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句赏析
杜甫《绝句》古诗讲解和赏析小学生必学古诗词
杜甫《绝句》古诗讲解和赏析小学生必学古诗词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广泛流传,深受后人喜爱。
其中,《绝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从杜甫的生平背景、诗歌主题、艺术特点以及诗句赏析等方面,对《绝句》进行讲解和赏析。
杜甫的生平背景杜甫生于唐代贞元四年(712年),逝世于唐代开元二十五年(757年)。
他是一个充满激情和使命感的作家,经历了盛世的兴衰,目睹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
他饱受贫困之苦,多次辗转于各地,时常在逃亡中写下他的诗歌,抒发着内心的哀愁和对社会的忧患。
《绝句》的主题《绝句》是杜甫的一首短诗,字数有限,但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却非常丰富。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人民痛苦的忧虑之情。
通过对社会和个体命运的思考,杜甫试图唤起人们对苦难和困境的关注,进而引起人们的反思和改变。
艺术特点1. 凝练的语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字字数相等,使整首诗达到了形式上的对称美。
2. 抒发真情:杜甫以真实的感情表达诗中的主题,借助短小而深刻的语句,传递出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深深忧虑。
3. 借景抒发:杜甫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体现他内心的情感。
《绝句》中,他以连绵的山峦和辽阔的河水,表现了社会动荡带来的痛苦和无常。
诗句赏析1. "登高壮观天地间"——这句诗描绘了作者登高远望的场景,展现了他对世界的壮丽景色的震撼。
这句诗字体雄浑有力,通过"登高"二字,体现了作者对远大理想的追求。
2. "心随材亦复然"——这句诗中的"心随材"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和心灵的困扰。
"亦复然"则暗示了无奈和痛苦的现实。
3. "日落馀辉起烟波"——这句诗通过对夕阳余晖和起伏的烟波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社会动荡的苦难和人民的痛苦。
作者通过这种对景物的感受,引起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诗歌鉴赏】杜甫《九日五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九日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杜甫《九日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九日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九日五首》原文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上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不景气各何往,干戈衰谢两相急。
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
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
北阙心长恋爱,西江首独回去。
茱萸获赐朝士,难得一枝去。
旧与苏司业,兼随郑广文。
采花香泛泛,坐客醉纷纷。
野树歌还自得,秋砧睡着却言。
萨贝蒂科两冥漠,西北存有孤云。
故里樊川菊,登高素?源。
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巫峡蟠江路,终南对国门。
系舟身万里,条叶枕泪双痕。
为客裁乌帽,从儿具绿尊。
佳辰对群盗,愁绝更谁论。
杜甫《九日五首》译者待更新杜甫《九日五首》赏析《九日五首》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古诗。
重阳佳节,作者独自一人,登高插茱萸,思念飘零各地的兄妹,想起昔日团聚之景,心中愈加感伤,全诗基调伤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九日五首其一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此诗就是大历二年(767)轻九日杜甫在夔州览胜之作。
诗人联系两年去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发自己九月九日重阳览胜的感叹,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通常览胜篇什之上。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
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
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回。
重九饮酒赏菊,本就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卧病”献艺,却“并无分后”饮酒,遂也有心赏菊。
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出来:“菊花从此不须上开”!这一带着较猛烈主观情绪的诗句,妙趣神去,好象有些任性,恰好证明诗人既晴饮酒,又快乐赏菊。
而诗人的任性并使气,似乎就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迥然不同。
这一联及,杜甫精妙地采用借对(亦即为沈德潜所谓“真假对”),筹钱“竹叶青”酒的“竹叶”二字与“菊花”相对,“萧散不为绳墨所陈曾寿”(《诗人玉屑》),被称作杜律的创格。
杜甫的诗句赏析
杜甫的诗句赏析杜甫的诗句赏析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以下是小编带来杜甫的诗句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杜甫的诗句赏析例1杜甫唐七言律诗:《登高》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登高》参考注释:①渚:水中的小洲。
②回:回旋。
③潦倒:困顿,衰颓。
④新停:指当时杜甫因患病而停酒。
⑤落木:落叶。
⑥萧萧:风吹树叶飘落的声音。
⑦悲秋:因秋生悲意。
⑧百年:人的一生,此指年老。
杜甫唐七言律诗:《登高》赏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这是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
诗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为抒情。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全诗八句四对,对偶精巧,用韵讲究。
其中颔联字字珠玑,已成为千古佳句。
杜甫的诗句赏析例2杜甫唐五言律诗:《江汉》原文: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参考注释:杜甫唐五言律诗:《江汉》赏析: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江汉”,长江、汉水之间。
首联表达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有自嘲意。
“思归客”是杜甫自谓,因为身在江汉,时刻思归故乡,但思归而不得,饱含天涯沦落的无限辛酸。
“乾坤”,即天地。
“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这里实际是诗人自指不会迎合世俗。
杜甫诗词名句大全,杜甫经典诗句赏析30则
杜甫诗词名句大全,杜甫经典诗句赏析30则唐代大诗人杜甫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杜甫诗词名句大全,欢迎大家阅读!01. 人生在世间,聚散亦暂时杜甫《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人们生活在世界上,就像彼此相聚又分手一样十分短暂。
两句诗慨叹人生匆促、短暂。
0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一定要登上泰山极顶,环视四周低矮的山峰。
杜甫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于此可见一斑。
03.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我这个人性情有点古怪,对创作好的诗句特别偏好,道了一语如果不能打动人,即使死了也不会罢休。
由此可见杜甫的创作态度是何等的严肃、认真。
04.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杜甫《可叹》天上的浮云原本像件白净的衣服,转眼间却又变成了黑狗的样子。
指事物变化无常。
05.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树叶萧萧落下,漫无边际;长江滚滚而来,茫无尽头。
二句诗是从大处写秋景,暗含有慨叹人生易老的意思。
现常用来说明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规律。
06.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辅助皇帝成为尧舜那样的贤明君主,使政通人和、风俗淳厚。
两句诗写的是作者的远大抱负。
07.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杜甫《江汉》垂暮之年雄心仍在,身处逆境却要病痊体愈了。
两句诗表现出作者自强不息、积极用世的顽强精神。
08.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诗之二想当年的开元盛世,小镇也有不下上万户的人家。
作者是借回忆昔日的人民众庶景象,提醒当时的统治者,实现国运中兴。
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七一三年起,止于公元七四二年,凡二十九年,这是唐朝的鼎盛时期09.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刘备接连三次拜见诸葛亮,为的是得到归并天下的计策,诸葛亮协助刘备开基创业,又扶助刘禅撑持危局,表现了老臣的耿耿忠心。
杜甫全文及原著赏析15篇
杜甫全文及原著赏析15篇杜甫全文及原著赏析1[唐]杜甫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
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
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
作品赏析:【鹤注】许即任城许主簿。
当是开元二十五年至兖州,与许游南池时相先后。
今诗云“东岳云峰起”,则是在兖州甚明。
鲁訔年谱引公酹文云:“二十九年,在洛之首阳祭远祖。
”则至兖在二十九年之前。
梁权道编在天宝十三载,非。
盖是年公在长安矣。
走邀,遣人持诗往邀也。
东岳云峰起①,溶溶满太虚②。
震雷翻幕燕③,骤雨落河鱼④。
座对贤人酒⑤,门听长者车⑥。
相邀愧泥泞⑦,骑马到阶除⑧。
(单复注:上四对雨,五六书怀,七八走邀主簿。
)①“东岳”二句,即《公羊传》“泰山之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意。
《说苑》:泰山,东岳也。
谢道韫侍:“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庾肩吾诗:“雨足飞春殿,云峰入夏池。
”②《楚辞》:“云溶溶兮雨溟溟。
”《内经》:“太虚廖廓。
”③《国语》:“震雷出滞。
”《左传》:吴公子札聘于上国,宿于戚,闻孙林父击钟,曰:“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于幕上。
”严有翼曰:幕非巢燕之所,此言其至危。
潘岳《西征赋》:“危素卵之累壳,甚立燕之幕巢。
”丘希范书:“将军鱼游鼎沸之中,燕巢飞幕之上。
”盖用此意。
邢劭《春宴》诗:“檐喧巢幕燕,池跃戏莲鱼。
”谢瞻《九日》诗:“巢幕无留燕,遵渚有来鸿。
”却是误用其文。
杜诗“震雷翻幕燕”,则仍合本意矣。
④《老子》:“骤雨不终日。
”《始皇本纪》:“八年,河鱼大上。
”注:“谓河水溢,鱼大上平地。
”《杜诗博议》:《汝南先贤传》:“葛玄书符着水中,大雨淹注。
复书符投雨中,须臾落大鱼数百头。
”暗使此事。
全大镛注:明万历丁酉,楚墩子湖忽龙起,是日雨如倾,鱼从云中散落百里,家家得鱼。
慈水姜氏曰:“骤雨落河鱼”与“细雨鱼儿出”照看自明。
雨细则鱼浮而上淰,雨骤则鱼落而潜伏也。
⑤《魏略》:“太祖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杜甫诗歌赏析
杜甫诗歌赏析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诗歌赏析,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杜甫诗歌赏析(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死亦足一作:死意足) 赏析这首诗可分为四节。
第一段中共有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起势迅猛。
“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犹如秋风咆哮。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
“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
“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
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
这几句诗所表现的场景是: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
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不能不激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杜甫《登高》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杜甫《登高》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登高》是由杜甫所创作的,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登高》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登高》注释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登高》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杜甫的咏月诗句
杜甫的咏月诗句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咏月诗句。
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以及简要的赏析:1. 《月》```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困居夔州之时。
全诗借月抒怀,通过描绘月色之美,表达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身世之感。
- 赏析:首句“万里瞿唐月”以大景象起笔,展示出月光洒在瞿塘峡的壮丽景色。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月光照亮暗室,照耀青天的情景,体现了月亮的明亮与高远。
诗人将自己的情绪寓于对月亮的描写之中,“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两句,以乌鹊夜飞的形象收尾,既象征着自己的流离失所,也预示着国家的命运多舛。
2. 《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思念弟弟的作品,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离散和生死不明的悲痛。
- 赏析:“月是故乡明”,这句话已成为中国文学中的经典名句,它形象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在这里,月亮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情感寄托的象征,成为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怀念的载体。
3.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此诗是杜甫晚年离开成都,漂泊至渝州时所作,展现了他个人命运的坎坷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 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句诗描绘了夜晚星空广阔而宁静,月光照亮江面的壮观画面。
这里的月亮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心境,映射出他对人生的无常和苍凉的感慨。
这些诗句都是杜甫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也有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洞察。
杜甫的诗歌特点赏析
杜甫的诗歌特点赏析杜甫的诗歌特点赏析精选篇11、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代〕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2、登岳阳楼杜甫的诗歌特点赏析精选篇21、蜀相杜甫〔唐代〕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石壕吏杜甫〔唐代〕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出门看一作:出看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
它以“耳闻”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从投宿叙起,以告别结束,从差吏夜间捉人,到老妇随往;从老翁逾墙逃走,到事后潜归;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并颇为紧张。
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用对话,活动着的人物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
诗人的叙述、老妇的说白,处处呼应,环环紧扣,层次十分清楚。
杜甫的诗歌特点赏析精选篇31、绝句杜甫〔唐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杜甫《三绝句》译文及鉴赏答案
杜甫《三绝句》译文及鉴赏答案《三绝句》是由杜甫所创作的,全诗写竹,却从笋写起;写爱竹,却从爱笋着笔。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三绝句》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绝句》唐代:杜甫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三绝句》译文花儿芳香的楸树紧靠钓矶生长,树上刚开的花蕊不应很快就凋谢。
不如在我醉眠不醒时让风把它全部吹掉,怎能忍心醒时看着它被雨打得七零八落呢。
草堂门外一群鸬鹚离去之后好久都不返回,沙头又突然出现我竟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
从今以后鸬鹚应当了解我是如何喜欢它们,天应当飞来一百回。
无数春笋长满了整个竹林,要紧关柴门以断绝往来人行。
诗人借口保护春笋不想再同外界来往。
一定要精心保护头批竹笋成长,客人到来随他怎样嗔怪我都不出迎。
《三绝句》注释楸(qiū)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小花。
倚钓矶:是说楸树紧靠钓台。
斩新:崭新。
未应飞:大概还未落掉。
可忍:哪忍。
鸬鹚(lú cí):水鸟名。
又叫鱼鹰。
沙头:岸头。
眼相猜:眼生;心怀疑惧。
知人意:知道人无害它之意。
密掩:紧闭。
会须:定要。
上番:轮番。
看:看守。
从嗔(chēn):任客嗔怪。
《三绝句》创作背景这三首绝句诗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春天,杜甫往往将目光投向自然,江边花树、园中新竹成了杜甫的抒情写怀的对象,《三绝句》即表现了这种生活。
《三绝句》赏析第一首主要是写花,写诗人惜花之情。
诗从花香写起。
“楸树馨香”四个字,把诗人的喜花、爱花之意透写了出来,为后面写惜花之情先垫写一笔。
次句写诗人的惜花之情就应从花香的消歇着笔,但是诗人并没有这样直接写,而是变了一个角度,转了一个弯子,从花开花落立意。
从花的飘落来写诗人的惜花情。
“斩新花蕊未应飞”七个字,说明他早已看见楸花纷纷飘落了。
《绝句二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绝句二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绝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写于成都草堂,诗一开始,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二首,继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作品原文:其一迟日江山丽⑴,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⑵,沙暖睡鸳鸯⑶。
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⑷。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字词注释:⑴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⑵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⑶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⑷花欲燃:花红似火。
白话译文:其一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其二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作品鉴赏:其一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
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杜甫《绝句》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绝句》全诗翻译赏析杜甫《绝句》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下面是全诗翻译赏析,一起看一下吧。
杜甫《绝句》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诗文解释:1、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
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
2、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 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
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
杜甫《绝句》词语解释: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
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窗含:就是从窗子可以看到的意思。
含:包含。
西岭:指岷山。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
泛指現在江苏、浙江一帶。
万里:指东吴到成都相距遥远的路程。
杜甫《绝句》诗文赏析: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安史之乱发生,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杜甫诗作沉郁顿挫久为人所称颂,而其诗圣创作的艺术手法的多样对诗歌意境的开拓等方面更是为后者所重,诗学杜甫的难计其数,“诗圣”的影响至今不息。
杜甫的诗作,除真写关切人世社会的遭遇、变动外,还有不少是通过写景以达情景相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的,现在要赏析的这首《绝句》正属此例。
杜甫平生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但由于当朝李林甫等权奸的当道,再加上房官一事,使他的仕途寸步难行,从此永远离开了长安,离开了宫廷,历经飘泊,他始终关心着民生,关切朝廷,但却也长久地受着被投闲置散而愁闷满怀的煎熬。
杜甫《登岳阳楼》古诗原文及鉴赏
杜甫《登岳阳楼》古诗原文及鉴赏杜甫《登岳阳楼》古诗原文及鉴赏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登岳阳楼》古诗原文及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出处】唐·杜甫《登岳阳楼》。
【意思】听说关山之北战火又起,凭倚着栏杆我怎能不涕泪难休!【全诗】《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①岳阳楼:今湖南省岳阳市西门楼。
②吴楚:指吴地(今江浙一带)、楚地(今两湖、江西等地)。
吴地在洞庭湖东,楚地在洞庭湖南。
坼(che):分裂,分界之意。
乾坤:指天地、日、月。
《水经注·湘水》:“洞庭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
”③戎马:大历三年(768)八月,吐蕃以十万众寇灵武,二万众寇汾州,长安戒严。
九月,郭子仪带兵五万屯奉天,以防吐蕃。
凭轩:依靠楼窗。
涕泗(si):眼泪鼻涕。
【背景】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冬,时杜甫流寓岳州(今湖南岳阳)。
岳阳楼:岳州巴陵县城门西楼(今湖南岳阳西门城楼),下临洞庭湖,气势雄壮,久负盛名。
在杜甫前的张说,早在开元四年(716)为岳州刺史时常与才士登此楼赋诗,孟浩然亦有诗。
杜甫以得偿宿愿的愉快心情登楼,前半写景极为雄浑壮阔,尤其是颔联二句,“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刘辰翁《批点千家注杜诗》卷一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后半写情,叹身世,忧国事,却极为凄楚悲哀。
意境由雄阔转悲窄,抑扬顿挫,声律细密,为杜甫晚年代表作。
【鉴赏】大历三年(768年)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后至岳阳,方有《登岳阳楼》之作。
这首五言律诗气魄宏大,感情沉郁,状写出诗人在岳阳楼头,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水,所引发的叹志嗟病、忧世伤时的感慨。
起首两句看似平常,但仔细推敲,联系后文,却有丰富的涵义:一则以“昔”、“今”二字包融了沧桑之感;二则流露出对此江山胜迹的向往之久;三则写出了诗人正立在岳阳楼头下瞰洞庭湖的形象;四则为颔联两句对洞庭湖的描写打好了底子。
《登楼》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登楼》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登楼》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寄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融山川古迹、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都从空间着眼,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作品原文: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⑴,万方多难此登临⑵。
锦江春色来天地⑶,玉垒浮云变古今⑷。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⑸。
可怜后主还祠庙⑹,日暮聊为梁甫吟⑺。
词句注释:⑴客心:客居者之心。
⑵登临:登高观览。
临,从高处往下看。
⑶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
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⑷“玉垒”一句: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
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⑸“北极”二句:这位两句是说唐代政权是稳固的,不容篡改,吐蕃还是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略。
唐代宗广德年间九月,吐蕃军队东侵,泾州刺史高晖投降吐蕃,引导吐蕃人攻占唐都长安,唐代宗东逃陕州。
十月下旬,郭子仪收复长安。
十二月,唐代宗返回京城。
同年十二月,吐蕃人又向四川进攻,占领了松州、维州等地。
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
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⑹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
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
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
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
还,仍然。
⑺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千家诗:杜甫《南征·春岸桃花水》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南征》是⼤历四年(769)春,杜甫从岳阳赴长沙途中所作。
写作这⾸诗歌时,距诗⼈去世只有⼀年。
在诗歌中表现了诗⼈晚年极度⽭盾的思想感情。
下⾯是⽆忧考分享的千家诗:杜甫《南征·春岸桃花⽔》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南征·春岸桃花⽔》 唐/杜甫 春岸桃花⽔,云帆枫树林。
偷⽣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病南征⽇,君恩北望⼼。
百年歌⾃苦,未见有知⾳。
【译⽂】 桃花汛涨平了湘江两岸,飘忽如云的⽩帆驶过枫林。
为了活命我经常到异地去避难,如今⼜漂泊远⽅⼀路上泪洒⾐襟。
当此年⽼多病乘⾈南⾏的时候,⼀颗向北的⼼啊永念皇恩。
我苦苦地写了⼀辈⼦诗歌,可叹⾄今还没有遇到⼀个知⾳。
【注释】 ⑴桃花⽔:桃花盛开时节江河涨⽔。
⼜名‘“桃花汛”。
《岁时⼴记》载:“黄河⽔,⼆⽉三⽉名桃花⽔。
” ⑵云帆:⽩帆。
⑶避地:避难⽽逃往他乡。
⑷适远:到远⽅去。
沾襟:浸湿⾐襟,指伤⼼落泪。
⑸君恩:指唐代宗之恩。
代宗曾对杜甫两次授官(补京兆功曹和检校⼯部员外郎)。
君,指唐代宗。
⑹百年:⼈的⼀⽣,⼀辈⼦。
【赏析】 杜甫诗《南征》,作于唐⼤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距他去世只有⼀年。
诗作反映了诗⼈死前不久极度⽭盾的思想感情。
“春岸”⼆句写南⾏途中的春江景⾊。
“偷⽣”⼆句表现了诗⼈长年颠沛流离,远适南国的羁旅悲愁。
“⽼病”⼆句,道出了⾃⼰思想上的⽭盾。
杜甫仕途坎坷,壮志未酬,在诗坛的光辉成就⽣前并未得到重视,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活与思想的⾃我写照。
整⾸诗悲凉凄楚,令⼈怆然⽽涕下。
这⾸《南征》是⼤历四年(769)春,杜甫从岳阳赴长沙途中所作。
写作这⾸诗歌时,距诗⼈去世只有⼀年。
在诗歌中表现了诗⼈晚年极度⽭盾的思想感情。
诗歌⾸先写道:“春岸桃花⽔,云帆枫树林。
”这两句⾸先写南⾏途中的春江景⾊。
上句“春岸桃花⽔”是说,春⽔⽅⽣,桃花夹岸。
诗⼈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
特别要注意的是,诗⼈在这⾥运⽤了⾮常式句,以此突出了“春⽔”之美。
杜甫绝句 杜甫《绝句》赏析
杜甫绝句杜甫《绝句》赏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绝句四首(其一)》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翻译: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心情愉快所作。
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后两句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赏析一:杜甫世称杜少陵,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
杜甫的七言绝句不多,然而这一首却是中国最流行的小诗之一。
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极受文人学者所推许,可说是以俗为雅,雅俗共赏。
这首诗是杜甫广德二年(764)春初回草堂时写的,是杜诗写景的佳作。
四句诗一句一景,两两对杖,写法非常精致考究,但读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雕琢,十分自然流畅。
《唐宋诗醇》:“虽非正格,自是绝唱。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
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
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
《绝句四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绝句四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绝句四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诗人经过一段较长时的东川漂流,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笔,将所见所感,随意收入诗篇,四首绝句一挥而就,是杜诗中寓情于景的佳作。
其中第三首最为著名,曾作为唐诗名篇选入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作品原文:绝句四首杜甫其一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①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②吃,松高拟对阮生②论。
其二欲作鱼梁③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④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其三两个黄鹂⑤鸣翠柳,一行白鹭⑥上青天。
窗含⑦西岭⑧千秋雪,门泊东吴⑨万里船。
其四药条药甲⑩润青青,色过棕亭⑪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⑫怯成形⑬。
词句注释:①行椒:成行的椒树。
②朱老、阮生:杜甫在成都结识的朋友,喻指普普通通的邻里朋友;后世常用,“阮生朱老”或“朱老阮生”作为咏知交的典故。
③鱼梁:筑堰拦水捕鱼的一种设施,用木桩、柴枝或编网等制成篱笆或栅栏,置于河流中。
但因为这里的水势险恶(“青溪先有蛟龙窟”),所以有“竹石如山不敢安”之说。
④青溪:碧绿的溪水;⑤黄鹂:黄莺。
⑥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⑦窗含。
是说由窗往外望西岭,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日窗含。
⑧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
这是想象之词。
⑨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
成都水路通长江,故云长江万里船。
⑩药条、药甲:指种植的药材。
王嗣爽《杜臆》说:“公常多病,所至必种药,故有“种药扶衰病”之句。
⑪棕亭、草亭:言药圃之大。
杜甫患多种疾病。
故所到之处需种药以疗疾。
⑫隙地:千裂的土地。
⑬成形:指药材之根所成的形状,如人参成人形,茯苓成禽兽形,等等。
白话译文:(一)厅堂西边的竹笋长得茂盛,都挡住了门头,堑北种的行椒也郁郁葱葱长成一行却隔开了邻村。
看到园中即将熟的梅子,便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看到堂前的松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
杜甫诗词赏析5篇必看
杜甫诗词赏析5篇必看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内容】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析】:这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
只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杜甫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
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眼中之人吾老矣!【赏析】:《短歌行》是乐府旧题,称短歌是指歌声短促,这里可能指音调的急促。
王郎是年轻人,称郎,名不详。
司直是纠劾的官。
代宗大历三年(768)春天,杜甫一家从夔州出三峡,到达江陵。
这诗当是这年春末在江陵所作。
上半首表达劝慰王郎之意。
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正浓,拔剑起舞,斫地悲歌,所以杜甫劝他不要悲哀。
当时王郎正要西行入蜀,去投奔地方长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可以替王郎推荐,所以说“我能拔尔”,把你这个俊伟不凡的奇才从压抑中推举出来。
下面二句承上,用奇特的比喻赞誉王郎。
豫、章,两种乔木名,都是优良的建筑材料。
诗中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形容树高。
又说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沧茫大海翻腾起来,极力形容鱼大。
两句极写王郎的杰出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有所作为,因此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剑放下来,休息一下。
下半首抒写送行之情。
诗人说以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
“趿珠履”,穿上装饰着明珠的鞋。
《史记。
春申君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
”仲宣楼,当是杜甫送别王郎的地方,在江陵城东南。
仲宣是三国时诗人王粲的字,他到荆州去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高季兴在江陵建了仲宣楼。
送别时已是春末,杜甫用饮佩的眼光望着王郎,高歌寄予厚望,希望他入川能够施展才能。
眼中之人,指王郎。
古诗词赏析登高杜甫 登高杜甫赏析简短
第二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山途 中,两旁密林的树叶在疾风中纷纷摇落,一派衰败的景象。可若 是回头远眺,却能看见长江水没日没夜无休无止地滚滚而来。如 此,那些无边落木带给人的悲观情绪自然一扫而空,进而生出后 浪推前浪的无穷希望。所以尽管眼前是迷惘的,可无疑未来是光 明的!
第三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千里万 里,常年漂泊在外,伤秋、悲秋显然是寻常事,更何况还长期重 病缠身呢?可是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我”却依然不顾多病羸弱之躯,不要人搀 扶,也不用人陪,坚强地独自登高望远,何故?因为虽然周围 “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可是等到高台之上 “我”便能骋目游怀,看到前所未见的“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本诗气度恢弘,视野壮阔。通过近景与远景的鲜明对比,反 映了诗人对于个人苦难及世事艰危的达观,是诗人站在历史的高 度去看待当下及未来的哲学思维与人生境界的完美体现。
古诗词赏析登高杜甫 登高杜甫赏析简短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 此诗是颇为著名的一首诗,被前人誉为“古今七律第一”。 评价虽高,却没见到有一个解读正确的。今尝试简析之。 解读本诗,关键在“对比”二字。 且看第一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此联 上下句通过登山途中的仰视与俯视至少从两方面进行了对比。 (1)光影明与暗的对比。向上看,“风急天高”;向下看,却是 “渚清沙白”。前者昏暗,后者明净。前者令人心情抑郁,后者 使人眼前一亮。(2)情绪上悲与欢的对比。“猿啸哀”的背景是 “风急天高”;“鸟飞回”的背景是“渚清沙白”。鸟儿欢快地 回旋盘飞,正与猿猴的哀啼形成了巨大反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暗指国家危亡之际贤能却得不到任用,这与武侯和刘备的君臣际会正是天壤 之别。
• 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像古柏一样朴实无华,不以花 叶之美炫俗,英采自然外露,使世人惊异,愿意 不辞剪伐,陈力于庙堂,但没有人能把它送去。 古柏心苦,却不免为蝼蚁所伤;柏叶余香,乃为 鸾凤所喜。而自己的怀才不遇正是像这古柏一样。 诗人最后终于发出了“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浩叹。 • 诗的前六句为第一段,以古柏兴起,赞其高大, 君臣际会。“云来”十句为第二段,由夔州古柏, 想到成都先主庙的古柏,其中“落落”两句,既 写树,又写人,树人相融。“大厦”八句为第三 段,因物及人,大发感想。最后一句语意双关, 抒发诗人宏图不展的怨愤和大材不为用之感慨。
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 在杜甫看来,诸葛武侯之所以能够充分地施展自 己的才华,建立不朽功业,是因为君臣相知、相 济。“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 惜。”“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这看似写景、叙事,实在抒情,是在背后抒发自 己不能为当时朝廷理解重用,满腹的学问不能发 挥,难以报效朝廷的感叹。 • 如果说前八联还只是在赞赏武侯的同时暗含着诗 人对自己境遇的悲哀和感叹,那么后四联八句则 在曲尽体物之妙的基础上直抒胸臆,将古柏与自 己紧紧连在一起,句句写古柏,又句句写自己, 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材大难用的愤慨。以大厦 将倾暗喻国家的危机,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然 而大木重于丘山,万牛都因不能拉动而回首去看,
杜甫诗句赏析
《早花》赏析
早花 [唐]杜甫 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 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 直苦风尘暗,谁忧容鬓催。
杜甫的《早花》写于公元763年。从公元 755年安禄山在范阳反叛,到公元763年史 朝义败亡,安史之乱经过了漫长的八年。 “安史之乱”时,杜甫避居四川。公元763 年10月,吐蕃攻陷西京长安,焚掠一空。 唐代宗先期奔陕州,至12月方还都。杜甫 闻知此事,甚为忧虑,写下了这首忧民伤 时之作。
• 颔联巧运用对比,“一片影”写孤雁的渺 小孤独,“万重云”写云天的高远浩茫, 两相映衬,更见得离群失伴的孤雁漂泊云 天,无处投身的悲苦焦虑。“谁怜”反问, 渲泄滚滚诗情: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 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 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 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份离乱伤怀不正 如孤雁的哀哀长鸣吗?
• 颈联描写幻觉,刻画。孤雁被思念缠绕着,被痛 苦煎熬着,一刻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涯,望啊, 望啊,仿佛那失去的群雁老在它眼前晃动;它哀 唤声声,唤啊,唤啊,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 耳畔鸣响。这两句血泪文字以虚写实,亦幻亦真, 情深意切,哀痛欲绝。 尾联以“野鸦”来陪衬孤雁,感情浓烈,爱憎分 明。孤雁是思群念友,悲鸣不已,痛苦劳累,迫 切焦急;野鸦则鸣噪纷纷,了无意绪,无动于衷, 麻木不仁。两相比照,更见得孤雁的孤单可怜, 处境险恶,也可看出野鸦的鄙卑无聊,冷漠刻薄。
《孤雁》赏析
《孤雁》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孤雁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 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它那样孤单、 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 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 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安虽 命薄却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 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 很高。
• 这首诗借古柏以自咏怀抱,正意全在未一段,此 诗对偶句特多,凡押三韵,每韵八句,自成段落, 格式与《洗兵马》极相似。 • 全诗比兴为体,一贯到底;咏物兴怀,浑然一体。 句句写柏,句句喻人。言在柏,而意在人。前八 联十六句通过对古柏的赞誉,表现了诗人对诸葛 亮的崇敬之情,抒发了自己愿意像诸葛武侯一样 报效朝廷的理想。在这里,句句写古柏,句句喻 诸葛,句句又隐含着诗人自己。古柏的高大坚强, 雄劲飞动,古朴厚重,正是诗人敬仰的武侯的品 格,也是诗人对自己才华的心肯。
• 尾联呼应首句,直白苦忧。战乱频繁深重, 诗人深感苦痛忧虑:为战乱不息而忧;为 百姓疾苦而忧;为年华易迈而忧。诗的最 末两句,既可以是诗人的自况,也可以是 早花的表白。 • 统观全诗,诗人的情感深沉,以设问句 开篇,先问“西京安稳未”,接着说“不 见一人来”,显出诗人对国事的关注,对 百姓疾苦的忧虑和对战乱的厌恶。尾联直 说“直苦风尘暗”把对百姓疾苦急切忧虑 的痛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诗题为“早花”,诗人却从关注时局开篇, 为下文写花营造氛围。开篇,诗人便发出 疑问:长安太平了没有?继而又疑惑:怎 没有一个人告知准确消息。由此可见,诗 人心中仍然认为长安还不安稳,关切之情 溢于言表。首联伤时,传达了诗人对动荡 时局的关注和不安。
• 颔联、颈联感物伤时,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杏梅 怒放的图景。照应题目。借花开之早、之美、之 艳,反衬诗人感伤之浓烈,以乐景衬哀情。腊日, 即农历十二月。此时,在弯弯曲曲的巴江之畔, 山花已独自怒放了。这山花姿态盈盈,可与杏花 比美;色彩艳丽,可与春梅斗艳。诗人在此动荡 之时,将笔触置于一早开的山花之上,且着力呈 现山花怒放之美艳热烈,这是用乐景写哀情之法, 更衬出了诗人内心不安之浓、担忧之深、感伤之 重。“早花”这一意象的选择但通过自我生命的兴衰,同样能演绎宇宙的奥秘。 此时,不见一人来访,而诗人正是伺候光阴的花 儿,或许诗人与早花的互访,排遣了诗人的孤寂, 也让诗人默默地与“早花”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