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CCM和DCM工作模式

合集下载

连续(CCM)及非连续(DCM)导通模式

连续(CCM)及非连续(DCM)导通模式

CCM 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 连续导通模式

DCM 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 非连续导通模式

CCM连续模式:变压器磁能尚未释放完毕,或激磁电流未下降到零时开关管再次导通,开关管电流从这个还未下降到零的激磁电流开始上升,即开关管电流不是锯齿波,是侧梯形波,因全过程中没有前后级同时关断的时刻,VDS波形后肩没有低频波。

90V输入,IPK波形 90V输入,VDS波形DCM断续模式:变压器磁能释放完毕,或激磁电流下降到零,再延时后开关管导通。开关管电流从零开始上升,开关管电流为锯齿波。在中间的延时段,前后级同时关断,因输出电压门槛,关断后还有少量能量未释放完,在变压器内部形成振荡波,即VDS波形后肩低频波(由于是分布电容与变压器激磁电感与漏感的和形成的,故频率较低。而尖峰电压为分布电容与漏感形成的,频率高)。

264V输入,IPK波形 264V输入,VDS波形临界模式:即DCM模式中的激磁电流下降到零点时开关管马上再次导通,没有延时,开关管电流为锯齿波,VDS波形后肩没有低频波。(其实也有类似DCM 模式下的输出门槛电压造成磁能未完全释放,但能量很低,开关管再次导通时起始电流基本接近零,可以忽略)即激磁电流还未下降到零时,开关管再次导通为CCM模式;下降到零时马上导通为临界模式;下降到零再延时开关管才导通为DCM 模式。

锯齿波电流起始端的电流尖峰是寄生电容对开关管充放电引起的,电容中的电流能突变,电压不能突变;电感上的电压能突变,电流不能突变。

DC-DC电源拓扑及其工作模式讲解

DC-DC电源拓扑及其工作模式讲解

DC-DC电源拓扑及其工作模式讲解

一、DC-DC电源基本拓扑分类:

开关电源的三种基本拓扑结构有Buck、Boost、Buck-boost(反极性Boost)。

如果电感连接到地,就构成了升降压变换器,如果电感连接到输入端,就构成了升压变换器。如果电感连接到输出端,就构成了降压变换器。

基本拓扑图如下:

1.Buck

2.Boost

3.Buck-Boost

二、DC-DC复杂拓扑结构

1.反激隔离电源(FlyBack)

另外有些隔离电源拓扑就是通过基本拓扑增加变压器或者变化得到的,例如反激隔离电源(FlyBack)。

2.Buck+Boost拓扑

本质是用一个降压“加上”一个升压,来实现升降压。SEPIC拓扑:集成了Boost和Flyback拓扑结构

3.Cuk、Sepic、Zeta拓扑

通过基本拓扑直接组合,形成了三个有实用价值的拓扑结构:Cuk、Sepic、Zeta。Cuk的本质是Boost变换器和Buck变换器串联,Sepic的本质是Boost和Buck-Boost串联,Zeta可以看成Buck和Buck-Boost串联。但是里面有些细节按照电流的方向在演进的过程中调整了二极管的方向,两极

串联拓扑节省了复用的器件。通过这样串联和演进,产生了新的三个电源拓扑。

同时,如果我们把同步Buck拓扑串联同步Boost可以形成四开关Buck-Boost拓扑。

4.四开关Buck-Boost拓扑

同时,如果我们把同步Buck拓扑串联同步Boost可以形成四开关Buck-Boost拓扑

5.反激、正激、推挽拓扑的演进

利用变压器代替电感,可以把Boost演进为一个新拓扑FlyBack即反激变换器(反激的公式来看又是很像Buck-Boost,这里变压器不同于电感,也有说法会说反激是Buck-Boost变过来的)。

ccm dcm 纹波系数

ccm dcm 纹波系数

ccm dcm 纹波系数

在CCM(连续导通模式)和DCM(非连续导通模式)中,纹波系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纹波系数定义为电感电流的纹波与平均电感电流的比值。在电感电流波形中,由于电压波形是脉动矩形,电感电流将呈三角形,具有一定的直流电平。

当纹波系数小于2时,转换器以连续导通模式(CCM)运行,否则以非连续导通模式(DCM)运行。在合适的降压转换器设计中,CCM工作在满载时更为理想,因为它在功率半导体中具有较低的电流应力。

对于CCM模式反激变换器,设计时KRF(电流纹波系数)<1,此时,KRF 的取值会影响到初级电流的均方根值(RMS)。对于DCM模式变换器,设计时KRF=1。

此外,在经验上,电感的电流纹波总是设计为平均电感电流的30%左右。如需更多关于CCM和DCM的信息,建议请教电子工程专家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基于UCC28610的QR反激准谐振开关电源设计1

基于UCC28610的QR反激准谐振开关电源设计1

确定输出电容
� 电容耐压的选择,一般选 Vcout=1.25 ×Vout � 电容容量的选择,确定输出电压纹波,一般为输出电压的 1%,即
△V=1%Vout;
2 ( ) Ispk − Iout × Doff Cout=
2 × ∆V × Ispk × fsw
式中 Ispk为次级峰值电流 Iout 为输出电流 Doff 变压器去磁占空比 fsw 为开关频率 计算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 ESR) ESR=△V÷(Ispk-Iout)
反激式开关电源的DCM工作模式
DCM模式也叫完全能量转换模式,也就是常说的 非连续模式,就是指磁芯中的能量完全释放(图 三中Ip波形),次级整流二极管过零之后(图三 中Is波形),初级开关管导通。 此模式的优点是次级整流管没有反向恢复问题, 环路容易稳定。但由于其磁芯能量完全释放,所 以初级的电感电流降为零,此时导通的峰值电流 比较大,电流有效值比较大,铜损和MOS的导通 损耗比较大。 还有一个缺点由图可见当绕组中的能量完全释放 完毕后,在开关管的漏极出现正弦波震荡电压, 此震荡是由于MOS的结电容和原边电感引起的。 而对于传统的反激式变换器,其工作频率是固定 的,因此开关管再次开通,有可能出现在震荡电 压的任何位置(包括顶峰和谷底),为开关管带 来开通损耗!
确定RCD吸收参数
上边已经确定过了钳位电压Vclamp、反射电压VRO、 初级峰值电流Ippk。 下边确定下漏感Lik,这个可以通过实际测试变压器 来得到,测试方法为把所有的次级绕组两端短路,然 后用电桥测试初级两端的电感量便可得到该值。但一 般再变压器没有设计出来就先需要确定该值,我们一 般取漏感为初级感量的1% ~5%。 以上各值都确定出来了,那么嵌位电阻R的值根据 R=

开关电源DCM和CCM工作模式及仿真

开关电源DCM和CCM工作模式及仿真
20kHz – 20世纪80年代:IGBT功率MOSFET的出现——大功率开关电源开始
广泛应用 – 20世纪80年代开始:软开关技术的发展——开关频率不断得到突破,
100kHz,1Mhz,10MHz……。 – 20世纪90年代: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绿色电源(对电网无污染) – 21世纪:电力电子电磁兼容技术发展、磁集成技术得到大力发展,
TS
Duty Cycle = Duty Ratio = D =
TON
= TON
TON TOFF
TS
占空比=负荷比 D' = 1 - D =
TOFF
= TOFF
TON TOFF
TS
2013/7/7
24
三、 主电路工作原理(4)——BUCK
BUCK电路工作于CCM和DCM时的工作状态
CCM
2013/7/7
N1Uo
N 2U i
D=0.8
4
D=0.7
2.4
D=0.5
1
RTs L
50
100
150
可见:反激式在DCM模式时,输出电压随着负载减
Ts
根据稳态时电容C的充电电流平均值为0
ug
Ts
uL DTs Ui –Uo
DTs
–Uo
iL
IL
t
1 2
I
L

CCM&DCM比较

CCM&DCM比较

CCM continuous current mode 即电感电流连续模式

DCM discontinuous current mode即电感电流断续模式

占空比=導通時間/周期

当电感较小,负载电阻较大,或占空比小而周期大时,将出现电感电流已下降到零而新的周期却尚未开始的情况,在新的周期电感电流从0开始线性增加.这种方式称DCM,而CCM当然是电感电流一直在D2时期都有电放.

它们各有优缺点了.在DCM状态,一般管子容易出现尖峰电流,同时输出直流电压纹波增大.

当然,电感很大一般都是CCM模式,而电感确定后,占空比很小了,自然电感电流不能连续变成DCM模式,而至于重载,这样在开关关断时,电感快速放电,也容易使电流不连续即DCM.

APFC如果用BOOST一般是工作在CCM下,而用反激式才工作在DCM下

CCM的初级电流有效值小一些,峰值电流也小一些,所以CCM效率高一些.

一般说来在低电压是都工作在CCM,高电压工作在DCM区域比较好!

DCM狀態下在Tr ton期間,整個能量轉移波形中具有較高的原邊峰值電流,這是因為初級電感值Lp相對較低之故,使Ip急劇升高所造成的負面效應是增加了繞組損耗(winding lose)和輸入濾波電容器的漣波電流,從而要求開關晶體管必須具有高電流承載能力,方能安全工作.

在CCM狀態中,原邊峰值電流較低,但開關晶體在ton狀態時有較高的集電极電流值.因此導致開關晶體高功率的消耗.同時為達成CCM,就需要有較高的變壓器原邊電感值Lp,在變壓器磁芯中所儲存的殘餘能量則要求變壓器的體積較DCM時要大,而其他系數是相等的.

第一节_开关电源DCM和CCM工作模式及仿真2013

第一节_开关电源DCM和CCM工作模式及仿真2013

• 电压模式控制和电流模式控制:如果输出电流很大,选用电压模 式控制比电流模式控制好。
2013/7/7
20
三、 开关电源主电路工作原理
• BUCK,BOOST • 反激,半桥 • 整流
三、 主电路工作原理(1)
开关电源CCM和DCM工作模式
• CCM: 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电感电流)连续导通模式
26
三、 主电路工作原理(4)——BUCK
电感电流断续情况下的电压增益表达式
根据稳态时电感伏秒平衡原理:

U U DT U T i O s o s

根据稳态时电容C的充电电流平均值为0
ug uL DTs Ts t Ui –Uo –Uo IL DT Ts t
• 控制系统反馈设计——《自动控制理论》
• 磁性元件设计——《电磁场理论》,《电力电子技术》 • 电路的布局、布线、接地考虑 • 数字控制 • 监控设计
– 热管理,EMI控制
2013/7/7
– ……
15
二、 开关电源中的电力电子电路
• 分类 • 应用
二、 开关电源中的电力电子电路(1)
电力电子电路分类 降压型电路(BUCK) 升压型电路(BOOST) 升降压型电路(BUCK-BOOST) CUK型电路 SPEIC型电路 ZETA型电路 单管(双管)正激型电路(FORWARD) 反激电路(FLYBACK) 半桥型电路(HALF-BRIDGE) 全桥型电路(FULL-BRIDGE) 推挽型电路(PUSH-PULL)

开关电源的模式

开关电源的模式

开关电源的模式

CCM模式:指电流是连续的,每个周期里磁芯里的磁场并不回退到零。这只有输入电压比较低时才会使用。

一般反激电源工作于DCM模,即电流是间断的,每个周期磁芯的能量完全传递到后级。当输出功率大时,PWM波占空比变大,每次的正向伏秒数变大,反向伏秒数变小,最后正向大于反向,就会进入CCM模,输出功率据需增大,电流更大,磁芯就会饱和,电感会很小。

一般会严格控制不使进入CCM模。也正因如此,要做到输出功率大,要求输入电压要高。所以反激电源一般用于220直接变压。而在输入电压几十伏时,绝大多数采用正激变换器。

开关电源CCM和DCM工作模式

开关电源CCM和DCM工作模式

开关电源Buck电路CCM及DCM工作模式

一、Buck开关型调整器:

图1

二、CCM及DCM定义:

1、CCM (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连续导通模式: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从不会到0。或者说电感从不“复位”,意味着在开关周期内电感磁通从不回到0,功率管闭合时,线圈中还有电流流过。

2、DCM,(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非连续导通模式:在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总会会到0,意味着电感被适当地“复位”,即功率开关闭合时,电感电流为零。

3、BCM(Boundary Conduction Mode),边界或边界线导通模式:控制器监控电感电流,一旦检测到电流等于0,功率开关立即闭合。控制器总是等电感电流“复位”来激活开关。如果电感值电流高,而截至斜坡相当平,则开关周期延长,因此,BCM变化器是可变频率系统。BCM变换器可以称为临界导通模式或CRM(Critical Conduction Mode)。

图1通过花电感电流曲线表示了三种不同的工作模式。

图2 电感工作的三种模式

电流斜坡的中点幅值等于直流输出电流o I 的平均值,峰值电流Ip 与谷值电流V I 之差为纹波电流。

三、CCM 工作模式及特点

根据CCM 定义,测试出降压变换器工作于连续模式下的波形,如下图3所示。

图3

波形1表示PWM 图形,将开关触发成导通和截止。当开关SW 导通时,公共点SW/D 上的电压为Vin 。相反,当开关断开时,公共点SW/D 电压将摆到负,此时电感电流对二极管D 提供偏置电流,出现负降压——续流作用。

CCM BUCK和DCM BUCK电路

CCM BUCK和DCM BUCK电路

CCM BUCK 和DCM BUCK 电路

上次拆解了一个采用BUCK PFC 做的电源,其BUCK 工作在DCM 模式,我不理解为什么要采用DCM BUCK,而不采用CCM BUCK,看其用料,应该是不计成本的,那就应该是在效率、PF 值、功率密度、温升、EMC 之间做了

取舍吧?

个人认为:

DCM BUCK 相对于CCM BUCK 来说,可以减小电感匝数,减小开关管的电流应力,但需增大了电感线径,工作峰值电流会加倍,有效值电流也会较大,输出二极管的电流应力较大,这样会导致温升升高,EMC 处理难度加大。

对功率密度,PF 值和效率的影响就不好判断了,期待大家来讨论下。

个人理解:

这个应该跟BCM-BOOSTPFC 是一个道理,BCM(DCM)模式下的效率比CCM 模式高,假设输出功率不高的话,各元器件的电流应力其实并不大。即

使是BUCK-PFC,其输出电压依然超过100V,CCM 模式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选型,应该也要比BCM 模式下困难很多。没有具体分析,计算,仅代表临

时性的观点可以确定的是,BUCK-PFC 对变压器设计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尤其反激)。

BUCK-PFC 输出电压一般低与100V,因为100V 以下的电容体积相对小很多,MOS 管的RON 也会小很多,可以说是一道坎。

MOS 管和二极管的电流应力是相差不到,但电感的峰值电流会大1 倍多。

DCM 模式效率会比CCM 高?一定是吗?为什么呢?

根据BUCK 原理,降压比越大,效率越低。所以220VAC 输入,

buck电路dcm模式计算

buck电路dcm模式计算

Buck电路是一种常见的DC-DC降压转换器,它可以将输入电压降低到较低的输出电压。Buck电路的效率取决于其工作模式,即连续导通模式(CCM)和间断导通模式(DCM)。在CCM中,开关管一直处于导通状态,输出电压平稳,能量传输连续,因此效率较高。

在DCM模式下,电感电流总会在开关周期内归零,意味着电感被适当地“复位”,即当功率开关闭合时,电感电流为零。此外,我们知道,BUCK电路CCM模式下的占空比表达式为D = Vout / Vin;相比之下,BUCK电路DCM模式下的占空比表达式要复杂很多,控制策略也复杂得多。

开关电源CCM与DCM工作模式

开关电源CCM与DCM工作模式

开关电源Buck电路CCM及DCM工作模式

一、Buck开关型调整器:

图1

二、CCM及DCM定义:

1、CCM (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连续导通模式: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从不会到0。或者说电感从不“复位”,意味着在开关周期内电感磁通从不回到0,功率管闭合时,线圈中还有电流流过。

2、DCM,(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非连续导通模式:在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总会会到0,意味着电感被适当地“复位”,即功率开关闭合时,电感电流为零。

3、BCM(Boundary Conduction Mode),边界或边界线导通模式:控制器监控电感电流,一旦检测到电流等于0,功率开关立即闭合。控制器总是等电感电流“复位”来激活开关。如果电感值电流高,而截至斜坡相当平,则开关周期延长,因此,BCM变化器是可变频率系统。BCM变换器可以称为临界导通模式或CRM(Critical Conduction Mode)。

图1通过花电感电流曲线表示了三种不同的工作模式。

图2 电感工作的三种模式

电流斜坡的中点幅值等于直流输出电流

I的平均值,峰值电流Ip与谷值

o

电流

I之差为纹波电流。

V

三、CCM工作模式及特点

根据CCM定义,测试出降压变换器工作于连续模式下的波形,如下图3所示。

图3

波形1表示PWM 图形,将开关触发成导通和截止。当开关SW 导通时,公共点SW/D 上的电压为Vin 。相反,当开关断开时,公共点SW/D 电压将摆到负,此时电感电流对二极管D 提供偏置电流,出现负降压——续流作用。

反激变换器DCM与CCM模式的优缺点

反激变换器DCM与CCM模式的优缺点

反激变换器DCM与CCM的优点与缺点比较

Flyback变换器分为DCM与CCM模式,两种工作模式各有优点与缺点,下面就将两种模式逐一比较:

DCM模式优点:DCM模式的原边电流与副边电流如下图所示:

由于在下次开通的时候副边整流二极管的电流已经降低到零。

优点是:不连续模式电路的响应更快且负载电流或者输入电压突变引起的输出电压尖峰更低;由于整流管是零电流关断,所以尖峰电压更小,损耗更低,整流管开通的时候损耗更低。

缺点是:在同等功率等级的情况下,尖峰电流更大,及原边与副边的损耗更大(有效值变大)。电容承受的纹波电流更大。在又DCM进入CCM模式下会出现振荡。而DCM模式与CCM模式的不同最大在于电感量的不同。不连续模式下次级电流峰值可以达连续模式下峰值电流的两倍。另外不连续模式下初级电流更大也会导致严重的RFI问题。

不连续模式下会产生很高的电流尖峰,从而会导致很高的尖峰电压,所以需要较大的LC滤波器。另外,关断瞬间次级较大的峰值电流流入,输出滤波电感造成较大的di/dt,也会在在输出母线上产生严重的噪声。

Flyback CCM模式的原边与副边的电压与电流模式如下图所示:

CCM模式下,电流尖峰较小,但是由于开通与关断都是不是零电流,所以会有较大的开关

损耗,反应较慢,在输入电压突变与负载突变时会有较高的电压尖峰。同时整流二极管由于不是零电流关断,有较大的尖峰,同时原边MOS管也会有较大的开通损耗。

反激开关电源简介及基本设计方法

反激开关电源简介及基本设计方法
• 其中R85控制开通速度,R16//R85控制关断速度。
可整理ppt
20
初级RCD吸收回路设计
• 吸收回路组成 R C D. • 吸收回路作用:用来吸收变压器初级漏感 • 吸收回路对抑制mos管电压 尖峰,电源EMI、EMC起重要 作用。
可整理ppt
21
初级RCD吸收回路设计
• 二极管选择:一般使用快恢复二极管,耐 压值大于1.2*(Uinmax+Vrcd)
• 滤波电容选择只需要考虑耐压值,纹波, 温升即可。
可整理ppt
23
滤波电容
• 一般滤波电容使用电解电容,但是电解电 容ESR比较大,会造成纹波大,如果纹波 不合要求可以使用多个电解电容并联减小 ESR。
• 电解电容温升会影响寿命,一般Irms不要超 过电容额定值即可。
PFM与PWM反激电源
• PWM模式,变压器可连续可断续,而PFM 模式变压器工作在临界连续模式。
可整理ppt
9返回
电压型与电流型
• 电流型三角波产生是初级线圈电流产生, 电压型三角波是靠三角波发生器产生。
可整理ppt
返10 回
电压型与电流型
• 电压型为一个电压闭环反馈,而电流型为 双闭环反馈(内环为电流型,外环为电压 型)。
• 电流型每个开关周期都对变压器初级电流 监控,其安全性比电压型好,由于增加了 电流内环,动态反应快线性调整率好。

buck电路稳态波形电感电压

buck电路稳态波形电感电压

buck电路稳态波形电感电压

在Buck电路中,电感电压的稳态波形与电路的工作模式有关,主要有两种工作模式:连续导电模式(CCM)和断续导电模式(DCM)。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模式的稳态波形进行详细解释:

1. 连续导电模式(CCM):在这种模式下,电感电流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降为零,即电感电流始终保持连续。在这种情况下,电感电压的波形是一个连续的正弦波。在每个开关周期内,电感电压都会经历一个从输入电压(Vin)到输出电压(V out)的过程,然后再返回到输入电压,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2. 断续导电模式(DCM):在这种模式下,电感电流在每个开关周期内都会先上升到一个峰值,然后下降到零,然后再反向上升。这种模式下的电感电压波形是一个脉冲波形,其峰值等于输入电压减去输出电压,脉冲宽度等于占空比乘以开关周期。

总的来说,电感电压的稳态波形取决于电路的工作模式和开关占空比,可以通过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电压电流关系图来得到。

开关电源CCM及DCM工作模式

开关电源CCM及DCM工作模式

开关电源Buck电路CCM及DCM工作模式

一、Buck开关型调整器:

图1

二、CCM及DCM定义:

1、CCM (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连续导通模式: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从不会到0。或者说电感从不“复位”,意味着在开关周期内电感磁通从不回到0,功率管闭合时,线圈中还有电流流过。

2、DCM,(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非连续导通模式:在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总会会到0,意味着电感被适当地“复位”,即功率开关闭合时,电感电流为零。

3、BCM(Boundary Conduction Mode),边界或边界线导通模式:控制器监控电感电流,一旦检测到电流等于0,功率开关立即闭合。控制器总是等电感电流“复位”来激活开关。如果电感值电流高,而截至斜坡相当平,则开关周期延长,因此,BCM变化器是可变频率系统。BCM变换器可以称为临界导通模式或CRM(Critical Conduction Mode)。

图1通过花电感电流曲线表示了三种不同的工作模式。

图2 电感工作的三种模式

电流斜坡的中点幅值等于直流输出电流o I 的平均值,峰值电流Ip 与谷值电流V I 之差为纹波电流。

三、CCM 工作模式及特点

根据CCM 定义,测试出降压变换器工作于连续模式下的波形,如下图3所示。

图3

波形1表示PWM 图形,将开关触发成导通和截止。当开关SW 导通时,公共点SW/D 上的电压为Vin 。相反,当开关断开时,公共点SW/D 电压将摆到负,此时电感电流对二极管D 提供偏置电流,出现负降压——续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关电源Buck 电路CCM 及DCM 工作模式

一、Buck 开关型调整器:

图1

二、CCM 及DCM 定义:

1、CCM (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连续导通模式: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从不会到0。或者说电感从不“复位”,意味着在开关周期内电感磁通从不回到0,功率管闭合时,线圈中还有电流流过。

2、DCM ,(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非连续导通模式:在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总会会到0,意味着电感被适当地“复位”,即功率开关闭合时,电感电流为零。

3、BCM (Boundary Conduction Mode ),边界或边界线导通模式:控制器监控电感电流,一旦检测到电流等于0,功率开关立即闭合。控制器总是等电感电流“复位”来激活开关。如果电感值电流高,而截至斜坡相当平,则开关周期延长,因此,BCM 变化器是可变频率系统。BCM 变换器可以称为临界导通模式或CRM (Critical Conduction Mode )。

图1通过花电感电流曲线表示了三种不同的工作模式。

图2 电感工作的三种模式

电流斜坡的中点幅值等于直流输出电流o I 的平均值,峰值电流Ip 与谷值电流V I 之差为纹波电流。

三、CCM 工作模式及特点

根据CCM 定义,测试出降压变换器工作于连续模式下的波形,如下图3所示。

图3

波形1表示PWM 图形,将开关触发成导通和截止。当开关SW 导通时,公共点SW/D 上的电压为Vin 。相反,当开关断开时,公共点SW/D 电压将摆到负,此时电感电流对二极管D 提供偏置电流,出现负降压——续流作用。

波形3描述了电感两端电压的变化。在平衡点,电感L 两端的平均电压为0,及S1+S2=0。S1面积对应于开关导通时电压与时间的乘积,S2面积对应于开关关断时电压与时间的乘积。S1简单地用矩形高度(in V -out V )乘以D sw T ,而S2也是矩形高度-out V t 乘以(1-D )sw T 。如果对S1和S2求和,然后再整个周期sw T 内平均,得到

(D (in V -out V )sw T -out V (1-D )sw T )/ sw T =0

化简上式可以到CCM 的降压DC 传递函数:

out V = D in V =M in V 或M= out V /in V

V是随D(占空比)变化的。理想情况下,传递特性独立于从上式可以看到

out

输出负载。但是书上说这种描述,并不十分精确,具体的待我认真看了再告诉大家。

其实我们再看上面最后一个波形,在开关的闭合的时候,SW/D点电流波形有个很大的尖峰,我自己有测的是电压波形,用电压芯片ACT4065及ACT4065A,如图4、图5所示,具体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图4 图5

V作用到二极管的阴极,突然中断了二极管的第一、因为在开关闭合,将

in

导通周期。对于PN二极管,首先需要将正向导通时PN结变回到电中性时的PN 结,移去所有的少数载流子。二极管除去所有的注入电荷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它的断开状态,在完全恢复之前,它呈现短路行为。对于肖特基二极管,有金属半导体硅结,它没有恢复效应,然而,有很大的寄生电容,也有结电容。当

V,产生电流尖峰。所二极管导通,一旦放电,SW很快通过放电电容作用电压

in

以减缓闭合开关SW时间将会有助于降低尖峰电流。

第二、与电流形状有关。从图像中可以看到输出纹波(电容电流波形)很小。输出纹波很平滑,“无脉冲”。意味着输出电流信号能很好地为后续电路所接受,即电源中污染较小。另外,输入电流不仅有尖峰,而且看上去像方波。如果电感L的值趋于无穷大,输入电流的波形就是实实在在的方波。因此,该电流是“脉动”电流,包含大量的污染分量,比一般的正弦形状的电流更难滤波。

方波: 由正弦波的奇次諧波組成, 也就是由正弦1,3,5,7...n等頻率組成。

对于开关关断的瞬间也有尖峰产生,我觉得应该也是与二极管及SW脚的寄生电容及结电容有关。

通过以上可以总结出CCM降压变化器的特点:

1、D限定在小于1,降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始终小于输入电压;

2、如果忽略各种欧姆损耗,变换系数M与负载电流无关;

3、通过变化占空比D,可以控制输出电压;

4、降压变换器工作于CCM,会带来附加损耗。因为续流二极管反向恢复电荷需

要时间来消耗,这对于功率开关管而言,是附加的损耗负担;

5、输出没有脉冲纹波,但是有脉冲输入电流。

四、DCM工作模式及相关特点

开关器件在负载电流较大的时都是工作CCM模式,但当随着负载电流下降,

I=纹波电流将整体下降,如图2所示,当负载电流减小到谐波峰峰值一半时,即

o

I-v I)/2,斜坡的最低点正好降到零,在这个最低点,电感电流为零,电感储(p

能为零。如果电感负载电流进一步减小,电感将进入DCM工作模式,电压和电流波形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下图6所示,以及传递函数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图6

从波形4,可以看到电感电流下降到0,引起续流二极管截止。如果出现此

情况,电感左端开路。理论上,电感左端的电压应该回到out V ,因为电感L 不再有电流,不产生振荡。但是由于周围存在很多寄生电容,如二极管和SW 的寄生电容,形成了振荡回路。如曲线2和曲线3,出现正弦信号,并在几个周期后消失,这与电阻阻尼有关。但是在实际测试中可能还是有差别的,比如我在

ACT4065A 测试中,测试SW/D 的波形,振荡却在中间,如下图7所示,供应商工程师说这是在DCM 模式,但是我没找到相关资料进行验证。

图7

Buck 变压器在整个负载范围内都将输出电压控制在一个定值,即使电感进入不连续工作模式。因此很容易会让我们产生误区,认为电感进入不连续工作模式对电路工作没有影响。实际上,整个电路的传递函数已经发生变化,控制环路必须适应这种变化。

对于Buck 调整器,电感进入不连续工作模式也没什么问题。在进入不连续模式之前,直流输出电压out V = in V on T /T 。注意到此公式与负载电流参数无关,所以当负载变化的时,不需调节占空比D,输出电压仍保持恒定。实际上,当输出电流变化时,导通时间也会稍微变化,因为Q1的导通压降和电感电阻随着电流的变化而略有变化,这需要Ton 做出适当的调整。

进入DCM 工作后,传递函数将发生改变,CCM 的传递函数将不再适用,开关管的导通时间将随着直流输出电流的减小而减小。下面是DCM 工作模式下的传递函数,占空比与负载电流有关,即

V 或

因为控制环路要控制输出电压恒定,负载电阻R 与负载电流成反比关系。假设Vout ,Vin 、L 、T 、恒定,为了控制电压恒定,占空比必须随着负载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在临界转换电流处,传递函数从CCM 转变为DCM 。工作CCM 时,占空比保持恒定,不随负载电流而改变;工作于DCM 时,占空比随负载电流减小而改变。

通过以上可以总结出DCM 降压变换器的特点:

1、M 依赖于负载电流;

2、对于想通的占空比,DCM 下的传递系数M 比CCM 大在负载电流低工作于深度DCM,M 容易达到1。

五、Buck 调整器电感选择:

为了减小进入断续模式时的临界输出负载电流,我们可以通过加大电感量L,以降低临界输出负载电流。使电路在期望的负载电流范围内工作连续模式。

一般,电感的选择应保证直流输出电流为最小规定电流(通常为额定负载电流的10%,on I ,其中on I 是额定输出电流并等于电感电流斜坡的中间值)时,电感也保持连续。

电感电流斜坡为dI= p I -v I ,如图2所示。当电流等于电感电流斜坡峰峰值一般时,真好是为临界状态,即即将进入不连续工作模式,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