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外国语言文学类课堂教学质量国家标准.doc

合集下载

2018高考英语新课标

2018高考英语新课标

2018高考英语新课标2018年高考英语新课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旨在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新课标对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教学内容1. 语言知识:新课标强调了词汇、语法、发音等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增加了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以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深入理解。

2.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新课标特别强调了口语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3. 学习策略:新课标提倡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包括如何有效使用学习资源、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等。

4. 文化意识: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不同文化,尊重文化差异。

5. 情感态度:鼓励学生对英语学习持有积极态度,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通过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使用英语。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通过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交流能力。

3. 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4.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言使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评价体系1. 形成性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持续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

2. 终结性评价:高考英语试卷的设计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

3. 多元化评价:除了传统的笔试,还包括口试、项目作业、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英语能力。

新课标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

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小学英语外研版2018版新课标解读

小学英语外研版2018版新课标解读

词汇 1、知道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 2、知道要根据单词的音、义、形来学 习词汇。 3、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 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并能初 步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表达二级规定的 相应话题。




语法 1、在具体语境中理解以下语法项目的意义和用法: a.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和名词所有格; b.人称代词和形容词行物主代词; c. 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 一般将来时; d.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词。 e. 简单句的基本形式。 2、在实际运用中体会以上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


一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 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 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 语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 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书写字 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二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 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 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 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 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 文化、习俗。
小学英语外研版2018版新课标 解读
总体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 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 语言技能:听、说、读、写。 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 情感态度: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 识 ,国际视野。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 略。 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 和能力。

外国语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理论教学大纲编写规范

外国语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理论教学大纲编写规范

外国语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理论教学大纲编写规范为了提高外国语学院的课堂教学质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推进和顺利进行,制定以下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和理论教学大纲编写规范。

一、课堂教学质量标准1.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应在课前设定教学目标,并向学生清晰地传达。

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层面的要求。

2.教学内容准确: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准备,并确保所授课程内容与教学大纲一致。

教师要熟悉所授内容,并能够清晰地传达给学生。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适时进行变化。

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教学过程有序合理: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证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注重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5.教学评价全面客观: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等方面。

评价要客观公正,鼓励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提供具体的改进意见。

6.教学效果明显:教师应通过评估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学生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

7.教师形象和仪态良好:教师应保持良好的教学形象,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教师的仪态应端庄得体,言行举止要符合教育行业的专业规范。

二、理论教学大纲编写规范1.教学大纲的制定应根据课程内外的需求,明确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大纲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实施和学生的学习。

2.教学大纲应概括性明确,能够把握课程的核心要点和重点内容。

大纲中的目标要具备可行性和可测性,能够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3.教学大纲中的内容要科学合理,结构清晰。

大纲应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分模块有序地进行组织。

每个模块应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相关的内容。

4.教学大纲应包含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大纲中应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2018.doc

新课程标准2018.doc

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课程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

”真正为学生终身的发展为宗旨。

因此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成为课堂教学的重头戏。

英语教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利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案,根据教学目标的实施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教学活动。

此外还要吸引并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教学实践,必要的话,师生可以共同创造新的模式,并乐在其中学习和使用英语,从且达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在实践中,英语教师一定要坚持求真、创新、探索、研究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

如何在实践中真正创新英语教学模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语音入门,词汇集中,俩俩对话,语法运用,文章阅读”五种教学模式,运用“四位一体”复习法和分层次教学的课堂实施形式,优化了因材施教的操作模式,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使每个学生通过英语的学习,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坚持创新英语教学模式,也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

与此同时,如再把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知识作为语言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自主参与课堂的兴趣培养,建立具有可操作性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形成性价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以课程目标为本,依据相应级别的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写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以“适当集中、知识系统呈现、单元整体教学”为出发点,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当集中、重新编排。

在教学中提出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落实调控策略和交流策略,培养学生积极的交流态度和交流过程中应有的技能,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为学生继续学习英语打好基础。

在这笔者仅就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谈几点看法。

泛在化学习背景下基础英语教师角色的重塑

泛在化学习背景下基础英语教师角色的重塑

第29卷第6期2020年12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Vol.29No.6Dec.2020泛在化学习背景下基础英语教师角色的重塑贾玉娟(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庆246011)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信息化体系的建立,高校英语教学正在发生深远的变革。

泛在化学习方式下,英语课堂内外的衔接,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能终端设备获取学习资源,进行英语学习。

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面临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挑战。

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监督者和指导者,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价者,需要从信息素质、教学设计、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提升。

关键词:泛在化学习;英语;教师角色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一般教研项目(2017jyxm0303);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8A0315);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基层教研室校级示范项目(2018aqmijyssf6)收稿日期:2020-06-30文章编号:1674-7852(2020)06-0067-04作者简介:贾玉娟,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和英语教学法。

Reconstruction of Fundamental English Teachers'Role in theContext of Ubiquitous LearningJIA Yujuan(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246011)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Under the ubiquitous learning mode,the connection between in and after classroom learning enables students to obtain learning resources without the restriction of time and place by using intelligent terminal equipment for English learning.In fundamental English teaching,teachers are faced with many challenges such as teaching ideas,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Teachers are not only knowledge transmitter,but also designers of learning tasks,organizers of learning activities,supervisors and instructors of learning process,and evaluators of learning effect.They need to improve information quality,teaching design,teaching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evaluation.Key words:ubiquitous learning;English;teacher's role泛在化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是一种泛在计算环境下的学习模式,是指任何一个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可以获得的科技工具,进行任何学习活动的5A式学习(Anyone,Anytime, Anywhere,Any device,Anything)o泛在网络随时随地为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了无处不在的学习技术支持。

2018新课标一英语

2018新课标一英语

2018新课标一英语2018年新课标(New Curriculum Standards,简称NCS)一英语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部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对英语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的一次重要更新。

新课标强调了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

以下是新课标一英语的一些关键点:1. 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同时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 课程内容:新课标对英语课程内容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

3. 教学方法:鼓励采用任务型教学、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4. 评价方式:新课标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综合性,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5. 课程资源:鼓励教师和学校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材料、网络平台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6. 教师发展:新课标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倡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7. 学生发展:新课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以实现自我发展。

8. 家校合作:新课标提倡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英语学习过程,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9. 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课标鼓励将信息技术融入英语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工具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兴趣。

10. 国际视野: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不同文化,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新课标的实施,旨在通过改革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国标》背景下英语师范生“素质、知识、能力融合式”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国标》背景下英语师范生“素质、知识、能力融合式”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国标》背景下英语师范生“素质、知识、能力融合式”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发布时间:2021-09-15T02:21:47.396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5月14期作者:王远芳[导读] 打造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专业师范人才。

王远芳(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广西南宁,530226)摘要:本文旨在通过以《国标》“素质、知识、能力”规格为切入点,结合英语专业实际,以搭建全面系统的“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建构特色鲜明的“一个构建、三层平台、六个着力点”的“1+3+6”英语专业人才“融合式”培养新体系,打造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专业师范人才。

关键词:国标;“素质、知识、能力”;融合式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人才培养需包含“素质、知识、能力”三要素,强调外语类学生必须拥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而英语专业师范生“素质、知识、能力”具有其独特性,本文通过建构特色鲜明的“一个构建、三层平台、六个着力点”的“1+3+6”英语专业人才“融合式”培养新体系,推动英语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与完善,创出英语专业师范生人才培养特色。

1.《国标》概念下的素质、知识、能力的定义素质要求:《国标》要求学生应具备四种素质:思想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蒋洪新,2014)。

知识要求:《国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四类知识: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和相关人文社科知识。

(仲伟合、潘鸣威,2015)。

能力要求:《国标》要求学生应具有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英语文学赏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创新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仲伟合、潘鸣威,2015)。

而师范教育中的素质、知识与能力有其独特性。

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学习汇报课件

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学习汇报课件

学制与学位
素质要求
培养规格
外语类专业学生应掌握外国语言知 识、外国文学知识、区域与国别知 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 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 识结构,体现专业特色。
知识要求
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 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 化能力、思辨能力、一定的研 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和实践能力。
选题 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写作 应符合学术规范 形式 可采用学术论文、翻译作品、实践报告 、调研报 告
和案例分析等。
语言除翻译作品外,一般使用所学外语。
8. 质量管理
教学与评价 质量保障体系
8.1.1 教学要求
1 遵循本专业教学大纲 2 融合语言学习与知识学习,以能力培养为导向,重视语言运
能力要求
•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1
通识教育课程
2
专业核心课程
3
培养方向课程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践教学环节
5
毕业论文
总学分:150-180学分 总学时:2400-2900学时
通识教育课程
1 公共基础课程 2 校级通识教育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
占专业总课时50%-85%
英语专业核心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 、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语法 、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汉/汉 英笔译、英汉/汉英口译、语言导 论、英语文学导论、跨文化交际、 西方文明史等。
内容提要
【适用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规格】
前言
【课程体系】总体框架、课程结构 【教师队伍】师资结构、教师素质、教师发展 【教学条件】教学设施、信息资源、实践教学 【质量管理】教学评价、质量保障体系

《高等学府英语专业学士学习质量国家标准》

《高等学府英语专业学士学习质量国家标准》

《高等学府英语专业学士学习质量国家标准》高等学府英语专业学士研究质量国家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高等学府英语专业学士研究质量国家标准》,以确保英语专业学士学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达到国家标准。

该标准适用于所有高等学府提供的英语专业学士学位教育。

目标本标准的目标是:1. 确保学生获得均衡的英语语言和文学知识;2. 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和翻译等基本技能;3. 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学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5. 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6.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准内容1. 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语言学、英语文学、英语写作等;- 专业课程: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阅读理解、英语写作等;- 选修课程:翻译技巧、跨文化交流、英美文化概论等。

2. 教学方法- 组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 注重学生参与,鼓励学生主动研究和合作研究;- 提供多种研究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研究平台等。

3. 教学质量评估- 制定科学的评估体系,包括考试、作业、项目报告等方式;- 定期评估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研究情况;- 建立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4. 师资队伍建设- 强调教师的学术背景和专业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 提供教师培训和发展机会。

5. 实践教学-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开设实践课程或实项目;- 促进学生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结论《高等学府英语专业学士研究质量国家标准》将为高等学府提供英语专业学士学位教育提供指导和参考,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英语语言和文学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英语技能和能力。

同时,标准的制定也将促进英语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以上是《高等学府英语专业学士研究质量国家标准》的简要内容介绍。

---Note: The content above is a sample document in response to your request. Please note that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represent an official standard.。

外语教学与中国语言文化的学习

外语教学与中国语言文化的学习

外语教学与中国语言文化的学习摘要: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8年发布了《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以国家标准的形式对学科教学质量做出定性和某些定量的规定。

此举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重要的历史意义,而《国标》也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外语教学改革的依据和目标。

关键词:外语教学;中国语言文化1. 引言《国标》对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做了明确定位:“外语类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基础包括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

外语类专业可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

这个定位强调外语类专业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且第一次明确把“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这些既“涉外”又“涉中”、具有双向性内容的研究方向,与“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一起,作为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基础”。

在“培养规格”的“知识要求”中,又把“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作为外语类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之一,与其他知识一起共同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并把它看作外语类专业“专业特色”的体现。

以上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论述,对新时代外语类学科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仅就《国标》中新增的有关“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内容,分意义、内容和方法三方面来讨论。

2. 外语教学要“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的意义2.1 中国外语教育优良传统的回归重视中国语言和文化本就是我国外语教育的优良传统和特色。

说“传统”是因为由来已久,自有外语教学之始就是这么认为、这么实践的。

说“特色”是因为除中国外,其他国家的外语教学,几乎没有像中国这样强调本土语言和文化学习的,这是中国文化本身的强大使然,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2.2 对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认识的升华提出外语教学要熟悉中国语言文化,既是一个文化问题,也是一个语言和语言教学问题,是对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认识的升华。

上面提到的“工具说”,其背后是外语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之争,而在更深层次,其实是语言观与语言教学观之争。

《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背景下的英语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

《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背景下的英语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

《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背景下的英语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指南》正式颁布2018年,《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颁布。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上)———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颁布。

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指南》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教学应该:(1)遵循本校本专业培养方案;(2)融合语言教学与知识教学,以能力培养为导向,重视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3)因材施教,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重视启发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使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4)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教学效果。

《指南》综合英语教学内容:本课程按题材主题组织教学单元,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课程的“综合”特色,融语言、文学、翻译和文化知识于一体,通过语言交际任务促进听、说、读、写、译技能的综合运用和全面发展语言知识。

教学分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进行专项训练,同时融合语言与知识教学,强调整体系统性;文学与文化知识教学,凸显学科的人文特色,用经典题材透视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用热门话题反映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语言技能训练在不同等级学习阶段各有侧重。

—《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指南》综合商务英语教学内容:本课程按照以商务活动为主题的场景模拟和案例学习等交际任务组织教学单元,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全方位配置“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资源。

按照语言与内容难度分级,逐层递进。

授课内容涵盖语言技能、商务知以及主要英语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国的商业文化语言技能,包括对语音、词汇、句法、语篇和语用等知识与策略进行专项训练,通过商务交际任务促进听、说、读、写、译技能的综合运用,强调语言能力的整体性。

商务知识包括商业文化、国际商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商业竞争、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国际纠纷、国际投资、创新创业、电子商务、物流运输、客户服务、商务办公等领域。

2018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2018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外语类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基础包括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

外语类专业可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标准是全国高等学校外语类本科专业准人、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各高校外语类专业应根据本标准制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本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

2适用专业范围2.1专业类代码外国语言文学类(0502)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英语(050201)俄语(050202)德语(050203)法语(050204)西班牙语(050205)阿拉伯语(050206)日语(050207)波斯语(050208)朝鲜语(050209)菲律宾语(050210)梵语巴利语(050211)印度尼西亚语(050212)印地语(050213)柬埔寨语(050214)老挝语(050215)缅甸语(050216)马来语(050217)蒙古语(050218)僧伽罗语(050219)泰语(050220)乌尔都语(050221)希伯来语(050222)越南语(050223)豪萨语(050224)斯瓦希里语(050225)阿尔巴尼亚语(050226)保加利亚语(050227)波兰语(050228)捷克语(050229)斯洛伐克语(050230)罗马尼亚语(050231)葡萄牙语(050232)瑞典语(050233)塞尔维亚语(050234)土耳其语(050235)希腊语(050236)匈牙利语(050237)意大利语(050238)泰米尔语(050239)普什图语(050240)世界语(050241)孟加拉语尼泊尔语(050243)克罗地亚语(050244)荷兰语(050245)芬兰语(050246)乌克兰语(050247)挪威语(050248)丹麦语(050249)冰岛语(050250)爱尔兰语(050251)拉脱维亚语(050252)立陶宛语(050253)斯洛文尼亚语(050254)爱沙尼亚语(050255)马耳他语(050256)哈萨克语(050257)乌兹别克语(050258)祖鲁语(050259)拉丁语(050260)翻译(050261)商务英语(050262)阿姆哈拉语(050263T)吉尔吉斯语(050264T)索马里语(050265T)土库曼语(050266T)加泰罗尼亚语(050267T)约鲁巴语(050268T)3培养目标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

2018新课标英语等级

2018新课标英语等级

2018新课标英语等级
2018年,中国教育部发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和评价体系进行了更新和调整。

新课标英语等级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级、二级和三级,每个等级都有其特定的学习目标和能力要求。

一级英语等级主要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础英语听说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词汇和日常用语,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和理解简单的英语指令。

二级英语等级适用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够理解并使用较为复杂的英语表达,并能够完成一些基础的英语写作任务。

三级英语等级则是高中阶段的要求,这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高级英语应用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理解并使用复杂的英语文本,进行深入的英语交流,并能够完成较高水平的英语写作。

新课标还强调了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这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还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此外,新课标还提出了评价体系的改革,鼓励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及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等,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的来说,2018新课标英语等级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
能力,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对英语人才的需求。

2018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2018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外语类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の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基础包括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

外语类专业可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の需要。

本标准是全国高等学校外语类本科专业准人、建设和评价の依据。

各高校外语类专业应根据本标准制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本校定位和办学特色の培养方案。

2适用专业范围2.1专业类代码外国语言文学类(0502)2.2本标准适用の专业英语(050201)俄语(050202)德语(050203)法语(050204)西班牙语(050205)阿拉伯语(050206)日语(050207)波斯语(050208)朝鲜语(050209)菲律宾语(050210)梵语巴利语(050211)印度尼西亚语(050212)印地语(050213)柬埔寨语(050214)老挝语(050215)缅甸语(050216)马来语(050217)蒙古语(050218)僧伽罗语(050219)泰语(050220)乌尔都语(050221)希伯来语(050222)越南语(050223)豪萨语(050224)斯瓦希里语(050225)阿尔巴尼亚语(050226)保加利亚语(050227)波兰语(050228)捷克语(050229)斯洛伐克语(050230)罗马尼亚语(050231)葡萄牙语(050232)瑞典语(050233)塞尔维亚语(050234)土耳其语(050235)希腊语(050236)匈牙利语(050237)意大利语(050238)泰米尔语(050239)普什图语(050240)世界语(050241)孟加拉语尼泊尔语(050243)克罗地亚语(050244)荷兰语(050245)芬兰语(050246)乌克兰语(050247)挪威语(050248)丹麦语(050249)冰岛语(050250)爱尔兰语(050251)拉脱维亚语(050252)立陶宛语(050253)斯洛文尼亚语(050254)爱沙尼亚语(050255)马耳他语(050256)哈萨克语(050257)乌兹别克语(050258)祖鲁语(050259)拉丁语(050260)翻译(050261)商务英语(050262)阿姆哈拉语(050263T)吉尔吉斯语(050264T)索马里语(050265T)土库曼语(050266T)加泰罗尼亚语(050267T)约鲁巴语(050268T)3培养目标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の综合素质、扎实の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の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

2018年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详]

2018年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详]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外语类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基础包括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

外语类专业可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标准是全国高等学校外语类本科专业准人、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各高校外语类专业应根据本标准制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本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

2适用专业范围2.1专业类代码外国语言文学类(0502)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英语(050201)俄语(050202)德语(050203)法语(050204)西班牙语(050205)阿拉伯语(050206)日语(050207)波斯语(050208)朝鲜语(050209)菲律宾语(050210)梵语巴利语(050211)印度尼西亚语(050212)印地语(050213)柬埔寨语(050214)老挝语(050215)缅甸语(050216)马来语(050217)蒙古语(050218)僧伽罗语(050219)泰语(050220)乌尔都语(050221)希伯来语(050222)越南语(050223)豪萨语(050224)斯瓦希里语(050225)阿尔巴尼亚语(050226)保加利亚语(050227)波兰语(050228)捷克语(050229)斯洛伐克语(050230)罗马尼亚语(050231)葡萄牙语(050232)瑞典语(050233)塞尔维亚语(050234)土耳其语(050235)希腊语(050236)匈牙利语(050237)意大利语(050238)泰米尔语(050239)普什图语(050240)世界语(050241)孟加拉语尼泊尔语(050243)克罗地亚语(050244)荷兰语(050245)芬兰语(050246)乌克兰语(050247)挪威语(050248)丹麦语(050249)冰岛语(050250)爱尔兰语(050251)拉脱维亚语(050252)立陶宛语(050253)斯洛文尼亚语(050254)爱沙尼亚语(050255)马耳他语(050256)哈萨克语(050257)乌兹别克语(050258)祖鲁语(050259)拉丁语(050260)翻译(050261)商务英语(050262)阿姆哈拉语(050263T)吉尔吉斯语(050264T)索马里语(050265T)土库曼语(050266T)加泰罗尼亚语(050267T)约鲁巴语(050268T)3培养目标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

[实用参考]2018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实用参考]2018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外语类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基础包括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

外语类专业可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标准是全国高等学校外语类本科专业准人、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各高校外语类专业应根据本标准制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本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

2适用专业范围2.1专业类代码外国语言文学类(0502)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英语(050201)俄语(050202)德语(050203)法语(050204)西班牙语(050205)阿拉伯语(050206)日语(050207)波斯语(050208)朝鲜语(050209)菲律宾语(050210)梵语巴利语(050211)印度尼西亚语(050212)印地语(050213)柬埔寨语(050214)老挝语(050215)缅甸语(050216)马来语(050217)蒙古语(050218)僧伽罗语(050219)泰语(050220)乌尔都语(050221)希伯来语(050222)越南语(050223)豪萨语(050224)斯瓦希里语(050225)阿尔巴尼亚语(050226)保加利亚语(050227)波兰语(050228)捷克语(050229)斯洛伐克语(050230)罗马尼亚语(050231)葡萄牙语(050232)瑞典语(050233)塞尔维亚语(050234)土耳其语(050235)希腊语(050236)匈牙利语(050237)意大利语(050238)泰米尔语(050239)普什图语(050240)世界语(050241)孟加拉语尼泊尔语(050243)克罗地亚语(050244)荷兰语(050245)芬兰语(050246)乌克兰语(050247)挪威语(050248)丹麦语(050249)冰岛语(050250)爱尔兰语(050251)拉脱维亚语(050252)立陶宛语(050253)斯洛文尼亚语(050254)爱沙尼亚语(050255)马耳他语(050256)哈萨克语(050257)乌兹别克语(050258)祖鲁语(050259)拉丁语(050260)翻译(050261)商务英语(050262)阿姆哈拉语(050263T)吉尔吉斯语(050264T)索马里语(050265T)土库曼语(050266T)加泰罗尼亚语(050267T)约鲁巴语(050268T)3培养目标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

英语课程标准2018.9.27

英语课程标准2018.9.27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 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 别。该设计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不 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 特点,也考虑到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 阔,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旨 在体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 活性和开放性。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小学阶段)
一、课程性质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 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 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 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 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 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 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 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标类别: 说、唱
●能听录音并进行模仿
●能相互问候 ●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等 ●能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如喜欢和不喜欢 ●能够根据表演猜意思、说词语 ●能唱简单的英语歌曲15-20首,说歌谣15-20首 ●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句
目标类别 读、写
●能看图识字 ●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 ●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 ●能正确书写单词和句子
目标类别 玩、演
●能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用英语进
行交际 ●能做角色表演 ●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等。
二 级 目标
目标类别:听
●能在图片、手势的帮助下,听懂语速较慢 但语调自然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 ●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 ●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2018新课标2英语

2018新课标2英语

2018新课标2英语2018年新课标2英语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部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对英语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的一次全面更新。

以下是该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课程目标新课标2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课程内容1.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等基础知识。

2. 语言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

3. 文化意识:增强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4. 学习策略: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如记忆、思维、合作等。

5. 情感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通过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 情景教学:创设真实或模拟的语言使用环境,增强语言实践的实效性。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评价方式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持续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口语测试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以及通过同伴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课程资源1. 教材:使用经过教育部审定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 教辅材料:包括练习册、听力材料、阅读材料等,辅助学生巩固和拓展课堂学习。

3. 信息技术资源:利用网络平台、电子词典、在线课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师发展1. 专业培训:定期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2. 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

新课标2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注重语言学习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均衡、高效的英语学习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外语类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基础包括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

外语类专业可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标准是全国高等学校外语类本科专业准人、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各高校外语类专业应根据本标准制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本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

2适用专业范围2.1专业类代码外国语言文学类(0502)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英语(050201)俄语(050202)德语(050203)法语(050204)西班牙语(050205)阿拉伯语(050206)日语(050207)波斯语(050208)朝鲜语(050209)菲律宾语(050210)梵语巴利语(050211)印度尼西亚语(050212)印地语(050213)柬埔寨语(050214)老挝语(050215)缅甸语(050216)马来语(050217)蒙古语(050218)僧伽罗语(050219)泰语(050220)乌尔都语(050221)希伯来语(050222)越南语(050223)豪萨语(050224)斯瓦希里语(050225)阿尔巴尼亚语(050226)保加利亚语(050227)波兰语(050228)捷克语(050229)斯洛伐克语(050230)罗马尼亚语(050231)葡萄牙语(050232)瑞典语(050233)塞尔维亚语(050234)土耳其语(050235)希腊语(050236)匈牙利语(050237)意大利语(050238)泰米尔语(050239)普什图语(050240)世界语(050241)孟加拉语尼泊尔语(050243)克罗地亚语(050244)荷兰语(050245)芬兰语(050246)乌克兰语(050247)挪威语(050248)丹麦语(050249)冰岛语(050250)爱尔兰语(050251)拉脱维亚语(050252)立陶宛语(050253)斯洛文尼亚语(050254)爱沙尼亚语(050255)马耳他语(050256)哈萨克语(050257)乌兹别克语(050258)祖鲁语(050259)拉丁语(050260)翻译(050261)商务英语(050262)阿姆哈拉语(050263T)吉尔吉斯语(050264T)索马里语(050265T)土库曼语(050266T)加泰罗尼亚语(050267T)约鲁巴语(050268T)3培养目标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

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实际和人才培养定位,参照上述要求,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应保持相对稳定,但同时应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4培养规格4.1学制与学位外语类专业本科学制一般为4年,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3~6年内完成学业。

外语类专业本科学位为文学学士学位,对按规定修满学分并符合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4.2素质要求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

4.3知识要求外语类专业学生应掌握外国语言知识、外国文学知识、国别与区域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专业特色。

4.4 能力要求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5课程体系5.1 总体框架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设计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培养方向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五个部分。

课程设置应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教学、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外语专业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突出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构建,特别应突出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课程调整机制。

课程总学分-般为150~180学分,总学时为2400~2900学时。

各高校外语类专业应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合理比例。

5.2 课程结构5.2.1 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校级通识教育课程两类。

公共基础课程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信自技术、体育与健康、军事理论与训练、创新创业教育、第二外语等课程;校级通识教育课程一般包括提并些生知识素养、道德品质与身心素质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

各高校外语类专业应根据培养规格,有计划地充分利用学校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帮助学生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5.2.2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分为外语技能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应占专业总课时的50%~85%外语技能课程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课程。

专业知识课程包括外国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基础课程,以及论文写作与基本研究方法课程。

翻译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可设置具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

各专业核心课程构成如下: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语法、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汉/汉英笔译、英汉/汉英口译、语言导论、英语文学导论、跨文化交际、西方文明史、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

翻译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外语、外语听力、外语口语、外语阅读、外语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高级汉语写作、翻译概论、外汉笔译、汉外笔译、应用翻译、联络口译、交替传译、专题口译、中国文化概论、所学外语国家概况、所学外语国家文学概论、语言导论、跨文化交际等。

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商务翻译、经济学导论、管理学导论、国际商法导论、国际营销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实用电子商务、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英语演讲、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语文学选读、西方文化概论等。

俄语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俄语、高级俄语、俄语语法、俄语阅读、俄语视听说、俄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俄罗斯概况、俄罗斯文学史、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

德语专业核心课程:德语语音、德语口语、基础德语、高级德语、德语分析阅读、德语基础写作、德语视听说、德语国家概况、德语文学概论、德语语言通论、德语语法、笔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

法语专业核心课程:法语语音、基础法语、高级法语、法国与法语国家和地区概况、法国文学概论新闻法语、笔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概论、法语视听说、法语阅读、法语写作、法语计算机处理、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

日语专业核心课程: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会话、日语视听说、日语演讲与辩论、日语阅读、日语基础写作、笔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理论与实践、日语语言学概论、日本文学概论、日本概况、跨文化交际、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

西班牙语专业核心课程:基础西班牙语、高级西班牙语、西班牙语口语、西班牙语听力、西班牙语阅读、西班牙语报刊选读、西班牙语基础写作、笔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理论与实践、西班牙语语法、西班牙国家概况、拉丁美洲国家概况、西班牙文学、拉美文学、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

阿拉伯语专业核心课程:阿拉伯语语音、基础阿拉伯语、阿拉伯语视听、阿拉伯语口语、阿拉伯语阅读、阿拉伯语语法、阿拉伯语写作、高级阿拉伯语、阿拉伯时事研读、笔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理论与实践、阿拉伯社会与文化、阿拉伯简史等。

非通用语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专业外语、高级专业外语、专业外语视听说、专业外语写作、专业外语口语、专业外语语法、专业外语汉语互译、专业外语文学史、对象国或地区文化等。

5.2.3培养方向课程培养方向课程可包括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翻译学、外语教育、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专门用途外语以及相关培养方向等类别,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各高校外语类专业可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自主设置培养方向课程。

5.2.4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

专业实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各专业应根据培养方案制订实习计划,确保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详细的内容和步骤、专业的指导和考查。

创新创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各专业应制订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实践计划,开展学科竞赛、学习兴趣小组、学术社团、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民情和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各专业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制订社会实践计划,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

国际交流活动旨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能力。

各专业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和自身条件,有计划地开展国际夏令营、短期留学、国内外联合培养等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

5.2.5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旨在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写作应符合学术规范,可采用学术论文、翻译作品、实践报告、调研城和深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除翻译作品外,般应使用所学外语撰写。

各专业应制定毕业论文选题、开业导作、指导和答辩等相关规定,明确指导教师职责、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和质量规范,指导过程应以适当形式记录。

6教师队伍6.1 师资结构外语类专业应有一支合格的专任教师队伍,形成教研团队。

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应合理。

有条件的高校应聘请外籍教师。

应用型专业应聘请行业指导教师。

各专业专任教师应不少于6人,一股应具有博士学位;非通用语种专业专任教师不少于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不低于30%。

各专业生师比不高于18:16.2教师素质专任教师应:①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资格和条件,履行相关义务;②具有外国语言文学类学科或相关学科研究生学历;③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熟悉外语教学与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有一定了解;④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以及教学反思和改革能力;⑤具有明确的学术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

外籍教师的聘任应根据岗位需要,达到上述条款中所有适用标准。

6.3教师发展各高校应制定科学的教师发展规划与制度,通过学历教育、在岗培养、国内外进修与学术交流、行业实践等方式,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教学和研究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