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的本质
学校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什么
学校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什么
学校的教育本质意义是为了学生,而学生学习的意义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自己的梦想。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学校的教育本质意义讲解,欢迎阅读!
1、绪论
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是青少年接受的最主要的三种教育,而由于该时期,青少年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是三种教育类型中最重要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主体,其他两种教育是两翼,只有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两翼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学校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重大的,而青少年又肩负着国家的未来,所以说,学校教育影响的普遍性与深远性、质量的关键性,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校各方面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2.1 学校教育的文化知识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19世纪末在德国出现的文化教育学学说指出: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可见教育与文化密不可分。学校教育更是“以文化人”的重要教育形式。学校是文化传承的场所,教育是“文化的别名”,这在过去,无论东西,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建国后的三十年间,我国学校教育更是主流文化传承之所[3]。
斯腾豪斯曾经说过,学校教育是由不同的过程构成的:技能的掌握、知识的获得、社会价值和规范的确立以及思想体系的形成。所以,文化知识的学习处在学校教育过程的基础位置,其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青少年时期以青春期为转机,思维发展加快了速度。根据皮亚杰的研究,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特点是:思想活跃惊人,已开始对学术的、文化的、价值的世界寄以关心和感到非常的兴趣了。如果这个时期引导得好,不仅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智力生活,而且对青少年确立自我、形成完美的人格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学校教育的本质属性
学校教育的本质属性
任何社会机构和组织都应该遵循在法律框架下,以公平和诚信为基础的效率和效益优先原则。学校作为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的社会机构,理应是效率和效益优先为原则。学校课堂讲授的知识内容应该是前人对知识规律性的总结、推导归纳、系统分析、约定认知等,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高,效益好,才是学校教育的本质功能。
学校教育对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作用有限,道德不是靠说教就能提高的,而是靠习惯养成、实践感悟和法律约束,周围的表率作用很重要。道德培养主要靠家庭教育,公序良俗主要靠社会影响。道德和礼仪习惯养成在幼儿和中小学阶段容易打基础,大学年龄段的叛逆思想会使道德教育适得其反。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传授知识、传承文明与发展,在教室内讲授道德效率会很低,因为道德是环境体验习成的,要求教师和学校成为道德楷模难度大,效益差。
学校教育还要慎谈点亮心灵,教师的心灵亮不亮没有标准。学校是启迪智慧的地方,心灵与宗教信仰相关,在学校启迪心灵会引起宗教冲突,导致不同信仰人群的冲突,引发政治冲突。学生没有一定知识基础作支撑,结果很可能是被误导(被迷惑)的心灵。在学校启迪心灵会使教室成为传教的场所,学校将不再是学校。尽管所有的宗教都声称教人善良,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由宗教冲突所引起的,现代学校必须远离宗教。
学校教育更教不了学生的人生,人生更多地靠个人感悟,时代机遇,加上判断和选择等多因素实践的结果。优秀的教师可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行为示范成为学生的楷模,影响学生今后的人生追求。对多数学校来说,在课堂上讲授人生,结果势必是庸俗的人生,或者是扭曲的人生。在变化如此迅速的年代,用教师前三十年的人生感悟,教学生后三十年的人生,显然是不靠谱。过来人都知道,你的人生是学校教出来的吗?
读教育的本质心得体会3篇
读教育的本质心得体会3篇
读教育的本质心得体会一:
《教育的本质》是大学入门丛书当中的一部,作者是台湾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贾馥茗女士,这本书是其集六十余年教学与研究经验写成的,该书的副标题是——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本质也好,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也好,这都应该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应该追问的问题,而且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不仅是应该也是教育者必须去追问的问题。如果一位教师不能彻底的追问这个问题,即使是他非常的努力从事教学工作,也免不了贻误学生的前程,甚至是耽搁学生的生命的发展进程。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也就是对于生命发展方向的认识。
目前,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提倡生活的教育,爱的教育,生命教育,赏识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等等,但都只停留在教育的形式方面,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在讨论“教什么”和“怎么教”上下功夫,但也却如作者所言,更多的教师将“为什么教”这个问题视为“理所当然”,忽略了“为什么教”就忽略了“教育的根本”,也就降低了教育的效果。
教育本来是为了使生命逐渐走向强大,但却造就了生命的越来越
脆弱,造就了越来越多的人厌倦学习,逃避学习的情况的发生,造就了大学生没有能力就业。如果教育者能够从生命进入教育开始就能引导生命热爱学习,让新的生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通过学习感受到自己变得强大和有力量,那么就不会有如今大学生毕业就会失业,高学历愈冷,或“海归”变成“海待”了,能这样就不会有逐年增多的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和人群了。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以为都是教育出的问题,是教育者对教育的本质认识不够所导致的。
作者不仅能够看到这一点,而且能够从国学当中找到充分的理论依据,并能透彻的分析我们民族自古以来教育演变的原因。实为难能可贵。如果教师和家长都能明白和理解教育的本质,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接受有效的成长指导和教育,就会不再承受那么大的压力,就会体味到学习和求知的快乐与幸福,生命也就会享受更充分的自由。所以,我真诚的推荐各年龄段的学生家长,所有的教育者,包括大学生认真地读一读这本书,它会给我们更有益的启迪。
浅谈对大学本质的认识
浅谈大学教育的本质
当我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听说在大学生活是一中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我们以前的学习、生活是不同的。当真的来到了大学,经过了快到两年的学习发现自己似乎仍未真正的弄懂大学的本质。下面是教育家斯金纳对教育本质的诠释:“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大学教育更为如此,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才是教育的真正本质。
接下来就谈谈我眼中看到的大学本质:
首先,教育的目的。教育是人类永恒的需要,因此大学教育在不同环境中会有不同作用,优秀的大学是最能够坚守教育本质的大学。大学的宗旨,在于使学生的良好品格得以塑造和确立,在于使学生有能力和信心破旧立新,在于使学生懂得追求目标,并确信最理想的人生境界在于臻善。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学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各种证书,而是要在获得各种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动手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最终回馈社会,并为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赢来回报。
其次,我国大学教育的现状。中共十六大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中共十七大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但是就目前的形势看我们的大学教育状况不容乐观。第一:强国必先强教育,面对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我国大学明显缺乏实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普及程度低。二是经历不稳定。这种不稳定的原因,或因无法回避的动荡国情,或因大学与国民经济关系紧密,偏重实用而受行业波动,或因与政府部门关系紧密,习惯依赖而受政策波动。中国大学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自身对维护教育本质的责任,难以有效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第二:培养目标既明确又含混。综观社会对大学培养目标的影响,一面是大力倡导的全面素质教育,一面是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收入差距、就业市场机制等对学生求学利益的刺激。全面素质教育是培养目标上的重要导向,其要义是倡导以人为中心,并纠正专业至上的培养目标。但它在还没有得到透彻的论述时,就被当作保护实用教育的一顶帽子。于是,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大目标下,
高等教育本质论
1.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1)法国卢梭:“自然教育 理论”,开创了个人本位论的先河;(2) 斯宾塞:教育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3) 罗素:上升到精神道德教育层次 共同认识:教育就是对人的培养,人是教 育的第一要素,也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个 人的发展是高于一切的,教育的职能就是 使人生来就有的机能能够不受影响地发展; 教育要根据人的需要来实施。 2.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法国涂尔干最早运用“结构功 能主义”方法进行教育社会学的研究
来自百度文库
等教育后在高等学校里所获得的专门教育, 是国民经济、科学和各部门中高等技能的 专家所必备的教育。 (二)国内学者对高等教育的界定 1.潘懋元《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 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以 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一般全日制大学本 科生的年龄是20岁左右,他们的身心发展 已趋成熟。(1984) 2.郑启明、薛天祥《高等教育学》:高等 教育
的,教育的本质并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社 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更新它的质态。 4.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 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以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影响,以便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 变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质是促使个体 社会化。 5.教育是促使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6.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国内外对高等教育概念的不同界定 (一)国外对高等教育的界定 1.美国:中等后的教育 2.《苏联百科词典》:高等教育是继中
论大学教育的本质
论大学教育的本质
第一篇:论大学教育的本质
论大学教育的本质问题
大学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
现在的大学教育真的有些畸形,比下也不行,比上也不足。不如专科教育有针对性,不如研究生教育专业性。上大学之前还以为能够学到很多的知识,现在看来原本的想法比较天真。这并不是说大学中不能学到知识,而是学习的知识是要靠自己的刻苦的,仅仅靠学校的教育是完全不够的,学校提供的仅仅是一个硬性资源还有那么多的热血青年,所以不能将学校的教育看的那么的偏。因此必须对大学教育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首先,大学教育是不是有必要。答案是必须的。大学教育是个人成长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主要阶段,对未来的人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教育从长远角度看,是必要的。而现在也同样存在着不少的质疑之声,我们要做的并不是一味的质疑,作为普通的受教育者我们要做的是改变对大学的看法,要有一个重新的定位,这样才不会对大学教育有那么多的不满;作为教育者,必须秉承教育者的本职:教书育人,既教授学生以知识,更教授学生以人生,从而帮助每个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其次,我们要从大学教育中学到什么呢?大学已经不同于高中,高中更重视硬性知识的教授,而大学更应该重视软性知识的传承。软性知识主要有如何去学习,如何自主的进行思考,如何处世。知识是一切的根本,但硬性的知识应在学习软性知识的基础上,那样学习硬性的知识才会更加有效率。
然而现在的大学中存在着那么多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明确自己的方向,将自己融入到大学之中,从而学到生存之道。
现在绝大多数的大学的日常学习为了就是期末考试,而期末考试有完全基于课本,这就形成了学习为了考试的模式,而以成绩定一切就暴漏无疑。所以大学的评价机制就存在问题。我过高中及其之前的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本质与功能PPT课件
育的主要功能四育人。 ——(多选题)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其最本质的特点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知识,培育人才,为 社会服务。
三、高等教育的本质
1.高等教育是一门科学。 2.高等教育属于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特定
“国家本位论”——教育必须为国家的富 强和本民族的振兴服务(普鲁士的费希特、法国的富
耶)
社会本位论
• 涂尔干:法国著名教育学家、教育社会学的创始人
➢
最早使用“结构功能主义”方法进行教育社会学的研究
➢
教育是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再生产的手段;
➢
教育的功能在于使年轻的一代“社会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教育的唯一作用在于认识教育事实,
知识
入的专业知识
掌 握 相 应 的 技 能 掌 握 相 应 的 技 能
、 方 法 和 相 关 知 识 、方法和知识
,
具 有 独 立 从 事 本
具 有 从 事 本 专 业 学 科 创 造 性 科 学 研
实际工作和科学研 究工作和实际工作
究工作的能力。 的能力。
第三节 现代大学的性质与功能
一、大学的理念p52
(1)公平的机会,即一个人的成就应该是他努力以及才能的结果,而不是由其所拥有的背 景决定的;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高等教育概念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一、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概念的演变。
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开端,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唯一组织形式,高等教育仅限大学教育,大学围绕文、法、医、神四科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
育机构。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七艺。19世纪后半期,一方面,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另一方面,形式复杂化。如“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高教由原来“英才教育”“尖子教育”演变为“大众化”、“普及化”高等教育。
二、不同国家对高等教育概念的不同界定:1998年8月29日通过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条对高等教育概念的表述是:“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
基础上实施的教育。”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依据专业分工培训
高级人才活动。是学术性专业教育,是职业性专业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
础上进行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社会活动。
第二节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制约,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
技和文化发展起作用。
一、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高教育受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约,
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高等教育本质
主讲:熊华军
人力资本是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关键。 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 练、 卫生保健以及为适应就业机会变 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所有这 些方面的投资都或多或少改善和提高 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品质,从而 提高生产力,增加金钱和精神收益。
• 三、不同学者对高等教育概念的理解 • 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 业教育,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一般全日制大学本科 生的年龄是20岁左右的青年,他们的身心发展已趋成 熟。 ” • 胡建华:“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 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 教材观点:“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 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 高等教育的概念界定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高等教育 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二是高等教育的性质。 • 基本内涵: • 1、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完全 中等教育包括初中与普通高中的组合,也包括初中分别 与中专、职高、中技的组合。 • 2、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即按专业类别培养人才 的活动。 • 3、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与职业性有机结合的教育。
高等教育本质10
第四节: 教育督导制度与教育评估制度
一、教育督导制度 (一)概念
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为保 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 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实现,依照国家有关规 定,对所辖地区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评估、指导的制度。
(二)任务和范围 (三)方式
综合督导、专项督导、经常性检查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 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 2、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 ▪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
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第二节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一、概述 1、概念:是指由国务院行政部门确定实施,
学术性指学问、科学,是认识论的范畴,解决“是什 么”与“为什么”的问题;职业性是指技术、手段、方 法,属于实践论的范畴,解决“如何去做”的问题。
▪ 二、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 ▪ (一)关于教育本质的不同观点 ▪ 1、上层建筑说 ▪ 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 ▪ 2、生产力说 ▪ 教育是社会生产力 ▪ 3、多重塑性说 ▪ 教育是社会性、生产性、阶级性、科学性和艺术
(二) 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
(内部关系)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 活动
2、学校教育是在经过专门训练的专职教育工作 者指导下进行的活动。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
《教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一、单选
1.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2.“七艺”指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中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树
3.由于(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
4.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极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
5.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6.高等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育。
7.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
8.(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9.(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10.在现代经济社会,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间联系密切,(经济结构)已经成为确立高等教育结构和结构内部调整的基本依据。
11.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4%的投入,33%的经济增长贡献。12.(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13.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智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14.(发展科学智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的创办。
15.威斯康星大(校长范海思)是一所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赠地学院。威斯康星思想服务社会
16.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18世纪)。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19世纪初德国大学)。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19世纪末美国大学)。二、多选
1.高等教育出现了多样化,如美国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简答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简答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向后
代传授知识、价值观和技能的使命,同时也在塑造个体的人格和思想,促进社会繁荣与进步。教育的本质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以下将就其重要性、目标以及实现方式展开讨论。
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被看作是塑造社会未来的关键,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教
育不仅是一种传承文明的手段,也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参与社会生活,并实现自己的理想。
另外,教育还可以促进个体的人格修养和道德提升。在教育过程中,人们接受
不同层面的价值观念,培养自我意识、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从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道德修养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教育的目标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个性、智力和道德,使其具有全面的素质。教育的根本
目标是让人们成为有思想、有创造力和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能够在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教育需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重视知识、技能和品格的培养。
另外,教育的目标还包括传递文化遗产、推动社会进步和繁荣,这涉及到培养
人们的文化素养、社会责任和批判性思维。通过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传统、社会现实,参与社会变革,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实现方式
为了实现教育的目标,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的实现方式包
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特点。在学校教育中,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课程和参与校园活动提升知识水平和个人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态度。
高等教育学——本质
第一章第二节 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 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 制约, 发展的制约 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 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 化发展起作用 作用。 化发展起作用。
第一章第二节 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简答1) 社会政治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答 )
简答3) 社会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简答 )
1、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 (l)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 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对高等教育系统与教育设施有很 ) 大影响。 大影响。 (3)文化传统对高等学校特色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文化传统对高等学校特色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2、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 、 (l)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第17-19页) )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页
第一章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现代大学社会职能及其相互关系(简答 ) 现代大学社会职能及其相互关系(简答4)
1、现代大学有三大社会职能 、 (1)培养专门人才。 )培养专门人才。 (2)发展科学。 )发展科学。 (3)服务社会。 )服务社会。 2、现代大学三大社会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 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现代大学的职 能体系。其中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 能体系。其中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在职能 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 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展科学则是直接关系到大学培养人 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直接服务社会是前两大职能的 延伸。现代大学,应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者关系。 延伸。现代大学,应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者关系。 (第25-28页) 页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是引导人类成长,培养人类素质,培养人类才干,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以促进社会进步和全球和平的目标。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是人类和社会息息相关的重要领域。
在教育的本质中,培养人类的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教育的本质包括指导和培养人类的思维方式,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以及客观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在培养人类思维能力方面,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育的本质中,培养人类的道德素质同样也是重要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人品和品德水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人类社会长远稳定发展的保障,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关键因素。
教育的本质也包括培养人类的身心素质。教育应该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方式和方法应该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阶段相适应,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和身体障碍,提高学生体质和心理素质。在培养身心健康的同时,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育的本质也包括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指引和支持。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竞争力,帮助学生实现职业和自我发展的目标,并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教育也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发展道路。
教育的本质是多方面的,涉及多个领域和方面,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繁荣息息相关。因此,教育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品德,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推动全球和平和社会进步而努力。
名词解释 教育的本质
名词解释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复杂而多元的概念,它涵盖了许多不同的层面和含义。本文将探讨教育的本质,并将其视为培养个体全面成长的过程。
教育的本质首先体现在其培养个体的知识和技能方面。作为一种系统性的思想体系,教育通过提供学习机会和资源,传授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学科基础。这涉及到教育机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协作。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个体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为其未来的职业和生活做好准备。
然而,教育的本质并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它还包括了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教育有助于塑造个体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成为自觉遵循规范和道德准则的公民。通过教育,个体学习到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应对道德困境,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这种道德教育不仅有助于个体自身的精神成长,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此外,教育的本质还包括了个体的情感智慧和社交能力的培养。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个体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并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教育可以帮助个体发展情商,培养情感智慧,使他们具备处理情绪和情感问题的能力。这种情感素养的培养对于个体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成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教育的本质还包括了启发个体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教育应该鼓励个体思考问题、探索未知,并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教育不应仅仅依赖死记硬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是要通过激发个体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潜力。只有这样,个体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适应和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的本质是全面培养个体的发展。它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包括了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情感智慧和社交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和创
教育的本质这本书
教育的本质这本书
引言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各个时代都受到人们的
高度关注。而本文将从书籍《教育的本质》这本书中反映出的观点展开探讨,探究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作者背景
首先,介绍一下《教育的本质》这本书的作者,作者XXX是一位教育心理学家,曾在多个大学从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
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一种系统的社会化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个体在社会中获取知识、技能、价值观和其他有益的品质。而《教育的本质》这本书中所强调的教育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更多地是关于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塑造。
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在书中提到,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
个体,一个具有自主思考能力、创造力和责任感的公民。教育不仅关注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
教育的原则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些教育的原则,例如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激励教育等。这些原则指导着教育者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教育,人们不仅能够拓展认知,获
得技能,还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教育被认为是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基石。
教育的未来
在教育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教育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未来
的教育将更加重视个性差异,倡导全人教育,注重终身学习,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适应力的人才。
结语
通过《教育的本质》这本书的探讨,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希望我们能够更加重视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传承与创新,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健全的人
教育的本质乃是培养健全的人。蔡元培先生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光旦先生指出,“教育的理想是在发展整个的人格”。就这一意义而言,本然的教育即应该是通识教育。然而,在一段时期里,我国的高等教育偏离了本然的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院系调整,行业化办学、高度专业化培养成为办学的基本形式,这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相适应的,培养了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的大批人才,满足了国家工业化对科技人才的要求。但是,高度专业化的培养模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狭隘的功利主义忽视人的全面发展,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实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高度专业化培养模式的弊端也越来越显露。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知识创新不断加速,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重新认识通识教育的意义,使大学教育回归本然的价值追求,这是我们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
我认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大学教育面临着三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第一,人文精神缺失。
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重技术轻人文、重知识轻心智、重物质轻思想的倾向,很不利于人文精神的发育和生长。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这种社会弊病很容易发生。另一方面,我国传统观念中“学而优则仕”的功利思想根深蒂固,近代“唯科学主义”也很有市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曾经广为接受。加之社会市场转型所带来的
大学是社会的良心,人文精神缺失固然有其社会原因,但是坦率地说,教育是有责任的,特别是大学教育,负有一定的责任。高度专业化的教育模式,培养目标长期局限于专业技术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长此以往,又强化了学生的专业化依赖和社会对大学的专业化模式的定势认知。学生日
益被束缚于狭窄的学科划分之中,习得的都是些一鳞半爪的知识片断。这种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没有机会、没有能力甚至也没有愿望,去了解和思考越出专业知识层面的某些超越性的问题,更不用说那些事关安身立命的终极性问题。如果说,物质至上的浮躁而功利的社会思潮泯灭了青年们尝试更广泛和更深层思索的动机,畸形扭曲的高度专业化教育模式则是扼杀了青年们进行这种思索的能力。
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正在积极谋现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必须从民族命运和前途的高度着眼,重视人文精神的养成和发展问题。爱因斯坦曾经十分精辟地指出,“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
大学必须为自己寻找出路,必须为人文精神寻找出路。通识教育正是通往这一出路的大门之一。通过打破传统学科畛域的壁垒,通识教育能够向学生展示远为广阔的知识图景,极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冲动;通过对经典的深入研读,通识教育能够让学生领略人类思想的深度和力度,帮助他们接受心智的训练并感受其中的愉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人生与社会等方面的反思,通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帮助他们养成健全而有力的人格。经受了这样的通识教育的训练的青年,人文关怀将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人文精神将成为他们的一个标志。当这样的青年越来越多的时候,人文精神必将实现它的辉煌的回归。就此而言,通识教育乃是对人文精神缺失的强力反拨。
第二,创新动力不足
为什么几十年来大师稀少?这是社会对教育的质询。有人认为,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成为了训练有素的“考试机器”,泯灭了探索的兴趣。有人认为,对独生子女的过度保护、过高的家庭功利期待,使学生缺乏勇于探索的精神,缺乏创新的追求。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大学教育更有责任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创造的欲望,为他们提供创新的燃料,培养创新性人才。
很难为“创新性人才”给出一个精当的定义,但是,无论如何,一个汲汲于知识的一隅、对专业以外的事物一无所知的人,绝不可能成为创造性人才。
有许多事例可以证明,真正具有创造力的大师级人物,大多具有多个领域的深厚修养和造诣。许多时候,不同领域之间的跨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提琴家,这已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佳话。有人甚至断言,“在我看来,爱因斯坦如果不会拉小提琴,可能不会想出相对论。”
1989年Nobel医学奖得主Harold Varmus,在近30岁以前一直主修文科,并取得文学硕士学位。1966年,即他37岁时,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68年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从事环-AMP对细菌基因调控方面的工作。1970年在旧金山加里福尼亚大学做博士后,1979年受聘为加里福尼亚大学微生物系教授。1984
年为美国癌症学会的研究教授。1993年11月受美国总统克林顿任命,担任国家卫生研究院院长。
Edward Witten在Brandeis University主修历史,并对语言学有着浓厚的兴趣。1971年毕业后,他为George McGovern竞选总统效力,还曾在《国家》和《新》上撰文。他现在是主导着全世界理论物理(尤其是超弦理论)前沿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领军人物。他曾荣获卓有声望的麦克阿瑟研究员职席(有时被新闻界称为“天才奖”)。他的研究工作派生的结果深深地影响了数学界,1990年,他获得了堪称数学界的Nobel奖的Fields奖。他之所以尚未获得Nobel奖,是因为超弦的存在目前尚无法进行直接的实验验证。
类似的例证在中国和海外华人群体中也不乏其人。复旦的老校长步青先生的古典诗词和书法造诣独树一帜,多方推崇。政道先生、振宁先生都有着很好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他们在很多大学讲授的是科学与艺术方面的课程。胡适先生的学生中有两个是物理学家,一个是大学物理系主任饶毓泰,一个是曾与政道、振宁合作证验“对等律之不可靠性”的吴健雄。饶毓泰教授后来培养出了吴大猷,后者又培养了振宁、政道。胡适先生自“这一件事,我认为生平最得意,也是最值得自豪的。”
通识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然要求。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开阔的视野、独立的思考、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使命感和博大的胸襟抱负等素质,都是在通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