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望洞庭》课后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d076003c1ec5da51e27035.png)
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含答案一、我能写出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1.两岸青山...。
....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湖光...。
..无风镜未磨..秋月两.相和.,潭面二、我会填。
1.《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和时的湖光山色。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之情。
2.《望天门山》的作者,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3.《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三、重点诗句品析1.根据诗意写诗句(1)《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写西湖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闪,十分美丽的诗句是:“。
”(2)《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描写雨中的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的诗句是:“。
”2.根据意思写诗句。
(1)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青螺。
(2)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四、把《望洞庭》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一、1.(1)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2)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2.(1)湖面的光芒。
(2)指湖光和秋月。
(3)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4)指湖面。
(5)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二、1.宋苏轼雨天喜爱和赞美1.李白“诗仙”2.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望洞庭》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望洞庭》专项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563c2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e.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望洞庭》专项练习含答案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银盘里一青螺。
1.将故事补充完整。
2.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比作
____________,突出了洞庭湖湖面的__________________。
我能写出这两
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通过写湖光和月光互相映衬,突出了洞庭湖的宁静、柔
和之美
B.诗的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洞庭湖比作青螺,写出了湖水的
清澈
C. 这首诗勾勒出一幅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
1.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
2.湖面未打磨的镜子平静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光交
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湖面上没有一丝风,就像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镜子。
3.B
解析:此题考查考查理解古诗的能力。
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故名为“望洞庭”,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古诗的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是正确的,但是是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写出君山的清脆,因此B项是错误的。
202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练习题
![202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07eef8a02768e9950e73869.png)
语文三年级(上)17.古诗三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练习题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
他被人称为“________”,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天门山》这首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动词,让我们感受到了天门山的雄奇景色。
3.本诗第一句中“_____”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_____、_____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_____、_____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4.在《望洞庭》一诗中,作者将_____比作白银盘,将_____比作青螺。
5.《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中的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美女西施表现出西湖景色的美丽。
二、选择题。
1.对诗句“水光激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句诗写了西湖睛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B.这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C.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睛天景色的喜爱和对雨天景色的讨厌之情。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白银盘里一青螺B.潭面无风镜未磨C.欲把西湖比西子D.两岸青山相对出3.下面诗句中,对加点字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光潋滟晴方.好正B.山色空蒙..雨亦奇灰暗的样子C.湖光秋月两相和.和谐4.在一篇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习作中,明明想引用一首古诗,下面最合适的是()。
A.《望天门山》B.《饮湖上初晴后雨》C.《夜书所见》D.《望洞庭》三、古诗默写。
1.《望天门山》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能让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景象。
2.在看到天门山那江水回旋的壮观景象后,我不禁吟诵起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a9611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9.png)
统编版三年级课内阅读理解练习题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一)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 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 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寒山:生:坐:红于: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A. 初秋。
B. 深秋。
(二)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和:白银盘:青螺:3.“潭面无风镜未磨”指的是湖面,像。
古代铜做的镜子,需要,才能保持光亮。
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二、阅读《大青树下的小学》片段,回答问题。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了,鸟儿不()了,蝴蝶()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我能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2.读了这段课文,小问号想知道明明是写同学们课上课下的情景,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呢?我来回答:这样写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这些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为学校增添了的气氛;二是突出了孩子们读书读得,读得,读得;三是突出了下课后孩子们引得小动物们心生羡慕,前来看热闹。
3. 我能写出这段课文提到的那些小动物。
4. 我很喜欢这个小学,因为:三、阅读《灰雀》片段,回答问题。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
他每天到公园散步。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矮小——()讨厌——()俯视——()忧伤——()2.白桦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的,一只胸脯是的,它们在树枝间,婉转地歌唱,非常。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课时练(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课时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9628bf10a6f524cdbf8521.png)
17古诗三首一、给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A.天门中.(zhōnɡzhònɡ)断楚江开B.淡妆浓抹.(māmǒ)总相宜C.湖光秋月两相和.(héhè) D.潭面无风镜未磨.(mómò)二、给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碧水东流至此回.。
()A.返还B.答复C.回旋2.水光潋滟晴方.好。
()A.方向B.地方C.正3.湖光秋月两相和.。
()A.和谐B.温暖C.和气三、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被长江水拦腰劈开的,碧水向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B.诗中“断”“开”“流”“回”以及后两句的“出”“来”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水景物的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对天门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C.这两句诗只赞美了长江水的巨大生命力。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B.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C.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晴天景色的喜爱和对雨天景色的讨厌之情。
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天门山》描写了天门山一带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2.《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初晴后雨”是说刚开始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五、把诗句补充完整,完成练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__________,山色空蒙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苏轼。
2.这首诗描绘了西湖________和________时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________之情。
3.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主要是因为()。
A.“西子”与“西湖”都有一个“西”字。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67b88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1.png)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1.《望洞庭》一诗中,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_______、_______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_______图。
表现了诗人对_______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_______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A.宁静、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气度B.宁静、祥和、洞庭夜景、洞庭湖、气度C.壮观、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态度2.下面对《饮湖上初晴后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3.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理解有误的是()A.这句说的是: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B.“两岸青山相对出”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孤帆一片日边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
C.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具静态美了。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中的“和”是_______,“镜”指的是_______。
()A.相安、和谐的意思;一面铜镜B.连词,跟‘同“相同;洞庭湖的湖面C.相安、和谐的意思;洞庭湖的湖面5.解释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选填序号)①碧水东流至此回A.到这里回旋B.回到这里来②山色空蒙雨亦奇A.云雾迷茫的样子B.空的,没有东西③水光潋滟晴方好A.非常美丽B.波光闪动的样子④山色空蒙雨亦奇A.奇怪B.奇妙6.选择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拟人C.夸张(1)飞流直下三千尺。
(2)白银盘里一青螺。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7.回忆古诗的内容并填空。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朝大诗人。
诗中的“楚江”指的是。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朝大诗人。
三年级上册语文作业设计:17 古诗三首 课时练(部编版,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作业设计:17 古诗三首 课时练(部编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2cfe9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6.png)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一、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爷爷说这个庭(ting tin)院里适宜(yí yì)种植一些花草。
2.妈妈把妹妹在瓷砖上涂抹(mā mǒ)的痕迹用湿布抹(mā mǒ)干净了。
3.在磨(mò mó)坊里工作的叔叔阿姨们的手上布满了磨(mó mò)出来的老茧。
二、给下面加方框的字词选择合适的解释。
(填序号)
1.天门中断楚江开()
A.从中间断开。
B.中途停止或断绝。
2.碧水东流至此回()
A.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B.回旋。
3.湖光秋月两相和()
A.和谐。
B.温和,暖和。
提高性作业
三、品读诗句,回答问题。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提升练习(有解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提升练习(有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12374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a.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提升练习(有解析)17.古诗三首提升练习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选择题1.《望洞庭》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所作。
在诗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
()A.唐、刘禹锡、比喻B.宋、刘禹锡、比喻C.唐、白居易、拟人【答案】A【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望洞庭》出自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意: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为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2.天门中断楚江开()A.从中间隔断B.中途停止或断绝3.水光潋滟晴方好()A.湖水清澈B.波光闪动的样子4.山色空蒙雨亦奇()A.空空荡荡B.迷茫的样子5.碧水东流至此回()A.至于B.到【答案】2.A 3.B 4.B 5.B【分析】2.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句子的语境。
本句意思是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
所以“中断”的意思应该选A答案。
3.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句子的语境。
本句意思是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所以“潋滟”的意思应该选B答案。
4.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句子的语境。
本句意思是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望洞庭练习卷.doc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望洞庭练习卷.doc](https://img.taocdn.com/s3/m/6648d96eb14e852459fb5750.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望洞庭练习卷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 . 默写古诗《望洞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 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 写出诗人运用比喻的诗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字词基础知识巩固练习卷(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字词基础知识巩固练习卷(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324cf02b160b4e777fcf2e.png)
课文17 古诗三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学古诗
写景
山水
瀑布
译文/注释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1.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课后练习测试题附答案:第17课《古诗三首》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课后练习测试题附答案:第17课《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00c65350af45b307e971971a.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课后练习测试题第17《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bú duàn gū fān yín pán zhì yú qīng chǔyǐn shuǐ dāng chū wèi lái yáo yuǎn mó shí二、辨字组词。
楚( ) 饮( )遥( ) 未( )盘( )蛋( ) 吹( )摇( ) 末( )盆( )三、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选填序号)1.碧水东流至此回...( )A.到这里回旋B.回到这里来2.山色空蒙..雨亦奇( )A.云雾迷茫的样子 B.空的,没有东西3.水光潋滟..晴方好( )A.非常美丽 B.波光闪动的样子4.山色空蒙雨亦奇.( )A.奇怪 B.奇妙四、写出诗句意思。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读古诗,填一填。
1.《望天门山》作者是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
诗中描绘的景物有_________,本诗共四句,前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________(①山川之势②行船感受),后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________。
(①山川之势②行船感受)2.《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
诗人对________的景色进行了赞美。
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练习题及答案
![望洞庭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39917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f.png)
望洞庭练习题及答案# 望洞庭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______的作品。
2. 诗中“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描绘了洞庭湖在秋夜月光下的______。
3. “潭面无风镜未磨”中,“镜未磨”比喻的是湖面的______。
4. “遥望洞庭山水色”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洞庭湖的______之情。
5. “白银盘里一青螺”中,“青螺”指的是______。
# 答案:1. 刘禹锡2. 宁静与和谐3. 平静如镜4. 向往和赞美5. 湖中的小岛二、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望洞庭》中所描述的景象?A. 湖光秋月B. 潭面无风C. 洞庭山水D. 长江落日2. “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白银盘”指的是什么?A. 湖面B. 月亮C. 洞庭山D. 长江3. 《望洞庭》一诗中,诗人刘禹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悲伤B. 愤怒C. 宁静D. 激动# 答案:1. D2. A3. C三、简答题1. 请简述《望洞庭》一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诗中“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如何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答案:1. 《望洞庭》是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描写洞庭湖美景的诗。
诗中通过对湖光、秋月、潭面、山水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和向往。
艺术特色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如将湖面比作“白银盘”,将湖中小岛比作“青螺”,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洞庭湖的宁静和美丽。
2. “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通过“湖光”和“秋月”两个自然元素的结合,展现了洞庭湖在秋夜月光下的宁静与和谐。
诗人用“两相和”来形容湖光与月光的相互辉映,不仅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和谐统一,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赞美之情。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望洞庭》全诗,回答以下问题:```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 诗中“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如何理解?2. “遥望洞庭山水色”一句,诗人是如何描绘洞庭湖的?# 答案:1. “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形象地描绘了湖面平静如镜的景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课件(附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课件(附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ada19331d15abe23492f4d0f.png)
•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 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天门中断楚江开,
从中间断开。
状元成才路
碧水东流至此回。
雄伟的天门山
状元成才路
被长江拦腰劈开,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
此,回旋澎湃。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山是什么样子的呢?水又是什么样子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三、晴雨中的西湖 1.描写西湖晴天时的特点的词是___水__光__潋__滟___;描写西
湖下雨时的特点的词是__山__色__空__蒙____。 2.作者对晴雨中的西湖景色的评价分别是__晴__方__好____、
__雨__亦__奇____。
四、如西子般的西湖 1.诗人把西湖比作___西__子___,说西湖像她一样___美___,
然的热爱之情。( √ )
2.《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初晴后雨”是说刚开始是晴天,
后来下雨了。( √ )
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
法。( × )
五、把诗句补充完整,完成练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_晴__方__好_____,山色空蒙_雨__亦__奇_____。 _欲__把__西__湖__比__西__子_____,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宋___代诗人苏轼。 2.这首诗描绘了西湖__晴__天____和__下__雨____时的美丽 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___赞__美___之情。
3.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主要是因为( B )。 A.“西子”与“西湖”都有一个“西”字。 B.“西子”与“西湖”都很美。 C.“西子”与“西湖”在同一个地方。
课后练习
一、用“\”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解答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c8f2b8f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5.png)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解答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背诵课文。
默写《望天门山》《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诗组成,都是描绘祖国山河美好,赞美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古诗。
《望天门山》写的是天门山与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汹涌的江水原先被天门山阻挡,现在天门一开,就像万马奔腾一样,一起喷涌而出。
(山的雄奇)滔滔碧水在李白看来,尽管能够将大山冲开,但是它却不得不在天门山脚下放慢了脚步,被迫回旋,在山脚下发出了震天的响声,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水的壮阔)诗人感觉自己不是乘着帆船而来,而是驾着云朵从天边而来,在这无比壮观的自然景象面前,诗人全然不觉得自己渺小,而是跟它们相提并论了,这就是才华横溢、气度超凡的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描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显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夜幕刚刚降临,月亮慢慢升起,洞庭湖上没有一丝风,显得那么平静,那么悠闲。
抬头,一轮明月挂在天空,把它皎洁的光轻轻柔柔地洒在了湖面上,湖水就泛起淡淡的波光……二、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
一叶孤舟从天水相接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平滑光亮。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望洞庭》课后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望洞庭》课后综合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3b9c02f524ccbff12184cd.png)
第17课《望洞庭》课后练习
班级:姓名:
1.默写古诗《望洞庭》。
2.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默写古诗《望洞庭》。
湖光
...。
..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
..。
...里一青螺
3.写出诗人运用比喻的诗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参考答案
一、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1.湖面的波光。
指湖光和秋月。
和谐,优美。
指湖面。
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诗句的意思: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2.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诗句的意思: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3.把洞庭湖面比作铜镜。
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白银盘里的青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课件(附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课件(附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ada19331d15abe23492f4d0f.png)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洞庭湖。
比喻洞庭湖 中的君山。
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 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小小的青螺。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 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天门中断楚江开,
从中间断开。
状元成才路
碧水东流至此回。
雄伟的天门山
状元成才路
被长江拦腰劈开,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
此,回旋澎湃。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山是什么样子的呢?水又是什么样子的?
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 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 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 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作者介绍
作家名片:李白(701—762),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状元成才路
主要作品:《蜀道难》《将进酒》 状元成才路
《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突出,出现。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单独、一个。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两岸青山相对耸立,一叶孤舟乘风破浪 ,从水天相接的天边驶来。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为什么李白不说“两岸青山相对立”而说“两
岸青山相对出”?
本句诗写远望天门山所
见的雄姿,这里的“出”字
诗人告诉我们晴天和雨天的西湖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2023-2024学年秋季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17课《古诗三首》(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秋季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17课《古诗三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95102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3.png)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下面对《望天门山》诗中词语理解有误的是()A.中断:灌水从中间隔断两山B.开:打开,推开C.回:回旋,回转。
2.《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抓住()的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
A.春季鲜花B.夏季时雨时晴C.秋季西子3.《望洞庭》一诗中,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______、______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______图。
表现了诗人对______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______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A.宁静、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气度B.宁静、祥和、洞庭夜景、洞庭湖、气度C.壮观、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态度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理解正确的是()A.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知情。
B.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C.“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
5.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下面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温柔B.满栽C.玩耍7.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停车坐.(因为)爱枫林晚B.霜叶红于..(比……红)二月花C.欲把西湖比西子..(西方男子)D.淡妆浓抹....(淡雅和艳丽两种不同的妆饰)总相宜二、填空题8.书法园地。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出自李白的《望天门山》,请你将此诗的后两句写下来,相信你会写得既正确,又美观!____________________9.根据你所积累的古诗填一填。
诗中有风景。
本学期我们跟随李白欣赏了“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___”的壮观景象;还跟随刘禹锡饱览了“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洞庭美景;既领略了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____________”的江南秀丽荷花,又见识了杜牧笔下“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秋枫林晚……10.辨字组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望洞庭》课后练习
班级:姓名:
1.默写古诗《望洞庭》。
2.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默写古诗《望洞庭》。
湖光
...。
..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
..。
...里一青螺
3.写出诗人运用比喻的诗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参考答案
一、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1.湖面的波光。
指湖光和秋月。
和谐,优美。
指湖面。
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诗句的意思: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2.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诗句的意思: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3.把洞庭湖面比作铜镜。
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白银盘里的青螺。