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学习目标】1. 了解并能判断熟语的类型。 2. 分析总结误用成语的主要类型并加以练习。【导读】 1.读课本76-79页,完成下表。熟语大家庭概况表主要类别结构(字数上)用法是否严格色彩语义2.判断下列熟语属于哪种类型:①开天辟地、②瑞雪兆丰年、③精卫填海、④背黑锅(比喻代人受过)、⑤外甥打灯笼——照舅(旧)、⑥刀子嘴、⑦朝思暮想、⑧情人眼里出西施【小结】熟语的特点:【导思】 2010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有17套对成语进行了考查。如果我们能够明确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类型,在做这些题时不是会事半功倍吗?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分析例子来谈谈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吧。第一组句子:1.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2.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提示:我们是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来讨论“是否恰当”的问题,不妨用一种“填空法”,即在句子里把成语的位置先空着,去考虑整个句子的表达需要在这个位置上表述什么意思、什么情感,然后回过头来和成语印证,从而解决“是否恰当”的问题。)第一个句子成语是褒义的,搭配“大量的垃圾食品厂”不合适。第二个句子中“弹冠相庆”是指“一人做官,其同党也庆贺有官可做”,是贬义词。句子要表达的是“全国欢庆”,需要一个褒义词。明确:第一句的成语“褒词贬用”,第二句的成语“贬词褒用”。所以,成语运用的第一种错误类型是——褒贬不当。第二组句子: 1.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2.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3.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第一个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课 第4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7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是选修教材,在这之前学生已完成了五本必修教材的学习。《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位于本册选修教材第四课《词语万花筒》下的第四节。《词语万花筒》较好地将本册选修教材前后的内容衔接了起来,而《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则对本课内容起到很好的收束作用。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灵活地解决相关的一些问题,从而为真正具备较高水平的文化素养和文明修养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学习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从小就接触熟语,对熟语非常感兴趣,掌握的熟语比较多,但不够全面、深入,所以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探究,使学生能够从更高、更广的角度去学习熟语。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构成并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熟语,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重点、难点
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通过成语接龙导入
(二)研习文本
1、了解熟语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
2、成语
(1)成语的概念: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词组。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并且多有特定的出处。
(2)成语的来源
A.从历史故事中来的: 望梅止渴、三顾茅庐
B.从寓言故事中来的:守株待兔、狐假虎威
C.从神话或其他传说中来的: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1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一、导入:学习语言的一般进程:读音——文字——词语——词组
词组:1、词组的概念
2、词组的构成形式
3、组合能力强的现代汉语词组(谦虚谨慎、美丽善良等)
组合能力受阻的成语(否极泰来、叶公好龙等),引出成语。
二、了解成语
1、成语的定义: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的词组短语。
2、课堂活动:成语接龙(按座位顺序,每生思考时间为3秒,3秒接不上,其他同学为他读秒(5秒),还接不上者,唱歌一首。)(顶针)
3、成语的特点(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
①源远流长。(课堂活动:举含“三”的成语,并分析其文化含义。)
②精炼含蓄。(学生举例:成语这一特点在日常交际中的实际应用。)
③定型不变。
三、成语误用举隅
1、介绍一篇趣文:
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妈妈特地带我到动物园玩。
按照惯例,我们早餐吃地瓜粥。今天因为地瓜卖完了,妈妈只好黔驴技穷地削些芋头来滥竽充数。没想到那种在阳台上的芋头很好吃,全家都贪得无厌的自食其果。
出门前,我那半老徐娘的妈妈打扮得花枝招展,鬼斧神工到一点都看不出是个糟糠之妻。头顶羽毛未丰的爸爸也赶紧洗心革面沐猴而冠,换上双管齐下的西装英俊的惨绝人寰,鸡飞狗跳到让人退避三舍。东施效颦爱漂亮的表妹打扮得艳光四射,趾高气扬的穿上新买的鞋子。
我们一丘之貉坐着素车白马,很快的到了动物园,不料参观的人多到豺狼当道草木皆兵,害我们一家骨肉分离。妻离子散的爸爸鞠躬尽瘁得到处广播,终于查找到差点认贼作父的我和遇人不淑的表妹,困兽之斗中,我们螳臂当车力排众议推己及人到挤到猴笼前,鱼目混珠拍了张强颜欢笑的全家福。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说课稿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说课稿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一、分析本课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是选修教材,在这之前学生已完成了五本必修教材的学习。《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位于本册选修教材第四课《词语万花筒》下的第四节。《词语万花筒》较好地将本册选修教材前后的内容衔接了起来,而《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则对本课内容起到很好的收束作用。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晰熟语的概念,了解熟语的类型及特点。2、过程与方法:分析误用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语文学习者和实践者。三、教学重点、难点本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虑到高二学生语文学习特点,确立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语文学习者和实践者。难点:分析精选的最新影视剧、报刊等熟语方面的误用实例。四、教法熟语,不论是旧课标下的高考还是新课标下的高考都属于必考的内容。但学生仅仅是高二,如果过早的将学生裹进高考,势必会使学生错误的认为现在所学的熟语就等于高考题中的熟语,这样就大大狭义化了熟语的范畴,也可能给学生高三的熟语学习埋下审美疲劳的祸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了这样的理念: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积累整合、应用拓展的课程目标。得法于课内,收获在课外。语文学习与生活是不应该脱离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我才下功夫从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影视剧、报刊中精选误用实例并整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原来我们每天都在学习语文,减少学习了语文教材某一课某一节后仍然不知道学习了些什么,仿佛只有做题,
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1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一、导入:学习语言的一般进程:读音——文字——词语——词组
词组:1、词组的概念
2、词组的构成形式
3、组合能力强的现代汉语词组(谦虚谨慎、美丽善良等)
组合能力受阻的成语(否极泰来、叶公好龙等),引出成语。
二、了解成语
1、成语的定义: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的词组短语。
2、课堂活动:成语接龙(按座位顺序,每生思考时间为3秒,3秒接不上,其他同学为他读秒(5秒),还接不上者,唱歌一首。)(顶针)
3、成语的特点(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
①源远流长。(课堂活动:举含“三”的成语,并分析其文化含义。)
②精炼含蓄。(学生举例:成语这一特点在日常交际中的实际应用。)
③定型不变。
三、成语误用举隅
1、介绍一篇趣文:
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妈妈特地带我到动物园玩。
按照惯例,我们早餐吃地瓜粥。今天因为地瓜卖完了,妈妈只好黔驴技穷地削些芋头来滥竽充数。没想到那种在阳台上的芋头很好吃,全家都贪得无厌的自食其果。
出门前,我那半老徐娘的妈妈打扮得花枝招展,鬼斧神工到一点都看不出是个糟糠之妻。头顶羽毛未丰的爸爸也赶紧洗心革面沐猴而冠,换上双管齐下的西装英俊的惨绝人寰,鸡飞狗跳到让人退避三舍。东施效颦爱漂亮的表妹打扮得艳光四射,趾高气扬的穿上新买的鞋子。
我们一丘之貉坐着素车白马,很快的到了动物园,不料参观的人多到豺狼当道草木皆兵,害我们一家骨肉分离。妻离子散的爸爸鞠躬尽瘁得到处广播,终于查找到差点认贼作父的我和遇人不淑的表妹,困兽之斗中,我们螳臂当车力排众议推己及人到挤到猴笼前,鱼目混珠拍了张强颜欢笑的全家福。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四课第4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6Word版含解析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使用成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二、重点、难点
1、了解熟语家族中成语的概念、特点。
2、能够正确使用成语。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马季的相声《成语新编》(视频)
(二)看图猜成语
(三)研读课本,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6 页—77 页“熟语老大哥:成语” 这部分,了解成语的概念、特点、来源。温馨提示:拿起手中的笔,筛选出重要信息并画出来,同桌交流,并举出课本以外的例子。
了解成语的特点:
1.定型性:成语的结构不能随意变动,也不能随意转换字或增减字。例如“九牛一毛”不能随意更改为“十牛一毛” 。
2.完整性:成语的各个组成部分合起来表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意思,不能把它割裂开来。
3.古语性:有的成语中保留了古汉语的意思或用古汉语语法结构。例如“祸国殃民”、“时不我待”。
总结:成语误用类型
张冠李戴
望文生义
重复累赘
自相矛盾
不分轻重
不辨色彩
不合逻辑
搭配不当
敬谦错位
使用本义
2
高中语文
3
4
5 1300 []
6
7
8
A
B
不敏一孔之见
三:敬谦错位,主客混淆
9、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10、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鼎力相助:鼎力,大力。大力相助。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此处应用“倾力相助”
熟语复习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
的词汇系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
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二、重点、难点
1、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认识
2、理解熟语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成语与漫画有相似之处,都言简意赅,能用很少的笔墨反映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请大家猜猜课本中几幅图的题目,并鉴赏使用成语的妙处。(比如图(二)就讽刺了我们当前的教学中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和体育的问题,用成语概括就是“马失前蹄”。)
(二)课堂活动
讨论和“马”有关的成语。可以按课本的做法,根据意义把这些成语分为“和战争有关,和生活有关,马自身的特质”三类;也可以尝试从其他角度如“外在形式、内部结构、成语来源、感情色彩”等来给这些成语分类。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成语与自然环境、文化传统、语言特点等方面的关系入手来思考成语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讲解学习成语应注意的问题。搞不清成语的感情色彩和望文生义是成语用错的两个最主要的原因,高考成语试题也基本都是从这两方面进行考查的。课文列举了两类易混易错的成语:一类是和马有关的非褒义成语,另一类则是含有“马”这个字但意义却与马无关的成语,希望引起学生的注意。
相关知识补充
(1)跟马有关的成语。马在中国古代非常重要,所以汉语中有大量和马有关的成语。马的功用包括军用和民用,大多数成语都反映了这些方
面的内容。因为马的重要,人们对于马身上的特质观察得较为仔细,所以又有一批和马自身特质有关的成语。因为马是战争和生活的得力助手,所以相关成语大多数都是褒义的。每一个成语的产生都有一定的背景,都和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4.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3(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1)
4.4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3(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型。
2.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构成。
3.能正确使用熟语,特别是成语。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而有韵味的语言就是其中之一,熟语更是这个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一些熟语,会使我们的表达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内涵丰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包罗万象的熟语世界,领略一下她的风采。
二、获取新知
熟语诠释: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成语”是重点。
看图猜成语:成语与漫画有相似之处,都言简意赅,能用很少的笔墨反映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请同学们阅读第76页到第77页“熟语老大哥:成语”一部分,了解成语的概念、特点、来源。
成语——语言的活化石
1.成语的概念: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词组)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2.成语的来源:(学生齐读这些成语)
(1)从历史故事中来的: 望梅止渴、洛阳纸贵、三顾茅庐、指鹿为
马
(2)从寓言故事中来的: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叶公好龙、狐假虎威
(3)从神话或其他传说中来的: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4)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来的:游目骋怀、醉翁之意不在酒、高山流水、千山万水
3、成语使用技巧
看视频《胡用成语》,挑毛病,了解成语的正确用法。
(1)切忌望文生义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四课第4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8含解析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是《语言文字应用》这本选修教材中的一篇。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完成了五本必修教材的学习,但并没有完成语文的学习之旅,选修教材将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使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提高,而《语言文字运用》这本教材更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汉语世界。《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位于本册选修教材第四课《词语万花筒》中的第四节,《词语万花筒》这部分的内容不仅较好地将本册选修教材前后的内容衔接起来,而且对我们高考的复习也是极具指导意义的,《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则更是与高考试卷息息相关的。学生不仅要通过本课了解熟语的大家庭,更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辨析和使用熟语的方法,更加轻松自如地应对高考。为此,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并掌握熟语的类型,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2、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
3、感受中华文化熟语之魅力。
本课内容与高考息息相关,高考考查熟语的方式是客观选择题,能辨析出熟语使用是否正确即可,因此,我将“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而“认识、理解熟语的内涵”既是我们学习语文、应对高考的需要,更是我们提高语文素养的需要,但要做到对每个熟语
的内涵都了如指掌是很有难度的,因此我将它作为教学的难点。二、教法和学法
真正要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游戏法、课堂分析讨论法,将课堂交还给学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认识
2、理解熟语的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看挂图,猜成语”,通过挂图向学生展示一幅与“马”有关的图画,让学生根据图画猜猜那个成语适合它。
师:在古代,人和马是息息相关的,古时候行军打仗离不开马,交通运输更离不马,人们不仅需要马,而且喜欢马,例如许多将军都以有一匹千里马、良驹而为荣,同学们是否还能够说出其它带“马”的成语呢?
二、课堂活动
1.让学生讨论与“马”有关的成语。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出现那么多跟“马”有关的词语,正体现了人们对“马”情有独钟。其实,在这些有关“马”的成语中,隐藏着许多的典故和故事,谁能试着讲讲有关“马”成语的故事?
2.提问学生,让学生自己说一个与“马”有关的成语,并向同学们介绍这个成语的故事及寓意。
师:同学们讲的很好,一个成语的使用可以使句子更加形象、具体、生动,收到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好,我们看下一个问题。
三、知识拓展
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发生大地震,用成语来表达下列情景:(分组讨论)1、形容地震强烈、巨大的成语:地动山摇、山崩地裂、天塌地陷、天摧地塌、天翻地覆、震天动地
2、形容地震之后的景象的成语: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千疮百孔
3、汶川大地震,当时人们的心情可用成语:惊慌失措、黯然销魂、战战兢兢、百感交集、胆战心惊、毛骨悚然、惊慌失色、大惊失色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1)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问题综合评价单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2、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3、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重点难点】
1、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认识。
2、理解熟语的内涵。
【学法提示】
学习本文要在实现结构化预习(采用“查、划、写、记、练、思”六字诀方法)基础上,结合重点难点、学习目标来整体把握全文。
【学习过程】
一、阅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二、让学生讨论并展示与“马”有关的成语及成语故事和寓意。
三、成语的来源
(1)来源于古代人们的生活。如带“马”的成语大多与战争有关,因为马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装备”,古代战争中一般少不了它,因而流传下来的与战争有关的带“马”的成语就非常多,如“兵荒马乱”“人仰马翻”“千军万马”“鞍前马后”“马革裹尸”,等等。
(2)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马不仅在战争中担任主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也运用得非常普遍,因此,一些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成语也流传了下来,如“走马观花”“走马上任”“青梅竹马”等。另外,马身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我们的祖先据此还创造了许多与“马”有关的成语,如“马不停蹄”“龙马精神”等。
(3)来源于古代寓言、历史故事,这样的成语一般都包含着一个具体的内容,大都可以在书本上找到它的出处,也称为典故。如“指鹿为马”“倚马可待”“风马牛不相及”等。
四、分组讨论
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发生大地震,用成语来表达下列情景:
a、形容地震强烈、巨大的成语:地动山摇、山崩地裂、天塌地陷、天摧地塌、天翻地覆、震天动地
熟语 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认识
2、理解熟语的内涵
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齐读幻灯上的文字思考,给带红色的词语分类,思考其有何特点?
以此导入课题: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二、研习文本
1、什么是熟语?
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中一般不能改变其组织。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辞海》)
2、常见熟语的基本类型
3、熟语的特征
4、熟语的来源
三、具体了解每种熟语的类型的特点
1、惯用语
(1)语意具有双层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具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意义。(2)它的结构是固定的,固定性虽不如成语,但比歇后语和谚语要强,并且以三字格为常见的代表。用三字格(动宾关系较多)和四字格,可以区分许多惯用语和成语。
(3)在句法功能上它同成语近似,在修辞功能上它有强烈的通俗性和口语色彩。歇后语和谚语是句子形式,有时可用作句子。成语雅的多,俗的少,惯用语几乎
都是俗的,雅的极少数,而且贬义的较多。
2、歇后语
(1)定义: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也叫引注语。个别的只说前一部分。
(2)包括谐音性歇后语和寓言性歇后语。
3、谚语
(1)在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易懂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2)根据表义内容,谚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自然和农业生产的谚语,另一类是关于社会生活方面的。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四课第4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1
人教版选修《熟语》教学设计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幻灯片展示
熟语类型
了解概念小组合作,成语、歇后语熟悉特点完成题目惯用语
完成课堂活动
高考中熟语用错类型
随堂练习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学设计(精)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学设计
郑可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二、重点、难点
1、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认识
2、理解熟语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齐读:温州是个好地方, 四季如春。这里无冰天雪地 ,多冰肌玉骨之佳人,人多冰清玉洁之美德; 既没有川蜀之“ 蜀犬吠日” , 亦无北国之滴水成冰 ; 多湖光山色 , 没有崇山峻岭。“ 有缘千里来相会” 。上课之前,我给自己泼冷水 ,你竟跑到阶梯教室来上课,真是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同时也安慰自己,就算鲁班门前问斧子——讨学问来了 ;现在, 想到我们二十二中的同学学习个个是王羲之看鹅——专心致志 , 让我吃了颗定心丸。“ 爱拼才会赢” ,我希望诸位对本人执教的这节课能够丈母娘疼女婿——心里爱。
思考:给带红色的词语分类,思考其有何特点?明确:
分类:
(1成语:冰天雪地冰肌玉骨冰清玉洁蜀犬吠日滴水成冰崇山峻岭湖光山色
(2惯用语:泼冷水定心丸
(3歇后语:鲁班门前问斧子——讨学问来了王羲之看鹅——专心致志丈母娘疼女婿——心里爱
(4谚语(俗语 :有缘千里来相会爱拼才会赢
导入课题:华文化的智慧之花 ------熟语(板书
(二研习文本
1、课堂活动
“走马观花” :
(1 “按图索骥”
师:看漫画,猜成语,如图二的含义?
生:讽刺当前的教学中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和体育的问题:“马失前蹄”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型。2.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构成。
2.能正确使用熟语,特别是成语。
教学步骤:
一、引子讲解
熟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缩影,是汉语词汇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熟语是汉语词语的主要组成部分,准确灵活地运用、活用和化用熟语,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语言,为语言增添文采,而且还能取得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艺术效果。引子中张大千劝酒的故事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二、活动讲解
1.漫画与成语:成语与漫画有相似之处,都言简意赅,能用很少的笔墨反映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2.成语的来源:
(1)来源于古代人们的生活。如带“马”的成语大多与战争有关,因为马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装备”,古代战争中一般少不了它,因而流传下来的与战争有关的带“马”的成语就非常多,如“兵荒马乱”“人仰马翻”“千军万马”“鞍前马后”“马革裹尸”,等等。
(2)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马不仅在战争中担任主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也运用得非常普遍,因此,一些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成语也流传了下来,如“走马观花”“走马上任”“青梅竹马”等。另外,马身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我们的祖先据此还创造了许多与“马”有关的成语,如“马不停蹄”“龙马精神”等。
(3)来源于古代寓言、历史故事,这样的成语一般都包含着一个具体的内容,大都可以在书本上找到它的出处,也称为典故。如“指鹿为马”“倚马可待”“风马牛不相及”等。
要点讲解:熟语诠释: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成语”是重点,可见后面专门地阐述。这里只对其他的作一简单诠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问题综合评价单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2、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3、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重点难点】
1、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认识。
2、理解熟语的内涵。
【学法提示】
学习本文要在实现结构化预习(采用“查、划、写、记、练、思”六字诀方法)基础上,结合重点难点、学习目标来整体把握全文。
【学习过程】
一、阅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二、让学生讨论并展示与“马”有关的成语及成语故事和寓意。
三、成语的来源
(1)来源于古代人们的生活。如带“马”的成语大多与战争有关,因为马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装备”,古代战争中一般少不了它,因而流传下来的与战争有关的带“马”的成语就非常多,如“兵荒马乱”“人仰马翻”“千军万马”“鞍前马后”“马革裹尸”,等等。
(2)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马不仅在战争中担任主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也运用得非常普遍,因此,一些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成语也流传了下来,如“走马观花”“走马上任”“青梅竹马”等。另外,马身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我们的祖先据此还创造了许多与“马”有关的成语,如“马不停蹄”“龙马精神”等。
(3)来源于古代寓言、历史故事,这样的成语一般都包含着一个具体的内容,大都可以在书本上找到它的出处,也称为典故。如“指鹿为马”“倚马可待”“风马牛不相及”等。
四、分组讨论
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发生大地震,用成语来表达下列情景:
a、形容地震强烈、巨大的成语:地动山摇、山崩地裂、天塌地陷、天摧地塌、天翻地覆、震天动地
b、形容地震之后的景象的成语: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千疮百孔
c、汶川大地震,当时人们的心情可用成语:惊慌失措、黯然销魂、战战兢兢、百感交集、胆战心惊、毛骨悚然、惊慌失色、大惊失色
d、形容发生地震后形势的紧迫的成语:千钧一发、迫在眉睫、间不容发、生死攸关、近在咫尺、刻不容缓、十万火急、险象环生、一触即发、急如星火、剑拔弩张
e、现场抢救的人们的表现:奋不顾身、勇往直前、舍生忘死、舍己为人
f、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表现:感人肺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戮力同心、齐心协力
五、成语的语法结构
并列关系例如:披坚执锐防微杜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承接关系例如:见异思迁先斩后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目的关系例如:削足适履守株待免杀一儆百越俎代庖
因果关系例如:水滴石穿水落石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主谓关系例如:毛遂自荐杞人忧天夜郎自大叶公好龙
动宾关系例如:不见经传歧路亡羊顿开茅塞如丧考妣
动补关系例如:轻如鸿毛退避三舍无动于衷荒谬绝伦
动宾补关系例如:问道于盲贻笑大方拒人千里
连动关系例如:画蛇添足抱薪救火亡羊补牢
兼语关系例如:请君入瓮令人生畏引狼入室化险为夷
偏正关系例如:衣冠禽兽扶摇直上孜孜不倦一丘之貉
六、成语使用技巧
a.理解成语意义,切忌望文生义。
有的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意义,但要注意,成语的语义往往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意义,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意义来解释。例如“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作“消除”讲。“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打击或承受压力,“冲”是“要冲”的意思。“刊”“冲”都不能用现代常用义来解释,这类“望文生义”,往往出错的成语正是我们积累的一个重点。有的成语由于出自古典诗文或历史故事,不能简单地从字面去理解,也不能把成语各组成部分的意义加起来理解,如“火中取栗”,出自法国作家拉·封登寓言,猴子叫猫给它取出炉火中烤着的栗子,结果栗子被猴子吃了,猫不但没吃着,还烧掉了脚上的毛。比喻冒危险为别人出力,吃了苦头,但自己一无所得。有的成语的实际含义必须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如“望其项背”,表面意义是指望得见人的脖子和脊背,实际意义是指“比得上”,且多用于否定句式。
b.辨析褒贬色彩,适用对象不同,语法功能各异。
有些成语意义相同或相近,这类同义成语,有的是程度深浅不同,如“得陇望蜀”与“得寸进尺”,共同的意思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但后者比前者程度深。有的是适用对象不一样,如“遍体鳞伤”与“体无完肤”,都形容伤得很重,但前者只能用于人,后者却可以用于人或抽象的理论。有的是语法功能各异,如“前车可鉴”与“前车之鉴”两个成语,同出一源,意义相近,但前者是主谓结构,在句中作分句或谓语,后者是偏正短语,一般作宾语、主语。有的是褒贬色彩有别,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都表示细到极点,但后者带贬义。褒贬色彩看似简单易辨,其实情况有些复杂,有些成语尽管褒贬色彩相同,但意义有所不同,如“开门揖盗”与“引狼入室”都表示自己做了害自己的事情,都带贬义,但“开门揖盗”更带一些傻气。
有些成语可褒可贬,例如:A“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贵的是杜甫还坚持了这种苦心孤诣的写作态度。(明显含褒义) B徐世昌苦心孤诣地运动着做了一次大总统,后来被人赶跑了。(含有讽刺、挖苦义)
这类褒贬义都含有但容易误用的常见成语还有:安之若素、按部就班、标新立异、顶礼膜拜、放浪形骸、高视阔步、卷土重来、明哲保身、推波助澜,等等,应多加注意。
此外,有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在一定的语境中会有临时性的新变化。比如,“咬文嚼字”,一般指过分地斟酌词句,含贬义,但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里,贬词褒用,说明“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c.把握多义现象
成语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出现新义,这就使一部分成语有不止一个的意义。多义成语的使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义被后起义代替,本义基本上弃置不用,如“闭门造车”,本义是按照同一方法做出的东西自然相同。《中庸》:“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也”现多指凭主观办事,不管合不合实际。一种是本义和后起义均可使用,如“陈陈相因”,原指“陈粮上不断加陈粮”,又比喻毫无创新地沿袭旧的一套。“他们有成千艘船只贩运各种货物,粮食万舱,陈陈相因,一直发霉腐烂。”用的就是片原义。又如“分道扬镳”可比喻志趣、目标不同,各走各的,也可比喻各有造诣、各有途径,不让一方独占地位,在“同样的题材,由于各自运用的形式不同,可以分道扬镳,各显神通”句里,用的是“分道扬镳”的第二项比喻义。
七、分组展示搜集的熟语。举例说明惯用语、格言、谚语、歇后语的构成特点。
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事实胜于雄辩。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5.众人拾柴火焰高。
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