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原理 第四讲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自然辩证法(Dialectical Materialism)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

论基础之一,它用来对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和解释。自然辩证

法的基本原理涵盖了对辩证法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和把握。本文将详细阐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回顾其发展历程,

探讨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辩证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但在马克思主

义哲学中才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包括唯物论和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基础,而辩证唯物主义

则指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内部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作为辩证法思想的核心概念,矛盾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且无处不在。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普遍性表现为事物内部的矛盾和事

物之间的矛盾。特殊性则表现为矛盾的不同形式和发展阶段。

三、矛盾的斗争与统一

矛盾的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在矛盾的斗争中,相

互矛盾的两个侧面相互排斥和对立,同时也相互依存和互为前提。通

过斗争,矛盾达到一定的锐化和转化,最终实现新的统一。

四、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自然界的事物发展变化不是简单的线性增减,而是由数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引发质的飞跃。量变与质变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而质变是量变的结果和必然。

五、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规律

否定之否定是自然界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会经历否定、保存和超越三个阶段。否定不是简单的消灭和消失,而是在保存的基础上实现新的超越,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答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答案

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

基本内容: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四、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1)哲学的分支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学,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

(2)中间层次

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3)交叉学科

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4)综合性和开放性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自然辩证法原理 第四讲

自然辩证法原理 第四讲

• 这种物质的、直接感性的私有财产,是异化了的 人的生命的物质的、感性的表现。第82页。私有 财产的运动——生产和消费——是迄今为止全部 生产的运动的感性展现,就是说,是人的实现或 人的现实。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 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 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因此,对私有财产 的积极的扬弃,作为对人的生命的占有,是对一 切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从而是人从宗教、家庭、 国家等等向自己的人的存在即社会的存在的复归。 宗教的异化本身只是发生在意识领域、人的内心 领域中,而经济的异化是现实生活的异化。第82 页。
• 异化劳动,由于(1)使自然界,(2)使人本身, 使他自己的活动机能,使他的生命活动同人相异 化,也就使类同人相异化;对人来说,它把类生 活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第一,它使类生活 和个人生活异化;第二,把抽象形式的个人生活 变成同样是抽象形式和异化形式的泪生活的目的。 第57页。因为,首先,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 生产生活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一种需要即维 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一种手段。而生产生活就是 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一个种的整体特 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 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生活本身 仅仅表现为生活的手段。第57页。
•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 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 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 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 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 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 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 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 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 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来说之谜的解 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第81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四篇科学技术观12章科技基本性质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四篇科学技术观12章科技基本性质

科技的基本性质
6
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真理性标准。在传统的科学意识中,“科学”
就是意味着真知、真理,“科学的”几乎是“正 确的”、“可靠的”同义词。
但是,在科学史中,充满着后来作为错误的和 被人抛弃的东西。正如马克思所说,“今天被认 为是合乎真理的认识都有它隐蔽着的、以后会显 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因此,仅仅以正确、可 靠来区分科学与非科学似乎行不通。
科技的基本性质
21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和技术反映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统 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科学主要任务是研究自然 界的规律性,探索通往未知世界的途径;技术 的主要任务则是对自然物和自然力进行利用、 转化和控制。这就决定了科学和技术既有区别 又有相互联系。
科技的基本性质
22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2、随着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日益成熟,技术的 知识性也显露无遗。
科技的基本性质
19
强调技术的实质是知识,并不意味着技术 只有一种形态,也并不意味着只有知识形态的 技术才是重要的,这是因为:
(1)知识形态的技术一般需要在物化过程 中得到修改、完善和验证,一项尚未物化的技 术还不是完全成熟的技术。技术从发明到其在 生产中的应用,还要解决技术的安全性、经济 性、相互配套以及与社会协调等方面的问题。
科技的基本性质
27
2、科学与技术的统一性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理论体系,用于解释和理解自然界中事物的发展

和变化规律。它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并在后来得

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统一性原理和

对立性原理。

一、统一性原理

统一性原理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原理之一。它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

化是通过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在自然界中,万物都是统一

且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一个事物都包含了其对立面,而且这两个对立

面在相互斗争和矛盾的基础上得以发展。例如,昼夜、寒暑、阴晴等

对立事物之间的转化和变化就是通过内外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制约而实

现的。

二、对立性原理

对立性原理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面,并通过对立面之间的斗争

和矛盾来推动事物的发展。这种斗争和矛盾源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例如,自然界中的矛盾有大与小、快与慢、

冷与热等。这些对立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三、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还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

一种唯物主义哲学观点,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于物质的内在矛

盾和相互作用所导致的。这一原理强调了对于自然界中事物规律的研究和认识。

四、非确定性原理

自然辩证法还有一个重要的原理是非确定性原理。它认为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化性,无法用简单的线性关系或规律来解释和预测。自然界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求我们采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解释。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统一性原理、对立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非确定性原理。这些原理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中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在研究和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推动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 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   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

感性具体 (科学事实)
思维中的具体 (科学理论)
分析
综合
抽象的规定
(科学概念,符号、思想模型)
9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感性的具体是科学事实
抽象的规定是未经综合的概念、经验规律(如 开普勒三定律)、科学假说等
思维的具体是指经过辩证综合的、完整的科学 理论体系
10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能性。
34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想象,灵感与直觉
想象: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 新形象的过程
理想模型:质点,绝对刚体,理想液体
可以直观形象地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充分 利用大脑右半球的思维能力。
更具有创造性,容易突破思维活动中常规的限 制。
35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4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5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6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抽象是科学认识从感性认识阶段上升 到理性阶段的飞跃的决定性环节。
科学思维,则是利用科学抽象的成果-- 概念、符号和思想模型所进行的深入的认 识活动,是主体把握客体本质的认识活动 和认识形式。
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是科学思 维的三种基本类型。
7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教案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自然辩证法教案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人类是通过科学来认识自然界的,本编依据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相一致的原理,围绕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科学问题为起点,研究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科学事实的经验方法,研究经由科学抽象、运用各种科学思维形式建立假说和检验假说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科学理论发展的多元模式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机制。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从认识史上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是在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本章以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阐述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

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

1.科学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本质做出以下深刻的论述:

其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其三,科学是生产力。

其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随着科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科学已经成长为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

的事业,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文化、科学与方法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其二,科学是一种文化。

其三,科学是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是由多种基本要素组成的复杂整体,只有把有关科学的各种涵义当做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来把握,揭示各种涵义之间的联系,才能全面地、综合地认识科学的本质。

贝尔纳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自然辩证法 4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自然辩证法 4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科 学 造 假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2005年8月3日在英国《自 然》杂志上报导,韩国首尔大 学教授黄禹锡教授带着世界第 一只克隆狗正式露面。
2005年12月23日韩克隆之父 被认定论文造假, 向国民道歉
---韩国国耻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2、技术的本质
(1)技术的内涵: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 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 的总和。
科学定律的作用: 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
成;是科学解释和预测的有效工具。
二、科学和技术的构成
1、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
(3) 科学假说
二、科学和技术的构成
1、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
比萨塔 客观事实
二、科学和技术的构成
wk.baidu.com1、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
(2)科学定律
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
科 学 事 实
归纳法 经验定律
想象 直觉 灵感
理论定律
描述性 直接实践性
本质性 普遍性
科 学 定 律
科学定律的特征: 它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具有简明性特征。
(1) 科学事实 科学事实——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事物(事件、
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 命题。 作用:它是形成科学概念、定律、假说、理论的基础; 是评价科学理论和假说的基本手段。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介绍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中各种矛盾、变化和发展规律,并培养学生应对自然界复杂问题的辩证思维和解决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高对自然界问题的认识和把握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内涵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掌握自然界各种矛盾、变化和发展的辩证观点和分析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加深对科学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

1. 第一讲:自然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

a. 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和内涵

b.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c.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2. 第二讲:自然界中的矛盾和辩证统一

a. 辩证法关于矛盾的基本观点

b. 自然界中的矛盾类型和特点

c. 辩证统一的概念和意义

3. 第三讲: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

a. 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b. 自然界发展的阶段性和曲折性

c. 自然界发展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

4. 第四讲: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发展

a.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演进

b. 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和条件

c. 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要求

1.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2.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思辨和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践和实验,加深对自然界问题的理解。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组织小组项目研究或报告。

五、考核方式

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占30%。

现代自然辩证法原理

现代自然辩证法原理

阴阳学说
在中国古代,人们还提出了一种阴阳学说,用以说 明自然界事物的运动变化及其规律。根据阴阳学说, 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及其性质都可以划分为阴和阳两 个方面。阴是有形的、黑暗的、静止的、雌性的、 下降的……;阳是无形的、明亮的、运动的、雄性 的、上升的……。
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又相 互依赖、相互包含、相互转化,互根、互用。阴无 阳不存,阳无阴不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 则阳,阳极则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就在阴和阳的 矛盾统一中产生、发展、变化。
25、从道教的人的本质观看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 期。
26、道教内丹学的人体科学原理探讨,宗教哲学(台 湾),2008年,总第43期。
27、道教科学技术思想的方法论特点,宗教哲学(台 湾),2008年,总第45期。
28、程序分析法——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基 本方法,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第6期。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首先,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提高 马克思主义水平和理论思维的能力。
其次,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是发展自 然科学的需要。
再次,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是发展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需要。
第四节 本课程的内容与结构
本课程的三个部分在结构上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其中自然观是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根 本性认识,其所阐述的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存在和 发展的基本观点对于自然科学观的提出和其基本思 想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至于自然科学方法 论的内容也是根据自然观对自然界的基本认识演绎 出来的。自然科学中的各种逻辑方法和建构科学理 论的方法是与自然的认识规律相一致的;而各类科 学的特殊研究方法,则更是与自然界各种特殊事物 的存在和发展规律具有本质上的联系。

自然辩证法之 第四讲·科学技术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之 第四讲·科学技术方法论

西方科技哲学思想与现代科学方法

主要内容

⏹西方科技哲学思想

逻辑实证主义

波普的证伪主义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

库恩的历史主义

⏹现代科学方法

数学方法

系统科学方法

【本章要点】在了解目前西方关于科学发展的主要哲学流派的基础上,简要介绍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两个现代科学方法。两者不仅适用于科学研究,而且适用于技术研究,具有通用性和综合性。本讲探讨数学方法的基本特征、科研功能和数学模型方法,考察系统科学方法的产生,以及几种重要的系统科学方法:系统分析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控制方法、黑箱方法、功能模拟方法。

一、西方科学哲学思想

1.逻辑实证主义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主要学派和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表明科学哲学的一个显著发展趋势: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的转变,由科学结构的逻辑模型到科学发展的历史模型的转变。

逻辑实证主义是科技哲学的一个派别,又是现代分析哲学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它发源于中欧,后来逐渐扩展到英美,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思潮,维也纳学派是逻辑实征主义的主体。他们以科学为旗帜,以新逻辑为武器,以传统思辨哲学为对手,以罗素和维特根斯坦为先导,旨在力图把经验传统尤其是实证传统和逻辑传统结合起来,把哲学的任务归纳为对科学语言进行逻辑分析。

逻辑实证主义的先驱罗素最先提出逻辑是科学的本质.意思是把哲学同逻辑等同,把科学哲学逻辑化。他认为,科学的任务在于描述、整理经验现象,把经验材料化繁为简、系统化。科学家的任务在于对科学的陈述进行逻辑分析,目的是检查它们在化繁为简的逻辑系统化过程中是否完全符合逻辑规则,有无因违反逻辑规则而混乱,以确保科学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及内容正确性。

自然辩证法-第4章科学的性质

自然辩证法-第4章科学的性质

B
科学与艺术
艺术与科学的区别
○ 艺术述诸于情感,而科学述诸于理性实

○ 艺术热衷于个性刻划,科学驱于共性的
表达。
○ 艺术是永恒的,科学是发展的。
科学与艺术的联系 ○ 艺术中的科学技术:观念的、知识的和 技术的科学大量进入艺术之中,成为艺 术的对象或艺术创造的工具。
○ 科学中的艺术:科学研究本身也是一种

经验规律与理论规律

经验规律
经验规律是这样的规律,它所包含的语词或是直接用
感官可观察的或是用相对简单的技术可测量的。
○ 定性规律。如:所有的乌鸦者是黑的。 ○ 定量规律。如:气体的盖· 吕萨克方程、电学的欧姆定律等。

理论规律
理论规律与经验规律的区别并不在于它是否被确定。
经验规律被经验事实确证,而理论规律多为“假说”。 理论规律中的语词是不可观察的。如分子、原子、电 子、质子等。
给人以灵魂并延续至死后的信仰体系。
○ 原始宗教精神生活是科学精神产生的基础。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 宗教在与科学的交流与斗争中同时改变自己。 ○ “粗知哲学,每使人倾向于无神论,然而精研哲学,则使人皈
依宗教。”(桑塔亚那在《理性生活》中引用了培根的一段话)
科学与宗教的区别
○ 方法上:宗教坚持神学教条原则,科学坚持批判性思维 ○ 对象上:宗教述诸无限的超自然,科学研究有限的自然

自然辩证法案例

自然辩证法案例

第一讲:自然观及其发展

一、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二、16 世纪时,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连续20 年观测天体,并详细记录了行星在公转过程中位置的变化。开普勒仔细研究了第谷的观测资料,经过多年的刻苦计算,否定了19 种假说,于1609 年、1619 年先后提出了太阳系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后来,牛顿又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更抽象的程度上进行思考和研究,于1687 年正式公布了万有引力定律。到20 世纪时,人们发现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低速运动问题。适应解决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问题的需要,出现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第二讲: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

一、地震是一种地壳演化,在人类出现之前,它全部是由于断层、岩浆活动、地下物质相变等自然原因形成的。但人类出现之后,由于其活动的影响,在一些原来没有地震或少地震的地方发生了地震。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座军工厂,为处理废水凿了一口3614米的深井,由于高压注水于地下,1962年发生了频繁的地震;后来停止注水,地震活动减弱;回复注水,地震又增加。

二、人们运用光谱分析的方法已经发现在太阳上有70多种化学元素,其中氢、氮、氦、硅、镁、钙、硫等尽管比例不同,但他们都可以在地球上找到。1868年有人从光谱中发现的氦,当时在地球上还没有找到这种元素,曾经以为它只是“太阳上的元素”。可是,在1895年,人们在地球上找到了。其他天体的化学元素情况也是如此。1976年,在我国吉林省坠落的一颗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陨石,经我国科技工作者的鉴定,它也含有同地球上一样的硅、铁、镁、硫、钙、镍、铝等化学元素。1976年,两艘宇宙飞船在火星表面着陆后取样分析火星的土壤,表明它也含有地球上的铁、硅、钙、硫、铝等化学元素。1978年,曾先后有四艘飞船到达金星,发现金星的大气中含有氧、碳、氦、氖、氮、硫等化学元素,它们也同地球上的化学元素一样。

自然辩证法课程教案打印版

自然辩证法课程教案打印版

自然辩证法课程教案打印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法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界发展规律的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

1.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

古代朴素辩证法

近现代辩证法的演变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

2. 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3. 第三节: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

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物理学领域的应用

化学领域的应用

4. 第四节:自然辩证法与科学研究方法

实证主义与辩证法的区别

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自然辩证法在具体学科中的应用

5. 第五节:自然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与环境保护

自然辩证法与可持续发展

案例分析:自然辩证法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自然辩证法的相关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自然辩证法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或教学资源:《自然辩证法概论》、《自然科学辩证法》等。

2. 课件或教学幻灯片: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 案例材料:收集与自然辩证法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检验学生对自然辩证法知识的全面理解。

自然辩证法原理的基本原理课件

自然辩证法原理的基本原理课件

(二)“最优”范畴标志的内容和形式
1. 结构形态最优 2. 运动过程最优 3. 性质最优 4. 功能最优 (三)最优原理的客观普遍性
1. 在天文学领域的表现 2. 在地学领域的表现 3. 在物理学领域的表现 4. 在化学领域的表现 5. 在生物学领域的表现 6. 在工程技术领域的表现
例二:信息和熵。信息和熵,是表示系统特性的 两个量度。在一个孤立系统中,信息与熵的和是 一个常数。系统有序化、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必 对应着系统熵的降低,而系统混乱程度的增大,
也就相应地是系统辨异度即信息的减小。 这种反向变化的守恒关系在孤立系统中是 绝对的。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 总是朝着系统熵增加的方向变化的。但是, 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是绝对孤立的,总 存在着同环境信息和熵的交流,因此,系 统的信息—熵守恒关系总会破缺,系统可 以向着有序化、组织化的方向发展。
(三)和谐原理的客观普遍性
1. 和谐原理在数学中的表现 2. 和谐原理在天文学中的表现 3. 和谐原理在物理学中的表现 4. 和谐原理在化学中的表现 5. 和谐原理在生物学中的表现 (四)和谐原理的哲学依据
1. 对立统一规律是和谐原理的坚实基础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也是
(四)守恒原理的科学意义 1. 坚持唯物主义方向 2. 提供可知论的根据 3. 获得新认识的要求 4. 开阔探索的思路

自然辩证法原理讲义

自然辩证法原理讲义

自然辩证法原理讲稿

绪论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早在1956年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由国务院组织制定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即“十二年规划”(1956-1967年),其中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自然辩证法规划草案属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的一个部分,该草案说:“在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是存在着这样一门科学,正像在哲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存在着一门历史唯物主义一样。这门学科,我们暂定为‘自然辩证法’,因为它是直接继承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进行过的研究。”这就是把自然辩证法这门学科置于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具有桥梁性质。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组织了三次自然辩证法教材的编写,出版了三个版本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教材:第一版,由孙小礼教授主持编写《自然辩证法讲义(初稿)》(1979年);第二版,由吴延涪教授等召集编写的《自然辩证法概论》(修订版)(1991年);第三版,由黄顺基教授担任主编的《自然辩证法概论》(2004年)。

通过这三本教材对自然辩证法的界定,从中能够发现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第一版《自然辩证法讲义》教材中,自然辩证法是这样定义的:“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第二版《自然辩证法概论》教材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定义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吃、喝、生殖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 机能。但是,如果加以抽象,使这些机能 脱离人的其他活动领域并成为最后的和惟 一的终极目的,那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 第55页。在劳动的异化行为中,活动是受 动;力量是无力;生殖是去势;工人自己 的体力和智力,他个人的生命——因为, 生命如果不是活动,又是什么呢?——是 不依赖于他、不属于他、转过来反对他自 身的活动。这是自我异化,而上面所谈的 是物的异化。第56页。
• (3)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 神的类能力——变成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 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 的身体,同样使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 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第58页。(4) 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 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 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凡 是适用于人对自己的劳动、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和 对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适用于人对他人、对 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第59页。
• 异化劳动,由于(1)使自然界,(2)使人本身, 使他自己的活动机能,使他的生命活动同人相异 化,也就使类同人相异化;对人来说,它把类生 活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第一,它使类生活 和个人生活异化;第二,把抽象形式的个人生活 变成同样是抽象形式和异化形式的泪生活的目的。 第57页。因为,首先,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 生产生活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一种需要即维 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一种手段。而生产生活就是 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一个种的整体特 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 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生活本身 仅仅表现为生活的手段。第57页。
• 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 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 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 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 活动。第57页。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 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 是类存在物。或者说,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 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 他来说是对象。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 自由的活动。第57页。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 过来,以致人正因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才把自 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 存的手段。第57页。
• 总之,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 个对劳动生疏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对这个劳动 的关系。第61页。因此,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 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 和必然后果。第61页。因此,文我们通过分析, 从外化劳动这一概念,即从外化的人、异化劳动、 异化的生命、异化的人这一概念得出私有财产这 一概念。第61页。私有财产只是发展到最后的、 最高的阶段,它的这个秘密才重新暴露出来,就 是说,私有财产一方面是外化劳动的产物,另一 方面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 现。第61页。
•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 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 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 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 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 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 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 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 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 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来说之谜的解 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第81页。
• 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 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就是说是这样一种存在 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作 类存在物。第57页。诚然,动物也生产。但是, 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 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 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 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 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 产自身,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动物只 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 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 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 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第58页。
• 总之,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这一命题,说的是 一个人同他人相异化,以及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同 人的本质相异化。人的异化,一般地说,人对自 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对人的关系才得到实 现和表现。因此,在异化劳动的条件下,每个人 都按照他自己作为工人所具有的那种尺度和关系 来观察他人。第59页。在实践的、现实的世界中, 自我异化只有通过对他人的实践的、现实的关系 才能表现出来。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本身就是实 践的。因此,通过异化劳动,人不仅生产出他对 作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 的关系,而且还生产出他人对他的生产和他的产 品的关系,以及他对这些他人的关系。第61页。
• 在被积极扬弃的私有财产的前提下,人如何生产 人——他自己和别人;直接体现他的个性的对象 如何是他自己为别人的存在,同时是这个别人的 存在,而且也是这个别人为他的存在。但是,同 样,无论是劳动的材料还是作为主体的人,都既 是运动的结果,又是运动的出发点。因此,社会 性质是整个运动的普遍性质;正像社会本身生产 作为人的人一样,社会也是由人生产的。活动和 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 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 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 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 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只有在社 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才 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
• ——私有财产和劳动 • 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作为自为地存在着的活动、 作为主体、作为个人的私有财产,就是劳动。第 73页。由此可见,以劳动为原则的国民经济学表 表面上承认人,毋宁说,不过是彻底实现对人的 否定而已,因为人本身已不再同私有财产的外在 本质处于外部的紧张关系中,而是人本身成了私 有财产的这种紧张的本质。第74页。 • 一切财富都成了工业的财富,成了劳动的财富, 而工业是完成了的劳动,正像工厂制度是工业的 即劳动的发达的本质,而工业资本是私有财产的 完成了的客观形式一样。——我们看到,只有这 时私有财产才能完成它对人的统治,并以最普遍 的形式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力量。第77页。
• 这种物质的、直接感性的私有财产,是异化了的 人的生命的物质的、感性的表现。第82页。私有 财产的运动——生产和消费——是迄今为止全部 生产的运动的感性展现,就是说,是人的实现或 人的现实。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 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 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因此,对私有财产 的积极的扬弃,作为对人的生命的占有,是对一 切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从而是人从宗教、家庭、 国家等等向自己的人的存在即社会的存在的复归。 宗教的异化本身只是发生在意识领域、人的内心 领域中,而经济的异化是现实生活的异化。第82 页。
• 因此,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 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 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 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 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 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 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因此,异化劳动从人那 里夺去了他的生产的对象,也就从人那里夺取了 他的类生活,即他的现实的类对象性,把人对动 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缺点,因为从人那里夺走了 他的无机的身体即自然界。第58页。异化劳动把 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 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第58页。
• 我们已经看到,对于通过劳动而占有自然界的工 人来说,占有表现为异化,自主活动表现为替他 人的活动,生命的活跃表现为生命的牺牲,对象 的生产表现为对象的丧失,转归异己力量、异己 的人所有。第64页。
• ——私有财产的关系
• 工人生产资本,资本生产工人,因而工人生产自 身,而且人作为工人、作为商品就是这整个运动 的产物。人只不过是工人,对作为工人的人,他 的人的特性只有在这些特性对异己的资本来说是 存在的时候才存在。第65页。工人只有当他对自 己作为资本存在的时候,才作为工人存在;而他 只有当某种资本对他存在的时候,才作为资本存 在。第66页。私有财产的关系潜在地包含着作为 劳动的私有财产的关系和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的 关系,以及这两种表现的相互关系。第67页。
第四讲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 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一、异化劳动 二、人的生命本性与生命特性 三、人的本质力量的复归
wk.baidu.com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
生产了棚舍。劳动生产了美,但是 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生产了智慧, 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第 54页。
• 劳动的外化表现在什么地方呢?首先,劳动对工 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 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 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 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 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第54页。 • 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 他强制一停止,人们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第55页。对工人来说,劳动的外在性表现在:这 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 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 第55页。
• ——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 • 共产主义是扬弃了的私有财产的积极表现。第78页。 • 在这种自然的类关系中,人对自然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人 的关系,正像人对人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自然的关系,就 是他自己的自然的规定。因此,这种关系通过感性的形式, 作为一种显而易见的事实,表现出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 对人来说成为自然,或者自然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人具有的 人的本质。因此,从这种关系的性质就可以看出,人在何 种程度上对自己来说成为冰把自身理解为类存在物、人。 男人对妇女的关系式人对人最自然的关系。因此,这种关 系表明人的自然的行为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人的行为,或者, 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对人来说成为自然的本质,他的人 的本性在何种程度上对他来说成为自然。这种关系还表明, 人具有的需要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人的需要,就是说,别人 作为人在何种程度上对他来说成为需要,他作为个人的存 在在何种程度上同时又是社会存在物。第80页。
• 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自 己的人的存在,并且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 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 和自然界的实现了人道主义。第82—83页。我本 身的存在是社会的活动;因此,我从自身所做出 的东西,是我从自身为社会做出的,并且意识到 我自己是社会存在物。第84页。我的普遍意识不 过是以现实共同体、社会存在物为生动形式的那 个东西的理论形式,而在今天,普遍意识是现实 生活的抽象,并且作为这样的抽象是与现实生活 相敌对的。因此,我的普遍意识的活动——作为 一种活动——也是我作为社会存在物的理论存在。 第84页。
• 人是类存在物。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 类来对待,因为人把自身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 由的存在物来对待。第56页。无论是在人那里还 是在动物那里,类生活从肉体方面来说就在于人 (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和动物相比 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 阔。第56页。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现为 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 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 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 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 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 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 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 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第57页。
• 从异化劳动对私有财产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得出这 样的结论:社会从私有财产等等解放出来、从奴 役制解放出来,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这种形式来 表现的,这并不是因为这里涉及的仅仅是工人的 解放,而是因为工人的解放还包含普遍的人的解 放;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整个的人类奴役制就包 含在工人对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关系只不 过是这种关系的变形和后果罢了。第62—6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