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生活试题
哲学生活期末练习试卷
![哲学生活期末练习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07f38df3f90f76c661371a23.png)
哲学生活期末练习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
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根本观点B.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D.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就是世界观2.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
上述事实说明( ) A.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D.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3.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这主要说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4.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神仙,更没有鬼。
下列选项中,符合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物是观念的集合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5.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要求,这种任务和要求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以及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观点和理论。
哲学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概括自己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凝聚自己时代最精致、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上述事实说明( ) A.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政治B.一定形态的文化决定一定形态的经济政治C.哲学既属于思想文化范畴又属于经济和社会范畴D.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A.运动离不开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7.哪里失去了求真务实,哪里必然丧失生机,遭遇厄运,受到惩罚。
哲学与生活考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生活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e748e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6.png)
哲学与生活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人与自然的关系B. 存在与本质的关系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D.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答案:C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 自然辩证法答案:C3. 哲学上的“形而上学”是指:A. 研究自然现象的科学B. 研究存在本质的学科C. 研究超越感官经验的非物质世界D. 研究社会历史的学科答案:C4. “存在即合理”这一观点属于: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B5.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体现了:A. 客观唯心主义B. 主观唯心主义C. 唯物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它强调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变化的,并且这种变化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主张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世界。
7.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它与辩证唯物主义有何联系?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在于,它们都坚持物质决定意识,都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即事物内部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8. 解释“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哲学命题。
答案:“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它认为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意识不能独立于物质存在,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并且随着物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哲学对生活的意义和作用。
答案:哲学对生活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哲学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帮助人们深入理解世界和人生的本质。
哲学与生活 试卷
![哲学与生活 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12e2e1533c1ec5da50e270eb.png)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④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2、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源于生活,又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B、哲学是生活之外的高深智慧C、哲学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D、哲学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3、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两者的联系是()A、哲学是从具体科学中分离出来的“科学之科学”B、哲学源于具体科学又高于具体科学C、哲学是一切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4、“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 )A、哲学的智慧是凭空产生的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哲学的智慧指导人的实践活动D、哲学与改造自然的活动无关5、哲学的本义是指()A、聪明B、智慧C、追求智慧D、真理6、“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
”这段话阐明了()①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②哲学的发展是纯自然的过程③科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源泉④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7、“哲学能启迪智慧,使人聪明,学好了哲学就会使人聪明起来。
”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意识和物质的辨证系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2、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3、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
哲学生活试题
![哲学生活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7953b7225c52cc58ad6be01.png)
8.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认识问题,其实哲学只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9.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10.学习国学经典不能拘泥于原著,这符合辩证否定观的要求。
8.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9.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10.现阶段,不尊重知识与人才的观念仍然存在,并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
这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8.科学家在科研活动中不自觉地接受某种世界观的指导。
9.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和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10.一个人的价值,主要在于赢得多少荣誉,而不在于占有多少财富。
8、你有你的世界观,我有我的世界观,我们都是哲学家。
9、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对不对,就看大家的。
1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8.世界是意志的表象。
9.整体性是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8.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9.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10.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包含着矛盾同一性的道理。
9.推动改革试点由“盆景”变“风景”,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7.漫画《塑造》(作者:盖桂保)启示我们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要全面认识客观实际C.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D.要反对安于现状,无所作为28.在发现土壤呈现流变状态还是固体状态取决于土壤颗粒之间是否存在ODI约束之后,中国科学家利用某种植物纤维合剂给沙子引入ODI约束,在沙漠进行“沙子土壤化”试验。
5年后,所试验的4000亩沙漠变成了良田。
这样做是因为A.实践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B.人们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认识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际准D.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29.借助导航、移动支付、物联网等技术,自行车以共享单车的形式再度风靡城市,曾被视为夕阳产业的自行车行业重新焕发生机。
哲学与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7438d16cf84b9d528ea7abd.png)
哲学与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与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表明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B.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殊领域,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没有哲学观点的具体科学和没有具体科学材料的哲学都不是科学D.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也以具体科学为基础2、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说明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3、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
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B.存在决定思维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4、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造成工作上的严重失误。
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于A.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5、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
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深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
以上材料说明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6.恩格斯说:“一切观点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
”这说明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C.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7、人类最早的哲学家都曾探究“天”的道理,研究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后来又进而转向关注人类自身,德国哲学家康德也说过,世界上最使人惊奇和敬畏的两样东西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a431995af45b307e87197e5.png)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关于哲学的产生,正确的观点是()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的产生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④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2•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不正确的是()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产生的C.哲学智慧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实践中产生的D.哲学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3.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B.哲学是十分高深的,与生活无关C.哲学决定生活D.哲学是生活之外的思想大厦4.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 •真正的哲学()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②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生活与实践③为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④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得与失、名与利A.①③ B •②④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6•哲学的任务是()A.爱智慧或追求智慧B.让人人都成为哲学家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 •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7 •哲学的本义是指()A.智慧B•追求智慧C•聪明D•真理8•哲学犹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A.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科学B•对普通百姓来说,哲学只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C.哲学总是与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的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现代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使物质生活的富足成为现实。
然而,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人口的膨胀使人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哲学与生活第一课练习题
![哲学与生活第一课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cf1c36c852458fb770b5642.png)
《哲学与生活》第一课练习题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说明(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D、哲学就是辩证法2,哲学的本义是指( ) A.智慧B、聪明的人C真理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这句话主要是强调( )A、马克思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家B、哲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C、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不懂哲学的人就不能进步4,哲学( )A、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B、就是世界观C、都是正确的D、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5,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D、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6,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7,具体知识不包括( )A、自然科学知识C、思维科学知识B、社会科学知识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8、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9、下列对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0,“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
”其意思是说()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D.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11,而对有限资源与无限开发的矛盾,奥运正在寻求确定新的价值取向,《奥林匹克宪章》称,奥运会是一种“生活的哲学”。
水平测试考试题—哲学与生活
![水平测试考试题—哲学与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6a82416f27d3240c8547ef07.png)
高二政治(学业水平)生活与哲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第一次实现了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A.矛盾分析法B.两点论、两分法C.扬弃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3.“5.12”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
“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③矛盾双方相互转化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 右图漫画给人的哲学启示是A. 书本是认识的来源B. 尊重知识,尊重权威C.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 想问题、办事情应从实际出发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6.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7.“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
”新中国建国六十年历程体现了A.量变与质变的统一B.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D.新事物取代旧事物8.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龙这种动物,人们却常看到龙的形象,并以“龙的传人”而自豪。
这一情形表明学科网①有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②意识通过对现实材料的加工,可以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概念③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的重要特点④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它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动地创造出来某种物质A.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 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形势变化和国内经济出现的新情况,中国政府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生活和哲学(必修四)期中考试
![生活和哲学(必修四)期中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87205810cc7931b765ce155f.png)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必修4)试卷【考试时间:90 分钟分值: 10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对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哲学就是科学化的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下列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哲学是所有具体科学之和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D.具体科学可以取代哲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4.哲学史上的两种基本派别是()A.形而上学和辩证法 B.主观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5.下列说法能体现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理者,气之依也B.存在即被感知C.物质决定意识D.听天由命6.许多同学高考前找算命先生算命,或者去寺庙求签测前程,这种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 B.不可知论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7.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复归于水,这种观点属于:()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 D.客观唯心主义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17世纪美国哲学C.18世纪法国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9.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1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的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运动是有条件的,静止是无条件的11.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存。
高二哲学生活期末考试题
![高二哲学生活期末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ea2df3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b.png)
高二哲学生活期末考试题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高二哲学生活期末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A、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不是B、世界观就是哲学C、哲学是正确的世界观D、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2、下列选项中对哲学的含义表述准确的是A.哲学是世界观的科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C.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了指导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4、世界皆是神的意志.这一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的观点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6、“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则做出的重大能源调配政策.它蕴含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唯心主义的新表现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总是不断升华的7、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可见 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8、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宇宙飞船能够自动导航.因此,有人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上述观点①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③否认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④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9、下列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有: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②三思而后行③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④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10、“揠苗助长”的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A、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办事情必须遵循观规律C、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D、要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11、下列选项中与唇亡齿寒体现的哲理相近的成语是A.牵一发而动全身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C.和实生物,同则不继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2、我国古代“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的是他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文彦博成了宋朝的一代名相.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重视量的积累B、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要自觉改造客观世界13、2006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小泉不顾邻国感情,自2001年4月上台以来6次参拜靖国神社致使中日、日韩关系几度趋于紧张,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日美关系带来阴影.这体现的哲理是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联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D.联系具有偶然性14、2006年6月6日中国教育报载文指出,所谓协调发展,是指社会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以及社会系统与自然、人等其他系统之间,在发展的速度、比例、顺序等方面,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既要有侧重点,又要兼顾各方,做到统筹兼顾.这告诉我们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B.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C.做任何事情都要以系统优化的方法代替其他科学方法D.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2009年10月1日,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建国60周年大庆.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新中国的诞生,伟大的革命历程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尽管新事物开始时比较弱小,不如旧事物强大,但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最终必将要战胜旧事物,据此回答15~16题.15、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因为A.新事物的力量是强大的,又符合人们求新求变的愿望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C.新事物是后来出现的事物D.新事物的发展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着名论断的哲学寓意是A.新事物开始十分弱小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经过一个长期过程D.事物发展的前进行性和曲折性相统一17、下列选题中,符合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A.牵牛要牵牛鼻子 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水滴石穿18、矛盾观点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矛盾就是对立统一B、矛盾双方如果失去一方,另一方将不复存在C、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D、事物是由矛盾构成的,事物的消亡就意味着矛盾的消亡19、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下列说法中能够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A.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B.发展是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循环C.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D.发展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过程20、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21、农作物只有靠新陈代谢的内部矛盾才能生长,外力的拔苗是不能助长的.这说明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决不是外力作用下的否定B否定就是抛弃一切C否定就是事物内部矛盾的任意否定D否定表现为辩证的否定和形而上学的否定22.邓小平曾说,没有毛主席,没有毛泽东思想,中国人民可能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这说明了理论创新A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能够指导人们的行动,决定着实践的发展C领袖人物的作为,一般人望尘莫及D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23、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化,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等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A.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形成的基础是A.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正确认识B.人们业已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C.人们选择的目标的实现程度D.社会实践25、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 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D. 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二、简答题4小题,共50分26、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其根本分歧.10分2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规划;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理它们是如何体现的12分28、34.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1月26日,中国第一幅月图完美亮相,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从“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到“嫦娥一号”绕月飞行成功,再向前发展,中国人探测火星计划、建立太空站计划等,也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 10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代毕昇”王选先生溘然长逝,给人们留下无限追思.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他以对科学狂热追求、对祖国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敏税的市场洞察力,毅然决定跳过日本的第二代和欧美的第三代照排机,直接研制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这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发明使中文印刷告别了“铅与火”的历史,王选国此获得了国家教高科学技术奖.他领导的方正集团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建立起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一条龙体制,并成功在香港上市.目前,这一技术已占领国内市场99%及海外华文报业80%的市场.材料二:新华社首尔2006年3月20日电,首尔大学惩戒委员会所作的决定说,黄禹锡2004年和2005年在英语科学杂志发表的有关人类胚胎干细胞的论文造假,根本上违背了作为学者和教授所应遵守的诚信道德准则,损害了首尔大学的名誉和韩国的国际信誉. 1结合材料一,说明王选的事迹体现了人生价值观的哪些道理10分2结合材料二,谈谈黄禹锡事件给我们的警示有哪些8分高二政治期末考试答题纸座号:_______二、非选择题50分26、27、28、29、哲学生活期末考试答案1-5 DCDBB 6-10 ABDCB 11-15 AABDB 16-20 BDDCD 21-25ADBDB26.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3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问题展开的.27.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它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规划;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体现了这点.2意识具有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了这点. 3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体现了这点.28.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无人飞船试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成功是“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的前提和基础.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嫦娥一号”是在前面飞船试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3从“嫦娥一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火星等,是在新质基础上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29.答案:1①王选取得成就并获得国家奖励.这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享受价值,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②王选取得成就离不开他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等个人条件和改革开放的环境.这说明实现人生价值,既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王选在制度创新和科学实验中取得成就.这说明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2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人民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坚持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④坚守诚信道德准则,反对个人主义等.还可以从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等。
哲学与生活100道选择题
![哲学与生活100道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25aa88bb1a37f111f1855bcd.png)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句话主要说明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2.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
”这说明。
A.惊讶,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B.惊讶才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C.哲学开端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惊讶和困惑,也是一种哲学3.古语说:“智人则哲。
”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A.哲学产生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B.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C.掌握了哲学,就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4.真正的哲学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②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生活与实践③为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④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得与失、名与利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
”这说明A.哲学作为一种思辨活动,与社会生活无关B.哲学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基础上C.哲学的发展就是新观点代替旧观点D.哲学要创新就必须抛弃已有的思想材料6.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哲学的重要作用,采取切实措施,努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
之所以要努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是因为A.无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是人的全面发展,哲学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B.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哲学社会科学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根据下列材料完成7-8题。
①我的灵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②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③存在即是被感知④气者,理之依也⑤上帝创造一切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7.上述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②③④⑥ B.③④ C.①②③⑤ D.④⑥8.上述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9.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主义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二元论10.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认为,物质的本性是广延,精神的本性是思想,二者彼此独立,互不相干。
哲学生活测试题
![哲学生活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ce02db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15.png)
哲学生活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什么是真理B. 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什么是美D. 什么是幸福2.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事物是静止不变的B. 事物是孤立的C. 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的D. 事物是完全由外部因素决定的3.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A. 唯物史观B. 自然辩证法C. 辩证唯物主义D. 形式逻辑4. 庄子的“逍遥游”体现了哪种哲学思想?A. 道家的无为而治B. 儒家的仁义礼智C. 墨家的兼爱非攻D. 法家的严刑峻法5.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主要探讨了:A. 道德伦理问题B. 认识论问题C. 美学问题D. 宗教信仰问题6. 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A. 事物是静止不变的B. 事物是孤立的C. 事物是对立统一的D. 事物是完全由外部因素决定的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地理环境B. 人类理性C. 阶级斗争D. 科学技术8. 尼采的“超人”哲学主张:A. 人应该超越道德约束B. 人应该追求物质享受C. 人应该服从权威D. 人应该追求精神自由9.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这主要强调的是:A. 人的自由选择B. 人的本质是固定的C. 人应该遵循传统D. 人的行为是被决定的10. 下列哪项不是东方哲学的特点?A. 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B. 强调道德修养C. 重视逻辑推理D. 强调内心体验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主要内容。
12. 简述庄子的“齐物论”及其哲学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3.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14. 论述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及其对现代哲学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15. 阅读以下案例:某公司在面临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决定采取一系列创新措施以求生存和发展。
请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该公司的决策过程,并讨论其决策背后的哲学原理。
哲学生活测试题
![哲学生活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462b525ba1aa8114431d9e4.png)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致美诺寇的信中写道:“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它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
”这说明哲学( )A.研究人的精神世界,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幸福B.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C.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人们对实践的追问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描绘大自然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惊奇和敬畏,使人们不由自主地震撼于我们头顶的星空:“世界是什么?是神的居所,还是物质的存在?人又是什么?”人们在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中渐渐形成了对世界总的看法。
“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A.哲学的产生发展源于大自然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认识与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3、哲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向来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 )①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③真正的哲学为生活与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④哲学为人们追寻世界与人生的真谛提供最一般的原则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甲乙两人高考均失利而落榜。
甲认为,高考落榜是天命所致,我应顺应天命,另谋其他出路;乙认为,事在人为,没有过不去的坎,决定选择复读。
由此可见(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哲学源于对实践问题的思考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④学习哲学是走向成功的关键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5、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哲学史上的革命。
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说明(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神创论的荒谬性逐渐地暴露出来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科学前提④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条件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 D.②④6、“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个人生活哲学思考考核试卷
![个人生活哲学思考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e5a6b06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0.png)
3.面对困难时,个人生活哲学鼓励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例如,遇到工作挑战时,我会通过反思和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克服困难。
4.价值观在人际关系中起到指导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培养如尊重、理解和包容的价值观,可以改善与他人的沟通,减少冲突。
个人生活哲学思考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得分: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个人生活哲学的核心是什么?()
A.自我认识
B.社会责任
C.物质追求
4.个人生活哲学强调自我意识的提升,其中包括对自我_______的认识。()
5.在个人生活哲学中,_______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
6.个人生活哲学认为,生活的意义在于追求_______的满足。()
7.在面对生活选择时,个人生活哲学鼓励我们根据_______来做出决策。()
8.个人生活哲学强调,为了实现个人成长,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_______。()
D.知识积累
2.以下哪个不是个人生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A.价值观
B.道德观
C.职业规划
D.娱乐活动
3.个人生活哲学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在于?()
A.提供行为规范
B.限制思想发展
C.增加生活压力
D.降低社交能力
4.以下哪项不是构建个人生活哲学的基础?()
A.自我反思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df3b920647d27284b735186.png)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1.右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存在就是被感知D.天不变、道亦不变2.世界万物形态各异,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性是()A.看得见、摸得着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多样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 B.发展 C.运动 D.规律4.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
这说明()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5.30年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改变了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对政府的政务由“不知”到“求知”,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物质决定意识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6.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A.意识决定存在的变化 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存在决定意识7. 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C)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8.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自居易的这—认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进作用 D.从主观出发9.古希腊哲学家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D)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0. 某地几年前耗资上百万元修建的喷灌工程由于脱离当地实际,几乎成了摆设,当地群众称之为“废品工程”。
高中哲学生活试题及答案
![高中哲学生活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4d681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7.png)
高中哲学生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理念3.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外因B. 内因C. 外因和内因的统一D. 偶然性4. 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矛盾的普遍性B. 联系的普遍性C. 发展的普遍性D. 矛盾的普遍性和联系的普遍性5. 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自身的()。
A. 消灭B. 肯定C. 否定D. 否定之否定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人与自我的矛盾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7.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 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D.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A. 创造者B. 旁观者C. 被动者D. 被领导者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 认识的基础B. 认识的来源C. 认识的目的D. 认识的动力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
A. 主观的B. 客观的C.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D. 绝对不变的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2. 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3.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理解人的自由?4. 简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及其意义。
2. 论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15分)1. 根据所学哲学原理,分析以下案例:某企业在面临市场变化时,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和产品,成功转型并取得了市场竞争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2006年台湾南部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多条海底通讯光缆因地震发生中断,致使网民无法访问许多网站。
这一事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联系具有普遍性
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2.“木桶理论”认为.:木桶装水多少,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
“木桶理论”的正确性在于把握了()
A.联系的普遍性
B.自在的事物的联系和认为事物的联系
C.整体和部分的区别
D.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此观点体现了()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C.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D.偶然和必然的联系
4.自然界是发展的,社会史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这体现了()
A.联系的普遍新
B.发展的普遍性
C.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5.“压死骆驼的加在它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体现的哲理是()
A.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B.量变一定导致质变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质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6.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
A.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
B.对立统一
C.敌对阶级之间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
D.自相矛盾
7.医生让一个病人多吃苹果,可病人拒绝吃苹果、橘子、香蕉,并且说:“我要吃水果”。
他错在()
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
B.忽视了共性和个性的转化
C.夸大了共性和个性的联系
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
8.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①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②时时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③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④统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9.手机短信方便了人们交流沟通,也被少数人用来进行诈骗。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对待事物应该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B.手机短信利大于弊
C.评价手机短信的利弊只需要看主流
D.取消手机短信业务
10.下列能够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是()
①张冠李戴,良莠不齐②统筹兼顾,适当安排③因地制宜,对症下药④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一、选择题答题卡:(每题2分,共20分)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凡是先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2.联系是普遍的,所以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直接联系。
()
3.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4.总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的功能。
()
5.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
所以只有质变才有实际意义()
6.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和上升的,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7.目标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8.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
9. 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10.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
三、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30分)
1.唯物主义:
2.物质:
3.联系:
4.实践:
5.矛盾:
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是?
2.理解辩证的否定的含义?
3. 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