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解读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解读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解读一、人口地理学1.人口分布与密度:研究人口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分布情况,以及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

2.人口迁移:研究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包括城市化、农村人口流出、劳动力流动等。

3.人口增长与控制:研究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及如何进行人口控制。

二、城市地理学1.城市发展与形态:研究城市的历史发展、城市结构和城市形态的演变。

2.城市功能与区位:研究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功能,以及城市选择一些区位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城市规划与管理:研究如何规划城市的发展,如何进行城市的管理和改造。

三、农业地理学1.农业区位与农作物分布:研究农业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区位选择,以及不同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类型。

2.农业发展与农业生产方式:研究农业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地理环境的要求和影响。

3.农村地域规划与农村发展:研究如何规划农村地域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四、工业地理学1.工业区位与产业结构:研究工业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区位选择和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

2.工业发展与城市化:研究工业化进程对地理环境和城市化的要求和影响。

3.工业区域规划与产业集群:研究如何规划工业区域和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

五、交通地理学1.交通网络与区位选择:研究不同交通网络对地理环境的要求和不同地区的区位选择。

3.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研究如何规划交通网络和进行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和交通地理学等。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为地理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支持和参考。

人文地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1.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分布、规模、结构和迁移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人口结构、人口迁移和人口
规模等。

2.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形成、演变和功能分布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城市化过程、城市层级、城市结构、城市功能区划和城市
规划等。

3.农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的空间分布、发展和影响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农业类型、农作物分布、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现代化等。

4.工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研究工业的空间分布、产业发展和工业园
区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工业类型、工业分布、工业集聚和工业园区规
划等。

5.交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研究交通网络的建设、发展和对地域的影
响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交通方式、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和交通规划等。

6.商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研究商业活动的空间组织、商业网络和商
业中心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商业类型、商业中心、商业网络和商业布
局等。

7.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活动的地域分布、旅游资源和旅
游开发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旅游资源类型、旅游地区划分和旅游规划等。

8.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文化景观和文
化传承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文化传承、文化景观和文化地域差异等。

9.区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研究不同地域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空间组织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区域系统、区域差异、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规划等。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汇总(最全)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汇总(最全)

一人口与环境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特点原始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很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传统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过渡型:出生率高,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世界:属于“过渡型”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主要是“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但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3、环境人口容量简单地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影响因素:资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正比)、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反比),资源是首要因素。

4、人口迁移按地理围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省际、县际)人口迁移。

按迁移方向分:国人口迁移分为由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5、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气候(美国老年人向“地带”迁移)、淡水、土壤、矿产资源(2) 经济因素:目前最主要的因素,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如:中国大量人口向、、迁移)。

(3)国家的政策、战争、政治中心的改变6、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对迁出地: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给当地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秩序等方面造成了巨大压力。

7、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特点:流动人口增加,自发流动为主。

方向:从农村到城市;从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目的:务工和经商;学习、培训、分配工作迁移的人数增加。

变化:原来人口的净迁出地区,有些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

二城市地域结构1、城市的作用与形态集中式: 1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 2 节省市政投资 3环境质量相对较差组团式: 1 用地较为分散,各片之间的联系不太方便2 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相对要高条带式或放射状:受特定条件的制约,城市沿主要交通道路发展而形成。

2024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人口与城市1.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 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2. 城市规模和结构的变化- 城市规模的度量和分类- 城市结构的特点和类型- 城市规模和结构变化的原因和影响3. 城市发展与城市问题- 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城市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二、农业与农村1. 农业资源和农业类型- 农业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农业类型的划分和特点- 农业资源和农业类型的关系和影响2. 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问题-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和特点- 农业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3. 农村发展和农村问题- 农村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农村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三、工业与城市1. 工业发展和工业体系- 工业发展的过程和影响- 工业体系的分类和特点- 工业发展和工业体系的关系和影响2. 工业化的模式和路径-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模式和路径- 工业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3. 城市工业化和城市问题- 城市工业化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城市工业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城市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四、交通与通信1. 运输方式和运输网络- 运输方式的分类和特点- 运输网络的组成和特点- 运输方式和网络的影响和发展趋势2. 通信技术和信息网络-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特点- 信息网络的组成和特点- 通信技术和信息网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3. 交通运输和通信建设- 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交通运输建设的问题和挑战-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五、资源与环境1. 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 人文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2. 能源资源和水资源- 不同种类的能源资源和特点-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能源和水资源的问题和挑战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六、地理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1. 地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地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影响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在决策和规划中的应用3. 地理技术在资源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资源调查和评价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灾害预测和应对中的应用以上是____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文地理学考知识点

人文地理学考知识点

人文地理学考知识点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和特点。

在人文地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和了解。

本文将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知识点。

1. 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人口的数量、分布、结构和变动等问题。

在人文地理学的考试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1.1 人口数量与分布:了解全球人口数量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地区、国家和城市的人口分布特点。

例如,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等。

1.2 人口结构: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结构特点,如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职业结构等。

例如,发达国家的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结构则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1.3 人口变动:了解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等变动情况。

例如,中国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而国际移民对人口流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等问题,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在城市地理学的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2.1 城市发展: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包括城市的起源、演变和扩张等。

例如,城市的起源主要与农业生产和贸易活动的发展有关。

2.2 城市结构: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

例如,城市中心一般设有商业中心、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等功能区域。

2.3 城市问题:了解城市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住房短缺等。

例如,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存在着严重的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

3.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涉及到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文化地理学的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3.1 文化景观:了解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景观特点,如宗教建筑、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等。

例如,中国的故宫和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目录第一章绪论 (3)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3)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4)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4)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基本形式) (5)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5)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 (5)五、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 (6)六、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 (6)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 (7)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7)二、分学科(常考名词) (8)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8)一、人口转变理论和模式 (8)二、人口与发展—适度人口 (8)三、人口分布与迁移 (9)四、人种 (10)五、民族 (10)六、民俗 (10)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0)一、农业类型 (10)二、农业景观: (11)三、农业区位论 (11)第六章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 (11)影响工业区位分布的因素 (11)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 (11)一、城市化概念 (11)二、城市化进程(阶段的划分) (12)三、城市化机制 (12)四、当代城市化的特征 (12)五、城市地域 (12)六、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学说、名称、内容) (13)七、城市体系 (14)八、城市景观与感知 (14)第八章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15)一、语言语系分布范围 (15)二、语言传播的特性 (15)三、语言传播与环境 (15)四、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16)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16)一、世界三大宗教起源及分布 (16)二、宗教的传播 (16)第十章旅游地理 (17)一、旅游文化 (17)二、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17)第十一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18)一、政治与政治地理 (18)二、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19)三、国家权利 (19)四、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20)第十二章人类行为与空间环境 (20)一、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20)二、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21)第十三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22)可持续发展 (22)第一章绪论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洪堡:德国地理学家,和李特尔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人文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人类地球是人类活动的舞台。

地球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公转、赤道和子午线等地理要素对人类定居、移民、生产和文化活动产生了影响。

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比如,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农作物种植方式、居住方式、服装食物等均有所不同;而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农作物生长丰富,居住方式和文化的特征也有所不同。

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不同的地形地势条件决定了人类活动的类型和方式。

比如,山地地区交通不便,土地利用受限;平原地区地势开阔,适合农业生产等。

二、人口与城市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和迁移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集聚的地方。

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增长、工业化、商业化、资本积累、信息交流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城市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也成为了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

在人文地理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了解城市的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规律,城市的社会文化、经济结构与空间结构、城市的功能与地位等。

三、聚落与农业聚落是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基本单位。

聚落的分布与形态是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之一。

不同的聚落类型和分布特点反映了不同的地区环境、资源利用和人类活动的规律。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经济活动。

农业种植方式、农田布局、水利建设、农作物种植与养殖、农业技术等都是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

四、交通与通讯交通是连接世界各地的纽带。

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人文地理的研究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网络的组织与发展等。

通讯技术的发展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类社会结构。

在人文地理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了解通讯技术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五、文化与意识形态人类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地区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人文地理的研究中,我们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传统风俗、语言、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活动和影响。

它涉及到人类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地理现象和过程。

本文将对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是研究人口数量、分布、结构、迁移和增长等方面的地理学科。

人口数量和分布是人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人口结构、迁移和增长是人口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 人口数量和分布:人口数量指的是某一地区或国家的总人口数量。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情况。

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差异主要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因素等影响。

2. 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照年龄、性别、职业、教育水平等特征进行分类和统计。

人口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状况。

3.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现象。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内部迁移两种形式。

人口迁移对于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4.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人口增长率是人口地理学中常用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

二、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特征等方面的地理学科。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空间分布、功能结构、发展规律等问题。

1.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城市的形成通常与交通、经济、政治等因素有关。

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城市扩展、城市化、城市更新等现象。

2. 城市的空间分布:城市的空间分布是指城市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城市的空间分布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城市的空间分布通常呈现出集聚和分散的特点。

3. 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的功能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各种功能区域的分布和组织关系。

常见的城市功能区包括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教育区等。

城市的功能结构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4.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

人文地理的知识点

人文地理的知识点

人文地理的知识点人文地理的知识1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这部分知识具有量大、难度低的特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

在高考中这部分知识直接出现的概率很小。

但是它却是学习整个中国地理的纲、基础、知识的落脚点。

1、中国的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2、中国的疆域:⑴ 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⑵ 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南北跨纬度近,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o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3、疆界和邻国⑴ 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参照地图册)。

[注意]我国已于2004年3月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

⑵ 海上疆界和隔海相望国家: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对于我国的海上疆界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几个概念:临海: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

我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太平洋、南海。

这里应注意我国台湾岛的东部与太平洋直接相临。

(广阔的太平洋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及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领海: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伸,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

领海的范围是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

国家对领海行使主权。

内海:如果边缘海或海峡完全属于我国领海,则为我国内海。

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专属经济区: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中延伸200海里。

人文地理必背的49个知识点

人文地理必背的49个知识点

人文地理必背的49个知识点1、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是相对而言的,判断时要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之间联系密切,资金密集型农业和技术密集型农业一般属于商品农业,但劳动密集型农业大部分属于自给农业。

2、人类对自然因素利用改造的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

温室大棚农业一般出现在纬度较高地区和冬季;热带地区一般不会发展温室大棚农业,因为热量非常丰富。

3、修建梯田是有前提的,一般适合在坡度比较小的地区,所以并不是所有山区都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件。

4、季风水田农业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所有属于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亚洲国家商品率都低,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商品率就较高,日本的小型机械化程度也非常高。

因此,分析问题时要根据具体信息进行,防止脱离材料盲目归类。

5、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需要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但并不是绝对的。

如果某地降水稀少,但地表水资源丰富,能够发展灌溉农业,则它可以发展水稻种植业,如我国河西走廊。

6、混合农业是按生产对象划分的。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虽然与澳大利亚和西欧混合农业相差甚远,但仍然属于混合农业。

7、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并不是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如采矿工业受自然(资源)条件影响较大。

8、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能获得经济利益,市场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

所以分析工业区位时要用发展的观点。

9、劳动力素质并不专指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也包括劳动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

10、注意区分电子工业和电子装配工业,前者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后者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11、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力密集型(意大利的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美国“硅谷”),并非特指技术密集型工业。

12、传统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对交通条件要求都较高,但前者侧重于运量大的水运、铁路运输等方式,后者侧重于速度快、效率高的航空运输等方式。

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1. 人文地理的定义:
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关
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与改造,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人类聚居与迁移:
- 人类聚居:人类聚居是指人类在一定地理环境下集中居住的
现象。

常见的聚居形式包括村庄、城市和都市区等。

- 人类迁移:人类迁移是指人类根据不同的原因离开原居地并
定居于新的地方。

人类迁移可以分为内迁和外迁。

3. 文化地理:
- 文化地理是研究人类文化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演化的学科。

它关注文化的传播、变迁和地域差异。

- 文化地理的研究内容包括语言、宗教、风俗惯、艺术等方面。

4. 城市化与乡村变迁:
-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并集中居住的过程。


市化带来了城市规模的扩大,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等。

- 乡村变迁是指农村地区在经济、社会和人口方面的变动。

包括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人口的减少等。

5. 城市与区域发展:
- 城市发展是指城市经济、人口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城市发展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

- 区域发展是指一个特定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整体变化和发展。

6. 人类环境问题:
- 人类环境问题是指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常见的人类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和空气污染等。

以上是人文地理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汇总,希望对您有帮助。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1500字)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活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人文地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下面将对人文地理的一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人口地理1.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状况。

人口分布受到自然条件、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人口分布特点有: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即人口多集中在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即人口向城市聚集;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是人口密集区。

2. 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的变化,在高考中一般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来衡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移民率)/10。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文化传统等。

人口控制是指通过计划生育、改善生活条件等手段限制人口增长,以达到调整人口结构、降低负担的目的。

3. 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永久性移动。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各种原因而暂时性地改变所在地的现象。

常见的人口迁移类型有农村向城市的农民工流动、跨国移民、人口集聚地和人口离散地之间的人口迁移等。

人口迁移和流动对原地和目的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4.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增加。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有生育率下降、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科技进步、社会福利提高等。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健康、养老制度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城市地理1.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指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社会功能复杂的居住地。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体现了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

城市化的原因包括农村人口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村人口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城市对外发展的需求等。

大学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空间组成、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其中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

在大学地理学习中,人文地理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涵盖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文化传承和区域发展等方面。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大学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下面将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人口地理学1. 人口分布与迁移- 人口分布:包括全球人口分布特点、各洲人口分布情况、中国人口分布特点等。

- 人口迁移: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间人口流动、跨国人口迁移等。

2. 人口增长与控制- 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密度等内容。

- 人口控制:包括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

二、城市地理学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城市发展:包括城市的起源与演变、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城市规模与等级等。

- 城市化:包括城市化进程的动力及影响、城市化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与约束等。

2. 城市结构与功能- 城市结构:包括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城市形态类型、城市轴线与街区等。

- 城市功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等方面的城市功能。

三、经济地理学1. 农业地理- 农业类型:包括以农业内容为主要特征进行分类,如粮食作物种植、畜牧业、渔业等。

- 农业区位:包括农业区位与气候、土地等自然条件的关系。

2. 工业地理- 工业布局:包括工业发展的区域集聚与分散特征、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等。

- 工业区位:包括工业空间分布的规律、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等。

四、文化地理学1. 文化传承与多样性- 文化传承:包括文化的本质与特征、文化传承与创新等。

- 文化多样性:包括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等。

2. 城乡文化差异- 城乡差异:包括城市与农村在价值观、生活方式、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差异。

- 城乡发展:包括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城乡互动与文化交流等。

以上仅为大学地理人文地理相关知识点的部分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文地理知识点内容整理归纳

人文地理知识点内容整理归纳

人文地理知识点内容整理归纳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领域。

它关注地球上不同地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土地利用及其演变、人口迁移、城市发展等问题。

下面将对人文地理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

1.地理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同时也对地理环境进行改造。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有山脉、河流、气候等,人文环境有城市、道路、居民的建筑等。

人类活动如农业、工业、交通、贸易等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2.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的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有不同的制约和影响。

例如,气候条件对农业活动和人类居住有重要影响;地势条件对交通和城市发展产生影响;自然资源对经济、贸易和工业活动有重要作用。

3.人口迁移与人文地理:人口迁移指的是人口由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人口迁移受到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政治因素、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源地和目的地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经济都会产生影响。

4.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核心地带。

城市发展受到地理条件、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城市发展对土地利用、人口分布、职业结构等方面都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城市也是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城市规划、建筑风格、文化活动等。

5.土地利用与人文地理: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目的。

不同的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需求导致了不同的土地利用模式。

农业、城市建设、工业用地、自然保护区等都是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目的。

土地利用对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6.城市化与人文地理: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以及城市的发展和扩展过程。

城市化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都属于人文地理范畴。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结构等方面都产生重要影响。

7.区域发展与人文地理:区域发展指的是在一定地理范围内进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区域发展模式。

七年级人文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人文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人文地理知识点
1.人口与分布
-人口的数量、增长、分布特征
-人口密度与人口迁移
-人口政策与计划生育的影响
2.城市与乡村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城市的功能分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
-城市化及其带来的问题与对策
-乡村聚落的类型和分布特点
3.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土地利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不同地区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域文化特点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5.经济发展与地域差异
-世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原因分析-区域经济布局特点及影响因素
-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6.交通运输与通信
-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原则与方式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地理分布特点。

地理学考研必看人文地理重要知识点归纳

地理学考研必看人文地理重要知识点归纳

地理学考研必看人文地理重要知识点归纳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人类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涉及人类活动、社会文化、城市发展等方面。

在地理学考研中,人文地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人文地理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备考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对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供考生参考。

一、城市与城市化1. 城市的定义与分类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繁荣、社会文化发达的地区。

根据城市的规模和经济、社会、文化特征,可以将城市分为不同类型,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新兴城市等。

2. 城市化的过程与影响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农业转移人口和非农业转移人口。

城市化对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如推动工业化进程、改善居民生活水平、资源环境压力增加等。

3.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包括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

城市设计则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对于具体的城市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布局、美化等。

二、城市系统与城市体系1. 城市体系的层次与组成城市体系是指多个城市之间形成的一种有机关系。

城市体系可以分为全球城市体系、国家级城市体系、地区性城市体系等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城市组成。

2. 城市中心与城市辐射城市中心是城市的核心区域,通常是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地。

城市辐射是指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产业扩散、人口流动等。

3. 城市网络与城市交通城市网络是指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关系,主要通过交通网络实现。

城市交通是城市中人口、物资、信息流动的重要保障,包括公共交通、道路交通、水路交通等。

三、社会文化地理1.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是一个地区的聚居人口数量。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包括城市人口流动、农村人口迁移等。

2. 社会差异与社会问题社会差异指的是不同个体、群体在经济、教育、健康等方面的差异。

高考人文地理知识点3篇

高考人文地理知识点3篇

高考人文地理知识点3篇高考人文地理学问点1人口与城市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平(根本因素)3、人口发展模式:原始型(“高高低”):极高的死亡率,平均寿命短,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慢。

传统型(“高低高”):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代表:尼日利亚)过渡型:死亡率低,出生率高但开始下降,人口压力大(代表:巴西)现代型(“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代表:德国)4、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全世界:属于“过渡型”,正处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大多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刚要进入“现代型”。

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①人口增长阶段——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增长减缓阶段-—过渡模式--过渡型——人口压力大发达国家――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②承受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国家是儿童与老年人比重大的国家。

③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的缘由: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6、人口迁移迁出区: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心区。

人口迁移迁入区:发达国家西欧、北美、西亚(中东),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

7、环境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人口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8、合理人口容量—人口适度规模,一般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9、城市化①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②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发达国家特点: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70%以上);发展趋缓,消失逆城市化现象(缘由)发展中国家特点: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50%以下);城市发展不合理(个别大城市畸形发展)③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本缘由: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高考人文地理学问点21、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相对而言。

初中地理的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的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的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

人文地理知识点涉及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文化等方面,下面对初中地理的人文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人口1.人口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通常使用“平方千米人口数”或“每平方公里人口数”来表示。

2.人口分布:人口在不同地区的数量分布和集中程度。

常见的人口分布类型包括集约分布、稀疏分布和均匀分布。

3.人口增长: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

4.人口负担:指不劳动年龄人口(老人和儿童)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的比例。

5.人口流动: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迁入和迁出现象。

常见的人口流动原因包括就业、婚姻、学习等。

城市1.城市的功能: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和较为密集的人口集聚地,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种功能。

2.城市发展的阶段:城市的发展经历初级城市、二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等不同阶段。

3.城市化: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城市化水平用城镇化率表示。

4.城市规模:依据城市人口数量可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5.城市布局:城市内不同功能区的分布组合,包括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公共设施区等。

农业1.农业区位:农业生产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

通常受气候、土壤、人口、市场等因素影响。

2.农作物种植与分布:根据气候和土壤适宜条件,不同地区适合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不同。

3.农业生产方式:包括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有机农业等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

4.农田利用率:指农田有效利用的程度,包括种植密度、种植结构、土地质量等因素。

5.农业发展模式: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资源、经济条件和人口分布,发展相应的农业发展模式,如种粮养笔、农牧交错等。

工业1.工业布局:工业行业在城市或地区的空间分布规律。

通常受交通、资源、劳动力等因素影响。

2.工业发展阶段:工业的发展经历原始阶段、扩张阶段和成熟阶段等不同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人文地理知识归纳总结1一、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①农业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④粮食问题:亚非拉地区粮食匮乏,尤其是中非、西非、东非地区,人民营养不足;少数发达国家的商品粮积压越来越多,极力争夺国外粮食市场。

⑤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一是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二是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这是人类应该长期注意的问题;三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⑦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a.我国的畜牧业可以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畜牧业。

b.c. 我国发展水产业的条件相当优越:沿海四大海域的近海海域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大陆约有2000万公顷水面,其中有3/4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南部季风区,这一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多,交通便利,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高,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d.水产业分为天然捕捞业和人工养殖业。

e我国水产品总量中,海水产品较淡水产品多;在海产品中以天然捕捞为主;在淡水产品中以人工养殖为主。

2、工业①工业区位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

二、人口与环境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①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有明显的不同。

亚非拉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欧洲、北美的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③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在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前,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平。

我国人口分布不平均:东南多,西北少。

(以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以南,面积占全国43%,人口占94%)原因是:东部耕地多,气候优越,人口密度大;工商业、交通业发达、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

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人口密度小;工商业、交通运输业不发达,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

④我国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2、人口数量与环境①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世界1999年10月达60亿,每年约7800万速度的增长;我国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总量达12.95亿,每年1200—1300万的速度增长)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

人口持续的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

(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态问题,三废噪声污染问题,医疗、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社会问题。

)因此,人类必须控制自己,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④环境承载力: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下,在一定范围内,环境能容纳人口数量的能力和净化污染物的能力。

⑤环境人口容量:简单地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准确的定义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⑥合理容量:在不产生环境问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的人口容量。

⑦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以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遭到破坏,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

3、人口的素质与环境①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a.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是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且影响越来越大。

b.自然环境因素:原生环境因素(地形、气温、温度、降水等);次生环境因素(物理、化学、生物方面对环境的污染)。

②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a.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特殊的影响; b.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发展观; c.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d.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的人口资源,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有大不一样;e.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 4、人口的迁移与环境a、现状特点:流动人口增加,自发流动为主。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从贫困落后山区到沿海发达城市。

b、原因:务工和经商;学习、培训、分配工作迁移的人数增加。

三、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形成①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乡村形成:人类为生存,必定希望互相合作和共同生活,由此构成聚居,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分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开始形成乡村聚落。

城市形成条件:A、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业生产有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

B、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出现集市,交换地域扩大,集市演变为城市。

**②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2、城市的区位3①城市化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用地规模扩大。

其中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是最重要的指标。

④城市化问题解决途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c.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4、城市地域结构**5、城市的合理规划:四、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2、交通运输和通信②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已经超出自然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

自然因素仍很重要,应尽可能利用有利条件、避开不利条件(山、河、沼泽等),减少工程量,便于维修养护。

b.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c.汽车站:要与市内、市外有方便、直接的联系,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顾客d.航空港:占地广,要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连接。

e.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

因此建设港口时要考虑其航行、停泊、筑港等自然条件,以及腹地、城市等社会经济条件。

③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活动的需求,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线(如铁路、航线)、点(车站、码头)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

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二条亚欧大陆桥、四条世界主要航海线),而且日益高速化和专业化(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

⑤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特点: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运输的重点是客运,早晚上下班是高峰;行人与车辆交叉是典型的混合交通,安全问题格外重要;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占用大量的城市面积和空间,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形式:主要有环行放射式道路网和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二种形式。

放射有利于进入市区,环线避免将车流、人流引入市中心,缩短各端点距离,有利于对外联系,同时缓解对市中心的压力,扩大市中心区的交通容量。

原则: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

⑥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电子通信是电信通信领域的排头兵: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比用电通信更新、更快、更安全。

电子邮件最大特点是一种人到人的通信方式,而电话和传真是场所到场所的通信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集电话、电视、电脑功能于一体,能够综合传输和处理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的一个全社会化通信网。

国际互联网:当前信息领域发展最快、作用最大、影响最广、公众关注程度最高的通信网络,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具体体现。

作用:开展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方便生活;使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频繁、方便地参加电子会议,发表思想、论文,推动科技发展。

3、商业贸易①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市场因素: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商业中心建立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商业活动的范围很大。

交通因素: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中心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②商业网点的布局: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制约商业网点的布局。

a.自然条件是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平原沿公路线布局,山区沿谷地布局。

b.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人口稀少地区,交通闭塞,商业中心很难建立和发展,多采用流动服务形式,而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商业网点设置可以采用相应的固定形式如商业街或商业小区。

③中国主要商业中心:古代:四大米市(无锡、芜湖、九江、长沙)现代: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重庆、沈阳、西安、天津、哈尔滨、南京、深圳、成都④主要进出口商品:出口:纺织、服装、日用工业品、煤、机械、茶叶、稻米、土特产、工艺品等进口:钢材、机电产品、交通工具、化肥、木材、羊毛、铁矿石、小麦⑤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美国、日本、韩国、西欧、东南亚各国⑥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当今的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突出表现是,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贸易,以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国际贸易和金融成为现代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

发达国家工业基础雄厚,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小麦、玉米和畜产品等少数几种农产品,以及资本和技术;进口大量燃料和原材料。

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主要出口农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例如橡胶、棕油、咖啡等农产品、铁、铜、石油、铝土矿等矿产品。

发达国家以低价从发展中国家买进所需的燃料、原料等农矿产品,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

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居优势地位。

五、文化景观 1、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的形成:人们为了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并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如生产和生活活动景观(农田、道路、城市、村落等)和人类精神活动景观(学校、法院、纪念碑、古岩画等) 2、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文化景观通常附着在自然物质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而任何自然物质都必须占据一定的自然环境空间,所以文化景观也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