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诊疗指南(罕见病指南)

合集下载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要点 (1)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要点 (1)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要点(1)

总目录

1.21-羟化酶缺乏症

2.白化病

3.奥尔波特综合征

4.肌萎缩侧索硬化

5.天使综合征

6.精氨酸酶缺乏症

7.窒息性胸腔失养症(热纳综合征)

8.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9.自身免疫性脑炎10.自身免疫性垂体炎11.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12.β-酮硫解酶缺乏症13.生物素酶缺乏症14.心脏离子通道病15.原发性肉碱缺乏症16.Castleman病17.腓骨肌萎缩症18.瓜氨酸血症19.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20.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血症21.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22.先天性肌强直23.先天性脊柱侧凸24.冠状动脉扩张25.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6.Erdheim-Chester 病27.法布里病28.家族性地中海热29.范科尼贫血30.半乳糖血症

31.戈谢病32.全身型重症肌无力33.Gitelman 综合征34.戊二酸血症型35.糖原累积病(型、型)36.血友病37.肝豆状核变性38.遗传性血管性水肿//39.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40.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

41.遗传性低镁血症42.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43.遗传性痉挛性截瘫44.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4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46.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47.亨廷顿病48.HHH 综合征(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同型瓜氨酸尿症)49.高苯丙氨酸血症50.低磷酸酯酶症51.低血磷性佝偻病52.特发

性心肌病53.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54.特发性肺动脉高压55.特发性肺纤维化56.IgG4 相关性疾病57.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58.异戊酸血症59.卡尔曼综合征60.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健康宣讲课件

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健康宣讲课件
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健康 宣讲课件
目录 概述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的症状 诊断和治疗 日常饮食建议 注意事项 生活质量提升 总结
概述
概述
什么是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 本课件旨在向用户普及有关小儿遗 传性果糖不耐受的知识
遗传性果糖不 耐受的症状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的症状
症状一:腹痛和腹胀 症状二:呕吐和腹泻
总结
提高生活质量需要全面的生活 方式改变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的症状
症状三:厌食和体重减轻
诊断和治疗
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基因检测和刺激试验 治疗方法:改变饮食习惯和药物治疗
日常饮食建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常饮食建议
避免食用含果糖的食物:水果、蜂 蜜、果汁等 合理搭配其他食物:多摄入蛋白质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和检测 避免过度食用糖分
注意事项
小心饮食误导:不要完全排除 所有含果糖的食物
生活质量提升
生活质量提升
寻找替代品:使用人工甜味剂或低果糖 食品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和锻炼 习惯
生活质量提升
心理支持:寻求专业医生和心理咨 询的帮助
总结
总结
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是一种遗传疾病
注意饮食和定期随访是管理该疾病的关 键

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科普宣传

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科普宣传

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科普宣传

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也被称为小儿遗传性果糖酶缺乏症,是一种

非常罕见的遗传性代谢疾病。它是由于小儿体内缺乏果糖酶的功能而导致的,使得他们无法正常消化果糖。本篇文章将对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进

行科普宣传,以便更多人了解这种疾病,并为病患提供帮助。

症状的严重程度在不同患者之间会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通常在孩

子开始添加含有果糖的食物后才会出现症状。这些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低血糖、发育迟缓等。在严重病例中,小儿可能还会经历呼

吸困难、肝功能异常和肝脏脂肪变性等症状。

要确诊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包括测量血液中果糖和丙酮酸的浓度、检查肝功能、进行基因检测等。确

诊后,治疗上的主要目标是完全避免摄入含有果糖的食物。

饮食调控是治疗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的关键。病患需要避免食用含

有果糖、蔗糖、蜂蜜等高果糖食物。除了避免高果糖食物,病患还需要摄

入足够的葡萄糖来维持正常的能量水平。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出合理的膳食方案,以确保病患获得足够的营养。

对于患有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的孩子来说,家庭支持非常重要。父

母需要了解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与医生密切合作,并确保孩子遵循适

合的饮食安排。同时,与其他家庭成员和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确保孩子

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中都能够得到合适的支持和关注。

最后,对于广大普通人群来说,了解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有助于增

加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患者

和他们的家庭成员,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患了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怎么办

患了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怎么办

患了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怎么办

一、概述

某同事儿子出生到八个月的时候都是喝某同事的人奶的,八个月后某同事打算给他戒奶然后出去找工作,戒奶期间某同事有时会冲给奶粉给他喝。喝了几天就出现问题了。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儿子患的是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经过治疗情况好转。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

二、步骤/方法:

1、某同事儿子发病时的表现为呕吐和腹泻,出冷汗等。某同事马上送他到医院检查。医生给他做了详细的检查后说某同事儿子患的是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就是吃不了含果糖和蔗糖的食物。否则会影响孩子的肝功能。后来经过药物治疗情况得到缓解并慢慢好转。所以建议妈妈们如果小孩子不适时马航带他到医院就诊。

2、从此之后儿子就不能吃含果糖和蔗糖的食物了,包括一些水果和蔬菜。所以某同事就在网上找了很多含果糖和蔗糖的食物以防不小心给儿子吃了。比如苹果,黎,芒果,柑橘,桃李等。所以某同事要很注意儿子的饮食方面的搭配。还有某同事马上把儿子吃的奶粉扔掉。儿子没有吃到汗果糖和蔗糖的食物后情况得到缓解并慢慢恢复。

3、因为儿子不能吃含果糖和蔗糖的食物,所以儿子出现了低血糖。某同事就带他到医院注射葡萄糖来缓解一下。定期的带儿子注射葡萄糖补充营养后,儿子的脸色越来越好,身体也基本恢复了。

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科普讲座PPT课件

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科普讲座PPT课件

诊断和管理
诊断和管理
诊断方法:通过检查患者的症状、家族 史和遗传测试等手段进行诊断。 饮食管理:患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避免摄入含果糖的食 物,采取合理饮食调整,例如少食含糖 水果和糖分高的食品等。
诊断和管理
医学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医生可能会采用药物治疗或其他干 预方法帮助管理病情。
建立支持体系
建立支持体系
家庭支持:家长应积极参与患儿的治疗 ,了解病情并为患儿提供健康的饮食环 境。 教育资源:寻找专业的医疗机构和教育 资源,提供给患儿和家长正确的知识和 技能。
结论
结论
总结: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遗传代谢疾 病,及早诊断和科学管理对患 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 重要。
鼓励与支持:我们鼓励患者和 家属积极面对疾病,寻求医疗 专业人士的帮助,建立健康的 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什么是小儿遗 传性果糖不耐

什么是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
定义: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是一种遗 传性代谢疾病,导致患者无法正常代谢 果糖。 病因:由于某些基因突变,导致身体无 法产生或正常运作果糖代谢的酶。
症状和影响
症状和影响
症状表现:常见症状包括呕吐 、腹泻、低血糖、发育迟缓等 。 影响生活:小儿遗传性果糖不 耐受可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 量和健康状况。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科普 讲座PPT课件

可治性罕见病—果糖1,6一二磷酸酶缺乏症

可治性罕见病—果糖1,6一二磷酸酶缺乏症

可治性罕见病—果糖1,6一二磷酸酶缺乏症

一、疾病概述

果糖一1,6一二磷酸酶缺乏症(fructose -l,6- bisphosphatase deficiency)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目前尚不清楚其发病率,至今报道约100余例。该病的致病基因是位于染色体9q22的FBP1基因。当该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肝脏果糖一1,6一二磷酸酶缺乏或活性低下时,可造成1,6一二磷酸果糖转化为6-磷酸果糖的途径出现障碍,影响糖异生过程,造成果糖、乳酸、甘油等上游糖异生底物的堆积[1-3]。

二、临床特征

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作性低血糖、高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酮症等,可致新生儿或婴儿死亡[4]。发热、感染、进食不足及应激状态等常为本病发作的诱因。本病也可在摄人大量果糖或蔗糖(1g/kg体重)后发作,静脉输注果糖或甘油有致命危险。患儿发病年龄一般为生后1天~4岁。由于乳糖由乳糖酶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的过程不受果糖一1,6一二磷酸酶的影响,婴儿常在断奶后才出现症状,发作期代谢紊乱较易纠正,而发作间期正常[5]。

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呕吐,其次为嗜睡、呼吸和心率增快等,血生化检查除低血糖、乳酸酸申毒外,还可伴有肝损害、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6]。

三、诊断

血生化检查显示低血糖、高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多伴有酮症。发作期血、尿代谢筛查可发现糖异生底物堆积,可显示乳酸、3-羟基丁酸、甘油和3一磷酸甘油等的异常升高。肝活检检测果糖一1,6一二磷酸酶的酶活性可确诊。因肌肉组织中含有与肝脏不同的另外一种同工酶,本病患者在肌肉的活性并

酪氨酸血症(罕见病诊疗指南)

酪氨酸血症(罕见病诊疗指南)

概述

酪氨酸血症(tyrosinemia)是由于酪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引起的血浆中酪氨酸浓度增高,不同步骤的酶的缺陷可导致多种临床表现不同的疾病,酪氨酸血症分为3种类型。酪氨酸血症Ⅰ型,也被称为肝肾酪氨酸血症(hepatorenal tyrosinemia,HT-1),为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fumarylacetoacetate hydrolase,FAH)缺陷所致,以肝、肾和周围神经病变为特征。酪氨酸血症Ⅱ型,为酪氨酸氨基转移酶(tyrosine aminotransferase,TAT)缺陷所致,以角膜增厚、掌跖角化和发育落后为特征。酪氨酸血症Ⅲ型,极为罕见,为4-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hydroxyphenylpyruvic acid dioxygenase,HPPD)缺陷所致,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鉴于酪氨酸血症Ⅰ型病例报道相对较多,且对健康危害较大,本文将主要介绍酪氨酸血症Ⅰ型。

病因和流行病学

人体所需的酪氨酸是从饮食或通过氧化苯丙氨酸获得的,除供体内合成蛋白质外,还是多巴胺、肾上腺素和黑色素等多种物质的前体,多余的酪氨酸通过其降解途径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FAH分子量约为80kD,是酪氨酸降解途径最末端的酶,其编码基因位于染色体15q25.1。FAH将延胡索酰乙酰乙酸(fumarylacetoacetate,FAA)分解为延胡索酸和乙酰乙酸,基因变异造成FAH

合成障碍或功能缺陷,导致前体物质FAA及其衍生物琥珀酰丙酮的堆积,从而引起肝、肾和神经系统症状。此外,琥珀酰丙酮还可抑制胆色素合成,使δ-氨基乙酰丙酸(δ-Aminolevulinic acid,δ-ALA)堆积,引起卟啉症样改变。

可治性罕见病—果糖1,6一二磷酸酶缺乏症

可治性罕见病—果糖1,6一二磷酸酶缺乏症

可治性罕见病—果糖1,6一二磷酸酶缺乏症

一、疾病概述

果糖一1,6一二磷酸酶缺乏症(fructose -l,6- bisphosphatase deficiency)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目前尚不清楚其发病率,至今报道约100余例。该病的致病基因是位于染色体9q22的FBP1基因。当该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肝脏果糖一1,6一二磷酸酶缺乏或活性低下时,可造成1,6一二磷酸果糖转化为6-磷酸果糖的途径出现障碍,影响糖异生过程,造成果糖、乳酸、甘油等上游糖异生底物的堆积[1-3]。

二、临床特征

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作性低血糖、高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酮症等,可致新生儿或婴儿死亡[4]。发热、感染、进食不足及应激状态等常为本病发作的诱因。本病也可在摄人大量果糖或蔗糖(1g/kg体重)后发作,静脉输注果糖或甘油有致命危险。患儿发病年龄一般为生后1天~4岁。由于乳糖由乳糖酶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的过程不受果糖一1,6一二磷酸酶的影响,婴儿常在断奶后才出现症状,发作期代谢紊乱较易纠正,而发作间期正常[5]。

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呕吐,其次为嗜睡、呼吸和心率增快等,血生化检查除低血糖、乳酸酸申毒外,还可伴有肝损害、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6]。

三、诊断

血生化检查显示低血糖、高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多伴有酮症。发作期血、尿代谢筛查可发现糖异生底物堆积,可显示乳酸、3-羟基丁酸、甘油和3一磷酸甘油等的异常升高。肝活检检测果糖一1,6一二磷酸酶的酶活性可确诊。因肌肉组织中含有与肝脏不同的另外一种同工酶,本病患者在肌肉的活性并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
十分秀气
基本介绍
本病是先天性果糖-1-磷酸醛缩酶缺陷,使1-磷酸果糖沉积,造成肾脏损害。 本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主要因果糖-1-磷酸醛缩酶缺陷,此酶有ABC三种同工酶,A为肌 型,B为肝型,C存在于大脑,本次主要分享醛缩酶B缺陷,这个酶存在肝、肾、肠管,本病在瑞 士常见,但在其他国家罕见。 果糖代谢主要在肝细胞内进行,由于果糖-1-磷酸醛缩酶缺陷,肝细胞内1-磷酸果糖堆积, 磷酸果糖有毒性作用,且还可以抑制果糖-1,6-磷酸醛缩酶的作用,导致正常从甘油、氨基酸转 变为葡萄糖的糖原异生受阻,故可以导致低血糖。
治疗
本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主要依靠饮食注意,终身禁食含果糖的食物,禁止使用山梨醇和 含有此物质的药物。
诊断及辅助检查
根据小儿病史:食用蔗糖或果汁后出现上述症状,需要考虑本疾病的可能,去除果糖后,小 儿症状消失,支持本疾病的可能。
辅助检查: 1.果糖耐量试验。 2.肝、肾、肠粘膜活检。 3.近年来有利用身体内粘膜,进行DNAHale Waihona Puke Baidu增,行基因检测。
此外,本疾病需要与一些疾病相互鉴别:如病毒性肝炎、半乳糖血症、酪氨酸血症等。
病理改变
肝脏有广泛的实质坏死和脂肪变性,汇管区和叶间纤维组织增生,而无炎症改变,可发生肝 硬化,急性肝中毒的特点为弥漫性坏死,不能形成蛋白质,继而导致血浆白蛋白和凝血因子减少。

预防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

预防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

医疗干预
医疗干预
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是一种可以通过 医疗干预控制的疾病。
医生会为宝宝开具特殊的饮食和营养方 案。
心理支持
心理支持
家长需要给予宝宝足够的心理 支持,帮助他们适应饮食上的 限制。 与医生和专业人士合作,共同 管理宝宝的健康。
Leabharlann Baidu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预防小儿遗传 性果糖不耐受
目录 引言 了解遗传性果糖不耐受 识别疾病风险 饮食调整 替代方案 关注症状 医疗干预 心理支持
引言
引言
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是一种 罕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 它会导致婴幼儿在摄入含果糖 食物后出现严重的胃肠道症状 。
引言
本PPT将介绍预防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 受的重要措施。
饮食调整
对于已经被确诊的遗传性果糖 不耐受患儿,避免摄入含果糖 或麦芽糖的食物特别重要。 包括果汁、水果、蔬菜、糖和 糖尿病食品等。
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
可以选择与水果和糖尿病食品成分相似 、但不含果糖的食物。
这样可以满足宝宝的口腹之欲,同时又 不会引发症状。
关注症状
关注症状
家长应密切关注宝宝的症状, 比如腹痛、腹泻、呕吐、肠道 胀气等。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就 诊。
了解遗传性果 糖不耐受
了解遗传性果糖不耐受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是由果糖代 谢酶缺乏引起的。 当患儿摄入果糖时,身体无法 正常代谢,导致症状发作。

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危害及预防课件

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危害及预防课件

预防
病情监测:定期监测患儿的血糖及肝功 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保持健康的生 活方式。
结论
结论
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危害较大,但通 过正确的预防措施,可大大减少其危害 并保护患儿的健康。
家长应重视患儿的饮食习惯,并积极配 合医生进行治疗,以保障患儿的健康成 长。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 危害及预防课件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目录 简介 危害 预防 结论
简介
简介
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是一种常见的代 谢疾病,由于果糖代谢酶缺乏而导致血 液中果糖浓度升高。 患病儿童在饮食中避免果糖的摄入至关 重要,否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危害并影 响生长发育。
危害
危害
腹泻:患儿饮食中过量果糖会引起肠蠕 动加速,导致腹泻。
发育受阻:不良饮食习惯可能会对患儿 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导致身高、体重 等生理指标无法达到正常水平。
危害
肝功能不良:长期过量摄入果糖可以导 致肝脏损伤,导致肝功能不良。
预防
预防
饮食控制:患儿应控制果糖和果糖含量 高的食物的摄入。
营养均衡:合理平衡膳食,摄入足够的 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水分等。

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预防和措施课件

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预防和措施课件

日常护理
日常护理
定期随访:定期就医控制病情,监测相 关指标,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症状管理:根据医生的建议,针对疼痛 、腹泻和呕吐等症状采取适当的药物管 理措施。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婴儿筛查:进行新生儿期的果糖不耐受 筛查,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
饮食管理
饮食管理
限制果糖摄入量:果糖是果汁、甜点和 糖果中的主要成分,需要限制摄入量, 避免过量引发症状。 避免高果糖食物:某些水果和蔬菜含有 较高的果糖含量,应避免或限制其摄入 。
饮食管理
寻找替代品:通过选择低果糖或无果糖 的饮食替代品,满足营养需求。
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 预防和措施课件
目录 概述 预防措施 饮食管理 日常护理
概述
概述
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是一种遗传性代 谢疾病,使儿童无法分解果糖。 本课件将介绍预防和措施,以帮助儿童 应对这一疾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遗传咨询:家族中有果糖不耐受病例的 家庭应接受遗传咨询,以了解风险和可 能的预防措施。

ADA2023家庭糖尿病诊治指南

ADA2023家庭糖尿病诊治指南

ADA2023家庭糖尿病诊治指南

引言

本指南旨在为家庭提供关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导。糖尿

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有着重大影响。通过了解

糖尿病的识别和管理,家庭可以更好地帮助其成员控制疾病并改善

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定义和类型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异常升高。根据不同病因和机制,糖尿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1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缺乏,多在儿童和青少年期

发病。

- 2型糖尿病: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多见于中年和老年人。

- 妊娠糖尿病:仅在妊娠期出现的糖尿病。

- 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由遗传缺陷、胰岛素抵抗等引起的

糖尿病。

糖尿病的识别和诊断

家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识别糖尿病风险和进行初步诊断:

- 定期测量家庭成员的空腹血糖水平,并留意偏高的数值。

- 观察是否出现多饮、多尿、乏力等糖尿病常见症状。

- 注意家族中是否有糖尿病病史。

正式的诊断需要家庭成员咨询医生,并进行血糖检测和其他相

关检测。

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

治疗糖尿病的关键目标是控制血糖水平,以预防并减少糖尿病

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措施:

- 积极采取饮食控制措施,包括限制糖分和碳水化合物摄入,

增加蔬果和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帮助降低血糖水平和体重,增加身体代

谢率。

- 对于需要进一步控制血糖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药物治疗,例如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注射。

-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家庭支持和教育

家庭在糖尿病管理中起着重要的支持和教育作用。以下是一些建议:

如何护理和预防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

如何护理和预防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

如何护理和预防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

一、概述

侄女3岁7个月了。去年因为吃了很多甜的水果和喝了饮料后身体出现问题,然后被医生查出患了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后来经过治疗情况好转,经过护理基本恢复。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

二、步骤/方法:

1、侄女吃了甜的水果和喝了饮料之后就身上冒冷汗,腹泻,呕吐和食欲不振。带他到医院检查,医生给她做了血液生化检查,尿液生化检查等确诊侄女是小儿遗传性果糖不耐受,因为吃的那些水果和饮料含有大量的果糖和蔗糖。经过药物治疗情况好转。饮食上护理后身体恢复。

2、大家不让侄女吃含有果糖和蔗糖的食物和饮料了。比如苹果,梨,桃,李,芒果等水果,包括用这些水果制成的饮料。家里的水果都不放在客厅上,以防侄女看到后吵着要吃。饮料也不买回家放着了,冰箱里有的都是矿泉水。这样做之后侄女就不会到含果糖和蔗糖的食品了。所以她的病情得到缓解,身体也吗那么那恢复。

3、侄女很多水果和水彩都不能吃,营养就得不到补充。所以大家就多给她补维生素C,当侄儿低血糖时,某同事恶魔呢就带她到医院注射葡萄糖来补充和缓解。这样坚持下来后侄女的气色越来越好,身体也基本恢复了。

4、大家也经常跟小侄女说她不能吃那些食物,如果吃了就会加

重病情或者对她身体不健康。侄女很乖,她看到别家孩子吃的时候没有吵着要吃,而是要嫂子抱着她。她不看别人。所以侄女自己有意识不吃这类食物,对她的病的预防和护理大家也轻松了。

罕见病病种清单

罕见病病种清单

罕见病病种清单

序号目录

编号

目录疾病名称

疾病分类名称

(国临版2.0)

疾病分类代码

(国临版2.0)

1

121-羟化酶缺乏症21-羟化酶缺乏症E25.000x013

221-羟化酶缺陷E25.000x014 321-羟化酶缺陷症E25.003

42白化病白化病E70.300

53Alport综合征奥尔波特综合征Q87.801

6

4肌萎缩侧索硬化成人型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G12.104

7连枷臂综合征G12.200x010 8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G12.201

9原发性侧索硬化症G12.205

10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G12.206

11家族性运动神经元病G12.207

125Angelman氏症候群

(天使综合征)

天使综合征Q93.501

136精氨酸酶缺乏症精氨酸血症E72.200x004

147热纳综合征(窒息性

胸腔失养症)

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Q77.201

15

8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副肿瘤性小脑共济失调D48.905†+G13.1*

16溶血-尿毒症综合征D59.300

17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D59.300x002 18边缘叶脑炎G04.800x007

19小脑共济失调伴有脱氧核糖核

酸[DNA]修复缺陷

G11.300

20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害N28.900x022

21

9自身免疫性脑炎副肿瘤相关性边缘叶脑炎D48.900x010+G05.8*

22疫苗接种后脑炎G04.002

23抗NMDA受体脑炎G04.800x004 24免疫介导性脑炎G04.800x013 25免疫介导性脑干脑炎G04.800x016

26自体免疫性脑炎G04.801

罕见病诊断相关检验项目清单

罕见病诊断相关检验项目清单

罕见病诊断相关检验项目清单

编号技术分类检验项目

备注

(相关罕见病诊断及鉴别诊断)

1

临床

基础

检验

技术常规血液

学检测

酸溶血+糖水试验、尿含铁血黄素、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2尿卟胆原、尿卟啉和红细胞游离原

卟啉

卟啉病

3流式细胞

术检测CD59、CD55、Flaer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4T、B、NK细胞亚型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

5出凝血

检测

凝血因子II、V、VII、VIII、IX、

X、XI、XII、XIII活性,vWF抗原、

凝血因子抑制物

血友病等

6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一般生化

检测

乳酸

线粒体脑肌病、糖原累积病、遗传

性果糖不耐受症、丙氨酸血症

7镁遗传性低镁血症、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Gitelman综合征

8同型半胱氨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

9血氨精氨酸酶缺乏症、β-酮硫解酶缺乏症、瓜氨酸血症等、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缺乏症、HHH综合征、异戊酸血症、长链3-羟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赖氨酸尿蛋白不耐受症、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甲基丙二酸血症、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缺乏症、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丙酸血症

10游离脂肪酸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血症

11酮体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血症、β-酮硫解酶缺乏症、异戊酸血症、丙酸血症

12

激素测定胰岛类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血症、

POEMS综合征

13甲状腺相关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

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

退症、卡尔曼综合征、POEMS综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

概述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hereditary fructose intolerance,HFI)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果糖代谢病。是由于编码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B(fructose-1,6-bisphosphate aldolase,醛缩酶B)ALDOB基因突变致B型醛缩酶缺乏,导致1-磷酸果糖在肝脏、肾、肠中堆积,使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受抑制而致病。表现为低血糖发作,如未能及时诊治,可导致严重肝病、低血糖脑病及肾损害,有潜在致命危险。

病因和流行病学

醛缩酶由A、B、C3种同工酶组成,其主要在肝脏、肾脏和小肠表达。在正常情况下,外源性果糖在空肠吸收,通过门脉系统进入肝脏,在醛缩酶的作用下完成1-磷酸果糖裂解,1,6-二磷酸果糖裂解,生成磷酸二羟丙酮与三磷酸甘油醛。遗传性果糖不耐受因主要醛缩酶B活力降低所致,因此HFI主要临床症状及受累器官与肝、肾、肠有关。

人类醛缩酶B基因ALDOB定位于染色体9q21.3-22.3,长约14.4kb,包含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调控合成醛缩酶B蛋白,醛缩酶B由364个氨基酸组成,呈一个四聚体结构。目前已报道了60种ALDOB基因突变类型,其中该基因在欧洲人群中的常见突变是p.Ala150Pro和p.Ala175Asp,c.324+1G>A剪切变异常见于印度北部人群。ALDOB基因突变后,使醛缩酶B的结构和活性均发生改变。患者摄入或输注含果糖成分的物质后,1-磷酸果糖不能转化磷酸二羟丙酮与三磷酸甘油醛,从而在肝中大量堆积。可造成如下病理生理过程:①消耗细胞内库存的无机磷酸盐,造成三磷酸腺苷(ATP)缺乏,导致肝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减少,肝细胞ATP依赖性离子泵功能障碍,细胞肿胀,细胞内容物外溢,引起组织如肝脏、肾小管功能障碍,导致多种物质代谢紊乱;②抑制磷酸化酶、果糖1,6-二磷酸酶、果糖激酶活性,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异常,出现低血糖及多脏器损害;③抑制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导致蛋白-N-糖基化障碍。患者对一切来源的果糖都很敏感,包括饮食、药物中的蔗糖、山梨醇及果糖。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在活产婴儿发病率大约为1/20 000。欧洲人群预测患病率在1/31 000 ~1/18 000,非欧洲人群患病率估算为1/34 461,我国尚无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患者的临床表现随年龄、接触果糖的量和时间而存在差异。一般而言,发病年龄越小,症状越重。经典型遗传性果糖不耐受患儿于6个月左右起病,通常在首次食用了含有果糖的食物,如水果、蜂蜜和某些蔬菜时发病。另外,部分配方奶粉及加入甜味剂的药品中含有蔗糖、山梨醇等成分,在肝脏中水解为果糖,因此HFI也可以在新生儿及小婴儿添加辅食前发病。常见临床症状包括进食含果糖食物后出现低血糖发作,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出汗、震颤、抽搐甚至昏迷。

如果诊断未明,患者长期慢性摄入果糖食物,除了低血糖表现外,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肝肿大、腹水、黄疸及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低磷酸盐血症、高尿酸血症、高镁血症、高丙酮酸血症。病情严重者出现多脏器损害,肝、肾功能衰竭,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在急性发作时,实验室检查会发现低血糖、低血磷和低血钾,同时伴有尿酸、乳酸、丙酮酸、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升高。慢性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及肝纤维化的指征,包括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升高,凝血障碍。尿液检查可见蛋白尿及果糖阳性。

诊断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病史调查为诊断关键。当患者进食含果糖、蔗糖或山梨醇食物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甚至面色苍白、震颤、抽搐,同时低血糖(血糖<60mg/dl;正常值70~120mg/dl)、低血磷,高尿酸(血尿酸>5.0mmol/L;正常值2.0~5.0mmol/L)、高乳酸(血乳酸>2.5mmol/L;正常值0.5~2.2mmol/L)及血镁和丙酮酸升高应怀疑此病。反复发作伴有慢性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合并肝功障碍,也应疑诊HFI。

疑诊病例应进行ALDOB单基因分析或者与糖代谢相关基因包序列分析,如

果存在ALDOB单基因纯合或者复合杂合致病突变可以确诊。

如果基因检测未发现突变,临床又高度怀疑时再考虑取肝、肠、肾组织活检进行果糖-1-磷酸醛缩酶活性测定确诊。

因为果糖耐受试验可导致严重的低血糖,严重者会致命,通常不作为常规诊断手段。

鉴别诊断

1.与引起婴幼儿肝功能异常、黄疸、低血糖及类瑞氏综合征的相关疾病进行鉴别如感染性肝炎、败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自身免疫性肝病、尿素循环障碍、希特林蛋白缺乏症、脂肪酸 -氧化障碍(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长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极长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酪氨酸血症Ⅰ型、半乳糖血症、线粒体DNA衰竭综合征等。

2.与引起高乳酸血症和低血糖症的疾病相鉴别如严重感染、糖异生障碍、糖原贮积症、有机酸血症、线粒体病、酮代谢障碍等。

3.与范可尼综合征、氨基酸尿及生长迟缓先关疾病鉴别如Fanconi-Bickel 综合征、肾小管酸中毒、先天性糖原合成障碍、囊性纤维变性病、胱氨酸贮积症。

4.果糖吸受不良是指果糖在小肠吸收不良,在症状上和遗传性果糖不耐受有重叠,都可以有腹泻、腹胀,严重者可以有腹痛存在,易于与HFI混淆,前者在大便中可以检出果糖,后者在尿中果糖阳性。

5.先天性糖基化异常Ⅰ型与HFI有部分重叠,包括肝功异常、生长受限、氨基酸尿症/肾型范可尼综合征。临床上HFI糖基化异常是继发性改变,可以出现转糖基化铁蛋白阳性,在严格限制果糖摄入及肝脏功能好转后可以转阴。ALDOB单基因分析和肝组织活检进行果糖1-磷酸醛缩酶活性测定可以予以鉴别。应注意的是,在自限性果糖不耐受病例,糖基化异常可能会自行缓解,因此转铁蛋白糖基化阳性不能单独诊断HFI。

6.儿童及成人起病的HFI 应与其他原因所致慢性肝病(如感染、中毒及肿瘤)鉴别。

7.新生儿及婴儿起病的HFI 应与其他难以解释的呕吐性疾病鉴别,如胃食管反流、幽门狭窄、尿素循环障碍、半乳糖异构酶缺乏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