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原理期末复习要点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整理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整理学前教育原理是指在学前教育领域中,以教育原理为基础,对幼儿教育的特点、教学方法、教育目标等进行系统性的概括和总结。
通过对学前教育原理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进行幼儿教育实践,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本文将对学前教育原理进行复习资料整理,包括幼儿教育的特点、教学方法和教育目标的相关内容。
一、幼儿教育的特点1. 幼儿敏感期:幼儿在特定时间段内对某些能力的学习特别敏感,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在这个关键期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能力。
2. 幼儿游戏性: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主要的方式,融入游戏元素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幼儿学习主体性:幼儿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4. 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幼儿对于新事物、新环境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和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和追求。
二、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2. 情景教学法:将抽象的知识与幼儿熟悉的情景相结合,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4. 多元智能教育法: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和发展每个幼儿的多种智能。
三、教育目标1. 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的身体、智力、情感、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形成健康、积极、快乐的个体。
2. 素质教育:培养幼儿的基本素质,包括语言、思维、创造力、决策能力等,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幼儿与他人进行良好互动和合作的能力,包括与教师、家长和其他幼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4.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包括懂得守则、合作与分享等。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原理是指以教育原理为基础,针对幼儿教育特点而提出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教育目标。
最新电大《学前教育原理》期末复习
1.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学前教育是对3岁到6岁或7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2.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
3.幼儿园:幼儿园是19世纪40年代在德国开始建立起来的,1903年在武昌创建的湖北幼稚园是我国幼儿园开始建立的标志。
4.家庭学前教育: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学龄前子女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1.幼儿园环境: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保育和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指幼儿园内部内部环境,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2.环境创设:幼儿园环境创设就是建构良好的环境、改善不良的环境,以期充分利用环境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要素,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
3.活动材料:活动材料是指为幼儿各种活动的进行、维持与发展所需要提供的各种物品、器具与资料等。
活动材料既包括投放在园区环境内的材料(大型活动设施;轮胎阵、攀爬架等),也包括投放在户内活动区中的材料。
4.行为情境理论:行为情境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生态心理学家巴克。
他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若要理解一个人的行为,就需要观察和理解他所处的环境。
5.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由人类生态学家布朗芬布伦纳于1979年提出,认为环境和个体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整个生态组织系统,具体来说影响个体发展的生态系统可分为四个相互关联的小系统: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
6.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按照台湾学者周淑慧的看法,所谓“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是指以大型组合游戏结构为主体,兼容其他游戏区域及各种可移动的活动材料,不仅能满足幼儿各领域的发展需求,而且能够满足幼儿个别差异的需要,是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游戏场地。
7、教育衔接:教育衔接是指各个教育阶段与其相邻的横向或者纵向教育阶段、教育范围之间,在内容、方法、过程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形成的连接、沟通和融合的教育关系。
学前教育原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学前教育原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学前教育原理是研究儿童早期教育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它涉及儿童发展、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学前教育原理的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儿童发展理论:学前教育原理首先需要理解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包括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等,都为学前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2. 教育目标: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全面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健康、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社会技能。
教育目标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来设定。
3. 教育内容:学前教育内容应涵盖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旨在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其基本的学习技能和生活能力。
4. 教育方法:学前教育强调以儿童为中心,采用游戏化、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鼓励儿童主动参与,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来学习。
5. 教育评价:学前教育的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儿童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观察记录、作品分析、同伴评价等,旨在促进儿童的自我发展和教师的教学改进。
6. 家庭与社区的参与:学前教育不仅发生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也是重要的教育环境。
家长和社区成员的参与对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情感支持至关重要。
7. 教师角色:学前教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8. 教育公平:学前教育应关注教育公平,为所有儿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的儿童,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9. 教育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学前教育也需要不断创新,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以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
10. 跨学科整合:学前教育应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以全面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通过以上归纳,我们可以看到学前教育原理是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的领域,它要求教育者不断学习、反思和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学前教育原理知识点
学前教育原理知识点一、幼儿发展理论1.蒙台梭利理论:强调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最关键的发展阶段,提倡先天下人,后天下学科。
2.皮亚杰理论:强调儿童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发展,阶段性发展的概念。
3.维果茨基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性,文化影响儿童发展的方方面面。
二、幼儿教育方法1.游戏教育:通过游戏,幼儿能够体验和认识世界,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2.教学探究: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探索,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在真实和意义的环境中学习。
4.直接指导:成人有目标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学习,直接传授知识和技能。
三、幼儿教育环境1.物质环境:包括教育场所、教育设施、玩具和教育材料。
2.人际环境:包括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以及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
3.教育氛围:营造积极、和谐、尊重和关爱的教育氛围。
4.艺术环境:声音、色彩、形状等元素的有机结合,激发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四、教师角色与教育行为1.良师模范:教师是幼儿的良师益友,应该成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榜样。
2.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组织好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
3.评价者和改进者:教师要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育方法和环境。
五、家庭与学前教育1.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场所,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家庭应提供安全、温馨和稳定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刺激和学习机会。
3.家长应积极参与幼儿教育,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六、评价与反思1.评价是对幼儿发展和学习过程的总结和判断。
2.评价应立足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注重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3.反思是评价的基础,通过反思可以发现不足,改进方法和环境。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要点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释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学前教育——是指旨在促进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p2)学前家庭教育——在家庭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进行的教育。
(p3)学前社会(公共)教育——由家庭之外的社会(包括国家、社区、单位、私人)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的总和。
它包括托幼机构教育、社区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影响等教育形式。
(p4)托幼机构教育——是指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机构中由专职的幼教工作者按照社会的要求,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学前公共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学前教育的重要实施形式。
(p4,p55,p90)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幼儿、成人及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它回答的是学前教育“应该做什么”、“应该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期待效应。
(P14)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P15)学前教育的功能——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
它回答的是学前教育“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事实效应。
(P14)学前教育的效益——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P31) 第二章家庭、托幼机构、社区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
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
(p46-47)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式。
(p58)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学前教育原理重点知识复习(最终版)
学前教育原理重点知识复习(最终版)第一篇:学前教育原理重点知识复习(最终版)环境——一般是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
课程——课程即学科;课程即计划;课程即目标;课程即经验。
教学——就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辨证统一的过程。
学习——就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是因为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
讲解——是教师向幼儿说明、解释某种事实和道理。
(讲述——是教师向幼儿叙述时间,描绘所讲的对象。
谈话——由教师根据一定的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围绕教师的问题做出回答。
演示——指教师在各项活动中,配合讲述和谈话,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幼儿,或者给幼儿做示范性的小实验,用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
示范——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声音或者经过选择的典型事例,为幼儿提供模仿的对象的方法。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原因等。
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儿童、要把儿童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
观察法——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甚至周围环境的方法。
发现法——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为幼儿提供探索学习机会,使幼儿自己探索环境,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验法——是教师指导幼儿运用简单的工具,通过改变一定的条件来引出所要得到的结果。
访谈法——是评价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与被评价者进行交谈以搜集评价资料的一种方法。
问卷法——是评价者通过书面形式向被调查者提出经过严格设计的问题,从而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
学前教育——是指旨在促进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家庭教育——广义的加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
学前教育原理主要知识点(期末复习PPT)[PPT课件]
• 代表人物:
•
•
3、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
4、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2—前322)
世界学前教育之父:福禄培尔
• (1)幼儿园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一,顺应幼儿的自我发展。 • 第二,鼓励幼儿的自我活动。 • 第三,鼓励幼儿的社会性参与。 • 第四,儿童是持续不断的发展。
关于人的发展的不同理论
• 1、遗传决定论(遗传因素具有统帅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1)柏拉图的先天理念说 (2)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 (3)霍尔 • 2、环境决定论(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大) (1)孔子"性相近,习相远"(意思பைடு நூலகம்:人的先天 禀赋是差不多的,人的成就和不同则是后天学习的结 果。) (2)洛克的白板说 (3)华生的教育万能论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对象· 任务及发展
1.教育的本质特征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2.教育的定义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 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 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 的人。 •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 们思想品德的一切活动。 • • • •
①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 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定条件; ②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 3、学前教育对政治的影响
①教育培养政治所需的人才,维系和巩固原有的政治制度
②教育通过传播社会思想,制造社会舆论,发挥政治功能
三、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 狭义文化指人类后天习得的并为一定群体所共有的一 切观念和行为,主要限于广义文化的精神层面。
学前教育原理期末复习要点
学前教育原理期末复习要点第一篇:学前教育原理期末复习要点名词解释1.学前教育: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3-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2.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
3.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的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4.家庭学前教育:是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学龄前子女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5.社会学前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在由社会组织建立的专门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学龄前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6.观察法:是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
7.文献法:是通过搜集、查阅、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的研究方法。
8.调查法:是以访谈、问卷、测验等间接手段获取某一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现状、成因、发展等方面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作出概况的研究方法,也是学前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9.实验法:是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观察、测量等手段,探索、验证建议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幼儿教师基本工作职责是什么,现代幼儿教师应承担哪些角色?现代幼儿教师用哪个承担的角色有:(1)教育者(2)公共关系的协调者(3)幼儿游戏的伙伴(4)幼儿的第二任母亲,也是幼儿的之心朋友(5)既是学前教育实践者,也是学前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和建构者2.简述确定幼儿园活动主题的主要依据。
在主题选择过程中,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幼儿。
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活经验、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水平等。
(2)主题自身的特点。
(3)教师。
(4)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
3.简述幼儿园教学评定的内容(1)评定教学目标;(2)评定教学内容;(3)评定教学过程;(4)评定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5)评定教师1.谈谈你对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的看法。
2024电大《学前教育原理》期末复习资料考试必考重点
2024电大《学前教育原理》期末复习资料考试必考重点学前教育原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基础。
下面是2024电大《学前教育原理》期末考试的必考重点。
1.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前教育是指以幼儿为主要教育对象的教育活动,是教育系统的第一个环节。
学前教育的特点包括灵活性、综合性和针对性。
2.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幼师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学前教育法规政策的出台等。
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幼儿心理学、幼儿发展理论、教育学等。
3.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培养。
学前教育的任务主要包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进行有效的教育活动等。
4.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幼儿的发展特点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社会性特点。
幼儿的需求主要包括安全需求、生理需求、认知需求和社交需求等。
5.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学前教育的内容包括幼儿园的常规活动、游戏活动、儿童文学教育等。
学前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游戏教学、讨论教学等。
6.学前教育的评价和质量管理学前教育的评价主要包括幼儿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等,质量管理主要包括教育目标的确立、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
7.学前教育的国际比较和创新发展学前教育在不同国家存在差异,需要进行国际比较研究。
同时,学前教育也需要创新发展,包括教育理念的更新、师资队伍的提升等。
以上是2024电大《学前教育原理》期末考试的必考重点。
学生可以根据这些重点知识进行复习和准备,从而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重点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重点1、P2 学前教育: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0-6、7 岁)是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2、P7 现代社会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1.学前教育事业成为公共事业;2.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
3.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4.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5.重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6.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 ,全面实施全纳式教育;7.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性。
8. 走向多元化3、P13 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个体及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
P15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的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4、P23 教育功能的特点:1.客观性、2.多样性、3.整合性、4.方向性5、P37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1.发展的整体观;2.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3.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4. 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5.活动是教与学的共同基础途径观。
6、P47 家庭教育的特点:1.早期性、2.全面性、3.情感性、4.灵活性、5 渗透性.7、P55 托幼机构教育:是托幼机构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由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有计划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措施8、P61 教育生态学:教育生态学是援救教育与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9、P78 托幼机构与社区合作的途径:1.在社区委员会的领导与协作下,开展托幼机构与社区的合作。
2.密切联系社区内各种机构组织;3.通过家长的积极参与,推动托幼机构与社区的合作。
10、P92 托幼机构教育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1.保教并重与结合的原则;2.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4.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的原则;5.重视幼儿同伴相互作用的原则;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的原则11、P97 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1(中心任务)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情况,制定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2 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3.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
学前教育原理期末考试复习提要
学前教育原理期末考试复习提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主要包括学前公共教育和(A)A.学前家庭教育 B.幼儿园教育 C.托幼机构教育 D.社区教育2.一项关于早期补偿教育计划的研究发现,该计划的投入与产出比是l:7.16,即在学前期每投入1美元,可对儿童以后的发展产生7美元多的效益。
因此,学前教育已成为增强社会稳定、帮助人们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
这主要体现了学前教育的(C)A.个人经济效益 B.个人精神效益 C.社会精神效益 D.社会经济效益3.游戏的主要特点包括(A)A.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B.社会性、现实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C.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抽象性、自主性D.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参与性4.学前教育与幼儿、成人及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B)A.学前教育功能 B.学前教育价值 C.学前教育效益 D.学前教育效率5.下列关于提高学前教育效益途径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A)A.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学前教育效益的提高之间成正比B.提高托幼机构学前教育质量C.合理调整学前教育结构D.适度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6.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的规定,属于(B)A.效果标准 B.职责标准 C.效率标准 D.素质标准7.下列不属于我国学前教育基本原则的是(D)A.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 B.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C.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 D.独立自主性原则8.幼儿学习的基础是(A)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系统的科学知识 D.浅显的科学知识9.产生了成立学前公共教育机构的需求,并开始兴建最早的托幼机构,这是学前教育历史发展中的(C)A.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B.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C.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 D.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10.欧文于l809年在英国开办(D)A.儿童之家 B.蒙养院 C.幼儿园 D.幼儿学校11.下列关于“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鼓吹学前教育万能论,最终必将导致学前教育的无能B.所依据的“关键期”理论已经得到证实C.可以做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D.学前教育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12.马卡连柯指出:“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面,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这说明家庭教育(C)A.保证了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B.保障了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C.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 D.有助于孩子职业取向的选择13.过程模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是(B)A.预成课程 B.生成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14.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包括方向性、整合性和(B)A.客观性与一元性 B.客观性与多样性 C.复杂性与多样性 D.复杂性与客观性15.认为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研究者和扶持者的理论流派是(B)A.精神分析理论 B.社会建构主义理论C.行为主义理论 D.成熟主义理论16.对幼儿进行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使幼儿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人类用漫长时间创造的大量精神财富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是(A)A.直接教学 B.间接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合作教学17.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要求(A)A.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条件B.幼儿的活动场地可大可小C.绿化、美化和自然化至上D.尽可能购买大量高档材料18.下列关于家庭对托幼机构教育意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家长是教师的配合者 B.家庭是儿童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C.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学校 D.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19.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活动的类型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B)A.游戏 B.作业 C.上课 D.劳动20.幼儿教师在托幼机构教育中应扮演的角色是(C)A.幼儿行为的塑造者 B.幼儿课程的忠实执行者C.幼儿学习的促进者和支持者 D.幼儿发展的研究者与决定者21.托幼机构组织幼儿参观访问社区内的卫生保健部门、银行、商店等,或者聘请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到幼儿园、托儿所一起开展活动。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整理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整理哎呀,你们说,学前教育原理这个东西可真是让人头疼啊!不过,别着急,我今天就来给大家说说,怎么把这个看似复杂的知识点,变成我们轻松掌握的小秘密。
咱们要明白,学前教育原理其实就是关于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如何接受教育的一系列规律。
那么,这些规律都有哪些呢?咱们一一来说说。
1.1 幼儿的认知特点说到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他们的大脑还在发育阶段,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成人是有很大差别的。
比如说,他们喜欢通过模仿来学习,而不是像我们大人那样去理解抽象的概念。
所以,我们在教他们的时候,尽量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他们能够直接理解。
还有一点,就是幼儿的记忆力非常好,但是持久力却很差。
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一次性给他们灌输太多的知识,而是要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教学。
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吸收消化。
1.2 幼儿的学习动机说到幼儿的学习动机,我们要明白,他们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两点:兴趣和成就感。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好奇心。
我们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取得成就感。
1.3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指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社会角色。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引导。
我们要让孩子们学会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2.1 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咱们都知道,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那么,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到底有多重要呢?其实,游戏不仅是孩子们娱乐的方式,更是他们学习的一种手段。
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学到知识。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游戏这种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
这样,他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保持愉快的心情。
2.2 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家园合作是指家长和老师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
这种合作模式对于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
学前教育原理重点知识复习
学前教育原理重点知识复习学前教育原理是指关于幼儿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在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学习和实践中,对学前教育原理的掌握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学前教育原理的重点知识进行复习。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和目标学前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系统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其目标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和认知能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儿童发展是指儿童在各个方面的成长和进步。
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有一些特点和规律需要我们认识和重视。
首先,儿童的发展是持续而逐渐的,需要有一个适应期。
其次,儿童的发展是综合的,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交等各个方面。
最后,儿童的发展是个体差异的,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和方式都不尽相同。
三、早期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早期教育是指对0-3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
在早期教育中,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和方法。
首先,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的需求和兴趣。
其次,注重游戏教育,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此外,要重视亲子互动,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四、幼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幼儿教育的内容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来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比如,可以通过游戏、故事、音乐等形式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通过实践、观察、探索等形式来培养幼儿的科学和数学思维能力。
五、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教师在学前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幼儿的引导者和陪伴者。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巧,能够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合适的教育活动,并与家长密切合作,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六、与幼儿家庭的合作幼儿教育不仅仅发生在教育机构中,家庭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
教育机构和家庭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机构可以向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指导和支持,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引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学前教育学原理考试复习要点.doc
学前教育学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学前教育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第1章1,学前教育: 指促进学前儿童(0-1岁,学前教育:指入学前旨在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0:指社会在家庭之外(包括国家、社区、单位和个人)组织和实施的活动的总和)。
P43.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它是指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和功能进行选择的倾向。
P154、学前教育的好处:指学前教育的成果和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P305、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1.客观性2。
多样性3。
整合4。
P23定位6、提高学前教育效率的途径:1.适度扩大托幼机构的教育规模;2.提高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学前教育质量;3.合理调整学前教育结构;4.优化幼儿园教育资源配置;5.改革教育体制和幼儿园运作。
P347、中国学前教育实践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
和谐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原则。
影响协调的教育原则。
将教育融入幼儿活动的原则。
教育指导发展的原则P40(应用)从功能主义视角分析“高等教育”和“神童教育”。
“高等教育”和“神童教育”所依据的“关键时期”理论受到了质疑。
“高等教育”和“神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个人各种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在童年。
关键期和敏感期确实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错过关键期和敏感期后的发展障碍不能完全弥补。
“高等教育”和“神童教育”将关键时期推到了极端,导致“早期经验决定论”和否认后续发展阶段的作用。
关键时期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不是适用于所有儿童的固定时期。
2.“高等教育”和“儿童天才教育”都把“0岁识字和3岁阅读”作为主要目标之一。
任何计划都必须科学。
幼儿期是语言快速掌握的时期,主要表现在口语方面。
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听觉刺激和广泛使用口语的机会。
第一个发展是口语。
书面语言的理解和应用是以口头语言为基础的。
因此,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任务应该是口语。
3.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惊人的成绩,“高等教育”和“神童教育”采用了个体强化训练的方法。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一、什么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指为3-6岁儿童提供教育的活动,旨在培养儿童身心健康、智力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儿童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作为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学前教育关乎孩子的身心健康、智力开发和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等环境中的学前教育都必须得到重视和支持。
二、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其教育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家长应该尽早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例如,鼓励孩子阅读、培养孩子自理能力、让孩子参与家庭活动等。
2. 游戏教育的意义游戏是儿童自发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锻炼肌肉群,培养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发展智力。
学前教育应当以游戏为基础,并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玩不同的游戏。
3. 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动手操作是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
儿童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建立他们的感官知觉,通过直接接触材料,使他们从事实中感知和体验到问题的解决过程。
4. 个体差异的尊重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发展速度和学习风格,学前教育应该尊重和关心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
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并提供适当的教育方法和资源。
三、学前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1. 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是学前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教育者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环境、选择适合儿童的教具和活动等方式,从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创设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将学习与生活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儿童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并理解概念,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尊重儿童发展规律每个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有自己的规律,教育者应该尊重这些规律,并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4. 合理安排时间学前教育不应该过于强调学习的数量和进度,而应该注重活动的质量和创造性。
教育者应该合理安排时间,让儿童有足够的时间玩耍、休息和自由活动。
学前教育原理期末复习
学前教育原理期末复习学前教育原理期末复习:1. 发展理论:学前教育的发展理论主要包括儿童发展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
了解这些理论对于理解儿童成长和学习的规律以及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2. 儿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和培育阶段理论等。
理解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会和情感发展,从而为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3. 教育心理学理论:比如行为主义、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等。
教育心理学理论提供了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儿童学习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4. 社会文化理论:主要是列维·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儿童的学习是通过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来实现的。
这个理论强调教师和同伴对儿童学习的支持和引导。
5. 教学策略: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
比如,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并充分利用儿童的情感和社交发展来促进学习。
6. 导师角色:教师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引导、支持和激发儿童学习的导师角色。
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教育技能和良好的情感素质,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来帮助儿童全面发展。
7. 幼儿园环境设计:幼儿园环境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场所,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学习需求。
另外,教师需要适时调整和优化环境,以促进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学习效果。
8. 家庭与学校合作:学前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密切合作与互动。
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儿童在家庭中的情况,与家长共同制定儿童的发展目标和学习计划,并及时分享儿童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9. 评估与跟踪: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估和跟踪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交流等方式来获得儿童的学习信息,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指导措施。
10. 个别差异:儿童在学习和发展上存在个体差异,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和尊重这些差异,并提供差异化的教育服务。
个别差异关注的是每个儿童的特殊需求和发展潜力,努力实现每个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学前教育是指在儿童进入正式学校之前的教育阶段,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
学前教育涉及到许多原理和理论,本文将对学前教育的原理进行复习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学前教育的本质和价值。
一、儿童中心原则学前教育的核心是儿童,因此儿童中心原则是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之一。
儿童中心原则强调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教育目标和活动内容,关注儿童的发展和成长。
儿童中心原则要求教师要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帮助儿童全面发展。
二、综合发展原则学前教育旨在培养儿童的综合素养,因此综合发展原则是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之一。
综合发展原则要求注重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包括智力、语言、体育、艺术等,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综合发展原则强调的是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要有机会参与各种活动,培养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三、激发兴趣原则学前教育旨在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激发兴趣原则是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之一。
激发兴趣原则要求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激发兴趣,儿童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并且能够持续学习下去。
四、社会化原则学前教育旨在提供社会化的机会和环境,因此社会化原则是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之一。
社会化原则要求教师要帮助儿童逐渐适应社会生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相处。
通过社会化教育,儿童能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
五、个别差异原则学前教育注重个体差异,因此个别差异原则是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之一。
个别差异原则强调要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措施和方案。
教师要关注每个儿童的发展情况,给予个别的辅导和关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的原理包括儿童中心原则、综合发展原则、激发兴趣原则、社会化原则和个别差异原则。
这些原理是学前教育的基石,可以指导教师开展学前教育工作,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对于每个教师和家长来说,了解并运用这些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成长和发展。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学前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起始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学前教育原理,本文将对学前教育的重要原理进行深入探讨。
一、按照儿童发展的特点进行教学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原理是根据儿童发展的特点进行教学。
儿童在学前阶段的认知能力、言语能力、精细动作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儿童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
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通过互动的游戏和活动,培养儿童的兴趣和能动性,提供一个积极、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注重幼儿的身心健康学前教育的另一个原理是注重幼儿的身心健康。
幼儿期是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因此,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适当的体育活动、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同时,学前教育还应注重创造积极的情感氛围,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和社交技能。
三、促进综合素质的培养学前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培养。
综合素质包括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情感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因此,学前教育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各方面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参与绘画、音乐、体育、手工等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四、家园合作学前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家园合作。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幼儿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前教育应与家庭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密切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情况,双方共同制定幼儿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共同努力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五、评价和反思学前教育的最后一个原则是评价和反思。
评价和反思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学前教育原理主要知识点期末复习共89页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学前教育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
《学前教育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章1、学前教育: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P22、学前公共教育:是指由家庭之外的社会(包括国家、社区、单位、私人)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的总和。
P43、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的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
P154、学前教育效益: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P305、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1.客观性2.多样性3.整合性4.方向性P236、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1.适度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2.提高托幼机构学前教育质量;3.合理调整学前教育结构;4.优化托幼机构教育资源配置;5.改革托幼机构教育体制和运行。
P347、我国学前教育实践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2.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3.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4.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P408、(应用题)从功能论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1.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所依据的“关键期”理论已经遭到质疑。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就是个体多方面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在儿童期,关键期和敏感期的确存在,但是不是意味着错过关键期和敏感期后发展的障碍就完全无法弥补。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把关键期的作用推至极化,导致了“早期经验决定论” ,否定随后阶段发展的作用,关键期的起止时间不是适用于所有儿童的固定时间段。
2.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都把教幼儿识字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提出了“0 岁扫盲,三岁读书” ,任何方案都必须是科学的,幼儿期是语言掌握迅速的时期,主要表现在口语方面,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听觉刺激以及大量运用口语的机会,首先发展的是口语,对书面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是在口语的基础上的,所以学前期儿童的语言发展任务应以口语为主3.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惊人的效果,采取了单项强化训练的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学前教育: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3-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2.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
3.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的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4.家庭学前教育:是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学龄前子女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5.社会学前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在由社会组织建立的专门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学龄前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6.观察法:是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
7.文献法:是通过搜集、查阅、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的研究方法。
8.调查法:是以访谈、问卷、测验等间接手段获取某一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现状、成因、发展等方面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作出概况的研究方法,也是学前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9.实验法:是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观察、测量等手段,探索、验证建议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幼儿教师基本工作职责是什么,现代幼儿教师应承担哪些角色?现代幼儿教师用哪个承担的角色有:(1)教育者(2)公共关系的协调者(3)幼儿游戏的伙伴(4)幼儿的第二任母亲,也是幼儿的之心朋友(5)既是学前教育实践者,也是学前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和建构者2.简述确定幼儿园活动主题的主要依据。
在主题选择过程中,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幼儿。
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活经验、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水平等。
(2)主题自身的特点。
(3)教师。
(4)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
3.简述幼儿园教学评定的内容(1)评定教学目标;(2)评定教学内容;(3)评定教学过程;(4)评定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5)评定教师1.谈谈你对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的看法。
《学前教育学》主要是研究学前教育的现象,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以增强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职业素质,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门学科。
它是教育学的分支之一,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规律和方法,更好地指导学前教育实践。
然而,近年来学前教育学科并没有占据它应有的地位。
一直以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学前教育学"的看法是:"理论性太强了""枯燥无味""学了也没用。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和各种实施形式的特点,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过程,知道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学前教育观有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对学前教育目标、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与教育要求有了更深的了解,明白了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也学到了怎样去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知道怎样进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怎样做好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还学会了学前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和实施。
总的说来,学前教育学意义体现在一下几点:一、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点。
二、有助于掌握正确的教育规律。
三、有助于推动学前教育改革。
四、有助于促进习学前教育科学的发展。
五、有助于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信念。
1.洋洋和壮壮都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
一天,在幼儿园户外活动时,洋洋和壮壮都选择了跳绳,刚开始两人还各自跳各自的。
可是没过多久,他俩就开始拿着跳绳你打我,我打你,练起了“武功”。
忽然,意外就在一瞬间发生了,壮壮抡起跳绳时,一只手柄从手中脱落直飞出去,击中了洋洋的眼部。
试分析这一活动组织与指导违背了哪些教育原则,如何能够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答:(1)违背了全面发展原则,体育活动应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体育活动不仅要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还要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和意志品质的形成。
(2)违背了安全原则,在设计和组织体育活动和游戏时,教师一定要确保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受到伤害。
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差,体育运动中器械使用不当及活动方式不当,都有可能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这要求教师要时刻注意在体育活动时向幼儿交代活动安全事项,并密切注意幼儿的活动过程,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3)违背了趣味性原则。
幼儿天性爱玩,在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充分挖掘体育活动内在的趣味性。
这样可以使幼儿在感受体育带来的乐趣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时也可避免意外的发生。
(4)违背了教育性原则,在体育活动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到体育活动在心理上给幼儿带来的各种情感体验和感受,或成功,或失败等。
同时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对意志的锻炼过程,在体育活动和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勇敢、拼搏、合作、进取等意志品质。
在孩子没有耐心继续下去的情况,教师应及时给予引导使幼儿仍能积极地坚持下去。
2.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该持有怎样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答:科学的儿童观是以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出发点的,是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儿童一代的期待为引导的一种关于儿童的观点和看法。
”但遗憾的是,这种科学的儿童观并没有在我们教育领域内占据主导地位,被人诟病已久的传统的儿童观还牢牢占据着统制地位。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是我们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观点,现代儿童受到家长的宠爱和疼惜,现代儿童观,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特的人格。
儿童与成人同样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享有思想、信仰和宗教自由的权利。
儿童的权益受到国家的保护和尊重,儿童是全方位的,不断发展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求。
成人及社会应承认儿童所具有的各种发展的需求,并尽可能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不仅保证其身体正常生长的发育,还要给他们提供充分参加文化艺术娱乐和休息的活动机会。
要使其获得该社会条件下最充分的发展,现代儿童观又明确个体差异就是对待不同的儿童要有不同的方法。
就要因人而异。
但同时也要给其尊重和让幼儿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还明确指出,男女平等受到平等对待与教育,不会再象古代教育那样。
儿童的教育观在改变,这也说明了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
案例分析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受护。
”(1)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2)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答案要点:(1)这里的环境布置一般指的是户外环境布置,儿童好动的天性使得他们格外渴望一个宽阔、自由、舒适、丰富的户外环境,主要包括户外场地、游戏设施、庭院绿化和建筑小品等几个部分,一个安全的、精心设计的户外环境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情感健康、社会性、交流能力、谁知和感知运动能力的发展。
(2)我们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如在游戏设施设置时可提供沙水,在庭院绿化时可铺设一块绿地等幼儿园对父母做了个调查:“您认为幼儿园老师是做什么的?”父母主要有以下几个说法:A.帮父母看孩子的;解决父母的后顾之忧。
B.陪孩子一起玩,让他快乐;哄孩子高兴的呗。
C.主要是照顾孩子,也教一点知识;培养和教育孩子。
根据材料分析幼儿园教师角色的相关原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P211答案要点:教师扮演的“指导者”角色,具体表现为:(1)引导。
对学前儿童遇到的障碍和不解,教师应引导他们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2)指导。
指导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
(3)诱导。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前儿童的动机、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4)教导。
教导学前儿童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优秀品质。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
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P282(主要从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的原则进行论述)答案要点:案例中李红和张霞老师两位老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学前儿童过渡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做准备,使学前儿童能够顺利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应该遵循四个基本原则:长期性而非突击性的原则;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原则;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的原则;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的原则。
在本案例中,两位老师犯的就是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错误。
幼小衔接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前儿童的入学适应性上,教师要针对过渡期儿童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着重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帮助学前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过渡,而不是把小学的一套简单地放到幼儿园,因此,可以从日常生活,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和其他各领域的教学活动等方面入手做好衔接工作。
请根据以下中班活动中的师幼对话来探讨师幼关系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1)这样的师幼互动是否有效?(2)体现了哪些师幼互动的理念?(3)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的,为什么?案例1:“小兔旅行记”(某幼儿园中班活动)老师:“小兔子挂在树上,谁会来救它?”……案例2:“筷子夹小熊”(托班)材料有:筷子一双,塑料碗两个,塑料熊7个(红色大中小各一个、绿色大小各一个、蓝色大小各一个)老师问:“你喜欢用筷子吗?”……(1)第一个案例中的师幼互动进一步促进了儿童思考解救小兔子的其他办法。
但是略显得蜻蜓点水,不够深入。
第二个案例中的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机智,有效和儿童进行了充分的互动,达到了教育目的.(2)都体现了一些积极师幼互动的特征:1)体现互主体性;2)发起和反馈的行为以积极行为为主,减少中性行为,避免消极行为;3)教师和幼儿间平行、同等水平上的互动增加,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共同游戏、合作学习成为互动的主要内容.4)分享也是优质师幼关系不可或缺的特征。
(3)第一个案例中教师可以再进一步追问儿童每种小动物解救小兔子的具体细节。
和每个儿童都进行比较深入的师幼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