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批判现实主义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7章 19世纪文学(二)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二)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十九世纪中期西欧文学
19世纪文学是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到“巴黎公社革命”(1871)。这一时期文学包括: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流)、早期无产阶级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一、现实主义文学
产生背景:
1、西欧资本主义刚刚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
2、工业革命的产生,造就了市民阶层
3、自然科学的发展,细胞学说,进化论
思想与艺术特征
1.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画,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2.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的价值取向。现实主义文学还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揭露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
3.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现实主义要求作家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现实主义作家往往从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取材,如家庭生活、政治斗争等。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4.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一)法国
现实主义的发源地,主要集中在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代表作家:
斯丹达尔:《红与黑》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梅里美:《卡门》,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受到当时当权者指控
小仲马:《茶花女》,赞美纯洁的爱情
(二)英国
宪章派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主要成就: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代表诗人:琼斯和林顿。
19世纪欧洲文学
第七章19世纪中期欧洲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
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可数的几个黄金时代之一。出现了一大批属于该时代又属于一切时代的文化巨人如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罗曼罗兰、狄更斯、哈代、普希金、果戈理、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马克吐温、德莱塞等灿若星辰的作家,他们以及他们的作品数量之多、整体水平之高,可以说前代不可与之比肩,后代也难以再现。
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继浪漫主义后盛行于欧洲的一种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它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广阔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生活和矛盾,深刻地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和丑恶,并注意从环境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塑造典型性格,具有较大的认识作用和艺术借鉴价值,对后代欧洲文学有很大影响。由于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的不同,西欧和俄国、东北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现实主义在此不作为写作方法,而是指文学思潮。30年代之前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起点一般认为是在法国。作为策源地,法国的现实主义开始并不是在文学领域,而是在绘画上。离枫丹白露不远的巴比松,风景优美,在此聚集了一大批画家,他们描绘最庸常的生活,既没有浪漫主义的浓烈的色彩,没有浪漫主义选材的传奇性,也没有古典主义的庄重、严谨。代表作品有米勒的《拾穗者》、《播种者》及为库尔贝的《石匠》。他们形成了一个画派,学院派对这个画派非常反感,就给了他们一个蔑称:“现实主义”。当时在法国召开的博览会根本不接纳他们,他们便自己在展览会外(后)挂上横幅:现实主义,自己展览自己。这时已是50年代,文学家们也开始探讨文学,发现在文学上已有了现实主义,如此时已不在世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还有福楼拜,他们的作品中早已有了现实主义,这样,在19世纪中后期,现实主义的地位逐渐有了提高。
第七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概述
19世纪30、4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和思潮,后来被称为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和思潮,它迅速取代浪漫主义,发展成全欧性的文学潮流。由于其批判地再现当时存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解剖性的暴露、撕毁所有一切的假面具,故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一、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产生
1.社会历史背景:资产阶级的全面胜利、劳资矛盾、资产阶级内部矛盾;
2.自然科学和哲学思想:细胞、能量转化、进化论;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
巴哈、空想社会主义
3.文学原因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摹仿说
文艺复兴莎士比亚——举起镜子照自然
启蒙文学以文学作为工具
浪漫主义文学细节描写
二、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
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以叙事文学为主,长篇小说走向成熟与繁荣。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
第一,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第二,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表现出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同情苦难,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人文主义向人道主义转变
第四,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
第五,现实主义文学扩大了文学题材的范围,革新了艺术表现手段。
三、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时期: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
实主义文学产生、发展时期。在法国出现了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出现了狄更斯;俄国出现了果戈理等一批伟大作家。60、70年代以后到20世纪初,是现实主义由繁荣逐渐趋于衰落的时期。此时,西欧虽然出现过一些著名作家,但他们对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力量已经减弱了。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本章教学内容:
1.批判现实主义产生的背景
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3、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分析
本章教学重点:
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赏析
本章教学难点: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第一节概述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这两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过渡。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使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不同程度的发展,人们头脑中的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加强,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人在挣脱了封建的束缚从而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后,又在物质财富面前丧失精神的、心理的以及人格的自由;在热衷于创造物质财富并依赖于物质财富的生存环境中,人对人的压迫与剥削以新的形态表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恶化。这样的社会现实告诉人们:启蒙主义者的“民主”、“自由”、“平等”与“博爱”并不存在,他们描绘的“理性王国”只不过是肥皂泡而已;浪漫主义者那脱离现实的“理想”也不过是画饼充饥。所以,人们的头脑清醒多了,他们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现实的社会和思考人的命运的问题,从更现实的角度去寻求改善人的生存处境的方法。于是,务实,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这种
第七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上)
作家们多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他们以人道主 作家们多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他们以人道主 多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 义为思想武器揭露 批判社会, 揭露、 义为思想武器揭露、批判社会,同情受压迫的 劳苦群众, 劳苦群众,其目的是为了用改良的方法清除社 会弊端,以调和阶级矛盾, 会弊端,以调和阶级矛盾,而不是为了推翻资 本主义制度。 本主义制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意义在于真实地反映了社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意义在于真实地反映了社 会矛盾。 会矛盾。 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笔下,长篇小说达到 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笔下,长篇小说达到 空前的繁荣。 空前的繁荣。
两条次要线索: 两条次要线索 逃犯伏脱冷怂恿拉斯蒂涅阴谋夺取银行家的 逃犯伏脱冷怂恿拉斯蒂涅阴谋夺取银行家的 财产,后来被捕; 财产,后来被捕; 贵妇鲍赛昂子爵夫人与资产阶级女子竞争, 鲍赛昂子爵夫人与资产阶级女子竞争 贵妇鲍赛昂子爵夫人与资产阶级女子竞争, 情场失败而遁世。 情场失败而遁世。
• 2、人物形象 、 • 拉斯蒂涅 :在小说中是一个发展中的形象, 在小说中是一个发展中的形象, 细致地展现了他从一个单纯的青年转变为 细致地展现了他从一个单纯的青年转变为 资产阶级野心家的过程。 资产阶级野心家的过程。 • 注意其人生道路上的三个老师。 注意其人生道路上的三个老师。
• 结构:由90多部长、中、短篇小说组成, 结构: 多部长、 短篇小说组成, 多部长 包括2400多个人物,把近百部小说连接成 多个人物, 包括 多个人物 一个整体,完整地反映了社会的各个侧面。 一个整体,完整地反映了社会的各个侧面。 • 方法:(1)用编年史方法写出 方法: 写出1816— ) 编年史方法写出 1848年的法国社会斗争情况; 年的法国社会斗争情况; 年的法国社会斗争情况 • (2)用人物再现法组织人物。 ) 人物再现法组织人物。 组织人物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 二、基本特征:
❖ 1、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广阔性的和揭露、批判 封建贵族、资产阶级的深刻性。主要是从作品的 思想倾向和内容来看,是批判性与真实性的结合, 是批判加暴露,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的本质 关系和时代根本性的发展规律。作家反映时代风 貌是自觉的有意识的。巴尔扎克的91部长中篇构 成的人间喜剧最为典型,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本 质就是金钱关系。他自己讲就是要写十九世纪法 国社会风俗史。因此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马克 思很喜欢巴尔扎克的作品。
社会基础
❖ 正如《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 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 系都破坏了。“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 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 任何别的联系了。”工人在资本家的压榨下过着悲 惨的生活,中小资产阶级受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和排 挤,在自由竞争中日益贫困,面临破产,贵族开始 毁落,种种社会矛盾加深了,人们的浪漫热情和对 “理性王国”的幻想再次破灭了。第一次破灭的结 果是浪漫主义,这次却是冷静下来,直面现实、人 生,面对问题、面对丑恶,现实主义文学就是社会 矛盾和社会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
❖ 2、思想基础:辩证法、唯物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 学说,以及自然科学的新成就,都对其产生有影响。特 别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转化、进化 论),是一项伟大的自然科学革命,直接结果,从根本 上否定了上帝创世说,确立了唯物唯物主义的发展。费 尔巴哈(德)以唯物主义为武器冲击了德国唯心主义的 古典哲学,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他 们的唯物主义又叫“人学”,他研究的对象一个是人, 一个是自然。把上帝现实化、人化,把神学融解到人类 学中,用人代替神,把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哲 学化,使得资产阶级民主派用人道主义作为思想武器, 唯物论和人道主义哲学思想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有力武器。 使得作家们用唯物的、整体联系的观点去观察、分析、 研究社会,追求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写人物与环 境的关系(真实、逻辑、严密关系)。
第七章 现实主义文论
2、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 (1)小说应成为社会风俗的历史 (2)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原则 A、细节的真实 B、揭示现象的内在本质的真实 (3)典型理论 (4)作家应把自己看作人类的教师
3、福楼拜 (1)艺术家不应该在他的作品里露面 (2)忠于现实,但不摹写现实 (3)对形式美与细节描绘的刻意追求
三、俄国现实主义
1、别林斯基 (1)艺术应创造典型,真实地反映现实 (2)艺术应为社会利益服务 (3)艺术用形象思维 (4)历史的审美的批评原则
2、杜勃罗留波夫 (1)文学的人民性原则 (2)人民性与现实主义相统一
3、列夫•托尔斯泰 (1)艺术是传达情感的工具 (2)评价艺术的标准——感染度 (3)未来的艺术应该是全体人民的艺术
四、现实主义的特征
1、从现实出发,真实地描绘现实的图画; 2、在深入细致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做到细节 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 3、塑造典型性格,从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揭 示生活的本质; 4、对现实的整体反映和心理描写,广阔地概 括社会生活,描写社会的各种人物和现象; 5、强调文学为社会进步服务;
真实地、典型地反映现实、 真实地、典型地反映现实、服务于社会进步是现实主义的核心
2、批判现实主义兴起的社会背景 (1)阶级矛盾和社会弊病的日益显露与 激化 (2)当时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 法国的实证主义、英国的功利主义、 斯宾塞的进化论、费尔巴哈的唯物论、 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 (3)文学内部的嬗变
第七章 19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 三、文学成就 1、法国文学
• 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法国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表现以下主题:
• 其一、描写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和贵族阶级 的没落史。
• 其二、表现金钱、欲望和个人野心对人性 的异化。
• 其三、表现拿破仑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及其 不合时宜的悲剧命运。
法国文学
以司汤达、巴尔扎克为代表 带有浪漫主义的痕迹,包含着强烈的激情, 情节故事多具有较强的戏剧性,读者在作 品中明显的作者的“在场”。
“新人”
• 多指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平民知识分子。新人 的一般特点是:有明确的社会理想,对美好的未 来充满信心,猛烈地抨击专制农奴制度,否定贵 族社会的道德观念,进行实际的、不妥协的反对 旧制度的斗争;和人民保持紧密的联系,愿意为 人民的利益献身;具有坚定、勇敢、乐观的个性 和勇于自我牺牲、富于实干的精神。最早出现的 新人形象是屠格涅夫《前夜》中的英沙罗夫和他 的妻子叶琳娜,以及《父与子》中的巴扎罗夫。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怎么办?》 中成功地塑造了 新人形象薇拉、吉尔沙诺夫等。
《死魂灵》
• 《死魂灵》是果戈理的代表作。。 • 主要人物: 乞乞科夫和五个地主(玛尼洛夫、 柯
罗博奇卡 诺兹德廖夫、 索巴凯维奇、 普柳什金) • 主题 : • ( 1 )通过五个地主形象,说明俄国腐朽的农奴制
形象不仅摧残了农奴,而且摧残了农奴主。使之变 成非人形象,由此得出结论。农奴制必须灭亡。 通 过乞乞科夫的形象,表现新兴资产阶级的罪恶。 • ( 2 )表现了人性的异化,人在畸形的环境和欲望 驱使下变成非人。
7-1第七章现实主义文学(法)
使作家声名显赫的音乐家比才
•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7—1880) • 代表作《包法利夫人》(1865)。通过主人 公不幸的婚姻、爱情经历,揭示了一个充满 激情的灵魂之所以毁灭的社会原因,同时揭 示了丧失进步意义的市民阶层,自私、鄙俗 、狭隘空虚的精神世界。 • 其它创作:《萨朗波》(1862)《情感教育 (1869)和《三故事》(1877)等作品。 • 严格写实,谨严的结构,细腻的描写,精致 的文本,在平静的叙述中展示人物不平静的 心灵,构成了作家独特的风格。
• 戈蒂耶(1811—1872) • 作家、诗人。诗集《阿尔贝图斯》序言提出 艺术至上观念,小说《莫班小姐》序言则是 为艺术而艺术的宣言。 • 代表作《珐琅和雕玉》由50首诗组成,写景 咏物,以完美形式和技巧,追求诗歌的音乐 性和造型美感,被帕纳斯派诗人奉为艺术典 范。 • 此外还撰写了大量小说、游记、随笔 、回忆 录等。
• 马拉美(1842-1898) • 诗人、作家。 代表作 诗集《徜徉集》。长 诗《希罗狄亚德》《 牧神的午后》(德彪 西改成前奏曲) 最为 著名。 • 诗歌特点:幽晦、神 秘,将世态的坎坷、 变故转化成飘逸的语 言,心灵甘苦演变成 音韵意趣。
• 魏尔伦(1844-1896) • 象征派“诗人之王”, 具有叛逆特征。1871年 结识兰波,创作《无言 的浪漫曲》。作品注重 音乐性,将诗歌的情、 景、乐完美融合。 • 1881年、1894年出版 诗集《智慧》、《死后 书》,通过一个豪饮者 的形象,表达苦闷难言 的主题。
自考《外国文学史》第七章笔记
第七章 19世纪⽂学(⼆)(批判现实主义⽂学)
19世纪⽂学是指法国“七⽉⾰命”(1830)到“巴学)黎公社⾰命”(1871)。这⼀时期⽂学包括:浪漫主义⽂学、批判现实主义⽂学(主流)、早期⽆产阶级⽂学。
理解后简答题19世纪⽂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学它有以下基本特征: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活。
注重反映现实⽣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物”的悲剧命运。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学发展状况:⽆产阶级的萌芽:英国宪章派⽂学和德国⼯⼈⾰命诗歌是最初成就。
术语解释宪章派⽂学:1是世界⽂学第⼀次出现的⽆产阶级性质的⽂学,19世纪三四⼗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主要成就:诗歌2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性、⼴泛的群众性。
3最有名的宪章派诗⼈:琼斯和林顿。
德国⼯⼈诗歌(19世纪40年代):维尔特(最的⽆产阶级诗⼈):加⼊“共产主义同盟”成为了⼀个出⾊的⽆产阶级歌⼿。恩格斯称他“德国⽆产阶级第⼀个和最重要的诗⼈”。
批判现实主义:
⼀、法国⽂学代表⼈物及作品:梅⾥美:19世纪法国极富艺术魅⼒的作家。常常从道德的⾓度“研究⼈的⼼灵”发掘未经现代⽂明“洗礼”的⾃然状态下雄伟顽强的原始⽣命形态。
《卡门》:(极富浪漫主义⾊彩的爱情悲剧)主⼈公卡门是⼀个“拥有娇⼩⽽出⾊的姿态,热情如⽕的⼤眼睛中不时射出凶暴的眼神”的奔放⽽浪荡的、吉⼘塞⼥郎。
2010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笔记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 (二)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2 2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作者通过一系列本质相同而形象各异的资产阶级人物真实地再现了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高利贷者》中的高布赛克是单纯的高利贷者,不懂商品的流通和资本的周转。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懂得在流通中使资本增值。
《纽沁根银行家》中纽沁根是交融资产阶级的典型,不仅懂得怎样获得高利润,还会制造谣言、假象等。
3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金钱罪恶。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不让女儿爱破了产的查理,断送了女儿的青春。被查理抛弃,使她即遭到金钱关系的摧残,又受到金钱关系的毒害,罪恶,是其父的牺牲品。
4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对共和主义者即不完全理解他们的思想实质,但又看不到他们是高尚品德的人。
《幻灭》中的克雷斯蒂安、《农民》中的尼雪龙艺术形象虽不够丰满,但描写他们的精神却十分突出。
《高老头》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高老头》的主题思想。
巴尔扎克创作的小说《高老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1 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资产阶级暴发户对封建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子爵夫人告别巴黎)。
2小说描写资产阶级凭借金钱和财富的力量打败封建贵族。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3小说揭露了与资产阶级野心家极端利己投机取巧完全不同的诚实的个人奋斗之路。
简述高老头父爱悲剧的社会意义。
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高老头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宗教观念的商业资产者的典型。
1 高老头爱女儿十真诚的,但只懂得用金钱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用金钱维系父女之间的感情使她们成为自私自利的拜金主义者,使自己成为拜金主义的牺牲品。
(完整word版)外国文学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它有以下基本特征
试简述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共同特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强烈的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人物刻画方面,现实主义作家不但善于通过环境和生活细节的具体描写来烘托、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而且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力求深入细致揭示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变化.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些代表作家及代表作:
一、法国文学
司汤达——《红与黑》(副标题:《1830年纪事》,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山之作)
梅里美——《卡门》(小说特点:简介、含蓄、浪漫激情)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莫泊桑(短篇小说之王)—-(中短篇)《羊脂球》(长篇)《漂亮朋友》
简述《红与黑》的思想内容.
1 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立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杂的阶级矛盾。
2 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黑暗和罪恶.
3 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了强烈的政治倾向。
于连的形象分析:
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1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意思。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
第七章十九世纪中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中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概述
十九世纪中后期包括30年代到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胜利。
这是欧洲资本主义从确立、巩固、到进入垄断的时期。
这段时期欧洲文学呈现纷繁复杂的局面:浪漫主义文学依然存在;批判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主流;自然主义和各种非理性主义文学在六十年代纷纷出现;无产阶级文学在四十年代进入初期发展时期。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是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由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与艺术特点:
1、以人道主义为武器,研究社会,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对社会历史现象作出了广阔的再现和深刻的批判,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深刻地展示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物、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表现人的异化现象,寻求人的心灵自由,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
2、追求艺术的真实性,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本来面目。为了真实地描写生活,现实主义作家十分注重细节的真实。
3、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4、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在叙事艺术、情节结构和人物描写方面都比以往的小说更成熟,它以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成为这一时期文坛最重要的艺术形式。
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览:
现实主义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它的出现是对浪漫主义的反拨,但并不是对浪漫主义的彻底否定。它最初是打着浪漫主义的旗号登上文坛的,许多现实主义作家都是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直到19世纪50年代初,“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才在欧洲开始盛行,现实主义才成为一个自觉的流派。
外国文学第七章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及法国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是对于浪漫主义文学的反拨,同时吸纳了浪漫主义的元素。“现实主义”名称产生于50年代以后,那时现实主义才真正成为一个自觉的流派。
欧美的现实主义文学分为两个时期:以巴黎公社为界,
(1)前期:30年代到60年代为前期,中心在法英。这一时期,是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发展时期。法国和英国出现了巴尔扎克、狄更斯,俄国出现了以果戈理为代表的一批“自然派”作家,在理论上也形成了以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美学和文艺批评。
(2)后期:7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后期,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是现实主义由繁荣逐渐趋于衰落的时期。这一时期,西欧现实主义者虽然创作了一些优秀作品,但他们的批判力量已有所削弱,改良主义思想和悲观情绪更加严重,自然主义、客观主义倾向日益明显。而在俄国,由于反专制农奴制度的人民解放运动的蓬勃开展,现实主义文学继续有很大发展,产生了屠格涅夫、奥斯特洛夫斯基、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
2、理解: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汪涛老师课件版: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法国七月革命彻底推翻了波旁王朝;1832英国国会通过改革法案(工业革命的发展);海外殖民主义加速发展。
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现实主义文学(上)
第一节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二、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一)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基本采取唯物主义态度,主张艺术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二)比较广阔、比较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具有相当的深度。
(三)人道主义也有了新特点。博爱思想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突出特征。(四)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丰富了艺术表现手段。
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就
(一)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及成就
1.司汤达(1783—1842),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奠基人。代表作《红与黑》。
2.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代表作品《人间喜剧》
3.梅里美(1803—1870),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代表其艺术成就的是中短篇小说。早期的《马蒂奥·法尔戈纳》(1829)、《塔曼果》(1830),后期的《高龙巴》(1840)、《嘉尔曼》(1845)。
(二)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及成就
1.狄更斯(1812-1870),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小杜丽》、《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等。
2.夏绿蒂·勃朗特(1816—1855),是一位富有艺术个性的女作家。代表作《简·爱》。
3.爱米莉·勃朗特(1819—1848),夏绿蒂·勃朗特的妹妹,代表作《呼啸山庄》。
4.萨克雷(1811—1863),是一位以尖刻的讽刺见长的作家,代表作《名利场》。
(三)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及成就
外国文学史下册练习题答案。
外国文学史下册练习题答案: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
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
①英法资产阶级的胜利及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
社会的变化不仅对启蒙思想家宣扬的理性原则是一种嘲讽,而且使浪漫主义者所提倡的幻想和追求也显得苍白无力。人们不得不冷静地审视社会现实,客观地剖析社会弊端。
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
德国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说”,法国孔德的“实证主义”,法国泰纳的“决定论”,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③承前启后的现实主义传统
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传统:人文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启蒙主义文学
文学理论中的现实主义传统: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莎士比亚的“反映流”,古典主义的“类型说”,席勒首次提出“现实主义”概念,斯丹达尔提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纲领,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进一步奠定和发展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2、19世纪中期法、英、俄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法国:
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揭露金钱的罪恶,描写个人反抗者形象,贯穿着科学和理性精神。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较早,斯丹达尔和巴尔扎克都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斯丹达尔: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代表作《红与黑》。
巴尔扎克:文学上的拿破仑,把小说创作提高到社会研究的高度。代表作《人间喜剧》《高老头》
梅里美:《高龙巴》《嘉尔曼》。
福楼拜:《萨朗波》《情感教育》《包法利夫人》
英国:
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善于描写“小人物”命运,具有温和的人道主义和浓厚的改良主义倾向,感伤色彩和劝善说教明显。女性文学异军突起,出现英国女作家群,她们是简·奥斯丁、勃朗特三姐妹、盖斯凯尔夫人、勃朗宁夫人和乔治·艾略特。三四十年代的宪章派诗歌是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无产阶级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司汤达生平与创作
又译斯丹达尔,(1783---1842) 又译斯丹达尔,(1783---1842) 原名玛利·亨利· 原名玛利·亨利·贝尔 司汤达就是普鲁士一个小镇名字的法文 译音,该镇是著名古典艺术评论家温克尔 曼的故乡。 生于法国东南部格勒诺布尔市一个律师家庭 无神论者 ;恋母 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 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 第一部纲领性文件,被后世称为现实主义的宣言书。 司汤达在文学发展史上最主要的贡献是开创了现实主 义的道路和杰出的心理描写。
a、瞬间的自卑→自尊的反抗→胜利的满足 、瞬间的自卑→自尊的反抗→ →瞬间的自卑…… 瞬间的自卑…… 一)征服德瑞纳夫人 二)征服玛蒂尔德· 二)征服玛蒂尔德·玛格丽特小姐
“我降服了一个魔鬼。 ”“这好比一个驯虎 ”“这好比一个驯虎 的人,他哪怕把一只老虎驯得非常听自己的话, 他也不会忘记自己身边放一去手枪。” 他也不会忘记自己身边放一去手枪。” b、自卑
B心理
司汤达因在《红与黑》 司汤达因在《红与黑》中表现出的卓越的心 理描写天才,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 理描写天才,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
心理机制中有严重的自卑感、不安全感和焦虑感。 心理机制中有严重的自卑感、不安全感和焦虑感。 严重的自卑感 无意识深处有意识地寻找一种力量,补偿内心自卑、焦虑、 无意识深处有意识地寻找一种力量,补偿内心自卑、焦虑、 心自卑 不安全感以维持心理平衡——即 权力。 不安全感以维持心理平衡——即,权力。 所以,他是一个自尊、自爱、勇敢、真诚而又自卑、 所以,他是一个自尊、自爱、勇敢、真诚而又自卑、 怯懦、虚伪的矛盾统一体。 怯懦、虚伪的矛盾统一体。
既有平民反抗意识,又有个人进取野心。 判逆与妥协的双重人格
法国王政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的两重性。 法国王政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的两重性。 王政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的两重性 “在有钱人的宴席上给自己加一把椅子 ” 认识到: 统治阶级惩罚他, 认识到:“统治阶级惩罚他,目的是要惩戒那些敢于混迹 高等社会的平民少年。 高等社会的平民少年。 ”
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 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 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 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 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 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高尔基提出用“批判现实主义” 高尔基提出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概念来称呼 这一流派。
从现实的角度去寻求改善人的生存处境的方法 ;务实,追求客 务实, 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 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 于是一种写实性与批判性很强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就应运而生。 于是一种写实性与批判性很强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就应运而生。
3、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加强了唯物主义思想,形 成了客观、冷静、务实的做学问的风气;
3)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
主要艺术魅力 ,对人物思想情感的细微变化和特定情境 下的精神状态作了深入细致的刻画, 下的精神状态作了深入细致的刻画,展示人物性格的复杂 性 。
4)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于连、市长、老索利尔、市长夫人、玛蒂尔德小姐等。 于连、市长、老索利尔、市长夫人、玛蒂尔德小姐等。
贝尚松神学院 巴黎 德·拉莫尔侯爵
玛蒂尔德· 玛蒂尔德· 玛格丽特
2、创作机缘 两起情杀案 :
一件是1828年10月他在《司法公报》上看到的 一件是1828年10月他在《司法公报》 月他在 1828 格勒诺布尔家庭教师安托万·贝尔德枪杀这家主妇的事; 格勒诺布尔家庭教师安托万·贝尔德枪杀这家主妇的事; 另一件是他在《罗马漫步》 另一件是他在《罗马漫步》中谈到的巴黎木匠拉法格 杀死企图用金钱勾引他妻子的资产者。 杀死企图用金钱勾引他妻子的资产者。
3、关于红与黑
原取名《于连》 后改为《红与黑》 原取名《于连》,后改为《红与黑》,副标题 1830年纪事 年纪事” “1830年纪事” 1830年是波旁王朝复辟和反复辟斗争非常激烈的一年 1830年是波旁王朝复辟和反复辟斗争非常激烈的一年 , 从根本上说, 红与黑》是一部政治小说。 从根本上说,《红与黑》是一部政治小说。 第一,从整体构思来看,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 第一,从整体构思来看,
被软化 隐蔽的支配力量在于贪欲
C于连的悲剧意义
于连的形象揭示了法国王政复辟时期平民阶 级强烈的反抗意识,反映了平民与贵族的尖锐对 立;揭露了波旁王朝的黑暗现实,对腐蚀、压迫 和摧残平民青年的上流社会发出了强有力的控诉; 表达了千千万万个贫民出身的青年一代挣扎、奋 斗,却毫无出路的个人命运。也说明,走极端利 已的道路来反抗当时那种黑暗的社会是行不通的。
“红”象征着拿破仑时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血和丰功伟绩; 象征着拿破仑时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血和丰功伟绩; “黑”意味着复辟时期的王朝和教会的黑暗统治。 意味着复辟时期的王朝和教会的黑暗统治。 “红”与“黑”象征革命精神与封建统治的冲突, 象征革命精神与封建统治的冲突, 还有“ 还有“红”象征自由,“黑”象征专制, 象征自由, 象征专制, “红”象征共和,“黑”象征复辟等说法。 象征共和, 象征复辟等说法。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 的产物。 的产物。
1830年法国爆发 七月革命” 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 ; 年法国爆发“ 这两大政治事件, 这两大政治事件, 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 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 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 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以1830年发表《红与黑》为标志可以分为前、后 1830年发表《红与黑》 两期 : 前期:浪漫主义色彩较浓的中短篇小说,以异国 情调为背景,以男女爱情为主线,表现反封建、 反教会和追求自由、争取独立的主题,代表作短 反教会和追求自由、争取独立的主题, 短 篇小说《法尼娜•法尼尼》 (前期《阿尔芒斯》 篇小说《法尼娜•法尼尼》。(前期《阿尔芒斯》属
2)横向
“他的两腮红红的,两目低垂着。他是一个18岁到 18岁到 他的两腮红红的,两目低垂着。他是一个18 9岁间的少年 表面看来,文弱、清秀、面貌不同寻常。 岁间的少年, 1 9岁间的少年,表面看来,文弱、清秀、面貌不同寻常。 它的鼻子好像鹰嘴,两眼又大又黑。在宁静的时候, 它的鼻子好像鹰嘴,两眼又大又黑。在宁静的时候,眼中 射出火一般的光辉,又好像熟思和探寻的样子, 射出火一般的光辉,又好像熟思和探寻的样子,但是在一 转瞬间,他的眼睛又流露出可怕的仇恨的表情。 转瞬间,他的眼睛又流露出可怕的仇恨的表情。” 第一,长得清秀漂亮。 第一,长得清秀漂亮。 第二,他深思,喜欢探寻问题。 圣经》 忏悔录》 第二,他深思,喜欢探寻问题。《圣经》 、《忏悔录》 、 圣埃伦岛回忆录》 《圣埃伦岛回忆录》 第三, 仇恨,“生不逢时”。 第三, 仇恨, 生不逢时”
2)是严谨而清晰的情节结构。 是严谨而清晰的情节结构。
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情节主线,以他与德• 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情节主线,以他与德•瑞那夫人 和玛蒂尔德小姐的两次恋爱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 和玛蒂尔德小姐的两次恋爱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这些 内容构成了小说的“ 而市侩气浓厚的维立叶尔城、 内容构成了小说的“经”;而市侩气浓厚的维立叶尔城、 勾心斗角的贝尚松神学院和充满罪恶阴谋的巴黎侯爵府这 三个典型环境则构成了小说的“ 经纬交织、 三个典型环境则构成了小说的“纬”,经纬交织、清晰严 谨。
1、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金钱化,社会矛盾突出;
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 ; 贫富的矛盾日益明显 ,劳资矛盾渐趋突出 “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看待他们的社会和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 马克思) 的关系”(马克思)
2、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 、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启蒙运动“理性王国” 幻灭;
第七章 19世纪 19世纪 批判现实主义
第一节 司汤达·《红与黑》 wenku.baidu.com汤达· 红与黑》
1830年,司汤达长篇小说《红与黑》 1830年,司汤达长篇小说《红与黑》的问 世,标志着法国和欧洲文坛上批判现实主义 文学的真正开端。
一、《红与黑》 红与黑》
1、情节介绍 维利叶尔小城
德瑞纳市长 于连· 于连·索利尔 新兴木工厂主索利尔 德瑞纳夫人
司汤达: 它像一根竹竿, 司汤达:“它像一根竹竿,爬到上面的人绝对要把下 面的人踢下去,而下面的人竭力要把上面的人给拽下来, 面的人踢下去,而下面的人竭力要把上面的人给拽下来, 社会就是如此。 社会就是如此。”
于连对今天的启示:
欲望的满足构不成幸福的人生, 欲望的满足构不成幸福的人生,因为它 只是一种目标而不是人生目的。走出欲望 纠缠的生存困境仍然是人类遥不可及的梦 想。 于连的欲望沉浮,也可看作是人类迷失 与觉醒的寓言。
6、作品的艺术特征
1)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从维立叶尔小城到省城,到京城,到监狱, 从维立叶尔小城到省城,到京城,到监狱,又是王政 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于连受大革命影响, 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于连受大革命影响,但又迫于特殊 环境,不得不收起自己的政治信仰,与社会同流合污。 环境,不得不收起自己的政治信仰,与社会同流合污。
十分重视人物性格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十分重视人物性格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小说的突出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 小说的突出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
主人公于连形象的塑造; 对时代敏锐而准确的反映; 卓越的现实主义艺术表现。
作为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 作为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相当杰出地 反映了大革命后期的法国社会, 反映了大革命后期的法国社会,反映了这个社会 里各个阶层的人的生活情态。 里各个阶层的人的生活情态。
现实主义:
古希腊 亚里斯多德 “摹仿说” ; 摹仿说” 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提倡“举起镜子照自然” ; 莎士比亚提倡“举起镜子照自然” 启蒙文学 注重社会分析,哲理性、讽刺性描写; 浪漫主义文学 心理描写的深刻性,历史题材的风 俗画风格,描摹大自然时的细致入微;
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精神文化条件下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现实主义)
后期: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基本主题都是反复 《红与黑》 辟、反封建、反专制。 辟、反封建、反专制。代表作《红与黑》、《巴 马修道院》 马修道院》(《红与黑》的姐妹篇 )、《吕西安•娄 红与黑》 )、《吕西安• 凡》(又名《红与白》)等。 又名《红与白》
第二节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 概 述
4、于连
法国王政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个 人奋斗者的典型。 A性格
1)纵向
反抗——妥协——反抗 反抗——妥协——反抗
三个不同的环境里作了三次大拼搏, 三个不同的环境里作了三次大拼搏,但最后还 是以失败而告终。 是以失败而告终。
贝尚松神学院期间的所做所为是于连在野心和虚伪的 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监狱中的反省,是他浪子回头的转折点。
第二,从于连的生活道路来看, “之”字形的道 第二,从于连的生活道路来看, 路。
法国作家阿拉贡:“在复辟时期,贫民子弟三十而立 法国作家阿拉贡: 在复辟时期, 功于战场,跃升将军的愿望已无法实现。” 功于战场,跃升将军的愿望已无法实现。
红——黑——红 ——黑——红
第三,小说中色彩意象“红”与“黑”的设置。 的设置。 第三,小说中色彩意象“
5、作品的思想意义: 作品的思想意义:
1) 揭露王政复辟时期贵族、教会的黑暗统治。 2) 提示复辟王朝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 3) 反映王政复辟时期贵族等级制对平民青年的压 迫和摧残。 总之,《红与黑》 总之,《红与黑》是一部民主倾向十分鲜明 的社会政治小说。它强烈地表达了19世纪20至 的社会政治小说。它强烈地表达了19世纪20至30 年代法国人民反封建、反教会、反复辟的思想情 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