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 第七章
测量学 第七章(1) 地形图基本知识
1:5000→四幅1:2000; 1:2000→四幅1:1000; 1:1000→四幅1:500。 矩形分幅及面积见表。
17
§7.2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矩形分幅和编号
7.2.3
矩形分幅的编号,一般采用该图幅西南角的x 坐标和y坐标以公里为单位,之间用连字符连接 。如3810.0-25.5。 编号时,1:5000坐标取至1km; 1:2000、1:1000,坐标取至0.1km; 1:500坐标取至0.01km. 小面积测图,还可采用其他方法编号。如行 列式或自然序数法。较大测区,测区有多种测 图比例尺时,应进行系统编号。
15
16
§7.2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矩形分幅和编号
7.2.3
为满足工程设计、施工及资源与行政管理的需要所 测绘的1:500、1:1000、1:2000和小区域1:5000比例尺 的地形图,采用矩形分幅,图幅一般为50cm×50cm或 40cm×50cm,以纵横坐标的整公里数或整百米数作为 图幅的分界线。50cm×50cm图幅最常用。
地貌符号
地势起伏小,地面倾斜角一般在2°以下,比高 一般不超过20m的——平地; 地面高低变化大,倾斜角一般在2°~6°,比高 不超过150m的——丘陵; 高低变化悬殊,倾斜角一般为6°~25°,比高 一般在150m以上的——山地; 绝大多数倾斜角超过25°的——高山地。 表示地貌的方法有多种,对于大、中比例尺主要 采用等高线法。对特殊地貌采用特殊符号。
《测量学》
第7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丁光亚 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地图:按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
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图,通称地图。
按内容分:普通地图及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综合反映地面上物体和现象一般特征的 地图,内容包括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如水系、地貌、植 被等)和社会经济要素(如居民点、行政区划及交通线
测量学第七章方向测量
2 坐标的反算
已知A点的坐标 X A 、y A , B点的坐标 X B 、yB ,计 算直线AB的平距 s AB 和坐标方位角 AB 。
推算公式: X
XB XA
AB arctanY / X
S AB X
2 AB
Y YB YA
Y
2 AB
arct an Y / X (90,90)
欲测直线AB的磁方位角,将罗盘仪安置在直线起点A, 挂上垂球对中。 松开球臼接头螺旋,用手前、后、左、右转动刻度盘, 使水准器气泡居中,拧紧球臼接头螺旋,使仪器处于 对中和整平状态。 松开磁针固定螺旋,让它自由转动,然后转动罗盘, 用望远镜照准B点标志,待磁针静止后,按磁针北端 (一般为黑色一端)所指的度盘分划值读数,即为AB边 的磁方位角角值,如下图所示。
3) 坐标纵轴方向(ordinates axis direction)
过地表任一点且与
其所在的高斯平面 直角坐标系或者假 定坐标系的坐标纵 轴平行的直线称为 点的坐标纵轴方向。
三、标准方向间的关系 1、真子午线方向与磁子午 线方向 因地极与磁极不一致,故 过地面某点的真子午线方向与 磁子午线方向不一致,两者的 夹角为磁偏角δ。某点的磁子午 线在真子午线以东称东偏,磁 偏角取正号;西偏时取负号。
N Ⅳ Ⅰ RAB=北东60° α AB=60° B α BA=240° RBA=南西60° A Ⅲ Ⅱ
N
Ⅳ
Ⅰ RAB=北东60° α AB=60°
B
α BA=240° RBA=南西60°
A
Ⅲ Ⅱ
3、方位角与象限角的关系 象限Ⅰ 北东R=α 象限Ⅱ 南东R=180°-α 象限Ⅲ 南西R=α-180° 象限Ⅳ 北西R=360°-α 4、方位角的测定 ①用罗盘测定磁方位角 ( 根据当地δ、γ可换算出坐标方 位角) ②测定真方位角 用陀螺测定真方位角 用天文观测测定真方位角
测量学四版 七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36
各种比例尺代码见表l—4
2-6
2-7
1 : 100万~l : 5 000
地形图的行、列编号
2-37
[例2—1] 1 : 50万地形图的编号(图2—38) 晕线所示图号为J50B001002。(B——1:50万比例尺代码) [例2—2] 1 : 250 000地形图的编号(图2—39) 晕线所示图号为J50C003003。 (C——1:25万比例尺代码)
内图廓:
西图廓是经线 109°00´
南图廓是北纬36°00´
1:1万~1:10万中小比例尺图还绘有: 四、 三北方向图:(真北,磁北,坐标北)
利用三北方向图可对图上任一方向的坐标方位角、真方位
角与磁方位角进行换算。
返回
§7-4 地物符号
地物: 地面上自然与人工形成的物体,可用地物符号将实地的 地物在图上表示出来.
B-3 C-3
B-4 C-4 C-5 C-6
作业:
思考题与习题
P136 1、2
返回
§7-3 地形图图外注记
一、图名和图号
•图名:本幅图的名称, 例: 王家湾
• 图号:标注在图名的下方,据分幅和编号方法而定;
二、接图表
在图纸的左上 方又叫邻接图表
说明本图与邻
图的关系,供索 图时用。
三、图廓 • 地形图图廓是一幅图的范围线。 矩形分幅和梯形分幅的图廓及图廓外注记有不同之处。 1、矩形分幅地形图的图廓 1)地形图图廓 •内图廓线: 坐标格网线,也是图幅的边界线。如图2-27 •外图廓线: 装饰作用的粗黑线。
短线间的长度表示实地经差或纬差1´。
测量学 习题和答案 第七章 控制测量
第七章 控制测量1、测绘地形图和施工放样时,为什么要先建立控制网?控制网分为哪几种?答: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所以要先建立控制网。
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2、导线的布设形式有哪些?选择导线点应注意哪些事项?导线的外业工作包括哪些内容?答:导线点布设形式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导线网。
选择导线点应该注意:(1)相邻点间必须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3)视野开阔,便于测图或放样;(4)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导线点外业工作包括:(1)踏勘选点(2)测角(3)量边(4)联测3、已知A 点坐标x A =437.620,y A =721.324;B 点坐标x B =239.460,y B =196.450。
求AB 之方位角及边长。
m D X Y X m Y AB AB AB AB AB AB 035.5616.59812496.59816918016.198874.524arctan 1800,016.198620.437460.239,874.524324.721450.196='''='''+=--+=<∆<∆-=-=∆-=-=∆o o α4、闭合导线1-2-3-4-5-1的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列入表7-30,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999.499,001.500,569.372,251.315,628.521,433.215,163.615,189.369198.586198.86500593.435407.64500,430.127,750.184,059.149,818.99,535.93,756.153,965.28,404.66198.8661.10785.763174.0223.86407.6461.10785.76315.0386.64200013300185.763230.01230.0174.015.0174.0481.127018.149494.93982.28223.8615.0794.184853.99721.153390.66386.64481.127sin ,794.184cos 018.149sin ,853.99cos 494.93sin ,721.153cos 982.28sin ,390.66cos 223.86sin ,386.64cos 00541260015871800063341800063340331891800394303180039430300928718003812111800381211036012518000521561800052156000215018000541261800054126033189212431890092872121928703601252124601250002150212102150001587212115871180)25(2431892192872460125210215021158711554433121212125151454534342323121212121212222251515151515145454545454534343434343423232323232312121212121215112545514344532334212231254321=========+='∆+==-='∆+=='∆='∆-='∆='∆-='∆--='∆='∆-='∆=⨯-=⨯∑-+∆='∆-=⨯--=⨯∑-+∆='∆<==∑==+=+==+--+==++---===∆==∆-==∆==∆-==∆-==∆==∆-==∆==∆-==∆'''='''-+'''='-+='''='''-+'''='-+='''='''-+'''='-+='''='''-+'''='-+='''='''-+'''='-+='''='''=''-'''=''''=''-'''=''''=''-'''=''''=''-'''=''''=''-'''=''=⨯--'''+'''+'''+'''+'''=Y X Y X Y X Y X Y Y Y X X X Y X Y X Y X Y X D D f Y Y D D f X X D f K f f f f f D Y D X D Y D X D Y D X D Y D X D Y D X f y x y x y x ααααααααααβααβααβααβααβαααββββββ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5、附合导线的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列入表7-31,计算附合导线各点的坐标。
测量学第7章地形图基本知识
(1)数字比例尺
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尺称为数字比例尺,数字比例尺注记在南 图廓外下方中央位置。
由式(7.1)可知,比例尺分母愈大,分数值愈小,比例尺就愈小;反之,
分母愈小,分数值愈大,比例尺就愈大。地形图按比例尺大小分为大、中、 小三种,1∶100万~1∶20万的地形图为小比例尺地形图;1∶10万~1∶2.
的代码组成。例如北京某地的经度为东经116°24′20″,北纬 39°56′30″,其所在1∶100万图的编号为J—50,如图7.2所示。
这里须说明的是,由于高斯投影六度带的带号是从零度经线起,自西向东分
带,而1∶100万分幅“纵行”是从180°经线自西向东分行,对于地处东半 球的我国而言,它们的关系为
号是在1∶1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相应的代号,例如J—50—72—B。
1∶2.5万的地形图是以经差7′30″,纬差5′,按一分为四的方法,将一幅 1∶5万的图分成四幅1∶2.5万的地形图,分别用1,2,3,4作为代号,其编
号是在1∶5万图幅号之后加上相应的代号,例如J—50—72—B—4。
1∶1万的地形图是以经差3′45″,纬差2′30″,按8行8列的方法,将一幅 1∶10万的地形图分成64幅1∶1万的地形图,分别用(1),(2),„,(
带号=纵行编号-30
图7.2北半球东侧1∶100万地图的分幅与编号
(2)1∶50万、1∶25万、1∶10万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这3种比例尺地形图总的关系如图7.3所示。
1∶50万的地形图是以经差3°,纬差2°,按2行2列的方法,将每一幅
1∶100万的图分为四幅1∶50万的地形图,分别以A,B,C,D为图的代号, 其编号是在1∶100万图幅编号之后加上相应的代号,例如J—50—B。
测量学七八章
绘制剖面图示例:
92.5 93.4
N
M
a
b
c
94
93
92 91 90
89
M
a
b
c
N
内插等高线与做剖面线练习
●
60.3
●
60.1
●
M′ 60.2
M
●
O
●
N
●
71.3 69.5
65.2
●
●
60.3
60.1 N′
●
60.2
第八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测设水平距离
§2 测设水平角
§3 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y A ya
b
g
c
af lM af bf
ae lM ae ed
f a
A
h d
e
三、求图上直线的方向
1.图解法:用量角器在图上直接量取。
2.解析法:若A、B不在同一幅图上,或要求精度高一些,可先量出两点的坐 标,然后按坐标反算方法,计算方位角aAB,即 y y yA a AB arctan arctan B x xB x A
§2 地形图的图幅、图号和图廓
一、地形图的分幅和图号
1.梯形分幅与编号 ⑴分幅
梯形分幅是指按经纬线度数与经差、纬差值进行地形图分幅,南北
边线由纬线构成,东西边线由经线构成,其图幅形状为梯形。我国基本 比例尺地形图均以1:1 000 000 地形图为基础,按规定的经差与纬差划 分图幅。 1:1 000 000 地形图的分幅采用国际1:1 000 000 地图分幅标准。每 幅1:1 000 000 地形图的范围是经差6°、纬差为4°。
测量学 第七章
7.2.5 等高线的种类
1、首曲线:按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 2、计曲线
为了用图方便,每隔四级首曲线描绘一根较粗的等高线,称 为计曲线(或加粗等高线)。 地形图上只有计曲线注记高程,首曲线上不注记高程。 3、间曲线 当首曲线不能详细表示地貌特征时,则需在首曲线间加绘间 曲线。其等高距为基本等高距的 1/2,故也称半距等高线,一般 用长虚线表示。 4、助曲线 如采用了间曲线仍不能表示较小的地貌特征时,则应当在首 曲线和间曲线间加绘助曲线 。其等高距为基本等高距的 1/4,一 般用短虚线表示。
(2) 宽底符号(蒙古包、烟囱、水塔等),在底线上; (3) 底部为直角形的符号 (风车、路标等 ),在直角的顶点 ;
(4) 几种几何图形组成的符号(气象站、无线电杆等),在 其下方图形的中心点或交叉点;
(5) 下方没有底线的符号(窑、亭、山洞等),在其下方两 端点间的中心点。
(二) 地貌符号
最常用的地貌符号是等高线。
7.2 地貌与等高线
7.2.1 等高线原理
等高线: 地面上高程相等 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即水平面(严格来说应是水准面) 与地面相截所形成的闭合曲线 。 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优点: 能简单而正确地显示地貌的形 状;能根据它较精确地求出图 上任意点的高程。 因此, 工程上用的地形图, 都用等高线表示地貌。
地球表面的形状可分为地物和地貌两大类。 地形:就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地物: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物体和人工建(构)筑物; 地貌: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如高山、丘陵等。 地形测量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把错综复杂的地形测量出来, 并用最简单、明显的符号表示在图纸上,最后完成一张与实地 相似的地形图,上述符号称为地形图符号。 地形图符号分类:地物符号、地貌符号和注记符号 。地形图 符号的大小和形状,均视测图比例尺的大小不同而异。 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符号、图廓形式、图上和图边注记字体 的位臵与排列等,都有一定的格式,总称为图式。 为了统一全国所采用的图式以及用图的方便起见,国家测绘 总局制定了几种比例尺地形图图式。
测量学 第七章 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2.矩形分幅与编号
——以坐标格网线划分图幅范围,通常使用于 1:5000以下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分幅。
(1)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的正方形分幅
基本分幅: 1:5000
比例尺 图幅大小
(厘米)
1:5000 1:2000 1:1000 1:500
40×40 50×50 50×50 50×50
实地面积
三、地形图的图式符号
《地形图图式》是由国家测绘局统一制定的 地物、地貌符号的总称(见表9-2)。图式符号 分以下两类:
(一)地物符号 (二)地貌符号
(一)地物符号
1.比例符号——轮廓大,按比例缩小;
2.非比例符号——轮廓小,重要,用专用符号表示; 四类专用符号: 几何图形符号,地物中心即几何图形中心; 宽底符号,底线中心即地物中心; 直角形底符号,其直角顶即地物中心; 不规则几何图形符号,其下方端点连线中心即 地物中心。
下图所示为东半球北纬1:100万地图的国际分幅和编号
北京某处的纬度为北纬 39°56′23″,经度为东经 116°22′53″, 则所在的1:100万比例尺图的图幅号是J-50
3.梯形分幅与编号
(1)旧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1:50万、1:25万、1;10万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这三种地图编号都是在l:100万图号后分别加上自己的代 号所成。
H50C002004
002 004
小比例尺地形图
*比例尺的大小即比例尺分数值的大小。
4.比例尺精度
——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长度(受人眼判断力限制所致)。
表9-1
比 例 尺 1 500 1 1000
比例尺精度
(cm)
5
10
测量学与地图学(第七章)
ds ' m ds
Vm m 1
= 0 不变 > 0 变大 < 0 变小
2)面积变形 面积比和面积变形: 投影平面上微小面积(变形 椭圆面积)dF′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微小圆面 积)dF之比。
P 表示面积比 Vp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表示面积变形
dF’
πa * r * b * r
P=
dF
=
π r2
= a*b
其中,等距投影是在特定方向上没有长度变形的任 意投影(m=1)。
§3
一.
地图投影的选择
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
1.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
2.制图比例尺
3.地图的内容
4.出版方式
1.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
2.制图比例尺
不同比例尺地图对精度要求不同,投影亦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对精度要求高,宜采用变形 小的投影。
测量学与地图学
电子教案
第七章、地图投影
第七章、地图投影
§1 、地图投影及其变形
§2 、地图投影的分类
§3 、地图投影的选择
§4 、地图投影的判别
§1 、地图投影及其变形
一 、地图投影
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网转换 到平面上,使地面点位的地理坐标 (λ、φ) 与地图上相 对应点位的平面直角坐标(x,y) 或极坐标 (δ,ρ)间,建立 起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③等距割圆锥投影
条件:m = 1 ;
原苏联出版的苏联全图,采用(j1 = 47 ° ; j2 = 62 °)的该投影。
3. 伪圆锥投影
由法国彭纳(R. Bonne)在圆锥投影的基础上,根据某些 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设计而成,故又称彭纳投影(等积投影)。
测量学-第七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2) 山脊与山谷
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合水线。 山脊最高的棱线称山脊线。山脊线又称分水线。
1
§8-1 地形图测绘的基本知识
3)鞍部
§8-1 地形图测绘的基本知识
4)陡坡与悬崖
1
§8-3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方法
一、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1. 图幅的划分
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幅的大小:50cmx50cm 或50cmx40cm 覆盖区域大小:
§8-1 地形图的比例尺
(2)图示比例尺
直线比例尺是最常见的图示比例尺。
§8-2 地物和地貌在地形图上的 表示方法
二、地形图图式
地形: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地物:指地面天然或人工形成的各种固定物体,如河流、 森林、房屋、道路、农田等; 地貌:指地表面的高低起伏形态,如高山、丘陵、平原、 洼地等。
地形图图式:是地形图上地物、地貌符号的总称。
第七章 大比例尺地形 图测绘
主要内容
➢地形图比例尺 ➢地物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 ➢数字化测图方法
§8-1 地形图的比例尺
一、地形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某一直线的长度d,与相应实地的水平距离D之比,用 分子为1的形式表示
d1 DM
1.比例尺种类
(1)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是用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分数表示。如:1:500、 1:2000、1:1万、1:100万等
1. 地物符号 (面状符号)
按几何形状:面状符号,点状符号,线状符号 按与比例尺的关系:依比例符号,半依比例符号,不依比例符号
(1)依比例符号
当地物的轮廓尺寸较大时,常按测图的比例尺将 其形状大小缩绘到图纸上,绘出的符号称为依比 例符号。如房屋等符号。
(2)不依比例符号(点状符号)
测量学7第七章资料
图 7-7 对角线法绘制坐标格网
控制点 A 的坐标为 x=63302.34m,y=15333.33m,可知该点在 63.2
与 63.4 以及 15.2 和 15.4 之间,它与此方格西南角坐标的纵坐标差x
=102.34m,y=133.33m,展完后,应对图上所展控制点进行检核,
要求控制点之间的图上长度与其理论长度之差不应大于 0.2mm。
• 助曲线:按h/4基本
等高距用虚线加绘半 距等高线
§7-2地形图的测绘
测绘地形图的方法有传统方法和电子速测仪自动测图系统。传统方法 主要有大平板仪测图法,经纬仪测图法;电子速测仪自动测图系统则是 将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成图一体化。
测图过程遵循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测图控制测量的方法在小地区的 控制测量中已经介绍过了。地形图碎部测量是以测图控制点(图根点) 为测站,用经纬仪、大平板仪、电子速测仪等测量仪器,采用某种测量 方法,测定碎部点(地物、地貌特征点)的位置,并按规定的比例尺展 绘到图纸上,加注地物、地貌符号,最后经过整饰使之成为地形图。
h
• 等高线间距(等高距h):
两相邻等高线高程之差
• 平距 (d):两相邻等高线间 的水平距离
• 坡度(i): i h
d
d
四、等高线
1、等高线的概念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连接而成的
连续闭合曲线 。
等
高 5m
距
75m 70m
水平面
3、 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山顶点
鞍部点
山脊线
山谷线
典型地貌等高线
第七章 地形图的测绘
§7-1 地图的基本知识 • 地图的特性 • 地图以特有的数学基础、图形符号和抽象概括
法则表现地球或其他星球自然表面的时空现象, 反映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等人文现 象的状态、联系和发展变化。它具有以下的特 性: • 1.可量测性 • 2.直观性 • 3.一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5 等高线的种类
1、首曲线:按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 2、计曲线
为了用图方便,每隔四级首曲线描绘一根较粗的等高线,称 为计曲线(或加粗等高线)。 地形图上只有计曲线注记高程,首曲线上不注记高程。 3、间曲线 当首曲线不能详细表示地貌特征时,则需在首曲线间加绘间 曲线。其等高距为基本等高距的 1/2,故也称半距等高线,一般 用长虚线表示。 4、助曲线 如采用了间曲线仍不能表示较小的地貌特征时,则应当在首 曲线和间曲线间加绘助曲线 。其等高距为基本等高距的 1/4,一 般用短虚线表示。
7.1.2 图的比例尺
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之比, 称为图的比例尺(缩尺)。表示方法:数字比例尺和图示比 例尺。 1、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比例尺用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分数表示 的比例尺。
设图上的线段长度为 S,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为 l, M为比例尺的分母,则图的数字比例尺为:
求等高线通过点 地性线上各点均为坡度变换点,即相邻两点之间为同一坡度。 通常变坡点高程不等于基本等高线高程,需要先求出等高线 通过点,再求出基本等高线的位置。 在两个变坡点之间的等高线通过点的高程可按比例内插求得。 3 勾绘等高线 在绘图现场图纸上连接地性线,求等高线通过点与勾绘等高 线。应边测边绘等高线,对照实地勾绘等高线可逼真地显示地 貌形态,并便于检查测绘中的各种错误。 对照实地勾绘等高线时要运用概括原则。山坡面上小起伏与 变化,按等高线总体走向进行制图综合。 描绘等高线时要均匀圆滑,不要有死角或有出刺现象。 如果在平坦地区测图,需用高程碎部点来表示地面的起伏。 高程碎部点简称高程点。平坦地区有地物时则以地物点高程 为高程碎部点,无地物时则应单独测定高程碎部点。
2
7.3 常规测图方法
地形图测绘是表示地面点位臵及各地面点之间相互位 臵关系的图解方法,是将地面点测量成果图解地绘在图 上。 地形图测绘分为测量和绘图两大步骤。 地形图测绘是对地物、地貌特征点(亦称碎部点)进行测 绘 。地形图测绘亦称碎部测量,测定出各碎部点的平面 位置和高程并按比例缩绘于图纸上。 由于按规定比例尺缩绘,图上碎部点连接成图形与实 地碎部点连接图形呈相似关系,其相似比值即为地形图 比例尺数值。
(三) 注记符号
注记符号是地物符号和地貌符号的补充说明,如城镇、
铁路等的名称,河流的流向及流速。
注记符号可用文字、数字或线段表示。
7.1.4 地形图的图幅、图号和图廓
(一) 图幅:图的幅面大小,即一幅图所测绘地貌、地物的范 围。形状有梯形和矩形两种,其确定图幅大小方法各不相同。
(二) 图名:一般地形图的图名,用本幅图内最大的城镇、村 庄、名胜古迹或突出的地物、地貌的名称来表示,图名写在图 幅上方中央。
7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7.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7.1.1 平面图、地形图和地图
为了将地物地貌绘到图 上,理论上必须从地面各 特征点向水准面作铅垂线。 铅垂线与水准面的交点称 为地面各特征点的垂直投
影。
在小区域内,由于水准面可用水平面代替,因此,将地面 的点位和图形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然后,相似地将图形按一 定比例尺缩小绘在图纸上,这样制成的图称为平面图。 平面图上仅表示地物,不表示地貌。
如果图上不仅表示出地物的位臵,而且还用特定符号把地 面上高低起伏的地貌表示出来,这种图称为地形图。
地形图是最详细的图,其用途也最广。
在大区域内或整个地球范围内测图时,必须将地面各点投 影到地球椭圆体面上,然后,用特殊的投影方法展绘到图纸上, 这样制成的图称为地图。 地图上各处的比例尺是不同的,而平面图上各处的比例尺 是相同的。
7.2.2 等高距和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线平距
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或称等高线间隔)。 相邻等高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 《规范》规定,在一个测区内只能采用一种等高距。用 等高线表示地貌时,对于等高距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在选择等高距时,应结合图的用途、比例尺以及测区地
形坡度的大小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1 M
S l
1
l S
2、图示比例尺
图示比例尺:用线段表示的比例尺。 优点,可以减少计算和避免图纸变形的影响。
种类:直线比例尺与复式比例尺。最常用的是直线比例尺。
地形图按比例尺的不同,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种。 大比例尺图: 1∶500 、 1∶1000 、 1∶2000 、 1∶5000 的地形图。 中比例尺图: 1∶1 万、 1∶2.5 万、 1∶5 万、 1∶10 万的地形图。 小比例尺图:1∶20万、1∶50万、1∶100万的地形图。
地球表面的形状可分为地物和地貌两大类。 地形:就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地物: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物体和人工建(构)筑物; 地貌: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如高山、丘陵等。 地形测量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把错综复杂的地形测量出来, 并用最简单、明显的符号表示在图纸上,最后完成一张与实地 相似的地形图,上述符号称为地形图符号。 地形图符号分类:地物符号、地貌符号和注记符号 。地形图 符号的大小和形状,均视测图比例尺的大小不同而异。 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符号、图廓形式、图上和图边注记字体 的位臵与排列等,都有一定的格式,总称为图式。 为了统一全国所采用的图式以及用图的方便起见,国家测绘 总局制定了几种比例尺地形图图式。
3、地形图比例尺精度
地形图上所表示的地物、地貌细微部分的精确与详尽程度, 受比例尺精度的影响。
人眼分辨角值为 60″,在明视距离 (25cm) 内辨别两条平行线 间距为 0.1mm ,区别两个点的能力为 0.15mm 。因此,通常将 0.1mm称为人眼分辨率。 地形图比例尺精度:地形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
7.2.6 等高线的描绘方法
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程序是先测定后绘图。测定对象是地貌 的特征点。
地貌特征点:山顶、鞍部、山脊线与山谷线上的坡度变换点 和山脚点、山脚坡度变换点和山坡面倾斜变换点等。
将测定的地貌特征点的平面位置按比例尺以垂直投影方法缩 绘到图纸上,并在其旁注记该点高程(高程注记按图式规定), 上述工作完成后便可进行等高线描绘。 1、连接地性线 山顶、鞍部、山脚点与地性线,这些地貌因素决定着山脉的 大小、形状和走向。自山顶至山脚用细实线连接山脊线上各变 坡点,用细虚线将山谷线上各变坡点连结。 通常地貌形态是山脊与山谷间隔排列,即两条分水线夹一条 合水线,两条山谷线夹一条山脊线。
7.3.1 测图前的准备
工作测图前,须踏勘了解测区的地形,抄录控制点的平面及 高程成果,了解其完好的程度。 检查和校正仪器,准备工具材料,拟定作业计划以及在图纸 上绘制坐标格网、图廓线和展绘控制点。 1、图纸 地形测图一般选用一面打毛的乳白色半透明聚脂薄膜图纸。 亦可选用优质的绘图纸作为原图纸进行测绘。 2、绘制坐标格网 在测图纸上精确地绘制10cm×10cm的直角坐标方格网,以准 确地将控制点(图根点)展绘在原图上。 小方格边长的误差不超过±0.2mm,对角线(14.14cm)长度 误差不大于±0.3mm,对角线上各点应在一条直线上,偏离不大 于±0.2mm 展绘方格网的工具:直角坐标展点仪、格网尺,或比较精确 的直尺按对角线法进行。
介于相邻两个山头之间、形似马鞍的低凹部分,称为鞍部,它是 两条山脊线和两条山谷线相交之处。 山丘和盆地的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两者形状很相似。须在等高 线上注记高程或画出示坡线来区别。示坡线 是垂直于等高线而指向 下坡的短线。 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凸出的曲线,两者的形 状也很相似。山脊的等高线是向着山脊线降低的方向凸出,山谷的 等高线则是向着山谷线升高的方向凸出。山脊和山谷,根据等高线 上的高程注记或画示坡线来加以区别。 有些特殊地貌,如悬崖、峭壁、冲沟、雨裂等,不能用等高线表 示,要用地形图图式中规定的特殊符号来表示。
(一) 地物符号地物符号
一般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线状符号三种。 1、比例符号 将地面上实物的轮廓,按测图比例尺缩小,然后绘制在 图上的符号称为比例符号,又称轮廓符号。
2、线状符号
凡是长度能依比例,而宽度不能缩绘的狭长地物符号 , 称为线状符号或半比例符号。 这种符号的长度依真实情况测定,而其宽度和符号样 式有专门规定。
7.2.4 等高线的特性
等高线的特性如下: (1) 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程相等;
(2) 等高线必定是一条闭合曲线,不会中断,由于一幅图所示的 范围有限,如在本图幅内不闭合,则在相邻图幅内仍最终自成闭合;
(3) 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为两条;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或者合并成一条;在悬崖处的等高线虽然相交,但必须有两个交点 ; (4) 等高线愈密则表示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稀则表示坡度愈缓, 等高线之间平距相等则表示坡度相等; (5) 经过河流的等高线不能直接跨越而过,应该在接近河岸时, 渐渐折向上游,直到与河底等高处才能越过河流,然后再折向下游 渐渐离开河岸; (6) 等高线通过山脊线时,与山脊线成正交,并凸向低处;等高 线通过山谷线时,则应与山谷线成正交,并凸向高处。
7.2 地貌与等高线
7.2.1 等高线原理
等高线: 地面上高程相等 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即水平面(严格来说应是水准面) 与地面相截所形成的闭合曲线 。 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优点: 能简单而正确地显示地貌的形 状;能根据它较精确地求出图 上任意点的高程。 因此, 工程上用的地形图, 都用等高线表示地貌。
(三) 图号:在保管、使用地形图时,为使图纸有序地存放和 便于检索,要将地形图进行编号。此编号称为地形图图号。图 号标注在图幅上方图名之下。 (四) 接图表: 本幅图与相邻图幅之间位臵关系的示意图 ,供 查找相邻图幅之用。位于在图幅左上方,它给出了与本幅相邻 八幅图的图名。
(五) 图廓
图廓有内外图廓之分 。内图廓线就是测量边界线。 内图廓 之内绘有10cm间隔互相垂直交叉的短线,称为坐标格网。矩形 图幅内图廓线也是公里格网线。梯形分幅图廓线为经纬线。 受子午线收敛角影响,经纬线方向与坐标网格方向不一致。 在1∶10万及其以下比例尺地形图图廓内既有公里格网又有经 纬线,大于1∶5万比例尺地形图上不绘经纬线。其图廓点坐标 用查表方法找出。 外图廓线是一幅图最外边界线,以粗实线表示。 有的地形图 ( 如 1∶1 万、 1∶2.5 万图 ) 在内外图廓线间有一 条分图廓线。 在外图廓线与内图廓线空白处,与坐标格网线对应地写出 坐标值。 另外有接图表、图名、图号,尚应注明测量所用的平面坐 标系、高程坐标系、比例尺、测绘日期和测绘单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