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办法
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管理办法
![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09edc2eca6c30c2258019ed8.png)
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管理办法(修订稿)银会计〔 2003〕92 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管理,确保会计集中核算系统正常运行,根据财政部《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运行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人民银行各级机构(以下简称运行单位)。
第三条系统由总行统一开发、优化和升级,统一确定硬件配置方案,统一提出业务需求,统一制定业务处理办法和系统管理办法。
第四条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营业部门运用系统进行会计核算;事后监督部门对系统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实施日常监督;科技部门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与维护;会计部门负责系统的业务管理和检查。
第五条系统管理的目标是:促进会计集中核算安全、持续、高效进行;真实、完整地记录和反映会计信息;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第二章软件管理第六条应用软件由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开发。
第七条应用软件开发(包括优化和升级)应以业务需求书为依据。
业务需求书的制定应根据有关业务规章,满足人民银行当前业务的要求,考虑今后业务发展的需要。
第八条会计业务发生变化或系统存在问题需要修改程序,应由总行统一提出业务需求,再修改相应的应用软件。
各分支机构和开发人员不得擅自修改源程序。
第九条本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连接的数据接口,由总行统一提供,开发人员不得私自提供。
第十条应用软件开发完毕,开发单位应按人民银行有关应用软件管理规范进行严格测试,经总行主管部门验收通过后方可交运行单位使用。
第十一条应用软件交付使用时,开发单位应提供系统安装说明和用户手册等文档资料。
应用软件及其文档资料由会计部门保管,保管期为该软件停用或换版后 5 年。
第十二条发放软件,应严格手续,防止泄密。
严禁通过互联网发放应用软件及其补丁程序。
复制应用软件应经过运行单位会计部门和科技部门主管批准。
应用软件的发放、接收和复制应登记备案。
第十三条支撑系统运行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及其技术文档资料由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和运行单位科技部门控制和保管,不得随意扩散技术文档资料。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481f65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8.png)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的企业,其核算管理方式较为特殊,需要符合国有企业特有的管理要求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是为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国有企业的持续稳定运营,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是国有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的相关内容。
一、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概念和特点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是指国有企业将各子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集中到总部或核算中心进行统一管理的一种会计核算方式。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如下:1. 集中核算:国有企业将各个子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集中到总部或核算中心进行统一管理,便于统一核算和财务管理。
2. 统一规范: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能够统一规范各子单位的会计核算操作,减少会计错误和失误的发生。
3. 提高效率:通过集中核算,国有企业可以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4. 统一决策:集中核算有利于国有企业总部进行统一决策和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
四、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和对策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1. 信息安全:集中核算系统面临着信息安全的挑战,需要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管理和保护,防范各种信息安全风险。
对策: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
2. 数据传输和交换:各子单位会计数据的及时传输和交换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建立高效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机制。
对策:加强对数据传输和交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立高效的数据传输和交换平台,提高数据传输和交换的速度和稳定性。
3. 统一规范和标准:各子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加强对统一规范和标准的建设和管理。
对策:加强对会计核算规范和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强化对会计核算规范和标准的执行和监督。
五、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1. 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将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会计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实时监控。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3ccd9e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6.png)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是指在国家统一调度和组织下,将国有企业各级单位的经济业务交由上级单位进行核算和管理的一种会计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第一步,确定核算主体。
核算主体是指在国有企业中具有核算资格的单位,通常是事业单位或企业集团的总公司或总部。
确定核算主体需要考虑该单位的管理和决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整个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
第二步,确定核算范围。
核算范围是指哪些经济业务需要由核算主体进行核算和管理。
通常包括国有资产的形成、变动和处置,国有企业收入和支出的核算,以及其他与国有资产和经济业务相关的核算内容。
第三步,建立核算制度和流程。
核算制度是指规范国有企业会计核算和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政策和核算程序等。
核算流程是指核算主体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程序对国有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管理的具体步骤。
第四步,建立核算系统和数据库。
核算系统是指用于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可以记录和处理国有企业的经济业务数据,并生成相应的会计报表和管理报表。
核算数据库是指存储和管理核算数据的数据库系统,可以为核算主体提供准确、及时和全面的核算信息。
第五步,实施核算和管理。
核算主体根据核算制度和流程,将国有企业的经济业务按照期限和要求进行核算和管理。
具体包括收集和记录经济业务数据,进行会计分录和凭证的制作,以及编制和报送各类会计报表和管理报表等。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提高核算和管理的统一性和准确性,为国有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还可以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核算主体的能力和责任意识不强,核算制度和流程不够完善等,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核算和管理水平,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会计集中核算实施办法
![会计集中核算实施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90bcc54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4.png)
会计集中核算实施办法会计集中核算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为了加强XXXXXXX财务资产管理工作,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强化财务收支监督,整合财务会计人力资源,根据《等相关制度,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试行)。
一、指导思想严格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及有关财务制度,遵守财经纪律,整合财务资源,切实加强全局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制度和财务软件功能,提升监管效能和财务服务效能,构建“科学、高效、廉洁、务实”的全局会计核算新模式。
二、总体原则(一)、业务公开原则在集中核算模式下,公开会计业务处理过程,各单位会计业务处理要经过经办人、证明人(业务负责人)、财务审批人和报账员、会计核算中心主办会计和核算中心主任等多个环节,对数额较大的还要经过会计核算中心的分管领导审批,扩大知情范围,公开运作过程,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二)、集中核算原则撤销各单位原会计核算岗位,会计核算业务统一由局财务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安排,原核算单位变为报账单位,原会计核算岗位和出纳岗位变为报账员岗位或资产管理员岗位。
(三)、适度分离原则在集中核算模式下,要做到以下分离:一是经济活动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分离。
集中核算模式下会计业务从各单位的内部处理变为会计核算中心的集中处理,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与单位分离;二是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的分离。
集中核算后,财务审批职能仍由单位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统一由会计核算中心行使,在审批责任人和实际操作人上形成分离,建立双重制约职能;三是会计核算与档案管理分离。
由会计核算中心进行会计核算,各单位负责会计档案存放管理。
(四)、主体责任不变原则在集中核算模式下,各单位的预算管理体制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各项资金仍归单位支配使用;资金所有权不变,单位的预算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审批仍由原单位负责;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负责,对资产管理和资金管理的责任不变,各单位负责人仍对本单位资产和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方案(3篇)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方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ffaf2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16.png)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方案为进一步规范镇级财务管理水平,加大对事业单位资金监管力度,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管理模式1、从___年___月份开始,全镇实行事业单位会计统一集中核算管理,取消所有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会计出纳岗位,统一由镇财政直接管理核算。
按照“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基本原则管理各类资金,资金按照保运转、保稳定、兼顾事业单位发展的顺序统筹安排。
2、成立管镇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办公地点设在镇财政所,主任由财政所所长担任。
3、列入集中核算的单位:计生站、村建站、农技站、兽医站、社保站、农经站、城管分局、公路站、敬老院。
4、列入集中核算的单位分别设立一名报账员,负责日常资金收缴及费用报账,账务由会计核算中心实行会计电算化集中分户管理。
5、实行备用金管理:村建站、计生站各不超过___元,其他单位各不超过___元用于日常周转。
6、各单位单项费用支出在___元以下的办公等日常开支,由单位负责人安排支付;___元以上___元以下的由分管领导安排支付;___元以上的需报镇长同意后安排支付。
7、每月底各单位报账员将所需入账的___按原审批程序签批,签批后汇总报镇会计核算中心,由核算中心统一报镇长集中会批后入账。
8、对未通过镇长审批的的___退还各单位报账员自行处理,特殊情况需提前支付的大额费用由各单位报镇长审批后直接从会计中心支付。
9、财务集中会批的时间为每月___日,遇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二、收入管理1、各单位的现金收入必须当天存入银行专户,个别单位日现金收入较少的经批准可累计收入金额达到___元时存入,任何单位不得坐支现金。
2、各单位一切收入资金(含经营性收入、财政补助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往来资金等其他各项资金)都必须按要求缴入会计核算中心账户,业务主管部门收入分成也一律先进专户,后按申批程序使用,不得自行报账。
3、年初下达各单位收入任务,列入单位责任目标进行考核。
各单位必须按目标任务,积极___收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政府规定之外乱开减、免、缓口子,会计核算中心根据各单位___收入完成进度安排支出;对完不成预算收入任务的单位按相应比例扣减其支出。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2bd647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6.png)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控股或所有的企业,其重要性和规模在全国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其会计核算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
本文将围绕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展开讨论。
一、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概念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是指将企业内部不同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归纳和核算,统一进行财务管理和决策的管理方法。
在国有企业中,由于企业的规模较大,业务广泛,存在多个分支机构和事业单位,因此需要将各个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集中管理。
这不仅可以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还可以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 独立核算与合并核算相结合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存在多个分支机构和事业单位,因此需要对各个单位进行独立核算,同时又需要将各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合并核算。
独立核算可以反映各单位的特点和业绩,合并核算可以全面了解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
这样既能保证各单位的独立性,又能保证企业整体的一致性。
2. 总部统一管理的财务制度国有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总部统一管理的财务制度,包括会计政策、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处理程序等。
这样可以保证各分支机构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是按照同一标准进行,避免各单位之间的数据差异,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统一的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国有企业需要定期编制统一的财务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全面的核算和分析。
这样可以清晰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企业的发展方向。
4.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这包括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等。
这样可以保证企业的财务活动合法合规,防范各种财务风险,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稳定。
5. 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国有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处理。
集中财务核算管理办法(试行)模版
![集中财务核算管理办法(试行)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b3cd84a58da0116c1749ff.png)
集中财务核算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提高发行集团财务管理水平,加强集团分公司财务核算与管理,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及时性,实行独立核算、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以适应集团改制需要,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设区市分公司设立财务中心,负责该市分公司和所属县分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县级分公司原则上不再设置独立的财务机构。
财务中心设主任、副主任、财务主管、主办会计、助理会计和出纳等岗位。
财务中心主任实行委派制,由发行集团聘任。
各设区市分公司根据工作需要和财务机构的大小,确定是否设置副主任岗位,应事前报发行集团备案;副主任须负责2-3个分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主管由设区市分公司聘任,事前报发行集团备案;财务主管负责2-3个分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各设区市分公司按照“精简高效”的精神,根据财务核算工作量确定是否设置主办会计、助理会计等岗位,并由设区市分公司聘用。
核算员由县级分公司聘任,事前报设区市分公司备案;县级分公司原则上设核算员一名,不再设出纳岗位;销售规模较大的县级分公司报设区市分公司批准后可增设一名核算员,并将现金收付与财务支出审核工作分开。
二、主要财务管理岗位职责(一)财务中心主任1.遵守国家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财经纪律,对全市分公司的财务进行全面管理,并对所提供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2.建立全市分公司会计核算体系,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各分公司的财务运作情况进行监督。
3.负责财务中心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的制定及全市财务人员的选聘和培训,对全市财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考核。
4.负责各县分公司经济效益的考核工作,监督、检查各分公司财务纪律执行情况。
5.负责市级分公司的财务支出审核和会计记账凭证的审核工作,对全市分公司成本费用控制、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工作,为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6.编制和分解全市财务预算,督促检查各项预算的执行情况,定期向集团汇报全市分公司的财务运作和经营管理情况,以及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e34b3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69.png)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尤其是会计核算管理更是至关重要。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作为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效率。
对于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1. 有效监管国有资产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所有制资产的代表,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监管和保护。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监管国有资产的流向和使用情况,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保护程度,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稳定。
2. 提高财务透明度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透明度,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清晰可见,方便国家和社会监督。
财务透明度也可以增强国有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和决策能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3. 统一规范会计核算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可以统一规范会计核算制度和方法,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降低因分散核算而造成的错误和漏洞,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效率。
要建立和实施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设立专门的会计核算中心为了实现国有企业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需要设立专门的会计核算中心,该中心负责统一规划和管理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包括财务数据的采集、整理、核算和报告等工作,确保会计核算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 制定自愿准则和程序会计核算中心需要根据国有企业的具体情况和业务特点,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和程序,包括会计政策、会计准则、会计程序和内部控制措施等,确保会计核算的规范和高效。
3. 强化内部控制为了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国有企业会计核算中心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机制,包括风险管理、审计检查、信息系统安全等,提高会计核算的可信度和保障性。
4. 利用信息化技术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效率和质量,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来改进和优化会计核算工作,包括财务软件的应用、电子数据的管理、实时数据的监控等,提高会计核算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b8c0b0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8.png)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是指国有企业将其下属单位的会计事务进行集中管理和核算的一种管理方法。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核算制度。
这一制度需要明确国有企业与下属单位之间的关系,规范会计核算的流程和方法,明确核算的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并对核算的具体工作进行详细的规定,确保核算工作的准确和高效。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
这个信息系统需要能够统一管理国有企业及其下属单位的会计信息,包括财务数据、资产状况、经营情况等。
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的集中化管理和数据的统一化处理,提高核算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还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会计团队。
这个团队需要具备丰富的会计知识和经验,能够熟练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和工具,准确地进行核算工作。
还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其核算水平和专业素养。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还需要加强对核算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核算工作的准确和规范。
还需要定期进行核算工作的审计,对核算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推动核算工作的不断完善。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确保国有企业及其下属单位的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024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方案
![2024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2a300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5.png)
2024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方案2024年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方案一、引言2024年,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方案是为了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推动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财务监督,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和社会资金的合理使用。
本方案旨在实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集中管理、规范操作、科学分析。
二、总体目标本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性,提高核算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为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主要内容1.建立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标准和方法,确保核算结果的可比性和真实性。
2.实施集中核算,将事业单位核算职责集中在专门的核算机构,实现核算数据的集中管理、集中处理和集中分析。
3.推行电子化会计核算,建立现代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实现核算流程的自动化、数据的实时传输和信息的共享。
4.强化会计核算的规范性,确保核算操作符合相关法规和制度要求,严禁虚假记账和违法违规行为。
5.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实行事前预算控制和事后审计,加强财务监督。
6.加强财务报告披露,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并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公开披露,提高财务透明度和公信力。
7.开展财务分析,利用会计数据进行财务分析,为事业单位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实施方案1.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法律责任和管理权限。
2.建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规定会计帐册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和内容等核算要求。
3.建设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实现核算数据的电子化和自动化处理。
4.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会计核算专业素质。
5.组织核算数据的检查和审计,确保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6.建立健全的财务监管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7.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方案的贯彻实施。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方案,预期将达到以下效果:1.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06e1f2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b.png)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管理和会计核算问题。
为了规范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国家和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的政策和法规。
本文将从实际出发,探讨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的具体措施和操作步骤。
一、建立健全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健全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该制度包括了国有企业各级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操作流程、系统设置等方面的规定。
各级单位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制订并不断完善相关的会计核算制度,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国有企业还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及时修订和更新会计核算制度,确保其符合国家政策和制度的要求。
只有建立健全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国有企业才能有效规范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核算准确性和实效性。
二、完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国有企业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成为了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重要内容。
完善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实现财务数据的快速采集、准确处理和及时反馈,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国有企业应当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科学选用合适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搭建起财务数据的真实、完整和准确的网络平台。
国有企业还要不断完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及时更新软件版本,加强数据的备份和安全保护,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加强会计核算人才培养和管理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专业化的会计核算人才队伍的支撑。
国有企业应当加强对会计核算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为会计核算人才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国有企业还要不断完善会计核算人才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会计核算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只有加强会计核算人才培养和管理,国有企业才能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会计核算团队,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管理办法》的通知(2006修订)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管理办法》的通知(2006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cd818cf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a.png)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管理办法》的通知(2006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2006.04.26•【文号】银办发[2006]100号•【施行日期】2006.04.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修订,新法规名称为: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危机处置预案》的通知(2008修订)(发布日期:2008年3月20日,实施日期:2008年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管理办法》的通知(2006年4月26日银办发[2006]100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为加强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安全运行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总行修订了《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原《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管理办法(试行)》(银办发[2003]83号文印发)和《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管理办法((修订稿)》(银会计[2003]92号文印发)同时废止。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总行支付结算司。
附件: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管理办法附件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以下简称集中核算系统)管理,确保集中核算系统正常运行,根据财政部《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和《中国人民银行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集中核算系统包括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子系统(以下简称核算系统)和中央银行会计集中事后监督子系统(以下简称监督系统),其职责是处理人民银行营业部门各项会计核算业务及实施会计监督。
第三条实施集中核算系统管理的目标是:保障会计核算安全、持续、高效进行;真实、完整地记录和反映会计信息;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076ce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7.png)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组织,其管理规范与规范化程度,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管理方面,会计核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是指将所有企业的会计业务都集中到一个管理中心进行管理核算的方法。
下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
一、集中管理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的首要任务是将企业的会计工作集中管理。
这是因为,国有企业的业务规模通常比较大,由于分散经营,会计工作量相对较大。
如果每个企业都独立进行会计核算,那么工作量就会大大增加。
这不仅能增加工作量,而且会导致出现相互重叠和相互矛盾的情况,给企业的管理和运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因此,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将企业的会计核算业务集中到一个统一的管理中心进行管理和核算,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核算准确性。
二、流程规范为了确保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的运作有效,必须建立一套规范的流程管理体系。
这个流程管理体系应包括会计科目设置、会计记录、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编制等方面。
这个流程管理体系的建立要严格按照国家的会计法规要求和会计准则进行,确保企业的财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同时,要加强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为企业的高效运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技术支持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离不开技术支持。
目前,计算机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会计核算中,大大提升了会计核算的技术水平。
在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中,使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可实现数据自动处理、数据自动分析等功能。
通过计算机处理程序的建立,可以大大提升会计软件的处理能力,使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更加高效快捷。
四、专业人才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需要一批专业化人才的支持。
因为不同的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涉及到不同的行业,各行各业的财务管理方式不同,这就需要有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的财务人员提供支持。
他们需要熟悉财务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
会计集中管理制度有哪些
![会计集中管理制度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fda1a6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0.png)
会计集中管理制度有哪些一、会计核算1. 会计科目设置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行业属性、财务需求等因素,科学设置会计科目,确保科目设置的合理性、规范性和稳定性。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有利于财务报告的编制和审计工作的开展。
2. 会计凭证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会计凭证管理制度,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留期限不得少于5年。
会计凭证是财务记录的基础,对凭证的管理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环节。
3. 会计账簿管理企业应根据会计法规定,依法建立并完善会计账簿,确保账簿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会计账簿是企业财务数据的主要载体,对账簿的管理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关键。
4. 会计政策和估计的管理企业应建立会计政策和估计制度,确保会计处理的一致性、可比性和真实性。
会计政策和估计是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时需要统一的原则和方法,对会计政策和估计的管理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
5. 会计信息系统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会计信息系统,确保会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保障。
二、财务报告1. 财务报表编制企业应依法编制并公布年度财务报表,确保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公开财务信息的主要形式,对财务报表的编制是财务报告工作的关键。
2. 财务信息披露企业应依法按规定披露财务信息,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财务信息披露是企业对外公开财务信息的主要方式,对财务信息披露的管理是财务报告工作的基础。
3. 财务报表审计企业应聘请专业机构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确保审计报告的真实性、独立性和公正性。
财务报表审计是企业财务信息的重要保障,对审计工作的管理是财务报告工作的保障。
三、内部控制1. 资产保护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资产保护制度,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保管情况。
资产保护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对资产保护的管理是内部控制工作的关键。
2. 财务风险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确保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8f0b2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d.png)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是指国有企业通过建立适应自己特点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内各单位财务数据的集中核算和全面管理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信息不通、账目不清、计算方式不一致等问题,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增强经营管理能力,为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
一、建立财务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应当建立严密的财务管理体制,实现财务核算的标准化和集中化,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国有企业应当制定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要求相符合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管理的职责分工、业务流程、操作机制等。
2.建立财务管理机构国有企业应当设立财务部门,负责企业内财务核算、财务报告、财务分析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财务部门应当按照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职责、设置岗位要求,并且培训和考核工作人员的技能。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全员参与财务管理的机制,通过会计学习、课程培训、财务分析等方式,让企业内的员工都能够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管理政策,提高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和传递财务信息的能力。
二、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由于国有企业财务数据量巨大,手动核算容易出现差错,并且数据分散、传递不及时等问题会对财务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为此,国有企业应当建立适应自己特点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财务数据的集中化存储、管理和分析与处理。
1.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国有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信息系统,包括总账、明细账、辅助账和管理报表等各类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信息系统应当能够支持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稽核等各个方面,且性能可靠、操作简便,同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
国有企业应当加强财务信息安全保护,建立财务信息存储、传输和使用的安全管理体制,防止财务数据泄露和被攻击的风险。
3.组织计算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国有企业应当组织计算机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熟练操作财务信息系统的能力,并定期进行考核,确保在实际运行中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财务信息系统。
集中核算单位财务制度
![集中核算单位财务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abf653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8.png)
集中核算单位财务制度一、总则为规范集中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健全财务会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财务信息透明度,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财务管理部门:负责编制财务预算、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及监督,落实财务政策、财务制度。
2. 财务核算部门:负责核算单位各项收支情况,编制财务报表,监督审核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
3. 财务审计部门:负责对财务资料进行审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报告。
4. 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单位资产的管理、监督、清查和报废。
5. 经费管理部门:负责单位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及资金运作。
三、财务管理制度1. 统一结账:集中核算单位在制定财务预算、报销费用、支付工资福利等活动中要统一结账,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预算编制:每年度初,财务管理部门应制定年度财务预算,各部门按照预算列支经费。
3. 资金监管:财务管理部门要设置专人负责资金的监管,做好每日资金管控工作,确保资金安全。
4. 会计核算:财务核算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财务报表,准确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发展情况。
5. 资产管理: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固定资产档案,对资产进行盘点、清查和评估。
6. 财务审计:财务审计部门每年对单位的财务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7. 预算决算:每年度年末,单位要编制年度财务决算,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的依据。
四、财务会计制度1. 会计政策:单位应制定会计政策,明确会计处理办法,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2. 会计凭证:各项会计凭证必须真实、完整、准确,签字盖章。
3. 会计账簿:根据会计凭证,及时、完整、正确地记账,确保账簿真实可靠。
4. 会计报表:财务核算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及时上报。
5. 财务报表:单位要按照相关规定在规定时间内公布财务报表,确保信息透明度。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有修订,由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制订,并报领导审批后施行。
2.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财务审计部门要依法依规查处,情节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d4998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2.png)
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逐渐成为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财务核算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何有效地进行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管理,成为了当前国有企业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的理论基础、实施过程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论基础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国有企业会计制度、国有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理论。
国有企业会计制度是国家对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基本要求和规定,对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
国有企业会计核算方法是国有企业进行财务核算的具体方法,包括资产负债表核算、利润表核算、现金流量表核算等,是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基础。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包括国有企业财务目标、财务预算、财务分析等,对于完成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任务具有指导作用。
二、实施过程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核算单位的确定、核算范围的划定、核算项目的确定和核算程序的执行等环节。
需要确定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核算单位,一般情况下,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核算单位是国有企业总部或者集团公司。
确定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核算范围,包括涉及的国有企业数量、所属行业、地区范围等内容。
然后,确定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核算项目,包括资产负债表核算项目、利润表核算项目、现金流量表核算项目等。
执行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程序,包括数据采集、核算审核、报表编制等。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实施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数据来源不完整、核算标准不一致、信息系统不匹配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数据来源的管理和控制,及时获取国有企业各级单位的财务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集中核算 制度
![集中核算 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9550a6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5.png)
集中核算制度概念集中核算制度是指一种财务管理制度,按照这种制度,一个企业或者组织的所有账目都要在固定的中央部门进行核算和管理,由中央部门统计分析和报告企业或组织的财务状况,提供决策依据。
目的实施集中核算制度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全面掌握企业或组织的财务情况,为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
2.减少会计工作重复和交叉部门电算化造成的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3.规范财务管理流程,有力地避免了因业务流程混乱而带来的管理漏洞和财务风险。
4.集中财务台账有助于企业或组织统一对外报表的呈报,提高行业影响力。
实施步骤实施集中核算的步骤一般为:第一步:明确责任人和中心部门制定明确的财务责任制度,明确中心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各个部门间的配合关系。
第二步:建立财务流程建立合理的财务流程,包括账务处理流程、经费报销流程、内部控制流程等。
第三步:设置财务核算系统选用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的财务核算软件或系统,根据企业或组织的需要进行调整和配置。
第四步:人员培训开展集中核算的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的财务管理能力和系统操作技能,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五步:实施和监管根据制定好的财务管理流程和责任制度进行财务数据的实施和监管。
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注意事项实施集中核算制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应针对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财务制度和流程,不能一刀切。
2.对于不同部门应该有不同的权限设置,不同的人员能够进行不同程度或范围的操作。
3.财务核算软件或系统的选用应该符合企业或组织的要求和实际需要。
4.应该注意财务数据的保密,避免泄露。
总结集中核算制度应用广泛而受到广泛的认可,它为企业或组织的财务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极大的提高了管理效率,为决策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在实施该制度的同时也需要注意财务数据的保密和权限管理等问题,以保障企业或组织的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办法
******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办法
为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确保核算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根据《******会计集中核算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要求和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特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报账审核程序
1、纳入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要完善有关财务支出的审批制度。
审批程序和审批人员的签名笔迹和印章样式应报中心备查。
2、各单位财务报账员应对初审原始凭证和审核合格的原始凭证进行整理、归类、粘贴,然后填写支出报账单,携带单位资金结算手册到中心审核报账。
3、中心收到单位支出报账单(证)后,由中心主管会计对报账员所报单(证)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在原始单据上加盖“审核专用章”,并在支出报账单上签字,超过审核权限范围的要经过总会计或中心主任审核,然后将报账单(证)传递给资金会计。
4、资金会计复核无误后,在支出报账单上签字,开具授权支付凭证,或出具委托书,委托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进行直接支付。
付款后,登记单位资金结算手册,在支出报账单上加盖“付讫”或“转讫”印章,并根据支票或信汇单和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存根联登记银行存款日记帐。
5、审核内容
(1)审核单位是否有报账的资金或直接支付、授权支付额度,专款是否专用;
(2)审核票据的使用是否规范;
(3)审核报账手续是否齐全,报账用章、签字笔迹与预留印鉴和笔迹是否相符;
(4)审核单位财务支出是否符合开支标准,是否超过规定限额;
(5)审核报账员对经费支出的收集归类是否正确,汇总金额与原始凭证金额是否一致;
(6)审核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采购支出是否经过政府采购;
(7)审核国有资产处置是否经县政府或国资管理部门的审批;
(8)其它需要审核的内容。
6、拒绝受理事项
(1)单位无报账资金或报账额度的报账业务;
(2)未确保人员经费的其他支出;
(3)非法票据和填写不规范的票据;
(4)未按审批程序审批的票据;
(5)超过支出标准的支出;
(6)应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而未经政府采购的业务支出;
(7)未经县政府或国资管理部门审批的国有资产处置业务;
(8)其他不符合财经法规、制度和规定的事项。
二、收入管理
1、财政拨款收入。
由单位根据县政府下达的年度预算或专项资金计划向县财政提出额度申请,县财政将资金直接向单位下达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额度。
2、上级补助收入。
单位要为上级部门提供中心银行账号,由上级部门将资金拨至中心银行账户。
3、单位缴存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由财务报账员到县财政申请拨款,拨入中心银行账户。
4、单位收取的往来款项,应及时将所收取的资金缴入中心银行账户,并将记账联及缴款单交中心复核后作相应的账务处理。
5、单位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性收入、房屋及土地使用权出租收入、赞助收入、捐赠收入、下属单位上缴等其他收入,应及时缴入财政专户,由财务报账员将缴款单连同记账联交中心审核作相应的账务处理。
6、执收执罚单位收取的罚没收入、赃款赃物收入、罚金、保证金及各种基金收入,按有关规定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
7、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按有关规定执行,国资管理部门拨回单位的资金直接进入中心银行账户。
8、单位的所有收入票据,由财务报账员领用、缴销。
票据用完需核销时,由中心主管会计在票据封面上签字并加盖审核章后,方能到财政部门缴销。
三、支出管理
1、单位经费支出审批程序:经办人员取得真实、合规、合法票据,并由证明人或验收人签字、单位负责人签批后,方可到中心报帐。
2、建立备用金制度。
根据单位业务量的大小确定单位备用金额度为2000—10000元。
备用金由财务报账员领取并按现金管理条例管理,用于支付零星办公用品购置等现金结算起点以下的小额费用开支。
单位备用金支付后应及时与中心办理结报手续,以补足备用金。
因特殊情况需临时用款的,由财务报账员填写中心统一印制的借款单,经单位领导审核后,由中心总会计或主任审批,原则上要求在经济业务办结一周内报账。
差旅费一律使用公务卡办理结算。
3、人员经费支出(财政统发工资除外)由中心指定银行代付。
每月5日前,财务报账员应按人员性质分在职、离退休人员进行造表。
单位领导审批签字后,由中心审核拨付,代理银行将实发工资分解到个人工资账户。
4、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采购支出,由财务报账员提出资金申请,经单位领导同意后,将资金划入政府采购办,采购资金在国库时,由财务报账员向国库申请资金直接支付额度。
采购完毕,由财务报账员与政府采购办结账或向国库申请直接支付。
5、上缴上级支出和对下属单位拨付经费(含专项资金),由财务报账员填写用款申请单,并附有关文件和依据,按规定权限审批后,由中心审核拨付。
6、基建支出。
财政基建资金到位后,由项目建设单位向财
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提出直接支付申请,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直接支付给县城投公司,城投公司向项目建设单位开具行政事业单位收款收据。
7、专项资金。
专项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年终尚待支付的资金额直接拨付到中心开设的银行专户,实行中心管理资金。
按规定需专帐核算的,中心根据专项资金的报账要求审核付款后,报账员将报账单(证)带回单位作账务处理。
10、县财政安排给驻县单位的经费,财政拨入中心银行账户,由单位按规定程序审批,经中心审核后作帐务处理。
四、凭证、账簿和报表
1、单位所有收支凭证都必须经中心审核和复核,未经审核的收付凭证不得入账。
2、经中心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由主管会计进行账务处理。
3、期末,稽核会计对各单位所有会计资料稽核无误结账后,由主管会计打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经总会计、中心主任审签后发送相关单位。
单位对会计报表审核无误后签章,报送有关部门。
4、行业报表和专项资金报表,由单位负责编制。
五、财产物资管理
1、中心负责财产物资的会计核算,单位负责财产物资的实物管理。
单位应建立财产物资实物台账。
2、单位发生财产物资增减业务应按规定办理手续,并送中心登记入账。
3、中心应督促各单位每年对财产物资组织一次全面清查盘
点,做到家底清楚,账实相符。
4、财务报账员应建立往来款项备查账。
六、责任追究
1、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规定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1)擅自设立银行账户,隐瞒、转移资金的;
(2)截留、挪用、坐支各项收入的;
(3)单位和个人无故对依法履行职责的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刁难、诋毁和人身伤害,影响恶劣的。
2、中心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规定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1)中心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恶劣,且造成严重后果的;
(2)中心工作人员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操作中徇私舞弊,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予以受理,或者对违纪违法的收支,不向中心负责人或单位提出书面意见,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
(3)伪造、非法涂改会计资料,故意毁坏数据文件、账册、备份磁盘和装有会计数据的计算机程序;随意增加、删除、改动数据库文件,造成数据丢失,无法弥补的;
(4)相关责任人对中心工作人员违纪违规行为不予制止或制止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