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管壳式热交换器
2-管壳式热交换器第三部分
• 它由加热室及分
离室组成,由于 中心循环管的直 径比加热管的直 径大得多。使中 心循环管内溶液 的密度大于周围 加热管内强烈沸 腾着的溶液的密 度,从而产生了 自然循环。
• 蒸发器内加热的蒸汽称为一次蒸汽,溶液受热蒸发 发而产生的蒸汽称为二次蒸汽。 • 为使那些需要蒸发大量水分的场合减少加热蒸汽 耗量,可采用多效蒸发(或称多级蒸发)的方法,其 特点是将每一效蒸发器中所产生的二次蒸汽用作 下一效的加热蒸汽,如此则在下一效又产生了新 的二次蒸汽,既使溶液浓度得到提高,又节省了 加热蒸汽量。一般限于2—3效,也有4—6效的。 • 工作压力及温度逐级降低。
1)纯净饱和蒸汽在冷凝器内的冷凝 在设计这种冷凝器时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一般说来,冷凝换热是一种高效换热过程,液膜是主要热 阻,因而冷凝换热往往不会成为整个传热过程的主要热阻。 但是也有不少设备中,冷凝换热反而构成了传热过程的主要 热阻。在这些情况下,也就有必要对冷凝换热过程的强化给 以充分的注意。 如各种石油馏分和有机物蒸汽的冷凝器当采用水作为吸 热工质时,冷凝侧换热系数将低于水侧换热系数。比如氟利 昂冷凝换热系数(800-1000)比冷却水侧小。
工业上还会遇到由两种以上可凝性蒸气混合而 成的混合蒸气的冷凝。在冷凝过程中,一定温度 下,各种成分以不同的比例冷凝;在另—温度下 又是另一个比例冷凝,亦即它们的冷凝量随着温 度的不同而改变,这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混合蒸气冷凝还与它的各成分在液态时能否互 溶有关。
热交换器重点知识总结
1.什么叫热交换器?
在工程中,将某种流体的热量以一定的传热方式传递给他种流
体的设备。
2.热交换器设计应该满足哪些
基本要求?
合理实现工艺要求。热交换强度高,热损失小,在有利的平均温差下工作
结构安全可靠。有与温度和压力条件相适应的不易遭到破坏的
工艺结构
便于制造、安装、操作和维修。经济上合理。保证较低的流动阻力,以减少热交换器的动力消耗设备紧凑。
⒊如何能做好热交换器设计?
与传热学的发展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多学科交叉: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材料科学
涉及设计方法、设备结构、测试技术、计算和优化技术等
对设计者来说,扎实的理论知识+经验
4.热交换器的类型有哪些?
分类方法:按用途:预热器(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按制造材料:金属、陶瓷、塑料、石墨、玻璃等。按温度状况:温度工况稳定、温度工况不稳定。按冷热流体的流动方向:顺流式(并流式)、逆流式、错流式(叉流式)、混流式。按传送热量的方法: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
5.热交换器的选型应考虑哪些
因素?
基本标准:流体类型、操作压力和温度、热负荷和费用等。对于一定热负荷热交换器的选型考
虑因素:热交换器材质;操作压力与温度、温度变化情况、温度推动力;流量;流动方式;性能参数—热效率和压降;结构性;流体种类和相态;维护、检测、清洗、拓展、维修的可能性;总的经济性;加工制造技术;其它的用途
6.热交换器的设计计算包括哪
些内容?热计算,结构计算,流动阻力计算,强度计算。
7.名词解释
间壁式热交换器:两流体分别在
一个固体壁面两侧流动,不直接
接触,热量通过壁面进行传递。
第2章 管壳式热交换器
21
2.1.2 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和排列
(1)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胀管法与焊接法 焊接法:焊接连接是将换热管的端部与管板焊在一起,保证换热管与 管板连接处具有足够的密封性能及抗拉脱强度。 应用条件:当温度高于300℃或压力高于40公斤/厘米2 (4MPa)时, 一般采用焊接法。
结构特点: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采 用填料函密封,可在调料函中滑动,浮头露在壳体 外面,又称为外浮头式热交换器。管束可以自由伸 缩,不会因壳壁和管壁的温差而产生温差应力。
优点:结构较浮头式换热器简单,加工制造方便, 节省材料,造价比较低廉,且管束从壳体内可以抽 出,管内、管间都能进行清洗,维修方便。 缺点:因填料处易产生泄漏,填料函式换热器一般 适用于4MPa以下的工作条件,且不适用于易挥发、 易燃、易爆、有毒及贵重介质,使用温度也受填料 的物性限制。填料函式换热器现在已很少采用。 应用场合 :温差较大,介质易结垢,且压力不高的场合。
CUCD
Review and Forecast on MSW Incineration in China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 第二章:管壳式热交换器
南京师范大学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
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二部分.do
给出总传热系数K与液侧流速“。的测试曲线。
4.3.2给出总传热系数k与平均热平衡干度z的测试曲线。 4.3.3给出两侧压力降Ap与流速“的测试曲线。 4.3.4给出两侧压力降△p与平均热平衡干度z的测试曲线。 4.3.5归纳出总传热系数k与凝液对流换热系数比(^肛,)与马丁尼利(L—M)参数x的关系式。 4.3.6归纳出汽液压力降比(△p。/△p。)与马丁尼利(L-M)参数x之间的关系式。 4.3.7给出传热面两侧汽一液逆流运行,液侧流速在2.0 m/s、平均热平衡干度0.5时的总传热系数女。
2
GB/T 27698.2—20 1 4.1.4给出压力降Ap与流速“的测试曲线。 4.1.5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不同定性温度下,压力降Ap与流速“的关系瞳线。 4.1.6归纳出欧拉数Eu与雷诺数Re之间的准则关系式。
1
4.1.7给出传热面两侧液一液流动,定性温度热流体50℃,冷流体30℃,两侧液体流速在1.0 m/s时 的总传热系数k、压力降Ap。 4.2汽一液冷凝用热交换器 4.2.1给出总传热系数^与液侧流速/.Z。的测试曲线。 4.2.2给出两侧压力降Ap与流速“的测试曲线。 4.2.3归纳出两侧对流换热系数n与雷诺数Re之间的关系式。 4.2.4归纳出两侧压力降Ap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式。 4.2.5给出传热面两侧汽一液逆流运行,液侧流速在1.0 m/s时的总传热系数k。 4.3汽一液蒸发用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工作原理热交换器工作
热交换器工作原理热交换器工作
原理
一、热交换器的概念和分类
热交换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它通过将两种不同介质之间的热量传递来实现加热或冷却的目的。根据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热交换器可以分为管壳式、板式、螺旋式、卷管式等多种类型。
二、管壳式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
管壳式热交换器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由一个外壳和一个内置在外壳内部的管束组成。被加热或冷却介质通过管束中流过,而另一种介质则在外部流过。这两种介质之间通过管子进行传导,从而实现了传递热量的目的。
三、板式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
板式热交换器是由许多平行排列并夹在两个端板之间的金属板组成。被加热或冷却介质分别在相邻板之间流过,而另一种介质则在相邻板之间流过。这些金属板上有许多小孔,使得两种介质可以互相接触并
进行传导。
四、螺旋式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
螺旋式热交换器是由两个同心的螺旋形金属管组成。被加热或冷却介质在内管中流过,而另一种介质则在外管中流过。这两种介质之间通过金属管壁进行传导,从而实现了传递热量的目的。
五、卷管式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
卷管式热交换器是由一个或多个螺旋形金属管组成的。被加热或冷却介质在内部流过,而另一种介质则在外部流过。这两种介质之间通过金属管壁进行传导,从而实现了传递热量的目的。
六、热交换器的应用范围
由于其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等特点,热交换器广泛应用于化学工程、冶金工业、造纸工业、环保工程等领域。同时,在船舶、汽车等领域也有着重要应用。
七、总结
总体来说,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热交换器,其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将两
种不同介质之间的热量传递来实现加热或冷却的目的。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热交换器类型,从而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管壳式热交换器设计 2.4-2.8
Fc=0.3; Fc=0.55 Fc=0.45 Fc=0.5
定型尺寸
选取原则 对流体运动或传热发生主要影响的尺寸 圆管内的换热过程 圆管管外强迫流动换热 取管子内径di 管子外径d0
4
非圆形管道 当量直径
当量直径d0
de 4 A
U
式中:
A——流体的流通截面积 U——湿周边或热周边长 阻力 传热 它是全部湿润周边
管程的压降
错流
光滑管 圆管
Re=102~5*104
1 5
顺列管束
Ps 0.66 Re
wmax w
2
0.14
N
19
错列管束
Ps 1.5 Re
1
5
wmax w
2
0.14
N
式中: N——表示流体横掠过管排的数目
wmax——最窄流通截面处的流速,m/s
27
不可能同时满足,应抓住主要矛盾进行选择 从流体的压力、腐蚀性及清洗等方面的要求来考虑, 再考虑满足其他方面的要求。
二、流体温度和终温的确定
流动方式 传热面积
已知
平均温差 传热单元数法
28
可以参考数据选择流体度和换热终温: 热端温差不小于20℃ 冷端温差不小于5℃ 冷却器 冷流体的初温应高于热流体的凝固点
通常,液体流经换热器的压力降为0.1~1atm, 气体为 0.01~0.1atm, 设计时,换热器的工艺尺寸应在压力降与传 热面积之间予以权衡,使既能满足工艺要求,又经济合理。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管壳式热交换器
1
与换热系数有关的几个问题
定性温度
流体的平均温度
取法
壁面温度 流体和壁面的平均温度
油类 高粘度流体
分段 计算
流体进出口的 算数平均温度
卡路里
温度
2
卡路里 温度特点
传热系数可以被视为常量
传热系数和平均对数平均温差的乘积等于 变化的传热系数和实际温差的乘积。
卡路里 温度公式
热流体的平均温度 tm1 t1 Fc t1 t1 冷流体的平均温度 tm2 t2 Fc t2 t2
冷却
气体
6
液体
加热 冷却
f
0.14
w
1.05
f
0.14
w
0.95
气体
f
0.14
w
1.0
同时存在对流换热与辐射换热的处理
具有辐射能力的气体 温度较高
辐射 对流
总换热系数
7
c r
辐射
T1
4
T2
4
q
1
1
rs,1
tw2
t2
K
1
2
热交换器第二章
折流板是设置在壳体内与管束垂直的弓形或圆盘-圆环形平 板。折流板常用形式有:弓形折流板、盘环形折流板、扇形 折流板和管孔形折流板等几种。
弓形折流板又分单弓、双弓、三弓型三种。在弓形折流板中, 流体流动死角较小,结构简单,用的最多。盘环形结构复杂, 不便清洗,一般用在压力较高和物料比较清洁的场合;扇形 和管孔形应用较少。
胀管前后示意图
(a)胀管前
(b)胀管后
胀接管孔结构
强度胀适用范围: P≤4.0MPa t ≤300oC
焊接法
优点: (1)强度高,抗拉脱力强。 (2)修理、更换方便。
缺点: (1)焊接残余应力可能导致应力 腐蚀和疲劳破坏。 (2)间隙腐蚀问题。
•
焊接+胀接
焊胀结合
• 前面我们讲了胀接、焊接后,会发现它们各自有优、缺点, 因而目前广泛应用了胀焊并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提高连 接处的抗疲劳性能,消除应力腐蚀和间隙腐蚀,提高使用 寿命。
当壳程流体不是污染性介质时,采用正三 角形排列法。正三角形排列法在一定的管板面 积上可以配置较多的管子数,且由于管子间的 距离都相等,在管板加工时便于画线与钻孔。
我国换热器系列中,固定管板式多采用正 三角形排列
正方边形
流 体 流 动 方 向 正方形
管壳式换热器 (2) ppt课件
(2)由于制造复杂,安装不便, 因而不常采用。
ppt课件
6
管壳式换热器的类型、标准与结构
标准
国家标准:《钢制管壳式换热器》(标准号为GBl51-89) 最新标准:《管壳式换热器》(标准号为GBl51-1999) 国标适用范围: (1)公称直径≤2000mm;(2)公称压力≤35MPa; (3)公称直径(mm)和公称压力(MPa)的乘积≯104。
ppt课件
7
管壳式换热器的类型、标准与结构
换热器中主要部件名称
1:平盖;2:平盖管箱(部件);3:接管法兰;4:管箱法兰;5:固定管板;6:壳体 法兰;7:防冲板;8:仪表接口;9:补强圈;10:圆筒壳体;11:折流板;12:旁 路挡板;13:拉杆;14:定距管;15:支持板;16:双头螺柱或螺栓;17:螺母; 18:外头盖垫片;19:外头盖侧法兰;20:外头盖法兰;21:吊耳;22:放气口; 23:凸形封头;24:浮头法兰;25:浮头垫片;26:无折边球面封头;27:浮头管 板;28:浮头盖(部件);29:外头盖(部件);30:排液口;31:钩圈;32:接管;33: 活动鞍座(部件);34:换热管;35:挡管;36:管束(部件);37:固定鞍座(部件); 38:滑道;39:管箱垫片;40:管箱短节;41:封头管箱(部件);42:分程隔板
第二章+管壳式热交换器(2)
廷克(Tinker)壳侧流体流动模型
流路A:该流路相对管束轴,主要是平行流。对传热也 有效,因为它与传热管能有效地紧密接触。但B>A。
D旁流
流路D:该流路通过折流板外缘与壳体内壁的间隙,平 行于壳体流动。该流路根本不与管子接触,对传热没有 作用,但它完全有可能促进管子的振动。
Fc (t2 - t2 ) tm 2 t2
Fc—卡路里分数,建议取值: 壳侧流体被管侧水冷却时,0.3 壳侧流体被管侧水蒸汽加热时,0.55 壳侧和管侧均为油时,0.45 粘度在10-3Pa·s的低粘性液体,0.5
定型尺寸
— 对流体运动或传热发生主导影响的尺寸 • 管内径 di • 管外径 do • 当量直径 d e 4 A U
第二章 管壳式热交换器
1. 2. 3. 4. 5. 6. 7. 8. 管壳式换热器的类型、标准与结构 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计算 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 管壳式换热器的流动阻力计算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合理设计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设计程序 管壳式冷凝器与蒸发器的工作特点 高温、低温热交换器综述
2.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计算
2 arccos(1
2h ) Ds
正方形排列或正方形转角排列时,两折流板间错流的流通截面积:
《热交换器原理及设计》管壳式热交换器设计 2.1-2.3
隔板
4
管束分程布置图
管程数 流动顺序 管箱隔板 介质返回 侧隔板 图序 a b c d e f g 1 2
1 2 1 2 3 4 1 4
4
2 3 1 2 4 3 2 5 1 6 3 4
6
2 1 3 4 6 5
流向
5
⑤分程隔板与管板的连接形式:
隔板密封面通常10mm;
对卧式换热器:设置φ6mm的排液孔,
2 3
1支撑杆 2折流杆
1
3滑轨 28
29
优点: a.传热量相同下,Δp比弓形折流板降低50%; b.没有传热死区 c.结垢速度快; d.管束不易振动(壳程流体流向由横流变为轴流) (4)防短路结构 目的: 防止壳程流体,在某些区域短路→使传热效率增加
旁路挡板 图 结构: 挡管 图 中间挡板 图
15
图2-22 单弓形折流挡板
图2-24 圆盘—圆环形折流挡
16
17
布置原则: a.一般应按等间距布置 b.管束两端的折流板尽可能靠近壳程进出口接管 c.间距:Lmin不小于0.2管内径Di,且不小于 50mm; Lmax不大于Di; 折流板缺口布置原则: a.壳程为单相清洁流体时,折流板缺口 (卧式) 应水平上下布置。 若气体中含有少量液体, 应在缺口朝上的 折流板最低处开设通液口; 若液体中含有少量气体,应在缺口朝下 的折流板最高处开通气口; b.壳程介质为气液共存或液体中含有固体 颗粒时,折流板应垂直左右布置,并在 折流板最低处开通液口;
管壳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管壳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一、引言
管壳式换热器作为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在工业生产和能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能够将热量从一个介质传递到另一个介质,实现能量的转移。本文将深入探讨管壳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二、工作原理
管壳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的能量传递。
2.1 传导传热
传导是指由于不同温度物体之间的热运动,热量通过颗粒的碰撞和传递实现。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传导传热主要发生在管壳内部。热源通过传导方式将热量传递给管壳内的管道,然后通过管道的传导传递给另一介质。
2.2 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是指热源通过流体的对流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另一介质。在管壳式换热器中,热源和另一介质通过管道分别进入管壳内部,热源通过管壁将热量传递给管道内的流体,流体再通过对流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另一介质。
2.3 辐射传热
辐射传热是指热源通过辐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另一介质。辐射传热不需要介质的介入,可以在真空中传递热量。在管壳式换热器中,热源通过辐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管道内壁,然后再通过传导或对流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另一介质。
三、结构
管壳式换热器由管壳和管束两部分组成,具有复杂的结构设计。
3.1 管壳
管壳是管壳式换热器的外壳,起到固定管束和流体的作用。常见的管壳材料有碳钢、不锈钢和铜等。管壳主要由头盖、壳体、管板和尾盖等部分组成。
3.2 管束
管束是管壳式换热器中的核心部件,由管子和管板组成。管子通常采用无缝钢管或螺旋钢管制成,根据换热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布管方式,如并列布管、单列布管和交叉布管等。管板用于固定管子,保证管子之间的间距。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第2章 管壳式热交换器
4 (丁字形)
6
2.1.5 纵向隔板、折流板和支持板
☆为提高流体流速和湍流程度,强化壳程流体 传热,在壳程常装设纵向隔板或折流板。
☆折流板除使流体横过管束流动外,还有支撑 管束、防止管束振动和弯曲的作用。
☆折流板常用形式有:弓形、盘环形 (或称圆 盘-圆环形)。弓形折流板有 单弓形、双弓形和三弓形三种。
DL do Sn
s
dO
当排列方式为三角形排列时:
AC
lS DS
DL
DL do s
s
d
o
As, Ab, Ac 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AS
Ab Ac
图2.25 折流板的几何关系
2.2.4 进出口连接管直径的计算
进出口连接管直径的计算仍用连续性方程, 经简化后计算公式为:
弓形圆盘形管板折流板单壳程垂直圆缺形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管板折流板单壳程垂直圆缺形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管板折流板管板折流板单壳程水平圆缺形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流体在壳内的流动单壳程垂直圆缺形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流体在壳内的流动管板圆盘形折流板管板圆盘形折流板单壳程圆盘形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流体在壳内的流动图218缺口高度及板间距对流动的影响a缺口高度过小板间距过大b正常a缺口上下交替排列acb缺口左右交替排列图217弓形折流板的排列a缺口高度过小板间距过大c缺口高度过大板间距过小换热管外径1014192532384557最大无支持跨距8001100150019002200250028003200表表25折流板最大间距图220折流板的安装和固定216挡管和旁路挡板浮头式热交换器中由于安装浮头法兰需要圆筒内有一圈较大没有排列管子的间隙使部分流体由此间隙短路使主流速度及换热系数下降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管壳式热交换器设计 2.2-2.3
Dw
2
nt
4 Ab
1 Fc d0
Ds
11、折流板数目
Nb
l ls
1
如果进出口段板间距不等于ls,则
Nb
l
ls,i ls,o ls
1
35
式中
ls,i ,——进口段从折流板到管板的距离。 ls,o——出口段从折流板到管板的距离
贝尔法计算壳程换热系数的过程:
Fc
1
2
Ds DL
2h
s
in
arccos
Ds DL
2h
2
arccos
Ds DL
2h
式中:
h——表示折流板缺口高度,m;
Ds——表示热交换器壳体内径,m;
DL——表示最大布管圆直径,m
12
θ——折流板切口中心角,弧度;
第二节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结构计算
任务:确定设备的主要尺寸
管程流通截面积
内容 :
确定壳体直径 壳程流通截面积
进出口连接管尺寸
一、管程流通截面积的计算
单管程热交换器的管程流通截面积为:
1
At M t / t wt
式中: At——为管程流通截面积,m2;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 2 管壳式热交换器重点内容
2 管壳式热交换器
2.1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类型、标准与结构
2.11类型和标准
按其结构的不同一般可分:固定管板式、U型管式、浮头式和填料函式四种类型。
(1) 固定管板式热交换器
是将管子两端固定在位于壳体两端的固定管板上,由于管板与壳体固定在一起,所以称之为固定管板式热交换器。
优点:结构比较简单,重量轻,在壳程程数相同的条件下可排
的管数多。
缺点:壳程不能检修和清洗,因此宜于流过不易结垢和清洁的流体,当管束与壳体的温差太大而产生不同热膨胀时,常会使管子与管板的接口脱开,从而发生流体的泄漏。为避免后患可在外壳上装设膨胀节。膨胀节作用:只能减小不能完全消除由于温差而引起的热应力。(2) U形管式热交换器
管束由U字形弯管组成。管子两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弯曲端不加固定,使每根管子具有自由伸缩的余地而不受其他管子及壳体的影响。
优点:①结构简单、省去一块管板和一个管箱,造价低。
②管束和管壳体分离,热膨胀时互不约束,需要清洗时可以将整个管束抽出,同时可消除热应力。
③管子两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弯曲端不加固定,使每根管子具有自由伸缩的余地而不受其他管子及壳体的影响。
缺点:①清除管子内壁的污垢却比较困难。
②弯曲的管子需要一定的弯曲半径,降低了管板的有效利用
③损坏的管子也难于调换,U形管管束的中心部分空间对热交
换器的工作有不利的影响。这些缺点,使其应用受限。(3) 浮头式热交换器
两端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以法兰实行固定连接,这一端称为固定端。另一端的管板不与壳体固定连接而可相对于壳体滑动,这一端被称为浮头端。
优点:①管束的热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壳体与管束
第二章换热设备
1、板式换热器
是一种高效换热器, 换热单元是一组长方 形的薄金属片。
由固定端板、活 动端板、传热板片、 密封垫片、压紧和定 位装置等构成。
板片表面通常压 制成波纹形或槽型, 以增加刚度和流体的 湍流程度;
在板片的四周安上垫片,通过压紧装置压紧,垫片的 作用:一是密封;二是使两块板面之间形成流体通道。 冷、热流体分别在同一块板的两侧通过。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1.6.1421.6.1421:13:2221:13:22June 14, 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6月 14日星 期一下 午9时13分22秒21:13:2221.6.14
3. 间壁式换热器分开叙述:
4. 管式换热器:管壳式 板式
板面式换热器:
蛇管式
板翅式
套管式
板壳式
翅片管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螺旋板式
第二节 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虽然在传热效率、结构紧 凑性、金属消耗量等方面不如板式换热器及 其它新型换热器,但它具有结构坚固,操作 弹性大,选材范围广、适用性强等自身独特 的优点,是目前换热设备的主要形式,特别 是在高温、高压和大型换热器中占有绝对优 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管壳式换热器的标准
◆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关于管壳式换热器的国家标 准,是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和制造的主要依据。
◆ 标准代号为JB/T4714~4720-92
对浮头式换热器和冷凝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立式热虹吸式重沸器及U形管式换热器的具体结构形 式、基本参数及其组合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定型)。
进口接管及防冲板的布置
固定管板式中,两端管板均与壳体采用焊接连接,管 板兼作法兰用。
浮头式、U形管式及填料函式换热器中采用可拆连接, 将管板夹持在壳体法兰和管箱法兰之间。
管板与壳体连接结构
折流板
作用:流体反复地改变方向作错流流动或其他形式的 流动,并可调节折流板间距以获得适宜流速,提高 传热效率。另外,支撑管束的作用。
釜式重沸器
类似浮头式、U形管换热器,清洗维修方便,可处理 不清洁,易结垢的介质,并能承受高压、高温.
2.2 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
管壳式换热器流体的流程
一种流体走管内,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 走管外,称为壳程。管内流体从换热管一端流 向另一端一次,称为一程;对U形管换热器, 管内流体从换热管一端经过U形弯曲段流向另 一端一次,称为两程.
(3)浮头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 1—防冲板;2—折流板;3—浮头管板;4—钩圈;5—支耳
浮头结构示意图
图浮7头-4式热浮交头换式器换热器
优点:管内和管间清洗方便,不会产生热应力。 缺点: 结构复杂,设备笨重,造价高,浮头端小盖在操作中 无法检查。 适用场合:壳体和管束之间壁温相差较大,或介质易结垢的场合。
第二章 管壳式热交换器
间壁式热交换器
管式热交换器 管壳式、套管式、螺旋管式等
板式热交换器 延伸表面热交换器 蓄热式热交换器
管壳式换热器
2.1 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 基本类型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U形管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 填料函式换热器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1—封头;2—法兰;3—排气口;4—壳体;5—换热管;6—波形膨胀 节;7—折流板(或支持板);8—防冲板;9—壳程接管;10—管板; 11—管程接管;12—隔板;13—封头;14—管箱;15—排液口;16—定距
低合金钢,设计压力不超过4MPa、设计温度 不超过350℃,且无特殊要求的场合。
焊接
碳钢或低合金钢,温度在300℃以上,大 都采用焊接连接。
管板与换热管的焊接连接
管箱
位于壳体两端,其作用是控制及分配管程流体。
管箱结构形式 1.隔板;2.管板;3.箱盖
壳体及其与管板的连接 在壳程进口接管处常装有防冲板或称缓冲板。
振动引起应力脉动,会使管材中的微观缺陷 扩展,直至产生裂纹。
对折流板管式换热器而言,减少诱导振动振 幅的措施有: 降低横掠管束的流速; 提高传热元件的固有频率,如增加管壁厚
度,减小管子的跨度。
最有效的防止诱导振动的方法是将流体由横 掠管束改为纵掠管壳,但纵掠管壳的换热系 数又不如横掠管束。
管子互相碰撞,当管子振动振幅大到足以使 管子经常碰击时,就会使管壁磨损变薄,直 至破坏;
管子与折流板孔壁因振动不断碰撞,从而引 起管子破裂;
振动的管子与管板连接处受到很大的应力, 久而久之就造成胀接和焊接点因应力而损坏, 并造成接头泄漏。
管子因振动反复弯折而引起应力疲劳,长时 间连续振动就会导致管子破裂。
3) 孔形折流板 4) 盘环折流板 Re 3 : 2104
5) 弓形折流板
应用比较普遍,占主导地位,研究较多
各种方法比较 柯尔本方法:基于理想管束,误差大; 科恩方法:考虑了管程-壳程流动、温度、
干式蒸发器中,由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直接控 制液体制冷剂进入蒸发器的管程,制冷剂液体在管内 完全转变为气体,而被冷却的介质则在传热管外的管 程中流动。载冷剂(冷媒水)走壳程,蒸发器中有数量 不等的折流板。
满液式蒸发器优点 ➢ 传热效率高。液态制冷剂淹没大量换热管束,蒸发管
表面高度强化, 完全浸泡在冷媒中。 ➢ 制冷剂蒸汽无需过热度, 从而蒸发温度可以大幅的
换热器的型号表示法
满液式蒸发器--管程:载冷剂;壳程:制冷剂
干式蒸发器--管程:制冷剂;壳程:载冷剂
离心式和螺杆式冷水机组中, 蒸发器的型式主要是满
液式蒸发器和干式蒸发器两种。
满液式蒸发器中, 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进入蒸发器 壳程,蒸发器内的液位保持一定。蒸发器内的传热管 浸没在制冷剂液体中。吸热蒸发后的气液混合物中仍 含有大量液体, 从蒸发器内逸出的湿蒸气经气液分离后 再回入压缩机。
这是一对矛盾,这也正是新型折流杆管壳是 换热器产生的背景
折流杆换热器
折流板换热器的优点
纵掠管束,防止诱导振动的产生,提高了换热器的 安全性。
减小了壳侧流体的阻力,降低管侧的泵功。
增强流体的扰动,减少了横掠管束时的流动死区和 漏流损失,强化壳侧的换热,即壳侧的换热系数不 低于横掠时换热系数,传热系数可提高15%-50%。
料30%-50%
螺旋槽
主要用于强化管内气体或液体的传热,强化管内液 体的沸腾或管内外蒸气的冷凝,管内传热系数为光管 传热系数的1.5-2.0倍;管外传热系数为光管传热系数 的1.5倍.
缩放管
波纹管
波纹管优点 既强化管内,又强化管外,结构特点:波形 变化,管壁薄,小于1mm. 传热系数较光管高2~3倍,波纹管换热器具 有传热效率高,不易结垢,热补偿能力强.
换热管及其在管板上的排列 等边三角形,同心圆法,正方形法
换热管在管板上的排列形式 有正三角形、转角正三角形、 正方形和转角正方形等.
一边与流向垂直,在相同管板面积上管数排列最多, 传热系数较高(与正方形排列比),节约管板面积.
换热管间不宜清洗,适用于不结垢护着可用化学方 法清洗以及允许压降较高的工况。
图7-3带膨带胀补节偿的器固的定固管定板管式板换式热换器热器
(2) U形管式换热器
U形管式换热器 1.中间挡板;2.U形换热管;3.排气口;4.防冲板;5.分程隔板
U形管式换热器
图U型7-管6 式U换形热管器式换热器
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承受能力强,不会产生热应力。 缺点:布板少,管板利用率低,管子坏时源自文库易更换。 适用场合:特别适用于管内走清洁而不易结垢的高温、高压、 腐蚀性大的物料。
管程数:
Zt L / l
总的管子根数
管程总长
nt nZt
每程管数
2.2.2 壳体直径的确定
2.2.3 壳程流通截面积的计算
确定纵向隔板和折流板的数目和尺寸 P55
2.2.4 进出口连接管直径的计算
2.3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传热计算
目的:使设计的热交换器能够在传热面积、 传热系数、平均温差等方面的综合结果满足 传热方程式的要求。
(4)填料函式换热器
填料函式换热器 1.纵向隔板;2.浮动管板;3.活套法兰;4.部分剪切环;5.填 料压盖;6.填料;7.填料函
填料函式密封
缺点:填料处易泄漏。 优点: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造价低,管内和管 间清洗方便 适用场合:4MPa 以下,且不适用于易挥发、易燃、易 爆、有毒及贵重介质,使用温度受填料的物性限制。
干式蒸发器缺点 ➢当采用多流程时, 气、液两相制冷剂在端盖内转向时
会出现分离, 造成下一个流程中各管子中制冷剂流量 分配不均匀的不利现象。含气量越多, 分配越不均匀, 甚至会使有些管内无液体或液体很少, 使这些管子失 去了蒸发冷却的作用。 ➢ 由于折流板与壳体之间一般都有间隙泄漏(即冻水短 路) ,降低了水侧的换热效果。
2.3.1 传热系数确定 经验数据;实验测定;计算得出 管壳式热交换器所用的管子大多为圆管
光滑圆管的换热系数 外表面
内表面
管壁较薄时,近似公式 外表面
内表面
忽略管壁热阻,污垢热阻且管壁很薄时
K Oi O i
2.3.2 换热系数的计算 1. 管内、外换热系数
流体通过壁面的换热系数,通过实验确定为 努塞尔数,传热因子,雷诺数的关系。
提升,大大提高机组的能效比,大容量机组能效提 升更加明显。【在冻水回水12℃, 出水7℃的条件下, 蒸发
温度可达5℃( 而干式仅为2℃) 】
满液式蒸发器缺点 ➢ 满液式蒸发器需要注入大量的制冷剂 ➢ 在采用氟利昂制冷剂时, 润滑油的分离较困难。
干式蒸发器优点 ➢ 无需回油装置就能将润滑油带回压缩机。 ➢ 制冷剂用量少, 为相同制冷量满液式蒸发器的1/3。
液膜与加热管的热阻小,传热系数高。可以多效 作业,很小的温差(6-8℃),就能正常工作。
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化工、轻工等行业的水或有机溶媒溶 液的蒸发浓缩,并可广泛用于以上行业的废液处理。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计算
结构计算 传热计算 流动阻力计算
2.2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结构计算
管程流通截面积的计算 壳体直径的计算 壳体流通截面积的计算 进出口连接管直径的计算
换热管
构成换热器的传热面.碳钢、合金钢、铜、塑料、 石墨材料。
在管壳式热交换器使用各种各样的管子,大部分 为直管和U形管。
一般情况下使用光管,当壳侧的传热系数比管侧 低时,如壳内为高粘度液体,气体,蒸汽时,使用 低翅管加强换热。
在另外一些特定情况下,选用双层管
横纹槽管
双面强化管,内表面环形凸肋,外表面环形凹肋. 管内换热系数为光管换热系数的2~3倍; 管外纵流条件下,管外传热系数为光管的1.6倍. 传递热量相同,泵功率相同,取代光管,节约材
管;17—拉杆;18—支座;19—垫片;20、21—螺栓、螺母
优点:结构简单、紧凑、能承受较高的压力, 造价低,管程清洗方便,管子损坏时易于堵 管或更换。
缺点:不易清洗壳程,壳体和管束中可能 产生较大的热应力。
适用场合:适用于壳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管程 需清洗以及温差不大或温差虽大但是壳程压力不大的 场合。 为减少热应力,通常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中设置柔性 元件(如膨胀节、挠性管板等),来吸收热膨胀差。
分类: 常用折流板有弓形和圆盘-圆环形两种,弓形的有
单弓形、双弓形及三弓形,单弓形和双弓形应用最多。
弓形折流板
圆盘-圆环形折流板
折流板缺口尺寸
折流板的固定 通过拉杆和定距管来实现。
拉杆结构
折流杆换热器
折流板使流体横掠管束,在增强传热的同时, 也会引起流体的诱导振动。
诱导振动对换热器的损伤
传热因子
科恩传热因子
jh
NugPr1/3 (
/
)0.14 w
柯尔本传热因子
jH Nu / RegPr1/3 ( / w )0.14
jh jH gRe
2. 壳侧换热 流动复杂且存在旁流、漏流,需专门的公式
1) 无折流板时,按照纵向流过管束考虑; 2) 盘环形折流板
Re 3 : 2104
一边与流向平行,特点皆于等边三角形与正 方形排列之间,不宜用于卧式冷凝器底部, 换热管外表面的冷凝液膜削弱传热.
最不紧凑,便于机械清洗,用于需要将管束 抽出清洗的换热器,如浮头式换热器中。
对比正方形排列,板间距相同的情况下,流 通面积比正方形小,有利于流速提高.
多种排列方式组合 p45
降膜蒸发器
将料液自降膜蒸发器加热室上管箱加入,经液体 分布及成膜装置,均匀分配到各换热管内,并沿换热 管内壁呈均匀膜状流下。在流下过程中,被壳程加热 介质加热汽化,产生的蒸汽与液相共同进入蒸发器的 分离室,汽液经充分分离,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凝(单 效操作)或进入下一效蒸发器作为加热介质,从而实 现多效操作,液相则由分离室排出。
组合排列与转角排列
换热管中心距
定义:管板上两管子的中心线距离。 涉及清洗,固定方法。
确定方法: 换热管中心距不小于1.25倍管外径。
布管限定圆
用来决定壳体内管束的大小。
管板和管子的连接
管板和管子的连接方式有胀接和焊接,对 于高温高压下常采用胀、焊并用的方式。
胀接 胀接适用于换热管为碳钢,管板为碳钢或
2.2.1 管程流通截面积的计算
At M t tt
式中:At—管程流通截面积,m^2; Mt—管程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ρ—管程流体的密度,kg/m^3;
ωt—管程流体的流速,m/s
所需管数:
n 4At / di2
式中: di — 管子内径
每根管子的长度
L F / dn
传热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