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及评定(1)
肌张力的评定
2)折刀样反射:当被动牵伸痉挛肌时,初始产生的 较高阻力随之被突然的抑制发动而中断,造成痉挛 肢体的阻力突然下降,产生类似折刀样的现象
3)阵挛:在持续牵伸痉挛肌时可发生,特点是以 固定频率发生的拮抗肌周期性痉挛亢进。常发生于 踝部,也可发生于身体的其他部位
4)去大脑强直和去皮层强直: • 去大脑强直表现为持续的收缩,躯体和四肢
③肌张力还具有随意使肢体在固定状态和 运动状态之间进行变换的能力;
④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完成某一肌群协同 运动或某一肌肉独立运动的能力;
⑤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 抵抗感。
二 肌张力异常的类型
神经系统或肌肉本身的损害常使患者肌张 力出现异常。
根据肌张力异常的表现特点,可将异常肌 张力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二)肌张力低下
指肌张力低于正常水平,被动运 动相关肢体时抵抗明显减弱甚至消失, 又称为肌张力弛缓。
1.表现
• 肌肉松弛软弱,牵张反射减弱,触诊见肌腹 柔软、弹性减小;
• 被动关节活动时肌肉的抵抗减弱甚至消失, 活动范围增大;
• 肢体整体运动功能受损,伴有肢体肌力减弱、 麻痹或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一
概述
导学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肌张力的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外周神经和中 枢神经系统的支配情况,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外 周神经损伤常导致肌张力异常。
因此,肌张力的评定是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 能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定义 肌张力是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
表现为肌肉组织微小而持续的不随意收缩。
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存在持续的、 始终如一的阻力感被称为铅管样僵硬。
齿轮样僵硬 被动运动时表现出有阻力和无阻
力反复交替出现的情况,被称为齿 轮样僵硬。
肌张力评定
6、摆动检查 是以一个关节为中心,主动肌和拮 抗肌交互快速收缩,快速摆动,观察其摆动振幅 的大小。肌张力低下时,摆动振幅增大,肌张力 增高时,摆动幅度减小。 7、其他检查方法 ①肌肉僵硬的检查,头的下垂 试验。②伸展性检查,是指让肌肉缓慢伸展时, 能达到的最大伸展度,主要提示肌张力有无下降。 ③姿势性肌张力的检查法,让患者变换各种姿势 和体位,记录其抵抗状态。④生物力学评定方法。 ⑤电生理评定方法等。
4、反射 应特别注意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腱 反射亢进等现象。评分标准为: -:消失。 ±:反射轻度减弱。 +:反射正常。 ++:反射轻度亢进。 +++:反射中度亢进。 ++++:反射高度亢进
5、被动运动 被动运动检查可发现肌肉对 牵张刺激的反应,通过检查者的手来感觉 肌肉的抵抗,是最常见的检查方法,它能 从一个方面反映肌张力的情况。体会其活 动度和抵抗时的肌张力的变化,可发现是 否存在肌张力过高、低下,是否有阵挛, 并与强直进行比较和鉴别。
(三)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1、病史 如痉挛发生的频率,受累的肌肉及数目, 痉挛的利弊,引发痉挛的原因,痉挛的严重程度 等。 2、视诊 评定者应注意观察患者肢体或身体异常 的姿态,有无刻板样运动模式、自发性运动有无 缺失等。 3、触诊 以触摸肌肉的硬度来判断肌张力。
五)肌张力的评价标准 1、正常肌张力评价标准 (1)肌肉外观应具有特定的形态。 (2)肌肉应具有中等硬度和一定的弹性。 (3)近端关节可以进行有效的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同时收缩使关节固 定。 (4)具有完成抗肢体重力及外界阻力的运动能力。 (5)将肢体被动地放在空间某一位置上,突然松手时,肢体有保持 肢位不变的能力。 (6)可以维持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平衡。 (7)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变为固定姿势的 能力。 (8)在需要的情况下,具有可以完成某肌群的协同动作,也可以完 成某块肌肉的独立的运动功能的能力。 (9)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
肌张力的评定一二
(二)生理作用
生理状态下,肌张力对维持正常的运动功能具有 重要作用:
①肌张力能够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通过关节周围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同时收缩,从而使关 节固定; ②肌张力具有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 力,由于肌张力的作用,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 位置,突然松手时,肢体有保持该姿势不变的能力;
③肌张力还具有随意使肢体在固定状态和运动状 态之间进行变换的能力; ④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 某一肌肉独立运动的能力; ⑤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二、肌张力的分类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根据身体所处的状态将正常肌张力分为: 静止性肌张力 姿势性肌张力 运动性肌张力。
根据肌张力降低的程度,可分为轻度肌张力低下、 中度和重度肌张力低下。
轻度肌张力低下的特征:
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同时收缩较弱; 将肢体放在可下垂的位臵并放下,肢体仅有短暂 抗重力的能力,随即落下; 拮抗肌的同时收缩; 将肢体放在抗重力肢位,肢体迅速落下,不能维持 规定肢位; 不能完成功能性动作。
导学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肌张力的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 统的支配情况,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外周神经损伤常导致 肌张力异常。
因此,肌张力的评定是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 能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1 2
概述 肌张力异常的类型
3
4
肌张力的常用检查方法
肌张力异常的评定标准
2.原因 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病变(锥体系障碍)引起脑 干和脊髓反射亢进而产生。
(二)僵硬
僵硬亦称强直,是主动肌和拮抗肌阻力一致性增 加,使得身体相应部位活动不便和固定不动的现象。
肌张力及痉挛评估标准
肌张力及痉挛评估标准表2 改良Ashworth量表(0—4级)痉挛的几种徒手检查表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检查(ROM—T)和徒手肌力检查(MM—T)姓名: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号诊断:检查日期:评估者:平衡能力评估姓名: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号:诊断: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表姓名: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号:诊断:Barthel 指数(BI)Berg平衡量表记录表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注;低于40分表明有摔倒的危险结论Fim评定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手法肌力检查(MMT)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部位功能检查评分标准上肢坐位1.上肢反射活动(1)肱二头肌肌腱反射(2)肱三头肌肌腱反射2.屈肌共同运动(1)肩关节上提(2)肩关节后缩(3)肩关节外展(至少90度)(4)肩关节外旋(5)肘关节屈曲(6)前臂旋后3.伸肌共同运动(1)肩关节内收和(或)内旋(2)肘关节伸展(3)前臂旋前4.伴有共同运动的活动(1)手触腰椎(2)肩关节屈曲90度(肘关节位0度)(3)肩关节0度时,肘关节90度前臂旋前、旋后5.分离运动(1)肩关节外展90度,肘关节0度位,前臂旋前(2)肩关节屈曲90度~180度,肘于0度位、前臂中立位(3)肩关节屈曲30~90度、肘关节0度位时前臂旋前旋后0分:不能引出反射活动2分:能够引出反射活动0分:完全不能进行1分:部分完成2分:无停顿充分完成0分:进行1分:部分完成2分:无停顿充分完成0分:没有明显活动1分:手仅越过髂前上棘2分:能顺利进行0分:开始时手臂立即外展或肘关节屈曲1分:肩关节外展及肘关节屈曲发生在较晚时间2分:能顺利充分完成0分:肘关节不能保持90度或完全不能完成该动作1分:肩肘关节正确位时能在一定范围内主动完成该活动2分:完全旋前、旋后,活动自如0分:一开始肘关节就屈曲,前臂偏离方向不能旋前1分:可部分完成或者在活动时肘关节屈曲或前臂不能旋前2分:顺利完成0分:开始时肘关节屈曲或肩关节外展1分:在肩部屈曲时,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外展2分:顺利完成0分:前臂旋前旋后完全不能进行或肩肘位不正确腕手6.反射亢进肱二头肌肌腱反射指屈肌反射肱三头肌肌腱反射7.腕稳定性(1)肘关节90度,肩关节0度伸腕(2)肘关节90度,肩关节0度时腕关节屈伸(3)肘关节0度,肩关节30度伸腕(4)肘关节0度,肩关节30度屈伸腕(5)腕环形运动8.手指(1)集团屈曲(2)集团伸展(3)握力1:掌指关节伸展、指间关节屈曲,检查抗阻握力(4)握力2:所有关节0度位时,拇指内收1分:能在要求肢位时部分完成旋前旋后2分:顺利完成(该阶段者要得2分,那么在第V阶段必须得6分)0分:至少2-3个反射明显亢进1分:一个反射明显亢进或至少2个反射活跃2分:反射活跃不超过一个并且无反射亢进0分:患者不能伸腕关节达15度1分:可完成伸腕,但不能抗阻2分:有些轻微阻力仍可保持伸腕0分:不能随意运动1分:患者不能在全关节范围内主动活动腕关节2分:能平滑地、不停顿地进性评分同(1)项评分同(2)项0分:不能进行1分:活动费力或不完全2分:正常完成0分:不能屈曲1分:能屈曲但不充分2分:(与健侧比较)能完全主动屈曲0分:不能伸1分:能够主动伸展手指(能够松开拳)2分:能充分地主动伸展0分:不能保持要求位置1分:握力微弱2分:能够抵抗相当大的阻力抓握0分:不能进行1分:能用拇、食指捏住一张纸,但不能下肢仰卧位坐位站位(5)握力3:患者拇、食指可挟住一支铅笔(6)握力4:患者能握住一个圆筒物体(7)握力5:握球形物体,如网球9.协调性与速度:指鼻试验(快速进行5次)(1)震颤(2)辨距不良(3)速度1.反射活动(1)跟腱反射(2)(髌)膝腱反射2.屈肌共同运动(1)髋关节屈曲(2)膝关节屈曲(3)踝关节屈曲3.伸肌共同运动(1)髋关节伸展(2)髋关节内收(3)膝关节伸展(4)踝关节跖屈4.伴有共同运动的运动(1)膝关节屈曲(2)踝背屈5.分离运动(髋关节0度)(1)膝关节屈曲抵抗拉力2分:可牢牢捏住纸评分方法同握力2评分方法同握力2、3评分方法同握力2、3、40分:明显震颤1分:轻度震颤2分:无震颤0分:明显或不规则辨距不良1分:轻度或规则的辨距不良2分:无辨距障碍0分:较健侧慢6s1分:较健侧慢2~5s2分:两侧差别〈2s0分:无反射活动2分:有反射活动0分:不能进行1分:部分运动2分:充分进行0分:没有运动1分:微弱运动2分:几乎与对侧相同0分:无主动运动1分:膝关节能从微伸位屈曲但不超过90度2分:膝关节屈曲〉90度0分:不能主动背屈1分:不能完全主动背屈2分:正常背屈0分:在髋关节伸展位不能屈膝坐位仰卧位(2)踝背屈6.反射亢进膝部屈肌膝腱反射跟腱反射7.协调性和速度跟膝胫试验(连续重复5次)(1)震颤(2)辨距障碍(3)速度临床意义:简化Fugl-Meyer评定最高分100分。
肌张力的评定一二课件
手法评定虽然主观性强,但具有简单、方便、快捷的优点,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量表评定
量表评定是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 量表来评估肌张力的情况,量表 通常包括关节活动度、肌肉硬度
、异常姿势等方面的评估。
量表评定具有客观、标准化的优 点,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评估结 果,并且可以用于不同患者之间
深入研究肌张力与运动功能的关系
进一步了解肌张力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有助于为运动功能康复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拓展肌张力评定的应用领域
目前肌张力评定主要应用于医学领域,未来可以拓展到其他领域,如体育、康复等,为更 多的人群提供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观察患者的动作、姿势和日常生活表 现,判断是否存在肌张力异常,这种方法 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经验积累。
评定意义
早期发现与干预
通过定期对婴幼儿进行肌张力评定,可以及早发现肌张力 异常,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
指导康复训练
根据评定结果,可以为康复训练提供指导,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
肌张力的评定一二课件
目 录
• 肌张力概述 • 肌张力的评定方法 • 肌张力异常的分类与表现 • 肌张力异常的评定标准与意义 • 肌张力异常的治疗与康复 • 肌张力评定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肌张力概述
肌张力的定义
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 紧张度,表现为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 。
肌张力的变化会影响身体的运动功能 和协调性,因此对于肌张力的评定是 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03
肌张力异常的分类与表现
肌张力增高
肌力和肌张力评定标准
(一)肌力测定标准:(6个级别)
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
I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
II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够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III级:能够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够对抗阻力(轻度瘫痪)
IV级:能对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对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V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二)肌张力分级的评定标准:(改良Ashworth,6个级别)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被动屈伸时呈现最小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1+级:肌张力轻度増加,关节活动后50%范国内出现突然卡住,呈现最小阻力;2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的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级:肌张力最严重的级别,受累部分被动屈伸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肌张力分级标准按照改良的Ashworth分级标准,在临床多分为5级即0-4级,分级越高肌张力越高。
1.0级:肌张力正常,肢体随意运动、姿势正常。
2.1级:肌张力稍微增高,受累部位被动屈伸时,关节和肌肉活动至正常范围最后阶段会有微小阻力,或者出现运动卡顿、突然释放,没有明显的姿态异常。
3.1+级:肌张力有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的50%时出现最小阻力。
4.2级:肌张力显著增高,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肌肉张力都明显增强。
用力的运动受累部分尚可运动,可能出现轻度的姿态异常。
5.3级:肌张力更加明显增高,被动运动困难,受累部位的关节、肌肉比较僵硬,能活动的范围小,姿态出现较明显的异常。
6.4级:肌肉完全性僵直,受累部位被动屈伸时候呈现僵直,不能活动。
肌张力增高,可能跟神经肌肉损伤、锥体外系异常等有关。
出现肌张力增高,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
简述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一)
简述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一)
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简介
引言
•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是评估肌张力的一种常用临床工具,但其存在一些局限性。
•针对这些局限性,研究者们进行了改良,提出了改良的Ashworth 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
改良的目的
•提高肌张力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解决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中的主观性问题。
改良的方法
1.引入工具
–使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和仪器,如肌电图。
–借助这些工具,可以更客观地测量肌肉张力。
2.引入客观指标
–引入了肌张力的客观指标,如肌电图测量结果、肌力测量结果等。
–这些客观指标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肌张力评估结果。
3.引入动作组
–对于同一肌群的不同动作,可以引入动作组的概念。
–在不同动作中,肌张力的表现可能不同,通过综合评估多个动作的结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肌张力。
改良后的优势
•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相较于传统标准,具有如下优势:
–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解决了主观性评估带来的误差。
–更全面地评估肌张力,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结论
•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的引入,为肌张力的评估提供了更先进、更准确的方法。
•这一改良标准的应用,将对临床诊断和康复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
肌张力的评定(1)
1+级
2级
3级 4级
Penn分级法
级别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评定标准 无痉挛 刺激肢体时,诱发轻、中度痉挛 痉挛偶有发作,﹤1次/h 痉挛经常发作,﹥1次/h 痉挛频繁发作,﹥10次/h
Clonus分级法
级别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评定标准 无踝阵挛 踝阵挛持续1-4s 踝阵挛持续5-9s 踝阵挛持续10-14s 踝阵挛持续≧15s
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不良的姿势和肢体位置可使肌张力增高 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 紧张和焦虑等心理因素,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使 肌张力增高 患者对运动的主观作用 合并问题的存在,如尿路结石,感染、膀胱充 盈、便秘、压疮、静脉血栓、疼痛、局部肢体 受压及挛缩等可使肌张力增高
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小脑对肌紧张的调节
小脑在调节肌紧张、维持平衡中发挥重 要作用 尤其是旧小脑前叶,对肌张力既有抑制 又有易化的作用
大脑皮质对身体运动控制的调节
锥体系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脑干束
皮质-脑桥-小脑 皮质-纹状体
锥体外系
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主动肌和拮抗肌可进行有效的同时收缩使关节固定 可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间的平衡 具有完全抗重力及外界阻力的运动能力 将肢体被动地放在空间某一位置上,突然松手时, 肢体有保持不变的能力 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中变为固有 姿势的能力 可以完成某肌群的协同动作,也可以完成某块肌肉 独立的运动功能的能力 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
迟缓性肌张力的分级
级别 轻度 评定标准 肌力下降,肢体放在可下垂的位置并放 下,仅有短暂抗重力的能力,随即落下 能完成功能性动作
肌张力的评定
由于僵硬,动作常表现为始动困难、缓慢或无动状 态,全身的肌肉表现也不一样,僵硬最早出现在手腕, 其次累及肘关节、肩关节等肢体近端关节。
肌张力评定
(二)肌张力低下
指肌张力低于正常水平,被动运动相关肢体时 抵抗明显减弱甚至消失,又称为肌张力弛缓。
肌张力评定
1.表现
• 肌肉松弛软弱,牵张反射减弱,触诊见肌腹 柔软、弹性减小;
康复功能评定学
定义
肌张力是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 表现为肌肉组织微小而持续的不随意收缩。
临床以被动活动肢体或按压肌肉时所感到 的阻力判断肌张力。
肌张力的产生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 础,是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所必须的,也 是保证肢体运动控制能力、空间位置、进行各 种复杂运动所必须的条件。
7)踝关节背屈、跖屈
• 体位:仰卧,髋膝关节屈曲 • 方法:检查者一手置于踝关节近端附近,
另一手置于脚掌部,做踝关节背屈、跖屈
8)颈屈伸、侧屈、旋转
• 体位:仰卧,取出枕头,使颈部探出床边
• 方法:检查者双手把持头部,做颈屈伸、 侧屈、旋转
注意事项
1.要求患者尽量放松,由评定者支持和移动肢体。
肌张力的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外周神经和中枢 神经系统的支配情况,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外周 神经损伤常导致肌张力异常。
二、正常肌张力的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
姿势性肌张力
运动性肌张力
静止性肌张力
姿势性肌张力
运动性肌张力
正常肌张力特征
①肌张力能够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 衡,通过关节周围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同时收缩, 从而使关节固定;
(二)异常肌张力评价标准
• 1.弛缓性肌张力评价标准
肌张力及其评定
病理基础是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引起牵张反射 兴奋性增强,结果导致骨骼肌张力升高,其特 点是肌张力随牵张速度的增加而升高。
检查者在对患者做关节被动运动时,起始感觉 有较大抵抗,在运动过程中某一点,突然感到 抵抗减小的状态,称折刀现象,是痉挛时最常 见的现象。
痉挛的分布---上肢累及屈肌群,下肢累及伸 肌群
肌张力及其评定
肌张力的常见表现
肌张力(muscle tone)---是指肌肉在静 息状态下的紧张度,表现为肌肉组织微小 而持续不断的不随意的收缩,临床表现为 肌肉被动拉长或牵伸时的阻力。
必要的肌张力是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 所必需的.是保证肢体运动控制能力空间 位置,进行各种复杂运动所必要的条件。
原因:
⑴小脑或锥体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可为暂时 性状态如脊髓损伤休克阶段或脑血管意外早期。
⑵外周神经损伤的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还可伴有 肌力弱,肌肉萎缩等。
⑶原发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
(三)肌张力紊乱
定义:是一种以肌张力损害、持续和扭曲的不自 主运动为特征的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
表现:肌肉收缩或快或慢,且表现为重复模式化, 肌张力以不可预料的形式由低到高。
5、局部压力改变的影响 局部肢体受压可使肌张力增高如穿紧而挤的衣服和鞋子 6、疾病的影响 如骨折、脱位、异位骨化等外伤或疾病可使肌张力增高 7、药物的影响 如烟碱能明显增加脊髓损伤患者的痉挛程度;巴氯芬能抑
制脊髓损伤患者痉挛的发生 8、外界环境的影响 当气温发生剧烈变化时肌张力可增高 9、主观因素的影响 患者对运动的主观控制作用,肌张力可变化
痉挛的益处
1.借助伸肌痉挛等帮助患者站立和行走。 2.可相对保持肌容积。预防骨质疏松。 3.降低麻痹性肢体的依赖性水肿。 4.充当静脉肌肉泵,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 危险性。
康复评定三章肌张力
0 肌张力降低 无肌张力增高 无肌张力增高 无踝阵挛
1 肌张力正常
轻度增高,被 动活动时有 一过性停顿
肢体受刺激时 出现轻度 肌张力增 高
踝阵挛持续 1~4秒
2 稍高,肢体活 增高较明显, 偶有肌痉挛, 持续5~9秒
动未受限
活动未受限 <1次/h
3 肌张力高,活 增高明显,被 经常痉挛,>1 持续10~14秒
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
被移动。
3
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级别 轻度
弛缓性肌张力分级表
评定标准
肌力下降,肢体放在可下垂的位置 并放下,肢体仅有短暂抗重力的能力, 随即落下。能完成功能性动作。
中度到重度
肌力明显下降或消失(MMT)0级或1 级,将肢体放在抗重力肢位,肢体迅速 落下,不能维持规定肢位,不能完成功 能性动作。
(二)异常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1.异常肌张力检查方法 (1)病史采集:了解异常肌张力对受试者功能
的影响。包括:受累肌肉及数目、引发痉挛的 原因及注意受试者肢体或躯体异常的姿势等。 (2)反射检查:检查受试者是否存在腱反射亢 进等现象。 (3)被动运动检查:通过检查者的手来感觉肌 肉的抵抗,体会其肌肉的硬度、关节活动度和 抵抗时的肌张力变化,是临床最常见的检查方 法。
一、 概述
肌张力是指人体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肌肉保 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 和正常生活的基础。肌张力异常是中枢神经系 统和外周神经损伤的重要特征。
肌张力定义:肌张力是指肌肉静息状态下的紧 张度,检查时以触摸肌肉的硬度及伸屈肢体时 感知的阻力作为判断依据。
肌张力、肌力评定
踝跖屈肌群(S1)
脊柱肌力评定
斜方肌 菱形肌
斜方肌下 部
斜方肌上 部 肩胛提肌
检 查 与评 定
1级
2级
坐位,臂外展放桌 同左,使肩胛骨 上,试图使肩胛骨内 主动内收时可见 收时可触及肌收缩 运动
俯卧,一臂前伸,内 旋,试图使肩胛骨内 收及下移时,可触及 斜方肌下部收缩
同左,可见有肩 胛骨内收及下移 运动
3+
抗重力时关节能完成全范围活动,同时,抗较小阻力时关节能
完成部分范围活动(ROM<50% =。
4- 抗部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ROM>50%)。
4+ 抗充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小部分活动范围(ROM<50% =。
5- 抗充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大部分活动范围(ROM>50%)。
5 抗充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最大活动范围(ROM100%)。
2.检查注意事项
• 手法肌力检查时,必须遵循测试的标准姿势, 以提高结果的可比性。
• 检查前,应先用通俗的语言给予解释,必要时 给以示范。
• 检查时,先查健侧后查患侧,先抗重力后抗阻 力,两侧对比。
• 抗阻力必须使用同一强度,阻力应加在被测关 节的远端(不是肢体的远端)。
• 肌力测试时的用力等长收缩及闭气可以引起心 血管系统的特异性反应,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系 统疾病病人应慎用。
高或降低的感觉。
• 高张力 肌肉张力增加,高于正常休息状态下
的肌肉张力。
• 低张力 肌肉张力降低,低于正常休息状态下
的肌肉张力。
• 张力障碍 肌肉张力紊乱,或高或低,无规律
地交替出现。
(二)肌张力异常
1.肌张力增高肌张力增高指肌张力高于 正常静息水平,分为痉挛和强直。
肌张力评定标准
肌张力评定标准
肌张力评定标准是一种评估患者肌肉紧张程度的方法。
通常使用以下标准进行评定:
1. 松弛(0级):肌肉完全松弛,无张力。
2. 轻度增加(1级):肌肉感到轻微的紧张,但可以轻松地移动肢体。
3. 中度增加(2级):肌肉紧张度明显增加,需要一定的力量才能移动肢体,但仍能主动完成动作。
4. 重度增加(3级):肌肉非常紧张,需要很大的力量才能移动肢体,但仍有可能完成动作。
5. 极重度增加(4级):肌肉极度紧张,无法主动移动肢体,即使用力也无法使其移动。
这些评定标准通常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肌肉疾病导致的肌肉紧张程度。
根据患者的肌张力评定结果,医生可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肌张力分级标准
肌张力分级标准肌张力分级标准是指根据肌张力的不同程度,将肌张力分为不同级别,以便于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治疗。
肌张力是指肌肉在休息状态下的张力,是肌肉的一种基本特征。
正常情况下,肌肉的张力是平衡的,但在某些疾病或损伤的情况下,肌张力可能会出现异常。
因此,对肌张力进行准确的评估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肌张力分级标准通常采用0-5级来进行评定,具体如下:0级,无肌张力,即完全松弛状态。
1级,轻微肌张力,肌肉呈松弛状态,但仍可感觉到轻微的阻力。
2级,轻度肌张力,肌肉呈轻度紧张状态,但仍可被 passively moved。
3级,中度肌张力,肌肉呈中度紧张状态, passively moved 时有明显的阻力。
4级,重度肌张力,肌肉呈明显紧张状态, passively moved 时极大的阻力。
5级,极重度肌张力,肌肉呈极大的紧张状态, passively moved 时几乎无法移动。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通过对患者进行肌张力的检查和评估,来判断患者的肌张力分级,从而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肌张力分级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医生们在临床工作中进行统一的评估,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除了在临床医疗中的应用,肌张力分级标准也在科研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对不同肌张力分级患者的研究,来深入了解不同肌张力状态下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总之,肌张力分级标准是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在工作中的重要参考依据,它的制定和应用,有助于提高肌张力的评估准确性和可比性,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肌张力分级标准,为医疗和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客观评定方法
神经生理学评定----肌电图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脊髓失去上位中枢控制,导致 节段内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活性改变,以致出现 电生理变化。
临床上常用肌电图检测F波与H反射 ,F波参数取决α 运动神经元兴奋性,H反射取决突触前抑制水平,因 而了解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首选F波。
二、常见的异常肌张力
(一)肌张力增高 指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肌张力增高的状态
有痉挛和僵硬。 1、痉挛 定义----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病损后,由于脊髓
和脑干反射亢进而出现的肌张力异常增高的症候 群。 病因----很多中枢系统疾病都可造成肌痉挛,如 脑卒中、多发性硬化,脊髓疾病和脑瘫。 表现----患者的肌肉过度活跃而导致不自主的收 缩反应。
检查法:检查者一手固定上臂,另一手握住前 臂,做肘关节屈伸运动。
⑵三角肌检查 体位:上肢伸直置于髂腰肌检查 体位:仰卧位,下肢伸展 检查法:检查者一手握踝关节,另一手放在膝
关节,做屈髋屈膝运动。 ⑷腓肠肌、胫前肌检查 体位:仰卧位,髋膝稍屈曲 检查法:检查者一手置于踝关节,另一手置于
钟摆试验是一种在肢体自抬高位沿重力方向下落运动 中,观察肢体摆动然后停止的过程,通常用于分析痉 挛妨碍自由摆动的状态进行评定的方法。痉挛越重, 摆动受限越显著。
钟摆试验常用于下肢痉挛评定,尤其是股四头肌和腘 绳肌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于检查床缘屈曲,小腿在 床外下垂,然后将患者膝关节抬高至充分伸展位,当 小腿自膝关节充分伸展位自由落下时,通过电子量角 器(或肌电图)记录小腿钟摆样的摆动情况。
检查时注意事项
测定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 感受,使患者了解测试全过程,消除紧张
测试前摆放好患者的体位,充分暴露患者部位, 应首先检查健侧同名肌,再检查患侧,以方便 两侧比较
应避免在运动后、疲劳时及情绪激动时进行检 查
检查时应避免室内温度过低
(四)钟摆试验
(一)评定方法
位)。
(2)改良的Ashworth法:
0级:无肌张力升高(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稍高,被动伸屈肢体时有“卡住”或
突然释放感,或在关节活动度的最后出现很小的 阻力。 1+级:肌张力轻度升高,被动屈伸肢体时有“卡 住”感,并在小于后1/2ROM内一直伴有很小的阻 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升高,在大于1/2ROM内有阻力, 但被动活动容易。 3级:肌张力显著升高,被动活动困难。 4级:受累肢体僵硬于屈曲或伸展位
⑶运动性肌张力:可在患者完成某一动作的过程中,通 过检查相应关节的被动运动阻力来判断。如做上肢前臂 的被动屈曲伸展运动,正常情况下感觉一定的弹性和轻 度的抵抗感。
(二)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1.关节近端的肌肉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步运动。 2.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3.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位置时,具有保持该
反射、踝反射(跟腱反射) (-)消失;(±)反射轻度减弱 (+)反射正常;(++)反射轻度亢进; (+++)反射中度亢进; (++++)反射重度亢进
4、被动运动检查 通过检查者的手来感觉肌肉的抵抗是最常用的 注意事项:
⑴要求患者尽量放松,由评定者支持和移动肢体 ⑵所有的运动均应予以评定,且特别要注意在初
力方向下落 触诊肌腹柔软,常伴有肢体瘫痪或麻痹,深反射消失,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扩大。 原因:⑴小脑或锥体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可为暂
时性状态如脊髓损伤休克阶段或脑血管意外早期。 ⑵外周神经损伤的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还可伴有肌力
弱,肌肉萎缩等。 ⑶原发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
第二节 肌张力的临床评定
始视诊时被确定为有问题的部位
⑶评定者应保持固定形式和持续的徒手接触,并
以恒定的速度移动患者肢体。
肌张力正常时,肢体容易被移动,检查者可很 好的改变运动方向和速度而不感到异常阻力
肌张力高时,评定者总的感觉是僵硬,运动时 有阻力
肌张力低时,检查者可感到肢体沉重,且无反 应。
⑴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检查 体位:上肢伸展置于体侧
(1)Ashworth法:此方法是根据患者关节进行被 动活动时所遇到阻力的大小定级。
0级:无肌张力升高(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稍高,活动肢体时有“卡住”感。 2级:肌张力明显升高,但被动活动肢体容易 3级:肌张力显著升高,被动活动困难。 4级:受累肢体僵硬于屈曲或伸展位(外展或内收
具体可以包括是否有床上活动、转移、行走和生 活自理能力的损害及其程度等。
三、痉挛的评定
(一)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检查法 Ⅰ--轻度—在PROM的后1/4,即肌肉靠近它的
最长位置时出现阻力 Ⅱ--中度---在PROM的1/2时即出现阻力 Ⅲ--重度---在PROM的前1/4,即肌肉在其最短
2、僵硬又称强直
定义: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同时增加,各个方 向的关节被动活动阻力均增加的现象。对同一肌 肉,运动的起始和终末的抵抗感一样。
病因:锥体外系损伤所致,帕金森病是僵硬最常 见的原因
表现:⑴铅管样僵硬----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存在 持续的、始终如一的阻力感。如被动屈肘,起始 和终末的抵抗一样。
痉挛的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牵 张反射增强有关。
一定的肌张力在维持体位与肢体动作是必需的。 反之过高的肌张力---严重的痉挛往往造成病 人运动障碍、日常生活不便和护理上的困难等 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不利于康复训练。
(一)痉挛的益处
1.借助伸肌痉挛等帮助患者站立和行走。 2.可相对保持肌容积。预防骨质疏松。 3.降低麻痹性肢体的依赖性水肿。 4.充当静脉肌肉泵,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 危险性。
的位置时已出现阻力,使PROM难以完成
(二)临床分级—按照肌肉硬度
0级-肌张力低 1级-肌张力正常 2级-肌张力稍高,肢体活动未受限 3级-肌张力高,活动受限 4级-肌肉僵硬,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
(三)Ashworth量表和改良的Ashworth 量表
此方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被国际公认的痉挛评定 方法,尤其修改的Ashworth方法,临床应用较广 泛。
肌张力评定
一、肌张力的定义
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 必要的肌张力是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
所必需的.是保证肢体运动控制能力,空间 位置,进行各种复杂运动所必要的条件。 临床上所谓的肌张力是指医务人员对被检 查者的肢体进行被动运动时所感觉到的阻 力。
肌张力的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周围神经和 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情况。一旦这种支配 情况发生改变,就可以导致肌张力过强、 过低或肌张力障碍等功能问题。
运动疗法和其他物理疗法、药物、神经阻滞和手术等。
1、减少加重痉挛的不当处理和刺激
(1). 抗痉挛模式 脑外伤、中风、脊髓损伤等患者从急性期开 始即应采取良姿体位,对于严重脑外伤,去皮质强直者采取俯卧位, 去脑强直者宜取半坐卧位,使异常增高的肌力得到抑制;早期进行斜 板站立和负重练习,避免不当刺激,如刺激抓握反射和阳性支持反 射。 2. 消除加重痉挛的危险因素 褥疮、便秘或泌尿道感染等各种 原因引起的疼痛(如合并骨折、足嵌甲、关节疼痛),都可使痉挛加 重。
脚掌部,做踝背屈跖屈动作。
5、主动运动评定
通过主动运动评定可进一步鉴别肌张力异常 的情况。例如伴随拮抗肌收缩的缓慢运动可 能预示拮抗肌痉挛或协同收缩;不伴随拮抗 肌收缩的缓慢运动可能预示原动肌力弱。
自主肌力的评定方法可采用常用的徒手肌力 评定方法。
6、功能评定
功能评定可以对痉挛或肌张力异常是否干扰坐或 站立平衡及移行等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 定。
一、评定目的: 确定病变部位,预测康复疗效 制定康复计划 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二、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1、病史采集 需要了解病人痉挛发生的频率,受累的肌肉,
痉挛的原因以及有无并发症
2、视诊 注意患者肢体的姿态。刻板样运动常表明存在肌
张力异常。自发性运动缺失表明存在肌张力弛缓。 3、反射检查---深反射检查 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
正常人的摆动角度运动呈典型的正弦曲线模式,而痉 挛肢体则摆动运动受限,并很快回到起始位。
(五)Penn评分法:它是通过记录痉挛发作的 频率来判定痉挛轻重的方法。
0级:无肌张力增高(正常肌张力)。 1级:刺激可诱发肢体轻度肌张力增高。 2级:偶尔出现痉挛,每小时少于1次。 3级:经常出现痉挛,每小时多于1次。 4级:频繁出现痉挛,每小时多于10次。
因此,肌张力异常是CNS损伤或周围神经损 伤的重要体征。
(一)正常肌张力分类
⑴静止性肌张力:如正常情况下的坐、站时能维持正常 肌张力的特征。
可在肢体静息状态下通过观察肌肉外观,触摸肌肉硬度, 被动牵伸运动时肢体活动受限的程度及其阻力来判断。
⑵姿势性肌张力:可在患者变换各种姿势的过程中,通 过观察肌肉的阻力和肌肉的调整状态来判断。如正常情 况下能协调地完成翻身、从坐到站等动作。
(二)痉挛的弊端
1.由于阵挛、髋内收呈剪刀样步态而损害站立平衡 2.由于伸肌痉挛和阵挛损害步态的摆动期。 3.导致缓慢的自主运动。 4.由于屈肌痉挛导致皮肤应力增加,这一现象也可发生
在床位和轮椅体位。 5.由于紧张性牵张反射亢进或屈肌痉挛造成的挛缩危险 6.自发性痉挛导致睡眠障碍。 7.由于髋屈肌、内收肌痉挛影响会阴清洁 8.由于痉挛或阵挛干扰驾驶轮椅、助动车等。 9.持续的屈肌痉挛可导致疼痛。 10.可增加骨折、异位骨化的危险性。
病理基础是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引起牵张反射 兴奋性增强,结果导致骨骼肌张力升高,其特 点是肌张力随牵张速度的增加而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