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简介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通过影像学技
术可以帮助医生发现病变、评估疾病的程度和进展,并指导合理的治
疗方案。在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学习过程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研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中涉及的一些重要影像内容。
X光影像
X光影像在医学影像诊断学中应用广泛,并且相对简单易懂,适合
作为实验教学的起点。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课程熟悉X光影像的获取和
解读。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拍摄和解读X光片来学习胸部疾病的诊断,如肺炎、胸腔积液等。此外,X光还可以用于颅骨和骨骼系统的检查
和诊断,如骨折、关节炎等。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将掌握不同病理条
件下X光影像的特征和变化。
超声影像
超声影像是基于超声波的一种影像学技术,通过超声探头在人体内
部发射和接收声波,从而生成物体的实时影像。超声在实验教学中也
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和实际的超声检查来了解超声检
查的原理和技术,并掌握正常和异常影像的特征。例如,学生可以通
过超声检查学习肝脏、心脏和子宫等内脏器官的结构和病变。此外,
超声还可以用于产前检查和妇科疾病的诊断。
CT和MRI影像
CT和MRI是现代医学中常用的影像学技术,能够提供更为精确和
详细的图像信息。它们在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课程了解CT和MRI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并学习不
同系统的CT和MRI表现。例如,学生可以通过CT和MRI的影像来
观察和分析脑部和脊髓的疾病、胸腔和腹腔的疾病以及关节和肌肉的
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实训 指导
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实训指导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技术学
实验、实训总学时:60学时
适用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承担实验室:第一、二、三摄影实验室、CT实验室、超声技术实验室、附属医院影像科。
一、实验、实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验证,进一步加强掌握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训练,完成各项实训所要求的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实验、实训掌握各项检查的操作技术,与即将进行的毕业实习接轨。
三、单项实验、实训的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各实验、实训对组织学生总的要求为:
分组进行,一般5人/组,实训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当时掌握知识情况临时调整每组人数,以尽可能达到人人动手,人人掌握。操作时要按机器的操作规程进行,注意用电安全。
实验一 X线影像的观察
实验目的
了解医学影像设备的种类及不同影像图片的显示特征。
实验器材
X线机、CT机、B超机
实验内容
1.见习各型X线机、CT机、B超机等基本结构与操作程序。
2.观察透视图象和X线图象,分析其特点。
实验方法及步骤
1.X线正像观察。
2.X线负像观察。
3.比较胸部X线照片影像与透视时荧光屏上影像的不同之处。
实验要求
1.通过参观见习,对医学影像设备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操作步骤有所了解,以便于本书后续内容的学习。
2.掌握透视及普通X线影像形成的原理,认识透视图像和摄影图像的特点。
讨论
1.说出同一被检器官在正像和负像上的不同表现。
2.X线透视和摄影各有哪些优缺点?
实验二几何学模糊度实验
实验目的
观察用大、小焦点摄影对影像质量的影响,加深理解几何学模糊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和正确处理几何学模糊。
医学影像学工程技术实验教案课件
通过设定合适的阈值将图像分为前景和背景两部分,实现图像的初 步分割。
基于区域的分割方法
利用像素之间的相似性将图像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实现更精细的分 割。
特征提取
从分割后的图像中提取出有意义的特征,如形状、纹理、边缘等,为 后续的分类和识别提供依据。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
卷积神经网络(CNN)
指导手术操作
医学影像技术可以为外科 手术提供精确的导航和定 位,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 安全性。
医学影像设备分类及原理
01
02
03
04
X射线影像设备
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和荧光效 应,将人体内部结构呈现在荧
光屏或胶片上。
超声影像设备
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反 射和传播特性,将人体内wenku.baidu.com结
构呈现在显示器上。
核医学影像设备
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依据
肺部疾病
X线、CT等影像技术可清晰显示肺部病变,如肺炎、肺结 核、肺癌等,通过观察病变的形态、密度、边缘等特征进 行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
MRI、CT等影像技术可详细显示脑部结构,辅助诊断脑瘤 、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通过分析病变的位置、大小、 信号强度等特征进行判断。
骨骼疾病
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教育
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医学影像学实验操作规范, 正确使用影像设备和器材,保证实验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整理)《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指导.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指导
实验1:总论
实验目的:
1、X线成像
掌握:X线检查技术,X线分析与诊断,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熟悉:X线图像特点,X线检查中的防护
2、计算机体层成像
掌握:CT图像特点,CT诊断的临床应用
熟悉:CT检查技术,CT分析与诊断
了解:CT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了解:DSA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DSA检查技术,DSA的临床应用4、超声成像
熟悉:USG图像特点,USG分析与诊断,USG诊断的临床应用
了解:USG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USG检查技术
5、磁共振成像
掌握:MRI分析与诊断
熟悉:MRI图像特点,MRI诊断的临床应用,MRI检查技术
了解:MRI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6、不同成像诊断的综合应用
熟悉:不同成像诊断的综合应用
7、数字化X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科学
了解:数字化X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学
实验内容:
1、X线检查技术,X线分析与诊断,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2、CT检查技术,CT分析与诊断、CT图像特点,CT诊断的临床应用
3、DSA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DSA检查技术,DSA的临床应用
4、USG图像特点,USG分析与诊断,USG诊断的临床应用
5、MRI图像特点,MRI诊断的临床应用,MRI检查技术
(观看卫生部录像带)
实验报告:谈谈对医学影像学的初步认识
实验目的:
1、掌握:正常胸部的X线、CT解剖
2、掌握:纵隔正常X线、CT、MR解剖和纵隔分区
3、熟悉:横膈、胸膜的X线、CT解剖
实验内容:
(一)胸廓:
1、软组织胸廓:胸锁乳突肌、锁骨上皮肤皱褶、胸大肌、女性乳头及乳房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二章指导及练习题目
医学影像诊断第二章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检查价值;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2.熟悉正常和异常影像学表现;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
3.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
二、重点和难点内容
(一)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
1.各种疾病首选、常用和优选的影像学检査方法。
2.何种影像检查方法对评估疾病预后有帮助。
(二)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
1.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2.脑梗死、脑出血及血肿各个时期的MRI表现。
3.脑脓肿、椎管内肿瘤的发病机制及影像表现。
4.脑囊虫、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及脑囊虫、脊髓空洞症、脊髓损伤影像表现。
5.多发性硬化的病理基础和影像学特点。
6.肌服体发育不全的影像学特点。
(一)名词解释
1.脑挫伤
2.硬膜下血肿
3.CTA
4.MRM
5.脑膜尾征
6.垂体卒中
7.多发性硬化
8.直角脱髓鞘征
9.腔隙性脑梗死
10.分水岭区脑梗死
11.脑穿通畸形
12.大脑镰下疝
13.脑动静脉畸形
14.髓外硬膜下肿瘤
15.脊髓肿瘤
16.脊髓损伤平面
17.椎体损伤平面
18.脊髓空洞
19.脊膜尾征
(二)填空题
1.脑中线结构有、、、和
2.亚急性期血肿MRJ表现T,WI呈信号,T2WI呈信号。
3.颅内病理性钙化有.、、和。
4.CT平扫可表现为高密度的病变有、。
5.垂体瘤分为和两种。
6.星形细胞瘤包括、、和。
7胼胝体发育不全包括和两种。
8.脑岀血按发病时间不同,将疾病病程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 亚急性期(
)和慢性期()。不同时期,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
9.亚急性的脑出血MR表现出现在期和期,表现为脑实质病变T.WI ,病变中央区T.WI 周边区T2 环的特征。周以
实验报告医学影像
实验报告医学影像
实验报告:医学影像
引言
医学影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临床诊断工具,它可以帮助医生们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在医学影像领域,不断有新的技术和方法被引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本实验旨在探讨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意义。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讨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意义,以及介绍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和方法。
实验方法
1. 收集相关文献,了解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意义。
2. 调研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和方法。
3. 分析医学影像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和效果。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们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2. 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和方法不断被引入,如计算机辅助诊断、磁共振成像、CT扫描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实验结论
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引入的新技术和方法也为医
生们提供了更多的诊断手段。我们相信,在未来的临床诊断中,医学影像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结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意义,以及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和方法。我们相信,医学影像将会在未来的医学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医学影像检查操作技术规范
医学影像检查操作规范
一:X线检查操作规范
(1)X线检查操作基本原则1.检查前应去除相应检查部位影响X线穿透的衣、物,如发夹、金属饰物、钥匙、膏药和金属纽扣等,有条件者可换上专为受检者准备的衣服。在腹部、下部脊柱、骨盆和尿路等X线摄影检查时,必要时应事先做好肠道准备。
(2)正确安放照片标记,标记应置于成像板的适当部位,避免与诊断范围内的信息重叠。
(3)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负荷的原则下,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选用合适的焦点,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4)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应尽量缩小肢片距,如肢体与成像板不能贴近时,可适当增加焦-片距。
(5)呼吸的控制受检者的呼吸运动对摄片质量有较大影响,根据不同的部位,可采用如下几种屏气方式:
1)平静呼吸下屏气:用于心脏、上臂、肩及颈部等部位的摄影。
2)深吸气后屏气:用于肺部及膈上肋骨的摄影,可增加肺内含气量,提高对比度,同时使膈肌下降,肺野暴露更广泛。
3)深呼气后屏气:用于腹部及膈下肋骨的摄影。呼气后膈肌上升,使腹部体厚减薄,影像清晰。
4)缓慢连续呼吸:曝光时慢而浅的呼吸动作,使某些重叠的组织因呼吸而模糊,而被摄部位可较清楚地显示,如摄胸骨正位。
5)平静呼吸下不屏气:用于下肢、手及前臂、部分躯干等部位
(6)滤线设备的应用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管电压超过60kV时一般需加用滤线板或滤线器。另外,骨肿瘤、慢性骨髓炎一般需加滤线板或滤线器。
(7)肢体摄影时,至少需包括邻近一端的关节。
(8)同时摄取肢体两个体位时,肢体同一端应置于成像板同一侧,以便比较。
影像诊断学实训教学大纲-李永丽
医学影像专业
《医学影像诊断学》
实训指导与实训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毕节市卫生学校李永丽
前言
(供中专生使用)
编写说明: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是根据《影像诊断学》第二版理论授课内容进行编写,适用于中专学生使用。
编写本指导是让学生每次实验具有明确的目的,知道需要了解的内容、熟悉的内容和掌握的内容。
为使本指导适用于中专学生培养目标并适应国家放射专业技士的需要,结合教学实际,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删减与调整。
编写内容主要从实用出发,以现有的教学片为基础,让学生掌握阅片方法,每份教学片观察的内容。锻炼学生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
本实验指导共十四次,总论1次,骨关节3次,呼吸3次,循环1次,消化肝胆3次,泌尿1次,中枢神经系统2次。
由于我们对教材建设有关要求的精神领会不够全面、准确与深入,掌握医学专业知识有局限性,加上编写经验不足,尽管我们在编写上尽了全力,但缺点和错误难以避免,恳请广大师生提出批评意见及建议,以期补充修正。
实验室规则:
医学影像学实验分三部分,首先由带教老师将重点内容给学生示教
一次,约30分钟,然后由学生将所有教学片根据病史提示的内容按要求阅片一次,约40分钟,最后20分钟写出一分完整的影像实验诊断报告,实习课结束。
1、实验课前教师按大纲要求准备教学片,并将每份教学片观察内容提示给学生或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最后学生根据相应的病史写出实验报告。
2、教师和学生都要求穿白大衣进实验室。
3、学生需提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
4、学生要求保持安静,实验桌面清洁,不得将书包、杂物等放在桌面上。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一、学习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乳腺、消化系统和腹膜腔、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骨骼肌肉系统。
本课程教学希望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以下的目的:
1.根据各系统的特点掌握该系统的影像检查方法的评价。
2.掌握各系统的医学影像诊断要点及相应疾病的比较影像学。
3.熟悉各种影像中的脏器形态、密度和信号,掌握在不同图像中人体解剖及疾病的影像特点与辨别方法。
二、理论教学内容
共分8个章节,160学时。
第一章总论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要求:熟悉X线、CT、MRI、DSA等成像原理与特点并了解相关防护知识。
二、主要内容
1.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1)X线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2)CT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3)MRI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2.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及综合应用:(1)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2)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
3.医学影像诊断原则与诊断步骤:(1)医学影像诊断原则;(2)医学影像诊断步骤。
4.正确书写影像诊断报告
三、学习重点
重点:X线、CT、MRI、DSA成像原理与X线特性。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CT、MRI诊断要点。
要求:掌握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医学影像解剖和常见病的影像表现并了解其鉴别诊断。
二、主要内容
1.正常影像学表现:(1)正常X线表现;(2)正常声像图表现;(3)正常CT表现;(4)正常MRI表现。
诊断学医学影像医学影像诊断原则和诊断步骤
诊断学医学影像医学影像诊断原则和诊断步
骤
医学影像技术在现代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疾病,作出治疗方案。然而,要正确地进行医学影像诊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本文将介绍诊断学医学影像的原则和诊断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医学影像的诊断过程。
一、原则
1. 影像诊断的客观性原则
医学影像的诊断应该遵循客观准确的原则,依据医学影像学的规律进行判断,减少主观干扰。医生应当根据所见到的影像,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体征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2. 影像诊断的重点原则
在进行医学影像诊断时,应首先关注患者的重点部位,确定疾病的发生部位以及病变的类型、大小等特征。医生需要掌握各种影像学特征,如肿块的密度、形态、轮廓等,以便能够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并作出正确的诊断。
3. 影像诊断的综合性原则
医生在进行医学影像诊断时,应综合分析多种影像学表现,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形成系统性的诊断结论。综合性原则能够避免片面性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步骤
1. 影像获取
医学影像的诊断离不开正确的影像获取。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病史和症状,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X线、CT、MRI、超声等,获取清晰而准确的影像。
2. 影像观察
医生在观察影像时,应仔细观察影像中的细节,注意结构的变化、肿块的形态、密度的改变等。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像进行分析,寻找可能的异常表现。
3. 影像分析
医生需对影像进行全面的分析,根据不同部位的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寻找病变的特征,并确定病变的分布范围和范围。对于复杂的病例,医生还需要进行影像学对比分析,以便获取更多精确的信息。
医学影像学教案
医学影像学教案
教案标题:医学影像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掌握常见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和解读;
- 培养学生在医学影像学方面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教学内容:
a.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介绍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和分类;
- 解释医学影像学的常用技术,如X射线、CT、MRI等;
- 探讨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
b. 常见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和解读
- 分析和比较不同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优缺点;
- 介绍各种技术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强调影像学报告的解读和诊断意义。
c. 学生能力培养
- 设计实践性案例,让学生运用医学影像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提高其学术写作和报告能力。
3. 教学方法:
- 授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多媒体展示介绍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实践,操作医学影像学设备,学习技术应用; - 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和交流医学影像学案例和解读经验;
- 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撰写医学影像学相关论文。
4. 教学评估:
- 课堂测验:用于检测学生对医学影像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医学影像学技术应用和解读的实践能力;
- 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 学术论文评估:评估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写作能力。
5. 教学资源:
- 医学影像学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 多媒体展示设备;
影像诊断学实验-(一)骨关节正常X线表现
骨质软化
未钙化骨样组织增多,失去硬度--变形变软
骨 质 软 化
骨质 破坏
局部骨组织为病理组织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的缺失。
骨 质 吸 收 破 坏
骨 质 破 坏
骨质 吸收 破坏、 骨膜 反应
骨 质 破 坏
骨质破坏
骨 质 破 坏
骨 质 破 坏、 骨 膜 反 应
骨质增生
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骨质密度增高, 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 骨皮质增厚
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硬化
骨 质 增 生
骨 膜 反 应
骨 膜 反 应
骨 膜 反 应
骨 膜 反 应
骨膜反应有连续型、中断型和混合型3种 单层骨膜反应是良性病变的标志。 5致密型骨膜反应表现为骨皮质增厚,是良性、慢性的标 志。 . 间断性骨膜反应常见于原发的恶性肿瘤。
骨 内 钙 化
骨 内 钙 化
骨关节正常及基本病变X片
2014-09-22
骨关节正常X线表现
骨形态分类型 骨结构(骨膜 骨髓腔) 软
结构
骨生长
骨骺、骨龄
相当于7岁女
肱 骨 正 侧 位
肩 关 节
前 臂 正 侧 位 片
肘 关 节 正 侧 位 片
肘 关 节 正 侧 位 片
尺 桡 骨 正 侧 位 片
腕 关 节 正 侧 位 片
骨 质 坏 死
诊断学医学影像医学影像诊断原则和诊断步骤
掌握的知识确定是否代表病理改变所引起的异 常表现
辨认异常影像表现 (2)
第三节
为了不遗漏图像上的异常表现,应有序、全 面、 系统 地进 行 观察 ,并 养 成良 好的 阅片 习 惯。例如,在阅读胸片时,应由外向内依次观 察胸壁、肺、肺门、纵隔、心脏,在观察肺部 时,亦应自肺尖至肺底、自肺门到肺周有顺序 地进行观察
第一章 总论
第三节 医学影像诊断原则 和诊断步骤
医学影像诊断 原则和诊断步骤
第三节
医学影像诊断是临床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医学影像诊断的正确与 否, 直接 关系 到 病人 是否 能 够获 得及 时、 合 理、有效的治疗。在医学影像诊断中,为了达 到正确诊断这一目的,必须遵循一定的诊断原 则和诊断步骤
疾病的综合诊断(2)
第三节
因为病变的异常表现常常缺乏特异性,同样的 异常表现可以在不同疾病中出现,此即所谓 “异 病同影 ” 。此外,同一疾病也可因发展阶段不同 或类型不同而有不同的异常表现,此即所谓 “同 病异影 ”
医学影像学检查的限度(1)第三节
应当指出,影像学检查虽然是重要的临床诊断 方法,甚至是某些疾病的主要诊断方法,但是 仍然有一些限度。并非所有疾病行影像学检查 均能发现异常表现
第三节
影像学检查的诊断结果
①肯定性诊断: ②否定性诊断: ③可能性诊断: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十章学习指导及练习题目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十章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儿科影像检査前准备;主动脉缩窄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儿科消化系统的定义和影像学表现;儿童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肺不张、肺实变、肺气肿及气胸。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X线表现;吸入综合征的X线表现;先天性气管狭窄的X线及CT 表现;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的X线及CT表现;呼吸道异物X线表现。
2.熟悉儿科常用影像检查技术临床应用;视网膜母细胞瘤、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儿童心脏外形改变、新生儿肾上腺出血的影像学表现;泌尿系统与肾上腺的基本病变;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类型和常见疾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综合征、先天性气管狭窄、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及呼吸道异物概述及鉴别诊断。
3.了解腺样体肥大、先天性发育畸形、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影像学表现;胚胎脑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儿童心脏位置异常的原因及表现;Wilms瘤的临床分期。
二、重点和难点内容
(-)儿科影像学检查方法
1.各种疾病首选、常用和优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何种影像检查方法对评估疾病预后有帮助。
(二)儿科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
1.主动脉缩窄的病理解剖分型;主动脉缩窄的影像学表现。
2.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影像学表现。
3.中枢神经系统形态改变、位置改变、CT异常密度、MRI异常信号与病变强化的改变。
4.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
5.肾母细胞瘤、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及影像表现。
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综合征、先天性气管狭窄、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呼吸道异物的发病机制及影像表现。
诊断学医学影像医学影像诊断原则和诊断步骤
诊断学医学影像医学影像诊断原则和诊断步骤医学影像诊断是通过对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观察和分析,以获取医
学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医学影像诊断的原则和步骤
如下。
一、医学影像诊断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医学影像诊断需要基于客观事实和科学依据,减少主
观因素的干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综合性原则:医学影像诊断需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包括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
3.医学伦理原则:医学影像诊断需要遵循医学伦理原则,确保患者隐
私和自主权的保护,尊重患者的选择和意愿。
4.安全性原则:医学影像诊断需要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对患者造成
不必要的伤害,采取合适的辐射保护措施。
5.功能性原则:医学影像诊断需要满足临床医生的需求,提供准确、
及时、可靠的诊断结果,为医疗决策提供依据。
二、医学影像诊断的步骤
1.选择合适的影像技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影
像技术进行诊断。常用的影像技术包括X线、超声、CT、MRI等,不同的
技术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和适应症。
2.影像采集:根据患者的部位和病变情况,进行相应部位的影像采集。影像采集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进行,保证影像的质量。
3.影像质量评估:对采集的影像进行质量评估,判断影像的清晰度和
可用性。影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诊断的准确性,需要排除因影像质量不
佳而导致的误诊。
4.影像解剖学分析:对影像进行解剖学分析,了解人体结构的正常及
异常变化。通过比较对照,发现潜在的病变和异常,为后续的诊断提供线索。
5.影像病理学分析:对影像进行病理学分析,了解病变的类型、性质
《医学影像设备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设备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9480011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设备学
实验指导书:
临床医学影像实验技能学,湖南科技出版社,尤昭玲主编,2004年
参考教材:
医学影像设备学,徐跃、梁碧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08月
总学时:54学时
理论学时:36学时
实验学时:18学时
适应专业:医学影像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影像方向)
一、实验教学的基本目的和要求:
医学影像设备学是一门研究各种常见医学影像设备如:医用X线机、CT、MRI、超声诊断仪、DSA等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成像特征、伪影产生机理及临床应用的学科。通过学习让医学影像专业学生掌握各类主要大型设备的基本原理及适用特点、基本检查或治疗方法,有助于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恰如其分地选择诊疗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开设本实验课的目的:
1、通过实验课的学习验证理论,从而使学到的知识更为巩固。
2、通过学习亲自动手操作,对各种影像设备的结构有更为感性直观的认识,加深对影像设备工作原理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医疗仪器故障判断与维修的能力
本实验课基本要求:
1、正确使用常用工具:万用电表、兆欧表、接地电阻测试仪、集成电路在线测试仪、电烙铁、双踪示波器、稳压电源等。
2、掌握X线机(工频、程控、高频)电子器件的基本测试方法及其工作特性。具有判断X线机(工频、程控、高频)在线器件好坏的能力。具有分析、判断和排查X线机(工频、程控、高频)电路中常见故障的能力。能选用合适的元器件或改装X线机(工频、程控、高频)电路以维修故障。具有查阅电子器件手册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影像技术学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
实验指导
编者:邵成民、顾婷
专业:
姓名:
班级:
目录
实验一:呼吸系统(一) (3)
实验二:呼吸系统(二) (8)
实验三:循环系统(一) (11)
实验四:循环系统(二) (12)
实验五:骨骼肌肉系统(一) (16)
实验六:骨骼肌肉系统(二) (26)
实验七:消化系统 (29)
呼吸系统(一)
2. 胸部正位片+左侧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两侧肺野透亮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双肺纹理清晰,肺内未见渗出及实变影,双肺门无增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太正常,双侧膈肌光整,肋膈角锐利。
左侧位片:肺门不大,心影正常,心前、后间隙存在。
诊断结果:心、肺未见异常。
3.胸部正位片:右侧第七颈椎旁可见颈肋。
诊断结果:肋骨先天性变异。
4.左侧位片:纵膈的九分区
5. 胸部正位片:心膈角、肋隔角
6.胸部正位片+右侧位片:右膈圆隆向上突起
7.胸部正位片:左肺透亮度增高,纹理稀、疏,纵膈向右偏移,右肺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不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不大,左膈低平。诊断结果:左侧肺气肿
8.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右肺上野肺纹理模糊,可见一类三
角形密度增高影,尖端指向肺门,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右肺门稍向上移位,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心影不大,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上叶肺不张。
9.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右肺中野中、内带呈大片密度增高影,右心缘显示不清,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中叶肺不张
10.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纹理模糊,中、下野见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感染可能。
11.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多、模糊,中、上野见多发结节状密度增高影,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CT:左肺尖后段可见小片状高密度影。
12.左侧胸片:局限性纤维化: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上野可见一条索状高密度影,左肺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不大,主动脉
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隔面光整,肋隔角锐利。
右侧胸片:弥漫性纤维化:双侧胸廓塌陷,脊柱左突侧弯,双肺可见呈弥漫分布的团块状高密度影,双肺门结构不清,主动脉及心影显示不清。
13.胸部正位片:双肺多发点状、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清楚锐利,双肺纹理清晰,双肺门不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膈面光整,肋隔角锐利。
诊断结果:双肺多发钙化
14.胸部正位片:右肺中、上野可见一呈类圆形的环形高密度影,边
缘清楚,其内可见气液平面,双肺纹理清晰,两肺门不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不大,双膈面光整,肋隔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肺脓肿
15.胸部正位片:左肺中野可见一圆形不均匀密度影,边缘不规整,
双肺下野见边缘模糊的片状阴影,双肺纹理增多,双肺门不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
诊断结果:左肺肺癌。
16.胸部正位片:双肺透亮度增高,可见多个肺大泡形成,其内未见肺纹理通过,双侧肋间隙增宽;两肺野透亮度增高,双肺纹理稀疏变细;心影狭长,两膈低平,两侧肺门稍增大、增浓;纵隔居中、无
增大;其它:未见异常。
17.胸部正位片:右肺中、下野中外带可见一圆形高密度影,大小约2x2cm,边缘不规整,其周围见散在点状高密度影,右肺下野片状密度增高影,双侧肋骨多发钙化,左肺纹理清晰,双肺门影稍浓密,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膈面光整,肋隔角锐利。侧位片:位于右肺上叶前段
18.右肺中叶内段可见一不规侧高密度影,边缘有毛刺,大小约1.5x1.0cm
19.右肺中上野可见弧形突出高密度影,边缘清楚,呈类圆形状,气管受压左移,左肺野未见明确实变影;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右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其它:未见异常。
诊断结果:肺肉瘤可能。
20.胸部正位片:右肺下野可见呈外高内低的边缘模糊的糊状线,右侧肋隔角变钝,右侧余肺野未见异常;左肺野未见明确实变影;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左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其它:未见异常。。
21.胸部正位片:左肺中上野可见一扁丘状阴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下野可见呈外高内低的边缘模糊的糊状线,左侧肋隔角变钝,右
肺野未见明显异常,左心缘显示不清。
22.胸部正位片+右侧位片:左肺野外带可见无肺纹理透亮区,可见肺压缩线,肺体积约被压缩30%,隔面呈气液平面,右肺下野可见一椭圆形稍高密度影,边缘清楚,双肺门不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不大,右侧隔面光整,肋隔角锐利。
侧位片:可见气液平面
23.CT:左侧胸膜钙化
胸片:双侧胸廓不对称,脊柱右突侧弯,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左肺中下野可见大片状不均匀密度影,右肺下野见多发点状高密度影,主动脉稍迂曲,心影不大,双侧肋隔角变钝。
呼吸系统(二)
1.胸部正位片: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结构紊乱,边界不清,以左下肺野明显;左肺中下野见多发囊状透亮影及支气管双轨征;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其它:未见异常。
2.胸部正位片:右上肺野见密度均匀增高大片状阴影,下缘清晰,;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其它:未见异常;
3. 胸部正位片+右侧位片:右肺下野见密度均匀增高大片状阴影,其内可见支气管气像;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其它:未见异常;侧位:病灶位于右肺下叶。
4.胸部正位片+右侧位片:右肺纹理增粗、增多,模糊,见沿肺纹理分布斑点状密度增高影,边缘较淡且模糊不清,病灶右下肺明显;左肺未见明显异常,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其它:未见异常。
侧位片:病变位于右肺下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