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原理 第四讲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原理

自然辩证法原理

自然辩证法原理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它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原理。

自然辩证法强调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是一种对世界和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方法。

自然辩证法原理是指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辩证关系,包括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和质量互变等基本原理。

下面我们将从这些方面来详细探讨自然辩证法原理。

首先,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原理。

对立统一是自然界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理,也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任何一个事物内部都存在着对立的双方,这种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比如,光与暗、热与冷、正与反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其次,自然辩证法强调否定之否定的原理。

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否定,但同时又保留了旧事物的一定内核,形成新事物。

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比如,春天的来临否定了冬季的寒冷,但同时又保留了冬季的一部分特征,形成了春天的气息。

最后,自然辩证法还强调了质量互变的原理。

质量互变是指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其数量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引起质的变化。

这种质量互变的过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比如,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呈现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的状态,这就是质量互变的典型例子。

总之,自然辩证法原理是对自然界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深刻认识,它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性,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通过对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和质量互变等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自然辩证法原理的研究,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四篇科学技术观12章科技基本性质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四篇科学技术观12章科技基本性质
这些技术活动并非用于科学研究成果向技术和生产 领域的转化,而是服务于科学研究活动自身的需要。科 学的技术化是科学实验难度和规模日益增大、所用仪器 设备日趋复杂化,并且越来越难以用现成生产技术制造 而导致的必然结果。
科技的基本性质
29
(2)技术的科学化
这是指技术的创造性活动日益受到科学理论 的指导和作用。这表现在:
科技的基本性质
27
2、科学与技术的统一性
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一体化趋势根源在于人们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之间的统一性,即为了更 深刻地认识世界,就必须更深刻地改造世界; 反之,为了更深刻地改造世界,就必须更深刻 地认识世界。
科技的基本性质
28
科学和技术的统一性主要表现为: (1)科学的技术化
这是指在总体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包含着大量 的技术活动,如技术发明、技术开发和技术应 用的活动。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从任务看
科学主要解决对象“是什么”、“为什么”的 问题,对于经济因素、资源条件、法律因素等较 少顾及。
技术直接要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 问题,它不仅与某一门学科有关,而且往往要涉 及到多门学科的综合知识,还要涉及到经济的、 社会的、法律的、地域的、资源的、环境的、心 理的和生理的因素。
科技的基本性质
21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和技术反映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统 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科学主要任务是研究自然 界的规律性,探索通往未知世界的途径;技术 的主要任务则是对自然物和自然力进行利用、 转化和控制。这就决定了科学和技术既有区别 又有相互联系。
科技的基本性质
22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科技的基本性质
25
(4)从结果和评价看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理论体系,用于解释和理解自然界中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它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并在后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统一性原理和对立性原理。

一、统一性原理统一性原理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原理之一。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通过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在自然界中,万物都是统一且相互联系的整体。

每一个事物都包含了其对立面,而且这两个对立面在相互斗争和矛盾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例如,昼夜、寒暑、阴晴等对立事物之间的转化和变化就是通过内外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制约而实现的。

二、对立性原理对立性原理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面,并通过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矛盾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这种斗争和矛盾源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例如,自然界中的矛盾有大与小、快与慢、冷与热等。

这些对立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三、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还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唯物主义哲学观点,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于物质的内在矛盾和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这一原理强调了对于自然界中事物规律的研究和认识。

四、非确定性原理自然辩证法还有一个重要的原理是非确定性原理。

它认为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化性,无法用简单的线性关系或规律来解释和预测。

自然界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求我们采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解释。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统一性原理、对立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非确定性原理。

这些原理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中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在研究和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推动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自然辩证法 4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自然辩证法 4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科 学 造 假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2005年8月3日在英国《自 然》杂志上报导,韩国首尔大 学教授黄禹锡教授带着世界第 一只克隆狗正式露面。
2005年12月23日韩克隆之父 被认定论文造假, 向国民道歉
---韩国国耻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2、技术的本质
(1)技术的内涵: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 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 的总和。
积性。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
项目
科学
技术
1、目的和任务
认识客观世界回答是什么,为 变革客观世界,解决做什么,
什么
怎么做
2、活动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从物质到精神 从认识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
3、形态
表现为概念、原理、学说、理 可操作的知识及知识的物化形
论的知识形态
态,
4、评价标准
一元性:真理性
④探索性和创造性——科学的生命在于创造,不断探索未知和创 造新的知识是科学的根本任务和一大特征。
⑤主体际性(交流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科学知识要接受不 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重复检验、讨论、交流。科学本身 没有阶级性。
⑥生产力属性——科学从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需 要技术的中间环节。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3)伪科学
①什么是伪科学
打着科学的旗号,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 方法宣称为科学,甚至比科学还要科学.
日本物理学会2006年3月在爱媛大学、松山大学召开的第 六十一次物理学会年的主题为“伪科学”的研讨会:
“伪科学”不是指位于科学与潜科学之间的微妙活动,而是 指尽管其在科学上的错误(乃至无意义)已经明确无疑,却仍 然在表面上假装科学进行的活动。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4章(2018新大纲)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4章(2018新大纲)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四、科学技术的异化及其反思
(一)马克思劳动和技术异化理论
“科学对于劳动来说,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 “所以文明的进步只会增大支配劳动的客体的权力”;
“这种科学并不存在于工人的意识中,而是作为异己的力量,作
为机器本身的力量,通过机器对工人发生作用”。
——马克思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there are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治理
CONTENTS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一、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三、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
四、科学技术的异化及其反思
一、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
(一)引发技术创新模式的改变
技术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三种 模式;从具体创新方式上可划分为经验探索和对已有技术的延伸、科 学理论的引导两种。
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历史进程
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由业余走向专业化
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由专业化走向职业化
国家科技体制的形成
科学的社会建制化始于17世纪。1645年,英国产生了“无形学院
”,后来,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皇家学会。学会成立时,著名科学家胡克 为学会起草了章程。章程指出,皇家学会的任务是:靠实验来改进有关 自然界诸事物的知识,以及一切有用的艺术、制造、机械实践、发动机 和新发明。自此,科学成为一种有明确目标的社会建制。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统一后的德国,工业飞跃发展,除了传统工业,还发 明了发电机、内燃机和合成燃料等,建立了新兴的电气工 业、内燃机工业和化学工业,因而在德国发生了第二次科 技革命。这也是德国利用英、法科学技术成就的结果。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中各种矛盾、变化和发展规律,并培养学生应对自然界复杂问题的辩证思维和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高对自然界问题的认识和把握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内涵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掌握自然界各种矛盾、变化和发展的辩证观点和分析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加深对科学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第一讲:自然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a. 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和内涵b.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c.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2. 第二讲:自然界中的矛盾和辩证统一a. 辩证法关于矛盾的基本观点b. 自然界中的矛盾类型和特点c. 辩证统一的概念和意义3. 第三讲: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a. 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规律b. 自然界发展的阶段性和曲折性c. 自然界发展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4. 第四讲: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发展a.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演进b. 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和条件c. 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四、教学方法和学习要求1.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2.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思辨和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践和实验,加深对自然界问题的理解。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组织小组项目研究或报告。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占30%。

2. 课堂测试占30%。

3. 期末考试占4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自然辩证法导论。

2. 参考书:《自然辩证法原理》、《自然辩证法概论》等。

3. 网络资源:指导性教学视频、相关文献等。

七、参考参考文献1. 方远;《自然辩证法概论》2. 郑国渠主编;《自然辩证法原理》3. 自然辩证法研究室编;《自然辩证法导论》以上是《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安排。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它主要研究自然界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它的核心原理是辩证法,即对立统一和质量互变。

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例如水的两个方面:氧和氢,它们相互依存,
只有同时存在才能组成水;相互制约,如果氧或氢其中一个不存在,
则无法形成水;相互转化,水可以分解为氧和氢。

质量互变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发生性质上的变化。

例如金属在受
热后会膨胀,这就是金属性质的变化。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线性进步或退步,而是一个循
环往复、曲折复杂、不断发展的过程。

这种发展过程包括着各种矛盾
和冲突,在这些矛盾和冲突中推动着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自然辩证法还强调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之间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又反过来影响整体。

例如人
体就是一个整体,由各个器官组成,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的功能,但它
们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包括对立统一和质量互变。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循环往复、曲折复杂、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冲突,并且整体与部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这些原理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界、掌握科学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辩证法 全面版

自然辩证法 全面版

自然辩证法全面版
简介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和科学范畴的理论体系,通过观察和研究自然界中的现象,试图解析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本文将从综合的角度探讨自然辩证法的相关概念和主要原则。

概念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自然辩证法通过研究和理解这种整体性,揭示出自然界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对应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主要原则
1. 单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中的事物既具有单一性又具有多样性,辩证法强调二者的统一和相互作用。

2. 内因和外因的统一:自然界中的事物受到内因和外因的因素影响,辩证法认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并相互依存。

3.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自然界中的现象既存在必然性,受到普遍规律的制约,又存在偶然性,受到具体条件的影响。

4. 发展和变化的统一:自然界中的事物不断发展和变化,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和冲突的斗争来推动的。

应用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生态学、气象学、心理学等。

在生态学中,可以通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来研究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和平衡。

在气象学中,可以通过辩证法的观点来解析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在心理学中,可以运用辩证法来研究人的情绪和行为的矛盾和变化。

结论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和科学的理论体系,通过揭示自然界的矛盾和规律,为我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授课ppt

自然辩证法概论授课ppt



《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 该书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并通过对当时自然科 学成果的哲学概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科学观、科学方法论和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后代 学者将如上几方面的研究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辩证法”分支 学科。 运用唯物辩证法对当时自然科学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作出了很有见 地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科学预见,对机械运动中两种量变的争 论作了历史的总结:对原子可分、电运动的物质基础、放射到太空中去 的热能重新集结、物理学和化学之间边缘科学的发展、人工合成蛋白 质的可能、非细胞生命的存在等作了预见。这些预见在以后的科学发 展中均得到了证实。
四、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 1.科学的一般性质 科学:知识与学问;《礼记· 大学》“格物致 知”穷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清末, 人们把声光电化等自然学科称之为格致学。 19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时代启蒙思想家福 泽谕吉将其译为“科学”。

首先,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 识体系。 其次,科学不只是知识体系,还是产生知 识体系的认识活动。 最后,科学又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 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 科学还有广义狭义之分,等等。


4.技术的基本特征: 第一,技术是人类社会需要与自然物质运动规律 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技术是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的统一; 第三,技术本身有一个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 发展过程。 第四,技术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生产力性质 和水平的标志。
5.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第一,从目的任务看,科学主要是认识自 然,获得自然知识,回答研究对象“是什 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主要是 利用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解决实践 过程中“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

自然辩证法之 第四讲·科学技术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之 第四讲·科学技术方法论

西方科技哲学思想与现代科学方法主要内容⏹西方科技哲学思想逻辑实证主义波普的证伪主义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库恩的历史主义⏹现代科学方法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本章要点】在了解目前西方关于科学发展的主要哲学流派的基础上,简要介绍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两个现代科学方法。

两者不仅适用于科学研究,而且适用于技术研究,具有通用性和综合性。

本讲探讨数学方法的基本特征、科研功能和数学模型方法,考察系统科学方法的产生,以及几种重要的系统科学方法:系统分析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控制方法、黑箱方法、功能模拟方法。

一、西方科学哲学思想1.逻辑实证主义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主要学派和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表明科学哲学的一个显著发展趋势: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的转变,由科学结构的逻辑模型到科学发展的历史模型的转变。

逻辑实证主义是科技哲学的一个派别,又是现代分析哲学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它发源于中欧,后来逐渐扩展到英美,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思潮,维也纳学派是逻辑实征主义的主体。

他们以科学为旗帜,以新逻辑为武器,以传统思辨哲学为对手,以罗素和维特根斯坦为先导,旨在力图把经验传统尤其是实证传统和逻辑传统结合起来,把哲学的任务归纳为对科学语言进行逻辑分析。

逻辑实证主义的先驱罗素最先提出逻辑是科学的本质.意思是把哲学同逻辑等同,把科学哲学逻辑化。

他认为,科学的任务在于描述、整理经验现象,把经验材料化繁为简、系统化。

科学家的任务在于对科学的陈述进行逻辑分析,目的是检查它们在化繁为简的逻辑系统化过程中是否完全符合逻辑规则,有无因违反逻辑规则而混乱,以确保科学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及内容正确性。

维特根斯坦是罗素的学生,他前期主张逻辑原子主义,后期主张日常语言分析。

在《逻辑哲学论》一书中的基本观点和老师一致,认为全部哲学就是语言的批判。

德国哲学家鲁道夫·卡尔纳普读过罗素的一本著作,受到罗素的巨大影响。

他说:“对逻辑的研究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逻辑为哲学提供了研究的方法,正像数学为物理学提供了研究的方法一样。

自然辩证法概论(方法论讲义)

自然辩证法概论(方法论讲义)

杜威的
●假定各种解决疑难的方法
●把每种假定所包含的结果一一想出来,找出解决困难的可能答案
●证实这种解决使人信用,或证明这种解决的谬误
这五步概括为十个字就是:疑难、问题、假设、推理、实验
“大胆的假设 小心的求证”
胡适提出,在科学研究的逻辑中,最重要的是假设和实验证明两个步骤:
疑难和问题是假设提出的前提或起点;
假设、假说是研究者为解决疑难或问题而大胆提出的假设性的理论或方案,体现着一种创造精神。
2、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1)什么是科学问题
(2)科学问题有哪些作用
(3)科学问题的来源
(1)什么是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的结构:
1)背景理论和事实
科学问题的提出离不开时代提供的知识背景,时代背景决定了问题的内涵深度和解题途径。
2)问题的求解目标:由已知成分所决定
3)问题答案的应答域和求解方法:保证问题是真问题—未知而又欲知的成分
胡适:“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2)科学问题的作用
1)科学问题是研究的起点,起着对于观察实验的指导和定向作用。
2)善于提出科学问题是科研能力的重要体现
3)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居于核心地位,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自然辩证法概论(方法论)讲义
主讲:马佰莲 教授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E-mail:
第四讲 科学技术方法论
一、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二、科学实验中的机遇
三、逻辑思维
四、直觉思维方法
一、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1、科学问题
2,科研选题
(一)科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1.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科学。

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科学概括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引发的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概括、总结和展望。

研究对象:自然界,自然的一般本质和规律、科学技术的本质和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研究内容:自然观、科技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以及科技观与创新型国家。

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1)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

(2)人类劳动的重要性。

(3)近代科学的革命,与英国的工业革命一道,展示了在此之前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科学技术的力量,把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推向了工业社会。

(科学技术的革命性)。

(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5)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独享了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成果。

(6)科学社会主义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协调,是科学与人文、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社会。

3.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第一阶段:学术界通常把古代自然哲学的诞生到19世纪40年代初自然辩证法的萌芽。

第二阶段:自然科学与神学分庭抗礼,与哲学分道扬镳,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第三阶段:自然科学通过自身发展,又开始回到与哲学相结合的轨道上。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自然辩证法创立者,恩格斯是主要的创立者。

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去世之后,列宁发展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理论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进入20世纪,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两大理论成果,革新了人们的自然观和科学理论发展观。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自然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是用哲学范畴和科学规律表达的自然图景。

自然观由自然科学的水平所决定;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PPT)

自然辩证法概论(PPT)
自然辩证法概论
2021/6/24
1
授课内容
第一讲 导 论 第二讲 自然观 第三讲 科学技术观及科技方法论 第四讲 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与运行
2021/6/24
2
2021/6/24
3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1.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和存在、演化的普遍规律。 (即自然界的辩证法) 2.研究自然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的普遍规律。 (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
• 局限性——
A,机械性。以机械的物质观去解释自然界。 B,形而上学性。以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 C,不彻底性。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终陷入神
学唯心主义泥潭。
2021/6/24
18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
• 机器的自然图景
●16世纪末,法国作家亨利:世界是一部最有意义的、最美妙的机器装置。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自然图景是一种受着精确是数学法则支配的完善的机器。 ●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生命犹如钟表。 ●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人与动物相比只不过比动物“多几个齿轮,再多几条弹簧
“。
• 拉普拉斯决定论——严格的机械决定论
3.研究自然科学技术的一般方法。(主观辩证法)
2021/6/24
4
(三)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本内容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2021/6/24
5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及内容
2021/6/24
6
2021/6/24
7
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2024版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

2024版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
03 解决社会问题
科学技术为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增长 等社会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
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01
科学技术发展引发 社会变革
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往往引发社 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进而推动社 会制度的变革。
02
社会变革推动科学 技术发展
社会变革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 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优越的条件,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生物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生物技术在医疗、农业、环保等领域 的突破与应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 大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智能制造与工业自动化
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改变了传统 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
04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的内涵与特点
内涵
科技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 新活动,推动科技知识的产生、传播 和应用,从而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
展的过程。
创造性
科技创新需要打破常规,提出新的理 论、方法和技术,具有创造性。
探索性
科技创新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研究, 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实践性
科技创新需要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际 应用,具有实践性。
人才培养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人才培养是科技创新的基 础和前提,是科技事业持 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提供智力支持
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具 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 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智 力支持。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人才培养,提高科技 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市场意 识,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和应用。
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
通过人才培养,加强国际 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我 国在国际科技领域的地位 和影响力。

自然辨证法(共22张PPT)

自然辨证法(共22张PPT)

证法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科学观推动自然观的变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也在 不断深化和拓展,从而推动了自然观的变革。
自然观与科学观相互促进
正确的自然观有助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而科学的思 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又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自然界。
03
自然辨证法的基本 原理
自然界物质性原理
科学研究中的分析与综合方法
分析法
将复杂的研究对象分解为简单的组成 部分或要素,分别加以研究和描述,
以揭示其内在结构和联系。
综合法
将分析所得的各种要素或部分按照内 在联系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对研究
对象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分析法是综合法的基础和前提,综合 法则是对分析法的整合和提升,二者
1 2
精确化描述
科学方法论提供精确化的观察、实验手段和数学 语言,使自然辨证法的描述更加准确、具体。
实证化研究
科学方法论强调实证化研究,通过实验验证假说 ,为自然辨证法的理论提供可靠的经验支持。
3
跨学科融合
科学方法论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为自然辨 证法提供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多元化的分析方法 。
06
提高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深化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Hale Waihona Puke 01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和分析,自然辨证法有助于深
化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
02 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自然辨证法提供了改造世界的
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
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03
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深入研究和分析,自然辨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指的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规律性和本质的学说。

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没有孤立的事物,也不存在绝对的对立面。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贯穿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和指导性。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自然界中的任何一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这种联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直接的联系表现在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间接的联系表现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条件、环境和因素。

例如,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它们之间存在着食物链、生态平衡等相互联系的关系。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

自然界中的各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种依存可以是生存上的,也可以是发展上的。

例如,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它们之间存在着食物链、生态平衡等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一个人的生活离不开其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作用的。

自然界中的各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这种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例如,在物理学中,力和物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作用可以是推动物体运动,也可以是阻碍物体运动。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规律性和本质,它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和指导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根据这个原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局限于片面的认识和处理。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要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去考虑,不能只看到局部的效益,而忽略了整个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在社会发展方面,我们要根据社会各个方面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去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指导我们认识和处理事物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它贯穿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和指导性。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

第一部分自然辨证法课堂笔记第一讲自然辨证法概论1、什么是自然辨证法?它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一般规律的研究,是关于科学技术一般方法论的研究。

2、自然辨证法的内容(1)自然观:自然界、时空观、系统性、规律性。

(2)科技观:科学的概念、技术的概念、科技与生产力的关系、科学发展的动力、科学发展的规律。

(3)方法论:科研选题方法、试验方法、理想化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

4、当代科学与自然辨证法:数学部分(非欧几何、拓扑学、现代数学等)、物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宇宙学)、分子生物学(DNA等)、系统科学[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协同论、结构论、突变论)]。

5、当代技术:原子能技术、遗传工程技术、纳米技术。

6、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位置:各门具体学科——〉自然辨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是具体——〉特殊——〉一般。

7、自然辨证法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总得来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一般寓于特殊之中(一般不能独立存在)(2)特殊表现一般。

第二讲自然界的系统结构1、系统的概念:由若干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叫系统。

系统就是要素加关系。

2、系统的分类:按大小分:大、中、小型系统。

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按规律的性质分:确定型、随机型系统。

按组织方式:自组织、他组织系统。

按可逆与否:可逆系统(有记忆)、不可逆系统(无记忆)。

按动态分:静态系统、动态系统。

3、系统的性质:要素的关联性、动态相关性、系统整体性。

4、系统的非加和性:即系统的整体性质和功能不是各组成要素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叠加,原因在于要素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主要有两种:协同作用,内耗作用)。

意义:在认识上,要从整体出发;在时间上,要追求整体最优化。

5、自然界的层次结构:自然界有多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具有特定的性质和规律,相邻层次间存在着过渡区,表现着不同层次的联系和转化。

第三讲自然界的系统演化1、演化概念:在一组环境参量的输入下,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发生变化。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研究生学位课《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第一讲绪论学习重点:自然辨证法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1、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科地位: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联接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纽带。

二、1、研究对象: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辨证法的主题)生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自然界是怎样发展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怎样的?)、改造(人类是怎样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保护(人类运用什么方法认识和改造自然界?)。

自然辩证法是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对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人与自然是一种对象性关系: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自然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作为人的实践对象的那部分自然界也由于人的活动而改变了面貌。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主要表现为实践关系。

作为主体的人能动的探索和改造作为客体的自然界。

作为主体的人必然受到客体的制约;人依赖于自然。

2、内容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之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3、学科特点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反思性的特点。

三、1、自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它从自然向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渗透,视野广阔,富有启发性。

2、自然辩证法是培育有深厚理论基础、有战略眼光、具备文理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的必修课。

第二讲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观点。

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学习重点:1、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问题。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 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 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 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 活动。第57页。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 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 是类存在物。或者说,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 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 他来说是对象。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 自由的活动。第57页。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 过来,以致人正因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才把自 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 存的手段。第57页。
• (3)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 神的类能力——变成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 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 的身体,同样使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 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第58页。(4) 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 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 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凡 是适用于人对自己的劳动、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和 对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适用于人对他人、对 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第59页。
• ——私有财产和劳动 • 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作为自为地存在着的活动、 作为主体、作为个人的私有财产,就是劳动。第 73页。由此可见,以劳动为原则的国民经济学表 表面上承认人,毋宁说,不过是彻底实现对人的 否定而已,因为人本身已不再同私有财产的外在 本质处于外部的紧张关系中,而是人本身成了私 有财产的这种紧张的本质。第74页。 • 一切财富都成了工业的财富,成了劳动的财富, 而工业是完成了的劳动,正像工厂制度是工业的 即劳动的发达的本质,而工业资本是私有财产的 完成了的客观形式一样。——我们看到,只有这 时私有财产才能完成它对人的统治,并以最普遍 的形式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力量。第77页。
•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 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 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 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 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 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 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 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 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 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来说之谜的解 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第81页。
• 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自 己的人的存在,并且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 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 和自然界的实现了人道主义。第82—83页。我本 身的存在是社会的活动;因此,我从自身所做出 的东西,是我从自身为社会做出的,并且意识到 我自己是社会存在物。第84页。我的普遍意识不 过是以现实共同体、社会存在物为生动形式的那 个东西的理论形式,而在今天,普遍意识是现实 生活的抽象,并且作为这样的抽象是与现实生活 相敌对的。因此,我的普遍意识的活动——作为 一种活动——也是我作为社会存在物的理论存在。 第84页。
• 人是类存在物。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 类来对待,因为人把自身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 由的存在物来对待。第56页。无论是在人那里还 是在动物那里,类生活从肉体方面来说就在于人 (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和动物相比 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 阔。第56页。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现为 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 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 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 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 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 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 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 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第57页。
• 总之,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这一命题,说的是 一个人同他人相异化,以及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同 人的本质相异化。人的异化,一般地说,人对自 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对人的关系才得到实 现和表现。因此,在异化劳动的条件下,每个人 都按照他自己作为工人所具有的那种尺度和关系 来观察他人。第59页。在实践的、现实的世界中, 自我异化只有通过对他人的实践的、现实的关系 才能表现出来。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本身就是实 践的。因此,通过异化劳动,人不仅生产出他对 作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 的关系,而且还生产出他人对他的生产和他的产 品的关系,以及他对这些他人的关系。第61页。
• 在被积极扬弃的私有财产的前提下,人如何生产 人——他自己和别人;直接体现他的个性的对象 如何是他自己为别人的存在,同时是这个别人的 存在,而且也是这个别人为他的存在。但是,同 样,无论是劳动的材料还是作为主体的人,都既 是运动的结果,又是运动的出发点。因此,社会 性质是整个运动的普遍性质;正像社会本身生产 作为人的人一样,社会也是由人生产的。活动和 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 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 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 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 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只有在社 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才 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
• 这种物质的、直接感性的私有财产,是异化了的 人的生命的物质的、感性的表现。第82页。私有 财产的运动——生产和消费——是迄今为止全部 生产的运动的感性展现,就是说,是人的实现或 人的现实。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 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 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因此,对私有财产 的积极的扬弃,作为对人的生命的占有,是对一 切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从而是人从宗教、家庭、 国家等等向自己的人的存在即社会的存在的复归。 宗教的异化本身只是发生在意识领域、人的内心 领域中,而经济的异化是现实生活的异化。第82 页。
• ——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 • 共产主义是扬弃了的私有财产的积极表现。第78页。 • 在这种自然的类关系中,人对自然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人 的关系,正像人对人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自然的关系,就 是他自己的自然的规定。因此,这种关系通过感性的形式, 作为一种显而易见的事实,表现出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 对人来说成为自然,或者自然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人具有的 人的本质。因此,从这种关系的性质就可以看出,人在何 种程度上对自己来说成为冰把自身理解为类存在物、人。 男人对妇女的关系式人对人最自然的关系。因此,这种关 系表明人的自然的行为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人的行为,或者, 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对人来说成为自然的本质,他的人 的本性在何种程度上对他来说成为自然。这种关系还表明, 人具有的需要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人的需要,就是说,别人 作为人在何种程度上对他来说成为需要,他作为个人的存 在在何种程度上同时又是社会存在物。第80页。
• 吃、喝、生殖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 机能。但是,如果加以抽象,使这些机能 脱离人的其他活动领域并成为最后的和惟 一的终极目的,那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 第55页。在劳动的异化行为中,活动是受 动;力量是无力;生殖是去势;工人自己 的体力和智力,他个人的生命——因为, 生命如果不是活动,又是什么呢?——是 不依赖于他、不属于他、转过来反对他自 身的活动。这是自我异化,而上面所谈的 是物的异化。第56页。
• 从异化劳动对私有财产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得出这 样的结论:社会从私有财产等等解放出来、从奴 役制解放出来,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这种形式来 表现的,这并不是因为这里涉及的仅仅是工人的 解放,而是因为工人的解放还包含普遍的人的解 放;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整个的人类奴役制就包 含在工人对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关系只不 过是这种关系的变形和后果罢了。第62—63页。
• 总之,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 个对劳动生疏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对这个劳动 的关系。第61页。因此,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 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 和必然后果。第61页。因此,文我们通过分析, 从外化劳动这一概念,即从外化的人、异化劳动、 异化的生命、异化的人这一概念得出私有财产这 一概念。第61页。私有财产只是发展到最后的、 最高的阶段,它的这个秘密才重新暴露出来,就 是说,私有财产一方面是外化劳动的产物,另一 方面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 现。第61页。
第四讲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 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பைடு நூலகம்
一、异化劳动 二、人的生命本性与生命特性 三、人的本质力量的复归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
生产了棚舍。劳动生产了美,但是 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生产了智慧, 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第 54页。
• 劳动的外化表现在什么地方呢?首先,劳动对工 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 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 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 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 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第54页。 • 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 他强制一停止,人们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第55页。对工人来说,劳动的外在性表现在:这 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 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 第55页。
• 因此,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 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 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 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 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 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 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因此,异化劳动从人那 里夺去了他的生产的对象,也就从人那里夺取了 他的类生活,即他的现实的类对象性,把人对动 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缺点,因为从人那里夺走了 他的无机的身体即自然界。第58页。异化劳动把 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 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第5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