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单元测试)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2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单元测试)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2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单元测试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一、填空题1.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大约住了月,孕妇临产前,胎儿、胎盘及羊水的总重量约为5.5千克。

2.下面动物中,是胎生的画“O”,是卵生的画“△”。

3.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对植物有一定的危害。

常见的喜欢捕食蚜虫的昆虫有。

和蚜虫做朋友的昆虫是,因为它喜欢吃蚜虫分泌的蜜露。

4.鸡蛋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食物,它包括卵壳、、、等结构。

5.像蚂蚁、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类;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类。

6.鱼类和昆虫类的繁殖方式是。

7.将下列动物按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分类。

(将序号填写在—上。

每个0.5分,总计5分)①羊、②蜻蜓、③兔子、④蝴蝶、⑤熊猫、⑥鸡⑦狗、⑧鲤鱼、⑨苍蝇、⑩猪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

二、判断题8.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

()9.小鸡是有卵孵化而来的,这种出生方式称为卵生。

10.蚕茧里面黑色的一团东西是蚕的粪便。

()11.鸡卵、龟卵、蛇卵、蚕卵外面有一层硬壳,它们能在陆地上存放、孵化。

12.胎生的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来喂养后代。

13.我们人和蚕一样,也是有生命周期的。

()14.鸭嘴兽是哺乳动物中的"另类",以卵生的方式繁殖后代,却用乳汁哺育幼儿。

()三、单选题15.按人的不同生长时期的特点,三年级的大部分同学处于()。

A.幼儿期B.儿童期C.青年期D.中年期16.图中的昆虫是蚕的()。

A.幼虫B.成虫C.蛹D.卵17.下图中植物上“长出”的丝状物、下部的颗粒状物都是草蛉卵的构造。

这些卵会孵出草蛉,与草蛉的外形最相似的是图()。

A.B.C.18.根据昆虫的共同特征,可以断断下列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

A.B.C.19.下列动物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是()A.蜈蚣B.苍蝇C.蜘蛛D.变色龙20.卵壳的主要作用是()。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1.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沙漠里的降水很少,白天阳光强烈,气温很高,夜晚气温骤降。

仙人柱喜温暖向阳环境,耐干旱,适宜生长在炎热干旱的沙漠中。

高山上的土层很薄,气温很低,经常被积雪覆盖。

雪松耐阴抗旱,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分布范围广,可生活在高山上。

热带草原上的降水比较集中,一段时间干旱,另一段时间大量降水,一年中干季,雨季分明。

水瓶树的树干里储存水,抗干旱能力强,适宜生长在热带草原。

热带沿海地区全年高温,有些地方长受季风影响。

椰子喜光,在高温多雨,阳光充足和海风吹拂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适宜生长在热带沿海。

3.叶子有正面和反面,表面光滑,颜色更深的一面,为叶片的正面。

大叶黄杨树叶比杨树树叶厚,光滑,大叶黄杨树叶上覆盖有比较厚的蜡质,所以较光滑。

杨树靠(落叶减少水分蒸发和养料消耗)过冬,大叶黄杨靠(树叶表面蜡质减少蒸发)过冬。

4.沙漠植物主要有仙人球,沙棘,骆驼刺,梭梭树,胡杨,仙人掌,沙葱,沙芦草,复活草。

沙漠中的植物的茎长得特别肥大,帮助植物储存充足水分,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为植物吸收更多水分。

仙人掌和芦荟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5.仙人掌储水秘密的秘密是:仙人掌的叶(呈针状),而且茎表面有(蜡质)覆盖,水的蒸发量极少。

沙漠植物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强大的根系,叶细小,表面有不透水的覆盖层。

6.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几类: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

7.水葫芦漂浮的秘密:压入水中后松手,它会上浮,用手挤很松软,掰开里面有大量孔洞。

原因:水葫芦里有大量气体,比较轻,容易漂浮。

8.观察金鱼藻的特点:搅动水槽里的水茎随水流扭动,往水槽里加水后整体漂浮。

原因:植株较轻,不固定在水底时,能漂浮。

茎柔软,在水流中不易折断。

9.莲的叶柄和地下茎内有(中空的管道),以保证植株的水下部分对氧气的需求。

红树能在海边茁壮成长,是因为从主干上长出了许多(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物的稳定,有许多指状的(呼吸根)伸出地面,帮助植株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知识要点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知识要点

第二单元 知识梳理知识要点一、动物的卵1、有卵壳:蛇卵、龟卵、鸡卵(蛋)等。

2、无卵壳:蛙卵、鱼卵、蚂蚁卵等。

3、鸡蛋的组成:卵壳、卵黄、卵白、气室和胚盘。

4、小鸡由胚盘发育而来,胚胎发育的营养由卵黄提供。

二、蚕的一生1、蚕的生命从卵开始,一个蚕卵就是一条生命。

蚕卵很小,颜色是淡黄色或者黄色,呈椭圆形。

2、蚕的幼虫。

(1)刚出生的蚕是黑色的,很小,像蚂蚁一样,叫蚁蚕。

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变白,变大了。

(2)龄期:5个龄期。

生鸡蛋熟鸡蛋胚盘卵黄卵壳(3对)(4对)(9对)(尾足) (1对)(3)蚕的身体特征: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口器和单眼,有8对足,身体两侧有气门。

(4)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食物,还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蚕和蛹(1)蚕茧是指桑蚕蛹期的囊形保护层,通常为白色,内含蛹体。

(2)蛹的特点:不吃东西,受刺激会动。

(3)蛹的身体特征: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型粗短,纺缍型,黄褐色,两侧有气门。

(4)蛹和蚕的幼虫比较:虽然蛹和蚕的形状、颜色都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头、胸、腹、体节和气门。

(5)其他经过蛹阶段的动物:除了蚕,还有很多动物的一生也会经过蛹的阶段,如苍蝇、蜜蜂、蚊子和蝴蝶等。

4、成虫。

(1)从蚕茧里钻出来的蚕蛾,是蚕的成虫,与蚕的幼虫和蚕蛹有巨大的不同。

(2)蚕蛾类别:雌蚕蛾和雄蚕蛾。

(3)蚕蛾特点:不吃东西、不会飞、会爬行。

(4)蚕蛾的身体特征: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胸部有2对翅膀和3对足。

(蚕蛹蚕蛾气门体节腹胸头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能看清眼、口器、触角头部长有眼、口器、触角胸部有盾片、胸足胸部长有2对翅膀和3对足腹部有体节腹部有体节5、与蚕蛾形态结构相似的动物: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与蚕蛾形态结构相似的动物有蚂蚁、蜻蜓、蝴蝶、蜜蜂、蝗虫、螳螂等。

6、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通常有2对翅(有的昆虫的翅退化)和3对足,翅和足都位于胸部,身体由一系列体节构成,进一步集合成三个体段(头、胸、腹),头上有1对触角,骨骼包在身体外部。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研究并认识不同季节的特点。

3. 掌握四季的变化顺序。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季节的名称和特点。

2. 理解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季节的名称和特点- 春天:春暖花开,天气温暖,绿色植物生长旺盛。

- 夏天:天气炎热,阳光强烈,人们穿轻薄衣服,喜欢游泳和野餐。

- 秋天:天气凉爽,树叶变黄,果实成熟,人们喜欢吃水果。

- 冬天:天气寒冷,雪花飘落,人们穿厚重衣物,喜欢打雪仗和滑冰。

2. 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春天:气温升高,人们感觉舒服,晒晒太阳有益健康。

-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要注意防晒,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 秋天:天气凉爽,人们适合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 冬天:天气寒冷,人们要保暖,多吃些温暖的食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四季的特点。

2. 讲解:老师简要介绍每个季节的特点。

3. 图片展示:利用图片展示每个季节的特点和相关活动。

4. 活动实践: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对不同季节的喜好和感受。

5. 情景练:设置情景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6.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季节的变化顺序和特点。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情景练中的表现,包括对季节名称的掌握和对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理解。

2. 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季节的名称和特点](季节的名称和特点.jpg)![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jpg)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了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生在活动实践和情景练习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体上,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掌握较好。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二单元知识点填空第六课1.地球上的动植物(千姿百态),生活习性(多种多样),深不可测的(海底)高入云的山,干旱贫瘠的(沙漠),冰天雪地的(两极)……到处都有(动物)的足迹。

2仙人掌生活在(干早高温的沙漠)中,莲生活在(水)中。

3.仙人掌有很多(刺),防止被扎伤!实验完毕,要及时(去掉)套在植物上的塑料装。

4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茎肉质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多吸水。

这些特点有助于仙人掌(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

5.莲的(叶柄)和(藕)中有很多孔,孔与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气体通道),即使在(缺氧)的环境中仍可生存。

6.观察植物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1)看外观:(颜色)、(形状)等;(2)手感:(软硬)、(粗糙程度)等;(3)看内部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切开,观察(颜色)、(纹理)等7.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称为(水生植物),如莲、芦苇等。

在陆地上生长的植物,称为(陆生植物),如仙人掌、柳树等。

8.自然界的动植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离开了所依赖的(环境),动植物就不能生存。

第七课1、春天,鸟类陆续从温暖的南方飞回北方(繁殖后代);秋天,它们又陆续飞到南方度过寒冬。

生物学家把动物这种依季节不同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

2.每到天气将要变冷的(秋天),燕子总会成群结队地飞往天气温暖的(南方)。

3.有迁徒习性的鸟类被称为(候鸟),如(大雁)、(燕子)、(天鹅)等:没有迁徒的习性的鸟类被称为(留鸟),如(麻雀)、(喜)、(雷鸟)等。

4.古人说:“(动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盼母归。

”我国人民对于鸟类的爱护有着悠久的历史。

第八课1、冬去春来,气温上升,很多动物纷纷脱下旧的“衣服”换上了“(新装)”。

隆冬季节,寒风刺骨,许多动物又换上了“(棉衣)”。

2.针毛硬而坚韧,具有(保护)作用。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

三、研讨 1.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蚕蛹
蚕的幼虫
相 都有头、胸、腹三部分, 同 点 都有体节、足等
蚕蛹与蚕的幼虫相比较, 蚕蛹的身体缩短了,颜色 不 由白色变成深褐色,身上 同 点 体节减少了,腹部的足消 失了,已有翅的雏形,长 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
三、研讨 2.蚕蛹还会变化吗?它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
3.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 保护作用。因为蚕蛹不吃东西、一般也不动,没有防御外敌的能力, 蚕蛹能迷惑其他动物,也形成了独立空间,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四、拓展 还有哪些动物一生中也会经过蛹的阶段?
蝴蝶的蛹
一种蝴蝶化蝶的过程
蚊子的蛹
幼虫 保护 放大镜
随堂训练
一、判断题
3.
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三、填图题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4.蚕变了新模样
一、聚焦
蚕吐丝了,蚕房中许多蚕的幼虫都被蚕 丝包裹了起来,形成了蚕茧。 蚕茧是怎样形成的? 蚕茧中的蚕蛹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探索 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
注意观察蚕在结 茧过程中蚕身体 本身的变化。
思考蚕茧有 什么作用。
即将吐丝的5龄蚕,这 时的蚕身体缩短,发 黄而透明。
二、探索 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1.取一个蚕茧,仔细观察推测蚕茧里的蚕蛹的样子
蚕茧的特点
蚕茧的形状
纺锤形或椭圆形
蚕茧的颜色
多为白色
蚕茧的大小
长3-4厘米、直径1.7-2.1厘米
迎着光观察或轻轻摇动蚕 茧,你还有什么发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剪刀剪开一个蚕茧,取出蚕蛹,用放大镜观察蚕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与单元检测试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与单元检测试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第1课时迎接蚕宝宝的到来1.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2.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3.蚕卵是扁圆形的,中间凹下去,大小和芝麻差不多。

4.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要孵化时变成紫黑色。

刚孵化出的小蚕是黑色的,很小,样子有点像蚂蚁,叫蚁蚕。

5.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白色。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孵化后蚕卵的颜色变成白色。

6.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上小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7.养蚕小窍门:(1)小蚕爱吃桑叶。

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2)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3)经常清除查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4)把小蚕放在通风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酒杀虫剂。

第2课时认识其他动物的卵1.动物的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

条件合适的时候,它会发育成为一个新的生命。

2.像青蛙、鸡这样靠卵来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

3.常见的卵生动物有鲫鱼、乌龟、蚂蚁、蚕等。

4.动物的卵可以根据卵外是否有硬壳分成两类:蛇卵、鸡蛋(卵)等是有硬壳的,蛙卵、鱼卵等是没有硬壳的。

5.纵向切开一颗熟鸡蛋,观察鸡蛋的内部构造有气室、卵白、卵黄、卵壳。

6.鸡蛋蛋黄上的小白点是胚,它是鸡宝宝生命的开端。

7.孵出小鸡大约需要3个星期。

第3课时蚕长大了1.蚕卵可以孵化出蚕宝宝,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3.蚕的一生共蜕6次皮,其中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蜕皮4次,蛹期蜕皮2次。

4.蚕蜕皮前头高高仰起,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这是蚕宝宝要蜕皮的征兆。

5.蚕身体呈长圆筒形,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上有环节,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

6.用放大镜可以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7.我们可以用画图记录看到蚕的幼虫的样子和它的食物。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A4可打印)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A4可打印)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第二单元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1.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2.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快孵化时变成紫黑色或者黑色。

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

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1.卵壳具有保护卵的作用;卵白为卵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卵黄为卵孵化提供营养物质;气室为卵孵化提供氧气;胚盘发育成小鸡鸡卵的结构3.蚕长大了1.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大部分,头部有发达的咀嚼式口器:胸部有三个体节,长有三对足,叫作胸足,用来把持桑叶:腹部长有五对腹足,用来爬行;蚕的身体两侧长有气门,气门是蚕用来呼吸的通道。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3.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4.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需蜕4次皮,在茧里会蜕2次皮,蚕的一生共需要蜕6次皮。

4.蚕变了新模样1.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2.蚕蜕皮四次后变成五龄蚕,即将吐丝的蚕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

蚕是8字形吐丝的3.蚕茧是由一根蚕丝组成的,蚕丝可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5.茧中钻出了蚕蛾1.蛹变成蛾的过程叫羽化。

2.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形状像羽毛;胸部长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膀,腹部是一节一节的。

一只雌蛾能产400~500粒卵,刚产下的卵是黄色的。

3..如何分辨雌雄蚕蛾:雌蛾,腹部肥大,爬行慢:雄蛾,腹部狭长,翅膀振动飞快6.蚕的一生1.昆虫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一对触角三对足。

2.蚕的生长发育需要空气、食物、生活空间以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蚕与所有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4.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形态)。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单元《植物与环境》知识点总结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单元知识点5、不同环境⾥的植物⼀、填空1、植物的形态与其(⽣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仙⼈掌的茎和叶的形态特征:茎绿⾊、覆盖蜡质,叶退化为刺。

挤压仙⼈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发现内部含有⼤量⽔分。

3、沙漠植物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具有发达的根系。

4、⽔瓶树⾼⼤粗壮,树⼲顶部枝条、树叶稀疏,远看酷似⼀个巨⼤的啤酒瓶。

⽔瓶树的树⼲⾥储存⽔,抗⼲旱能⼒强,适宜⽣长在热带草原。

5、仙⼈柱植株⾼⼤呈柱状,有分枝。

柱上长有许多锐利的棱,棱上长有尖刺。

喜温暖向阳环境,耐⼲旱,适宜⽣长在炎热、⼲旱的沙漠中。

6、芭蕉树主⼲没有分枝,叶在主⼲顶端呈螺旋状排列。

叶⽚长圆形,宽⼤。

主叶脉粗厚,分⽀叶脉呈⽻状平⾏分布在叶⽚上。

7椰树树⼲长,笔直,没有分枝。

树叶巨⼤,呈⽻⽑状,集中长在树⼲顶端。

椰⼦喜光,在⾼温、多⾬、阳光充⾜和海风吹拂的条件下⽣长发育良好,适宜⽣长在热带沿海。

8、雪松树⼲较直,树枝从下⾄上环绕树⼲向外⽣长。

树叶针状、坚硬,淡绿⾊或深绿⾊。

雪松耐阴、抗旱,有⼀定的耐寒能⼒,分布范围⼴,可⽣活在⾼⼭上。

9植物的形态与其⽣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10、⼤叶黄杨树叶⽐杨树树叶厚、光滑。

⼤叶黄杨树叶上覆盖有⽐较厚的蜡质,所以较光滑。

11、杨树树叶秋天变黄,冬天落光。

⼤叶黄杨树叶冬天落三分之⼀左右,总体看来树还是绿⾊的。

12、冬季来临,杨树靠落叶减少⽔分蒸发和养料消耗。

⼤叶黄杨靠树叶表⾯蜡质减少蒸发。

⼆、简答冬天来了,杨树和⼤叶黄杨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答:杨树靠落叶减少⽔分蒸发和养料消耗,⽽⼤叶黄杨靠树叶表⾯蜡质减少蒸发。

6、沙漠中的植物⼀、填空1、我知道的沙漠中的植物有:(仙⼈球、沙棘、仙⼈掌、骆驼刺、梭梭树、胡杨、芦荟、⽯莲花)等。

2、仙⼈掌的茎和芦荟的叶都含有(⼤量的⽔分)。

3、仙⼈掌储⽔的秘密是:仙⼈掌的叶呈针状,⽽且茎表⾯有蜡质覆盖,⽔的蒸发量极少。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 第二单元 植物与环境 2根和茎 课件 (共17张PPT)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 第二单元 植物与环境 2根和茎 课件 (共17张PPT)
一、认识植物的根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菠菜
大葱
1.认识直根和须根
比较一下,菠菜的根和葱的根有什么不同?
像菠菜这样, 根从茎的下面长 出来长长的一根, 粗粗的、周围长 了一些细小的根 毛,这样的根我 们在科学上叫它 直根
像葱这样,在茎 下面长出的根有 很多,都是差不 多粗细和长短的, 这样的根在科学 上叫须根。
直立茎
既不能直立生长,又 不能缠绕在别的物体上, 而是依靠卷须攀附在别 的物体上生长的茎叫做:
攀缘茎
以茎缠绕在别的物体 上向上生长的茎叫做:
缠绕茎
不能直立生长,不能缠 绕,也不能攀缘,而是贴 在地面上生长的茎叫做:
匍匐茎
2.茎的作用
不管茎的形态变成什么样,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作用,你 们知道茎的作用是什么吗?
3.茎的分类: 4.茎的作用:
直立茎 缠绕茎 攀缘茎 匍匐茎
运输作用
运输作用: 形态各异的茎处于植物体的中间部位,
他把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运输 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输到叶子中去, 并且把叶子制造的养分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根的分类: 直根和须根
2.根的作用:
固定植物,固定土壤。 吸收水分和养料 储存养分
固定植物,固定土壤。
吸收水分和养料,储存养分。
根的作用: ①、固定植物,固定土壤。 ②、吸收水分和养料 ③、储存养分
三、认识形态各异的茎及其运输功能。 1.认识形态各异的茎
刚刚我们认识了两种不同的根,接下来我们来观察植物的另一个组成部分:茎
我们来观察一下下列几幅图片,说说这些植物茎什么特点。

三下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三下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三下科学第二单元教案引言:科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科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是三年级下学期科学课程的第二个单元,内容涵盖了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从而增强他们对植物世界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掌握植物的主要部分:根、茎、叶和花的结构与功能;- 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种子繁殖、营养器官繁殖和无性繁殖。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和探索精神。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关注;-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植物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耐心和细致性。

二、教学内容:1. 生长和发育:- 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条件;- 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作用;- 观察实验:通过对种子的发芽过程进行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植物的主要部分及其功能:- 掌握植物的主要部分:根、茎、叶和花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根的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性;- 了解茎的支撑植物、输送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了解叶的光合作用和气呼吸的功能;- 了解花的繁殖和吸引传粉媒介的作用。

3. 植物的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了解种子繁殖的过程,掌握种子的结构和特点;- 营养器官繁殖:了解植物营养器官繁殖的方法,如根繁殖和茎繁殖;- 无性繁殖:了解植物无性繁殖的方法,如枝条扦插、叶片扦插和分株繁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通过显示图片或盆栽植物,引导学生对植物进行观察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它们需要什么环境和条件?2. 学习植物的生长和发育(30分钟)- 通过课堂讲解和图示,给学生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条件;- 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观察和记录种子从发芽到生长的变化。

【新】青岛版(六三学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谁在水中溶解的多》附反思含板书

【新】青岛版(六三学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谁在水中溶解的多》附反思含板书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很多固体物质都可以溶解于水,对溶解已 经有较多的认识,能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溶解现象与特点,并用科学词 汇进行描述。至于能溶解多少,溶解能力的大小并没有认识,需要教师 进行合理的引导,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以激发 。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 2.知道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对比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溶解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2.乐于运用多种物质探究它们分别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愿意了解溶解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2.思考:溶解力受哪些因素影响? 3.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做白糖和食盐在水里溶解的对比实 验,看看谁在水里的溶解得多。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一杯水中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谁在水中溶解的多》板书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 谁在水中溶解的多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 让学生将继续探究同一杯水中食盐溶解的情况 ,以及进一步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情况。通过实验,明白了水能够溶解的 物质的质量是有限的,且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质量是不同的。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
不同的物质在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多少不同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新人教版三年级自然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自然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自然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第二单元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学生能够运用第二单元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第二单元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运用第二单元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第二单元中一些较为复杂的概念和知识点。

2. 运用第二单元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如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等。

2. 学生预习第二单元的内容,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课堂导入1. 教师通过引入与第二单元相关的问题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自主学习1. 学生根据教材和课件,自主学习第二单元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第二单元的基本知识,并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合作学习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加深对第二单元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探究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掌握第二单元的知识点。

2. 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结与反馈1. 教师对第二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学生巩固和记忆。

2. 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问题进行反馈,教师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作业: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第二单元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资料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资料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第 1 课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一、填空。

1、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但所有的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2、蚕的生命是从( 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

3、蚕卵里孵出的(蚁蚕)是蚕生命的开始,蚕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会变成(蛹),从蛹里出来的(蚕蛾)交配产卵,(蚕蛾)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4、当(温度)和(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来。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发现病蚕,应及时拿走,以防止互相传染。

( √ )2、蚁蚕吃的桑叶不需要切成碎片或条状。

( √)3、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 × )4.蚕蛾不是昆虫。

( × )5.蚕蜕皮是为了长大,就像衣服小了,换大衣服一样。

( √)6、雄蚕蛾的身体比雌蚕蛾大一些。

(√)7.我们可以在养蚕的房间里使用杀虫剂灭蚊子。

(×)三、选择题。

1.选择蚕的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 A )。

A.卵-幼虫-蛹-成虫B.幼虫-卵-蛹-成虫C.卵-蛹-幼虫-成虫D.卵-幼虫-成虫-蛹2.蚕丝织成的布叫做( B )。

A.棉布B.丝绸C.涤纶3.蚕喜欢吃( A )。

A.桑叶B.白菜叶C.竹叶4.蚕的生命周期为( C )。

A.一个月B.两个月C.56天5.下列哪种动物要经过变态( A )?A.蟾蜍B.鸡C.大熊猫6.爷爷、奶奶、外婆属于( C )。

A.青年组B.中年组C.老年组7.把蚕茧上的丝拉出来可以把蚕茧放在( B )中浸泡。

A.冷水B.热水C.温水8.蚕宝宝一共蜕( C )次皮?A.2B.3C.4四、简答。

(36分)1.蚕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答: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2.什么因素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答: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第 2课蚕的生长变化一、填空。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哪项不属于动物繁殖的方式?- A. 卵生- B. 胎生- C. 口生- D. 角生- 答案:C2. 以下哪个属于植物的繁殖方式?- A. 分裂繁殖- B. 子实繁殖- C. 双子叶繁殖- D. 果实繁殖- 答案:B3. 管腔动物繁殖使用的是哪种方式?- A. 动物繁殖- B. 管状动物繁殖- C. 繁殖方式- D. 无性生殖- 答案:D二、填空题1. 植物繁殖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分*繁殖。

*分*繁殖。

- 答案:分2. 以下不是动物的繁殖方式的是*吞食体生*。

*吞食体生*。

- 答案:吞食体生三、简答题1. 什么是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生物通过配子的结合来繁殖后代的过程,包括与卵子的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的个体。

无性生殖是生物通过单个个体的自我繁殖,没有配子的结合,直接产生新的个体。

2. 举例说明一种动物的繁殖方式。

- 蚕蛾通过卵生的方式繁殖。

雌蚕产生卵后,将卵黏在适当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卵孵化为幼虫,再经过多次蜕皮,最终变成成蛾。

这种繁殖方式具有传代相同特征的优点。

3. 除了子实繁殖外,还有哪些植物的繁殖方式?- 植物的繁殖方式还包括分株繁殖、茎繁殖、叶繁殖、花繁殖等。

分株繁殖是通过植物体分裂成多个个体并生根的方式繁殖,如香蕉、薯蓣等。

茎繁殖是通过植物茎的地下或地上部分产生根系和新植株的方式繁殖,如马铃薯。

叶繁殖是通过植物叶片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分化为新植株并生根的方式繁殖,如悬铃花、秋海棠等。

花繁殖是通过植物花序部分或全部产生新植株的方式繁殖,如菊花、月季等。

四、应用题1. 小明对植物和动物的繁殖方式产生了疑问,请你给出一幅图画,清楚地标注出植物和动物的两种繁殖方式,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差异。

- 答案:请参考附图。

![繁殖方式图](image.jpg)植物的两种繁殖方式是子实繁殖和分裂繁殖。

子实繁殖指的是通过植物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经过传播后发芽并形成新的植株。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6 蚕的一生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6 蚕的一生

蜻蜓、蝗虫、蟋蟀、蝉
菜粉蝶的一生(完全变态发育)
蜻蜓的一生(不完全变态发育)
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
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的叫不完全变态。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空气、食物、生活 空间以及适宜的温度、湿度;蚕与所有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成 长—繁殖—死亡的过程;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 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身体形态、行为表现各不相同。在 科学探究中,能采用适合的方式交流观察记录的蚕一生 的生长变化情况;能基于观察记录,描述蚕一生经历的 生命过程;能用数学的方法统计蚕的不同阶段经历的时 间以及蚕的寿命。
⑤蚕茧
②蚕蛹
⑥蚕蛾交尾
④产卵
科学探索
请将这八张图片的序号填入到对应的表格中
出生 ①⑧
生长发育 ③⑦⑤②
繁殖 ⑥④
死亡
产卵后不 久便死亡
蚕与所有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
研讨一:我们可以将蚕的一生分为哪几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大约经历多长时间? 算一算蚕的一生是多长时间?不同阶段Fra bibliotek拓展提高


幼虫

成虫
从雌蜻蜓要在水中产卵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发展和循环,依次是卵→水虿 (chài)→水虿蜕皮上岸→变成蜻蜓→雌雄蜻蜓交尾→雌蜻蜓在水中产卵。 蜻蜓一生不经历蛹的阶段,包括卵、幼(稚)虫、成虫三个阶段,幼虫和成 虫身体形态差异不大。
拓展提高
蚕蛾、蝴蝶、蚊子、飞蛾、苍蝇、 甲壳虫、瓢虫、蜂类等
外形特征
行动
从蚕了卵变成蚕宝宝 (蚕卵孵化期)
从蚕宝宝变成蚕蛹 (幼虫期)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书《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主要内容包括:磁铁的性质、磁铁的应用、用电流产生磁场、用电流和磁场作用制成的电器等。

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磁铁和电机的性质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磁铁和电机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科学思维、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磁铁的性质和应用,理解电流产生磁场和用电流和磁场作用制成的电器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磁铁的性质和应用2.电流产生磁场和用电流和磁场作用制成的电器的基本原理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了解磁铁的性质和应用,以及电流产生磁场和用电流和磁场作用制成的电器的基本原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磁铁和电机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磁铁、电流表、电机、线圈等。

2.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教学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讲述一个关于磁铁和电机的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磁铁和电机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磁铁的性质和应用,以及电流产生磁场和用电流和磁场作用制成的电器的基本原理。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和准确性。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地一生习题与答案解析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地一生习题与答案解析

2.1迎接蚕宝的到来一、填空题1、蚕的生命周期是从()[填“卵”或“蚁蚕”]开始的。

2、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即将孵化的卵呈现()[填“紫黑色”或“白色”]。

3、小蚕从卵中孵化出来,要及时用()或()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二、判断题。

1、蚕卵近似椭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

()2、我们用放大镜观察蚕卵时,能看到它的中心处是凸起的。

()3、蚕卵颜色发生变化说明它正在孵化。

()4、为了保持桑叶干净卫生,可以先喷洒杀虫剂,再喂给小蚕。

()5、所有的蚕卵都可以孵出小蚕。

()三、选择题。

1、在用盒子给蚕造“房子”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盖紧盒盖B. 在盒盖上扎些小孔C. 在盒子里喷洒杀虫剂2、空气干燥时,我们可以( )来增大蚕卵生活环境的湿度。

A.把蚕放进水里B.用风扇吹蚕卵C.在蚕卵附近喷些水3、小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是( )的。

A. 灰色B.褐色或黑褐色 C、黄色4、刚出生的小蚕,长约( ),样子像蚂蚁,因此叫蚁蚕。

A. 2~3厘米B.5~6毫米 C、2~3毫米5、下列选项中,蚕最喜爱的食物是( )。

A. 白菜B.苹果 C、桑叶6、在养蚕的过程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将桑叶煮熟后再喂给小蚕B.娕桑叶要切成碎片或条状再喂给小蚕C、当桑叶变干变硬后要及时更换四、连线题把嫩桑叶切碎有利于空气流通在盒盖上扎一些小孔有利于蚕宝宝进食用羽毛把蚕宝宝移到桑叶上保持“房间”清洁在天气干燥时洒一些水防止蚕宝宝受伤经常清除粪便和残叶提供适宜的湿度五、实验分析1、下面是某校的学习小组对蚕的孵化的观察记录,依据观察记录回答问题。

日期气温(℃)蚕的变化5月7日20 蚕卵是紫黑色的、非常小的颗粒,长约1毫米、宽约1毫米。

5月16日25 从卵壳外隐约看见里面有黑色的环状物在蠕动,小蚕破壳而出。

5月17日25 卵壳变成灰白色。

(1)蚕卵大约经过()天能卵化出来。

A. 5B.10 C、20(2)最适合蚕卵孵化的湿度大约是()℃(3)蚕卵孵化的过程中,卵壳的颜色()发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科学
班级姓名
动物的生命周期
一、填空
1.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但所有的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2.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3.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4.(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

5.(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绸缎)和各种(丝织品)。

6.蚕蛹经过(10~15)天,会变成蚕蛾。

7.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1700~2000)粒蚕卵重约1克。

8.蚕的一生经历了(蚕卵)、(蚕)、(蚕蛹)、(蚕蛾)四个生长发育阶段。

9.从卵里出来的蚕是蚕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

10.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11.(温度)、(湿度)、(空气)、(食物)、(光照)、(病虫害)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

12.流程图:(表示某一事件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发生的,它能有效地概括某一过程的各个阶段)。

13.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14.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同。

15.像鱼和鸡等动物那样的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像马和猫等哺乳动物那样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16.在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时期长的最快。

第一个时期是(出生前后);第二个时期是(青春发育期)。

17.(脑)的生长在第一个生长发育期最快。

18.(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19.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乳牙),一副(恒牙)。

20.牙齿的生长过程分为(乳牙)、(混合牙)和(恒牙)三个阶段。

21.成年人共有(28~32)颗恒牙,恒牙长出后终生不换。

22.(变态)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23.根据发育过程是否有蛹期可以把绝大多数昆虫分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两大类。

24.完全变态的昆虫的一生和蚕一样,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

25.(毛毛虫)、(蝴蝶)、(苍蝇)、(蜜蜂)、(蚂蚁)、(蚊子)、(跳蚤)、(甲虫)等都是完全变态的。

26.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它们的幼虫在外观与成虫差别一般不大,通常只是体型稍小,没有翅。

27.(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蚜虫)、(虱子)等都是不完全变态的。

28.一个蚕茧的蚕丝约为(1500)米长,最长的可达(3000)米,是最长的天然动物蛋白纤维,高级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

29.把蚕茧用热水(泡)一下,再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我们就可以拉出(蚕丝)。

30.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四个阶段。

二、观察蚕卵
颜色:画一个蚕卵:
形状:Array
大小:
还有什么发现:
三、问答题
1.小蚕的饲养方法是什么?
答:(1)小蚕爱吃桑叶。

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2)要让小蚕吃饱吃好,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3)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情洁。

(4)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洒杀虫剂。

2.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扎小孔,洒水呢?
答:因为蚕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比如空气和温度。

3.小蚕是怎样孵出来的,刚孵出的小蚕是什么样的?
答:小蚕咬破卵壳从蚕卵里爬出来,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黑褐色的,极细小,且毛多,蚁蚕长约2毫米~3毫米,体宽约0.5毫米,样子有点像蚂蚁,所以叫蚕蚁。

4.(1)蚕的外形是什么样的?
蚕的形态是圆筒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蚕的头部、胸部、腹部、足是什么样的?
蚕头小,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腹部由10个体节组成。

(3)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可能是什么?猜猜它的作用。

小黑点是气门,用来呼吸的。

(4)蚕是怎样吃桑叶的?蚕的口气是什么样的?
蚕的头部有口,口中有两个“大牙”(上颚)用来吃桑叶的;蚕的口器是咀嚼式的。

(5)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
腹部有5对脚,用来爬行,蠕动爬行。

(6)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蚕的身体结构都有维持它生存的功能。

6.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
答:身体缩短,颜色由白色变成了深褐色,还能找到眼睛和胸足,身上的环节减少,腹
部的足消失,但气门还在。

已有翅的雏形,长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

7.蚕蛹是什么样的?
答:蚕蛹的身体是椭圆形的,体形粗短,分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腹足、尾足消失。

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蛹的胸部可以看到一对没有完全变成的翅;如果它受到外界刺激是会动。

8.蚕蛾的形态是什么样的?
答:蚕蛾的形状像平常看见的非蛾,全身披着白色鳞片,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一对复眼和触角,触角羽状。

口器退化,不进食;胸部长有一对胸足及两队翅;但由于两队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

9.雄蛾和雌蛾有什么区别?
答:雌蛾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
雄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翅膀振动飞快。

10.蚕蛾是昆虫吗?为什么?
答: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和翅。

具有这种特征的就是昆虫。

蚕蛾也具有这样的特征,所以蚕蛾也是昆虫。

11.什么因素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
答:温度、湿度、空气、食物、光照、病虫害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

12.什么叫变态?
答: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变态。

自然界中不少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变态。

13.什么事生命周期?
答: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

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不一定相同。

有的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变态,有的则形态不变,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

14.我们该为今后的健康成长做哪些准备呢?
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均衡,关爱生命、珍惜健康。

15.哪些都是我们的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
答: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合理的膳食、足够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是保证我们正常发育的重要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