:0811)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适应我国经济、技术、教育发展需要,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开发、教学、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较强的实际工作的能力;博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研究方向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系统工程(08110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导航、制导与控制(081105),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081120),信息获取与控制(081121)共七个二级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系统建模与仿真2. 复杂系统及其控制3. 过程控制与优化4. 振动控制与运动控制5.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6. 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7. 故障诊断 8. 飞行器的制导与控制9. 智能机器人 10. 视听觉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11. 机器学习 12. 人工智能13. 智能交通系统 14. 敏感材料、敏感机理及其建模15. 信号检测与处理 16.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17. 网络新媒体服务系统三、学制及学分1.硕士培养模式。

通过硕士研究生招生统考或免试推荐等形式,取得我校硕士研究生资格者,学制3年。

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低于35分(含开题报告2学分)。

2.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

在读硕士研究生入学2~3年后,完成硕士阶段基本学习任务,通过博士生资格考核,可以取得博士生资格,其中博士阶段学制为3~4年。

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低于45分(含博士论文开题报告2学分、学术会议2学分)。

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科专业代码:0811内含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和智能系统、生物信息学学科专业介绍一、中国矿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极强的办学实力,是国家和我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

本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学科,2017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类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和智能系统”和“生物信息学”四个二级博士学科点,围绕智能控制理论、智能优化方法、人工智能、生物信息等方向开展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转化,为我国的IT行业、制造业和能源资源领域培养了大量德才兼备的领军人才和业务骨干。

近5年,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子课题、国家“86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励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出版专著近20部。

本学科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形成了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333 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等为骨干、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14人,博士学位比例为94%,具有海外经历教师20余人,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近10人。

本学科具有一流的科研环境,学科建设有“矿山互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国家级平台,以及“地下空间智能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感知矿山物联网工程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平台,能够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优越的软硬件支撑。

学科具有稳定的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可为研究生培养提供稳定的支持和锻炼机会。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1)(2017年修订)一、培养目标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品行优良,身心健康;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中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及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的能力;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能够熟练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资料,并使用英文撰写论文、摘要等。

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承担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3.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4.系统工程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

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四、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方式应充分发挥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鼓励与社会力量联合培养,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研究生快速适应社会的培养机制,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

五、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实行学分制。

其中学位课程又分为公共学位课与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专业课程每16学时计1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1.学分研究生在校获得的总学分数不得低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实践环节(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3学分。

硕士生学位课程必须考试,非学位课程可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成绩合格者,方能取得相应学分。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以工程领域中的各种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问题的学科。

控制科学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独立于具体对象的共性问题,即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与综合其内部与环境信息,设计何种控制策略与决策行为,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与各应用领域密切结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

本学科点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形成了独特科学方法论,对科学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5个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代码:081101)”、“检测技术与自动装置(学科代码:081102)”、“系统工程(学科代码:08110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代码:081104)”、“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代码:081105)”。

二、培养目标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掌握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须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文献,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三、研究方向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3.系统工程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四、学习年限学制2.5年。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3.5年。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本学科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

课程分为:公共课、学位课、选修课和补修课程。

学位课不低于11学分。

六、培养方式、考核方式及要求和学位论文要求参见《江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该方案从2013级研究生开始执行,解释权属物联网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11一级学科名称:控制科学与工程一、培养目标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熟练运用涉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智能仪器、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和方法。

具备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有严谨求实的态度和科学作风。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毕业生可从事自动化工程领域的教学、研发、设计、实现、运维和管理等工作,适应国家尤其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如果是学生个人原因未能按期毕业,经费由学生个人自理。

(三)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三、研究方向(一)复杂系统分析与应用(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三)检测技术与智能仪器(四)新能源利用与电气控制四、培养要求(一)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二)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三)在第四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

考核合格方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时间在第四学期初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核
学时 讲授形式
要求


方试
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政治理论课
2
研究
36
讲授 考试
考3 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
1 18
讲授 考试
外语 6 学分
基础 外语 专业外语
英语(一) 英语(二)
2 160
3 1 40
讲授 讲授
考试 考试
基础理论课 矩阵理论
3 60
讲授 考试 平 均 ≥
21
6 学分 数值分析
潘剑飞,秦斌,李 福明,吴超,房立 存,周受钦
费跃农,邓元龙, 王建萍,李卫民, 郑三元,李天利
彭建春,陈宏,钟
: 系统工程
电气系统综合自动化
金明

系统可靠性理论及应用

生物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
考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视频图像背景分离与运动物体识别 李岳峙,杨蓉
数据挖掘
计算机视觉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以工程领域内的控制系统为主要对象,研究各种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 的建模、分析、综合、设计及实现的有关理论、技术和方法。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智能控制与先进控制系统、 电机与磁浮系统设计-驱动-控制、物联网与综合自动化、新能源发电控制、智能机器人等。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通过 (中期 考核表 中导师 签字确

认)

登记满 10 次(其中
必(
修 环 节
学 分 )
3
考 考
学术讲座 2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考查
发展专题不少于 5 次)
文献阅读(开题报告) 1
考查
通过
教学社会实践
考查
七、课程免修 研究生通过自学或其它学习途径已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并达到其基本要求,经本人申请,任课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是研究被控对象的信息提取、转换、传递与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 术。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无损检测技术、纳米精度测量技术、嵌入式系统、新型传感器与应用系统等。
“系统工程”学科以大系统为对象,用系统与控制的思想、观点与方法,并以计算机为工具来分析、 揭示和预演各种复杂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从而设计出一个或多个能够多快好省地达到预期目标的系统化 过程。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信息系统决策及自动化、电气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可靠
2 40
讲授 考试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2 40
讲授 考试
嵌入式系统
2 40
讲授 考试
高级软件工程
2 40
讲授 考试
DSP 系统设计
2 40
讲授 考试
现代控制网络
2 40
讲授 考试
模式识别
2 40
讲授 考试
鲁棒控制理论与应用
2 40
讲授 考试
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
2 40
讲授 考试

人工智能原理
2 40
讲授 考试
考 2012 年 6 月 30 日
4
二、培养方向
学科名称
培养方向 (二级学科)
研究内容
指导教师

智能控制与先进控制系统

情 电机与磁浮系统设计、驱动与控制 曹广忠,郭小勤,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1
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
ka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www.kao 081103
新能源发电控制 电力电子技术 物联网与综合自动化 智能机器人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 纳米精度测量技术 嵌入式系统 新型传感器与应用系统 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 信息系统决策及自动化
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需参加该门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或在课程开始前单独组织的免修考 试,通过考试可获得学分。
八、考核方式 (一)课程学习和各必修环节,均需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成绩考核,经考核通过才能取得
3
规定的学分。 (二)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除必修环节和补修课程进行考查外,其他课程一律进行考试。 (三)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定,考查科目按通过、不通过两级记分制评定。 (四)考试课程成绩要求 60 分以上(含 60 分)可获得学分,考查课程通过者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
情 (三)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参照《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筛选
办法》执行。
友 (四)跨学科、专业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原则上应补修本学科、专业本科的主干课程,由导 om 师在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时予以确定。 t.c 五、个人培养计划
ne 在第一学期,学科点以师生双向互选的方式为研究生确定指导教师,经学院审定同意并上报研究生院 o (筹)。
深圳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修养,
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一门
外国语,能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中外互译、撰写外文论文摘要和一 定的听说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各科成绩平均达到 75 分以上(含 75 分)方可申请学位。 (五)考试可以采用闭卷、开卷或课程论文等方式,如采用其它方式须经学院主管领导同意并做好考
核记录。 (六)必修环节中,开题报告通过获得文献阅读学分;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并填写《学术讲座登记表》,
导师签名确认后获得学术讲座学分;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由导师进行考核,不计学分。必修环节不通过者 不能申请论文答辩。

计算机视觉
位 课
选修课
虚拟仪器技术
2 40 2 40
讲授 讲授
考试 考试
≥60 分
程 ( 不 少 于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与交流驱动 2 40
现代运动控制技术
2 40
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
2 40
供 讲授
讲授
考试 考试
提 讲授 考试
离散数字控制系统
情 2 40
讲授 考试
11
学 分 )
补修课程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友 电气系统综合自动化 om 无损检测 .c 机器人控制技术 t 决策论及其应用 ne 系统可靠性理论及应用 ao 复杂系统理论与应用
2 40 2 40 2 40 2 40 2 40 2 40 2 40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kaok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学生须补修 2—3 www 门,只记成绩,不记学分
学 分 )

(三选二) 随机过程


线性系统理论

专业课
课Leabharlann 数字信号分析与处理 ≥6 学分
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 (至少五选
3 60 3 60 3 60 3 60 3 60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75 分
二)
系统工程
3 60
讲授 考试
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3 60
讲授 考试
2
控制系统仿真与 CAD
按期毕业。经研究生本人申请、学院同意、研究生院(筹)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学习年限最长不超 过五年。研究生在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申请提前半年或一年毕业,但学年限不得低于 2 年。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与学位(毕业)论文的时间比例一般为 1:1。
四、培养方式
供 (一)实行导师负责制,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提 (二)研究生应完成个人培养计划所列的课程学习任务,承担导师安排的科研工作,完成学位论文。
1
性理论及应用等。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采集、处理与特征提取,模式识别与分析,人工智能 以及智能系统的设计。其研究领域包括生物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视频图像背景分离与运动物体识别、数 据挖掘、计算机视觉等。
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将增加或修订研究方向。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制三年。研究生应该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和学位论文,修满学分,
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撰写要求详见《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细则》。有关学位(毕
友 业)论文的学术规范问题由研究生本人承诺,导师负责。 com 十、发表学术论文(取得科研成果)的要求
t. 在学习期间,研究生必须取得导师要求的某项科研或教研成果,例如:学术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 ne 科研报告、撰写立项申请书、成果鉴定书、教研项目报告等。 kao 十一、毕业与学位申请
(七)学位(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按通过、不通过记录。 九、学位论文
研究生通过中期考核可进入学位(毕业)论文阶段。进入学位(毕业)论文阶段的研究生首先进行开
供 题,撰写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文献阅读,学位论文选题、科研调查、研究方法、实验手段、理论分析、论 提 文工作计划等。开题报告向研究生指导小组提交,经学院批准,由各培养单位存档。凡首次开题未通过者, 情 应于一个月内重新选题并再次组织开题,仍未通过者应终止学习,按退学处理。研究生的学位(毕业)论
ka 第一学期结束前,指导教师与所指导研究生根据本培养方案的要求,共同拟订并提交研究生个人培养 o 计划。个人培养计划纸质文档由学院保存,电子文档上传至研究生院(筹)。 w.ka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
ww 课程学习应修总学分不少于 32 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 21 学分
类别










:课程名称
o 研究生按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要求,修满规定学分,通过论文答辩,准予毕业,并根据《深圳大 ka 学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申请学位。 www. 十二、推荐阅读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