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建筑比较
中西方古代建筑之比较
中外古代建筑对比序号:83学号:姓名:xx摘要:西方古典建筑文化是欧洲建筑文化的源泉,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是东方建筑文化的精华。
中西古典建筑文化均有各自的法式,都在历史上起过不朽的作用,但是由于背景的不同,中西古典建筑各自按着自身的美学思想在发展,由此反映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发展与进步与其所在的文化、环境、经济等诸多方面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民族不同、文化各异,还有如审美理念、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内容,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建筑文化表现形式。
对比中西古典建筑艺术,我们可以发现,既有许多不同点,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它们各自形成了一种制度和法式,目的在于保证质量和取得统一和谐的艺术风格。
至于采用的方法则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甚至有些手法相互背道而驰,但都同样可以取得和谐的效果,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
从历史上看,西方古典建筑文化发源于古代的希腊,罗马帝国继承了古希腊的成就,使古典建筑进一步成熟,从而形成了西方世界的建筑范例。
西方古典建筑艺术最杰出的成就是创造了古典柱式。
在希腊古典时期曾经创造了三种古典柱式:多立克、爱奥尼亚和科林斯柱式式。
罗马帝国时期,杰出的皇家建筑师维特鲁威在总结古希腊与罗马共和国建筑经验的基础上,于公元1世纪出版了一部《建筑十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理论著作,它不仅在当时的帝国范围内对建筑起到了指导与规范的作用,而且还对后来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文艺复兴和近代时期,对古典建筑形式的应用也更为自由了。
正是由于西方古典建筑融理性美与视觉美于一体,因此才创造了雅典卫城帕特侬神庙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这样举世无双的杰作。
一、xx古代建筑文化的表现(一)建筑环境的东方信仰—风水“风水”主要是指古代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种种禁忌的总概括。
自古以来,我们的先祖就把选址定居作为安居乐业的头等大事来对待。
中西方古建筑比较
中西方古建筑比较学号:1004122216姓名:张鹏经过在中国旅游文化选修课上的学习,我对中西方古建筑有了更多的了解。
本文从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建筑布局,建筑理念,价值观念,历史变化等方面对中西方古建筑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一、对比分析:1、建筑材料: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
中国古建筑从历史上的皇家宫殿建筑群到名不见经传的寻常百姓所居,一律都是土木的“世界”。
以土木为材,决定了中国建筑技术、结构的发展方向。
以土木为材,墙只成为划分空间的一种手段,一般不用于承重。
一般而言,以土木为材的中国建筑质地熟软而自然,可塑性强,质感自然而优美。
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
西方古代建筑则多以石料砌筑。
古希腊的大量神庙,是石造的;古罗马的大量神庙以及广场等世俗类建筑,是石造的;一直到文艺复兴、17世纪古典主义建筑、18世纪的宫殿及宗教建筑,其主要形式也都是石结构的。
以石为材的欧洲建筑质地坚硬、沉重而可塑性弱,在质地上阳刚气十足。
2、建筑结构: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具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是讲究对称的艺术效果;第二是以木材为主要的构架;第三是独特的个体造型。
西方建筑尤其欧洲建筑,并不执着于结构之美,而是追崇一种雕塑般的建筑美。
而欧洲建筑尤其是神庙以及其他重要建筑物的立面上,往往设以柱廊。
柱廊与柱式的设立,是为了抽象地表现人体美,这种抽象的“石质人体”是一种关于人体的抽象雕塑的美。
从外表看,欧洲石构建筑的雕塑感尤为强烈。
建筑师们带着强烈的追崇雕塑美的创作冲动与情结,来处理建筑的结构问题。
3、建筑布局: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
中西方建筑比较
建筑空间布局二、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
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
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
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
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
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
而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
古希腊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古罗马,还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
同时,如果说中国建筑占据着地面,那么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空间,譬如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 米,“万神殿”高43.5 米,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中央大厅穹窿顶离地达60 米。
文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高137 米。
这庄严雄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更多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一、中西方城市的传统建筑外部空间形式的比较分析(一)中国的院落空间院落空间的代表是合院。
合院建筑以庭院为中心,所有房屋均面向庭院开敞,对外一般不开窗,形成内敞外闭的向心空间。
院落的围墙把外部空间又分为“内”和“外”两个层次,分别对应着私密(或半公共)和公共两种氛围。
建筑物和墙围合的“内部的外部空间(庭院) ”为人的存在划分了一个个“院”的空间。
它虽是一种简单的空间格局形式,却营建了一种秩序。
中西方建筑差异ppt
异种傲比崇张建硬征西 、与然例高的筑、服方 亢自屹,,造的冷。古 奋然立那以型形峻石典 、的的些体和体,头建 恐对神充现撼结理、筑 怖立殿满人人构性混重 、和、张之的方色凝在 等征庙力伟尺面彩土表 审服坛的力度,浓等现 美,,穹。展西,建人 情从处窿那示方缺筑与 绪而处与些建古乏材自 。引皆尖精筑典人料然 发显拱密的建情的的 人示,的永筑味质对 们出那几恒以。感抗 惊一些何与夸在生和
1.中国传统建筑的和谐之美
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 以“和谐”之美为基调。 尽管我国先秦时期的建筑 也曾有过高台榭、美宫室, 气势磅礴、壮丽辉煌的阳 刚之美,但随着儒家”中 和”思想的影响,汉以后, 中国传统建筑这种展现对 抗力度的阳刚之美逐步走 向“和谐”与含蓄之美。 以内封闭的内部空间组合, 纡余委曲的建筑序列层次, 婉转、舒缓的建筑节奏韵 律和凝重、自然的建筑装 饰设计,给人以亲切、温 馨、安闲、舒适的审美心 理感受。
在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 面展开的组群布局,个体服 从于整体,追求和谐。正如 李泽厚先生所言:“中国建 筑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木结构 的可能和特点,一开始就不 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 为目的,而是以空间规模巨 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 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的。 它重视的是多个建筑之间的 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
1.中国传统建筑的多用途
中国的古代建筑不论用来做什么,基本上都符合两个形 制的要求:院院 相连、中轴线 对称。从老百姓 住的小院到辉 煌的紫禁城,以 及道观寺庙, 都是院落组合, 左右对称,区 别仅在于大小和 复杂的程度。 所以中国的建筑 是一屋多用。 典型的如清朝的 雍正皇帝没有 登基前住的雍亲王府,在他即位之后就做了藏传佛教的寺 庙——雍和宫。这体现了中国建筑的随意性。总体来说, 中国建筑的模式比较固定,在单体上没有较大的发展变 化,但是群体扩散特点明显。
中西方古代建筑之比较
中西方古代建筑之比较中西方古代建筑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和相似之处。
1. 建筑风格:中古时期,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以木质建筑为主,如寺庙、宫殿、长廊等。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悬山脚、翼角、斗栱、角梁等独特的建筑元素,并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而西方古代建筑多以石材建造,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庙、剧场和古城堡等。
西方建筑注重对称美和几何规则,建筑形式更加规整。
2. 建筑技术:中国古代建筑在木结构工艺方面非常擅长,尤其在榫卯结构和斗拱悬臂结构方面达到了独特的高度。
中国的传统建筑技术还包括模嵌、彩画、瓦雕等装饰技术。
而西方古代建筑则在石材建造、圆顶建筑和拱形结构方面较为出色。
西方建筑中常见的石柱、石拱和石雕等装饰技术也很精湛。
3. 宗教和哲学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礼、仪、道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传统建筑中雕刻的花纹和图案常常以儒家和道家的哲学思想为主题。
而西方古代建筑则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教堂和宗教建筑是其重要代表,被认为是神圣和庄重的场所。
4. 建筑规模和功能: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规模的宏大和装饰的精致,宫殿、寺庙往往具有壮丽的气势和华美的装饰。
这种规模和装饰往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统治者的权力象征。
西方古代建筑更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如古罗马的公共浴场、劇場和公共广场等,这些建筑为公众活动提供了场所。
同时,西方古代建筑也更注重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
中西方古代建筑在建筑风格、建筑技术、宗教和哲学影响以及建筑规模和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和相似之处。
这些差异和相似反映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对建筑的不同追求和表达方式。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对比研究 ppt课件
中国建筑特点
中国的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 完整的建筑体系,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 城市规划、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 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建筑独一无二地体现 了“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对比研究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的“四”字,表 示东南西北四面;“合” 是围在一起的意思。 也就是说,四合院是 由四面的房屋或围墙 圈成的。建筑布局, 按着南北中轴线对称 地布置房屋和院落。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对比研究
西方古典建筑的对抗之美
• 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 抗之美。石头、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质感生硬、 冷峻,理性色彩浓,缺乏人情味。在建筑的形体 结构方面,西方古典建筑以夸张的造型和撼人的 尺度展示建筑的永恒与崇高,以体现人之伟力。 那些精密的几何比例,那些充满张力的穹窿与尖 拱,那些傲然屹立的神殿、庙坛,处处皆显示出 一种与自然的对立和征服,从而引发人们惊异、 亢奋、恐怖、等审美情绪。就连以山水自然之美 为题材的园林建筑,亦一反中国式的“天人合一”, 而表现天人对立,人定胜天为主题。中国建Biblioteka 与西方建筑对比研究今日 中国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对比研究
现代西方建筑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对比研究
The End
感谢观看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对比研究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对比研究
格 局 差 异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对比研究
中国建筑空间布局
中国建筑主要分为两种平面布局,一是整齐对称,二是曲折变化多 样。整齐对称多用于比较庄严雄伟的京都、坛庙、王府、宅邸、寺 庙等,布局上讲究主次分明、左右对称。而这种布局主要是为了满 足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顽强深厚的 空间意识和文化观念,十分强调建筑组群的中轴对称。小到住宅、 大到宫殿、整个城市规划,建筑的平面布局总是设以中轴线,这种 中轴线往往由道路、建筑物、庭院、广场等组成,大到建筑物左右 均布的对称,小到建筑物两旁对列的厢房或配殿,常被用来突出中 轴线的对称。
中西方传统建筑比较
活 ・ 读 书・ 新 知 三 联 书店 2 0 0 6年 版 ) 中 国 人 讲 究 逼 真 , 而 且 是 以写意 性 的 “ 传神” 为前 提 。
四 、 封 闭 与 开 放
期) 也 因此有 “ 墙 倒 屋 不 塌 ”、 “ 拆 东墙补西墙 ” 的说 法 。 作 为西 方古 建 筑 代 表 的古 希 腊 、 罗马帝国的建筑 , 多 以
种 匠 人 的工 作 , 艺 术 是 诗 意 的( 情感 上的 ) 而 不 是 物 质
上的。” ( 转 引 自赵 广 超 《 不 只 中国木 建 筑 》 第 3 3页 , 生
1 " 3 - 着 木 结 构 的 形 式 , 可 见 木 材 在 中 国 古 建 筑 中 所 占 的
统 治地位。 ( 参 见 孙 洁 、李 向 辉 、 张 长 平 《 试 论 中 西 建
根源 的 差异 , 学 习传 统 、 古 为今 用 , 为认清 设计 方 向 、 把 握 设 计 思 路提 供 指 导 , 使设计真正做到是世界 的、 也
是 中国的。
木 材 与 石 材
一
、
总 体 布 局 上 较 为 强 调 具 象 以 及 模 拟 几 何 图 案 美 。 如 古
希 腊 的 帕提 农 神 庙 , 其 正 面 的 高 宽 比正 好 是 1 : 1 . 6 1 8,
石 材 为 主要 材 料 , 强 调 的是 建 筑 数 据 的 精确 和 严格 。 同
时 , 西 方建 筑 流 行 以墙 体 承 重 , 由 砖 和 石 头 砌 成 的 巨 大
中 国的 传 统 建 筑 , 如 宫殿 、 园林 、 庙宇 、 民 居 对 外 封 闭 自成 一个 系统 。 中 国现 存 的古 代 建 筑— — 故 宫 , 是 其 中的 集 大 成者 。 中 国传 统 建 筑 中的 北 京 四合 院 、 云 南 民
建筑历史中西方建筑比较
中西方建筑比较人类最初是栖息在树木上和洞穴中的。
自从人类建造了房屋后,就远离了风雨蛇兽的侵袭,极大地改善了繁衍生息的条件,这是人类跨入文明史的重要一步。
相当长的时期内,中西建筑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内各自独立发展,很少有交流的机会,这形成了形态迥异、个性差别极大的东西方建筑。
只有到了近现代,随着中西方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融合,中西建筑不仅与各自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大相径庭,而且也更多地趋向于一致性。
建筑受自然物候、材质原料、社会条件、技术水平、思想观念、宗教文化、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所以造成了多种建筑形态的差异性。
爱斯基摩人彻冰雪为屋,中国西南地区人伐木竹建吊脚楼,这是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福建永定土楼的圆形城堡模式,大约与迁居此地的客家人防范土匪有关;埃及阿蒙神庙的巨型石柱,柱径比柱间距要宽,中世纪欧洲哥特式教堂的尖顶,则是宗教思想的影响所致。
中国大型宫室建筑的特点是有一条中轴线,中轴线上的宫室巍峨宏伟,且有多层级纵深,形成渊湛、富赡的特点,两旁有附属性建筑左右对称摆放。
这里体现着中国政治文化体系中的君臣秩序、尊卑长幼之节,这里有稳定、中庸、内敛、保守与和谐的内在特质在中国,君权、神权合而为一并以君权为最高威权,这在建筑中可看出端倪。
中国建筑不论多么高大雄伟,却很少给人以“高”的感觉,只给人宽广的感觉,因为建筑是在一个大的面上铺展开来的。
这与皇帝坐镇中央遥控四方有种内在的联系。
故宫以太和殿为中心,周围分布着庞大的建筑群,外围更有天坛、社稷坛、日坛、月坛等拱卫。
这与中国古代天文学对日月星辰的划分也若合符节。
皇家建筑是帝国形态的象征。
普通人家建筑也严格地体现着封建家长的权威地位――家长住上房堂屋,子孙住厢房偏厦。
中西方建筑结构差异的比较
中西方建筑结构差异的比较:
1、建筑材料上的差异中西方传统建筑材料有3种: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以木为主,西方的建筑材料则更多的是以石为主,中国人是将石与土用于建造基座和墙体,西方
人则是将木用于屋顶上,这就使得中西方建筑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也表达着不同的情
感,中国的建筑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人自己的情感,西方的建筑则是一种上帝神灵的情
感,偏向与宗教方面的。
2、建筑结构上的差异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具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是讲究对称的艺术效果;第二是以木材为主要的构架;第三是独特的个体造型。
西方的建筑并不着力与追求建筑的
结构美,而更追求建筑的雕塑美,西方建筑中最多的就是石柱与走廊,这抽象的表现了人
体美。
3、建筑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中国的建筑具有强烈的绘画效果,注重意境美的营造,不太注重建筑的造型和透视效果,但往往更加注重建筑群在空间上的那种透视效果,这样可以给人
一种延伸、曲径通幽的感觉,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含蓄美以及追求和谐的心态。
西方建
筑相较于中国传统建筑,便更加倾向于造型的雕塑化,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与统一。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广州陶粒广东陶粒http://www.11087 编辑:ejdnch h。
中外建筑对比
中外建筑对⽐中外建筑对⽐——颐和园与罗马⼤教堂⼀、颐和园1、⾃然的⼭⽔⾻架影响布局⽅式颐和园始建于乾隆⼗五年,是依照原有的瓮⼭和西湖修建的。
有⼭有⽔这便是颐和园最初的⼭⽔地形。
后来根据周围的环境进⾏了整体的规划,形成了万寿⼭和湖。
这样的⼭⽔⾻架就为颐和园的⼤的整体布局限定了⼤的框架。
从某种意义上说,就等于决定了颐和园的布局⽅式。
设计师还⾮常巧妙的将这些⼭⽔地形条件加以很好的利⽤和改造,有取有舍,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古典皇家园林所特有的“⼀池三⼭”的格局。
2、功能的分区显⽰布局特点颐和园根据使⽤功能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区:以仁寿殿为中⼼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澜堂和宜芸馆为主体的⽣活居住区,以万寿⼭和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前两个区集中在东宫门。
⽽风景区则主要集中在万寿⼭和湖周围,有佛⾹阁、长廊、排云殿、⼗七孔桥、铜⽜、知春亭等著名的建筑。
众多的建筑和景点构成了颐和园的主要容,同时也显⽰出了颐和园布局的整体脉络,主次分明。
这样的布局形式不仅很好的和原有的地形相结合,也成就了这座古典皇家园林的的使⽤功能。
3、布局中的空间问题颐和园的布局也很好的表现出了空间的概念。
这主要有两⽅⾯的原因:⼀是⼭⽔地形本⾝的尺度很⼤,让⼈能够感受到强类的空间感;另外颐和园还巧妙的利⽤“借景”的⼿法来实现了空间的延伸。
以园外数⼗⾥西⼭群峰为,把⽟泉⼭上的宝塔纳⼊全园画⾯之中,从园中西眺,⼈们会更感到⼭外有⼭,景外有景。
全园建筑依据⼭湖形式巧妙安排,并且以西⼭群峰为借景,更加使景⾊变幻⽆穷,美不胜收。
(图⼀)艺术特⾊1、兼备实⽤性与艺术性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品既有受重⼒规律⽀配的物质性,⼜有受审美规律⽀配的精神性;既有符合⽬的性的实⽤价值,⼜有可供欣赏的艺术价值;既是科学史的产物, ⼜是艺术史的成果。
园的⼗七孔桥也是实⽤性与艺术性并存的建筑代表。
⼴阔的湖,桥⾯呈长长的曲线横跨其上,桥如虹,⽔如空,既宜远观,⼜宜近赏。
另外,它对于周围环境的构景功能也⼗分显著。
中西方建筑艺术特点比较
主要差异:
1.建筑材料上的差异 2.建筑结构上的差异 3.建筑布局上的差异 4.建筑价值观念的差异
一、建筑材料上的差异
• 中西方的传统建筑材料一般就是三种: 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以木为主, 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石为主。中国人将 土、石用在基座与墙体上,而西方人 则将木用在部分建筑的屋顶上,中西 方都将土用为砖、瓦。建筑材料选择 上的习俗差别,是由文化差异决定的。 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 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 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 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 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这类建筑的关键。所以,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 地的建筑便成了全靠石头建造的柱子支撑。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 术的“树干”那么屋顶则是其“花和叶子”。屋顶的不同,导致了传 统建筑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等等。
•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木材构造出多种多样 的飞檐,木柱,屋顶等。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 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等等。其不同的形式制 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也显示出不同的作 用,如挡风,引光,避雨等。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 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 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因为这些细节方面的不同往往正体现出设计者 的匠心独运
其实中国传统建筑无论大小通常都有这样预定规划遵循着礼制观念有着对称的和谐11西方的建筑布局西方的建筑通常是围绕着一座或几座有市民公共活动中心性质的教堂进行发展布局街道或自由曲折或作放射状自发的伸展城市外围形状一般也不规则商店作坊满布全城面向大街
中西方建筑艺术特点 比较
中西方建筑的差异
目录第一章人类之始建筑之初: (3)建筑初始: (3)中西方建筑特点: (3)中西方建筑示例 (6)1.2 审美态度: (14)1.3 中国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14)1.4 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16)1.5 西方色彩分析 (16)第二章东方之建筑: (17)2.1 北京建筑——皇城根儿下的骄傲 (17)2.2 徽州民居——儒商的风雅 (21)2.3 客家围屋——流动的家园 (25)2.4 云南少数民族民居——人与自然最佳的沟通 (30)2.5 结束语: (34)第三章西方之建筑 (35)3.1 古希腊的建筑风格 (35)3.2 古罗马的建筑风格 (38)3.3 拜占庭建筑的风格 (41)3.4 哥特式建筑的风格 (43)3.5 巴洛克建筑的风格 (46)3.6 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艺术 (48)2建筑设计3班——赵春星人类之始建筑之初:一第一章人类之始建筑之初:建筑初始:人类最初是栖息在树木上和洞穴中的。
自从人类建造了房屋后,就远离了风雨蛇兽的侵袭,极大地改善了繁衍生息的条件,这是人类跨入文明史的重要一步。
相当长的时期内,中西建筑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内各自独立发展,很少有交流的机会,这形成了形态迥异、个性差别极大的东西方建筑。
只有到了近现代,随着中西方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融合,中西建筑不仅与各自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大相径庭,而且也更多地趋向于一致性。
建筑受自然物候、材质原料、社会条件、技术水平、思想观念、宗教文化、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所以造成了多种建筑形态的差异性。
爱斯基摩人彻冰雪为屋,中国西南地区人伐木竹建吊脚楼,这是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福建永定土楼的圆形城堡模式,大约与迁居此地的客家人防范土匪有关;埃及阿蒙神庙的巨型石柱,柱径比柱间距要宽,中世纪欧洲哥特式教堂的尖顶,则是宗教思想的影响所致。
中西方建筑特点: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西方建筑比较
•
圣彼得大教 堂的建筑风格具 有明显的文艺复 兴时期提倡的古 典主义形式,主 要特征是罗马式 的圆顶穹窿和希 腊式的石柱式及 平的过梁相结合。
拉斐尔壁画
雕塑
圣彼得大教堂
藻井
圣彼得广场是全罗马最大的广场,长 340 米,宽 240 米,呈椭圆形。这 个大 型宗教活动场所可以容纳 50 万人聆听教皇的圣训。
中国建筑
• • • • • • • • • 1.鸱吻,喜欢四处眺望,因此在檐 角的前面。 2.凤,象征尊贵、有圣德之人。 3.狮子,代表勇猛、威严。 4.天马、海马,象征着威德通天入 海。 5.狻猊,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 猛兽,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 6.狎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 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7.獬豸,古代传说中的正直的猛兽, 与狮子类同。 8.斗牛,传说中是一种虬龙,镇火 防灾的吉祥物。 9.行什,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
1骑凤仙人2龙3凤4狮子5天马6狻猊suān ní7 狎xia鱼8獬豸xie zhi 9斗牛10行什hangshi11 鸱chi吻
这个集中了各个时代 的精华的广场,是由 贝尔尼尼设计于1667 年建成的。广场周围 成半圆形的长廊里有4 列共284根多利安柱式 的圆柱,圆柱上面是 140个圣人像。中央是 一根公元40年从埃及 运来的巨大圆柱,高 25.5米,重320吨。
硬山式古建筑
硬山式古建筑
歇山式古建筑
三滴水重檐歇山式的沈阳故宫凤凰楼
八角重檐攒(cuan)尖式的沈阳故宫大政殿
三滴水四角重檐攒尖式的西安钟楼
重檐歇山式的北京故宫太和殿
黄琉璃瓦绿剪边的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大政殿的檐下斗拱
绿琉璃瓦的清东陵妃子陵建筑
城市广场
城市中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 动或交通活动的空间,通常是大量人流、 车流集散的场所
中西方建筑对比
西方
建筑中柱子 不同
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 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 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 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 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 中的关键。所以,西方建筑以石 柱为主。屋顶也是极其重要的。 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 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 拜占廷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 等。
中西建筑对比
目录
1 中西建筑综合对比
2 中西建筑差异形成原因分析 3 4
现今中国建筑存在的问题 总结
中西建筑综合对比
中西建筑文化不同
东方
中国文化重人,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 术,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且讲究并 存与一体性。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 建筑风格上,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 差异.
西方
西方文化重物,西方则较重视科学与 宗教,重不同时代或多种流派的独特 精神。
西方
而西方受古希腊古罗马的民主自由思 想的影响强调以外部空间为主,把中 心广场称为“城市的客厅”、“城市 的起居室”等等,有将室内转化为室 外的意向。如:始建于1756年的法国 凡尔赛宫,其占地220亩的后花园与 两旁对称且裁剪整齐的树木、一个接 一个的水池群雕相即相融,一直伸向 远方的城市森林……
“
中西建筑综合对比
中方
西方
“
布局方式不同
“
中西建筑综合对比
中方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 制建筑以斗拱为主。所谓斗拱,是将屋 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 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 的飞檐。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飞檐 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 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 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不仅亭、 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 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 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 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 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 板
中西方建筑的不同
中西方建筑的不同:
1. 建筑材料的不同,西方普遍使用砖石结构,我国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
2. 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
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
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3. 建筑的发展不同,中国建筑是保守的,西方建筑经常求变,中国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
4建筑价值的不同,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
造成中西方建筑差异的原因:
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
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
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
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
由此衍生中国传统哲学,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思想较保守。
西方则继承古希腊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敢于独辟蹊径,勇于创新。
中西方古建筑简单比较
中西方古建筑简单比较古建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不仅提供了人类物质活动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象征。
古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包罗万象。
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建筑风格中透析不同的文化。
梁思成先生说:“建筑之规模,形态,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中西方的古建筑就有着很多的不同点,而这些不同的建筑特点也可以反映出中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文化。
本文所指的西方建筑主要指古典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而中国建筑主要指古代的中国建筑。
它们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方面的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
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 ,而是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
总体上说,中国古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
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
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
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块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
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又俨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
“墙倒屋不塌”这一句中国民间的俗语,充分表达了上述梁柱式结构体系的特点。
在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柱子的处理上,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头内倾,让柱脚外侧的“侧脚”呈现上小下大的形式,还把柱子的高度从中间向外逐渐加高,使之呈现出柱头外高内低的曲线形式。
这些做法既解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美曲线,把实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
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
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建筑比较
自古以来和西方不管在文化背景,所创造的文明,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不同的理念正是造成东西方建筑差别的原因。
这种不同点表现在建筑的材料,总体布局,注重点等众多的方面。
下面由在建筑领域上代表的中国和代表西方的希腊来做比较。
说明中西方建筑的差异:
中西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
中国人对建筑的态度是以新为贵,而外国人则对古老建筑充满尊崇与敬意。
而西方建筑充满着神秘主义的情绪,而中国的建筑则是儒家文化的反映。
首先是中西方对建筑价值有着明显不同的看法: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不靠计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构思,而是靠师傅带徒弟方式,言传手教,靠实践,靠经验。
历代帝王陵寝和民居皆按风水之说和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经营。
为求得与天地和自然万物和谐,以趋吉避凶,招财纳福,在借山水之势力,聚落建筑座靠大山,面对平川。
这种“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
跟此有明显不同的是西方建筑美的构形意识其实就是几何形体呈献出整齐有序的几何图案,它以其超脱自然,驾驭自然的“人工美”,同中国园林那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
西方人把“坚固”和“实用”作为评价优秀建筑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则。
因而当中国古老的
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毁坏或“烟消云散”的时候,西方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的建筑依然完好地保存着,用实物体形象演绎着自己的文化。
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比较可见出中西方在观念文化上,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上的不同。
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
而中国古典建筑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
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
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再一很大的区别是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
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
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
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
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
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
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
可以说中国建筑占据着地面,而西方建筑占领着空间。
这也造成中西方建筑风格的不同。
中西方在建筑建造时的着重点也有着很大区别:
中国建筑物最出色之典型,莫过于庙宇之正堂.普通正堂为四墙
环对,为其它附属建筑之中心.庙宇之典型图样,大都是分为数个庭院;凡主要之建筑物及正门,均系坐北朝南.进入庙门,须经过一联串之庭院。
中国古代建筑正殿台基与高台上横长,对称的栏杆,舒心养目.环廊直立的画柱,和谐均匀地衬托着正殿的前脸.粉饰的楣梁和正梁,支撑着华丽的屋顶.而嵌镶在板条和椽子上深黄色的琉璃瓦,透出安详自若之态.精巧华丽的细工,缓和了线条的呆板.既得体又合理的庙宇布局和结构,无论就建筑的整体或部分来讲,均充盈着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朝气。
在中国建筑学上,屋顶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倾斜的面积像是织物造就的一座幕帐,瓦顶覆盖在与立柱联结的正梁上面,顺而向下倾斜,形成美丽的曲线.边用头瓦,其色彩则与众不同,宛如地毯之边缘.假若建筑物是圆形的,幕帐之形尤为凸显,顶端饰以金黄色之锥球,瓦垅则是由中心向四处辐射的光芒.人字形之屋顶,虽属中国建筑术特征之一,但有时一些重要的建筑也不在强调这一点.屋冠与屋脊等相应的饰物,配合着屋顶面上的交叉线条,除了起到装饰的作用以外,还能令人把整建筑幻想成一个瓷质地的宏伟幕帐
建筑风格特点:和谐完美崇高,建筑格式以柱式为最大特色,这也是西方建筑与中国建筑的最大区别之处。
西方建筑对人的心理能够产生强大的震撼这主要与其简单的几何造型,巨大的规模体量,厚重的石头材料等有关.西方建筑最主要地体现在拱门,圆顶和券拱结构上.拱门是西方建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通过上面提到的建筑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人重视整体
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
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而西方哲学主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
中西建筑哲学的差异体现在人与建筑的关系上,空间与实体互为转化的关系中。
西方古典建筑偏重实体,千变万化,而空间衍变较少、较单调。
中国传统建筑虚实并重,实体上空间上都很丰富,气象万千。
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体现在建筑中,与西方人与物截然两分观点相迥异。
最显著的是中国古建筑的功能通适性、空间灵活性,充分适应人的生活变化,与人相融合。
西方古典建筑则比较重视几何构图、强调建筑的雄伟绮丽,重在从外观赏。
如果说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因轻灵秀丽令人神往,那么西方(欧洲)古代建筑的空间则因其充满秩序和几何美而魁力四射,同时它对现代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些不同的处世态度在建筑中也有所反映。
西方古典建筑中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伊斯兰清真寺、哥特式教堂等。
中国主要建筑大多是宫殿,供活着的君主居住。
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
中国的这种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理性)。
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数、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来,它确乎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
但就整体建筑群说,它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
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中国传统建筑的构图体现了简洁实用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如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和装饰,占有重要地位,屋顶的曲线,向上微翘的飞檐(汉以后),使这个本应沉重的往下压的大帽,反而随着线的曲折,显出向上挺举的飞动轻快,配以宽厚的正身和阔大的台基,使整个建筑安定踏实而毫无头重脚轻之感,体现出一种情理协调、舒适实用、有鲜明节奏感的效果。
而西方古典建筑为了强调神的权威或者为了体现人定胜天的气概,将塔楼、柱廊建造的高耸入云,远离人的尺度,震慑人的心灵。
但随着中西方关系的密切,这种建筑建造也开始慢慢走向统一。
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也越来越不明显。
相信中西方建筑建造领域会携手共进,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