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4篇】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
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这次漂亮的我为亲带来了4篇《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版)六年级下册第33~34页。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四、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共六套,沙、米,实验报告单;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投影出示圆锥形小麦堆。
师:看,小麦堆得像小山一样,小麦丰收了。
张小虎和爷爷笑得合不拢嘴。
这时,爷爷用竹子量了量麦堆的高和底面的直径,出了个难题要考考小虎:你能算出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立方米吗?这下可难住了小虎,因为他只学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圆锥的体积怎么计算还没有学,怎么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感兴趣的情境,巧妙至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互动新授1、提出问题。
教师: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呢?根据学生的各种猜想,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过那些图形的体积计算?圆锥的体积与那种图形的体积有关?进一步观察、比较、猜测。
教师举起圆柱、圆锥教具,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让学生想想它们的体积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会猜测:圆柱的体积可能是圆锥的2倍,3倍,4倍或其他。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2课时 圆锥的体积【教案】
教学笔记第2课时圆锥的体积教学内容教科书P33~34例2、例3,完成教科书P35“练习六”中第4~7题。
教学目标1.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直觉猜想——实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的探索过程,理解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课件,若干同样的圆柱形容器,若干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少数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沙子和水。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求这堆沙子的体积就是求什么?【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求圆锥的体积。
师:你有没有办法求出这个圆锥形沙堆的体积呢?【学情预设】预设1:转化成长方体。
预设2:转化成正方体。
预设3:转化成圆柱。
(可能还有学生说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师可以问问他是怎么知道的。
)师:大家都想到了运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这样做似乎比较麻烦,想不想找到一种简单而又科学合理的方法计算出圆锥的体积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数学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自主探究,推导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1.猜想。
师:你觉得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哪种图形的体积有关?【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关,因为它们的底面都是圆形。
师:(举起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教具,把圆锥套在透明的圆柱里)想一想它们的体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学情预设】学生猜测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可能是圆锥的2倍、3倍、4倍或其他。
师:我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下面请大家一起来验证吧!2.探究验证。
(1)开展实验收集数据。
师: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
其实老师已经准备好了材料,在你们的小组长手中,看一看,比一比,有什么特点吗?
②、学生实验:
你想怎么实验?(小组可以议一议)(老师指导:倒一下)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注意思考三个问题:(大屏幕出示这三个问题)(学生读一读思考题)
A:你们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学生发现等底等高)
生:我们把圆锥装满水,倒入这个圆柱体当中,正好倒了3次倒满,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这个圆柱的体积的1/3,因为圆柱的体积v=sh,所以圆锥的体积v =1/3sh
设计意图:这个实验验证的活动是解决本节课教学重点和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的关键所在,我把全班的同学分成了十二个小组,为了节约课堂宝贵的时间,每一组就发了一个圆锥、一个圆柱,有两个小组是等高不等底的,有两个小组是等底不等高的,其余的小组都是等底等高的。为了能从多方面来进行验证,有的小组用水来进行实验,有的小组用沙子来进行验证。实验的过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能在数学课上摸一摸沙子,装一装水可想而知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
强调: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小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就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
老师提供了实验用具,拿出来看看:(有圆柱,有圆椎,有沙子,有水)
上节课我们还认识了圆锥体,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他又是怎样推导出来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1、引导学生借助圆柱,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①、猜: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大胆猜一下。真的是这样吗?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圆锥的体积》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等方法,理解和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圆锥的形状和特点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增强对圆锥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探究、讨论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引出圆锥的体积计算。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操作圆锥体和圆柱体,探究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3.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和证明。
4.应用:学生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高度等。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和相关例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圆锥的体积》(人教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圆锥体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用沙土堆成圆锥体,演示圆锥体积的计算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圆锥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教学难点
(1)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理解圆锥体积公式V=1/3πr²h的推导过程。
(2)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在解决圆锥体积问题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空间想象,正确判断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
(3)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现实情境抽象为数学模型:将现实生活中的圆锥体积问题转化为数学计算问题。
举例:
-在推导圆锥体积公式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圆锥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关系,解释圆锥体积为1/3圆柱体积的原因。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圆锥体积的基本概念。圆锥体积是指圆锥形状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它是几何体积计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广泛应用于工程、建筑等领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沙堆的体积。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和认识了圆锥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其教学内容是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了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教材用实心圆锥和实心圆柱分别没入同一个水槽中,观察水槽中的水位分别上升了多少的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圆锥体积的兴趣。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数学知识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建立空间概念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圆锥体积》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推导圆柱体积公式,认识了圆锥的特征。
因为二者形状的相似性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这两种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借助转化思想的经验,使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但是我校是处于城镇边缘的农村学校,学生的基础较差,接受能力有限,对于本节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1、理解圆锥的体积的推导和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应用问题。
2、运用实验法在合作探究中体会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内在联系,从而完成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合作探究中体会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几何体,哪些几何形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过了?2、圆锥有什么特点?(同时出示幻灯)3、在这个圆锥体中,几号线段是圆锥体的高。
4、引入:看来,同学们对于圆锥体的特征掌握得很好。
你们想不想继续研究圆锥呢?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2.一个顶点;一个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一个底面,是圆形;一条高,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垂直距离。
3.学生手势出示4.想复习内容紧扣重点,由实物到图形,采用对比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优秀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优秀5篇)《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是小学学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较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总结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
所以对于新的知识教学,他们一定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教法学法:试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底等高圆柱圆锥各6个,水槽6个(装有适量的水)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回顾旧知识1、你能计算哪些规则物体的体积?2、你能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吗?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精选5篇)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精选5篇)《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25-26页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逻辑推断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探索圆锥体积方法和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质疑引入1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学生回答。
2说一说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1)已知s、h求v(2)已知r、h求v(3)已知d、h求v3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又学过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那么圆锥的体积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二、新课(一)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1、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指名学生叙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圆柱---转化长方体-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圆柱体公式)2、教师:那么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学过的图形来求呢?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1〉学生独立操作让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实验其他学生观察,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1个,比圆柱体积多的水。
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
看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2〉教师教具演示巩固学生的操作效果,cai课件演示a屏幕上出示等底、等高b等底、不等高c等高、不等底实验报告单实验器材实验结果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3〉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板书)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v锥=1/3sh做一做:填空: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的()已知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如果圆柱的体积是12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圆锥以及与其他立体形状的区别。
2. 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3. 引导学生能够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
教学准备
1. 教师课前准备好教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
2. 确保教室里有足够的座位、黑板和粉笔。
3. 准备好有关圆锥的实物或图片,便于学生观察。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圆锥的实物或图片,向学生介绍圆锥的形状和特点。
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圆锥的顶点、侧面、底面等部分。
2. 研究:教师板书圆锥的表示方法以及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体积 = 底面积 ×高 ÷ 3。
3. 操作:教师通过解答一道圆锥的体积计算题目,引导学生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然后,布置几道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研究的内容,并提醒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应用圆锥的体积公式。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一个圆锥的高度,如果已知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
教学评价
1. 在操作环节中,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2. 在总结环节中,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3. 在拓展环节中,观察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创新能力。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圆锥的特性和应用场景。
2. 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活动,计算不同圆锥的体积,并比较结果。
参考资料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
- 数学教学视频或动画辅助资料。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锥的体积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锥的体积人教版教案:圆锥的体积一、教学内容1. 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 学会使用适当的单位进行圆锥体积的测量和计算。
3. 能够应用圆锥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 学生能够运用圆锥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 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圆锥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锥模型、沙子、量杯。
2. 学具:学生自己的圆锥模型、计算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们之前学习了圆柱的体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与圆柱相似的圆锥的体积。
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圆锥模型,观察一下圆锥的特点。
2. 讲解:我们来理解一下圆锥体积的概念。
圆锥体积是指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
它的计算公式是:圆锥体积 = 底面积× 高× 1/3。
这里的底面积是指圆锥底面的面积,高是指从圆锥顶点到底面的垂直距离。
3. 示范:我来给大家示范一下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
假设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r,高是h,那么它的体积就是:πr²h × 1/3。
这里用到了圆的面积公式πr²。
4. 练习: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圆锥模型,尝试计算一下它的体积。
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学互相帮助。
5. 应用:现在我们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假设我们有一个圆锥形的花坛,底面半径是3米,高是4米,请大家计算一下这个花坛的体积。
六、板书设计圆锥体积 = 底面积× 高× 1/3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底面半径是5米,高是8米。
2. 答案:圆锥体积= πr²h × 1/3= π × 5² × 8 × 1/3= 3.14 × 25 × 8 × 1/3= 3.14 × 200 × 1/3= 628 × 1/3= 209.33(立方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应该对圆锥体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教材按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探究——导出公式进行编排,通过对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解决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提出问题。
出示一个铅锤,并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3)实验探究: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
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4)讨论探究。
1(5)引导归纳。
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32、教学例3.(1)出示例3。
(2)理解题意。
(3)引导分析。
(4)尝试计算,指明板演,讲解订正。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习题。
2、完成练习六的第4—7题。
四、分享收获: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五、板书设计: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1/3×圆柱的体积=1/3×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1/3 Sh教学反思:一、通过课堂评价促进小组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我将班上同学分成了9个小组,在课堂开始前告诉同学们在今天的小组学习中会选出一个优秀小组,并且从合作,纪律,发现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组长安排组员活动体现小组合作性,巩固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实效性,活动时间结束时从纪律方面进行评价,有效的组织了教学,使学生的兴奋点得到有效控制,尽快投入到公式的推到过程中,在推到过程中鼓励同学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从发现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五、相应的“试一试”及“练一练”。
2、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内容。
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
3、教学重、难点:⑴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⑵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⑵能力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⑶德育方面: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5、教、学具准备:⑴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⑵学具准备:让学生分组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准备一定量的细沙。
二、说教法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领略到知识的真谛。
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几何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实验操作法。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因此,我在学生已经认识圆锥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空圆锥盛满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圆柱中,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研究
一、教材分析
“锥体的体积”是小学六年级数学下 册第二单元的选编内容。本课教授的圆 锥的体积是基于学生掌握了圆柱体体积 等 相 关 知 识 以 后 安 排 的 。 因 此 ,需 要 根 据 学 生 的 理 解 特 点 ,从 圆 柱 体 积 的 计 算 方法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其 中推理公式得出公式是教学重点。而比 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体积之间 的异同点和计算关系是难点。教材主要 通过实验操作、探究推理,以帮助学生掌 握 圆 锥 体 体 积 的 计 算 方 法 ,进 而 培 养 学 生 自 我 探 索 、自 主 推 理 和 应 用 数 学 知 识 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 实验探究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 柱 体 体 积 计 算 之 间 的 关 系 ,推 导 出 圆 锥 体积的计算公式。
2. 可以使用计算公式来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综合分析、抽 象概括和探索意识。
五、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 具 :等 底 等 高 和 不 等 底 等 高 的 圆 柱体、圆锥体容器、沙子、白米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优秀5篇)教学重点篇一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主题图、圆柱形物体教学过程:一、复习: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
(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2、教学补充例题:(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①V=Sh50×2.1=105(立方厘米)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九义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圆锥是小学阶段认识的九个立体图形之一。
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可以把圆柱的高和底不改变的情况下,削成最大圆锥体,通过这一点可以利用正迁移的规律由圆柱的体积推出圆锥的体积,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⑴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依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测量圆锥的高。
二、教材处理由于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接受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在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实践,交流合作,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与测量高的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测量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我对教材的分析、挖掘,本节课主要用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
首先让学生根据学具触摸探究圆锥的`特征。
然后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测量高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练习、总结新知。
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交流体会新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四、教学手段本节教学时教师准备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模型一个,多媒体。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数学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2. 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1. 教具:圆锥模型、等底等高的圆柱模型、沙子或水。
2. 学具:圆锥和圆柱的纸模型。
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出圆锥体积的计算问题。
2. 探究圆锥体积公式:- 实验一: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圆锥模型装满沙子或水,然后倒入圆柱模型中,观察需要倒几次才能使圆柱装满。
- 实验二:引导学生观察圆锥和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推导圆锥体积公式:- 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 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圆柱体积公式,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
4. 应用圆锥体积公式:-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计算方法和结果。
5. 巩固练习:-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6. 总结:- 让学生总结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方法。
- 强调圆锥和圆柱的关系,以及体积计算的关键。
7. 布置作业:- 设计与圆锥体积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增强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
2. 在推导圆锥体积公式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圆柱体积公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在应用圆锥体积公式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内容《圆锥的体积》是苏教版第十二册内容,在学习圆柱的体积之后,利用圆柱的体积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实验推导的过程是重要的教学环节。
二、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
”六年级学生在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
五、课前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二、自主探索,操作实验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1)取一个圆柱体的容器和圆锥体的容器各一个。
让学生观察一下,得出:这两个容器等底等高。
(2)往圆锥体容器中装满水,倒入圆柱体的容器中,一连倒入三次,这时候圆柱体的容器中装满水。
(3)这两个容器等底等高,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等于圆锥的体积,而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用底面积乘高乘三分之一表示,因为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等于圆锥的体积,所以推导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乘三分之一。
用字母表示:v=1/3sh三、练习填空1、圆锥的体积=(),用字母表示是()。
2、圆柱体积的与和它()的圆锥的体积相等。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3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学生练习,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只列算式。
(单位:厘米)观察第一个图形告诉底面半径和高,要先求出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带入数字。
第二个图形告诉底面直径和高,要先求出底面半径,再求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带入数字。
[人教版电子课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
[人教版电子课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圆锥,数学领域术语,有两种定义。
解析几何定义:圆锥面和一个截它的平面(满足交线为圆)组成的空间几何图形叫圆锥。
立体几何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
该直角边叫圆锥的轴。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供大家参考选择。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描述: 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观察、猜测、动手实践能力。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圆柱的体积以及对圆锥体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设计始终围绕着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学习目标。
首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然后,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正确地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学生学情分析本节课的设计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学生较难理解。
针对此难点,教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通过自主比较、猜测、动手操作、争辩等形式总结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从而突破难点。
获取新知。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本课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一)亲自实验,推导公式1.学生拿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操作材料,比较三个圆锥体分别与圆柱有什么异同。
在小组内说一说。
再汇报交流。
2.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结果。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数学人教六年级下学期3、课时:1二、教学课题本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学期《圆柱与圆锥》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一是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二是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按引出问题---联想、猜测---实验探究---导出公式,四个层次编排。
圆锥体积的计算,题目给出了圆锥形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沙堆的体积。
通过这个例子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一些与计算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本课需要达成以下的目标:1、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推理”探索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及圆锥的认识之后,学习的又一个求立体图形体积的内容,是学校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解决“空间与图形”问题的内容,也是前阶段所学知识发展与升华。
教材安排了例2、例3两个例题,例2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锥的体积,例3让学生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本课重点在于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鉴于圆柱与圆锥体积的关联,学生在圆柱体积公式推导学习中也领悟到新旧知识转化的特点,因此对于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仍可以采用转化的方式将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联系起来,通过实验操作来得出计算公式,再辅以及时的运用训练,以使学生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从教材的编排可以看出,教材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九山小学,属农村的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影响学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发布者:景湲淇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版)六年级下册第33~34页。
二、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目标:
◆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四、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共六套,沙、米,实验报告单;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圆锥形小麦堆。
师:看,小麦堆得像小山一样,小麦丰收了。
张小虎和爷爷笑得合不拢嘴。
这时,爷爷用竹子量了量麦堆的高和底面的直径,出了个难题要考考小虎:你能算出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立方米吗?
这下可难住了小虎,因为他只学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圆锥的体积怎么计算还没有学,怎么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感兴趣的情境,巧妙至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互动新授
1、提出问题。
教师: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呢?
根据学生的各种猜想,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过那些图形的体积计算?圆锥的体积与那种图形的体积有关?
进一步观察、比较、猜测。
教师举起圆柱、圆锥教具,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让学生想想它们的体积之间会有什么关系?
学生可能会猜测:圆柱的体积可能是圆锥的2倍,3倍,4倍或其他。
2、实验探究。
(1)教师布置实验任务。
出示教材例2.
①从准备好的圆柱、圆锥体容器中找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容器来。
②用倒水的方法量一量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布置实验要求:各组根据需要选用实验用具,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轮流操作,做好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
(每组发一张实验记录单)
(2)开展实验探究。
①找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
②实验研究。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一边实验,一边收集整理数据,完成实验记录单。
(3)分析数据,作出判断。
①各组说说各种实验结果。
②观察分析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圆柱能装下三个圆锥的水,也有两次或四次等不同的结果)
③进一步观察分析,什么情况下圆柱刚好能装下三个圆锥的水?
(各组互相观察各组的圆柱圆锥,发现只要是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都是圆锥体积的3倍,也就是说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
④是不是所有符合等底等高条件的圆柱、圆锥都具备这样的关系呢?(教师用标准教具装水实验一次)
(4)总结结论
结论1: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结论2:圆柱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
3、启发引导推导公式
师:对于同学们得出的结论,你能否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呢?生:因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V=sh;所以我们可以用1/3 sh 表示圆锥的体积。
师:其他同学呢?你们认为这个同学的方法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我们就用1/3 sh表示圆锥的体积。
计算公式:V= 1/3 sh
师:(1)这里Sh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1/3?
(2)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学生回答,师做总结
4、简单应用尝试解答
例1:(课件出示教材情景图)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
你能计算出小麦堆的体积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运用拓展
1、试一试
一个圆锥形零件,它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练一练
计算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3、实践性练习
师:请你们将做实验时装在圆柱容器里的水换成沙(或米)试一试,看结论是否一样。
然后把它倒出,堆成一个圆锥形沙(米)堆,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它的体积。
4、开放性练习
一段圆柱形钢材,底面直径10厘米,高是15厘米,把它加工成一个圆锥零件。
根据以上条件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得出哪些数学结论?(可小组讨论)
(四)整理归纳,回顾体验
1、上了这些课,你有什么收获?(互说中系统整理)
2、用什么方法获取的?你认为哪组表现最棒?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想法?还有什么问题?【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方法进行猜测、验证、交流,从而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整个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六、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