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饮食文化完整版

合集下载

汉字与饮食文化

汉字与饮食文化

《诗经·豳风·七月》: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 苴。”
二、肉食
禽与兽
上古汉语,“禽”指鸟兽的总名。 禽与兽的分立,标志着人类对动物 分类的开始。 《尔雅·释鸟》:二足而羽谓之禽, 四足而毛谓之兽。
禽——擒 兽——狩
【六畜】:马、牛、羊、猪、狗、鸡。 【五牲】:牛、羊、猪、犬、鸡。
2、古人没有睡午觉的习惯。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 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 杇(Wū)也,于予与何诛?” 3、吃主食时主要用手,饭前要洗手。 孔颖达正义:“古之礼,饭不用箸, 但用手,既与人共饭,手宜絮净,不 得临时始捼莎(nuósuō)手乃食。恐为 人秽也。” 《管子·弟子职》:“先生将食,弟 子馔馈,摄衽盥漱,跪坐而馈。”
酿 酒 图 ( 画 像 砖)

作为专名,其形为深腹,前边有 流酒的槽,槽与口相接处有柱, 底部有三足,可以放到火上温酒。 因形似雀,故名为爵。 爵位 《礼记·中庸》:“宗庙之礼, 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 也。”
• 觚(gū ) • 口像喇叭,长颈,细腰,圈足。

用以盛酒。 其形像一只横放着的兽 角或瓢。 有盖,由锐端往外注酒, 多作兽形。 《诗经·豳风·七月》: “称彼兕觥,万寿无 疆。” 觥筹交错

《说文》:醴,酒一宿孰也。 《礼记·丧大记》:“始食肉者先食 干肉,始饮酒者先饮醴酒。” 。 《汉书·楚元王传》:“初,元王敬 礼申公等,穆公不耆(嗜)酒,元王每 设酒,常为穆生设醴。”
《论语·乡党》:“唯酒无量,不及 乱。” 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 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 对曰:

古代的饼,是把麦或米捣成粉状,加水团 成的。麦粉做的叫饼,米粉做的叫粢(zì)。 《世说新语·容止》: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 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噉(dàn,同啖), 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中国饮食文化史 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史 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史饮食文化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

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

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

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

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

黍,是大黄粘米仅次于稷,又称粟,是脱粒的黍。

麦,大麦。

菽,是豆类,当时主要是黄豆,黑豆。

麻,即麻子。

菽和麻都是百姓穷人吃的,麻又叫苴。

南方还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后中原才开始引种稻子,属细粮,较珍贵。

菰米,是一种水生植物茭白的种子,黑色,叫雕胡饭,特别香滑,和碎瓷片一起放在皮袋里揉来脱粒。

7、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是一个广阔而丰富多样的领域,它源远流长,凝聚着中国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智慧。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饮食文化不断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食物品味、烹饪技艺和饮食习俗。

本文将从食材选择、烹饪方法、餐桌礼仪以及与饮食相关的文化习俗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

一、食材选择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注重食材的选择以及食物的药膳功能。

古代人们追求食材的鲜美和营养,崇尚“五谷为养”、“物以类聚”的理念。

五谷是古代中国人的主要粮食来源,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等。

此外,古代人们还喜爱其他种类的食材,如豆类、瓜果蔬菜、草本植物等,多样化的食材为古代饮食文化增添了色彩和丰富性。

二、烹饪方法中国古代的烹饪方法独具特色,以其精细巧妙、注重火候和调味而闻名。

烹饪方法包括炒、煎、炸、烧、蒸、炖、煮、烤等多种方式。

这些烹饪方法能充分发挥食材的原始味道,使得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另外,古代人们还重视烹饪过程中的色、香、味、形等方面,追求菜肴的色泽鲜艳、香气扑鼻、味道独特,以及造型美观。

三、餐桌礼仪中国古代的餐桌礼仪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人们注重在饮食过程中的仪式感和尊重他人的行为准则。

首先,餐桌上需要摆放整齐美观的菜品,以及精致的餐具。

其次,古代人们维护餐桌秩序,尊重长幼尊卑的原则,遵循社会礼仪规范。

比如,在宴会上,主客分座,食物按照一定的顺序上菜,以示尊重和行为秩序。

四、文化习俗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与丰富的文化习俗相互交织,互为补充。

其中,春节的年夜饭、清明节的踏青郊游、中秋节的赏月、重阳节的登高祈福等都与特定的食物和饮品相伴。

古代人们通过吃特定的食物和参与特定的饮食活动,来表达对节日的敬意,增进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食材选择、烹饪方法、餐桌礼仪和文化习俗等方面,都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尊重。

这些传统的饮食文化在当今仍然承载着中国人们的情感和文化认同,对于维系民族特色和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餐桌礼仪

中国古代餐桌礼仪

中国古代餐桌礼仪
中国古代餐桌礼仪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特点,这些礼仪规范着人们在餐桌上的行为举止,体现了对长者和客人的尊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古代餐桌礼仪:
1.座位安排:在古代中国,餐桌上的座位安排非常重要。

通常,最尊
贵的客人或长辈会坐在主人的右侧,而次要的客人则坐在主人的左侧。

其他家庭成员则按照年龄或地位顺序入座。

2.餐具使用:古代中国的餐具包括碗、盘、筷、匙等。

在使用这些餐
具时,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例如,不能用筷子指向别人或戳食物,不能用筷子在碗里搅拌等。

3.进餐顺序:在古代中国,进餐顺序也是有一定规范的。

通常,先上
一些小吃或凉菜,然后是主菜,最后是汤和主食。

在进餐时,需要按照顺序一道道品尝,不能随意跳过。

4.饮食姿态:在进餐时,人们需要保持端正的姿态,不能斜倚或趴在
桌子上。

同时,咀嚼食物时要闭上嘴巴,不能发出声响。

5.敬酒礼仪:在古代中国,敬酒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仪。

主人需要向
客人敬酒,而客人也需要回敬主人。

在敬酒时,需要用右手拿起酒杯,左手托住杯底,然后恭敬地向对方敬酒。

6.说话礼仪:在餐桌上,人们需要避免谈论一些不吉利或敏感的话题,
如疾病、死亡等。

同时,也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措辞和语气,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或误会。

这些礼仪规范了人们在餐桌上的行为举止,营造了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

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些传统的餐桌礼仪已经逐渐被淡化或忽略,但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仍然被人们所重视和遵循。

中国古代的历史食品与饮食

中国古代的历史食品与饮食

中国古代的历史食品与饮食中国古代的历史食品与饮食丰富多样,融合了不同地区的传统与文化。

这些食品和饮食习惯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的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的历史食品与饮食。

一、中国古代的主食中国古代的主食多以谷物为主,如稻米、小麦和粟米等。

其中,稻米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食物之一。

中国古代的人们通过种植、收割、加工来获得稻米,并将其制成各种各样的主食,如米饭、米粥、糕点等。

此外,小麦也是主要的谷物之一,面食在古代中国人的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如面条、馒头等。

二、中国古代的肉类食品在古代中国的饮食中,肉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肉类食品有猪肉、牛肉、羊肉和鸡肉等。

在古代社会中,肉类是非常珍贵的食物,多用于重要的节日或宴会上。

在农村地区,人们往往用杀猪来表示喜庆,与亲朋好友一同分享。

三、中国古代的蔬菜和水果除了主食和肉类,中国古代人们也注重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蔬菜种类丰富多样,如白菜、芹菜、豆芽、茄子等,这些蔬菜被广泛用于烹饪和炒菜。

水果方面,苹果、梨、桃子、杨梅等水果在古代也很受欢迎,成为人们饭后解渴的好选择。

四、中国古代的饮品除了吃的食物,饮品在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古代的饮品主要有茶和酒。

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受到人们的喜爱,被视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

中国古代的酒也有很高的地位,人们常常用酒来表达友谊和庆祝重要的场合。

五、中国古代的食品制作技艺中国古代的食品制作技艺独具特色,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古代厨师们擅长使用各种烹饪方法,如炒、蒸、煮、炖等,以及调味方法,如糟、酱、盐等。

他们注重食材的新鲜和调味的均衡,追求将食物的鲜美和营养完美结合。

六、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除了食物本身,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也是独具特色的。

古代人们在饮食的过程中追求和谐和平衡,崇尚“五味调和”的理念,即咸、甜、酸、苦、辣五味的平衡。

此外,中国古代也形成了许多与饮食相关的礼仪和习俗,如宴会上的座次、饮酒的顺序等。

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

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

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在古代中国,饮食文化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生存所需要的,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吧。

一、饮食禁忌在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中,人们有着严格的饮食禁忌。

比如在道教文化中,素食主义信仰被广泛接受。

在佛教中,五辛杂食,包括葱、蒜、姜、花椒和辣椒都是被禁忌的食品。

在儒家文化中,肉食也受到了限制,有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说法,主张少吃肉、多吃粮。

小点内容:1. 禁忌的原因和由来:涉及到文化信仰和医学理论。

2. 对禁忌的遵守:从道德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禁忌的遵守度也有所不同。

3. 禁忌在现代的体现:比如今天素食和忌辛的概念已经逐渐普及。

二、饮食习惯在古代中国,人们的饮食习惯也与现代有着不同之处。

例如,早期的中国人很少食用糖,在他们的饮食中,盐和酱油是最重要的调味品。

此外,茶文化的传承也成为了古代中国饮食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点内容:1. 习惯的历史演变:由于地域、社会和宗教因素等的不同,中国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也有所区别。

2. 习惯和身体健康的关系:在古代,饮食习惯与身体的健康、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3. 现代人对于古代饮食习惯的理解和接受度:比如餐桌文化、茶文化,古代饮食习惯对现代人的影响等。

三、饮食文化和节日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饮食文化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中秋节必不可少的是月饼、春节有除夕饭,元宵节有汤圆等等。

节日所带来的美食不仅具有口感和营养上的满足,更传递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小点内容:1. 节日美食的由来:在传统节日中,美食有其自身的历史渊源和象征意义等。

2. 美食和节日庆祝的意义:美食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更是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和庆祝节日的方式。

3. 现代时代和饮食文化的改变:比如民俗文化的淡化和外来饮食文化的影响等。

总结: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一种深厚、千年历史的积淀。

它不仅反映了各个地域、民族和文化所特有的个性,也是中国尊重生命、追求健康和珍视生活的体现。

古代饮食文化完整版

古代饮食文化完整版

第二十一章古代饮食文化§简述中国古代饮食特点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

中国烹饪不仅仅是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是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特点众多:①重视饮食。

中国古人说“民以食为天”。

孔孟食道所提倡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使中国古代更加注重追求饮食的品质与卫生,为我国饮食烹调技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风味多样。

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习惯)&③饮食以五谷为主。

中国古代农业发达,农耕文明不断发展成熟,这就决定了我国以五谷为主食的饮食结构。

五谷指的是稻、麦、黍、稷、菽这五种粮食作物。

(习惯)④四季有别。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

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

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习惯)⑤讲究美感。

拼盘,雕刻。

⑥食医结合。

还有鸡汤可用于虚劳,当归羊肉汤可用于产后血虚,牛乳饮用于病愈后调理等等。

⑦将哲学思想融入饮食意趣。

中国人喜欢把自己的思想和志趣融入到饮食中,中国古代食物讲究相生相克即是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思想在饮食方面的体现。

⑧美食往往与节庆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吃粽子,重阳节食饼饵,饮菊花酒,中秋节食月饼庆团圆,元宵节吃汤圆等这都是我们熟悉的例子。

(习惯)&⑨使用筷子。

筷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有着悠久的历史,材质多样,具有轻巧、灵活的特点,一直使用到今天。

(习惯)⑩饮食与政治联系,赋予特殊的政治寓意。

故将统治者称为“肉食者”。

而老百姓一年只有重大节日或祭祖祀神的时候才;能够吃肉,所以平民为“蔬食者”。

对中国古代饮食礼仪的认识积极之处: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礼节往来。

通过一系列的细节规定,体现了对客人与主人的相互尊重,表现了对长者的关心。

中国的古代饮食与烹饪文化

中国的古代饮食与烹饪文化
传统饮食文化的现代创新:如将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出更多新型食品。
传统饮食文化的现代传播:如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将传统饮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国际 传播
丝绸之路:将 中国饮食文化 传播到中亚、
西亚和欧洲
郑和下西洋: 将中国饮食文 化传播到东南 亚、印度洋沿
岸和非洲

尽单 量击 言此 简处

意输 赅入
古 的 你
阐的
饪 述 正
观文
代 点 , 文 文 字 饮 是 您 化 思 想 食 的
提 炼 ,

汇 报 人 :



食中 展文国 历化古 程的代
发饮

点与价值 食文化的特
中 国 古 代 饮

饪中 技国 色艺古 与代 特烹

食中 文国 载献古 与代 记饮

响 与 传 承
地方菜系的特色与风味
古代烹饪工具与食材的选 用 Nhomakorabea烹饪工具:鼎、釜、 甑、鬲等
食材种类:五谷、 蔬菜、肉类、水产 等
食材处理:腌制、 熏制、风干、发酵 等
烹饪方法:蒸、煮 、烤、炸、炒等
古代烹饪名家及其著作
● 伊尹:《伊尹汤液经》,被誉为“烹饪之祖” ● 彭祖:《彭祖经》,被誉为“烹饪之祖” ● 孔子:《论语》,记载了孔子对饮食的见解 ● 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对饮食的见解 ● 庄子:《庄子》,记载了庄子对饮食的见解 ● 老子:《道德经》,记载了老子对饮食的见解 ● 墨子:《墨子》,记载了墨子对饮食的见解 ● 韩非子:《韩非子》,记载了韩非子对饮食的见解 ● 吕不韦:《吕氏春秋》,记载了吕不韦对饮食的见解 ● 司马迁:《史记》,记载了司马迁对饮食的见解 ● 班固:《汉书》,记载了班固对饮食的见解 ● 蔡邕:《蔡邕集》,记载了蔡邕对饮食的见解 ● 嵇康:《嵇康集》,记载了嵇康对饮食的见解 ● 陶渊明:《陶渊明集》,记载了陶渊明对饮食的见解 ● 杜甫:《杜甫集》,记载了杜甫对饮食的见解 ● 白居易:《白居易集》,记载了白居易对饮食的见解 ● 苏轼:《苏轼集》,记载了苏轼对饮食的见解 ● 陆游:《陆游集》,记载了陆游对饮食的见解 ● 袁枚:《随园食单》,被誉为“烹饪之祖” ● 李渔:《闲情偶寄》,被誉为“烹饪之祖”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东北菜
•源于鲁菜,以酱菜、腌菜等为主要特色,以炖、酱、 烤为主要特点,注重利用东北特产原料和绿色食品原料, 刀工精巧细致,精烹山珍野味,讲究火候,擅长勺工形 糙、色重、味浓。如,酱骨头、酱猪蹄 、白肉血肠、 炒肉渍菜粉、金针菇炖小鸡、猪肉炖粉条、锅包肉、丰
收菜
•由来:20世纪30年代伪满统治时期,末代皇帝溥仪 在长春建立了伪皇宫,长春成了辖管八方的政治中心。 当时,宫中膳房除北京清宫的御厨外,山东名厨纷至 沓来。从而使山东菜、宫廷菜与吉林民间菜相互交融, 形成了今天的东北菜
五礼”,奠定了古代饮食礼制的基石。
中国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是按阶层划分的:宫廷,官府, 行帮,民间等。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 于门外;客至,致问候,请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 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 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 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 小坐,上茶,直至辞别。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是否携带小 礼品或好酒。赴宴守时守约;抵达后,先根据认识与否, 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见介绍,听从东道安排。然后 入座。 “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食礼中最重要的一项。从古到 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有变化。
饮食习惯及礼仪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食礼之 国”。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历史,源远流长。 据《礼记· 礼运》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而最早出现的食礼,又与远古的祭神仪式直接相关。 对此,《礼记· 礼运》又有一段概括性的描述,其大 意是:原始社会的先民,把黍米和猪肉块放在烧石 上烤炙而献食,在地上凿坑当作酒樽用手掬捧而献 饮,还用茅草扎成长槌敲击土鼓,以此来表示对鬼 神的敬畏和祭祀。后来食礼由人与神鬼的沟通扩展 出人与人的交际,以便调节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 逐步形成吉礼、凶礼、军礼、宾礼、佳礼等“先秦

古代中国饮食文化

古代中国饮食文化

古代中国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样,深受历史、地理和民族多元因素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包括了饮食习惯、烹饪技巧、食材选择等方面,展现了中国人民对美食的独特追求和热爱。

一、饮食习惯古代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视平衡和谐。

在古代,人们认为饮食应该以谷物为主,以五谷杂粮为基础,注重营养搭配。

每餐通常由主食、汤羹、菜肴和点心等组成。

主食以米饭、面食为主,而汤羹则以煲汤、炖品为主要形式。

菜肴则根据季节和地域的不同,采用多种蔬菜、肉类和海鲜等食材,烹饪成各种口味丰富的菜肴。

另外,古代中国人还非常注重饭前饭后的清洁,饭前要洗手,饭后要漱口。

二、烹饪技巧古代中国的烹饪技巧独具匠心,讲究刀工、火候和调味的技巧。

刀工精细是中国烹饪技巧的一大特点,刀法包括切、剁、刮、剁、剁、刮、切、剁等多种方式。

火候的掌握也非常重要,古代厨师们善于运用炭火、柴火和炉火等多种火候,使食材烹饪得到最佳的口感和色香味。

此外,古代中国人还非常注重调味,擅长使用各种香料、调料和酱料,使菜肴更加美味。

三、食材选择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注重食材的选择和搭配。

中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区的食材丰富多样,因此古代中国人有着丰富的食材选择。

在主食方面,米饭和面食是主要的食物,而在菜肴方面,古代中国人崇尚“荤素搭配”的烹饪理念,注重肉类和蔬菜的搭配。

另外,古代中国人还喜欢使用各种野味和海鲜,如野兔、野猪、鳖、鲍鱼等,这些食材都可以烹饪成各种美味佳肴。

四、饮食文化与节日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与节日密切相关。

中国人崇尚和谐、团结,因此在传统节日中,饮食文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围坐在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以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清明节则是追忆先人的日子,中国人会前往祖先的坟墓扫墓祭拜,并将美食供奉给祖先,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尊重。

端午节则是吃粽子的节日,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饮食艾草酒,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制度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制度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制度一、食物选择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注重均衡、协调的饮食搭配,在食物选择上有一些规范。

首先,根据四季的变化,选择当季食材。

其次,注重五味的平衡,即酸、甜、苦、辣、咸五味齐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食材的选择也注重红、白、黑、青、黄五色的搭配,以满足视觉上的享受。

二、烹饪方法古代中国的烹饪方法丰富多样,包括炒、煮、炖、蒸、烤、炸等各种方式。

其中炒和煮是最常用的方法。

炒菜时注重火候掌握,追求色香味俱佳。

煮菜时注重火力调控,以充分释放食材的香味。

炖菜则需要慢炖,以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

三、饮食礼仪古代中国的饮食礼仪非常注重,以体现尊重和谦逊的精神。

在吃饭时,人们需要保持庄重的态度,举止得体。

一般情况下,主人会先尝一口,然后留下剩下的食物给客人,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和好客之意。

在宴会上,一般有特定的座次安排,表示尊卑次序。

四、宴会文化宴会在古代中国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交场合,涉及到一套完整的礼仪和程序。

在宴会上,酒仪非常重要,主人会根据宾客身份不同,用不同的酒杯,并以不同方式敬酒。

在宴会上还会有歌舞表演、诗词吟咏等文艺活动,以增加宴会的气氛。

五、食俗文化古代中国还涵盖了各种食俗文化,如节日食俗、婚嫁食俗、丧葬食俗等。

这些食俗文化不仅与饮食有关,还代表了特殊的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

例如,冬至吃饺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活动都是古代中国食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饮食哲学古代中国还有一些关于饮食的哲学思想,如《黄帝内经》中提到“得饮食而致和平”、“精神饮食”等概念。

这些哲学思想主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通过饮食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健康和长寿的目的。

总之,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制度是一个庞大而丰富的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对饮食的重视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这些制度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传统,也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常识一、中国古代的饮食结构(一)、主食1、主食品种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黍、稷、麦、菽、稻;另一种指黍、稷、麦、菽、麻。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谷”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象稻、稷(jì计,即谷子)、黍(亦称黄米)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做谷。

谷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

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

国外输入的五谷杂粮:豌豆(西汉-希腊)、胡豆(南北朝-西亚)、绿豆(北宋-印度)、玉米(明-美洲)、番薯(明-美洲)、高粱(非洲)▪2、主食食俗(南人食米、北人食面)▪糗(qiǔ):干粮,炒熟的米或面等;饭或面食粘连成块状或糊状。

糗一筐。

——《国语·楚语》舜之饭糗茹草也。

——《孟子·尽心下》▪饼:麦粉所制▪飺zí:米粉所制糗饵粉飺。

——《周礼·籩人》▪饵:米粉所制的饼状物饵,粉饼也。

——《说文》▪粥:▪饡zàn:以羹浇饭,与今天的“盖浇饭”相似▪(二)肉食▪1、肉食品种▪牛羊猪(三牲):▪狗:▪鱼:鲤、鲢、草、青四大家鱼▪2、肉食的制作▪炙:烤肉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诗·小雅·瓠叶》饮醇酒,炙肥牛。

——《乐府诗集·西门行》▪脍:细切的肉生肉为脍。

——《汉书·东方朔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论语·乡党》▪醢hǎi :用肉、鱼等制成的酱▪羹: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脯fǔ:肉干,亦称“脩”▪(三)蔬菜▪1、五菜▪葵、藿、薤、葱、韭▪2、其他蔬菜▪蔓菁(又称葑feng,俗称大头菜,)、萝卜、蒜、菰(茭白)、菘(白菜)、竹笋、苋菜、藤藤菜、大葱、花椒▪3、国外引进的蔬菜品种▪莴苣(西汉-地中海沿岸和西亚一带)、苜蓿(小亚细亚、伊朗、外高加索和土库曼高地)、扁豆(汉、晋-印度)、大蒜(西汉-地中海)、香菜(西汉-地中海)、茄子(南北朝-印度)、菠菜(唐-波斯)、芹菜(中国古代称为“胡芹”,唐代经丝绸之路由西域时传入)、冬寒菜(唐-非洲)、胡萝卜(元-英)、丝瓜(元-印度)、苦瓜(明-印尼)、花生(明-巴西)、番茄(清-秘鲁)、四季豆(清-南美洲)、莲白(清-地中海)、花菜(清-地中海)、土豆(清-南美)、辣椒(清-中南美洲)、洋姜(北美洲)、芦荟(唐时由波斯人传入)▪(四)水果▪1、中原地区原产果类▪樱桃、桃、杏、梨、李、柰、山楂、柿子、枣、板栗、▪2、南方原产果品▪枇杷、荔枝、龙眼、甘蔗、香蕉、柚子、猕猴桃▪3、国外引入果品▪葡萄(西汉-欧洲)、石榴(西汉-伊朗)、核桃、西瓜(五代-非洲)、甜橙、酸橙、柠檬、花生、草莓、向日葵、苹果、椰枣(西汉-西亚)、芒果(明-印度)、菠萝(清-巴西)、腰果(20世纪30年代-美洲)、胡桃(原产于伊朗和阿富汗,后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五)酒和调料▪1、酒的出现▪夷狄造酒、杜康造酒、猴儿造酒▪酒的出现,似可上推到新石器中期以前,《世本》称“仪狄始作酒醒变五味。

中国的古代饮食与饮食文化

中国的古代饮食与饮食文化
中国古代饮食与饮食文化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中国古代饮食的发展历程
03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特点
04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影响
05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传承与创新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1
中国古代饮食的发展历程
章节副标题
02
原始社会的饮食状况
食物来源:狩猎、采集、渔猎等
烹饪方式:烧烤、煮食、蒸煮等
重视烹饪技巧和口味
烹饪技巧:注重火候、刀工、调味等技巧
饮食礼化:注重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如《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等
口味追求:追求色、香、味、形、器的完美结合
崇尚节俭和礼仪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礼仪: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注重礼仪,讲究餐桌礼仪
节俭: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注重节俭,反对浪费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影响
章节副标题
04
对中国现代饮食的影响
传统饮食文化:传承了古代饮食文化的精髓,如烹饪技艺、食材选择等
地域特色:各地区饮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美食
健康饮食观念:古代饮食文化注重养生,对现代健康饮食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饮食礼仪:古代饮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对现代餐桌礼仪产生了影响
传统食材:如大米、小麦、大豆、猪肉、鸡肉等
烹饪技巧:如蒸、煮、炒、炖、烤等
创新:结合现代科技和理念,对传统食材和烹饪技巧进行创新和改进
创新和发展新的菜式和口味
古代烹饪技术的发展:如蒸、煮、炒、炸等
饮食文化的传承:如宫廷菜、地方菜、家常菜的传承与发展
饮食文化的融合:如南北方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古代人民的饮食与饮品

中国古代人民的饮食与饮品

中国古代人民的饮食与饮品中国古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古代人民的饮食与饮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地域文化及科技水平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从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角度,介绍中国古代人民的饮食与饮品。

一、古代人民的饮食1. 饮食方式中国古代饮食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强调五味调和。

古代人民主要有草食和荤食两类,草食以五谷为主,而荤食则包括畜禽、鱼肉、蛋类等。

古代人们追求饮食的“五味调和”,认为五味相宜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和长寿。

2. 餐饮文化古代人民注重餐饮礼仪和团圆感,讲究饮食的仪式感。

在宴会或重大节日,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宴席,邀请亲友共进美食。

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则讲究朴素的饮食,注重节俭和合理搭配。

3. 地域特色中国地域广阔,每个地区的饮食文化也有独特的特色。

北方人民主要以面食为主,如饺子、面条等;南方人民则倾向于以米饭为主,如粤菜、闽菜等。

不同的地区还会有不同的烹饪方法和调味品,反映了中国的地域多样性。

二、古代人民的饮品1. 茶茶是中国的国粹,也是古代人们常饮的饮品之一。

古代人民通过泡茶的方式,将茶叶与沸水相结合,制成具有独特风味的茶水。

茶不仅可以解渴,还有助于提神醒脑,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在古代,茶文化在中国逐渐兴盛起来。

2. 酒古代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被视为美好生活的象征。

古人常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酒不厌浓,不怕困倦。

”酒在古代人民的聚餐、祭祀、庆典等场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人们制作了多种酒,如黄酒、米酒、果酒等,丰富了饮品的种类。

3. 汤古代人民常饮汤水以增加营养和滋补身体。

汤是一种独特的饮品,可以将多种食材煮熟后,保留其中的汤汁饮用。

例如,酒酿汤、炖品汤等都是古代人民常饮的汤类饮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结语:中国古代人民的饮食与饮品反映了历史上的社会文化变迁和人民生活水平。

饮食方式、地域特色、餐饮文化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食物品质和生活品质的追求。

古代人民喜爱的饮品如茶、酒和汤也成为了中国饮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化常识之饮食

古代文化常识之饮食

古代作品中所描述的喝酒情况,有的很吓人。 例如樊哙在鸿门宴上立饮斗卮酒,而且表示还 能再喝; 唐代的王绩号称斗酒博士:他能每天喝一斗酒; 古代的酒的“含金量”: 古代的酒不是现在的烧酒。而是用煮烂的 黍 和酒母酿成的。
六、茶
茶最早的发现: 茶叶最早的药用记录在公元前2780年。 《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 得荼而解之” 。 茶的名称变化: 秦汉时期:苦荼 东晋时期: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 唐代以前:荼,或槚jia、舛chuan、茗、蔎she等 自唐代后统一:“荼”改为”茶”.
三、家禽:鸡、鸭、鹅
鹅:在古代的名称:舒雁 鸭:在古代的名称:鹜、舒凫(野凫:野鸭)
四、糖
古代的糖:餳(xing) 红砂糖 唐代时期出现 糖霜: 指的是冰糖
五、酒
我国酿酒的历史很久远,可以说是与种植生产同 步的。 据说殷朝人特别喜欢喝酒,纣王就曾“以酒为池, 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 。据说殷即因此而 灭亡。 古代的文士有很多贪杯豪饮的人,“不胜杯杓” 者寥寥,女作家也不例外。他们不但喝酒,而且 写酒、歌颂酒,好像酒真的能够浇其胸中块垒、 启其神妙的文思。酒几乎成了古代文学创作的 “永恒的主题”。
中国古代饮食化
一、主食
上古的粮食分为:五谷、六谷、百谷 五谷:稷、黍、菽、麦、麻 六谷:稷、黍、菽、麦、麻、稻 百谷:并不是很多种类的粮食,而是多种谷物的 意思
●稷即为小米。粱是稷的良种。 在古代稷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人们通常以稷代表稷神, 和社神合称为社稷。 ●黍即为黄米。《诗经》中常出现的食物,可见在古代 也很重要。 ●菽即为豆子。
“茶”的生命寓意: 茶字分解三部分 上部为廿,中部为八,下为十八, 廿加八十八,合计为一百零八岁, 寓意:人常喝茶健康长寿,可以活到108岁。

介绍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

介绍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

介绍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在古代中国,饮食文化可以说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从茶饮到粮食,从宴席到下酒菜,都体现了当时中国人对饮食的热爱和追求。

1. 粮食文化粮食在古代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当时,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一种仪式感和寓意的体现。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种植小麦、稻米、玉米等作为主要的粮食,而其中最为有名的还属稻米。

稻米在古代中国食品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是中国八大菜系中的主角之一,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象征。

古代中国人对稻米的热爱仍然存在于许多诗歌和文学作品之中。

2. 茶文化茶文化也是古代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几千年的历史使得中国的茶文化非常丰富,无论是在茶叶的品种、泡茶的方式、还是茶道仪式都有所不同。

在唐朝时期,茶文化达到了巅峰,并对日本等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许多诗歌和文学作品都包含了对茶文化的赞美。

3. 餐桌礼仪古代中国餐桌礼仪的规定非常严格。

在宫廷中,每个人在进餐时都需要按照严格的礼仪进行。

在一些正式的场合,宴席的规格非常高,不仅有非常多款菜肴,而且在菜肴的摆放上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4. 下酒菜文化在古代中国,人们在饮酒时也会搭配下酒菜。

下酒菜通常以酸、辣、咸口味居多,可以帮助消化酒精,促进酒的吸收和分解。

下酒菜的品种也非常的多样化,包括腌制的蔬菜、海鲜、火腿等等。

总之,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其中涌动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这些饮食文化不仅仅贯穿了整个古代的历史,更是对当今中国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社会的饮食文化

古代社会的饮食文化

古代社会的饮食文化在古代社会,饮食文化是文明与发展的一部分。

各种历史时期的饮食文化都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和特征。

古代人们的饮食方式、食材、烹饪方法、礼仪等都是其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古代人们的饮食方式古代人们的饮食方式有很大的差异。

在繁荣发达的秦汉时期,人们的饮食方式就已经非常多样化,既有宫廷食品,也有民间佳肴。

从史书记载来看,官府宴客时常以一大碗饱食为荣,而一般人的饮食则比较朴素。

在周朝时期,古人们通常会采用“五果”和“五谷”等来进行饮食的搭配,其中五谷包括小麦、稻米、大麦、黄米和黍子;五果则包括夏果、秋果、熟果、生果和干果。

此外还有蔬菜、禽肉、鱼类等,都是古代人们常吃的食品之一。

二、古时候的食材古代食材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战国时期的施杨人《食货志》中,有详细记载了当时食材的多样性,其中包括诸如驴肉、樱桃、鲈鱼、生姜、粘米饭、芥菜等。

而在唐朝时期,冬天时节人们已经开始采集冬虫夏草、银耳、松花、鲍鱼、黑豆、紫菜等名贵食材,食品的种类和品质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不过相对的,贫困地区的人们如河南、山东等地,吃的则比较朴素,古代食品以低价的谷子为主食,较便宜的蔬菜如白菜、萝卜则被当作“佳品”。

三、古代烹饪方法古代人们的烹饪方法又是怎样的呢?在《食货志》中,施杨人记录了各式各样的烹饪方法,如烤、煎、蒸、炒、炖、炸、焙等等。

甚至还有一种实用性非常高的招数——“腌制”。

从施杨人所记载的,当时人们就已经有煮出鸡肉、牛肉、驴肉等的红烤技巧,切出各种形状的葱姜丝等。

四、古代人们的餐饮休闲文化谈到古代饮食文化,就不得不涉及到它的礼仪和习俗,比如吃饭时需要按照礼制,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比如吃饭前要洗手,进退用餐要有具体要求,谦让等,这些礼仪规矩所代表的,是人们的文化和仪式感。

此外,卡拉OK餐厅作为现代休闲餐饮的成员,也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

例如唐朝时期就有一种叫做“饮歌唱”的活动,就是指在酒宴和饮食的同时,同步欣赏音乐,乐声和味道互相融合,人们在这种环境下尽情放松,交流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章古代饮食文化
§简述中国古代饮食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

中国烹饪不仅仅是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是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特点众多:
①重视饮食。

中国古人说“民以食为天”。

孔孟食道所提倡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使中国古代更加
注重追求饮食的品质与卫生,为我国饮食烹调技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风味多样。

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
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习惯)&
③饮食以五谷为主。

中国古代农业发达,农耕文明不断发展成熟,这就决定了我国以五谷为主食的饮食
结构。

五谷指的是稻、麦、黍、稷、菽这五种粮食作物。

(习惯)
④四季有别。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

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
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

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习惯)
⑤讲究美感。

拼盘,雕刻。

⑥食医结合。

还有鸡汤可用于虚劳,当归羊肉汤可用于产后血虚,牛乳饮用于病愈后调理等等。

⑦将哲学思想融入饮食意趣。

中国人喜欢把自己的思想和志趣融入到饮食中,中国古代食物讲究相生相
克即是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思想在饮食方面的体现。

⑧美食往往与节庆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吃粽子,重阳节食饼饵,饮菊花酒,中秋节食月饼庆团圆,元宵
节吃汤圆等这都是我们熟悉的例子。

(习惯)&
⑨使用筷子。

筷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有着悠久的历史,材质多样,具有轻巧、灵活的特点,一直
使用到今天。

(习惯)
⑩饮食与政治联系,赋予特殊的政治寓意。

故将统治者称为“肉食者”。

而老百姓一年只有重大节日或祭祖祀神的时候才;能够吃肉,所以平民为“蔬食者”。

对中国古代饮食礼仪的认识
积极之处:
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礼节往来。

通过一系列的细节规定,体现了对客人与主人的相互尊重,表现了对长者的关心。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中国传统饮食习惯用圆桌,这反映出中国人喜爱团圆、热闹的心态。

归根来说,还是“和”的哲学思想。

同时还有谦让尊长精神:如果食用水果类食品,要让尊者先尝,少者不得抢。

为当时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正如有专家指出的那样:“周人通过各种饮食制度,主要是礼仪化的燕饮活动,维护正常的统治秩序,协调人与人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政治和人伦关系,使整个社会能够得到稳定和有序的发展。


能够引导个体形成亲近自然的心态和习惯。

即要通过接近自然之物来遵循饮食的秩序和规律,清人李渔的“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理论等等
注重健康的饮食习惯。

《礼记•曲礼》载:“共饭不择手。

”即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就要检查手的清洁。

体现了对妇女的体谅。

对于较隆重的宴饮完毕后,撤食案的事不能由妇女担任,怕她们力不胜劳,可以推出年轻点的人来干。

消极之处:
通过饮食礼仪维护统治者的根本利益。

如古礼规定统治阶级按照不同等级享受不同的肉食:“天子日食少牢,诸侯日食特牲,大夫特豕,士特豚。


体现伦理等级观念。

在侍食之礼中,如果长者赐予少者或僮仆等低贱者酒食,因为地位差别太大,连道谢的资格都没有。

礼仪繁复会带来不便。

有的礼节有一定的虚伪性。

如客食之礼中的“三饭”,指的是客人吃三小碗饭后便说吃饱了,需主人再劝再食肉,这一条实为虚礼。

§简述中国古代饮食种类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

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

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

但在不同阶层中,食物的配置比例不尽相同。

因此古代有称在位者为“肉食者”。

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说法,“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饮食结构与种类。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

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

“五谷”:指的是稻、麦、黍、稷、菽这五种粮食作物。

“五果”:指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枣、李子、栗子、杏、桃,泛指各种水果。

“五畜”:指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牛、狗、猪、羊、鸡,即各种肉类。

“五菜”:指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并非是特指,而是泛指各种蔬菜。

菜蔬种类多,根、茎、叶、花、瓜、果均可食用。

§谈谈你对中国古代饮食习惯的认识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中有一些消极方面。

合食制就是一个典型。

原来汉唐时期继承先秦的传统,基本上是采用分食制的,这种食制对于减少交叉传染疾病,维护人民健康是有利的。

但是,到了唐代后期被合食制取代,这对于健康不利。

汉唐时期已经出现刻意追求珍奇异食的现象。

达官贵族不惜大量捕杀珍禽异兽,食其珍美部分,从
而为珍稀动物的灭绝、生态平衡的破坏种下了祸根。

信修明在《宫廷琐记》中记录了慈禧太后的一个食单,其中仅燕窝的菜肴就有六种。

古代的公款吃喝盛行。

唐代百官上朝有所谓“廊下食”封建官吏自上而下公费吃喝成风。

§谈谈你对西餐在中国走红的看法
西餐是我国对以欧美为主的国外餐饮食品特色的统称,主要分为欧美、东南亚、日韩等几大类。

近些年,西餐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认为,对这种现象应该辩证看待:一方面,西餐带来了新的服务理念、行业规范。

西餐的贴心服务是中国人喜爱西餐的重要原因。

西餐所带来的不仅仅是食物,而是一种全新的餐饮经营管理方式、店面装修结构、服务理念等等。

这些能够促进中国餐饮业的发展,启发中国同行。

还有,西餐的盛行还是由于人们猎奇心理的作用。

作为全新的一种饮食方式,肯定会受到人们的追捧。

西式快餐的出现符合白领阶层对吃饭效率的要求,还有一些炸鸡、汉堡等食物也符合孩子的饮食口味。

另一方面,西餐不仅影响了中国,它自身也在“中国化”。

如肯德基、麦当劳相继推出米饭、豆浆、油条、晚餐计划等等,这些也都说明的中餐的巨大生命力。

美国约翰•奈斯比特在《2000年大趋势》一书中论及“饮食这一不带威胁性的领域”时说:“我们正步入一个物品空前丰盛的国际食品大集市”。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毕竟是历史的产物,它不可能超越一切时代。

我们的正确态度是应该跳出传统思维的定势,既要吸收、接纳其它国家的饮食,充实我们的餐饮市场,又要将中国饮食打出国境,让中国食品餐饮在未来中永盛不衰。

§中国饮食文化的变化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特别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逐渐解决,人们不仅平均收入水准提升,而且思想得以开放,尤其是对饮食的认识发生了大的转变,到餐馆就餐的人越来越多。

“下馆子”已不再是昔日被视为“奢侈”的同义词,而成为一种正常的饮食方式。

1)饮食的社会功能增加。

人们之间业务性交往越来越多,请客吃饭成为找人帮忙办事、洽谈业务、交谈
信息的重要方式。

2)为专门寻求饮食的“吃货”也在增加。

饮食已经不再局限于古代的吃饱喝足,在现代社会,追求美食
享受更加盛行。

从专业性的烹饪书籍到美食杂志,还有这几年央视兴起的《舌尖上的中国》,更是满足了人们对美食的渴求。

3)现代社会快餐文化盛行。

快餐文化的基本理念就是“速简”,以效率为基本出发点,同时考虑到营养
和口味。

它将推动饮食文化向易于制作、食用、保存的高水准饮食发展,是社会向前发展的表现之一。

4)食物营养的高低和能否起到保健作用,是衡量其食物的主要标志。

现在讲营养,主要是讲如何使取得
的各种营养素适度、均衡,使自己能活得健康长寿。

5)西式饮食文化进入中国。

自从80年代以来,无论是日本料理、韩国烧烤,还是法俄大菜和意大利比
萨店都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6)现代社会提倡从饮食提倡生活的思想也开始出现。

最近在法国巴黎甚发起了场“慢食运动”,目的是
提倡悠闲进餐方式。

显然,这“慢食运动”与快餐所采用的快速进餐方式似有矛盾,但这“慢食运动”
则代表了人们发自内心的一种渴望和心度。

在我看来,快餐是客观形势所迫,慢餐是内心世界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