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修身篇】舍生而取义
《孟子》原文注释翻译
•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yú) 。战国 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 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 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 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 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 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 道”,主张德治。
注释: ①信:确实 ②搏:拍打 ③颡:sǎng 额头
• 译文:告子说:“人性本来就不分善与不 善,就像水流本来不分向东向西一样。”
孟子说:“水流确实是本来不分向东向西 的,难道也不分向上向下吗?人性的善, 就好比水朝下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的, 水没有不向下流的。水,拍打一下叫它飞 溅起来,也能使它高过人的额头;阻挡住 它叫它倒流,可以使它流到山上。这难道 是水的本性吗?是形势导致这样的。
仁者能正君
• 惟大人①为能格②君心之非③。君仁,莫不仁; 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④正君而国定 矣。
• 注释: ①大人:极有品德的人。
•
②格: 纠正。
•
③非:错误。•④一:一旦。 Nhomakorabea•
• 译文:只有极有德行的人才能纠正君主思 想上的错误,君主仁德,没有人不仁德; 君主行义,没有人不义;君主端正,没有 人不端正。一旦君主自身端正了,国家也 就安定了。
四过不足为
• 从流下而忘反①谓之流,从②流上而忘反谓 之连,从兽③无厌④谓之荒,乐酒⑤无厌谓 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
注释: ①反:通返 返回。②从:顺从。 ③从兽:沉迷打猎。 ④厌:满足。 ⑤酒:喝酒。
舍生取义议论文
舍生取义作文舍生取义作文(一)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一句话像春雨,洗涤着我们的灵魂;像洪钟,震动着我们的耳鼓;像阳光,擦亮着我们的眼睛。
品位生活,我们追求的确实有比生命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善良、道义。
在青岛,东海边,一层层巨浪向岸边涌来,向游人展示着它的雄伟壮阔、波涛澎湃。
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巨浪将一名女子卷入海中,只有那耀眼的红色上衣在水中时起时伏。
岸边的人慌了手脚,喊着的,哭着的,跺脚的。
可是风大浪高,无人敢施救。
紧要关头,河南小伙魏青刚跳入水中向女子游去。
海辽阔,浪雄壮,海中的魏青刚是多么渺小,当他刚抓住女子时,一个大浪又把他们冲开了。
回到岸边喘息一下,他要求再次救人,救援人员只好将>保险绳系在他的腰上,精疲力竭中他将落水的女子拖到岸边。
在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典礼上,他的>故事感动了一个又一个观众。
商人落泪了,官员落泪了,青年学生落泪了。
在我们感叹社会冷漠的时候,我们落泪了。
是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是善良,是道义。
生活中实在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在汶川,在灾区,解放军战士正在为灾区人民搭建帐篷。
一场地震,毁了人民的家园。
遍地是瓦砾,是断裂的钢筋,到处是灾民愁苦的面庞。
武警战士武文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把对灾区人民的爱全都倾注在板棚的搭建中。
他一趟又一趟地奔跑,一趟又一趟地搬运,竟然牺牲在板棚搭建的现场。
当看到电视上那穿着军装继续儿子事业的父亲时,我们哭了。
是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是善良,是道义。
生活中实在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当听到某个煤矿老板对被困井下矿工不施救而逃之夭夭时,我们感叹他们生命的龌龊;当听到某个高官因贪污受贿而锒铛入狱时,我们感叹他们生命的苍白;当听到某个匪徒为了享乐而实施抢劫时,我们感叹他们生命的无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实在有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让我们重温孟子的教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于义利平衡中成就完美人生(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于义利平衡中成就完美人生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义利之辩,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孔子提倡“见利思义”,认为“放(依据)于利而多怨”。
墨子的看法是,“义,利也”。
西汉董仲舒追求“正其谊(义)不谋其利”。
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却强调“利,义之和:义,利之本”。
“天下之事,唯义利而已”,读书亦然。
科举取士制度出现后,读书人动机不纯、不正,过分功利化、庸俗化的读书目的,得到世俗社会的广泛认同。
明代著名藏书家谢肇潮感叹说:“古人之读书明义理也,中古之读书资学问也,今人之读书不过以取科第也。
”如今虽无科举,“读书”的义利之辨却从未远离也不该远离。
2023年2月,某教育专家在合肥庐江中学给高三学子做励志演讲时,因“学生读书就是为了钱”“读书就是为了和外国的优良基因相融合”等观点被学生抢了话筒。
此事便是一佐证。
身为二十一世纪的“读书”人,你如何看待当下“读书”的“义”和“利”?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利少而义多,为之。
(《荀子·修身》)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
(《南史·羊仉传》)青年、国家、时代,是形影相随的铁三角、彼此助推的浪涛。
(《人民日报》“写给青年的八封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未来人生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不同的人在价值观上有很大的差别:有舍利取义,有先义后利,有义利两难,有义利双收,有见利忘义,有真利假义……在人们思想开放而价值多元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义利”。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孟子的经典名言名句及翻译
孟子的经典名言名句及翻译孟子的经典名言名句及翻译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易于留传,是浓缩的精华。
你知道什么样的名言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孟子的经典名言名句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孟子的经典名言名句及翻译1(公孙丑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公孙丑上)【翻译】(公孙丑问:)“大胆请问,先生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擅长于研究别人的言辞,并擅长于培养自己的浩然气。
”公孙丑问“大胆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孟子说:“这很难说清楚。
它作为一种气,是极为伟大极为刚强的,如果用正确的方法去培养而不是去伤害它,那么它将充满于天地宇宙之间。
同时,它作为一种气,需要和正义、道理相配合;否则的话,它就没有力量。
(孟子曰:)“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
”(离娄上)【翻译】(孟子说:)“孔子说‘治国方法有两种,就是仁政和暴政罢了。
’过分他的人民,那自己也会身死国亡,不太厉害也会造成危险使国家削弱。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离娄下)【翻译】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如果把臣子看得如同自己的手足,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得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如果把臣子看得如同狗和马,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得如同普通百姓;君主如果把臣子看得如同碎泥小草,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得如同敌寇仇人。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离娄下)【翻译】(孟子说:)“君主讲求仁爱,人民没有不仁爱的;君主讲求道义,人民没有不道义的。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离娄下)【翻译】(孟子说:)“不合礼仪的礼,不合道义的义,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不肯做的。
孟子鱼我所欲也翻译及赏析
孟子鱼我所欲也翻译及赏析
你还在为如何理解文言文发愁吗?不懂文言文不要紧,小编整理了《鱼我所欲也》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你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高中必背文言文大全及翻译促织原文及翻译荀子劝学原文及翻译赏析烛之
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
1《鱼我所欲也》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
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
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鱼我所欲也》出处选自《孟子·告子上》,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或者是“舍生取义。
”解题: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
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
孟子原文注释翻译资料
取义宁舍生
• 鱼,我所欲①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②,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注释: ①欲:想要。 ②得兼:同时得到。
• 鱼是我想的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 (如果)这两者不能够同时得到,那么 (我)就舍弃鱼而选择熊掌。生命是我所 想保有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 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就 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③已:停止。 ④日:每天。⑤攘(rǎng)偷。
⑥或:有人。 ⑦是:这。 ⑧损:减少。
• 译文:戴盈之说:“恢复十分之一的税法,废除
关市的征税,今年还实行不了,请让我减轻一些, 等到明年的时候再废止(当前的征税方式),怎 么样啊?”孟子说:“如果有个人每天都偷邻居
家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他则说:‘请让我先减少偷的数量,每月 只偷一只,等到明年,再停止吧。’----假 如知道这种做法是不合乎道义的,就应该 赶快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 注释: ①是故:因此。 ②岩墙:马上要倾毁的墙。 ③ 桎(zhì)梏(gù):拘禁犯人 的刑具。
• 译文:因此懂得命运的人不会站在马上就 要倾毁的墙下,尽力行道而死的,是正常 的命运;犯罪受刑而死的,不是正常而死 的。
自毁人毁之
夫人必自侮①,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 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②,而后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 不可活。”此之谓也。 注释: ①自侮:自取侮辱。
仁者能正君
• 惟大人①为能格②君心之非③。君仁,莫不仁; 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④正君而国定 矣。
• 注释: ①大人:极有品德的人。
•
②格: 纠正。
•
《孟子》修身篇章及译文
《孟子》修身篇章及译文引言《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为孟子及其弟子所撰。
本书以人性本善为基础,论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本篇主要介绍了修身的理念和途径,通过译文的形式,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孟子的思想。
修身篇章原文公孙丑上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此仁也。
人能充此仁,足以保四海;不能充此仁,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曰:“兽相食,人且恶之。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相食,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
及其为天子,居天下之中,同姓之国,莫非臣,异性之国,莫非宾,天下之人,皆悦而往之,犹解倒悬也。
诚则灵,神则化,德溥而明,兴于朝,废于市,行于四国,无所不通。
夫是之谓通德。
”修身篇章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他人的心情,这就是仁。
如果一个人能够充实这种仁爱之心,就足以治理天下;如果不能充实这种仁爱之心,就连赡养父母都做不到。
”孟子说:“野兽相食,人们都认为这是恶的。
作为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事,却不能避免相互残食,这哪里符合作为百姓父母官的职责呢?”孟子说:“人们不需要学习就能做到的事情,那就是良能;不需要思考就能知道的事情,那就是良知。
小孩儿,没有不知道爱自己的亲人的;等到他们长大了,没有不知道尊敬自己的兄长的。
爱自己的亲人,这就是仁;尊敬自己的兄长,这就是义。
没有别的,这是因为这种道德观念通行于天下。
”孟子说:“舜居住在深山之中,与树木石头为伴,与鹿猪为伍,他与其他深山野人不同的地方很少。
等到他成为天子,居住在天下中心,同姓的国家,没有不是他的臣子;异姓的国家,没有不是他的宾客,天下的人民都高兴地归附他,就像是从倒悬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样。
真诚就能感动人心,神妙就能变化无穷,德行广大就能明亮,从朝廷兴起,到市场废弃,再到四国,无所不在。
关于舍生取义的名言
关于舍生取义的名言关于舍生取义的名言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作者:孟轲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作者:孟轲4、舍生取义: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5、他的信仰尽管如此,就在他要舍生取义之时,不免有所怀疑,或是被死亡的恐惧所掌控。
6、在灾后的营救行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舍生取义的英雄模范,他们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宣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精神,是任何大灾大难都击不垮、打不倒的。
7、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抗日英雄舍生取义,保卫祖国。
8、儒者十分重视个体死亡的意义和价值,以道德价值的实现作为人类解决生死问题的关键,推崇死而不朽,通过立德、立功、立言,实现生命对死亡的超越。
儒家这种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死亡观,派生出积极入世、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以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生准则,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理想和规范,促使人们为国为他而去忠、孝、悌、友。
9、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都是读圣贤书者所当为?10、文天祥舍生取义的精神,令人景仰。
11、只有那些舍生取义、功在社稷的忠义烈士,才有资格被奉祠在忠烈祠中。
12、有时候,有些人以自己笃信的真理为志趣,追寻真理甚于保全生命,于是就有舍生取义之举。
13、舍弃小我,选择大我;舍生取义,选择崇高;舍弃为己,选择利人利国利世界,这才是人们从心灵、从灵魂的大无畏的选择,才能回答秦文君的选择,做一个有灵魂的过客,让生命灿烂,日月齐光。
14、舍生取义,虽死,精神永存;苟且偷生,虽生,精神已失。
出处:星云大师15、历史长河中,无数英烈为了使生命变得精彩而做出了生与死的抉择。
屈原为了使自己的生命变得精彩投入了泪罗江中;一代大侠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血洒咸阳殿;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千古绝唱而流芳百世的文天祥,为了生命的精彩躺倒在蒙古人的大刀之下;一腔碧血勤珍重的鉴湖女使秋瑾为了生命的精彩,命丧清狗之刀下。
孟子三则原文及翻译
孟子原文及翻译孟子三则原文及翻译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孟子三则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孟子》三则春秋孟子(一)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1)得兼:同时获得。
(2)苟得:苟且取得。
(3)患:祸患,灾难。
(4)辟:通“避”,躲避。
(5)如使:假如,假使。
(6)不为:不愿意这样做。
(7)勿丧:不丢掉。
(8)蹴:用脚踢。
(9)何加:有什么益处。
(10)奉:侍奉。
(11)本心:天性,天良。
导读:作者用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比喻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进而阐述了这样一种观点: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即使在生死关头,也要经受得住各种考验。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舍生取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凶残的狼要吃掉救其性命东郭先生。 这种行为用“义”的成语是— 忘恩负义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撕毁与苏联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出 动190个师,5000多架飞机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这种行为 用“义”的成语是——背信弃义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汶川地震,教导主任谭千秋在地震发生的一瞬 间,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护着四个 学生,四个学生获救了,他却不幸遇难。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 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 文天祥 —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鱼 而取熊掌 者也。生, 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 不可得兼,舍生 而取义者 也。”
能像文中这样说说吗?
( ),我所欲也; (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 )而取(
)者也。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鱼 而取熊掌 者也。生, 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 不可得兼,舍生 而取义者 也。”
关于舍生取义的句子
关于舍生取义的句子1、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作者:孟轲2、董存瑞舍生取义炸了碉堡。
3、中国五千年沧桑历史,酿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李白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狂放;孟子有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的气概。
这是传统,这也是美德。
4、悟空,你尽管捅死我吧,生又何哀,死又何苦,等你明白了舍生取义,你自然会回来跟我唱这首歌的!喃呒阿弥陀佛、喃呒阿弥陀佛、喃呒阿弥陀佛5、都说国家、国家没有国何来家,没有爱国又何来爱家,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不是要我们去做什么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爱国烈士。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成为世界大国做出一点点的贡献吧!我们有权利,更有这个义务去做这件事,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加油吧!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千年的风雨退淡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情谊中带着伤,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如今的你已是遍体鳞伤;如今的你好似一朵花儿,一朵在寒冬中开放的花儿,凛冽的寒风摧残着你,你却不甘落地,依然傲挺枝头。
《孟子告子上》中有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你不就是这样的吗?8、儒者十分重视个体死亡的意义和价值,以道德价值的实现作为人类解决生死问题的关键,推崇死而不朽,通过立德、立功、立言,实现生命对死亡的超越。
儒家这种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死亡观,派生出积极入世、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以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生准则,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理想和规范,促使人们为国为他而去忠、孝、悌、友。
9、在灾后的营救行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舍生取义的英雄模范,他们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宣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精神,是任何大灾大难都击不垮、打不倒的。
孟子对道德的名言
孟子对道德的名言1、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孟子·尽心上》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3、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4、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5、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6、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7、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陆九渊《与郭邦逸》8、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周官》:以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9、大义灭亲。
《左传·隐公四年》10、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左传·僖公九年》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12、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孟子·滕文公上》13、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14、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1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在圣人治理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16、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
贾谊《新书·阶级》17、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
《淮南子·主术训》: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没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监督朝廷内外,判别是非没有偏颇,才可以算作正直。
18、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淮南子·泛论训》19、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淮南子·修务训》20、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国学--舍生取义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论点:舍生而取义。
鱼 取熊掌 熊掌
生 取义 义
小结: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由此及彼,由浅入深, 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论证对待生与死的不同态度。
第一步:正面辩证分析。
生,欲→甚于生(义)→故不苟得 。 为了义而舍生 死,恶→甚于死(不义)→故不避患。
舍生取义刀剑舍生取义舍生取义教学设计舍生取义的诗句舍生取义作文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梦幻西游舍生取义梦幻舍生取义舍生取义的人物舍生取义的人
舍 生 取 义
孟子简介
生活年代约前372—289年,名 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 人。受业于子思,是孔子之后的儒 家大师,人称“亚圣”。也是战国 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散文家。
第二步:反面假设分析。
所欲→莫甚于生(最喜生)→何不为
(不择手段求生)
不义 所恶→莫甚于死(最恶死)→何不用
(不择手段避祸)
第三步:因果分析。
由是则生→不用 (结果)→有甚于生者(原因) 取义 由是避患→不为(结果) →有甚于死者 (原因)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升华中心论点。
结论:非贤者有→人皆有→贤者勿丧
《孟子》简介
《孟子》在宋朝时被朱熹列为 《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经典。也 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著。 其文气势磅礴,感情洋溢,逻辑严 密,又长于比喻,用形象化的事物 和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 文的发展影响很大。
请你来诵读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 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 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 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 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 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 者。非 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注释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注释及翻译原文阅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出处选自《孟子·告子上》(《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或者是“舍生取义。
”解题: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注释1.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是珍贵的食品。
2.得兼:同时获得。
得:获得。
3.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弃鱼肉而选择熊掌。
取:选取。
舍生而取义者也: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
取:求取义:正义,道义。
4.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更要的。
甚:超过;于:比。
5.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或者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6.所恶:讨厌的(事物)。
恶,憎恨,讨厌。
7.患:祸患,灾难。
8.辟:通“避”,躲避。
下文同义。
9.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10.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者:……的办法。
11.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12.不为:不愿意这样做。
八年级第一学期国学《孟子》原文
八年级第一学期国学《孟子》原文第一课求仁自可得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孟子·告子上》人皆有善心告子曰:“……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册。
是岂水这性哉?其势则然也。
”——《孟子·告子上》第二课良知、良能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尽心上》思则得之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
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此天之所与我者。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
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告子上》第三课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心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穷达不失志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第四课吾岂好辩哉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孟子·滕文公下》四过不足为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
——《孟子·梁惠王下》第五课风过草必偃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五年级语文下册《舍生取义》PPT课件(长春版)
说说生活中含“义”字的成语和跟“义”有 关的 人或故事
大义凛然 见义勇为 义不容辞 义无反顾 背信弃义 关羽
•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战国】孟子
• 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
•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2.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元景皓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
题目:为了道义而舍弃生命。
题目:
点明中心 交代论点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 亦我所欲也。
鱼,是我喜欢的;熊掌,也是我喜欢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 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 得到,我就舍弃鱼而要熊掌。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生命,是我热爱的;道义,也是我热
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不能够同时拥有这二者,我
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决不苟且偷生。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西汉】桓宽
不因为贫穷而改变一个人的气节, 不因为地位,身份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而改变一个人 的志向。
结语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 倡的“杀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 民族的最高道德准则,激励着历代 仁人志士,慷慨赴难,为国捐躯。 孟子由口腹之欲推衍到道德之美的 独特论证方法,则体现了中华民族 以善为美、美善合一的独特审美观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孟子》中的仁义之道
《孟子》中的仁义之道钱逊先生作者 | 钱逊《孟子》七篇,是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内容丰富。
全书从孟子与诸侯谈治国之道、仁政思想的对话开始,然后逐步展开。
其中,有孟子与弟子谈古圣先贤功绩、三代兴亡经验的问答,也有孟子对于为臣、为士、为人之道的阐述和对不同学派思想的辩驳,最后归结于对人性善和心性修养的论述。
从具体到抽象,从政治、人生到哲学,《孟子》七篇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读《孟子》,不宜把它当作单纯的哲学或政治学说来读。
《孟子》内心存仁,行事循义《孟子》的第一章“孟子见梁惠王”,开门见山地提出:“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仁义,是贯穿于《孟子》的核心理念。
仁义表现于为人之道。
孟子说,士的追求,“仁义而已矣”。
他提出,仁是人的“安宅”,即精神家园;义是人生的正路。
他又提出“舍生取义”的思想,明确指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个人的物质生命不是最高的价值,精神生命高于物质生命。
为人之道就在于“居仁由义”,以仁为立身的根本,以义为行事的准绳。
只有做到坚持“居仁由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能称之为大丈夫。
所有这一切,集中表现于其“养浩然之气”的思想。
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是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时所表现出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孟子对于为人思想的集中的哲学概括。
“居仁由义”是为人的根本原则和要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对坚持“居仁由义”的独立人格的要求,也是“浩然之气”的具体表现;舍生取义,“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是人生价值观的说明。
“浩然之气”是所有这些作为的集中表现。
孟子见梁惠王1从“仁义”到“仁政”仁义表现于为政之道。
孟子提出了他的仁政、王道思想:他认为当时社会动荡混乱,根本原因在于“上下交征利”,解决的途径就在以仁义治国,实行王道仁政。
孟子认为,治国之道无非仁与不仁,王道、霸道两途。
把仁义推广到治国,就是仁政;以德行仁是王道,依仗暴力、不行仁义是霸道。
舍生取义
《舍生取义》教学设计【教材简介】:《舍生取义》是我校《国学》教材第八册第二单元“修身”中的一篇文言文课文,是一篇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文章。
本册主体课文选自“经部”的《孟子》。
《孟子》记录了战国时期孟轲的思想和言行,是一部文风刚健的对话体著作。
全册16篇课文分为“行善”“修身”“仁政”“教育”四个单元,这些文章告诉读者: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应该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意志,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只有不为贫贱所移、不为威武所屈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所以,这些文章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很有益处的。
《舍生取义》这篇文言文虽然含义深刻,但是选编的这一段落却比较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
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情感强烈,富有气势。
在书下注释的帮助下,学生应该会很好的理解文章的意思。
【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1个生字。
3.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舍生取义的真谛。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品读体会课文,感受舍生取义的真谛。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理念】:中国教育的精髓与本质在于中国的国学文化,基于国学文化的教育是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立足于文化传承,同时注重人格养成的教育和经世致用。
“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办好世界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让学生去理解,去感受,去发现,去创新,避免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设计思路】:首先,通过话题“义”来激趣引题,然后引导学生在文章以不同形式的呈现下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在此基础上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以及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归纳总结得出舍生取义的真谛,并能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