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

合集下载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1 目的为使标准物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并保持完好,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适用于标准物质的采购、验收、入库、保存、验证、使用、标识和记录管理。

本程序标准物质包括直接购买的标准样品和标准溶液及自配标准溶液三种。

3 职责3.1 主任负责批准标准物质的购买。

3.2 技术负责人负责标准物质采购计划的审核。

3.3 检测组提报标准物质采购计划,负责标准物质的验收、登记和管理,负责标准溶液处置的批准。

4 程序4.1标准物质的购买4.1.1各检测室提出标准物质采购计划,填写《采购申请单》,由技术负责人审核,主任批准后实施,确保购买有证的标准物质。

4.1.2购买的标准物质由检测室负责登记。

4.2标准物质的验收4.2.1 对购入的标准物质验收时,除需要对照标准物质/标准样品《采购申请单》核对相关信息,以确认符合采购计划要求外,还需检查包装及标识的完好性(或密封度)、证书与实物的对应性。

适用时,还应检查证书中表明的特性量值、不确定度、基体组成、有效日期、保存条件、安全防护、特殊运输要求等内容。

4.2.2 对于有低温等特殊运输要求的标准物质,可行时要检查运输状态。

4.2.3 如有必要且可行,可以采用合适的试验手段确认标准物质的特性量值、不确定度、基体组成等特性。

4.2.4 当对同一种标准物质更换了生产商或批次,需要时,实验室可对新旧标准物质进行比较,既可验证旧标准物质了特性量值的稳定性,也可确认新标准物质满足使用要求。

4.2.5 当标准物质用于校准、方法确认、量值传递与溯源时,应尽可能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以下简称CRM)。

4.2.6 一般情况下,标准物质使用者应参与验收工作。

4.2.7 实验室应对必要的验收内容形成记录。

适用时,标准物质验收记录一般包括:标准物质名称、编号、批号、包装、标识、证书、特性量值、不确定度、有效日期、购入日期、购入数量、生产商、验收人、验收结论等。

如果采用检测手段进行实验验收,应还有验收时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等的相关信息和记录。

程序文件29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程序文件29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程序文件29标准物质管理程序标准物质管理程序1 目的为对标准物质进行有效控制和规范管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所/站对标准物质的采购、使用和储存的管理。

3 职责3.1 办公室负责标准物质的采购、验收和管理。

3.3 专业室负责提出标准物质的采购申请和使用保管。

4 工作程序4.1 标准物质的采购4.1.1 专业室根据检定/校准/检测项目、工作和进度,提出标准物质采购申请并填写《供应品采购申请表》,上交办公室。

采购申请应包括标准物质的名称、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4.1.2 办公室对专业室采购申请进行确认,经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实施。

4.1.3 办公室按《合格供应商名单》确定供货商,采购所需的标准物质。

采购的标准物质必须是有质量证明书、合格证或检定证等质量证明的能溯源到SI测量单位或有证标准物质。

4.1.4 标准物质到货后,办公室会同专业室进行质量验收,审查标准物质是否符合相应规程/规范/标准的要求,是否能满足工作的需要,由办公室填写《供应品验收单》。

专业室人员办理领用手续,具体参照《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管理程序》。

4.1.5 标准物质的建档工作执行《档案管理程序》。

4.2 标准物质的使用4.2.1 专业室人员应在仪器使用情况及原始记录上认真填写使用前后状态情况。

4.2.2 专业室应根据检测需要和标准要求进行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做好标准溶液管理卡的标识(包括配制时间、配制人、浓度、名称、有效日期等信息) 第2版第1次修改第 1 页共 2 页标准物质管理程序工作。

4.2.3 检定/校准/检测人员在使用标准物质、溶液时,应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保持标识清晰完整,严禁使用超过期限的标准物质溶液。

4.2.4 质量监督员应对标准物质的使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检定/校准/检测人员正确使用标准物质,消耗性标准物质(如标准溶液)在使用完毕若有剩余时,不得放回原瓶,以免影响标准物质的质量。

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

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

安顺市城投重交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1 .目的通过控制标准物质包括水泥细度和比表面积标准样﹑中国ISO标准砂﹑灌砂法专用砂﹑标准水泥,以及化学药品包含基准、高纯、色谱纯三种试剂的采购、贮存、使用各个环节,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检测实验室检测时定值的标准物质和化学药品含基准、高纯、色谱纯三种试剂。

3 .编写依据本公司《质量手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 .职责4.1 检测室根据检测工作需要提出具体的标准物质采购计划。

4.2 办公室负责标准物质的采购。

4.3 标准物质由检验科室负责保管。

5 .工作程序5.1 制定购买计划每年初,检测室根据本年度工作计划,详细列出需要购买的标准物质和化学药品含基准、高纯、色谱纯试剂的名称、数量、规格,坚持既要保障工作需要,又要避免浪费的原则。

5.2 购买5.2.1 购买计划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由办公室采购人员负责购买。

5.2.2 标准物质及化学药品含三种试剂的采购应到国家定点部门购置,并索要标准物质证书,保证质量合格。

5.2.3 遇有特殊情况要求特殊订货,经技术负责人及总经理批准后由办公室办理。

5.3 保管与使用5.3.1 标准物质与化学药品含三种试剂采购后,交各相应检测科室保管、使用。

5.3.2 各使用的检测科室对标准物质和化学药品含三种试剂的保管应建立明细账,内容包括:名称、规格、标准类别、产地、批号(定值日期)、失效日期、数量、领用人、保管人等。

5.3.3 标准物质和化学药品含三种试剂的保管应采取区别性质,分类存入,避免污染,延缓失效的方法,并不断改善条件,满足各类标准物质的贮存条件。

5.3.4 各类标准物质应由各检测室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严格执行领用登记制度,每次应按实际用量称量,并记录消耗量,对于溶剂为易挥发的有机溶剂的标准液,打开后应尽快配制完成,并用封口胶密封,以保证定值准确。

5.3.5 各检验科室应积极进行标准液的配制、定值和稳定性实验工作,确定各种不同浓度标准液的有效期,确保检测工作所使用标准液在有效期内。

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

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

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1 目的为加强标准物质的管理和使用,是标准物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并保持完好,确保检定、校准、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标准物质的采购与验收、入库与保管、验证与适用、标识与档案管理的控制。

3 职责3.1 实验室技术负责人负责标准物质采购计划的审核;3.2 公司采供部负责标准物质的采购;3.3 实验室检测人员负责采购计划的编制,标准物质的验收、登记和管理;对标准物质的保存、发放、使用情况负责;对标准物质的准确性和均匀性进行定期复查;3.3 检测组负责标准物质的使用、保管和提出采购申请。

4 工作程序4.1 标准物质的采购;4.1.1 检测组根据实际情况,向技术负责人提出标准物质的采购申请并填写标准物质采购申请单;4.1.2 技术负责人交由所长审核批准标准物质的采购申请计划;4.1.3 采购人员根据批准的计划要求负责标准物质采购的实施,并做好登记工作;4.1.4 对内服务组负责人验收标准物质证书与样品是否相符,生产日期和失效日期是否符合要求等,并做好验收记录;验收不合格的不能投入使用,由采购人员与供货商交涉,要求更换或者退货。

4.2 标准物质的管理4.2.1 建立标准物质明细表,标准物质应具有统一的编号、检验证书及有效期等相关资料;4.2.2 实验室应对标准物质的购买、验收、流转进行控制;4.2.3 标准物质由专人管理;4.2.4 如发现标准物质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4.2.5 每件标准物质应有明显的标志表明其状态。

4.3 标准物质档案4.3.1 标准物质的名称及编号;4.3.2 标准物质的生产制造商;4.3.3 标准物质的接收日期;4.3.4 标准物质的量值和准确度及有效期;4.3.5 标准物质的保存;4.3.6 标准物质的使用记录(填写标准物质使用登记表)。

5 相关文件《外部支持和供应管理程序》6 相关表格《采购计划申请单》《标准物质使用登记表》《供应商评价表》《标准物质验收记录表》《标准物质拒收记录表》。

20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20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1 目的配备能满足检测工作要求的标准物质、基准试剂,并使之处于受控状态,并能按规定在有效期内合理、正确地使用,以确保其技术指标(参数)标准值。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XXXX业务范围内仪器设备校准、标准溶液比对,检测方法的验证,量值传递、量值溯源、期间核查和日常的质量监控的标准物质和基准试剂的管理。

3 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标准物质、基准试剂的采购、配制、发放、保管。

3.2 质量负责人负责对标准物质管理进行质量监督。

4 工作程序4.1标准物质、基准试剂的采购,按《采购控制程序》执行。

4.2标准物质,基准试剂的领用和处置。

4.2.1标准物质、基准试剂由标准计量室负责发放,并填写《标准物质、基准试剂领用登记表》,严禁使用者私自取用。

4.2.2取用标准物质、基准试剂时,用天平称取。

固体粉末用药匙,块状固体用镊子,且药匙和镊子使用前必须保持干燥、清洁,用完后,药匙和镊子要立即擦洗干净。

取出多余的标准物质、基准试剂严禁倒回原包装中。

4.2.3所有的标准物质和基准试剂都必须在其有效期内使用,期间核查不合格、过期变质的标准物质及基准试剂要及时处理。

4.2.4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执行《期间核查程序》。

4.3 标准物质的使用4.3.1标准物质的使用由化验室和化验人员提出使用目的,填写《标准物质、基准试剂领用登记表》,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发放。

4.3.2标准物质限于技术负责、化验人员使用,分别用于质量监控、自控和配制标准系列。

4.4 基准试剂的使用4.4.1基准试剂由检验室负责配制标准溶液。

4.4.2标准溶液配制后,必须质量监督人员复核,用标准物质溯源或已知标准比对。

4.4.3标准溶液使领用要登记名称、浓度、用量、时间、用途、领用人。

4.5标准物质、基准试剂的贮存、保管。

4.5.1购置的标准物质、基准试剂由检验室验收证书,登记、保管。

4.5.2标准物质、基准试剂,必须有专门的贮存室并建立《标准物质一览表》和《基准试剂一览表》,由标准计量室管理。

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

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

修改记录1目的:为使标准物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并保持完好,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特编制本程序。

2 范围:适用于标准物质的采购、验收、入库、保管、验证和使用。

3 职责3.1 现场室和分析室负责标准物质的采购申请、协助验收、使用以及使用期内的保管,配合进行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

3.2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标准物质的采购、使用和报废,发现标准物质存在缺陷时组织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追溯。

3.3质量室负责标准物质的保管、处置和组织期间核查。

3.4 分析室负责编制标准溶液配制作业指导书,进行标准溶液的配制。

4 工作程序4.1标准物质的采购与验收4.1.1现场室和分析室根据工作需要或质量室根据考核需要以及库存,提出采购申请,提出所需标准物质的购买,并填写采购申请单,写清标准物质的名称,技术标准要求等信息,交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1.2采购员应对标准物质制造单位和供应商进行核实,保证所购标准物质的质量。

购买时应首先从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发布的标准物质目录中选择有关的标准物质。

当目录中未能找到或供应单位因故不能提供所需的标准物质时,再考虑从国内其他单位购买或从国外进口有证标准物质。

4.1.3标准物质的验收4.1.3.1非生物标准物质的验收标准物质的验收应检查标签、证书或其他证明文件等信息,验收时应检查:标准物质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破损;标准物质名称、编号、技术特性(标准值及不确定度等)是否符合使用要求;是否附有标准物质证书;是否在有效的使用期限内。

验收检验应做好记录。

验收不合格的,不能投入使用,由采购人员办理退货或作其他处理。

4.1.3.2标准菌种的验收标准菌种验收时应检查:标准菌种的数量、名称;菌种安瓿的完整性;是否附有标准菌种证书;是否在有效的使用期限内。

同时,要在相应的菌种接收记录上记上所有的关于菌种的信息,如名称、数量和接收日期等。

在菌种安瓿及菌种管上粘贴标签,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代号、代次、接收日期、接收人、贮存条件、有效期。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1目的为保证公司使用的标准物质、标准溶液的有效性,并使其在贮藏过程中的技术指标与其标称值相符,实现计量溯源性,满足公司检验检测工作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检验检测用的标准物质使用和管理。

3职责3.1总经理负责对“标准物质购置申请单”的审批。

3.2技术负责人根据标准物质的库存数量、标准物质的有效期及各岗位的需求,及时提出申请。

3.3各组组长按标准物质的存放要求妥善保管标准物质。

4工作程序4.1标准物质的采购与验收4.1.1根据检测的需求,提出采购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购置。

4.1.2标准物质的购置应首先选择具有资质的单位购买,并尽可能购买有证标准物质。

4.1.3新购进的标准物质由使用人员负责验收,具体参照《标准物质管理作业指导书》执行。

对于验收合格的标准物质建立台账,填写《标准物质台账》。

4.2标准物质的使用4.2.1检测员需要使用标准物质时,向各组负责人索取,并填写《标准物质领取记录表》。

4.2.2检测人员应对领用的标准物质进行核查,包括名称、标识、外观检查等并与标准证书和使用说明相一致。

4.2.3超过使用期限或发现异常、变质等情况时,停止使用,并做出标识或予以清理。

4.3标准溶液的配制:4.3.1使用专用的设备和专门的人员进行制备。

具体参照《标准物质管理作业指导书》。

4.3.2标准溶液的配制应做好逐级稀释记录,并填写《标准品配制记录表》及《标准溶液配制记录表》。

4.4标准溶液的期间核查标准溶液的期间核查按照具体参照《标准物质管理作业指导书》进行。

4.5标准溶液的保管及销毁4.5.1各组组长根据标准溶液的特性和规定进行保管。

4.5.2对有特定条件保存的标准溶液,对其保存环境进行监测,确保其被适当保存。

标准溶液(标准菌株)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不得被污染或损坏,确保其完整性。

如发生异常或过期时应上报,以免影响检测工作。

4.5.3超过使用期限或已变质的标准溶液及时销毁,经技术负责人批准,按《有毒有害废弃物处理程序》对过期的标准物质进行销毁工作。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1 .目的为保证本公司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强化标准物质的有效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适用于标准物质、基准试剂和标准溶液的管理。

3 .职责3.1质管部负责公司有标准物质、基准试剂的购买、贮存、处置过程;3.2各检验室负责本室领用标准物质、基准试剂的使用、贮存和处置;3.3各检验室负责本公司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贮存和处置。

4 .工作程序4.1标准物质的购买4.1.1各检验室根据工作开展需要,明确公司需标准物质质量等级要求,提出公司需标准物质购买申请,由质管部审核后,报技术负责人批准方可购买。

4.1.22质管部负责组织有关检验室对标准物质采购,采购前对供货商的资质和合格证明进行审核,确保购买的为有证标准物质。

4.1.3购买的标准物质属于昂贵品、毒性品、麻醉品或危险品时,须经董事长批准,专人购买。

4.2验收、贮存及建档4.2.1标准物质到货后,质管部会同有关科室人员共同开箱验收,检查有无合格证书、标准物质的状态、批号、有效期和技术特性,并填写标准物质验收登记表,放在规定地点和环境条件保存。

指定专人负责标准物质的保管。

4.2.2标准物质的贮存与标识4.2.2.1验收合格的标准物质应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在包装容器上粘贴“绿色合格”标识,按照国家级、参考级、工作参考级分类办理入库登记。

不合格的标准物质退回采购供应部门办理退货。

4.2.2.2入库后的标准物质应遵循标准物质说明书中的要求和保存规定进行贮存。

对有危害的标准物质应实施安全隔离,执行《实验室安全与内务管理程序》。

要求贮存环境条件较高的标准物质,其贮存环境应建立监控手段和设施,必要时应规定环境记录的要求。

标准物质应采访于专用房间或专用橱柜内。

对于自配的标准贮备液,应按贮存条件要求存放。

4.2.2.3超过检定有效期或保质期的标准物质,仪器设备管理员应及时粘贴“红色停用”标识,防止误用。

4.2.3建立标准物质档案建立标准物质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标准物质目录、标准物质证书、入库与领用记录、核查记录。

环境监测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环境监测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对标准物质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管理,确保监测活动使用有效的标准物质。

2.适用范围适用于标准物质的采购、验收、存放、领用和使用等内容的控制。

3.职责相关部门负责标准物质的采购、验收、发放、保存和使用,负责证书管理和有效性管理。

4.工作程序4.1 采购4.1.1技术负责人审批标准物质申购需求。

4.1.2向有资质的标准物质供应商购买有证标准物质,并保存标准物质的信息和证书。

4.2 验收4.2.1相关部门和使用部门共同对采购标准物质的有效证明、品种、数量和有效期进行验收,验收合格者登记入库;严禁不合格标准物质入库。

4.2.2相关部门负责标准物质证书的管理。

4.3 使用4.3.1使用标准物质时应办理领用手续。

4.3.2标准物质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是否在有效期内。

4.3.3自配标准溶液必须严格按标准方法配制,在配制和标定过程中应复核每个数据,并粘贴显著标签,注明标准溶液名称、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期、配制和标定人员姓名等。

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详见《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1)。

4.3.4 现场监测中需使用标准物质时,应在标准物质的运输、保管和使用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和损坏。

4.4 存放4.4.1 标准物质应存放在干燥、清洁的专用房间或专用橱柜内,避光保存,严防污染或损坏;要求低温贮存的标准物质应存放在冷藏柜内。

4.4.2 对于自配的标准贮备液,应按贮存条件要求存放。

4.4.3 贮存的标准物质应建立台帐进行管理。

4.5 期间核查在有效期内未开封的有证标准物质,可不进行期间核查;在有效期内已开封的标准物质,应使用有效期内的标准物质进行分析测试比对,核查其浓度值是否有较大变化,若测定结果与保证值不符,则不能使用。

对于变色、变质、破损和超过有效期等核查不合格的标准物质按不合格标准物质处理,停止使用。

4.6 信息管理4.6.1 相关部门负责收集和保存标准物质信息,特别是不合格产品的信息应予以记录,以供今后采购时参考。

标准物质及试剂管理程序

标准物质及试剂管理程序

标准物质及试剂管理程序1.目的为使标准物质及化学试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并保持完好,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特编制本程序。

2.范围标准物质及试剂的采购与验收,入库与保管,标识与使用等。

3.职责3.1检测室:列出标准物质及化学试剂的使用目录及级别要求;提出标准物质及化学试剂的验收、保管、使用、报废要求。

3.2检测人员:按照标准物质及化学试剂的保管、使用的要求正确使用标准物质和化学试剂;做好使用记录。

3.3仪器设备管理员:建立标准物质档案,粘贴管理标识,维护标准物质及化学试剂的贮存环境。

4.工作程序4.1标准物质及化学试剂的采购与验收4.1.1技术负责人应列出检测所用标准物质或化学试剂的目录、数量及质量指标并据此提出采购计划。

制定的采购计划报中心主任审核批准。

4.1.2到货的标准物质或化学试剂,技术负责人应组织验收。

验收人员应认真做好验收记录。

4.2 标准物质及化学试剂的贮存4.2.1验收合格的标准物质应由设备管理员在包装容器上粘贴标识或用记号笔作出标识,分类办理入库登记(台账)。

4.2.2入库后的标准物质应遵循标准物质说明书中的要求和保存规定进行贮存。

对有危害的标准物质或化学试剂应实施安全隔离。

要求贮存环境条件较高的标准物质或化学试剂,其贮存环境应建立监控规定,必要时应规定环境记录的要求。

4.2.3超过有效期的标准物质或化学试剂,仪器设备管理员应及时标识,再集中处理。

4.3标准溶液的配制4.3.1技术负责人应指定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

当无依据标准时,技术负责人应制定标准溶液配制作业指导书。

4.3.2配制标准溶液所用的玻璃器皿要经过核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且玻璃器皿的清洗要符合标准要求以防止对样品的污染。

配制标准溶液和化学溶液用水应做核查,并且保存记录,以满足标准要求。

4.3.3配制好的标准溶液及化学溶液一定要注明配制日期、配制人员、溶液名称和溶液的浓度及失效日期等技术参数,并放置在避光、通风处保管,对有特殊要求的标准溶液或试剂应在符合要求的环境中贮存。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14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1.目的为了对标准物质(包括购置的标准物质和自行配置的标准溶液)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可比性。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标准物质的购置、验收、使用、储存、核查、安全处置过程的管理。

3.职责3.1实验室和快检部负责临时性标准物质的购置申请;负责领出后标准物质的保管、使用。

3.2 标准物质管理员负责库存标准物质的常规购置申请,审核临时性标准物质的购置申请,验收标准物质;负责建立、管理标准物质台账;负责标准物质的保存、出入库管理及库存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等。

3.3(副)总经理负责批准标准物质的申购。

3.4实验室安排专人负责购买标准物质。

4.程序4.1标准物质的购置与验收4.1.1必须采购、使用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有证标准物质,以便能溯源到国家基准。

4.1.2标准物质管理员根据库存情况和工作量,不定期的申购标准物质,经(副)总经理批准后购买。

4.1.3对于临时性(如扩项、或特殊需求)的标准物质购置:实验室和快检部根据工作需要参照《服务与供应品控制程序》申请购买,经部门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审核后,(副)总经理批准后购买。

4.1.4标准物质管理员负责标准物质的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包装和证书情况;证书中基本信息标准物质名称及编号,研制和生产单位名称,地址;包装形式,制备方法,特性量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值的不确定度,均匀性和稳定性说明,储存方法使用中注意事项及必要的参考文献等。

4.1.5标准物质的购置、验收同时执行《服务与供应品控制程序》。

4.2标准物质的管理4.2.1经验收合格标准物质,由标准物质管理员按证书要求的储存方法存放。

4.2.2建立标准物质台账,内容包括:标准物质名称、浓度、有效期、入库时间、生产单位等。

4.2.3标准物质证书由标准物质管理员负责收集保管。

4.3标准物质的使用4.3.1使用人员到标准物质管理员处领取并填写领用记录。

4.3.2使用前必须检查标准物质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有效期内。

CM-009-标准物质使用管理程序new

CM-009-标准物质使用管理程序new
4.7对同一标准品进行复标时,只需检测其含量及与含量结果有直接影响的其它项目,并出具新的报告单。
4.8标准物质的报废:标准物质超过有效期或检查发现受到污染、受潮变质等时,应予以报废,并按4.4规定进行贮存,登记。
CM-009-1标准物质汇总表修订号:0
日期
批号
瓶号
批准人
数量
经办人
备注
CM-009-2标准物质使用记录修订号:0
4.5标准物质的使用由化验室经理或主管批准,并作好相应的记录,标准物质在使用时应速称速封,并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污染。
4.6一级标准品的有效期按药典委员公布新标准品发行日起一年内有效。二级标准品的复测期为十二个月。有效期为二年。标准物质的日常检查在使用前进行。检查包装是否完好,粉末试剂是否受潮变质等。
1.0目的确保标准品的保管和使用,对自制工作对照品进行验证,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无误。
2.0范围化验室所用标准物质。
3.0责任化验室检验人员。
4.0程序
4.1化验室所用标准物质分为一级标准品和二级标准品。一级标准品为购置的药典标准品,如USP标准品、EP标准品等;二级标准品为自制已标定的工作对照品(WRS)。
4.2一级标准品:
化验室部门根据检验需要提出一级标准品的购置计划,报化验室经理审核、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按要求采购,采购到货后由专人负责验收,检查证书是否齐全,是否在有效期内等,验收合格后分别编号,存放于指定贮存地点。
4.3二级标准品
4.3.1化验室部门根据检验需要提出二级标准品申请,报化验室科长审核、主管批准后,由化验室科长和主管部门执行二级标准品的制备程序:化验室部门依据化验室部门提供的样品的检验报告单,取该批样品适量,提供给中试室或车间进行精制,精制的过程检验由化验室部门负责实施。接收标准:工作对照品含量应与药典标准品标示量相当。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1.目的为了使标准物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并保持完好,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标准物质的采购、验收、入库、保存、验证、标识、使用、记录管理,本程序的标准物质包括标准气体和滤光片。

3.职责3.1环检辅助员负责标准气体和滤光片的使用。

3.2综合办公室负责标准物质的采购、验收、登记和管理。

3.3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标准物质的采购。

4.程序4.1 标准物质的采购和验收4.1.1 环检车间负责人根据标准气体和滤光片的使用情况,每月1号前报标准气体和滤光片的采购计划,技术负责人对采购计划进行批准。

4.1.2 综合办公室按照采购计划,在合格供应商处对标准气体和滤光片进行采购,并及时送滤光片到山西省计量科学院进行标定。

4.1.3 到货的标准气体,环检车间应依据GB3847-2018和GB18285-2018对标准气体的要求,对标准气体成分、有效日期逐一进行确认,若新购标准气体的误差在规定的范围内,则新购的标准气体可以被批准使用,验收人员做好标准物质的要收记录。

4.2标准物质的标识、存储和定值4.2.1 验收合格的标准物质应由设备管理员在包装容器上粘贴“唯一性标识”和“绿色合格标识”,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入库登记。

所有对检验检测结果有影响的标准物质都必须定期进行量值溯源。

4.2.2 入库后的标准气体应遵循标准气体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保存。

综合办公室应制定和实施标准物质的校准(验证)、确认的总体要求,以确保本公司在用标准物质的量值符合法制规定。

4.2.3 超过检定有效期或保质期的标准气体,仪器设备管理员应及时粘贴“红色停用”标识,防止误用。

4.2.4 仪器设备管理员应有计划地将滤光片送计量检定机构进行定值,定值合格的滤光片由仪器设备管理员粘贴“绿色合格”标识。

定值达不到要求的,应由仪器设备管理员粘贴“红色停用”标识,集中处理。

4.3标准物质档案4.3.l 仪器设备管理员应建立在用标准物质的档案。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1 目的为指导标准物质的采购、使用、管理,对本检测中心所用标准物质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2 范围适用于本检测中心用于检测中的质量控制、仪器校正、方法比对及评价、技术仲裁和检测中心能力测试的标准物质。

3 职责3.1 检测室依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标准物质采购申请,报综合管理室统一购买。

3.2 检测室负责对所领用的标准物质进行验收、保管及正确使用和建档工作。

4 工作程序4.1.1 检测室负责人根据本室对标准物质的用量,提前将所需标准物质的名称、数量等内容填入《采购申请表》,经技术负责人审核后交综合管理室。

4.1.2 综合管理室根据《采购申请表》进行统一购买。

4.2.1标准物质由综合管理室统一购买,要求购买的标准物质必须是有证并能溯源到国家基准的标准物质,通常应具备:4.2.1.1获得国家标准物质生产许可证;4.2.1.2 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出具证书证明其级别和不确定度;4.2.1.3 在保质期以内的;4.2.1.4 从合格的供应商中选取。

4.2.2标准物质的验收应包括标准证书与样品是否相符、生产日期和失效日期是否符合要求等,并做好记录;验收不合格的不能投入使用,交由综合管理室向供货单位交涉,要求更换或退货。

4.3.1 标准物质购进后,由检测室负责人对其进行验收,领用后填写《标准物质台账》,内容包括:序号、标准物质名称、编号、规格、纯度、数量、生产单位等。

然后按标准物质证书上的要求,置于相应专柜中保管。

4.3.2 标准物质的报废:对于过期、变质、已失去使用价值的标准物质,由检测室负责人填写《标准物质报废申请表》,交技术负责人审核,检测中心主任批准后,进行回收、销毁等方法妥善处理。

4.3.3 由检测室负责人负责标准物质的管理。

4.4.1 各室需用的标准物质,做到有相关记录。

4.4.2 标准物质在使用时,使用人员要填写《标准物质使用情况记录表》,保管人员进行监督检查。

5 支持性文件5.1 采购控制程序5.2 计量溯源管理程序5.3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程序6 相关记录6.1 标准物质台账6.2 标准物质报废申请表6.3 标准物质使用情况记录表。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1目的对标准物质进行有效控制和规范管理,以确保其完整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2定义2.1标准物质:具有一种或多种特定值很好地被确定的足够均匀的材料或物质,并附有证书。

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

2.2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

在滴定分析中常用作滴定剂。

在其他的分析方法中用标准溶液绘制工作曲线或作计算标准。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实验室标准物质(包括基准试剂、标准样品、标准气体)和标准溶液的管理。

3职责3.1检测部经理负责提出标准物质(包括标准气体)的采购申请,技术负责人审批,总经理批准采购。

3.2行政部负责标准物质的采购。

3.3标准物质仓库管理员负责标准物质的管理。

3.4检测部经理和使用人员负责标准物质的验收及期间核查。

4标准物质的管理4.1标准物质的采购4.1.1标准物质的采购按照《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进行。

4.2.验收和验证实验室应对所获得的标准物质首先应当验收:检查制造商的资质,证书的有效性、生产日期、有效期和不确定度是否合乎要求,检查外观包装有无异常。

可能时,标准物质应溯源到SI测量单位或有证标准物质。

只要技术和经济条件允许,应对内部标准物质进行核查。

用实验室可达到的方法对标准物质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4.3标准物质的安全处置与贮存4.3.1标准物质应依据相应的证书或者说明书要求的环境或设施进行存储,如应考虑温度、湿度、通风、避光等方面的要求;4.3.3质量监督员根据《设施与环境控制程序》对保存环境进行监控,以保证标准物质不变质、不损坏、不降低性能。

4.4标准物质的使用标准物质的使用以保证测量的可靠性为原则,特别要注意它的有效性、溯源性和不确定度。

4.4.1标准物质领用必须由领用人员填写《标准物质领用登记表》,经检测部经理审核签字后,质量监督员在《标准物质台账》上进行登记后,由质量监督员发放;4.4.2质量监督员应对标准物质的使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检测人员正确使用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

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

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一、引言。

标准物质是科学研究、质量检验和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

为了确保标准物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程序,严格执行标准物质的管理规定,保证标准物质的质量,确保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本文档旨在规范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确保标准物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标准物质的采购。

1. 制定采购计划,根据实验室或企业的需要,制定标准物质的采购计划,明确需要采购的标准物质的种类、数量、规格、要求等。

2. 选择供应商,选择具有资质和信誉的供应商,确保标准物质的来源可靠。

3. 签订采购合同,与供应商签订标准物质的采购合同,明确标准物质的名称、规格、数量、价格、交付时间、质量要求等内容。

三、标准物质的接收。

1. 接收标准物质时,应当与采购合同和实际到货的标准物质进行比对,确保标准物质的种类、数量、规格等与采购合同一致。

2. 对标准物质进行外观检查和包装完整性检查,确保标准物质的包装完好,没有破损和泄漏现象。

3. 对标准物质进行质量检验,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和仪器,确保标准物质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四、标准物质的储存。

1. 标准物质应当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无腐蚀性气体和化学品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受热、受污染等影响。

2. 标准物质应当储存在专用的储存柜或储存间中,按照种类、规格、批号等进行分类、标识和编号,确保不同种类的标准物质不混淆。

3. 对于易挥发、易氧化、易分解等特殊性质的标准物质,应当采取相应的储存措施,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标准物质的使用。

1. 在使用标准物质前,应当对标准物质进行核对,确保标准物质的名称、规格、批号等与实验或检测的要求相符。

2. 使用标准物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操作,避免对标准物质造成污染或损坏。

3. 使用完标准物质后,应当及时进行记录和归还,确保标准物质的使用情况能够追溯和监控。

六、标准物质的定期检验和校准。

1. 对于常用的标准物质,应当制定定期检验和校准计划,确保标准物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资质认证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资质认证

1目的对标准物质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管理,确保其完整性和有效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中心标准物质、基准试剂、标准样品和标准气体的管理。

3职责3.1质量负责人负责标准物质申购、报废的审核,中心主任负责批准;3.2各检测科室负责标准物质使用和日常维护;3.3标准物质管理员协助院物管办负责标准物质的采购、验收、发放,证书管理和标识管理。

4程序4.1购置4.1.1年初由检测人员提出标准物质申购需求,标准物质管理员编制申购计划,交质量负责人审批、中心主任批准后购置。

申购计划应包括名称、规格、数量、定值范围、成份、用途等。

4.1.2标准物质管理员负责标准物质采购,应选择能溯源到SI测量单位或有证标准物质供应商。

4.2验收4.2.1标准物质管理员对购置的标准物质有效证明、品种、数量、有效期进行验收,验收合格者登记入库,对不合格的标准物质,采取退货或索赔措施,严禁不合格标准物质入库。

4.2.2 所有标准物质均应有证书,标准物质管理员负责证书的管理工作。

4.3领用使用标准物质应办理领用手续,并作好登记。

4.4存放4.4.1标准物质应存放在干燥、清洁的专用房间或专用橱柜内,避光保存,严防污染或损坏,易变化的标准物质最好存放在冷藏柜内。

4.4.2对于自配的各类标准贮备液,应按存放条件要求相对集中存放,专人管理。

4.5使用4.5.1标准物质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是否在合格或准用有效期内。

4.5.2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原始记录应交标准物质管理员统一保管。

4.6标准物质的核查每年两次对库存标准物质进行核查,变色、变质、破损和超过有效期的标准物质按不合格标准物质处理,停止使用、办理报废手续,并在报废的标准物质证书上加盖“废止”章。

检测中心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检测中心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1 目的建立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管理程序,保证标准物质的量值准确、可靠和可溯源性,制定本程序。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管理。

3 职责3.1 使用科室负责根据工作需求提出本科室标准物质的购置计划,报公司总经理审批购买。

3.2 行政人事部负责标准物质的购买。

3.3 质量管理部负责标准物质的验收和管理。

4 程序4.1 标准物质购置计划根据各部室当年的使用情况,年初由实验室制定本公司年度购置标准物质计划,报请公司总经理审批。

4.2 标准物质的购买行政人事部根据公司总经理审批后的年度购置计划,负责采购标准物质。

4.3 标准物质的验收采购的标准物质,由质量管理部负责验收。

验收准则:采购回来的标准物质应检查是否有标签及标准物质证书或其他证明文件的信息;核对标签内容是否和证书内容相符;检查标准物质包装是否完好;确认其有效期;填写验收记录,同时把相关信息填至标准物质一览表;必要和可行时应通过适当的检测手段,以确保满足检测方法的要求。

4.4 标准物质的管理4.4.1 标准物质溯源及验收后,由标准物质管理员保管,有专门存放区域,并防止交叉污染, 存放区要标识明显、清楚,并建立相应的标准物质管理档案。

4.4.2 制定标准物质核查计划,定期对标准物质进行核查,标准物质超过有效使用期限,或发现其有异常、变质等情况时,应停止使用,并作出标识,分区域存放,等待处理,同时填写标准物质核查记录。

4.4.3 领用标准物质须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执行《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4.5 操作前检查检查标准物质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检查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是否在有效期内,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容器是否有损伤,溶液是否被污染。

4.6 标准溶液的控制标准溶液的制备、标定、有效期限参照GB/T 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标准溶液需详细记录其注意事项或危害、制备人、标识、有效期并保存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
1.0目的:为使标准物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并保持完好,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特编制本程序。

2.0范围:
2.2.1标准物质的采购与验收
2.2.2入库与保管
2.2.3验证与使用
2.2.4标识与档案管理
3.0职责:
3.1检验室负责人:
3.1.1列出标准物质的使用目录及等级要求;
3.1.2提出标准物质的验收、保管、使用、降级、报废要求;
3.1.3组织标准物质的验收。

3.2检验员:
3.2.1按照标准物质的保管、使用的要求正确使用标准物质;
3.2.2做好标准物质使用记录。

3.3仪器设备管理员:
3.3.1建立标准物质档案;
3.3.2粘贴管理标识;
3.3.3维护标准物质的贮存环境。

3.4技术主管:
3.4.1批准标准物质的采购、使用、降级和报废;
3.4.2发现标准物质存在缺陷时组织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追溯。

3.5技术主管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0程序
4.1标准物质的采购与验收
4.1.1检验室负责人应列出本部门检测所用标准物质的目录、数量及质量指标并据此提出采购计划。

制定的采购计划报技术主管审核批准。

4.1.2采购人员应选择有质量保证的标准物质。

质量保证的模式通常有:
(1) 获得国家标准物质生产许可证;
(2) 有计量部门出具证书证明其级别和不确定度;
(3) 出厂期不超过一年;(或保质期内的)
(4)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且附有质量合格证明的工程实物标准。

4.1.3到货的标准物质,使用部门应组织逐一验收。

验收可采用新购--在用标准物质的比对方式,若新购标准物质与在用标准物质的误差在规定范围之内,则新购标准物质可以被批准投入使用。

验收人员应认真做好验收记录。

4.1.4进口标准物质应遵循本程序文件第4.2.4条的要求,先定值后使用。

4.2标准物质的贮存与定值
4.2.1验收合格的标准物质应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在包装容器上粘贴“绿色合格”标识,按照国家级、参考级、工作参考级分类办理入库登记。

4.2.2入库后的标准物质应遵循标准物质说明书中的要求和保存规定进行贮存。

对有危害的标准物质应实施安全隔离。

要求贮存环境条件较高的标准物质,其贮存环境应建立监控手段,必要时应规定环境记录的要求。

4.2.3超过检定有效期或保质期的标准物质,仪器设备管理员应及时粘贴“红色停用”标识,防止误用。

4.2.4仪器设备管理员应有计划地将过期的标准物质送计量检定机构进行定值。

定值活动应执行《实现测量可溯源程序》。

标准物质的溯源链应遵循《国家计量检定系统框图》。

4.2.5定值合格的标准物质由仪器设备管理员粘贴“绿色合格”标识仍按原等级使用。

定值达不到原等级要求的,可根据实际等级,经技术主管批准后降级使用,注明使用等级,粘贴“黄色限用”标识,警示限制使用。

4.2.6经溯源定值达不到使用要求的标准物质,应由仪器设备管理员粘贴“红色停用”标识,集中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